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 种子(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等),每个学生准备2颗。
2. 湿润的棉花球或纸巾。
3. 透明的塑料袋。
4. 水。
5. 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种子发芽的话题。
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小时候帮助家长种植花草的经历,或者观察一些植物的图片,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实验步骤(30分钟)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花球或纸巾浸湿,在透明的塑料袋内放入两颗种子,尽量将种子与棉花球紧密贴合,然后在塑料袋上面标注种子的名称和日期。
步骤2:观察和记录将装有种子的塑料袋放在教室内的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要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学生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数量和发芽后的变化等。
步骤3:总结和归纳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每天都可以看到种子发生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学生可以总结和归纳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与过程。
3.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进行整理,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趣的观察和新的发现,进一步加深对种子发芽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实验的结果,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例如: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发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它们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的差异。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条件,探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例如水的温度、光照的强弱等。
3.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种子发芽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发芽的条件以及如何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充满了好奇,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他们不仅学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种子发芽实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发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种子结构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强调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种子发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探究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种子发芽条件时,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解释环境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在数据记录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百分比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我应该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这一技能。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玻璃皿、绿豆种子、土壤、滴管、水、纸巾、标签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从中间切开的苹果剖面。
)大家看到苹果中间几颗小小的黑色物体了吗?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苹果的种子。
)2.提问: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需要条件吗?(预设:需要。
)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阳光;)3.揭题: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看来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去寻找答案了。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观察过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对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再通过常见的苹果种子来引发学生思考会更具有针对性,也将学生引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揭示了课题。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预测绿豆发芽所必需的条件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绿豆种子。
)如果想要这些绿豆种子发芽,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条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预设:水、阳光、土壤和空气。
)2.追问:大家的回答中提到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你们打算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呢?(预设:将一部分绿豆种子种在土壤里,另一部分不种在土壤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3.讲解:看来,我们需要设置两个实验组来进行对比,而且在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种子发芽实验》篇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起始课。
本课就学生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开始研究。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控制变量实验中的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学生先前已有种植凤仙花等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
【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设计种子发芽的一个条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变量控制实验,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明了对照实验的公平性原则,然后把这个原则迁移到其他条件的实验设计当中。
然后同学们通过一个种子发芽的虚拟实验软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特别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同时让学生明白虚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课后必须用绿豆种子实际进行观察证明。
【教学目标】1.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适宜的温度、水。
2. 经历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虚拟软件探究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对探究种子发芽实验有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变量控制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变量控制实验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各组1台电脑,“种子发芽”虚拟实验软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 1. 出示一些绿豆种子:这些种子有可能会长成绿豆苗,但必需先发芽才能生长。
种子发芽你们认为需要哪些条件?2.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光、土壤、空气、水、养料、适宜的温度自由讨论。
回答。
引出研究的问题二、设计实验方案 1. 师生交流讨论怎样证明种子发芽需要这些条件。
初中生物七上实验课教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授课人
课题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内容与过程
目的
