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13学年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最新编写)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考试用时:10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意图:全卷由文学常识、选文阅读(课内2篇、课外1篇)、作文三部分构成。

本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墨子“兼爱”“非攻”观点的理解;同时对旧的文言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的知识点加强掌握。

一、填写下列文言常识(每空2分;共16分)1、墨子;名翟;时期__家、__家、学者;__学派创始人。

2、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所以常被誉为__。

3、《墨子》一书是__、__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4、《兼爱》主要告诫告诫世人要懂得__;《非攻》主要体现了墨子__的观点。

二、选文阅读(共74分)(一)阅读短文;回答5-10题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1)天下之难物于故也(2)辩其故也(3)苟君说之(4)破碎乱行6.写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0分)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人必从而爱之此何难之有而人必从而爱之蹈火而死者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6分)(1)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2)苟.君说之(3)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8、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B、富.必侮贫.C、强必执.弱D、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韦以带剑B.是其故何也C.出以践于朝D.此何难之有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老子》选读(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盈.(yínɡ)辐.条(fù)车毂.(ɡǔ)B.埏.埴(yán) 户牖.(yǒu) 自矜.(jīn)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土(léi)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B.起于累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死而不亡者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常于几成而败.之B.怪.之,可也C.是以圣人犹难.之D.味.无味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木强则折A.报怨以德B.图难于其易C.蚓无爪牙之利D.外欺于张仪二、阅读理解(59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C.故坚强者死之徒.徒:同类D.是以.兵强则灭以:凭借7.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与“起于累土”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射于.家圃B.积于.今六十岁矣C.青,取之于.蓝D.师不必贤于.弟子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1)(含答案)

阶段性测试(一)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ɡ)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ɡ) 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 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 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 河蚌.(bànɡ)得不偿.失(chánɡ) 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 羁.绊(jī)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解析A.秣—mò;B.轧—yà;D.剖—pōu。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因饮水机行业发展过快,而相关部门监管乏力,饮水机市场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

解析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C.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不合句意。

D.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使用对象不当。

B.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符合句意。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含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含答案

高二语文第三周小练考一、根底知识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以下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肱.(gōng) 有马十乘.(shèng) 恶.乎成名(wū) 自牖.执其手(yǒu)弟.(tì) 一箪.食(dān) 便.便言,唯谨尔(biàn) 木铎.(yí)C.莞.尔(wǎn) 臭.恶,不食(xiù)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D.怃.然(wǔ)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人焉廋.哉(sōu) 喟.然(kuì)答案:A解析: B项,铎〔duó〕C项,譬(pì) D项,食(sì)2、以下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满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波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屡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决的信心克制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假设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答案:A解析:“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句式杂糅;应将“提出了〞改为“提出的〞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耰.而不辍欲刃.相如后.目.项王 D.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D解析:例句与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4、以下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多见其不知.量也B.①人虽欲自绝.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①偃之言是.也②觉今是.而昨非D.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C解析:A项,①通“智〞,聪明,智慧;②知道。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02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02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

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

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

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

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

高宗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

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称《九经正义》。

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科书。

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

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

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

”也有学者认为,“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

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

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

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

”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单元过关检测一(1~3单元)(含答案)[ 高考]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单元过关检测一(1~3单元)(含答案)[ 高考]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单元过关检测一(1~3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仪封人请见.②孟子见.梁惠王B.①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②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C.①举直错.诸枉②三者错.,无安国D.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君子病.无能焉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夫子怃然.曰②河东凶亦然.B.①闻斯.行诸②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C.①小人之过也.必文②是非之心,智之端也.D.①先生将何之.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植其杖而芸B.鼓瑟希,铿尔C.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D.景公说,大戒于国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洁.其身,而乱大伦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B.庶民子.来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天而思之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B.子路问成人..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若夫志意修,德行..厚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A.禹以治,桀以乱B.而良人未之知也C.物之已至者D.今王鼓乐于此7.给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B.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C.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D.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8.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学校:西关中学命题人:钱敬文考试用时: 100 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企图:全卷由文学知识、选文阅读(课内 2 篇、课外 1 篇)、作文三部分组成。

