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48 学分:3适用专业:物流管理1.前言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知识。
它要以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调研与分析、物流数据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配送是现代物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配送是一种由商流、物流、信息流紧密结合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
处于末端物流的配送,具有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优化和完善物流系统、改善物流服务、降低成本等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配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一般都单独设立配送专员或调度专员的工作岗位,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是在物流企业进行配送管理的工作,因此可以将配送管理相关岗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设置是与“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配送管理”这一工作领域相对应的。
本课程是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为了适应配送信息化的新要求,本课程以信息流引领配送作业、以作业流引领物流,校企融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设计以配送工作流程、信息处理流程为主线,精选学习项目,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配送各环节作业流程,学会完成配送相关作业,另一方面学会配送各环节的信息处理,了解配送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能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指导和优化实际作业。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进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80制定时间2015年5月制定人张玉巧审定人一、课程概述《配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配送作业流程和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配送作业操作和配送中心管理工作做好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工作。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特别对配送领域需求的采购、验货、仓管、理货、拣货、配货、调度及基层管理等岗位的人才培养有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2)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沟通;(2)培养学生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专业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2)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3)会选择合适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熟悉配送作业与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设备;(4)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物流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商品学》、《物流市场营销》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必要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正在学习《货运与保险实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和本课程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本课程还为此后学生将要进行的《物流综合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侧重实践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物流配送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配送流程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对比提高学生配送业务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实训26学时,2学时为机动),先修课程为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二、课程目标1、知识性目标Ø 学生能正确叙述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Ø 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Ø 学生能阐述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Ø 学生能说明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技能性目标Ø 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Ø 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Ø 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Ø 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Ø 学生会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三、内容标准项目一:配送中心认知1、参考学时:62、学习目标:能说明配送中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功能、种类;能说明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能正确叙述配送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
能概要说明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3、工作任务:典型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分析;典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现场认知。
模块一模块二项目二:订单处理作业1、参考学时:102、学习目标:能正确叙述订单处理的基本概念、接受客户订单的不同形式、订单中哪些要素需要进行确认、不同形态订单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订单处理流程。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1、课程性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调查分析汇总,以及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定位为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岗位群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配送方式费用计算、配送单据的填制等核心能力。
本课程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储配方案设计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配送中心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配送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本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劳动技术密集的行业,所以课程标准要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先进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组织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物资配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课程能力目标(1)能根据企业的商品特性、缺货成本,配送成本、销售额、利润总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的权重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2)能根据配送成本和配送要求程度的不同,利用悲观原则、乐观原则、折衷原则,等概率原则、最小后悔值等方法,在非确定型决策的情况下,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3)能结合客户档案,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对客户订单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并对问题订单进行处理。
(4)能够针对库存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进行客户优先权的划分,并对库存进行合理分配。
(5)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处理情况,制作拣货单、出库单、送货单,并对缺货资料进行整理。
(6)能够利用周转率原则,对将要入库的商品的商品合理分配储位。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1500049学时72 学分 4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二、课程定位《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围绕配送中心运作的业务环节,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基本理论的透视,系统介绍了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功能、作业管理、运作管理、库存控制、装卸搬运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等知识,同时采用了实验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配送中心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习配送管理,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物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体现专业特点的培养,也可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有效学习各门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基于物流配送领域的工作内容与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以各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开展教学。
