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合集下载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

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的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

12世纪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地。

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它所发行金币“杜卡特”已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

与此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

上述变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

”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萌芽、产生及获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新篇章。

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会计作为一门记录和整理经济交易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最早的简单记录到现代复杂的财务报表,会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的概述。

古代会计古代人类开始意识到记录和识别财务交易的重要性,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的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印度等文明中,商业交易的记录以及货币的流通都有相应的会计系统。

这些会计系统主要通过简单的方式记录经济活动,例如用记号记录财产的数量和价值。

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会计开始向更现代化的方式转变。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会计有过一些贡献,他首次提出了“货币计量原则”,认为财务交易应该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记录交易的数量和金额。

古罗马时代的记载中也出现了一些会计方法和技术,例如“分录法”和“平衡账户”。

中世纪会计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会计的发展相对缓慢。

宗教机构开始出现一些复杂的财务交易,例如教堂的捐款和租金,因此会计师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了专业。

他们使用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例如货币计量、费用确认和不同的账户类别。

现代会计现代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意大利。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开始迅速发展,贸易和产业的规模也扩大,需要更复杂和精确的会计体系来应对。

意大利的商业和银行中心弗洛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崛起了一批专业会计师,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基于“记账法”和“平衡原则”的现代会计方法。

这些方法被广泛采用,并通过殖民地和贸易网络传播到全球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以后,会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使得会计更加复杂,并引入了新的会计概念和技术。

例如,工厂成本核算、管理会计和预算编制等技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并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会计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会计的历史起源和其发展至今的重要里程碑。

一、会计的起源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人们就开始记录财务交易和编制会计账簿。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会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会计主要职责是记录商业交易和计算税收。

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兴起,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二、会计的重要里程碑1. 古代财务会计体系的建立:在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商人们建立了双重簿记制度,即一本用于记录资产和负债,另一本用于记录收入和支出。

这一制度被视为现代财务会计的基石。

2. 工业革命对会计的影响: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会计师的需求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企业规模扩大,财务交易变得更加复杂,会计师在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和提供咨询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美国会计准则的建立: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准则体系。

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了现今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这一重要举措为全球会计行业的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4. 信息技术的革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会计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变革。

电子化会计系统的使用使得财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国际会计标准的趋同性增强:为了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逐渐趋同,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逐步普及。

这使得跨国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可比性和透明度。

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会计方法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关注企业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增强: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计师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美国英国会计准则的起源及发展

美国英国会计准则的起源及发展

美国会计准则的起源及发展一、引言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了会计准则的产生。

美国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在国会要求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SEC又将这一重任委托给了当时的美国会计师协会(AIA),由此揭开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序幕,并开创了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的先河。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由CAP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APB发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公告等,共同形成了适用于美国非政府主体(non governmental entity)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从1936年美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制定机构CAP成立算起,迄今已有70多年。

几经风雨,几历坎坷,美国会计准则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其以先行者的姿态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依然在世界会计舞台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会计准则先后经历了“安然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咄咄逼人、日趋严峻的挑战。

但FASB没有被危机所吓到,不因成为危机的“替罪羊”而沮丧,反而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在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体系全面整理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完成了《FASB会计准则汇编》这一巨大工程,使美国会计准则重新焕发了青春。

二、美国会计准则的萌芽时期(1936年以前)美国的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是漫长的。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会计在美国是没有受到任何规范的,每一家企业自行决定怎样记录交易,也不会向其它企业或公众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当时的财务报表主要是为债权人编制的,投资人得到的会计信息很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把大量资金投资到公司证券上,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摘要】这篇文章将重点探讨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首先介绍了财务管理理论在西方的应用和西方财务理论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可借鉴的西方财务理论和西方财务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最后探讨了西方财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借鉴西方财务理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推动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我国企业、借鉴、财务管理、应用、主要特点、启示、结论、未来发展方向、结语1. 引言1.1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当时,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张,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财务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财务规划、资本结构、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

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开始建立现代财务理论体系,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决策、资本成本、财务绩效评价等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财务理论也逐渐与国际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20世纪后半期,西方财务理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学说和方法。

