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控制棉铃虫危害必须抓好综合防治
在棉 田每 隔 1 0 米 穴播 1 行玉 米 ,每亩 5 0~ 6 O 墩,
每墩 2~ 3株 ,可 以有 效地 改善棉 田生态 结构 ,诱 集棉 铃虫 、 玉米 螟产 卵 , 从而减 少棉 苗上 的落卵 量 。 在棉 花畦沟 旁栽 植少量 高梁 ,可诱集 红蜘 蛛 、蚜 茧 蜂 、食蚜蝇 、瓢 虫 、小 花蝽等 天敌 来抑制 棉蚜 、棉 铃虫 等害 虫的发 生和为 害 。棉 花或 油菜 间种大蒜 , 大蒜 挥发 出来 的大蒜素 具有辛 辣气 味 ,可 使为 害棉 花或 油菜 的蚜 虫 “ 退避 三舍 ” 。同时 ,棉 花上 二代 棉铃 虫 的发生 也 明显减 轻 。三 是 结合整枝 打顶 ,除 掉部 分棉铃 虫 的卵和低 龄幼 虫 ,在 棉花 蕾铃期 ,将 摘 除的项 心 ,群 尖 以及 打掉 的无效 花 、蕾带 出 田外 销毁 ,可 以明显 减少 田间卵和 初孵 幼虫 的虫量 ,据 调查 ,在 2代 棉铃虫 发生期 适时整 枝一 次 ,可 使百 株 卵量 下 降 4 0 %~ 6 0 % ,在 2代棉 铃虫 发 生期 去 叶 枝 的棉 田 , 田问 卵 、 虫存 量 减 少 3 . 8 %~ 5 4 . 5 % ; 在 4代棉 铃虫 高峰期 ,及 时摘除 边心 、赘芽 ,可使
注 意动态 做好 监测 。抓好 棉铃虫 的监 测 ,应 准 确 及 时地 做好 中短 期预报 ,为领导 当好参谋 ,为棉
农 及 时开展 防治提 供可靠 依据 。 今年 在开展 测报 时 ,
不 仅要 做好 棉花上 的虫情 调 查 ,还应 做好 棉 田 内外 间作套 种作物 上 的虫情 调查 ,准确 掌握 总的虫情 动
卵 和 幼 虫 的数 量 分 别减 少 5 2 . 2 %和 5 8 % 。2代 棉铃
多数种植 了蔬 菜 、玉米 、芝麻和 花生 等作物 ,大 大 增 加 了棉 铃 虫的寄 主 田和 桥梁 田,导致棉铃 虫 的发
棉铃虫综合防治
五、 综合 防治
1 业 防 治 . 农
加强 田间管理 , 有条 件 的地 区实行 冬耕冬 灌 , 消
此, 在生 长茂 密 棉 田落 卵多 , 株 卵量 4 - 0粒 , 百 08 幼 虫 1~ 0头 以上 。 据观察 , 53 根 在无外界 因素干扰情 况 下, 棉铃 虫 自然 孵化 率达 8 %以上。 铃虫初孵 幼虫 0 棉
吃掉 卵壳 ,就 近转 移 到棉株 中心和 叶背 面栖 息 ,多 集 中在 生长 点 、 嫩部 位取 食 , 入 2龄 幼虫开始 蛀 鲜 进 食 幼蕾 ,3龄 以后 幼虫 取食 量骤增 ,除取食花蕾 , 还
灭越 冬 蛹 ; 时 间苗 、 苗 、 枝 、 顶 、 空 枝和 打 适 定 整 打 打
月2 0日- 8日, 化期 8月 2 2 羽 6日- 9月 6日, 羽化盛
期 8月 3 0日- 9月 1 0日。
作 物 花 蕾 期 与 发 蛾 期 是 否 吻 合 以及 作 物 长 势 的好 坏 。 般来 说 , 一 水肥 足 、 密植 、 蕾铃 多的棉 田虫 口密度 大 , 中棉 区 比分 散棉 区发 生重 , 蜜源 棉花较 无蜜 集 有 源棉 花受 害重 。 根据 2 0 - 0 6年 田间调查 , 04 20 卵多产 在 生长 茂密 、 花蕾 多 的棉花 嫩尖 、 叶 、 叶上 。2 3 苞 嫩 、 代 卵也 产在棉株 上部 茎秆 、 花瓣 上 。 有散 产也有集 中 产卵 , 蕾 、 叶 、 在 苞 嫩尖 以及 顶 部 嫩 叶上 , 般 产 卵 一
被 害后 , 蕊 和花 柱 被吃 掉 , 开后 呈 “ 车 ” , 雄 花 风 状 不 能结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棉 铃虫 3 4代 : 、 主要 以危 害 幼铃 为主 , 铃基 部 棉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和煦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棉田里,看上去静悄悄的。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面,一只只狡猾的虫子,在繁茂的花蕾和花铃中,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寻找着稚嫩的棉铃作为它们的美食。
这就是棉农们最憎恨的害虫——棉铃虫。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它危害棉花、玉米、麦类、辣椒、番茄等多种作物,但以危害棉花为主。
棉铃虫从形态发育上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棉铃虫以蛹的形式在棉田里过冬,大致分布在地表2.5厘米至6 厘米的土壤中。
第二年三月份以后,日平均气温上升到6摄氏度以上时,蛹羽化成成虫,也就是我们说的“棉蛾子”。
当温度上升到23摄氏度以上时,狡猾的棉蛾子在晚上出来觅偶交配,一头雌蛾可产500到1000粒卵,而且,它们会把卵产在幼嫩的叶子上和花蕾上,以便幼虫一经孵化便有食物可以享用。
对棉花产生危害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棉铃虫幼虫。
幼虫有多种体色,有绿色、黄色、淡红色等等,体表有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的小刺。
棉铃虫幼虫有取食棉花顶尖、花蕾、花铃的习性,棉花的顶尖往往是棉花的生长点,生长点被棉铃虫幼虫吃掉,就变成了无头棉,不会再长出新芽,棉农称为“公棉花”或“无头棉”。
随着棉铃虫幼虫的长大,又开始啃噬花蕾和花铃,一只幼虫,可以钻蛀10到20个花蕾或花铃,受害的花蕾不能正常开放成花铃,严重时枯黄脱落;受害的花铃,为黑褐色水浸状斑,严重时布满黑点,僵化脱落。
由于棉铃虫幼虫的危害,棉花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给棉农们带来了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害曾经造成长江流域棉区20%~30%减产,黄河流域曾经造成过绝收的损害。
棉铃虫对于棉花的危害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棉铃虫不像其他的害虫一样,一年只发生一代,在适合的温度下,棉铃虫可以发生三代到七代。
棉铃虫卵的孵化期3到7天左右,幼虫期15-20天,蛹期18天左右,成虫期一般为7-10天,这样一个周期算下来,大约45天到55天左右,这一个周期,我们也称作一个世代,一年中,棉铃虫可以经过几个世代。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给棉农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下面是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1. 生态防治:通过人工和天敌等手段,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防止棉铃虫的繁殖和危害。
比如在种植棉花的土地上保护并发展一些天敌昆虫,譬如蜘蛛、天蚕等。
2. 农业措施: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调整时期等方式控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减轻其危害。
比如早栽、早收等增加地力措施。
3. 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熏蒸等化学手段控制棉铃虫,减少其危害。
但需要加强调查、测定药剂量和频次,并注意安全用药和合理施药的方式。
4. 生物技术防治: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农害防治手段中一种新的手段,其利用基因技术、天敌等增强棉铃虫的防御作用,降低其危害。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
