足部的解剖70096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足部的骨可分为附骨(7块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和3块楔骨)、跖骨和趾骨,此处的解剖学位置术语常用足底、足背描述;一般用远端、近端分别描述足尖侧、足跟侧。
因肢体发育早期发生旋转,导致手的拇指在外侧,而足的拇趾在内侧。
1骨学足背面观距骨滑车:滑车状关节面,使胫骨下端和距骨相关节。
距骨:距骨为跗骨中位置最高的骨,直接位于胫骨下端。
外侧区域有一关节面与腓骨下端相关节,其前部突出为距骨头,与足舟骨相关节。
距骨头:位于距骨前面的突起,靠一狭窄的颈部连接距骨体,有一关节面与足舟骨相关节。
足底面观跟骨:跗骨中最大的骨,后面形成跟后突起,为跟腱(Achilles 腱)附着点。
跟骨表面有一粗糙区域,为足肌附着点和肌腱通道。
跟骨近端有两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远端有一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
跟骨结节:跟骨向后的突起,能在足跟部触知,为跟腱(Achilles腿)和覆盖足底肌肉的跖腱膜的附着点。
拇长屈肌腱沟:位于跟骨内侧的浅沟,内有至足底的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楔骨:楔骨呈楔形,共有3个,近侧与舟骨相关节,远侧与第1~3跖骨底相关节。
内侧楔骨最大,中间楔骨最小,外侧楔骨形成楔形的底。
内侧楔骨呈倒置的楔形,是足横弓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个楔骨近侧均有凹陷的关节面与舟骨相关节。
内、外侧楔骨向远端延伸,超越中间楔骨,均与第2跖骨底相关节。
足外侧面观骰骨:位于跟骨远端。
骰骨近端与跟骨相关节,远端与第4和第5趾骨相关节,内侧与足舟骨和第3楔骨相关节;背外侧粗糙,便于韧带附着;骰骨远端含有骰骨沟,内有腓骨长肌肌腱通过。
足内侧面观足舟骨:扁平,位于跗骨远排内侧,向后与距骨头、远端与3块楔骨相关节。
足舟骨内侧面有一突起为足舟骨结节(粗隆),为一些肌肉附着点。
跖骨:跖骨属长骨,共有5块,后近端连结跗骨,远端伸向每个趾骨,体部在横断面上为三角形,有轻度弯曲和凹陷,两端较粗。
2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胫、腓骨下端的膨大突起分别称为内踝和外踝。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概图
足部X射线图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的上面共同构成。
关节面相对应面相互平行,关节间隙规则而等宽。
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和斜位;侧位少用,可用于判断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立位水平投照所得的侧位片则用于足弓的测量。
每侧足共有14个趾骨:其中第一趾2节,其余各趾各有3节。
跖骨共有5块:第一跖骨最粗短,第二跖骨最长。
跗骨共有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第1、2、3楔骨。
在第一跖骨远端常可见小子骨;在足舟骨的内侧常可见小副骨——副舟骨。
射线图引用地址:下肢骨关节X线解剖
足部骨骼英文图。
足的解剖图及名称
足的解剖图及名称概述•足共有26块骨组成,并与错综复杂的韧带、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关节结构和足弓结构,构成功能上的整体。
结构足位于踝关节的远端,其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骨、韧带、肌肉等。
骨足部的26块骨骨间连结十分稳固,包括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以及趾骨。
•跟骨:跟骨是最大的骨,其前2/3称跟骨体,体的后部短为肥厚、粗涩的跟结节。
跟结节的下方为跟腱附着处。
•舟骨:前凸后凹,后面与距骨头相接,前面与第1和第3楔骨相接。
内侧面有一朝向下方的圆形隆突,称为舟骨粗隆,为胫骨后肌腱附着处。
•骰骨:呈四方形,位于足中外侧。
后面接跟骨,前面接第4、5跖骨,下面有一圆形隆起称骰骨粗隆。
•楔骨:第1-3楔骨由内至外排列,顺次逐渐减小。
第2、3楔骨宽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稳定。
•跖骨:为短管状长骨,共5块。
第1跖骨最短而坚强,第5跖骨底的外侧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第5跖骨粗隆。
•趾骨:共14个,除拇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三节。
趾骨有底、体、滑车之分。
拇趾的骨粗壮,其余趾的趾骨细小。
第5趾的中、末两节常融成一块。
足骨结构图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是否继续查看?查看韧带足部骨间连结十分稳固,除关节囊外,尚有许多小韧带起加强作用。
足部韧带有很多,例如舟韧带、分歧韧带、跟骰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这些韧带对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等跗骨间关节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足韧带解剖图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是否继续查看?查看肌肉足部肌肉通常分为足外肌和足内肌,足外肌主要是指小腿肌肉,分为前、后和外侧肌群,足内肌包括足背肌和足底肌。
•小腿前群肌:小腿前肌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这些肌肉均在踝关节轴前方。
•小腿外侧肌:包括腓骨长肌及腓骨短肌,其功能为跖屈踝关节,并可使足外翻。
•小腿后群肌:后群肌有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
•足背肌:较弱小,包括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主要起伸拇趾和伸第2-4小趾作用。
足部的解剖及常见病变
CHEVRON.MOV
29
30
KELLER 截骨术