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实施决策理论、财务与会计信息的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为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也逐渐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了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1.2 我国企业现状我国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企业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长,但整体上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一些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一些企业存在着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财务风险管理等问题,导致经营风险增加。

我国企业在财务报表透明度和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哎呀,说起来可真有意思。

咱们先从古时候聊起,那个时候可没有今天的这些高科技,管理会计就像是一块刚出炉的饼,刚刚有了雏形。

想象一下,古希腊那些哲学家们,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记录和管理家里的财务。

记得有个叫阿里斯多德的家伙,他对数字特别感兴趣,虽然他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的计算工具,但他已经在想怎么把钱花得明明白白。

这可是管理会计的开端呢,虽然看上去和现在的会计师有点八竿子打不着。

接着进入了中世纪,那时候贸易开始火热起来。

想象一下,商人们拖着大包小包到处走,生意可不是那么好做啊。

这些商人逐渐意识到,光靠运气可不行,得有点计划。

于是,他们开始用一些简单的记账方式,哎,这算是管理会计的初步雏形了。

有些人开始记录收入和支出,还发明了分类账本。

虽说没那么复杂,但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账本可得管得好,才能发家致富啊。

再往后,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事情可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时候,工厂多了,生产线变长了,管理的难度自然就上升了。

想象一下,工人们在机器前忙得不可开交,老板们想知道每个产品到底花了多少成本,利润又有多少。

于是,管理会计开始变得更专业,涌现出一些经典的方法,比如标准成本法。

这个方法就像给每个产品贴上了标签,告诉你它的“价位”。

嘿,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意思?再后来,二战后的经济复苏,那可真是一个火热的年代。

各种企业争相崛起,竞争可是异常激烈。

管理会计这个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大家开始意识到,光有会计数据可不够,还得有分析能力。

于是,预算、绩效评估、决策支持等概念开始被引入,管理会计也变得越来越“高级”。

这时候,管理会计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账房先生,而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助手,像个战场上的参谋。

到了现代,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的会计师们可不是只会算账,他们还得懂得市场、懂得战略,甚至懂得心理学。

想象一下,他们得学会如何通过数据来预测未来,这就像是在玩“你来我往”的游戏,真是脑筋急转弯。

《西方会计史》序——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

《西方会计史》序——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

《西方会计史》序——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
杨时展
【期刊名称】《会计之友》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一种科学史的出现,是这门科学开始成熟的标志.会计也如此.人类在远古就开始会计活动.卢卡·帕乔利(Lrca Pacioli,1445—1517)在500年前就开始将会计作为学术,进行研究.直到本世纪初,尤其是1933年,A·C·利特尔顿(Analias Charles Littleton,1886—1974)教授的名著《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Ac-counting Evolution to1900,New York,1933》的发表,会计史研究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并步入蓬勃发展时期.它向人们宣布:会计的发展,开始从自发的状态,演进到人们总结其发展的规律,主观能动地引导它按照这一规律成长的时代;从只求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杨时展
【作者单位】中南财政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
【相关文献】
1.中西方会计史比较研究 [J], 尹悦然
2.从我国会计史的发展看会计的国际化及中外会计的比较 [J], 钟洁;梁静敏
3.会计发展启示录--读《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有感 [J], 王劭程
4.评《西方会计史》 [J], 保罗·加纳;奋飞
5.郭著《中国会计史稿》序 [J], 杨时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国家会计制度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会计制度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国家会计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深入研究西方国家会计制度发展变化趋势,对于深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际化。

国际化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

企业会计准则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这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

过去,德国会计界认为他们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好的。

因此,不愿接受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外交政策的国际化转变,德国逐步改变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己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其会计组织又是IASC的创立委员,他们的会计有义务接受欧盟会计的要求,尽最大努力遵守国际会计准则。

因此,近年来德国开始认真讨论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并在实践积极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1995年3月在德国召开了IASC理事会。

1995年德国跨国公司拜尔、赫希斯特和谢林三个公司,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了合并财务报表。