总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结合防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害的有效措施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害的有效措施棉花上的棉铃虫害是棉花生产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给棉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害,减轻棉农的负担,科学家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措施,并详细阐述其操作方法和预防效果。
一、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特点。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释放天敌、利用昆虫病原菌和使用病毒杀虫剂。
1. 释放天敌棉铃虫的天敌有蜘蛛、寄生蜂等。
蜘蛛是天然的捕食者,能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使用蜘蛛为天敌的方法是在棉田周围种植金银花、百威等植物,吸引蜘蛛为其提供栖息和食物。
寄生蜂也是可以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天敌,通过购买并释放寄生蜂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2. 利用昆虫病原菌昆虫病原菌可以感染和杀死棉铃虫,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杀虫剂。
使用昆虫病原菌的方法是将其喷洒在棉花上或投放特制的病原菌包,使害虫感染并死亡。
3. 使用病毒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是利用病毒感染害虫来控制其数量的方法。
病毒杀虫剂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还对其他害虫具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病毒杀虫剂的方法是将其喷洒在棉花上,使害虫感染并死亡。
二、合理选择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治棉铃虫害的传统措施,其具有速效、广谱性和易操作等特点。
但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1. 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针对棉铃虫害,可以选择防治效果好且对环境影响小的化学农药。
常用的农药包括氯氰菊酯、吡虫啉、苯噻虫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和农药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施药。
2. 合理用药量和施药时间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根据棉花生长发育期和害虫的发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用药量。
通常,施药应在害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喷洒。
三、农业生态环境调控农业生态环境调控是利用生态原理和技术手段,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害虫的孳生和繁殖条件,达到防治的目的。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棉铃虫(名称: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棉花、玉米、大豆和蔬菜等作物为食,给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繁殖和损害,我们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综合防治方法。
一、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棉铃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老熟的幼虫体长可达35毫米左右。
它的卵形状像圆顶,偏黄白色,通常在农作物的叶片上产卵。
幼虫则是最主要的危害阶段,它们以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株高度减少。
棉铃虫的寿命一般为30至50天,成虫体型较大,翅膀为褐色,前翅有深色圆斑和菱形深色斑点,翅膀展开约为40至50毫米。
成虫主要活动于傍晚至清晨,在这个时间段对其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二、综合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棉铃虫的天敌和天才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蚂蚁,蚂蚁会寻找并捕食棉铃虫的卵和幼虫。
此外,一些寄生昆虫如小蜂也可以寄生在棉铃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方法。
在选择农药时,应综合考虑对害虫的毒杀效果、环境友好性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等因素。
使用农药前需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按照建议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3. 栽培管理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棉铃虫的危害。
例如,选择抗虫品种,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基源,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诱捕监测诱捕监测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用来了解棉铃虫的发生和活动情况。
通过设置黄板、粘虫球等诱捕装置,可以吸引并捕获成虫,从而判断其数量以及危害程度。
定期检查和监测诱捕装置,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文化措施文化措施包括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及时清除残茬等。
通过合理的文化措施,可以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其危害程度。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害虫,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棉铃虫取食棉花的铃、子、籽等部位,导致棉铃变小、掉落、受伤等,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的危害,下面将介绍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1.棉铃虫发生规律:棉铃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环境是其繁殖和发生的有利条件。
在南方地区,一般在7月份开始出现棉铃虫的危害,8月份达到高峰期,然后逐渐减少,11月份基本结束。
2.棉铃虫防治技术措施:(1)合理耕作措施:及时翻耕,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
(2)选择抗虫棉种: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如免疫系列的棉花品种。
这些品种对棉铃虫的抵抗力更强,抗虫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细菌等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常用的天敌包括益虫昆虫、蜘蛛等。
