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美国职业性苯中毒控制与管理

合集下载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一、加强法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

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

比如,尽管早已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尘经验,但许多厂矿、特别是乡镇企业未能落实尘肺预防措施,以致全国除现有44.6万尘肺患者外,估计还有60多万可疑尘肺患者,他们中的多数人经过数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尘肺病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是,许多乡镇企业无序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发病人数上升。

由于一些外国限制的有害有毒作业转移到国内一些缺乏防护的小型涉外企业中,已引起严重的职业中毒。

近年来,中国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1999年与1998年比,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增加15%,中毒人数增加47%,死亡人数增加68%;而2000年与1999年比,急性中毒病死率由14%上升到22%.经常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约四十多类。

化验岗位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与控制

化验岗位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与控制
2012 年第 28 卷第 2 期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 P E TR O C H E M IC A L SA F E TY AN D E NV IR ON M E N TAL P R OTE C TION TE C H N OLOG Y
23
事故分析与预防
化 验 岗 位 苯 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监 测 分 析 与 控 制
A 监测结果
接触有害因素名称 个人防护
� � � 表 1 员工个体苯 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C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h 加权平均浓度 P C -T W A ( m g � m 535.68 534.69 346.07 36.78 34.72 32.27 24.92 20.59 13.46 10.02 8.04 6.01
- 3
)
采样日期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3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8: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8: 00 2006 年 5 月 19 日 2: 30 2006 年 5 月 18 日 9: 45 2006 年 5 月 19 日 2: 30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9: 45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00
张保江,孙 康,刘天勇,熊沙林,路德青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摘 要: 对某乙烯厂化验岗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的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并
对作业环境中苯异常超标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实施了 "本质安全 " 的控制措施� 结果表 明, 有毒物质苯的监测浓度数据(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 C -STE L 值 ) 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说明 所采用的防毒措施安全可靠, 可以有效的防止苯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关键词: 苯 职业病 监测分析 控制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6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原则。

本原则旳第6.1条为推荐性旳,其他为强制性旳。

本原则替代GBZ6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本原则自实行之日起,GBZ68-同步废止。

本原则与GBZ68-相比重要修改如下:——在“观测对象”中,删除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定量异常作为“观测对象”旳条件;——在慢性轻度和中度苯中毒旳诊断中,增长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本原则旳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原则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原则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原则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负责起草、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疾病避免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起草。

本原则重要起草人:邹和建、吕玲、万伟国、黄简抒、倪为民、孙道远、李思惠、王佩丽、曹钟兴、张凯竟、杨云芳。

本原则所替代原则旳历次版本发布状况为:——GB3230-82;——GB3230-1997;——GBZ6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Benzene PoisoningGBZ68-1 范畴本原则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旳诊断原则、诊断书写格式及解决原则。

本原则合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旳诊断及解决。

接触含苯旳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旳苯中毒可采用本原则。

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旳苯中毒旳诊断,也可使用本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旳所有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GBZ7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原则GBZ94 职业性肿瘤诊断原则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级别3 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旳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以意识障碍为主旳临床体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照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排除其她疾病引起旳中枢神经功能变化,方可诊断。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2.噪声控制技术措施 (1)吸声Noise Absorption (2)隔声 Noise insulation (3)消声(Noise elimination)
噪声及振动的控制
思考:为什么火车在隧道中行驶比在原野上 行驶噪声大?
用可以吸收声能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装 饰在空间内表面,使声能反射减少,此时 接收者听到的只是直达声和已经减弱的混 响声,使室内总噪声级降低,这种技术为 吸声降噪。
噪声及振动的控制
3)采取隔振技术 振动控制措施根据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隔离振源和隔离
响应两类隔振措施。 采用大型基础来减少振动影响是最常用最原始的方法。 在振动机械基础的四周开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槽—防振沟,
里面填充松软物质(如木屑等)或不填,用来隔离振动的传 递,这也是以往常采用的隔振措施之一。 在设备下安装隔振元件—隔振器,起到减少振动与冲击力的 传递的作用。
其他尘肺
电焊工尘肺(welder pneumoconiosis) 焊接过程中,焊条和被焊物体会在高温下生成大量混合物烟
尘和气溶胶。 电焊工尘肺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烟尘而引起,是以 慢性肺组织纤维增生为主的疾病,发病慢,临床症状较轻, 如胸闷、胸痛、咳嗽、咳痰、气短等,可出现肺部感染或 肺气肿等并发症,呼吸系统症状明显。还可合并氟中毒、 金属烟热等职业病。 铸工尘肺(casting pneumoconiosis) 铸工尘肺是指铸造作业中的翻砂、造型作业人员长期吸人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黏土、石墨、煤粉、石灰石、滑 石粉等混合性粉尘而引起的尘肺。 发病较缓、初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咳嗽、 咳痰、气短、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易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和肺气肿。
矽肺(silicosis)
(3)病理及症状表现。 可分为结节型矽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型矽肺、矽性蛋白

