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10101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一、从教学环节来看,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课前如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就有很多话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分享,课前准备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常用的课前活动形式有:1.资料搜集活动。

课前让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实物、数据、音像、影视等资料,建立学生的认知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

如任教《我的家乡变了样》这节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家乡的老照片、父母的旧衣物等资料,不仅仅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变化,有许多地方呀,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学生还可以上网搜索家乡过去与现在的资料介绍,从而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社会调查活动。

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帮助学生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识。

如在任教《我是理财小能手》这节课时,让学生课前先对自己家庭一月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比较就会发现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可以节约开支。

用数据说话,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合理理财,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也会根植于心。

3.参观访问活动。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教材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如教学《平安每一天》,课前布置学生带着“一天中有多少人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这个问题,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是怎样为我们青少年服务,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的。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课程之一,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小品和情景剧等形式,将品德课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诚实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诚实品质的自觉性。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将品德课的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和活动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友谊互助等品德内容。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竞争、协作、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品德意识。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理解和体验不同的品德行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诚实、友善、守时等不同品德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对应品德的具体行动和表现。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品德的内涵,从而培养出相应的品德行为。

四、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学习相应的品德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家庭、校园、社会等不同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和演练不同品德行为的表现。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品德,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和体会品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讲述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品德行为,以及对于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品德,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表现。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包括情境创设法、游戏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重要途径,而要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好品德需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本文将探析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故事启迪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精心挑选的故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理解和认同。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精彩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比如讲述一个品德高尚的英雄故事、一个感人的善举故事,或者是一个品德败坏的悲惨下场故事。

学生通过故事可以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激发对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二、角色扮演在品德课中,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品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讨论他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品德选择。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三、案例分析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学习品德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品德行为的优劣,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讨论并总结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品德素养。

四、游戏活动在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体验品德行为的乐趣和意义。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合作游戏,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或者是设计一个模拟情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品德选择和行为。

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品德行为。

五、实践活动品德课的教学也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实践好品德。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互助合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品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品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

故事启迪、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法都可以为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品德行为的乐趣和意义。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方法对于学生的品德素养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下面就探析一下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情境模拟情境模拟是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品德的价值和影响。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和选择,体验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从而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责任感、友情、助人为乐等品德观念。

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增强品德修养。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通过把品德教育内容融入到一些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品德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品德教育相关的小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品德素养。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既能够在娱乐中学习,又能够增强对品德的理解和认识。

三、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教授品德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品德问题,从中学习到正确的品德观念和做出正确的品德选择。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四、实景体验实景体验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去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去体验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到品德教育的真谛,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品德的价值观念。

五、互动讨论品德课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品德话题的讨论中。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观点、分享想法,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品德课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要想使品德课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亲切的语言和实际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

一、布置生活化情境作业在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情境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行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关爱他人”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中寻找相关案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通过生活化情境作业,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品德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利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生活化课堂内容,例如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人士和经验丰富的长者来校开展讲座或经验分享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品德知识,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和接地气。

三、组织品德主题活动在进行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品德主题的活动,如“关爱环境”、“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境清洁行动或者一次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到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义,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情感体验教学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品德教育。

通过情感体验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品德知识,从而更好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生活化课堂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班级文明礼仪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使抽象的品德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内化品德观念,培养正确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挑战。

本文将探索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小学品德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利用故事教学故事是人们理解世界、认知真理、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品德课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反思。

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友爱互助的重要性,通过名人故事来塑造学习榜样,通过描绘真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出各具真情实感的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又让品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二、利用情景模拟品德教育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景演练,使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接受道德修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领悟道德准则。

可以设计小组游戏,模拟生活中的恶劣环境,引导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培养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也可以设置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善良与正义,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拒绝欺凌和歧视。

三、利用互动讨论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性强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培养品德素养和人格品质。

可以设立小组讨论,学生就某一品德主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也可以设计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去触碰道德的边界,明辨是非、辨证分析,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依法行事的品德品质。