1、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说出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意义。
1、准备100粒小麦种子,一个直径直10厘米的培养皿铺上2到4层纱布加入适量的水,使纱布湿润。
2、在少布上均匀地摆上100粒小麦种子。
3、把培养皿放在10—20度的环境中
授课方式
讲解法、实验探究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小麦种子、培养皿、玻璃棒
小结:对本节课的效果基本满意,下次可以多找几种种子,争取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总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4、每天观察一次发芽的小麦数量进行记录,并注意保持纱布湿润
5、记录表格(填表时注意:温度高时发芽时间短,温度低时发芽时间长,一般情况下5---7天就能发芽)
发芽率=发芽的数目/小麦的总数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发芽数
重点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难点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方案.docx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方案一设计者:科教604班16号李嬉【教材分析】内容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的发芽是植物牛长发育起始阶段,教材突岀了植物与坏境的关系并且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木节课中“种了发芽实验”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为将来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补充:种子发芽实验课一两个课时不能完整的完成,会在教学过程中好好把握这一点的。
)【学习需要分析】需要学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学牛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些问题,并且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单一条件变化的方法,经过对比实验,很快就能猜想出种了发芽的必要条件。
并只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操作、探究、能够验证口己的猜想是对的。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设计,运用改变的单一实验条件、随机抽样、反复试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的验证,总结出种了萌发的必要条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Z 不易,激发学住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让学牛学会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改变实验中种子萌发的单一•条件,來研究种子萌发条件。
学习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让学生根据结果,对白己的假设进行检验和修正,直到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网上搜索种了发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制作成生动的PPT,让学生对种了的发芽产生兴趣: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及设备带领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率实验
花芽种子发芽能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发芽能力的测定是种子品质检验工作最重要的一项,要求掌握发芽率及发芽势。
二、实验材料
1.花菱草、瑟荠、紫苏、翠菊、瞿麦、波斯菊
2.培养皿、光照培养箱、滤纸、镊子、标签纸等
三、实验步骤
取种----浸泡---放置---观察换水---测定
发芽率=估试种子总数正常种子发芽数*100% 发芽势=估试种子数
观察天数内发芽数 *100% 四、结果统计
种子来源
共播种37粒两天后发芽10粒
五天后共发芽29粒,其余种子没有发芽。
发芽率=29/37=78.4%
发芽势=15/37=40.5% (以三天内发芽的种子数计算)
五、实验结论
该次实验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较低,没有达到标准,可能原因如下:
1.种子自身的质量问题
2.浸种是没有充分使种子内部的物质分解转化
3.浸种的温度没有达到最适温度
4.浸种时间过长,没有勤换水,导致水质变坏,影响种子发芽。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导学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完成下列问题。
1.(1)选什么样的种子?(2)选多少粒种子?(3)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的方法。
3.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一、实验目标1.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三、材料用具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本实验用到哪些试剂?3.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四、实验步骤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需要另选良种,否则就会造成减产。
1.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制定方案:各小组依据教材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测种子的发芽率?(2)设想你是农民,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3)有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是否发芽就行了。
”你觉得可以吗?(4)有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
”这个想法对吗?根据提示和“几种常见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各组制定本组的探究计划并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3.实施实验:(1)随机选择本组所用的种子100粒作为样本,注意选择同一年份的。
(2)在培养皿中铺上几层容易吸水的纸,加入适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摆上100粒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3)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4)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4.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利用课本提供的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本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用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实验材料及器具
?绿豆种子100粒、 5%的红墨水。
?100ml烧杯(2个)编号为1、2号、培养 皿(2个)、滴管、摄子、刀片、水槽。
四、方法步骤
?1.浸种: 将待测的种子在30—35℃的
温水里浸泡6~8小时 。
?2.染色 :取吸胀种子100粒,用刀片
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分别放 在两个烧杯里,每个烧杯100个半粒。 将1号烧杯的种子用5%的红墨水液进行 染色。2号烧杯的种子先在沸水中烫死 胚、再染色,作为对照组。
八、自评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 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学校中开展此实验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学 生认识农业生产、甚至能指导家长的农 业生产。本实验因取材容易、价格便宜、 方法简单而容易在农村学校开展。
用红墨水染色法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汕头市新溪第一中学 王才彬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内 部条件。
?让学生了解测定种子发芽率在农业生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凡生活细胞的细胞膜均能选择性地吸收 外界(有用)物质,而死亡的细胞则丧 失了这一能力。有生活力的种子,胚部 细胞不让染料进入,因而不容易被染色; 而丧失生活力的种子,其胚部细胞膜丧 失了选择透过性,染料可以自由的进入 到细胞内,从而使胚部染色。因此,可 根据种胚是否被染色来判断种子的生活 力。
四、方法步骤
?3.漂洗:染色后倒去红墨水,用清水
反复冲洗种子直到冲洗液无色。
?4.观察。 将漂洗完成的种子分别放到
两个培养皿中,用摄子展平(胚在上 面)。然后检查种子存活情况:凡胚不 着色或着色很浅的为活种子,凡胚着色 深的为丧失生活力的种子。
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种子的发芽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过程。
2. 学习并掌握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如豆子、玉米种子等)。