德国最大的银行——德国银行也宣布,将按照IAS编制财务报表。

目前德国8大交易所中就有4个在上市公司执行国际会计准则。

外国上市公司可以遵循德国会计准则、IAS或美国会计准则。

本国公司可以遵循IAS、美国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或本国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995年11月欧盟委员会决定采取新的会计战略,加强与IASC的合作。

一是制定一套公认的国际会计准则来推进目前的欧洲会计协调;二是欧盟不再打算制定欧洲统一会计准则来取代IAS,他只对IAS及其解释的使用进行监督,当发现存在不符合欧盟特点的缺陷时,才予以干涉。

德国作为欧盟最主要的国家之一,随着21世纪IAS核心准则的制定完毕和IOSCO对其的审批生效,在欧元启动的影响下,德国会计会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来达到会计准则在IAS之间的协调,坚定地步入全球会计国际化的前列。

二、民间化。

民间化是指会计规则制订的民间化。

在日本改组准则制订机构。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一、序言为人类创造无比巨大物质财富和灿烂精神文明的20世纪过去了!新世纪将把我们带进更加美好的未来。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值得人们怀念的一百年。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曾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总的说来,人们还是在和平与发展中度过的。

20世纪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难以—一描述,仅在会计这个领域,过去的一百年就写下了十分辉煌的历史。

会计是经济的晴雨表。

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任何创新,都旨在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它的进步又密切依存于经济的需要。

会计的早期内容仅包含簿记,记录是它的主要职能,并持续了两三百年,这是因为,仅靠复式簿记,大体已能满足当时对商业活动的反映和控制。

商业社会不仅产生了复式簿记,而且也制约了复式簿记的发展。

突破传统的复式簿记系统、促进会计产生重大变革的动力是工业革命。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30一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刘昌祚等,1984),标志着工业社会已经到来。

随着制造业的机械化和大工业的兴起,特别是代表现代企业形式——公司制的出现,早期以单纯复式簿记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得到迅速发展,不仅会计的方法更为复杂,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不断扩大。

19世纪50年代,英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工业化,从而在工业生产、金融、贸易等方面确立了垄断地位。

由其经济力量所决定,英国在19世纪便成为现代会计的旗手。

19世纪末,英国的成本计算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郭道杨,1984)。

20世纪十分明显地改变了各国经济力量的对比,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逐渐没落,可能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对比的变化过程。

会计对经济的依存性,在这里也表现得很突出。

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会计的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20世纪会计上的重大成就,基本上都发源于美国。

这些成就主要包括:第一,为维护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政府不仅依法监管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而且依法规范上市公司应予披露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组织权威的机构制订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对外报告的确认、计量、记录和公开披露的依据。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一、会计理论流派的甄别和整理:历史的观点历史上,会计理论发轫于对复式记账原理的解释,对复式记账法基本原理的论述标志着会计理论的开端(查特菲尔德,1940)。

这种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欧洲进行的,其中尤以“法国学派”和“德国学派”最为显著。

可以说,簿记理论就是欧洲人的理论,是欧洲对世界会计发展所做的贡献。

从研究对象看,最初的簿记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两个中心进行的:一是如何解释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二是如何理解会计的记账立场,即会计主体的设定问题。

对前一个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拟人说”和“拟物说”两个学术派别的出现。

“拟人说”学派主要通过个人债权债务关系来解释复式记账原理,为了保持账户的完整性和适应借贷记账规则,其对无生命的物品与业务等均予以人格化。

该理论主要流行于17世纪。

首先提出者为意大利人拉德威克?弗拉瑞(LudovicoFlori)。

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奥地利的伍里曼(Wuliman)和英国的迪克西(Iicksee)等。

应该说,“拟人说”学派开始.了早期会计理论研究的艰难的第一步,为复式记账法的传播和普及作出了贡献。

“拟物说”始于18世纪初,它把所有的业务都非人格化,将“借”和“贷”转化为单纯的记账符号,从而使全部账户的设置和使用能得到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为简化复式记账规则和扩大账户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与拟人学派相比,拟物学派是一次创新与突破。