也可以引入天敌细菌来消灭棉铃虫。
(4)化学防治:根据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如吡虫啉、恶虫净等。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药害。
3.具体防治措施:(1)定期巡田观察:及时发现棉铃虫危害的迹象,比如叶片被咬食、叶片上的粪便等。
巡田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2)黄板监测:在棉田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引和捕杀害虫。
黄板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虫口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也可以使用天敌细菌来杀灭棉铃虫,如苦杏树细菌等。
(4)适时化学防治:在棉铃虫的危害高峰期,根据虫口密度和经济损失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施药时,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5)清除秧苗、采棉垃圾:清理棉田中的秧苗和采棉垃圾,减少棉铃虫的滋生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综上所述,防治棉铃虫的措施包括合理耕作、选择抗虫棉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棉铃虫如何进行防治?这几个方法要记牢
棉铃虫如何进行防治?这几个方法要记牢棉花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农作物,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在种植棉花时经常会出现棉铃虫虫害,棉铃虫的幼虫会啃食、钻蛀棉花的蕾、花、铃,使棉花的产量受到影响,那么面对棉铃虫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1、适时用药棉铃虫的卵多分散产于棉花嫩头、花蕾和嫩叶上,因而,从棉花现蕾开始至9月份,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棉田定点查卵,根据卵产后头天白色、第2天黑色、第3天褐色、第4天开始孵化的特点,以及孵化后的第2天开始危害棉花生长点,第4天开始转移时,针对每百株棉株有卵20-30粒的棉田,抓住晴天上午8-11时或下午3时后适时用药防治。
同时,在这段时间用药,还可避免早晨露水多冲淡药液或随露水流失药液而降低防效。
2、选用杀幼虫兼杀卵的新农药针对棉铃虫产卵分散,卵期仅3-4天的特性,若使用乐果、对硫磷、久效磷等常规农药,是难以控制棉铃虫危害的。
必须选用杀幼虫兼杀卵的新农药。
根据我们目前使用的情况,效果较好的为:10%灭百可乳剂或10%盖天磷乳剂,每亩用药5-1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或每亩用杀灭菊酯15-20克或敌杀死20克,加入内吸性较好的辛硫磷25-30克,对水50公斤,混合喷杀,防效可达80%左右。
以上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采用不同喷药方式由于各代棉铃虫产卵危害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喷药方式,可充分发挥药剂效果。
如第2代有65%的卵产在上部嫩叶上,喷药的重点即在棉株上部枝叶,应采用点点划圈的喷药方式,使药液大都喷在上部枝叶上;第3代、第4代棉铃虫的卵多产在棉株顶心,旁心及其周围的嫩叶上,喷药重点即在这些部位上,应采用四面打透的喷药方式,使药液触及虫、卵的机会增多,以提高防效。
用药时注意药液浓度不要配制过高,药量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免造成棉株药害,或降低药剂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棉铃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棉铃虫在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都有出现,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放松对其的警惕,出咯额棉花外,棉铃虫也会对一些蔬菜造成危害。
棉铃虫危害与防治技术总结:应对措施精要归纳
棉铃虫危害与防治技术总结:应对措施精要归纳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传播迅速等特点。
在棉田中,棉铃虫的危害不仅会导致棉花受损失,还会影响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为此,采取有效的棉铃虫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棉田损失,保证棉花顺利产出。
本文将对棉铃虫危害和防治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棉铃虫的危害1. 导致棉花受损棉铃虫会吸食棉花,导致棉花出现脱落、凋萎、变形等情况,从而降低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2. 传播病毒棉铃虫还会传播棉花黄萎病、棉花红蜘蛛和棉铃虫黄萎叶病等病毒,导致棉花感染病毒,从而产生更多的损失。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棉铃虫的大量繁殖会导致野生鸟类、有益昆虫等生物的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二、棉铃虫的防治技术1.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棉铃虫防治技术。
机械方法包括采用竹签、手指等工具将棉铃虫直接扫除,或者使用尘埃粘板、黄板、蓝板、黑板等粘虫板将棉铃虫捕杀。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对棉铃虫进行杀灭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杀虫剂有氨基甲酸酯类、氯氟氢甲酸酯类、氟虫腈类等。
3. 病毒防治病毒防治是通过利用嗜酸性颗粒体病毒、红眼棉铃虫病毒等病毒对棉铃虫进行杀灭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棉铃虫数量,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对棉铃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其中常见的天敌有寄蝇、草蜢、飞虱等昆虫,寄生生物有蜘蛛、寄生植物等。
5.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棉铃虫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清除野草和杂草,减少棉田内的虫害密度。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棉铃虫的危害。
(3)选择抗病、抗虫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
(4)适当施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棉铃虫的危害。
三、总结棉铃虫危害严重,给棉花产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为了减少棉铃虫的危害,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如机械、化学、病毒、生物和预防措施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选择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应根据棉铃虫的危害程度、防治效果、经济性和环保要求等,综合考虑选用相应的防治技术。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农业措施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