趾骨近端截骨 切除关节软骨 第一跖列减压
31
KELLER 截骨术
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翻转关节囊填充至关 节间隙以防止骨面的 接触
32
SCARF 截骨术
内侧切口 纵向截骨 截骨块较大的移位 良好的稳定性 较大的截骨接触面
第一跖骨向内侧偏斜 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生成并伴有踇囊炎
15
FOREFOOT ANGLE
16
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10° 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10° 远端跖骨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 < 8° IMA < 15°, HVA < 25°为轻中度踇外翻 IMA > 16°, HVA < 35°为重度踇外翻
53
Weil 截骨术
WEIL.MOV
54
Weil 截骨术
足部的常见畸形及病变
12
踇外翻 Hallux Valgus 踇内翻 Hallux Varus 踇僵直 Hallux Rigidus 锤状趾 Hammer Toe 爪形趾 Clew Toe
13
踇外翻 Hallux Valgus
14
踇外翻的临床表现
踇趾向外侧偏斜,严重者可向外侧半脱位
33
SCARF 截骨术
注意保护跖侧的血供
34
SCARF 截骨术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包括三角韧带、距腓后韧带等,主要作用是限制 踝关节外翻。
距舟关节韧带
包括距舟韧带、跟舟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距 舟关节稳定。
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功能
维持足弓高度
足底肌肉和韧带能够维持足弓高度,从而保护脚底的血管和神经 免受压迫。
支撑和行走
足部肌肉和韧带能够协调脚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使人们 能够正常行走和站立。
神经功能
足部神经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并调节肌肉运动和血 管舒缩,以维持足部的稳定和平衡。
05
足部发育和变异
足部发育过程
胚胎期足部发育
足部在胚胎期第一个月 开始发育,由三个胚芽 逐渐形成三个足弓,随 后逐渐分化出五个足趾 和足底肌肉。
新生儿足部发育
新生儿足部已经具备了 基本的足弓结构,但仍 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 需要良好的外界刺激以 促进足部发育。
保护关节
足部肌肉和韧带能够保护脚部的关节,减少关节磨损和受伤的风 险。
04
足部血管和神经
足部血管
动脉
足部的动脉主要从股动脉、髂外动脉和胫前动脉发出,负责为足 部提供含氧血。
静脉
足部的静脉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浅静脉主要收集皮肤和皮下组 织的血液,深静脉则将血液输送回心脏。
微血管
微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网络,它们为足部的组织提供营养 和氧气。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尽量减少步行和 跑步的时间和强度。
保持足部卫生
定期清洗足部,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足部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来缓 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物理治疗
包括冷敷、热敷、按摩、针灸等 ,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炎症。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肌肉和肌腱疾病,通常由过度使用 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足后跟疼痛,尤其是在行走、跑步或跳 跃时。预防措施包括穿合适的鞋子、使用鞋垫或足弓支撑、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血管和神经疾病,通常由糖尿病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足部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 丧失,以及出现溃疡和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穿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行走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肌肉和肌腱的解剖概述
肌肉结构
足部有许多肌肉,如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等,它们协同作用使足部能 够进行各种运动。
肌腱结构
肌肉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肌腱使足部的运动更加精确和有力。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解剖概述
血管结构
足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为足部提供氧气和营养,静 脉则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
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在足部皮肤和深 部组织,感知刺激和疼痛。
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支配足部肌肉,产生运动 和平衡反射。
04
足部常见疾病及预防
足部骨骼和关节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跖骨痛