由于它强调账户的统计学和数学方面的特征,因而更具有科学性。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仑内?达拉泊逛(ReneDalaporte)、欧古里(F.hugli)和德国的谢尔(Schar)等。

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分化出了“业主权益理论”(proprietorshiptheory)、实体理论(entitytheoiy)、剩余权益理论(residualequitytheory)等。

其中业主权益理论和实体理论是两大主流学派。

理论发展具有继承性。

西方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商贸活动和财务记录。

然而,真正的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和20世纪初的工业化时期。

在19世纪末,工业化迅速发展,大量的公司开始成立,需要
一种统一的财务报告标准来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

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制定会计准则并建立会计规定机构。

在20世纪初,美国和英国分别建立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这两个组织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化和国际商业交往的增加,需要建立一种全球接受的会计准则。

最早的国际会计准则是在1973年建
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

然而,这些准则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框架,没有具体的规定。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开
始发布更具体、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这些准则逐渐被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组织接受和采用。

到了2001年,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
并开始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IFRS成为全球接受
的会计准则,并逐渐被更多的国家采用。

然而,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如美国,他们依然坚持使用自己的
会计准则,比如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 GAAP)。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会计准则的多样化和碎片化。

总的来说,西方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系列历史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全球化和国际商业交往的增加,促使了会计准则的发展和逐渐的国际化。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 西方管理会计的概念西方管理会计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由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出发,吸收了现代管理学、信息技术、会计科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

西方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内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会计技术为支撑,以提供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一代会计学派。

2.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主要表现为会计方面管理信息的开发和统计方法的改进,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开发企业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等管理工具。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主要表现为将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战略体系。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里,管理会计更多地关注企业整体战略的规划与制定,注重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公开程度,之前的以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为三大支柱的管理会计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面临着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特点西方管理会计以预警和决策为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特点:(1)注重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支持和策划;(2)依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需求,发展出针对不同部门和管理层面的不同形式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3)关注整个企业的金融信息,重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推动会计从被动的资料处理工具向主动的管理工具转变,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4. 西方管理会计的意义西方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1)提高企业计划和执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2)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生产力水平;(3)促进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4)协助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和经济信息系统,在中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商业和财务交易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

在中国,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业社会。

早在商代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记账的方法来记录财务交易。

古代中国的记账方法主要是用绳结记账,将不同的绳结代表不同的货物或金钱,以便于核对和管理。

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记账的方法逐渐改变,开始使用竹简、纸张等材料来进行记账。

到了宋代,中国会计开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记账方法和制度。

在《会计定义》中,明确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原则。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会计书籍和文献,如《会计法式》、《会计论》等,对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规范。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会计也经历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会计的概念和方法。

古罗马的会计师被称为“记数员”,他们负责记录和审核财务交易。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和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人员,被称为“算师”或“会计师”。

他们负责记录商业交易和维护商家的财务状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8世纪末,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商业和工业活动迅速发展,会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于是,英国成为现代会计的发源地之一。

在英国,开始出现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会计和审计等专业服务。

到了20世纪,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会计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展。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成为发展的重点。

同时,国际间也开始出现了会计标准的协调和统一,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成立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制定。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开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

西方税务会计今昔

西方税务会计今昔
.
H UI H
I
I N DI

陈文 华
,
尚丽 纽

税 务会计 的 理 论 渊 源 于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是 税 法 与会 计相 互 作 用 相 互 影 响 的 结 果
, , 、 。
它 现
得 和 会 计 所 得 之 间 的 关 系 问题 美 国学 者 过对
24
,
税法

FDBiblioteka 桥伊 和,V
B
贝 维希通
, , 、
理方法 国 际化

这种趋 势表明

,
会 计理 论 与 实 务 正 在 走 向
, 。
所 得 税 会 计 的 处 理方 法 也 将 因 此 而 成 为 各 国税 务 会计 发 展 的 目 标模 式 在 许 多 的西 方 发 达 国 家 中 税 务会 计 所得税 — 会 计 业 已 单 独 成 科 并 与 财 务会 计 管 理 会 计相
, , 、
协调 一致化
提并论