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特点,种植春玉米,即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
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
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二、物理措施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
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
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
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
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三、生物防治生物制剂防冶棉铃虫对人类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根据气候、虫情与其它措施配合运用。
在2代棉铃虫中等发生年或春套棉田的棉铃虫卵盛期,用Bt一781乳剂200倍液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3天喷一次。
也可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化防工作中存在的用药单一、盲目、乱用、滥用现象,应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标准、统一配方、统一防冶,提高防治效果。
并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掌握防治指标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
具体防治指标为:对于麦田1代棉铃虫,当每平方米麦田有虫0.5头时进行防治,以降低2代基数;对于2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防治;对于3代棉铃虫,当百株累汁卵量40粒或初孵幼虫5头时防治;对于4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5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施药除治。
新疆地区棉铃虫成因以及综合防治
新疆地区棉铃虫成因以及综合防治摘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是我区制约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结合棉铃虫危害特点,分析了棉铃虫猖獗因子,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虫棉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区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我区棉铃虫防治,减少其对棉花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棉铃虫;危害特点;猖獗因子;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前言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是我国各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成为了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
1990年以来,棉铃虫进入了70年代初大发生后的又一个发生高峰期,至1994年的5年中,黄河和长江流域等我国主要棉区有4年大发生,特别是1992年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湖北、辽宁等省的6000多万亩棉田,棉铃虫特大发生,黄河流域的发生量是常年的20倍以上,发生期提早7-10天,重灾区棉花因棉铃虫减产达50%以上,全国棉花总产减少1/3,损失惨重。
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然而自1994年以来,在新疆各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南疆和东疆棉区表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爆发成灾。
北疆棉区近两年也逐年成上升趋势,甚至局部地区的暴发成灾。
如1998-1999年伊犁等地的个别棉田,棉铃虫二代幼虫田间百株虫量达30-60头,当年产量损失达30%。
我区由于植棉面积的逐年扩大,加之新疆岛屿式绿洲农业生态特性,棉区较集中,大部分棉区棉花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0-80%,棉田难以合理倒茬,农田生态系中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十分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经初步调查研究分析,北疆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一、棉铃虫的为害1危害特点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
取食嫩叶时吃成洞孔或缺刻;花蕾蛀食后苞叶变黄,不久干枯脱落;正在开花时,食害柱头和花药,不能受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常诱发病菌侵害,造成污染烂铃;每头幼虫一生可食害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
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用什么农药好
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用什么农药好棉铃虫在5月中旬至下旬防治。
防治时可用冬耕冬灌和棚室耕作的方法灭蛹,在卵盛期可结合整枝、打杈等方法摘除虫卵。
可以在棉铃虫比较多的瓜田覆盖防虫网,能免受或者减少棉铃虫的伤害。
在二代棉铃虫卵的髙峰期后3-4天及6-8天内,可连续2次喷洒生物制剂Bt乳剂800倍液,防治低龄幼虫。
一、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1、棉铃虫主要在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防治。
防治时可以用冬耕冬灌和棚室耕作的措施灭蛹,在卵盛期可以结合整枝、打杈等方法摘除虫卵。
摘除的虫果必须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可减少田间卵量,压低虫口数量。
2、也可以在棉铃虫比较多的瓜田覆盖防虫网,这样可以免受或者减少棉铃虫的伤害。
或者在露地瓜田设置1盏黑光灯、髙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成虫,这样可减少虫源。
3、在二代棉铃虫卵髙峰期后的3-4天及6-8天,可连续2次喷洒生物制剂Bt乳剂800倍液,或1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这两种生物制剂对低龄幼虫防效比较好。
二、防治棉铃虫用什么农药好1、防治棉铃虫时用甲胺磷比较好。
因为此药对低龄幼虫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在棉铃虫比较多的时候使用,只要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喷药,控制效果极为明显。