跖骨痛是足部骨骼和关节的一种常见疾病 ,通常由过度使用或应力性骨折引起。患 者可能感到足底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或跑 步时。预防措施包括穿合适的鞋子、使用 鞋垫或足弓支撑、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的解剖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足部基本结构 • 足部解剖概述 • 足部的功能与运动 • 足部常见疾病及预防 • 足部保健与康复
01
足部基本结构
足部骨骼和关节
跗骨和跖骨
足部骨骼主要由跗骨和跖骨组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舟 骨、楔骨和骰骨,跖骨是连接跗骨和脚趾的骨头。
足部解剖学(一)图文详解
足部解剖学(一)图文详解足为人体中唯一和地面连续接触的组织,所以足部需要有足够的缓冲力来吸收重量完成适应地面的空间力,同时足部又需要坚韧的力量来完成快走或者跑步的推动力,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有人说人类的祖先是蠕虫类,然而更有资料考证、大家更愿意接受的是人类的祖先是猴子或大猩猩!人类从爬行到直立大约经历了600多万年,源于大脚趾的进化、足部骨性结构的改变、直立、双手拇指对掌功能的进化,才有了今天我们聪明的智慧。
所以人类对于足部的进化和功能是现在康复运动中重点研究的对象,足部的骨骼结构与手的骨骼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前臂的桡骨和腿的胫骨都和一些小骨骼形成了重要的关节,而手腕的豆状骨和足部的跗骨像轴承中的钢豆一样,对于关节连接处的联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手腕的掌骨和足部的跖骨像各自远端连接的跖骨和指骨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足部软组织踝关节的支持带是位于踝关节的组织纤维带,是由增厚的深筋膜形成的,主要的作用是固定肌腱,防止单束绷出。
伸肌上支持带:处在胫小腿关节的前上方,包绕着胫骨前肌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和第三腓骨肌腱。
伸肌上支持带比较宽大,在脚踝的周围走行。
伸肌下支持带:呈y形状从根骨的分叉绕过踝部到达内踝和足舟骨,位于胫距关节的前方,也别称“小腿十字韧带”主要包绕着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腓骨肌上支持带:位于小腿和根骨的外侧,也是深筋膜的延伸,该支持带受损可让我们的肌腱不稳定。
腓骨肌下支持带:与伸肌下支持带延续,与腓肠肌肌腱和腓骨短肌肌腱结合并进入足部。
屈肌支持带:在脚的内踝前上方,长方形状、包裹着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前方延续为足背深筋膜、后侧延续至足底腱膜,同时屈肌支持带与胫骨内踝、跟骨形成的骨纤维性管道为踝管。
足底筋膜足底筋膜位于脚底跖面的细长纤维束,从脚后跟一只延伸到脚趾,跨度很大,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基本都是竖着排列,垂直方向附着在趾长屈肌和趾短屈肌之上,两侧方向延伸至第一趾骨和第五趾骨之上,其中,中央部分最为厚实、坚韧,起自于跟骨结节的内侧,足底筋膜的内测部分较薄,覆盖拇展肌,近端延续于屈肌支持带。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2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3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两支进入足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4
胫后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5
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足背动脉,分支为: 1、足底深支 2、第1跖背动脉 3、弓状动脉,出现率占34.72% 4、跗外侧动脉 5、跗内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9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0
跗跖关节
跗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 的底构成,可作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1
跖骨间关节
由 I-V跖骨底毗邻面构成。连结紧密,活动甚微。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6
小腿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位置 前群
外侧群
浅 层 后 群
深 层
肌名称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起点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腓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6
足底动脉弓
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构成。 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 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 条趾底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脚的形态结构
部位。
6
参考资料
《皮鞋结构设计学》 《皮鞋帮样比楦设计法》 《北京皮革》 《ARS》 中国鞋业互联网 世界鞋业杂志
7
小结
脚的骨骼和外形 脚弓的种类及组成脚弓的骨骼种类 脚部皮肤的生理机能
8
作业
说出脚弓的种类、作用及骨骼构成。 印出脚印图,依据脚印图对自己脚的各
部位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脚的外形
❖ 人体下肢由大腿、小 腿、脚三部分组成
❖ 从制鞋需要看只需了 解小腿和脚
❖ 低腰鞋---脚趾、脚背、 脚腕、踝骨、后跟
❖ 长筒靴---腿肚
1
脚的骨骼
2
人体下肢骨骼—大腿骨、小腿骨(胫骨、腓骨) 脚骨