2. 高质量的土壤。
3. 透明的花盆或透明的塑料袋。
4. 水。
5. 温度计。
6. 实验记录表格。
7. 计时器。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兴趣。
实验步骤: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种子。
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条件,例如:光照、温度、水分等,来进行实验。
4. 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在花盆或塑料袋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
b. 在土壤中插入几颗种子,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
c. 根据选择的环境条件,给种子提供光照、温度和水分。
d. 记录实验开始的时间,并设置计时器。
e.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f. 持续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直到所有种子发芽或一定时间结束。
实验结果分析:5.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6.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有何差异?b. 哪种环境条件对种子的发芽影响最大?c. 为什么种子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和水分才能发芽?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假设,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8.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评估:9.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结果分析和拓展活动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种子发芽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0. 在课堂上展示其他植物的种子,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特点。
11.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与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关系,并展开相关的探究活动。
实验2 种子净度及发芽率的测定
实验2 种子净度及发芽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明确播种材料的检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测定种子净度及发芽率的基本操作技能。
3.学会使用各种仪器。
二、材料及用具恒温培养箱、培养皿、天平、高锰酸钾、蒸馏水、烧杯、吸管、镊子、单面刀片、扦样器、分样器、滤纸、浆糊、标签、剪刀。
玉米、小麦、棉花等当年种子。
三、种子净度及发芽率测定的重要性种子净度也叫清洁度。
种子净度是指样品中去掉杂质和其它植物种子后,留下的本作物净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种子净度是判断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种子分级和确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意义。
优良的种子应该是洁净,不含任何杂质和其它废物。
净度底杂质多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一是提高种子播种量,降低种子的利用率。
二是带有杂草和病虫害的种子播种后,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是含水份较高的杂质影响种子的贮藏和运输安全。
种子收获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胚部细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老变化,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随着种子的衰老程度加深而降低。
一般当一个种子群体的发芽率降低到50%以下时,说明整个种子群体生活力已显著衰退,不能再作大田种子。
种子具有优良的品质会保证作物出苗早、全、齐、壮的重要条件,因此,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的最终目的是在播前评定种子品质,为确定播种量提供依据。
四、实验内容说明(一)实验程序组成分样分样扦取小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净度测定千粒重测定发芽试验(二)平均样品的配制和试验样品的分取从一个检验单位各点扦取的样品混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原始样品,从原始样品中分出一部分种子作为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可以用分样器分得。
在测定种子净度前,要从平均样品中分出试验样品。
表3 主要作物种子平均样品的最低数量和净度测定的试样质量作物平均样品质量(g)净度测定的试样质量(g)小麦、水稻、大麦、黑麦1000 50玉米、花生、蚕豆、豌豆1500 200高粱、甜菜500 25大豆、棉花1000 100谷子500 5(三)好种子、废种子、杂质的区分进行净度分析时,需要区分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杂质和无生命杂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教材:种子发芽过程比较缓慢,在课堂上不能立竿见影,若放在实验室做,受到实验室管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随意出入,也不可能整天泡在实验室中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繁重,二、教法:实验法、交流合作。
三、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基础。
四、探究前的准备:种子若干粒。
五、实验内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六、探究目标:1、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降低农业生产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耽误作物生长季节,促进丰收)。
2、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种子发芽过程的乐趣。
七、探究要求:、初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八、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及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九、教学方法:实验法。
十、实验器材和用品:1、每个小组100粒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1个培养皿(或一次性碗、一次性纸盘)、剪好的吸水纸(或报纸、纸巾),清水。
十一、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制订计划: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1个培养皿(或一次性碗、一次性纸盘)、剪好的吸水纸(或报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在摆上100小麦种子(或玉米、黄豆、白菜的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教室的生物角里,室温下培养。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5-6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初中生物玉米发芽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玉米发芽实验教案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的萌发条件3. 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出种子发芽实验。
2. 讲解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子叶等。
3. 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
4. 讲解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讲解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6.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原因,讨论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
2. 学生能熟练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原因,提出提高发芽率的措施。
4. 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2. 玉米种子、清水、培养皿、放大镜、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3. 相关科普资料、图片等。