苯职业接触限值修订说明

苯职业接触限值修订说明
2、苯生产使用情况和职业接触情况
我国纯苯市场历来在世界性纯苯结构及贸易流向中扮演着首屈一指的角色。纯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种类丰富,在生产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广泛应用。
苯的生产和使用途径广泛,可以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也是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原料。生产、使用、运输和储藏苯的过程中,作业人员都可能接触到苯。职业苯接触人群还包括工作场所接触汽车废气的工作人员,如加油员、环卫人员等。职业性苯暴露主要是在生产环境中以苯蒸气形式由呼吸系统吸收进入人体内,少部分经皮肤吸收。
2、职业活动过程中,苯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即使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仍可能存在经皮肤吸收过量的苯,进而引起健康损害,应针对这些岗位加强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并完善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1、苯的理化性质
苯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透明的液态:
---相对分子质量是78.1;
---比重为0.878 g/m3;
---凝固点 5.5℃;
---沸点80.1℃;
---蒸气压13.3 kPa;
---气味阈值4.8 mg/m3~15.0 mg/m3;
---熔点5.5℃。
2、接苯企业现况调查
2、为有效控制和降低接苯工人健康损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我国1958年首次制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职业接触限值,将最高容许浓度(MAC)设定为80mg/m3。随着对苯健康危害的逐渐认识,我国对苯职业接触限值进行了多次修订,2002 年制定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6 mg/m3)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mg/m3)。
苯职业接触限值修订
一、苯职业接触限值修订情况
1、2022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发布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第1号修改单的通知(国卫通〔2022〕14号),将PC-TWA从6 mg/m3降为了3 mg/m3,将PC-STEL10 mg/m3调整为6 mg/m3。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 病危害程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 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建立职业病危害档案,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害事故等
监督方式:现 场检查、资料
审查等
法律责任:对 未履行监督职 责的部门和人 员追究法律责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05
与控制
工程技术措施
改进工艺:采用低毒或无毒的 工艺流程
密闭和通风:对产生有害物质 的设备进行密闭,并设置通风 设施
隔离: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 分开,减少接触
自动化和遥控:尽可能采用自 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
职业性噪声聋案例
案例概述:某工 厂工人长期接触 噪声,导致听力 下降,最终确诊 为职业性噪声聋。
症状表现:耳鸣、 听力下降、头痛 等。
处理措施:采取 隔音、消音等措 施降低噪声强度, 佩戴耳塞等个人 防护用品,定期 进行听力检查。
预防措施:加强 职业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健 康检查,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制度。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 为进行处罚
法律责任
职业病危害的法律 定义和范围
雇主的责任:提供 安全健康的工作环 境
劳动者权益保护: 享有健康保障和工 伤保险
监管部门的职责: 对职业病危害进行 监督和检查
处罚规定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医学:急性职业中毒

