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017佛山二模生物 (1)[精品文档]
![2017佛山二模生物 (1)[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3f22be884254b35effd3430.png)
2017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 DNA、RNA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DNA 和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B. ATP 的水解产物可作为合成RNA 的原料C.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 含量可能不同D. DNA 和RNA 都可充当细胞的遗传物质2.下列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乏线粒体的细胞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B.内质网可与外层核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连C.核糖体的形成可能与核仁无关 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3.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 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延长C.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的变化是同步的D.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也存在同源染色体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C.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患者远多于男患者D.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5.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B. 内环境中的CO2 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 稳定C. 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6.某同学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操作错.误.的是A.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 B.选用2,4-D 或生根粉作为实验试剂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上端 D.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29.(9 分)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第2周星期4

第二周星期4早读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 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H、O、N⑤最基本元素:C⑥细胞干重中,含量前四位为C、O、N 、H,鲜重中前六位为O、C、H、N、P、S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4.鉴定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有关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从而进行鉴定。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或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淀粉与碘液发生作用变蓝。
5.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含还原性糖高(除甘蔗、甜菜等)、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除西瓜等)。
作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择富含脂肪且容易操作的种子,花生种子最好。
作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选大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清(鸡蛋蛋白)6.常见的还原糖包括①所有的单糖(如果糖、葡萄糖)②二糖中除去蔗糖都是还原性糖③所有的多糖都不是还原性糖。
7.做可溶性还原糖试验时,因斐林试剂不稳定,不能长期保存,因此斐林试剂必须现用现配,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应水浴加热。
加热过程中颜色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8.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必须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原因是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蛋白质才能与B液中的Cu2+发生紫色反应,否则紫色会被蓝色的Cu(OH)2遮蔽。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作脂肪的鉴定实验时①染色后要在载玻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目的洗去浮色;②被染色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的重点内容,是新陈代谢理论的基石,由于此处内容与化学、物理有紧密的交汇与联系,是一个展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考点,在高考大综合中,该处知识点的出现概率很大。
因此,有必要去突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知识点,为学生在高考综合科中取得高分创造条件。
学情分析:该班是高考化学A班,化学基础较好,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较好,但由于学生人数多,能力有分化,因此教学过程不必要强调统一步骤,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让其跟着电脑自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充足思维时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
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逐渐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课程资源、教学情境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其主体地位,如何以诱达思、诱思交融,落实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特别是独立思考等。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学案)-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1.从考查内容上看,集中在对叶绿体色素、光合作用的原理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等知识的考查。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及实验分析能力,将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联系在一起考查物质、能量转化过程。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原理应用。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6年高考命题,仍然是以图表曲线为信息载体、以实验探究或生产实践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场所,二者联系及原理应用等问题。
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图:(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①物质变化: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CO 2H :H 2O ―――→光反应H] ――――→暗反应 (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H 2O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H 2O②能量变化:光能―――→光反应ATP ――――→暗反应 (CH 2O)――――→呼吸作用⎩⎪⎨⎪⎧ATP 热能―→各项生命活动 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H]和A TP 的来源、去向分析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利用典型装置测定光合、呼吸速率(如下图)(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①NaHCO3溶液的作用:玻璃瓶中的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②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
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即是净光合速率。
③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呼吸速率的测定(如上图):①上图同样可以用于呼吸速率的测定,但要把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吸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②植物呼吸速率指标: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第4周早读2

第4周早读2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渗透作用: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的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吸水和失水4、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液泡,主要依靠渗透作用吸水。
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植物细胞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等亲水性物质吸水的方式。
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干燥的种子。
5、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不包括细胞核。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体.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体。
6、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液,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7、质壁分离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外因:原生质层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8、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溶液浓度大时溶液中水浓度低,溶液浓度小时溶液中水的浓度高即水分子仍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9、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选材要求:①成熟的细胞(有中央大液泡)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③活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10、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甘油等会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因为植物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尿素、甘油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液,但均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
1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12、半透膜指一些物质能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即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活的生物膜,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对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具选择性,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第2周星期二早读含答案