众所周 知 起步较 晚

,
我 国 的 税 务 会 计 即所 得税 会 计
,
自从 1 9 4 年 l 月 1 日 国务 院发 布 了 ( 企 业 所得 税 会计 处 理 的 暂行 规 定 》之 后 我 国 的 所 得 税 会 计 处 理 才 开 始与 国 际 会 计 惯 例 轨
中 与会计 历 史 联 系 最 深 的 可 谓 所 得 税 法 了
,
7 9 代所得 税 始 于 拿 破 仑 战争 之后 1 3 年 法 国采 用 战 时 财 政措 施 实 施 综 合 所 得 税 直到 1 8 42 年 长期 有效 的大 不 列 颠 税 法 才付诸 实 施 税 收 法 规 由于 是 借 用 了会 计 技 术 方 法 才 得 以 实 施 现 代 的 所 得 税 法 也 正 是 由 于 不 断 采 用 新 的会 计 技术 方 法 才 日趋 成 熟 在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中 所 得 税 会 计 简 称 为税 务 会 计 目前 西 方 国 家 的税 务 会 计 理 论 研 究 和 实务 发 展 都 已 达 到 了相 当的 程度 然 而 它 在本 世 纪 7 0 年 代 以 前 却 没 有 引 起 人 们 的 高度 重 视 这 可 以 从 美 国 的 税务 会 计 发 展 过程 略见 端倪 在 本 世纪 70 年 代 末 8 0 年 代初 经 历 高通 货 胀 膨 率 和 高利 率 以 前 税 务 会 计 既 得 不 到 纳 税 人 税 务顾 问 的 足 够 重 视 也 得 不 到 政 府部 门 的 重 视 它是全部 税 法 中最 被 忽 视 的 领 域 之 一 在 出 现 高 通 货 膨 胀 率 与 高利率 后 货 币 时 间 价 值 开 始 受 到 极 大 的关 注 税 务 会 计 才 成 为美 国税 法 中 最 重 要 的 领域 之 一 国会 也 积 极 参 与 税 务 的立 法活 动 至 今 美 国 的税 务 会 计 无 论 是 会计 已 领 先世 界 其它 各 论 究 还 是 务 发 展 均 理 研 实 国 可 谓独 领 风 骚 美 国 著名 的 税 务会计 专 家史蒂 文 F 吉 特曼博 士 认 为 所 得 税 法 本 质 上 是 处 理 两 类 问 题 一 是 某 项 目 是否 应确 定 为 收人 或 费 用 ; 二 是 该 项 目何 时被 确 定 为 收 入 或 费用 从西方现代 会计 学 观 点 看 所 得 税 会 计 的核 心 就 是 纳 税 所

2021整理 情境1 认知会计 任务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 1西方会计的发展历程

2021整理 情境1 认知会计 任务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 1西方会计的发展历程

情境一:认知会计任务一:会计的产生与开展知识点:西方会计的开展历程1.古代会计会计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开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于生产过程的管理,人们只是凭头脑进行记忆;当生产活动增多,单凭记忆已不敷应用时,人们又创造出利用简单符号记录。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埃及的刻石、伊拉克的算板,都有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

这种记录、计算就是会计的萌芽。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开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产生数字、文字和计量单位后,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别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马克思的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工程,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对早在12世纪、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专做贷金业的经纪人所用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比拟系统地介绍,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被公认为是复式簿记最早形成文字的记载,是会计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以后,出现股份公司的经营组织形式。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别离,由董事会聘请经理人员来管理企业,经营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公开说明自身的经济实力。

为了使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政府管理机构等外界阅读人能够看懂财务报表,需要形成了一套有关财务报表的标准和准那么,称为“公认会计原那么〞。

此外,要使报表阅读人能够信任企业的财务报表,那么要求有与公司管理当局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验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遵循公认会计原那么。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西方界关于会计目标的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和完善的体系。