医学:急性职业中毒

病理机制
STEP 01
毒物吸收
STEP 02
靶器官损害
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呼吸 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 体,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
STEP 03
免疫系统抑制
有毒物质可能对免疫系统 产生抑制作用,降低机体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有毒物质在体内代谢后产 生毒性代谢产物,对靶器 官如肝、肾、神经系统等 造成损害。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有毒 有害物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 下得到及时救治。
控制策略
限制接触
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 进等措施,降低员工接 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和频率。
个体防护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如 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皮肤、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呼吸气体等样 本检测,以确定毒物种类和浓度。
治疗原则
迅速清除毒物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 衣物,用清水或适当解毒剂彻
底清洗皮肤、毛发和指甲。
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 时进行机械通气;维持血压、 心率和心功能;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
对症治疗
根据中毒症状,采取相应的对 症治疗措施,如镇静、止痛、 抗惊厥等。
特殊解毒剂治疗
针对不同毒物,选用相应的特 效解毒剂或拮抗剂。
治疗方案
催吐治疗
洗胃治疗
用于摄入不久的患者,通过刺激咽喉部催 吐,减少毒物吸收。
用于摄入时间较长、毒物量大或不明毒物 的情况,通过胃管注入大量清水或适当解 毒剂,以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李若晗(2001-),女,四川眉山人,高中,研究方向:职业卫生。

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在油漆、制药、制鞋等多个行业领域。

苯本身还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如果在应用中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可能引起苯中毒事件。

随着我国对职业病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大职业病事故被有效地遏制。

但是职业性苯中毒人数近年来仍呈现出上升趋势。

职业性苯中毒作为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发生地域较广,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均有病例出现。

由于苯中毒早期症状隐匿,中毒初期不易被患者发现并重视,往往等到病情加重后再前往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最佳治疗时机往往被耽误,造成预后效果较差。

由于有机苯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因此涉及到多个行业以及众多大小企业。

在众多中小型企业中,由于资金及管理等问题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对工人的防护意识及工厂中的预防措施做得还不到位。

再加上工人自身对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安全防护关注不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使得职业性苯中毒问题愈发严重。

中小企业中的车间操作工人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职业性苯中毒,患者将失去劳动力,甚至家庭收入来源。

因中毒产生的医药费用也将成为患者家庭的负担。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相关知识应得到相关行业及管理部门更多的关注,并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为此,该文将对苯中毒症状、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职业性苯中毒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希望相关领域、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率。

1职业性苯中毒的机制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类,具有特殊香味,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

苯可作为有机溶剂,用于造漆、喷漆等行业,也可以用作医药合成原料,用于医药合成等行业。

苯挥发后进入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可经肝脏、骨髓代谢后产生氢醌和半醌自由基。

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2010年2月4日,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5名职工因身体不适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对患病职工作出初步诊断:不排除接触苯作业导致的职业损伤。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与市安监局于当天组成调查组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测,发现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指示市安监局依法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实施停产整顿,另一方面安排市卫生局、市经济开发区督促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三联机车间职工进行体检筛查。

检查中共发现35人血液指标异常,其中27人需住院治疗,8人居家治疗。

事件处置过程中,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作出批示,对救治病人、履行职责、监督排查、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疑似职业中毒事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汇报,对医疗救治、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处理、发制品行业有害工序排查整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病人。

27名患者被安排住进许昌市条件最好的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患病职工的医疗救治和病情监测工作。

市中心医院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对患病职工进行了积极救治。

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治疗资金,对居家治疗病人全额报销费用,对住院病人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至3月30日中午,已报销医疗费用78万元。

2月21日,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对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两位专家在会诊时表示,这些病人通过科学施治,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

与患病职工救治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及时受理并依法组织了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28名职工的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28名申请人均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国家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共10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二、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职业病:1、职业中毒:由于施工现场通风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造成局部环境大量的有毒物质积聚,造成急性中毒。

如油漆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护,或者防护不当。

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减少,进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作业人员,如石工、电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个人防护,轻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长期在粉尘的作业环境下工作,严重时可导致尘肺。

3、职业性耳病:建筑施工现场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等高分贝的噪声,长期在这种环境因素下作业,可使人听力减退,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4、职业性眼病:如电焊工在操作施工时,不带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护,可导致电光眼,使眼睛红肿疼痛,不能视物。

5、心血管疾病: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高空作业、长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长期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长期接触噪声、振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

6、骨髓及软组织损伤:因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重体力劳动,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等因素造成。

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7、高温中暑:由于夏天高温露天作业,太阳直射,没有防护措施,或者防护不当,不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中暑。

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于局部环境高温高湿,或者通风设备不良,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也可导致施工人员中暑。