趾骨(14,拇趾2骰骨、舟状骨 和一、二、三楔骨)
3
脚弓
4
纵弓:内纵(距、舟状、楔和一、 二、三跖骨组成)
外纵(跟、骰骨及四、五跖) 横弓:前横(趾跖关节)
后横(楔骨和骰骨组成) 作用:脚弓的结构及附着在上面的
肌肉产生弹性,缓解冲力。
5
脚的肌肉和皮肤
脚的肌肉是脚运动的主要动力 脚部肌肉有丰富的血管,设计时要避免鞋的尺
寸过小以至挤压。 脚的皮肤是散热、分泌汗液、蒸发水分的主要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足部的静脉
胫前静脉
伴随胫前动脉,收集足部 前部的静脉血,将血液回 流至心脏。
胫后静脉
伴随胫后动脉,收集足部 后部和足底的静脉血,参 与血液循环。
小隐静脉
位于足的外侧,收集足外 侧的静脉血,汇入腘静脉 ,参与下肢的静脉回流。
足部的神经分布
胫神经
起源于坐骨神经,沿胫骨后下行,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它还为足底皮肤提供感觉神 经支配。
日期: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汇报人:
目 录
• 足部概述 • 足部骨骼解剖 • 足部肌肉解剖 • 足部血管和神经解剖 • 足部常见病理及临床治疗
01
足部概述
足部的结构和功能
骨性结构
足部由26块骨头组成,包括跗骨 、跖骨和趾骨。这些骨头通过关 节和韧带连接,形成复杂的骨性 结构,为足部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足部的动脉
胫前动脉
是足部的主要动脉之一,供应 足部的前部和足背。它起源于 腘动脉,沿胫骨前肌下行,为
足部提供重要的血液供应。
胫后动脉
起源于腘动脉,供应足部的后部和 足底。与胫前动脉一起,为足部提 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确保足部的正 常功能。
腓动脉
分布于足的外侧,供应足外侧肌肉 和皮肤,与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一 起,共同维持足部的血液供应。
。
软组织结构
足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 韧带和关节囊等。这些软组织协 同工作,使足部能够完成各种运 动功能,如背屈、跖屈、内翻和
外翻等。
血管和神经
足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丰富,为 足部提供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特别丰富,形 成足底弓,以减轻行走时的冲击
和振动。
足部的临床医学重要性
01
足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足部按摩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可以使用手指或按摩球进行按摩。
冷热敷
使用冷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 炎症。
手术治疗
足部手术的适应症
当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 或炎症时,手术治疗可能 是一个选择。
手术方式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 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关 节融合、软组织手术、神 经减压等。
负重位X线
在足部负重的情况下拍摄X线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情况。
CT检查
CT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的细节,对 于足部骨折、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价值。
3D重建
通过CT扫描的数据,可以进行3D重建,生 成立体图像,更直观地展示足部骨骼的结 构和形态。
MRI检查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 议进行护理,包括抬高患 肢、使用药物、进行康复 训练等。
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 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提供专业的物理治疗,包括电刺 激、冷热敷、超声波等。
支具或矫形器
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支具或矫形 器来帮助缓解疼痛或纠正足部畸形。
MRI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软组织结构的细节,对于足部韧带、肌腱、神经等组织的检查具有优势。
水成像技术
利用MRI的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的软骨和滑膜病变,对于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
06
足部治疗与护理
保守治疗
穿舒适的鞋子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紧或过高的鞋跟 ,以减少脚部的压力和疼痛。
足踝解剖(三)图文详解
足踝解剖(三)图文详解小腿前侧的肌肉:在小腿前侧有四块肌肉,分别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它们的有时被视为一组肌肉,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就是足背屈,它们附着在胫骨的近端以及腓骨内测的骨间膜,它们分别同过包裹伸肌的上下支持带,途径足背侧、内测、外侧,其中胫骨前肌是前侧肌群最为明显的肌肉,其远端延伸至第一跗跖关节的内侧地面,由于胫骨的附着特点和走向,胫骨前肌不进可以足背屈还可以使距下关节进行内翻,以及内收和内翻距舟关节,成为了支持内侧纵弓仅此与胫骨后肌的肌肉。