本测试题旨在观察学生对墨子“兼爱” “非攻”看法的理解,同时对旧的文言知识进行稳固,对新的知识点增强掌握。

一、填写以下文言知识(每空 2 分,共 16 分)1、墨子,名翟,期间__家、__家、学者,__学派首创人。

2、墨子在科技方面很有成就,所以常被誉为__。

3、《墨子》一书是__、__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4、《兼爱》主要劝告劝告世人要懂得__,《非攻》主要表现了墨子__的看法。

二、选文阅读(共74 分)(一)阅读短文,回答5-10 题然此刻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固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进而爱之;利人者,人必进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进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认为政、士不认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而后带,扶墙而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身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裂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进而爱之;利人者,人亦进而利之;恶人者,人亦进而恶之;害人者,人亦进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认为政而士不认为行故也。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尚贤含答案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尚贤含答案

三、尚贤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de)解释,不正确(de)一项是( )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远鄙:边远(de)小邑.B.四鄙之萌人..闻之萌人:即民人.C.列.德而尚贤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D.以劳殿.赏殿:在宫殿上.解析D项,殿:定、评定.答案D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de)一项是(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③四鄙之萌人闻之④美章而恶不生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de)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e)一项是( )A. B.C. D.解析C项都译为“国都、都城”.A项,拿/举用.B项,臣下/使……下,译为“罢黜”.D项,代词,他/句中语气词,表疑问.答案C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de)用法完全相同(de)一项是( )例: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de)使动用法,众,使……众多;富,使……富有.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de)人.B项,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de)人、帮手.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穷低贱(de)人.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de)文字,完成第5~8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de)解释,不正确(de)一项是( )A.不得治.而得乱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B.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本:本来.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尚:崇尚,尊崇.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术:方法.解析B项,本:从根本上.答案B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de)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de)一项是( )例: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儿寒乎.欲食乎B.出跳梁乎.井干之上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在.A项为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为介词,比;D项为形容词词尾,……(de)样子.答案B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de)表述,不正确(de)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摆出了全文(de)中心观点: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是否能够通过尊尚、举用德才兼备(de)贤士来治理政事,是国家能否治理得好(de)关键.B.王公大人治理国家(de)结果是“得贫”“得寡”“得乱”,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贤士(de)重要性,招致了他们(de)反对.C.国家德才兼备(de)士多,国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备(de)士少,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身处高位治理国家(de)人,其要务是使德才兼备(de)士增多.D.要使国家德才兼备(de)士众多,最为关键(de)措施是使他们得以富贵,使他们得到敬重,得到肯定与赞誉.解析B项,“招致了他们(de)反对”错,原文无此意.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de)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参考答案(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de)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de)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譬如,要想使自己(de)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de)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de)人就可以增多了.(二)阅读下面(de)文字,完成第9~13题.兴贤王安石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de)解释,不正确(de)一项是( )A.博.询众庶博:广泛.B.则谠.直之路开矣谠:正直.C.轶.三代轶:通“佚”,散失.D.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涂:道路,这里指治世(de)境界.解析C项,轶:超过、超越.答案C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de)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de)一项是( )A.流俗..者十人..所共知耳 B.周之兴也,同心C.然其间兴衰....之世 D.不有忌讳解析A项,古义:世俗之人;今义:一般(de)风俗习惯(多含贬义).答案A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de)断句,正确(de)一项是( )A.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B.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C.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D.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解析注意关键词“者”“也”(de)同时,结合句意进行断句.答案C12下列对原文(de)概括和分析,不正确(de)一项是( )A.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de)局面,问题(de)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B.作者综观商、周以来(de)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了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de)繁荣景象(de)论点.C.为使自己(de)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使用史实(de)时候,历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de)结局,并把这些古代(de)事例当作现实社会(de)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D.本文(de)思路先是由古到今,继而又从今返古;既循环往复,又一意到底,不生枝节.文章短小精悍,平易明快,言辞时而虎虎有生气,时而饱含深邃忧思,笔力雄健.解析D项,本文思路由古到今,并未“从今返古”.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de)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参考答案(1)为什么安定(de)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de)时代即使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注意“何”“治安”“虽”“盖……之谓”(de)翻译)(2)古代哪怕是纷扰(de)乱世,还有如此多(de)贤能之士,何况今天是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注意“扰攘”“况”“太宁”“在”(de)翻译)三、表达交流14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de)一段话.墨学沉睡了两千年,这两千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de)两千年.;.. ,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de)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de)事情.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de)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②墨家(de)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de)专制政体③墨家(de)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de)崩溃④墨子(de)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de)巧合解析②③写“沉睡(de)原因”,应在前;④①写复兴,应在后.答案②③④①1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de)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de)评价,不超过15字.自钟嵘推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de)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de)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de)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de)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de)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de)荆轲、张良那样(de)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de)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de)家常便饭(de)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de)隐士和忠臣.。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21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命.之乎命:命令示.之而已矣示:显示C.践.天子位焉践:登上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接受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此之.谓也B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C 谆谆然.命之乎夫然.后之中国D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B.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C. 此之谓也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二、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1—4题每题3分,5题每空1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怃.然(wǔ)以杖荷蓧.(diào)揠.苗(yàn)B.喟.然(kuì)庠.序(xiáng)腊.肉(xī)C.莞.尔(wǎn)朝觐.(jiàn)一箪.食(dān)D.哂.笑(shǎi)怵.惕(chǔ)耦.耕(ǒ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致力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抱残守缺....,既无思想又无作为。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试答卷书写用笔要挑选好。