苯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苯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 能。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与苯接触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职业危害 的发生。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以减少与苯的接触。
苯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措施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苯的职业危害
01
02
预防苯职业危害的措 施
03
对苯职业危害的认识 和重视
04
添加章节标题
苯的职业危害
急性中毒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复视、步态蹒跚、酩酊感、嗜睡,严重者有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 谵妄、幻觉及脑水肿等表现
发病原因:由于吸入或皮肤接触苯
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苯职业危害的认识 严格执行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 检查是预防苯职业 危害的重要措施之 一
通过检查可以及时 发现职业病患者, 并采取有效治疗措 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 检查可以及时发现 潜在的职业危害因 素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 检查可以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更加全面 的保障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佩戴防毒面具或口罩
穿戴防护服、手套、鞋等
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册、宣传栏、 培训课程等方式,向员工普及苯的职 业危害知识,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视苯职业危害:企业应加强对员 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苯职 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

职业性苯中毒的简介及防治建议该研究将通过中国知网进行关键词检索,对苯中毒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并综述汇报。

从职业性苯中毒机制、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建议。

标签:职业性苯中毒;症状;诊断;治疗;预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在油漆、制药、制鞋等多个行业领域。

苯本身还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如果在应用中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可能引起苯中毒事件。

随着我国对职业病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大职业病事故被有效地遏制。

但是职业性苯中毒人数近年来仍呈现出上升趨势。

职业性苯中毒作为众多职业病中的一种,发生地域较广,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均有病例出现。

由于苯中毒早期症状隐匿,中毒初期不易被患者发现并重视,往往等到病情加重后再前往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最佳治疗时机往往被耽误,造成预后效果较差。

由于有机苯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因此涉及到多个行业以及众多大小企业。

在众多中小型企业中,由于资金及管理等问题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对工人的防护意识及工厂中的预防措施做得还不到位。

再加上工人自身对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安全防护关注不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使得职业性苯中毒问题愈发严重。

中小企业中的车间操作工人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职业性苯中毒,患者将失去劳动力,甚至家庭收入来源。

因中毒产生的医药费用也将成为患者家庭的负担。

因此,职业性苯中毒的相关知识应得到相关行业及管理部门更多的关注,并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为此,该文将对苯中毒症状、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职业性苯中毒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希望相关领域、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率。

1 职业性苯中毒的机制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类,具有特殊香味,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

苯可作为有机溶剂,用于造漆、喷漆等行业,也可以用作医药合成原料,用于医药合成等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编号:SM-ZD-2587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加强法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

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危害研究

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危害研究

项莹(1995—),女,助理工程师,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危害研究项莹1,2,3余向东4王锐1,2,3(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马鞍山市卫生和计生监督执法局)摘要为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较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了国内外苯及苯系物对相关专业人员在职业健康中的危害实例,分析了近年来职业性苯中毒案例情况,对职业性苯中毒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研究明确了现阶段加强源头治理,提高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地宣传培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是保护涉苯工人职业健康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苯系物涉苯工人职业健康危害DOI :10.3969/j.issn.1674-6082.2021.03.066总第623期2021年3月第3期现代矿业MODERN MININGSerial No.623March .2021随着苯系物使用的逐步减少和职业接触限值的进一步降低,工作场所因苯浓度过高而造成的急性中毒及群体性污染已基本杜绝,但长期持续低浓度苯及苯系物的暴露对涉苯职工职业健康的影响依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苯系物危害与对职业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有助于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苯及苯系物的危害苯是一种简单的环状有机化合物,自然存在于原油中,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1]。

苯也是在化石燃料(石油产品、煤炭,还有少量的木材)不完全燃烧时形成的[2],此外它是许多化学品生产的重要中间体。

过去,苯主要用于工业涂料、油漆去除剂、黏合剂、脱脂剂、变性酒精和工艺美术用品[3-6],如今,越来越严格的职业接触限值和行政法律地实施已限制了苯在这些方面地使用。

涉苯职工在生产区域长时间与苯及苯系物地接触可能导致慢性和急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指苯及代谢产物引起细胞变异,抑制造血功能,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白血病;急性苯中毒是指吸入高浓度蒸汽,导致眩晕或昏迷。

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病对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危害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0万人,几乎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当。