但是要注意,棉铃虫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单一用某一种药剂是达不到防治效果的。
2、在棉蚜与棉铃虫的混合发生期时,不要选菊脂类农药进行防治。
因为在菊脂类农药中,敌杀死、氯氢菊脂、高效氯氢菊脂、功夫乳油等药物对棉铃虫的防效较好,但棉蚜对这类农药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性,用于防治蚜虫几乎无效。
3、菊脂类农药主要用于对付第三代棉的铃虫,但是用来防治其它时期的棉铃虫时效果不佳,所以在防治棉铃虫时也可以选择有机磷农药。
比如辛硫磷、敌敌畏对棉铃虫防治效果很好,但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敌敌畏易挥发,它们的药效期都很短,使用时要注意增加施药的次数。
棉铃虫防治方法
棉铃虫防治方法
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花害虫,其幼虫会损害棉花的铃部,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
-合理种植布局: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和间距,保证棉花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线充足,减少虫害滋生的机会。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深翻土壤:在棉花收获后,进行深翻土壤,破坏虫卵和幼虫的生存环境,减少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可通过引入棉铃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建立生态平衡:通过保护和提高棉田的生态环境,促进益虫的繁殖和增加,以减少害虫的发生。
3. 化学防治:
-农药喷洒:根据虫情和农药的选用建议,在虫害发生高峰期进行针对性的农药喷洒,以控制和杀灭棉铃虫。
-注意施药技术:在施药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方式,确保药剂充分接触到虫体,提高防治效果。
4. 避免抗药性发展:
-轮作:避免连作,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来打破害虫的生长周期,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药剂轮换: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进行轮换使用,减少害虫对特定农药的抗药性。
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综合防治原则进行。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使用规范,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农七师124团通过虫情动态调查和防效对比调查,结合多年的综合防治实践,总结出以下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1棉田生态环境1.1 124团所在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少雨,以引水灌溉为主。
采取“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棉花群体结构紧凑,农田小气侯比较稳定。
据测定,夏季株间温度20~27%,相对湿度60%~80%,为棉花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1.2棉花面积所占比重过大(80%以上),轮作倒茬困难,又为棉花害虫提供了充足营养和稳定的生存空间,虫源基数不断增大。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田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趋向单一化,降低了生态的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的危害,很容易爆发成灾。
1.3原来棉花害虫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效能很强,但由于滥用广谱性高效杀虫剂,大量天敌被杀死,害虫的抑制因子被消除,棉田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这种平衡一经破坏,很难恢复。
2防治对策棉铃虫以滞育蛹在土壤内(5~9em)越冬。
采用秋(春)翻冬(春)灌耕作制度后,棉田内绝大多数越冬蛹死亡。
棉铃虫喜爱在玉米、大葱等植物上产卵、栖息。
调查表明,玉米诱杀带每株玉米穗上有卵4~6粒,高者可达13粒。
种植玉米带诱杀,防效可达80%以上。
棉铃虫钻在棉花蕾、花、铃内,化学防治和天敌作用较小。
因此棉铃虫防治,要以秋(春)耕冬(春)灌、种植玉米诱杀带、草把诱蛾等措施防治为主导。
3防治措施3.1 消灭越冬虫源据调查,采取秋耕冬灌和开春铲埂除蛹两项措施,可使棉田内大多数越冬蛹死亡,死亡率在76%以上。
可消灭绝大部分越冬虫源。
3.2种植诱杀植物分为玉米、番茄诱杀带两种。
播种棉花时,在棉田两边种植2行结穗性强的中晚熟玉米或者番茄作诱集带。
在棉铃虫的羽化期,人工拍杀喇叭口内的成虫或对番茄喷药防治;棉铃虫老熟化蛹前,人工剖穗,彻底消灭诱杀带上的棉铃虫幼虫。
棉铃虫发生较重的地区,也可在棉田内或林带内种植玉米诱杀株(带)。
棉铃虫的生命周期与综合防治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 农药,以降低棉铃虫的抗 药性。
04
CATALOGUE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深耕、除草等措施,减少棉铃 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棉铃虫的数 量。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性诱剂等物理手段降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棉铃虫的生命周期与综合 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ATALOGUE
目 录
•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 • 棉铃虫的危害与影响 •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CATALOGUE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卵
棉铃虫的卵呈扁圆形,表面光滑,通常呈绿色或 淡黄色。
农业产业链不稳定
棉铃虫的危害可能导致农产品供应的不稳定,影响农业产业链的稳 定运行。
农民收益下降
由于棉铃虫危害导致的产量和质量损失,农民的收益受到直接影响 ,可能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
03
CATALOGUE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虫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降低棉 铃虫的危害。
未来防治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棉铃虫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生物 防治将成为主流手段。
未来需要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棉铃虫防 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其他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产量减少