通过这种互动讨论,学生既可以理性思考问题,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品德修养。

四、利用课外实践品德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更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行为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课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情境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人际关系的情境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和理解交往中的道德行为。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诚信、友善、守时等品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品德课知识。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品德课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品德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感受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要求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出诚信、友善、互助等品德行为。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品德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

在品德课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让学生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

在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品德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四、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道德行为的结果和影响,并学会判断和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养成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必由之路。

然而,品德教育的传递方式一般是通过课堂讲授和习题测试等形式来实现的,往往让学生觉得单块、抽象,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如何在品德教育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品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体现其实践性和洞见力,对于提高品德教育的效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品德教育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比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更加生动活泼,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品德知识,并在游戏中体悟品德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礼貌待人”的主题时,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交往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二、生活化材料教学法生活化材料教学法是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或情境,以此既是对品德教育的拓宽和丰富,又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到品德知识,如讲解“友谊”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经历,从中挖掘出友谊的美好,并加以总结。

这种教学法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与事实,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模拟真实场景方式进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诚实守信”的内容时,可以模拟出学生在面对诚信问题时该怎么做的情景,让他们在模拟演练中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比于传统的堂上讲授,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更加生动直观地表达品德知识,也能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品德行为的感受与后果。

这可以促进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度,增强品德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角度,探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采用。

游戏有趣、生动,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品德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集体拓展”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合作、互助等品德。

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

在品德课中,可以通过情境式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品德教育的意义。

比如,在感恩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贫困山区,与山民们面对面交流,感受他们的真诚和感恩之心。

故事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故事进行教育培养的方式。

在品德课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道理,增强其品德教育的理解与认知。

比如,在“诚信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阿Q的诚信精神,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经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习和实践经验来教育培养的方式。

在品德课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些实践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品德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爱心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参加一次志愿活动,亲身感受为社会做贡献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爱心。

评价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

在品德课中,可以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通过激励学生来培养其品德素质。

比如,在“勇敢教育”中,可以设立“勇敢之星”的评价机制,对在勇敢表现方面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励其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探究学习,来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方式。

在品德课中,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品德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其品德素质的目的。

比如,在“公正教育”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司法公正的含义,让学生自己思考出什么是公正。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体活动化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体活动化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体活动化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中国小学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们倾心谋求持续改进,旨在探索出更加主体活动型、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体活动型教学是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利用自身能力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知识,以实现知识内容加深和理解更深入。

首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探究和实践,创造性地处理一些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拥有发现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机会。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有意义的问题,注重当今社会中正面的影响因素以及负面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关注社会的良好情感。

学生可以在分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主动了解他人观点,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

最后,课堂上应当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地指导,重视学生参与建设性的活动,如讲述故事、解决问题、探索时问与探究性教学(inquiry-based teaching)及等,以便形成尊重他人,拥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小学生素质教育。

要实施主体活动型教学,小学思想品德教师们需要注重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主观思想,多利用各种资源,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借助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主体活动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角色定位,树立大义原则,从而形成富有社会公德感的小学生文化性格,以及面向社会的胸怀和文明行为。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德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几种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一、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品德主题,设计一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和理解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和帮助他人的人,通过互动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予帮助,倡导互相帮助的价值观念。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利用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品德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品德思考和价值观探索。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品德知识,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身边的典型案例,如捡到他人遗失物品后的处理方式,给学生讲述案例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

四、互动讨论法互动讨论法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德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判断。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品德观念和规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建议。

一、教材选择生活化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该优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案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来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比如通过生活中简单的小故事、小动画、小视频等来阐述品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善恶。

可以结合学校和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的品德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

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尊重等等。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从具体的实例中感悟品德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品德观念。

三、角色扮演培养品德修养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品德冲突和选择的压力,从而提高道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道德冲突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情境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使他们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品德选择的重要性和难度,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的能力。

四、个案分析培养自律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个案,比如校园欺凌、捡到钱包该怎么处理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案例中感受到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自律品质,提高道德修养。

五、社会实践促进品德养成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服务、扶贫救困、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品德的力量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品德修养。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1. 引言1.1 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小学品德课的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勇敢坚强,培养责任感和爱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小学品德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业成绩。

小学品德课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处世原则,塑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格,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品格提升和成长。