第二周星期二早读第一章—走近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分裂、分化有关.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4。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故是生物。
5。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像在哪往哪移),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注意事项:(1)直接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不需要再升高镜筒;(2)换用高倍物镜之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所以调节要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6.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内容是:(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组成的整体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主要阐明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德国的魏尔肖修正第三条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7。
科学家们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8。
凡是“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及“弧"的都是细菌.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酵母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9、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如衣藻、团藻、小球藻、水绵)、褐藻(海带)、红藻(紫菜)、金鱼藻、黑藻属于真核生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学习重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
【学习难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
【主干梳理】1.光合作用过程2.有氧呼吸过程【关键点拨】1.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向归纳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H]来源H2O光解产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还原C3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ATP 来源光反应阶段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去向用于C3还原供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绿色植物C3的还原除外)(4)3.改变条件后,C3、C5、[H]、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量变化分析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突然改变后,C3、C5、[H](NADPH)、ATP、ADP、NADP+的含量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结合起来分析,从具体的反应过程提炼出模型:“来源→某物质→去路”,通过分析其来源和去路的变化来确定含量变化。
如下面四幅模型图:【知识清扫】1.判断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 )(2)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 )(3)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比有氧呼吸的多。
( )(4)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 )2.判断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1)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 )(2)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 )(3)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 )(4)光合作用中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第4周早读含答案

第4周早读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其内无细胞壁、细胞核、细胞器。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组成细胞膜含量最多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eg.激素传递,精卵结合,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一类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即镶在膜的表层,另一类有的部分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
糖蛋白功能:保护、润滑、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
5、由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与磷脂分子是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6、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7、细胞质基质的功能: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8、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结构):叶绿体、液泡(细胞壁);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9、有关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结构):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核膜);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无膜(无磷脂):核糖体、中心体。
10、具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11、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12、线粒体功能: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3、叶绿体功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14、核糖体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被比喻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15、内质网功能①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被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高三生物总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复习时要以物质合成与分解为纽带,系统复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等内容;运用图文结合法使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场所、物质变化的关系形象化、直观化,且便于理解和记忆;以图表、曲线形式表示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强化对表格数据和坐标曲线的分析。
二、复习预习答案:①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②光、色素、酶 ③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④[H]、ATP 、多种酶 ⑤CO 2的固定、C 3的还原 ⑥光、CO 2、温度等 ⑦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⑧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⑨2C 3H 4O 3+6H 2O ――→酶6CO 2+20[H]+能量(少) ⑩24[H]+6O 2――→酶12H 2O +能量(多) ⑪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少)或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少) ⑫细胞质基质 ⑬温度、O 2、H 2O 等三、知识讲解考点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分析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图:(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①物质变化: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CO 2H :H 2O ――→光反应[H]――→暗反应(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H 2O 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H 2O②能量变化:光能――→光反应ATP ――→暗反应(CH 2O)――→呼吸作用⎩⎪⎨⎪⎧ATP热能―→各项生命活动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去向分析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H]来源H 2O 光解产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还原C 3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 2ATP来源光反应阶段产生 三个阶段都产生去向用于C 3还原供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C 3的还原除外)易错点分析:1.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2.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3. 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如蛔虫),其细胞内无线粒体;4. 原核细胞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内无叶绿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导学案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考纲要求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细胞呼吸(Ⅱ)。
真题回顾1.[2017·全国卷Ⅲ]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2.[2017·北京卷]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41所示。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图41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2017·全国卷Ⅰ] 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
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
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5月15日

高三5月15日生物晚练1、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是A、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每条核苷酸链有两个游离磷酸基团C、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相同D、ADP合成ATP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核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是细胞膜上的受体C、性激素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的代谢相对活跃D、葡萄糖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氧化分解生成CO23、肺炎双球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经常寄居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仅部分具有致病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结构上看,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的结构特点相同。
B、线粒体是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肺炎双球菌含有是DNA和RNA两种核酸D、具有致病力的肺炎双球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4、下面是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B.水稻的恶苗病与赤霉素有关。
C.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D.2,4-D可用于麦田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5、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示意图,葡萄糖能与转运Na+的转运蛋白结合,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不需消耗能量B、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种类不同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直接动力是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D、Na+排出小肠上皮细胞消耗的能量可由细胞质基质提供6、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断,用X---表示)。
缺刻红眼雌果蝇(X B X—)与白眼雄果蝇(X b Y)杂交得F1,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
F1雌性个体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得F2。
已知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X—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B.F1白眼的雌果蝇中突变型个体占1/2C.F2中白眼果蝇基因型有3种D.F2中红眼个体占总数2/729、 (10分)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九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读背辅导书清扫盲点P50, 读书材料必修三第2章第1-2节教材的黑体部分的内容。
二、典例剖析,强化记忆考点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典例剖析1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_______(填序号)。
效应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若在甲图中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________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
乙图中能产生局部分电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若丙图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⑤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①,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⑤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量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_(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审答思考11.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图甲中对应的标号)?图甲中区分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关键点是什么?2.绘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分析图,并完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分析图。
3.图丙中⑤是什么结构?其中的神经递质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4.若丙图中释放的③促进Cl-进入细胞,则突触后膜内外的膜电位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5.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离子进出的方式?变式拓展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什么特点?后者的原因是什么?2.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是什么?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穿过了几层生物膜?需要载体吗?消耗能量吗?3.同一神经元末梢可同时释放抑制性递质和兴奋性递质吗?释放的递质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如何?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吗?考点二通过激素的调节典例剖析2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A、B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直接引起激素C分泌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该信号物质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