职业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控制措施也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在一定职业环境下,由于接触某种物质或特殊工作环境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矽肺病、铅中毒、苯中毒等。

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当它们被诊断出来时,通常已经进入了晚期,治疗很难。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了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而且许多职业病还有长期的潜伏期,一旦患上了职业病,就很难治愈。

职业病还会直接影响职业人士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一些疾病比如尘肺病和矽肺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此外,许多职业病还会对职业人士的家庭和社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如何防止职业病?职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首先,企业要落实责任,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提供必要防护用具等措施来保障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

其次,职业人士自身要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如认真使用各种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大职业病防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严惩违法企业,从而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总之,职业病的危害不容小觑,控制措施的落实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只有企业、职业人士和政府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职业病,保障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

职业性苯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定义]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理化性质]苯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是煤焦油蒸馏或石油裂解的产物,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职业接触]苯的用途极广,接触的行业主要有染料、涂料、农药生产及香料制作等,苯又可作为溶剂和粘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制鞋业(如红胶含纯苯89%、快胶含纯苯00%、氯丁胶含纯苯70%)及苯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

苯吸收后,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

[诊断及分级]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1、观察对象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m(1 ppm=3.25 mg/m3);1948年又设置为25 ppm,1997年
PC—TWA,但
仍然高于或等于行动水平,监测的频度可以从半年1次调至 每年1次;如果监测结果显示工人的接触剂量低于行动水平 时,可以终止监测。另外,任何时候发生溢出、泄漏、断裂或者 其他损坏时,应在对上述紧急事故处理后,采用定点或者 个体采样的方式对苯浓度进行监测,确保恢复到事故之前的 水平。 雇主收到监测结果后,应于15 d内通过个别通知或者 在合适场所张贴结果告知涉及的作业人员;如果浓度超标, 书面告知中应包括将浓度降到容许浓度以下的整改措施以 及作业人员应采取的正确行为。 4.防控措施和呼吸防护:OSHA规定雇主应采取工程控 制措施和建立操作规程,将工人对苯的接触水平降低或者维 持在接触限值以下。若接触水平超过接触限值时,雇主应建 立并执行以工程控制和作业规程控制为主的书面预案,将作 业人员的接触水平降至接触限值以下,书面预案中应包括工 程控制和作业规程以及执行时间表等内容,并基于近期的暴
作者单位:266071青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 工程研究院
万方数据
生堡董垫里生璺些疸苤查!Q!!笙!旦箜!!鲞笙!塑坠i!』!鲤旦!gQ!!业堕!!』塑!Q!!:∑!!:!!!堕!:!
毒危害,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和国家职业安 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相互协作形成了控制苯中毒的共 管体系:OSHA隶属于美国劳工部(DOL),通过发布和推行工 作场所的强制性安全和健康标准,阻止和减少因工作造成的 疾病、伤害和死亡;同时,OSHA还提供安全培训、扩展培训 和其他教育,与企业、个人建立合作机制,鼓励持续地改善工 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N10SH隶属于美国卫生与人事部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要对各种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 研究并提出建议,为OSHA提供技术上的协助及卫生标准推 荐,以强化职业病及工伤预防能力。OSHA发布了针对~般 工业企业(1910.1028)、造船业(1915.1028)及建筑业 (1926.1128)苯的专项标准、合格人员指令和标准解释,还发 布了苯的采样分析方法(2002.09)、过程安全管理和紧急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信息,为暴露评估和中毒控制提供指导。 NIOSH针对苯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例如,不同行业苯接触 水平调查、危险辨识、暴露评估、工程控制措施研究和个体防 护装备研发等,并发布一系列涉及苯的推荐性标准和指南, 包括危险化学品袖珍指南、苯危害生命或健康浓度、分析方 法手册(NMAM)等。 除此之外,美国其他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分别发布 了与苯相关的推荐标准,用于苯中毒的控制,如美国毒物与 疾病登记署(ASTDR)的苯毒物学简介和急慢性苯暴露评估 医疗管理指引;环境保护署(EPA)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健康影 响手册等,形成了预防控制苯中毒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它涵 盖了危害辨识、暴露评估、可行性措施等各个方面;同时,依 靠监管部门的强有力执法,可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 执行。 二、强制性措施 1.职业接触限值:美国的苯职业接触限值包括OSHA颁 行动水平即为当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达到该 水平时,雇主应采取的包括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危害告知等各种强化防控措施。美国将大部分化学毒物 的行动水平定为接触限值的二分之一,OSHA规定苯的行动 水平为0.5 ppm(8 和成本。 3.作业场所苯接解水平监测:OSHA规定,若工作场所空 气中苯浓度超过或者有可能超过容许浓度限值时(8