胫骨前肌起点外侧髁和胫骨外侧面的上2/3止点内侧楔骨的中底布以及第一跖骨的基底部内侧运动近固定:足背屈+足内翻远固定:屈膝防止足后跟着地后足底拍击地面趾长伸肌起点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侧的上3/4、骨间膜的近端部分和肌间隔、与相邻肌肉共同位于前肌间隙止点附着于4个小足趾的中节和远节趾骨运动使足部背屈和外翻、伸展4个小足趾拇长伸肌止点踇趾远节趾骨的基底部,肌腱内侧部分也常会附着于近节趾骨的基底部运动协助足部背屈和内翻,并伸展踇趾第三腓骨肌止点运动背曲和旋转足踝部小腿外侧的肌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是足部关节的主要足外翻肌肉,这两条肌肉为踝部的外侧提供了主要的稳定性,通常在崴脚后这两块肌肉是比较容易受损,虽然提供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但在意外的发生内翻时,往往反应没有这么快。
腓骨长肌止点在小腿中1/3处演变为肌腱,附着于第一跖骨基底的内侧运动(控制运动而非产生运动、协助胫骨后肌和比目鱼肌控制减速)1.控制行走时外侧平衡和足的运动2.非承重时足外翻3.足跖屈腓骨短肌止点附着于第五跖骨外侧结节运动(控制运动而非产生运动、协助胫骨后肌和比目鱼肌控制减速)1.控制行走时外侧平衡和足的运动2.非承重时足外翻3.足跖屈小腿后侧的肌肉:小腿后侧的肌肉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腓肠肌最为突出,这快双头的肌肉被股骨内、外侧髁单独的头附着,与比目鱼肌共同汇聚成肌腱,跖肌出现在股骨外髁的上线,形状比较小,经过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最终与跟腱内缘合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跗骨间关节
为跗骨诸骨之间的关节,数目较多,以 距跟关节(距下关节)、距跟舟关节和 跟骰关节较为重要。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在机能上是联合 关节 。 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附横关 节呈横位的“S”形 。
跗跖关节
跗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 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可作 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跖骨间关节
由 I-V跖骨底毗邻面构成。连结紧密, 活动甚微。
跖趾关节
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轻微 的屈、伸和收、展运动。
趾骨间关节
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 可作屈、伸运动。
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 称足弓。
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 方向的一个横弓。
内侧纵弓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Fra bibliotek楔骨 以及内侧3个跖骨连结构成, 内侧纵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此弓前端 的承重点在第1跖骨头,后端的承重点是 跟骨的跟结节。
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 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 底 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a
45
a
46
a
47
踝前区
踝前部的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并向 深部发出纤维隔,附着于骨面,形成骨 纤维性管。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呈横置的“Y”形 ,向深 部发出两个纤维隔,围成三个骨纤维性 管。
a
48
踝前区与足背
a
49
a
50
踝后区
踝管: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 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它与内踝、 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由前向 后依次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 后动、静脉及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
舟骨粗隆,内、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 背屈、足内翻 背屈、伸拇趾 背屈、伸2-5趾,足外翻 足外翻,跖屈,维持足横弓
屈膝,足跖屈站立时固定膝 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屈膝及内旋小腿 跖屈和屈第2-5趾
跖屈和屈拇趾 足跖屈及内翻
a
28
a
29
a
30
a
31
a
32
位置
足背肌
内 侧 群 足 底 肌 中
间
群
外 侧 群
a
43
踝关节
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 胫腓骨远端构成踝穴,分别称为内、外踝, 胫骨下端后缘较前缘更向下方延伸形成 后踝。 外踝较内踝低1cm并偏后1cm左右。
a
44
关节囊及韧带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 强。 内侧有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 。 外侧有三条独立的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 中间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
外侧纵弓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2个跖骨构 成。 外侧纵弓的最高点在骰骨,其前端的承 重点在第V跖骨头。内侧纵弓较外侧纵弓 为高。 主要由腓骨长肌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 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横弓