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典例剖析1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请思考判断下列叙述:(1)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O2浓度低于b ()(3)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4)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②③④()(5)④中含有胰岛素、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胰蛋白酶、呼吸酶、核苷酸、CO2等物质()(6)肝糖原的分解在④中进行()(7)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②()(8)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④→③→②()(9)③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10)②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③④内pH的剧烈变化()(11)下列生理过程是否能发生在内环境的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⑤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⑥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⑦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拓展思考1、绘出①、②、③、④液体间物质交换关系图。
2若②为肝细胞,则饥饿时a、b处血糖浓度大小如何?若②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b处的胰岛素的浓度大小关系如何?3、若体液流向由③到①的过程受阻,会有什么影响?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营养不良都会引起水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5、在血浆中的氧气经④→③→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过程中,氧气穿过了几层生物膜?考点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作用中的3个实例典例剖析2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甲、乙、丙三种方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该图中________两种方式调节,使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必修二生物学案:第四章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一、学习目标1.简述DNA与RNA的主要区别;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过程(重、难点);3.说明密码子、反密码子、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重点)。
二、教学环节【课前检测】1.细胞每次分裂时DNA. 都复制一次,每次复制都是( )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一个子代DNAB.每条子链和与它碱基互补配对的母链组成子代DNAC.每条子链随机地和两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两个子代DNA2.一个无标记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 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 中,差错 DNA单链和含15N的DNA分子分别占( )A.1/3,1B.1/4,1C. 1/3,1/2D.1/4,1/23.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只储存在DNA分子中B. 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分子中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8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4.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 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C.b中(A+G)/(T+C)的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D.正常情况下a、d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5.如图是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1]表示__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的作用。
(2)图中的[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__________。
(3)图中的[3]过程包括子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替连接以及子链与母链在空间结构上的__________化。
参与此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等。
(4)分析DNA复制过程所需条件:模板是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量由__________提供。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必修一生物学案:第4章 第

高一生物导学案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班别姓名学号[重难点击]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预习:阅读教材65-68页,完成高考调研59-60页自主学习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一)问题探究1.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如图所示。
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将磷脂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哪一项?__________。
(2)细胞膜中的磷脂是连续的两层,试分析细胞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最可能的排列方式是哪一种?____。
2.下图是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请分析:(1)人—鼠细胞的两种荧光最终均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2)在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中,将温度维持在0 ℃,与37 ℃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知识整合磷脂分子的性质使它在水-空气界面上总是以亲水的头部朝向水,而在水溶液中,疏水的尾部相互结合形成双层结构才能稳定存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这种运动会加快。
(二)拓展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罗伯特森共同提出的D.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2.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在溶血后,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称血影。
如果将血影中的脂类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开,并用板条将其推挤到一块,则测得的脂类面积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A.12倍 B.1倍 C.2倍 D.4倍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一)问题探究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4是哪种成分?为什么在细胞膜中是两层的?2.图中2、5、6在4上的存在方式有什么不同?3.A、B中哪面是细胞膜的外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试举几个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实例?知识整合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者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的外侧具有糖被;细胞膜的弯曲、折叠、融合都能体现其流动性。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第二周星期四缺答案