PC一7唧A)(1ppm),并使用至今【3l。
2.管制区域(regulated area)和行动水平(action level):为 降低作业人员对苯的接触机会,OSHA在苯专项标准中引入 管制区域和行动水平概念[41。OSHA要求雇主应将工作场所 空气中苯浓度(8

TWA或15
rain
STEL)超过或者有可能超
发生数一直高居急慢性中毒的前3位,苯致白血病报道病例 数也逐年增多【lI。发达国家在控制职业性苯中毒方面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我们拟重点介绍 美国采取的苯中毒控制管理措施,以为完善我国的职业性苯 中毒防控措施提供借鉴。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体系 为控制作业现场苯接触水平、保护雇员免受职业性苯中
(本文编辑:杨德一)
美苯是重要的煤和石油产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被广泛用于塑料、洗涤剂、杀虫剂和其他化学品生产。苯可对 暴露者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已将苯确定为人类致癌物。近年来我国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
DOh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3.01.020
1 ppm;15 min STEL>5 h TWA> h
域者或者作为雇员代表行使观察监测职工接触水平过程的 人,由雇主授予进入该区权限。管制区域通过一定方式与工 作场所中的其他地方区分开来,以减少管制区域内接触苯的 作业者的人数。 表1美国苯职业接触限值
机构 指标 限值(ppm) 参考文献
TWA)。行动水平的设定可使雇主明确采
(收稿日期:2012.10—07)
标准都已改用WBGT指数作为高温作业的检测与评价指标,
高温作业已不再以存在生产性热源为前提条件,但是,在实 际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包括高温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职业
卫生检测与评价等工作仍然局限于存在生产眭热源的企业。
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的调离也是从存在生产性热源的岗位 向无生产性热源岗位调离。按照新的高温作业定义,在我国 夏季。绝大多数地区均可能因为炎热天气原因,导致该地区 无空气调节的工作场所环境热强度WBGT指数达到或超过 25℃,成为“高温作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这些不存在明显生产性热源的企业 或工作岗位也应该纳入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因此,如何 做好实际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与新标准的对接是一 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高温作业检测、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高温作业工作场所中的热源可以分为生产性热源和 (或)自然气象条件(太阳能热源)。在生产条件稳定的情况 下,生产性热源是相对稳定的,而自然气象条件,特别是气温 是不断变化的,即使在每年最热月份,各地区日平均气温的 波动也是非常显著的。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无论是高 温检测还是高温分级标准中,均以工作场所某日的平均 WBGT指数的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分级依据。检测或分级结果 仅代表着检测当日劳动者的实际接触热负荷情况,以1次的 检测或分级结果指导整个高温季节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则 是不够全面的。 “室内外温差”作为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的一个评价指 标,曾经为我国高温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发挥了作用。我们 建议使用“室内外WBGT指数差”来反映工作场所生产性热 源对劳动者热负荷的影响程度.结合当地气温的变化情况. 预测劳动者工作场所的实际WBGT指数.使用人单位可以根