棉铃虫不仅危害棉花,还广泛分布在 我国各地的农作物上,如玉米、小麦 、大豆等,导致这些农作物减产。
棉铃虫防治
3.幼虫 幼虫各体节有毛片12个,体色变化大,前胸 气门前两根刚毛基部连线延长 通过气门,或与 毛气门相切。 4.蛹 体长17~20mm,腹部第五、六七各 节前缘 密布环状刻点,背部刻点较腹面为密;尾端具有 臀棘两枚。
图5.1.2-1 棉铃虫成虫
图5.1.2-2 棉铃虫卵
图5.1.2-3 棉铃虫蛹
图5.1.2-5 棉铃虫幼虫取食花蕾 图5.1.2-6 棉铃虫幼虫取食棉铃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冬春深翻,灌水,减少虫源。 2.种植抗虫棉 目前转Bt基因的抗虫棉已在 生产上广泛应用,抗虫棉基本可控制棉铃虫的为 害。 3.化学防治 (1)利用核多角体病毒防治 棉铃虫,尤其对一、二龄幼虫有特效。 (2)防治二代棉铃虫用苏云金杆菌兑水喷 雾,效果好。
棉铃虫
一、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三、综合防治
概述
棉铃虫属鳞翅目, 夜蛾科。在全国各棉区 均有发生。 在黄河流域 棉区常年发生量大,布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 14~19mm,翅展30~38mm,体色变化 较大,一般雌蛾黄褐或红褐色,雄蛾灰褐或带绿 色。 2.卵 近半球形,纵棱达底部,每两根纵棱间有一 根纵棱分为二岔或三岔。初产卵乳白色,逐渐变 黄,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初孵幼虫先吃卵壳,然后食害植株的嫩尖、 叶;二龄幼虫蛀食幼蕾;三、四龄以为害蕾花 为主;五、六龄幼虫蛀食青铃。三龄前幼虫早 晚常在叶面爬行,抗药力差,易被药剂杀死。 因此,防治棉铃虫应在卵孵盛期开始防治,把 棉铃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棉铃虫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75% ~ 90%、雨量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图5.1.2-4 棉铃虫幼虫
二.发生规律
棉铃虫以老熟幼虫在棉田蜕皮化蛹,越冬蛹 在土温达16℃以上开始羽化。成虫傍晚活动,对 黑光灯和杨树枝有较强趋性,喜欢在生长好的棉 田及玉米、高粱上产卵,卵产在植株的嫩尖、嫩 叶、蕾、苞叶及玉米高粱心叶上。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收成,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以下是棉铃虫的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法生态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环境条件、增加有益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棉田轮作、生物防治等。
棉田轮作可以改变棉花栽培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从而减少棉花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可以将与棉花病虫害关系较密切的植物进行轮作,例如绿草、豆科作物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例如,可以放置一些食草昆虫通过捕食棉铃虫来减少其数量,例如菜青蛙、蜻蜓、寄生蜂等。
此外,也可以用一些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合成物等进行生物防治。
2、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化学农药有病毒杀虫剂、化学农药和杀虫激素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应选择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农药,尽量不使用过期的或过时的农药。
(2)使用适当的剂量应根据棉铃虫的密度、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剂量。
(3)正确施药应通过喷洒、雾化、杆刷喷洒等方式进行施药,尽量避免溅零和漏药。
(4)合理间隔期应合理设置间隔期,尽量减少残留量的累积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物理因素或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常见的手段有粘虫板、光毒性灯、药块等。
通过粘虫板防治棉铃虫,可以采用黄色或淡蓝色的粘虫板,将其悬挂在棉田中,诱捕棉铃虫。
光毒性灯是一种产生可见紫外线的光源,它可以将害虫诱入其中,从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药块是一种由杀虫剂、糖水等吸附在杂草上的药剂,诱杀棉铃虫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其对棉花造成的危害。
总之,棉铃虫是极具危害性的害虫,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的施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时积极发掘和利用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
棉铃虫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01
棉铃虫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来控
制棉铃虫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
02
某些微生物可以对棉铃虫产生致病作用,如细菌、真菌等,可
以用来进行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03
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可以减少棉铃虫的危害,如合理
密植、科学施肥等。
物理治疗
灯光诱杀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光的趋性,可以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成虫。
棉铃虫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1
目 录
• 棉铃虫的介绍 • 棉铃虫的预防技术 • 棉铃虫的治疗技术 • 棉铃虫的防治案例分析 • 棉铃虫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棉铃虫的介绍
棉铃虫的生物特性
01
02
03
生命周期
棉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 、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 段,其中幼虫阶段对农作 物的危害最为严重。
棉铃虫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棉铃虫成虫具有迁飞能力,可以通过 自然飞行进行传播。
人为传播
棉铃虫也可以通过农事操作、运输工 具等人为活动进行传播。
02 棉铃虫的预防技 术
农业防治
种植抗虫品种
选择种植对棉铃虫有抗性 的作物品种,降低棉铃虫 对作物的危害。
轮作