笔要滑、细、深。

滑者流畅,细者清楚,深者醒目。

D.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

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C.生活节奏加快了,中年人大多工作繁忙、家务劳累,因此要加强健身运动,选择一些放松性的、能缓解肌肉紧张及精神的锻炼项目为宜。

D.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4.把下列4句话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5.名句填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尊生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尊生含答案

四、尊生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创伤/悲怆收敛/眼睑棺椁/谆谆告诫......B.晕厥/晕车蠹虫/案牍絜驾/提纲挈领......积累/拾掇/辍学C.掊击/解剖日积月累......倾泻/水泄货舱D./沧桑不通闲暇/遐迩......项,yūn/yùn,dù/dú,xié/qiè;C项析解A,chuāng/chuàng,liǎn/jiǎn,ɡuǒ/zhūn;B项,pǒu/pōu,duo/chuò,lěi;D项,cāng,xiá,xiè。

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你代词,认为、以为。

用、拿/D项,将要B项,都译为“到……去”。

A项,/况且。

C项,解析表修饰。

连词, B答案)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因杖策而去之例:. ,封府库.籍吏民A.而绝江河非能水也,B.假舟楫者,.深山中则四月花者,C.如平地三月花.吾得兄事之D.君为我呼入,.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项与例句相同、、A,:,D 解析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BC, D答案.4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项是( )①越俎代庖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缘木求鱼⑤贻笑大方⑥小国寡民⑦井底之蛙⑧邯郸学步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⑤⑧⑨解析④出自《孟子》,⑥出自《老子》。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模块检测卷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模块检测卷一

模块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四单元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张爱琴检测人:仲崇辉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D.泅.(qiú)渡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K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质学校:石油中学命题人: 石磊(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pì)如木椟(dú) 后稷(jì) 施施(shī)从外来B.孝悌(tì) 酒馔(zhuàn) 木铎(yí) 天下恶(wū)乎定C.怃然(wǔ) 食黍(shǔ)击磬(qìng) 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D.沟渎(dú) 曲肱(gōng) 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是鲁孔丘与②使子路反见之B.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归孔子豚C.①如日月之食焉②大王之好乐甚D.①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原闻其指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

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

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

B.2021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运动员林丹为此获得了此项比赛的冠军。

C.为了办好2021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D.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去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宝鸡铁一中耿宇春满分100分时刻100分钟一、基础知识24分1.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齐谐(xié)蜩(zhōu)迁徙(xǐ)B.冷然(línɡ)舂米(chōnɡ)抟(tuán)晦朔(shuò)C.翱(áo)翔坳(áo)堂仞(rèn)蓬蒿(hāo)D.羊角(jué)夭阏(è)恶(è)乎待哉决起(jué)2.下列句中加粗字说明相同的一项是()A.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C.①未有知其修者也②乃重修岳阳楼D.①适百里者,宿舂粮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无极之外,复无极也B.之二虫又何知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D.定乎内外之分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我腾跃而上,只是数仞而下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B.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①负青天,然后图南②且适南冥也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指出与例句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而后乃今将图南B.负青天,然后图南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且适南冥也7.选出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B.莫之夭阏C.之二虫又何知D.彼且奚适也E.彼且恶乎待哉F.何以知之8.对本文有关文学常识的介绍不准确的一项是()A.《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B.《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所著。