1.2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有趣性。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品德课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生活化教学注重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

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情境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品德课的核心内容,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利用角色扮演和游戏化教学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或参与游戏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正文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品德教育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品德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

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小学品德课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品德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何将生活化教学与小学品德课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品德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品德课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知识枯燥、生疏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和内化所学内容。

探讨小学品德课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品德教育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通过将抽象的品德理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践这些理念。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品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探讨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和效果,可以为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研究意义】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和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领悟全册教学重点,结合单元分析,准确制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活动为课堂的主要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真正得到自我体验和深刻感悟,主动纠正和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情景模拟、调查研究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情感的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品德课堂中合理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

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三年级《我不耍赖皮》一课,为了使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顺理成章地引入凡事讲规则、不耍赖皮的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导入情境。

一上课就跟学生聊喜欢玩的游戏,有意识地选了石头剪刀布并跟一、二个学生玩。

在玩的过程中,我还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比如比对手晚出手或者出手后又临时更改等,有意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共同遵守规则才是公平游戏的前提。

这样的导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由此,“规则概念”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也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导课时我们还要注意三个关键字:准、实、快。

准是准确定位导入部分在全课教学中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实是注意情境式导入的实效性;快是快速切入活动主题,力求高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下面将探究几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第一,情景模拟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真实的情景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感受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偷、被偷的人和警察,通过模拟偷窃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偷窃的后果和法律的制约。

第二,游戏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道德和法治主题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计一个扮演法官的游戏,让学生扮演法官审判不同案件,学习判断是非和公正的原则。

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扮演市长、环保志愿者和企业主,讨论城市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第四,故事讲述法。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真实或虚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告诉学生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德,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与诚信相关的案例。

通过讲述故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他们的重要性。

第五,参观实地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地方,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道德的影响。

通过参观实地,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讲述法和参观实地法。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将从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面探讨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用视频、图片和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将道德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价值。

在讲述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同学漏下的钢笔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的行为是不诚实的吗?它对别人的影响又是什么?通过情境化的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观念。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展示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品德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讲述成功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优秀的道德行为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积极的影响。

通过讲述失败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不良影响。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朋友面前说谎是否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指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诚实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体验到不诚实的行为所带来的困惑和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了解和体验不同的道德行为。

通过扮演,学生不仅可以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还能够培养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解决一个关于友谊的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不同道德行为的影响和重要性。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教育中,品德课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

通过品德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品德课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知识性强、生活化欠缺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接受度不高。

如何将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方法和实践操作指导,力求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在体验中领悟。

品德课不再是枯燥的道德理论,而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小学品德课必将焕发出新的光芒,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2. 正文2.1 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品德课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良好的品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和变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加珍惜社会资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品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2.2 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品德知识的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这种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生活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1110101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
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北厍小学殷志娟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

这种教学根本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为了克服思想品德课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进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化的探讨,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落实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本文从德育理论创新和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实行活动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总结了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应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化教学。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基本程式反思
一、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即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而活动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感情的载体,有活动才能有感悟,有感悟才能有内化,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观念可以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和提升。

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活动为核心,以评价为手段,以运用为目标,以师生互动贯穿始终,使思想政治教学由抽象变形象、由被动变主动、由单向变双向甚至多向,最终全面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课改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进行了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

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做中学,学中做。

领巾把眼睛蒙上,装扮成“盲人”,由另一组同学挽扶着过障碍物,下楼梯等,然后角色互换,两组学生再做一次这样的活动。

体验之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说出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的感触都很深,对残疾人在情感上、
价值观上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对残疾人产生了更多的同情、帮助。

三、对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是非常有创意的。

认真考察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插图众多是其重要的特点。

比较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本套教材插图明显增加。

教材图文并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使它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更生动,更在于它在教学组织中起着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

和教材中的文字一样,插图作为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载体之一,也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

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按照小学生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依据教材各单元的主题, 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品味图片所隐含的意义,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图片,使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等到充分的体现,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剥夺了学生体验的权利,而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

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
削弱,反而更重要。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
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成功的思品课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现代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
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

都不会影响通过。

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