结合课内实践、仓储与配送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逐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仓库规划与布局;2.掌握仓储经营与商务知识;3.掌握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知识;4.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流程;5.掌握储区安全及防范的要求;6.掌握特殊货物仓储管理知识;7.掌握常用仓储与配送设备应用及日常养护知识; 8.掌握仓储与配送过程绩效评估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够开展基础的仓储商务活动并草拟仓储合同; 2.能够应用日常仓储与配送作业设备并进行简单维护; 3)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进、出库组织、实施与监控; 4.能够正确地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5.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分拣工作6.能够正确开展配送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控(三)素质目标:1.具有经济、节约的思想;2.具有认真、负责,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3.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4.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意识。
配送管理实务课标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教学时数:72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对配送中心总体运营管理技术及具体的配送中心各环节包括配送管理、分拣管理、配送加工管理、物流的时间控制、装卸搬运管理、退货管理及绩效管理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业务、配送操作,熟悉配送中心的运作,为今后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理论适度、够用,重在应用,注重实践”的原则,选择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且应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结合岗位具体工作,设计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工作规范、职业素养要求等内容进行整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进行。
教学上,采用案例、情景教学等方式,注重实操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1.能描述配送中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掌握配送中心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内容和方法;3.能与他人合作完成配送订单处理、拣货与补货、盘点、配送加工、配货与出货等任务;4.能考核配送活动中各项工作的绩效;5.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建议1.教学实施建议(1)在教学方式上,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2)在教学目标上,建议侧重学生对配送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评价上,建议与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多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教材建议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较强应用性、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教材,如果有相应的光盘资料则更好。
执笔人:胡文波。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时:72一、课程性质及与地位(一)课程性质《物流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配送的作业流程、基本原理,现代物流配送的方式与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与成本管理就、配送中心绩效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物流基础》、《物流采购》、《仓储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等,后续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与配送中心认知;配送类型和配送模式;配送设施和设备管理;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现代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配送方案的优化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配送的含义及模式;配送的基本流程、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种类及运用;配送路线的选择与优化、配送中心绩效评估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能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素质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四、综合技能实训内容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配送方案优化设计实训、配送中心绩效评估实训等。
五、课时安排六、考试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平时上课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上课表现几作业占总评的30%,实训过程考核20%,期末考核占50%。
七、参考书目[1] 邓传红.配送实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王晓阔.配送管理[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3] 沈文天.配送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张洪革,孙宏英.仓储与配送管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5] 刘阳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配送治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讲课对象:物流专业学分: 3.0 先修课:物流治理概论学时: 72 后续课:供给链治理制定人:苗壮制准时刻:2011.5二、课程性质《配送治理》是高职高专物流治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经由过程本课程的进修使学生操纵配送中间治理与运作的全然理论与实践。
使学生闇练地应用配送中间治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间企业全部营业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间企业对配送中间治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干要求。
课程教授教化中做到:在传授常识的同时重视全然技能的培养;理论常识接洽配送中间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亭才能;课程相符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间治理与运作的全然常识,学会理论接洽实际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间的功能的明白得和应用,学会备货治理、分拣治理、配送与流畅加工、包装治理、储备治理、装卸搬运治理、送货治理、退货治理和配送中间信息体系治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才能目标总体目标:配送中间是物流配送收集中的枢纽,也是流畅范畴实施供给链治理的重要举措措施之一。
配送中间因为投资庞大年夜,营运过程存在必定的风险,因此其筹划设计和治理体系动作的短长对物流配送效益有专门大年夜的阻碍。
配送中间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平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挂号、库存治理、统计治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同一治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间在物流业中感化极大年夜,加快了商品流畅,削减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畅成本,进步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体系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削减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地盘面积、人力和财力,进步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力。
具体目标: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义务感和正派的品德;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有优胜的沟通调和才能,有较好的说话表达才能;数据分析与处理才能;总结工作成果的才能;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律例。
课程标准(配送)[12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物流系二○一三年十二月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参考学时:64学时二、课程性质和作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共同构成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框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配送作业的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配送与配送中心相关基本知识、配送相关岗位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
(二)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会说明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模式、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等基础知识;(2)会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与所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工作任务相互之间的关系;(3)能说明配送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控制过程,配送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对作业运作的支持,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与基本内容、方法等;(4)能说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程序、原则、内容及相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等。