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的 方式,减少棉铃虫的食物 来源,降低其繁殖和危害 。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抗虫性的棉花 ,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未来棉铃虫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防治措 施的运用,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 物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结合。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农产品质量
棉铃虫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棉铃虫是棉花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危害不仅会降低棉花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棉铃虫的危害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棉铃虫的危害棉铃虫是以棉铃为食物的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首先,棉铃虫取食棉铃的种子,导致棉铃受损甚至脱落,从而降低了棉花的产量。
此外,棉铃虫还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和粪便,造成棉花受到二次污染,影响棉花的质量。
最后,棉铃虫还会传播多种棉花病害,如棉铃黑轮纹病、棉铃菌核病等,导致棉花的病害发生率增加。
二、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我们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金龟子、蚜虫寄生蜂等,以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病原体,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通过喷施或注射的方式传播,使棉铃虫感染病毒并死亡。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
对于棉铃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来减少其数量。
在棉田周围设置灯光诱捕器,利用棉铃虫对光的趋性,将其吸引到诱捕器中,然后再进行收集和处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搭设隔离网,防止棉铃虫进入棉田区域,减少危害。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害虫。
在棉花生长季节,可以根据棉铃虫的生长和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喷洒时间进行化学防治。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该科学合理,遵循农药的使用规范,以免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来看,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三种主要方法。
同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还可以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清除杂草、及时疏芽、轮作等,以减少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此外,农民还应该加强害虫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棉铃虫的危害。
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科研人员的技术支持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
棉铃虫综合防治
田间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及人工等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来综合控制棉铃虫为害,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污染。
一、农业防治合理间套:在棉田每隔10--15米播1行玉米,用来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梁,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与大蒜间隔种植,利用大蒜挥发出来的辛辣气味,驱逐二代棉铃虫在棉田为害。
整枝灭虫:根据棉铃虫产卵的特性,在棉花蕾铃期,将摘除的顶心、赘芽、群尖以及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灌水灭虫结合棉田耕翻进行冬灌,可以冻死害虫,使越冬棉铃虫蛹减少43.5%~72.3%。
棉花生长期,根据植株生长的需要,在棉铃虫二三代蛹盛期,结合抗旱适时灌水,对控制三代、减轻四代棉铃虫为害具有明显效果。
二、生物防治放虫灭虫:在棉田有卵株率达到5%左右时,每亩释放赤眼蜂成蜂1.5万头,以后每隔4天~5天放一次,连放3次,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利用自然天敌灭虫:保护和利用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
三、人工防治人工捉虫:在棉铃虫幼虫期,捕捉大龄幼虫。
抹卵灭虫: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产卵盛期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次~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
四、物理防治施肥灭虫: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吨%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
黑灯光诱虫:每20亩~30亩棉田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杨柳枝诱虫将新鲜的杨柳枝放置一天,使其萎蔫,每8根~10根捆成一把,于傍晚插放在田间,把长50厘米~66厘米,高出棉株15厘米~33厘米,每亩插放6把~8把,第二天早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并将把子收回,洒上水保湿,防止叶片脱落,傍晚再重新插入田间。
杨柳枝一般每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也可采用枫杨、栎等树枝以及玉米叶等作为替代物,也具有一定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吴帅
(徐州市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6)
摘要: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
幼虫5~6龄。
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
已知有赤眼蜂、姬蜂、寄蝇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黄蜂、猎蝽等捕食性天敌。
除用化学方法防治外,还可进行树枝诱杀、建立玉米诱集带诱杀等。
关键词:1.趋光性,2.捕食性天敌,3.化学防治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tton boll worm
Wu Shuai
(Xuzhou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AgroBio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6).