《庄子》现存33篇。

C.《庄子》属于先秦诸子散文,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屏东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考试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模块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审核:高一集备组主持:李捷)注意:考生请将班级、姓名、座号及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第一卷语言基础知识(共21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喟.(huì)然长叹有教无类暴虎冯.(pínɡ)河祸起箫墙B.屏.(bǐnɡ)气凝神克己复礼箪食.(shí)瓢饮循循善诱C.粢盛(chéng)即洁礼崩乐.(lè)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缀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解析】A huì_ kuì、箫_萧;C即_既、lè_yuè;D 缀_辍、hónɡ_ɡōnɡ)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无苗时采,则实而.沉B.以.杖荷蓧子路行以.告C.小人之.过也必文夫子之.得家邦也D.谓其.台曰灵台则齐国其.庶几乎【解析】A连词、表递进,并且,表并列;B介词、用,连词、表承接;C主谓间;D代词、那,语气词、表揣测、大概3.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解析】C徒:一类人A.吾与.点也。

与:赞同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放弃,舍弃C.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徒:徒弟 D.礼人不答.答:回应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 )【解析】B、C、D宾语前置A.子曰:“贤哉,回也!” B.晨门曰:“奚自?”C.居则曰:“不吾知也。

”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5.下列全部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组是( D )A.《论语》《左传》《孟子》《吕览》B.《庄子》《墨子》《战国策》《韩非子》C.《诗经》《老子》《墨子》《孟子》D.《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韩非子》【解析】A.《吕览》错;B.《战国策》错。

;C.《诗经》错。

)二、默写(6分)6.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7.,是谓过矣。

8.人能弘道,。

9.,于我如浮云。

10.,不悱不发。

11.学而不思则罔,。

第二卷阅读题(共49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

(每题3分,共12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B.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从: 带领C.行功爵邑,重之重:尊重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解析】重:重视,看重,文意有吝啬之意。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D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解析】D(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C.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解析】B(“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

15.翻译句子: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解析】①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诚,间,疑,各一分)②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解析】②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

(持,更,具以,各一分)㈡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6—17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6.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分)【参考答案】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1分)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1分) 17.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3分)【参考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点3分,每点1分)。

四、名著阅读(10分)18.下列说法不符合小说情节的两项是( B D )(5分)A.攻雒城黄魏都想取得头功。

魏延贪功,想独打两寨,结果被打的狼狈而逃,幸得黄忠及时相救。

B.荆州几次都拿不回来,于是孙权亲自写信邀请关羽来东吴赴宴,并示意埋伏刀斧手,欲在席间谋害关羽,夺回荆州。

酒至半酣,鲁肃催讨荆州,关羽婉言拒绝。

后关羽右手提刀,径直离开,东吴众将皆畏其勇,不敢靠前。

关羽到岸边,关平驾船来接应。

C.吕蒙、甘宁攻打合淝。

守将张辽派兵在逍遥津北埋伏,吕蒙、甘宁杀来,遇到乐进,乐进诈败而走,甘宁和吕蒙引军赶去,至逍遥津时,张辽等人杀到。

吕蒙、甘宁回兵时已晚,小师桥早已被张辽所断。

D.孟获被释放,教弟孟优向孔明诈降进宝,被孔明识破,孟获逃往泸水,被马岱截获。

这是孟获第二次被擒。

E.东兴市东吴的紧要之处,诸葛恪派丁奉引水兵三千对抗魏兵。

魏将看到丁奉只有三千士兵,不以为意继续饮酒摆宴。

此时正值雪天,丁奉弃船让士兵只带短刀杀入魏寨。

魏军措手不及,浮桥又断,魏兵大败。

【解析】B孙权错,是鲁肃邀请。

D是孟获第三次被擒19.《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是怎么回事?请简述主要情节。

(5分)【参考答案】刘备为报云长被杀之仇亲自伐吴,自猇亭至川口布下七百里联营。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当时天气酷暑难忍,刘备下令大军全部在茂密林中驻扎以避高温,犯下大忌。

吴军见时机已到,便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

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五、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20—21题。

(6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注】①诚:真是。

②熄:同“息”。

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

③冠:男子承认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承认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

④女:同“汝”。

⑤淫:乱;移:变;屈:挫抑。

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20.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解析】C“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错。

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

21.结合选段,谈一谈你对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有什么看法?(3分)【参考答案】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有为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我认为孟子的话掷地有金石之声,当今的我们仍然有指导意义(结合当下谈都可以)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15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