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种子,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课堂纪律: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个探究实验需要6—7天时间所以放在课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实验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本探究,逐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难点: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一、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二、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3、制订计划: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种子,1个培养皿——-矿泉水瓶瓶底(剪去上面部分)、剪好的吸水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纸巾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的摆上100小麦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橱柜里。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4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日期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数量5、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6、表达和交流:让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实验情况。
可以是图片或演示文稿。
从而懂得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还要求植物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测定种子发芽率
测定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一、实验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2、让同学们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种方法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的探究4、通过各小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二、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探究性实验接触的比较少,加上初中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有限。
对于测定种子发芽率有一定难度,在加上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特别多,要把这次实验做好,需要教师更好的指引。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种子在不同温度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
2.教学难点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②难以完全控制在这温度一个变量,水的量相同很难控制3.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实验课类型:探究型三、实验原理种子萌发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种子的萌发有自身条件也有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部条件。
这次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控制温度这一单一变量。
来探究五种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
四、实验器材5种子:西红柿、绿豆、空心菜、白菜、萝卜,培养皿、纱布、恒温箱、水、剪刀五、实验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循序渐进法六、实验课前准备1、给同学们交代了这次实验的题目,让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同时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
2、收集同学对本次实验的想法、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
3、把同学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准备好,并发放到各组组长那。
课外提前做完实验,时间是提前了七天。
4、记录和观看各组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各组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把纱布剪成培养皿大小,四层并放置在培养皿中。
(2)各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五种种子,放置在培养皿,再加相同的水。
(3)各组设定想探究的温度,并且各组的温度有一定的梯度。
把装有种子的培养皿放置在设好温度的恒温箱中。
上实验课前一节课,我们把同学们的培养皿拿出来,按组放好在实验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个探究实验需要6—7天时间所以放在课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实验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本探究,逐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难点: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二、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3、制订计划:
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种子,1个培养皿——-矿泉水瓶瓶底(剪去上面部分)、剪好的吸水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纸巾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的摆上100小麦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橱柜里。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4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5、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6、表达和交流:让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实验情况。
可以是图片或演示文稿。
从而懂得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还要求植物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不足的地方:
1、本次试验在家里做,有方便的地方。
但是对于试验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控和加以指导。
2、没有把握每个学生都去做。
所以基本上学生处于失控状态。
教后反思:
将实验场地改到家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培养、观察、记录,体会种子萌发时的欣慰,从中了解种子是有生命的,它可以长成新植株。
可以鼓励学生用相机把真实的情况拍下,制成幻灯片。
人生中每一次对自己心灵的释惑,都是一种修行,都是一种成长。
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次磨砺,都会让自己的人生折射出异常的光芒,都会让自己的身心焕发出不一样的香味。
我们常常用人生中的一些痛,换得人生的一份成熟与成长,用一些不可避免的遗憾,换取生命的一份美丽。
在大风大雨,大风大浪,大悲大喜之后,沉淀出一份人生的淡然与淡泊,静好与安宁,深邃与宽厚,慈悲与欣然……
生活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给别人什么,别人就会回待你什么。
当你为一件事情不悦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过人家怎样负面的情绪。
世界上的幸福,没有一处不是来自用心经营和珍惜。
当你一味的去挑剔指责别人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做得尽善尽美呢?
假如你的心太过自我,不懂得经营和善待,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爱和幸福……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丰富生命的意义。
我们一边穿越在陌生的吸引里,一边咀嚼回味着一抹远走光阴的旧味,一切都是不可预料,一切又似在预料之中。
人生看的多了,走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也就懂得多了。
每一份深刻的感悟大多来自一个人深刻的经历。
人生总有那么一两件重大的事情让你成熟和改变。
这份错失,会让你反思自己,检讨自己,叩问自己,也让你意识到了自己真正的缺失,这或许就是一份痛苦的领悟吧!
人生可以平平淡淡,亦可以异彩纷呈。
相信只要自己的德馨足够善美,上天就会把最好的一切赐予你。
予人快乐,收获快乐;予人幸福,收获幸福;予人真情,收获厚意。
人生的一切往来皆有因果,生活只善待有心人……
假如你有一颗计较的心,你就会很难获得一份幸福。
当一个人放下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累心的奢求,你的心空就会变得更加蔚蓝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