了解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演进,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的与借鉴。

按会计目标的地位与作用划分,笔者将西方会计目标的研究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会计目标的概念还未受到广泛重视,仅仅是在中被直接或间接地提及。

早在1921年Simpson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会计的目的”和“会计师的目的”等概念。

193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目标是“有助于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Sanders and others,1938)。

从此,会计目标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各种文献中。

1940年,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共同合作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加以汇集、整理与提供,以满足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公众的要求”。

在此期间,坎宁、吉尔曼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间接讨论到了会计目标的概念。

首次将会计目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G.J.Staubus),他于195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专门研究了会计目标的,提出会计目标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

随后,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中,相当详尽地研究了会计的目标,把会计目标分为中间目标、前提目标和最高目标,认为会计是以数据为手段来帮助人们了解企业。

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与准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Concepts and Standards Underlying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在其发表的“公开财务报告的揭示准则”中,也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的。

二、20世纪60年代,会计信息系统论被普遍接受后,会计目标的讨论真正受到重视。

1960年,一篇题为“研究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也说到目标的概念及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会计证辅导:国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证辅导:国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证辅导:国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据马克思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根据现有的史料,世界上一些的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都有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会的某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较为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成为推动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出现了较为科学的借贷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eaPacioli)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译为《数学大全》)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巴其阿勒的这一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文献。他在书中题为“计算与记录要论”的簿记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借贷复式记账法,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使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很快为世人所认识,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同时也使借贷复式记账法得到了各国会计学者的认同、发展和完善。巴其阿勒的著作,既是人类数学发展的光辉篇章,也开创了人类会计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因而巴其阿勒也被尊称为tt近代会计之父”,自巴其阿勒名著的问世后,会计方能称为一门学科。
自18世纪中叶起,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和大机器的应用,工厂逐步取代了手工作坊,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箴本计算,机器的使用又促进了折旧等概念的产生,成本会计得以形成、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适应大企业需要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两权分离),所有者希望有外部独立的会计师来检查其所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比绩。于是,在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即注册会计师)。并于1854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从而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自此以后,会计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内容日益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与会计发展的重心逐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形成了一些如美国式资产负债表的形成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方法和理论,但其中对会计发展影响的,当数“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此,这时的“中式会计”远远落后于“西方会计”是必然的。

二、新中国成立前,西方会计引入的历史概况
1.学术方面。

到了清代末年,一批从日本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将西式会计引入我国,并将其传播开来。

这一时期有关著作和论述包括:1905年出版的蔡锡勇的遗著《连环账谱》,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西式簿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

1907年谢霖与孟森合编的《银行簿记学》出版,成为中国继《连环账谱》之后第二部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会计学著作。

此后,徐永柞、潘序伦、安绍云、赵锡禹、奚玉书、朱国璋等会计学者又较系统地翻译介绍阐述了西方会计理论及思想。

1933年在上海开始发行《会计杂志》、《立信会计季刊》,并出版了《立信会计丛书》,进一步传播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一些著名学者均有在美国学习的背景,翻译和介绍的西方会计学术著作以美国的为多,而其他国家的较少。

其中,美国会计理论家佩顿(W.A.Paton)和利特尔顿(A.C.Littleton)合作撰写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由潘序伦翻译介绍到我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30年代起至40年代末,中国会计学者自行
编著的会计学著作也开始出现。

总的说来,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不高,但也不乏精品之作,如安绍云用英文所著的《会计学大纲》、《中级会计大纲》,选材精当、解释透彻,在高等院校中发行,用作教材。

2.实务方面。

清代末年,尽管在少数企业引进西式簿记的推动下,爱国学者开始利用“西式会计”对“中式会计”进行改良,然而,当时的改良却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过30年代的会计改良与改革之争及其改良与改革方案推行,至40年代,无论政府会计,还是公司会计在革新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政治、组织制度日趋腐败,并最终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会计革新也免不了最终流于形式。