2、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入库验收保管作业、拣货补货作业、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类配货与包装作业、配装与送货作业;(2)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3)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4)会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素质目标(1)方法能力:通过完成系统的各项配送工作,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并能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流专业学分:3.0先修课:物流管理概论学时:72后续课:供应链管理制定人:苗壮制定时间:2011.5二、课程性质《配送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企业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程符合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心的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包装管理、存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送货管理、退货管理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目标: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枢纽,也是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
配送中心由于投资巨大,营运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动作的好坏对物流配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配送中心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中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心在物流业中作用极大,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具体目标: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大纲(精)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配送作业管理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介绍物流配送作业管理的知 识与技能。课程以物流配送业务流程为主线,从认识物流配送业务和 配送中心开始,分析和处理客户订单,依据客户订单完成拣选、加工、 包装、优化配送路线、积载车辆、补货、退货、评估配送作业绩效等 一系列作业,学会利用资源,高效完成工作的方法。 三、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四、建议学时:64 学时 五、前导课程:物流基础、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 六、后续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顶岗实习 七、课程目标
认知
及配送业务基本流程介绍。
要求:通过视频介绍、动画演示等手段,认
识配送的概念及类型等,从而理解配送对经
济运行的重要性。以配送中心作为载体,整
体认识典型配送工作的全过程,为下一步的
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 学时
8
2
内容:从接到客户订货开始到拣货之前的作
订单管理 业阶段,是配送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包括实训1:订单处理实训
1
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从事配送工作提供知识和技能准备。 八、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配送的基本工作过程为主线,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
训练内容,根据技能及学习者未来的发展确定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使 学习者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完成系列实训活动,并在操作的 基础上,探索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学习并提出管理建议,培养基 层管理能力及素养。
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结合。理论考核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标准;实
4
训考核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操作情况、个人和小组展示成绩综合评定。 其中预习占 20%、操作情况占 60%、个人和小组展示占 20%。建议形 成性考核占 60%,终结性考核占 40%,终结性考核可以是理论和实践 的综合考核。 十一、参考资料:参考书、文献、网站等 1、《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 宋文官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配送》丁立言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 3、《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江少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物流配送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 吕军伟编著 中国经 济出版社。 5、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http://www. 6、中国物流联合运输协会物流信息管理网 7、环球物流 8、中国物流企业网 9、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10、合力丰资讯网 11、捷运物流信息网 http://www.csyg. net 12、华宇物流网 http://www.huayu56. Com
配送管理课课程设计
配送管理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配送管理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配送计划和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配送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1.理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配送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流程。
3.学习配送路径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4.能够运用配送管理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配送计划软件进行配送计划的制定。
6.能够运用配送路径优化算法进行配送路径的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配送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配送计划的制定、配送路径的优化和配送资源的管理等四个部分。
1.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配送的定义、特点、目标和原则等内容。
2.配送计划的制定:包括配送需求的预测、配送资源的配置、配送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等内容。
3.配送路径的优化:包括配送路径的定义、优化目标和方法,以及常见的路径优化算法等内容。
4.配送资源的管理:包括配送中心的选址、配送设备的选型、配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软件模拟和实验设备操作,使学生掌握配送计划和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配送管理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2.参考书:物流配送相关的参考书籍,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和案例分析资料等,用于辅助教学。
《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与物流配送》课程标准目录1.课程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1)2)课程任务 (2)2.课程教学目标 (2)1)总体目标 (2)2)具体目标 (2)3.教学内容和要求 (3)1)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3)2)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3)4.建议学时安排 (3)5.教学质量标准 (4)6.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建议 (4)1)理论教学 (5)2)案例教学 (5)3)实习教学 (5)7.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5)8.先修、后续课程 (6)9.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建议 (6)1)课程建议的教材 (6)2)主要参考资料建议 (6)1.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仓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仓储岗位职业能力、配送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2)课程任务《仓储与物流配送》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任务有如下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仓储与物流配送》的一般原理,能运用仓储机械设备进行入库、储存、出库等作业管理,对商品做好养护及安全管理措施,会用ABC分类法、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做好库存控制,结合流通加工做好配送工作,并对配送中心加强管理和利用等内容。
二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所处的整体经营环境,对所学专业、职业发展有前瞻性认识,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配套作用。
三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和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1.前言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配送企业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配送业务的计划运作能力、配送作业现场指挥与控制能力、配送中心库存控制能力以及配送成本的核算能力。
本课程以“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采购与仓储管理实务”和“运输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相衔接。
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配送管理》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模块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在内容组织上,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学习内容,按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形成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配送作业管理-教案——3-4配送认知
课时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组织教学教授新课师生问好一、配送工作过程认知播放配送全过程二、配送认知(一)配送的概念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 根据用户的要求, 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 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配送动画播放及讲解⏹以送货为目的, 但配是送的前提⏹配送推动了物品流动⏹配送是专业化的增值服务⏹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三)配送的要素1.集货集货, 即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 以便进行运输, 配送的作业。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
