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袭制④等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4.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5.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音,治理)□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B.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 “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3.《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表明

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1. “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全帝国的再统一……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下列哪一制度促成了这一现象?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

2.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5.(新唐书卷64)“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於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针对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①枢密院②三司③行省制④通判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1.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

①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③增设军机处,组织内阁④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4.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1.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而治的弊端D.行政官员的腐败

2.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