Abstract: the place such as adult hidden in the back during the day, evening started activity, feeding on nectar, have phototaxis, eggs produced in rval age of 5 ~ 6.Early instar larvae feed on leaves, followed by acute bud, flower, bell, more decayed into grey, bell, from the base, feeding, and can transfer to harm.Vulnerable young bud bracts open, fall off, be decayed blue bell vulnerable to pollution and decay.Instar larvae produce silk prolapse, most of the grave soil chamber pupation, pupa.Are known as follows, the ichneumon wasp, send flies and other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and lacewing flies, New Orleans, assassin bugs and other predatory natural enemy.In addition to using chemical method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branches can be luring, establishing corn trap with traps, etc. Keywords: 1. The phototropism, 2.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3) chemical control
1.棉铃虫的简介
1.1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1] 属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
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
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
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该虫是中国棉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为害十分猖獗。
2.形态特征
2.1成虫,灰褐色中型蛾,体长15~20mm,翅展31~40mm,复眼球形,绿色(近缘种烟青虫复眼黑色)。
雌蛾赤褐色至灰褐色,雄蛾青灰色,棉铃虫的前后翅,可作为夜蛾科成虫的模式,其前翅,外横线外有深灰色宽带,带上有7个小白点,肾纹,环纹暗褐色。
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
后翅前缘有1个月牙形褐色斑.
2.2卵:半球形,高0.52mm,0.46mm,顶部微隆起;表面布满纵横纹,纵纹从顶部看有12条,中部2纵纹这间夹有1~2条短纹且多2~3岔,所以从中部看有26~29条纵纹。
2.3幼虫:共有6龄,有时5龄(取食豌豆苗,向日葵花盘的),老熟6龄虫长约40~50mm,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斑纹,幼虫体色多变,分4个类型:1)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
2)体色黄白,背线,亚背线淡绿,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
3)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
4)体色深
绿,背线,亚背线不太明显,气门淡黄色。
气门上方有一褐色纵带,是由尖锐微刺排列而成(烟青虫的微刺钝圆,不排成线)。
幼虫腹部第1,2,5节各有2个毛突特别明显。
2.4蛹:长17~20mm,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
气门较大,围孔片呈筒状突起较高,腹部第5~7节的点刻半圆形,较粗而稀(烟青虫气孔小,刺的基部合拢,围孔片不高,第5~7节点刻细密,有半圆,也有圆形的)。
入土5~15cm化蛹,外被土茧。
3.生活习性
3.1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
幼虫5~6龄。
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
已知有赤眼蜂、姬蜂、寄蝇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黄蜂、猎蝽等捕食性天敌。
除用化学方法防治外,还可进行树枝诱杀、建立玉米诱集带诱杀等。
3.2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4~5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
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第4、5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3.3幼虫有转株危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这时施药易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最好。
另外土壤浸水能造成蛹大量死亡。
[2]
4.防治措施
4.1防治策略
4.1.1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压低越冬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一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二、三代密度。
4.2技术措施
4.2.1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4.2.2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
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
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的改善。
4.2.3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棉田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
在棉铃虫成虫产卵期使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既有叶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
适时打顶整枝,并将枝叶带出田外销毁,可将棉铃虫卵和幼虫消灭,压低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量。
[3]
4.3诱杀棉铃虫
4.3.1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枝把内隐藏的特点,在成虫羽化、产卵时,在棉田摆放杨枝把诱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4.3.2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具有诱杀棉铃虫数量大,对天敌杀伤小的特点,宜在棉铃虫重发区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4.4防治方法
4.4.1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4.4.2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
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4.4.3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
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
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
5.开发价值
棉铃虫的幼虫体色多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因而可以通过饲喂不同的食物来改变其体色来实现其观赏价值。
而且,棉铃虫体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开发为经济动物批量饲养,从而供人、啮齿动物、鸟类、鱼类等食用,由此变害为宝。
参考文献:
1.仵均祥.农业昆虫学.西北农业大学印刷厂印刷:兴界用书出版公司,1999-1 :234 .
2.棉铃虫防治技术.内蒙古牧业厅[引用日期2013-12-7] .
3.范贤林,卢美光.棉铃虫室内饲养技术的改进.昆虫知识,200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