三、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会计的引入和研究
1.学术界对西方会计的态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但对于西方会计理论的态度和评价,在我国会计界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由于受会计阶级性观点的影响,学术界基本上对西方会计持批判和排斥态度,如将借贷复式记账法视为资本家欺骗工人的手段。

从70年代末起,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全盘否定转为批判、借鉴和利用。

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在1980年撰
文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会计专家提出的理论和制定时原则、程序方法,不能认为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仅仅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应当说,对我们的企业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有必要和可能进行研究和借鉴。

”从80年代看,前期我国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上,持比较慎重的态度,有批判有吸收,但到了后期,也有少数中青年会计学者采取了基本接受的拿来主义态度。

认为会计有很强的技术性,西方国家可以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我国。

到了90年代后期,不仅会计界有不少人,而且政府高层也有人持有这一观点。

不过,会计界的主流仍然是承认西方会计理论有合理的成分和内容,主张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会计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解释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践。

2.西方会计引入和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由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几乎没有引进西方会计理论,这里只说明80年代和90年代的阶段性特征。

在整个80年代,西方会计学在我国的引入和研究大体上呈现出以下阶段性特征:
在80年代的上半期,西方会计学的引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重新认识西方会计学时,对某些重要的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介绍;二是偏重于对西方会计学的教科书、实用性资料的引进和介绍,理论性强和学术价值高的著作还不多见;三是开始系统地将中国会计与西方国家的会计进行比较,开创了中国比较会计的先河,丰富了国际会计
的内容。

80年代后半期,我国对西方会计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引进和介绍的侧重点已从一般的教科书转向理论专著,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层次也大大提高。

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埃尔顿·S·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布朗和约翰斯顿合著的《巴其阿勒会计论》,埃里克·G·弗兰霍尔茨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A·C·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结构》,保罗·加纳的《成本会计的演进》,迈克尔·查特菲尔德的《会计思想史》,D·J·开斯勒和了·R·克劳开特的《经营审计概论》等。

这表明我国会计界已不再满足于对西方会计学一般知识的了解,而是转向对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著作的研究,国内学者开始运用西方会计学原理研究中国的会计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学者继续在西方会计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编写了不少描述西方会计和审计的著作,其中包括:葛家澍编著的《通货膨胀会计》、《会计的基本概念》,邢俊芳主编的《国外现代审计》,曾子敬编写的《西方财务会计》,陆延纲编写的《英汉对照西方会计》,文硕编著的《西方会计史》,林志军、苏锡嘉编著的《西方审计学》等。

90年代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引入和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90年代的翻译著作有了较明显的减少,但会计界开始全方位地认识西方会计学,不仅继续介绍以美国为
代表的英语国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开始系统介绍欧洲大陆国家的会计理论、方法及制度背景。

二是偏重于对国际会计准则及国外会计的一些新领域进行介绍,理论性强和学术价值高的著作偶有所见。

三是随着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的靠拢,西方国家的会计术语逐步被融入我国会计学,同时与80年代相比翻译著作有了明显减少。

四是开始更多地介绍西方学者的会计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实证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均被介绍到我国。

五是我国仍有不少学者撰写了介绍西方会计学的著作,其中包括:林志军编著的《酉方财务会计》,潜龙撰写的《西方财务会计》,葛家澍、林志军所著的《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李宝震、郝振平编著的《国际审计》,文硕编著的《世界审计史》,羡绪门著的《西方管理审计导论》和《西方财务会计学》,余绪缨等著的《国际管理会计》,王庆成、王化成编著的《西方财务管理》,常勋、陈箭深编写的《国际会计》,汤云为、钱逢胜编著的《会计理论》等等。

四、未来西方会计研究的展望
鉴于目前我国的会计理论水平尤其是基础会计理论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美国以及大多数西方国家,因此在21世
纪即将到来的今天,对西方会计、审计的研究工作要不断推向前进,特别是在一些前沿的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上,如实证会计研究、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等等,更有待于深化和开拓,水平也有待提高。

通过这些研究、交流、学习,使我们不断地吸收西方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在吸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且内在一致的会计理论体系,指导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使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走到世界前列,使会计事业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