配送储备储备数量较大, 储存更加有计划性。
暂存, 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 按分拣配货要求, 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
3.分拣和拣选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拣选是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 从储存场所选出物品, 并放置指定地点的作业。
4.配货:案例分析: 管中窥豹看配送要水的电话来的很没有规律, 很多时候要为了送一桶水跑很远的路。
问题: 刘志强为什么有利可图?他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增加自己的收入?课程小结与作业布置5.配装案例: 某配送中心的出货区有如下货物。
水果10箱, 箱尺寸是40*40*40cm, 方便面100箱, 箱尺寸是50*60*50cm, 食用油100箱, 箱尺寸30*30*30cm。
如果现在需要将这些货物送到一条配送路线上的两个客户处, 需要如何装载配送车辆?已知配送车辆的尺寸为2*4*1.5M, 两个客户需要的货物分别为以上货物的一半, 请设计出装车货物码放图。
6.配送运输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 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 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 是配送运输的特点, 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思考: 配送运输要考虑的哪些因素才能使配送获得更大的效益呢?7.送达服务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配送作业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快速集货、拣选、配装、送货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购买的需求,为后续课程及顶岗实习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配送作业管理是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是继《现代物流管理》和《仓储作业管理》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并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使学生掌握配送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物资配送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配送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保证物资在配送中质量完整、数量无损,并且能把物质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基础、现代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实务、仓储作业管理后续课程: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项能力;将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将与配送相关的七个教学模块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作业管理》课程。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
(一)课程性质
《配送作业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快速集货、拣选、配装、送货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购买的需求,为后续课程及顶岗实习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
配送作业管理是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是继《现代物流管理》和《仓储作业管理》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并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使学生掌握配送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物资配送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配送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保证物资在配送中质量完整、数量无损,并且能把物质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基础、现代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实务、仓储作业管理
后续课程: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项能力;将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将与配送相关的七个教学模块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作业管理》课程。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七个模块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模块二到模块六;模块七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到模块六形成横向;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2)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又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
通过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职业技能”到“职业资格”再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3)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考核
学生的考核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
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知识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1、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基本理论知识;
2、配送作业的基本流程;
3、各类型配送中心配送作业的区别;
4、成本与绩效优化的基本知识。
(二)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如下能力:
1、能正确运用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组织施工;
2、能正确填写一般物流配送过程涉及到的相关资料;
3、能合理安排、协调物流配送的进行;
4、能正确运用物流配送中的各种知识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5、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6、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7、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施工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
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既“第一模块:配送中心认知”,目的是让学习者对配送中心和配送作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初步的认知,为下一部具体配送作业的掌握做好准
备。
第二层面:即“第二模块”——“第六模块”:按照配送中心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进行划分,分别是“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与补货作业”、“包装与加工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退货作业”五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内容;各模块之间具有作业的前后顺序关系,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
第三层面:即“第七模块:配送作业绩效评价”,目的是在学习者完成各项配送作业之后能够对工作的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对配送作业的回顾与反思,达到不断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减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横向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
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
(二)学时安排表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即安排实训将课上内容及时消化,并掌握相应技能。
除了将知识讲解清楚外,还配有校外观摩实训、软件实训、物流实验室实战模拟及校外顶岗实习。
在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先进带动后进”。
采用“轮岗制”保证每个学生能够掌握较全面的技能。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学生的考核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考核的具体方案如下:
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40%,在学期末进行;考题分客观题、主观题和计算题三种。
实践考核:分为案例分析,配送实际作业操作,职业技能竞赛三种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三项分别占10%、40%、10%)。
考核随堂进行。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已建成一个1300平方米的物流管理实训中心。
校外实训已建成济宁市安海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曲阜银座配送中心、济宁市新华书店物流中心、济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济宁森达美郭庄港有限公司5家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进行学生的参观与实训。
(二)师资条件
该课程组现有主要成员8名,其中专任教师4名,兼职教师4名,专兼比例为1:1,副高以上职称1人,占20%,讲师1人,占20%。
就学历结构而言,4位专任教师中,全部获得硕士学位;从学科结构来看,本课程组教师的学科交叉、互补较好。
主讲教师学科专业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教师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满足了现代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要求。
4位兼职教师均来自企业一线,学科专业物流管理,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
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朱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郑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技术》,刘昌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仓储与配送管理》,郑克俊主编,科学出版社,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