布的容许接触限值(PELs)、NIOSH提出的推荐性接触限值
(REL)和美国政府职业卫生工作者协会(ACGIH)提出的阈 限值(TLv)汹,其中OSHA颁布的PELs具有法律效力,后两 者则为学术性标准(表1)。美国的苯接触限值是随着20世 纪30、40年代苯接触影响造血系统报道的增加及对暴露水 平效应的估计而引入,并在随后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 数次修订,最早由ACGIH在1946提出,并设置PELs为100
取防护措施的条件和必要性,同时亦可有助于节约防控资源
ppm),应对在此工作场所作业过程中
工人的苯接触水平进行监测,初次监测应于此工作场所出现 上述情况30 d内完成。当初始监测显示,行动水平≤工人接 触苯的浓度≤8hTWA时,应至少每年监测1次;当其高于8h TWA时,应至少半年监测1次。当连续2次间隔超过7 d的 监测结果显示工人的接触浓度等于或低于8
≤10 ppm ≤50 ppm ≤100 ppm ≤1000 ppm >1000
67
OSHA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来保护雇员的职 业健康。如VPP计划是以工作地点为基础,通过一种自愿合 作的伙伴关系把雇主、雇员、工会代表和OSHA结合在一起, 共同建立广泛深入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OSPP是OSHA
过接触限值的地方设置为管制区域,管制区域仅限于“被授 权者”靠近或进入。“被授权者”是工作职责需要进入管制区
万方数据
皇坐董垫里生墼些痘盘查!Q!!生!旦箜!!鲞箜!塑鱼!i!!!鲤型zg Q!!业望!!』竺!Q!!!!!!:!!:堂:!
露监测数据,进行及时的修订、完善,以适应实际的接触 情况。 若工程控制和操作规程无法完全将接触水平降低至接 触限值以下,在尽量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雇主应通过加强 呼吸防护来满足接触限值的要求。OSHA对呼吸防护用品的 选择、使用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指导企业选择 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OSHA提出应根据作业现场空气中苯 浓度水平及呼吸防护用品的指定保护因子(APF)来确定作 业现场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表2);呼吸防护用品的APF由 NIOSH负责检定。 表2作业环境不同苯浓度下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 空气苯浓度彼用条件
降为O.5 ppm,至今仍维持不变,并推荐2.5 ppm作为短时接 触限值(STEL)。虽然ACIGH在标准制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 响力,但其本质仍只是为决策建议,苯的各种强制性卫生标 准最终由OSHA制定。于1971年OSHA批准10ppm为苯接 触的容许接触限值,1987年将其修改为8 h时间加权平均限 值(8
生堡董塾里垒墼些瘟鲞查垫!!生!旦箜!!鲞箜!塑垦!i!!!鲤旦疆Q!!翌里!!!!竺!!!!:∑!!:!!!型!:!
的GB/T 4200.1997《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以WBGT指数为热 环境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高温作业定义:高温作业是在生产 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 的作业。这一高温作业定义反映了劳动者实际接触的热负荷 强度,是比较科学的热环境评价指标。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 据气温的变化调整防暑降温措施或工人作息时间,防止高温 中暑事件发生。对于某地区来说,首先要测量并统计确定某 气温条件下当地室外平均WBGT指数值(可分为室外阳光下 WBGT指数值、室外非阳光下WBGT指数值),此数量可直接 作为无生产性热源企业高温季节在特定气温条件下进行职 业卫生管理的依据。对存在生产性热源企业,高温检测时记 录高温作业场所WBGT指数的同时,还要记录检测当天的气 温情况(或由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资料获得),根据气温资料 查阅室外平均WBGT指数值,并计算室内外WBGT差,此差 值反映了生产性热源对劳动者热负荷的影响。当气温变化 时.利用相应气温下当地室外平均WBGT指数与检测时某高 温作业场所室内的WBGT指数差,估计当前气温条件下的该 工作场所实际WBGT指数,指导用人单位进行高温作业职业 卫生管理,这样的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可能更具有时效性。 三、进一步完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的建议 新的高温作业定义,极大地扩大了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 理的范围.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职业卫生管理资源更显不 足。实施高温作业分级管理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发 挥最大的效用。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实施高温作业分级管理 的依据,最新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2010年由卫生部发布 的GBZ/T229.3.2010《高温作业分级》,其根据劳动者的劳动 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作业环境热强度WBGT指数将高 温作业分为4级。然而这个分级标准所涵盖的劳动者仅是高 温作业人群金字塔中的上层少数人,对于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小于1 h,以及接触作业环境热强度WBGT指数小于28℃的 大部分劳动者,被排除在了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之外。我们认 为应该对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进行修改,使其涵盖所有接触高 温作业并因此可能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包括虽然接触高 温作业但因接触热强度较小或接触时间较少,可能不需要采 取职业卫生干预措施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只有这样,我们的 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才能做到依法管理。有理、有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