横弓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构成。 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拇收 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
跖骨
共5块,为第1~5跖骨。每一跖骨近端为 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 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 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趾骨
共14块。拇趾为 2节,其余各趾为3节。 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拇趾骨粗壮, 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 往往与中节趾骨融合。
足部的关节
起点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腓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止点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
拇趾远节趾骨底 第2-5趾背腱膜和第5跖骨底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 第5跖骨粗隆
汇合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 第2-5趾远节趾骨底 拇趾远节趾骨底
34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 两支进入足部。
a
35
胫后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a
36
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足背动脉,分 支为: 1、足底深支 2、第1跖背动脉 3、弓状动脉,出现率占34.72% 4、跗外侧动脉 5、跗内侧动脉
a
37
足底动脉弓
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 构成。 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 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 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条趾底动脉, 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肌名称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拇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趾短屈肌 跖方肌 蚓状肌
骨间跖侧肌
骨间背侧肌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足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起点 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
止点 拇趾近节趾骨底 第2-4趾近节趾骨底
跟骨、舟骨 内侧楔骨
第2、3、4、跖骨底
跟骨 跟骨 趾长屈肌腱 第3-5跖骨内侧半
跖骨的相对面
a
38
足部静脉
足部的深静脉:均与相应的同名动脉伴行 。 足部的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构成形式不
定的静脉网。 足背静脉网:收集足背的静脉血,其两端
沿足两侧缘上行,分别接大隐静脉和小 隐静脉
a
39
a
40
a
41
a
42
足部神经
坐骨神经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 腓总神经。 胫神经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足底内侧 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 。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 下行入足 。
足弓的功能
保证直立时足底着地支撑的稳固性 。 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 用。 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足部的肌肉
a
27
位置 前群
外侧群
浅 层 后 群
深 层
肌名称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小腿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Anatomy of ankle
高迪
Anatamy of foot
26 块 骨骼 肌肉 韧带 神经和血管
足的骨骼
足部的骨骼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跗骨
共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 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 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 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 的骰骨。
跟骨 第5跖骨底
拇趾近节趾骨底
第2-5趾中节趾骨底 趾长屈肌腱 趾背腱膜
第3-5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 第2-4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
小趾近节趾骨底
作用 伸拇趾 伸第2-4趾
外展拇趾 屈拇趾 内收和屈拇趾
屈第2-5趾
屈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 内收第三至五趾
外展第二-四趾 屈和外展小趾 屈小趾
a
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