第二周星期四1。
根据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C细胞应选择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体外受精前要对B细胞进行________处理。
(2)将早期胚胎注入D羊子宫内的技术叫________,D羊对外来胚胎不发生________,这使外来胚胎在其体内存活成为了可能。
(3)图中的早期胚胎通常处________阶段。
获得的早期胚胎若暂不移植给受体,可使用________法保存.(4)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的ES细胞可诱导分化出不同的组织细胞,这是因为在功能上,ES细胞具有________.ES细胞具有体积小、________、核仁明显的特点。
2。
如图是科学家培育生产人血清白蛋白(hALB)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在过程A中常对良种奶牛注射________.体外受精前,需对精子进行________处理。
(2)过程C使用的酶是________,为让hALB基因在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需将hALB基因与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在分子水平上检测hALB基因是否在转基因牛体内成功表达的方法是________.(3)过程D使用的技术为________,获得囊胚后可切割[]________做DNA分析性别鉴定。
(4)进行E操作前要对受体进行________处理.通过________技术可获得更多的转基因牛。
3。
如图表示转基因牛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为________。
(2)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通常要加入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除了要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还需要保证细胞生活所需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
(3)②过程是将细胞注入图中囊胚的________位置,母牛A和B需要用激素进行处理使其________。
(4)为获得较多基因型相同的犊牛,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关系——过程图解模型解读一:读背教材93-95,103-104 二轮复习书21-22页二:典例剖析1图一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
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二中T0~T1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番茄幼苗的结构a中的某两种化合物(B、C、E或F),T1~T3表示改变某个条件后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请回答问题:(1)图中①④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H进入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当环境条件适宜,G=I、D=K时,该细胞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当G>I、D>K时,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6)若图二中,在T1时刻突然降低CO2浓度,则物质甲、乙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若T1时刻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物质甲、乙又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变式拓展1.a、b两结构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有何不同?2.写出图一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向3、光反应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吗?4、给某植物提供C1802和H20,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为什么?5、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1)O2的产生(2)H2O的生成(3)[H]的消耗(4)A TP的合成6.若某种生物细胞中没有结构a和b,则图一所示过程能否发生呢?7、从太阳能到用于生命活动需要的ATP,经历了哪些能量转化?8、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9、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10、缺镁对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考点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因素——坐标曲线模型解读典例剖析2某研究小组中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下图1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3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
请结合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有______,实验开始B时间以前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C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E时叶肉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内的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S1.S2.S3存在关系时,植物一昼夜中能生长。
如果图1中N点低于M点,说明。
(3)图1中,M→C’逐渐升高,说明了。
(4)图3中影响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中E点时,25 ℃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5 ℃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
(5)当光照强度为8 klx,温度为25 ℃时,该植物5 h中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为________,要消耗同等量的CO2,在15 ℃条件下,用10 klx的光持续照射________h。
(6)如果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图2中的N点向(左、右)移。
(7).图3中O、P点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拓展思考】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因、内因有哪些?影响细胞呼吸强度的外因、内因有哪些?2.图3中E点时对应的纵坐标含义是什么?与氧气产生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图3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4.“叶绿体利用CO2最大速率”是指净量还是总量?5.图3中当光照强度为8 klx,温度为25 ℃时的总光合作用强度速率值是多少?而光照强度为10 klx,温度为15 ℃时的总光合作用强度速率值又是多少?6.分析下列几种条件变化,对应图3中M、N、G点如何移动?(1)若植物体缺镁元素?(2)若原曲线代表阳生植物,则阴生植物对应的点?(3)若实验时将白光改为等强度的蓝光?(4)若已知另一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则温度由25 ℃上升到30 ℃时?7、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原理是什么?考点三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装置模型解读典例剖析3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图甲的实验装置为密闭容器,图甲中的曲线为测量1 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量。
图甲中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AB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绿色植物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 μL·L-1CO2/min。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乙A 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或提供CO2,保证瓶中CO2恒定)。
①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影响a点变化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________点;图中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曲线中的________点。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__段获得的。
③为了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还应该设置该实验的________。
④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怎样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审答思考1.图甲中AB与BC段的外界条件有何差异?在AB阶段叶绿体中ADP的生成场所是什么?2.图甲中AB段发生了什么与CO2量变化有关的生理过程,其强度大小如何?3.图甲中AB段容器中的CO2的变化量反应了净光合量还是总光合量?列出计算细胞呼吸的平均速率的式子。
4.图乙中A装置中“CO2缓冲液”有什么作用?B中a点变化的外因是什么?其又是如何影响相关生理过程的?5.图乙中的B曲线中从何时植物开始释放氧气,到何时停止释放氧气?图乙中A的刻度管中液滴移至最左点时装置内的氧气浓度有何特点?6.由题干表中记录液滴移动的数据可得出移动方向是什么?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有何特点?7.若要利用图乙中A装置测定呼吸速率,如何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呢?8.图乙装置A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时,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液滴移的体积,其原因是由于烧杯中盛有的(溶液)保证了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恒定,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强度大于强度,植物释放,使容器内气压增大,毛细管内的液滴右移。
但是若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光照强度比较弱时,则液滴将移。
9.装置A测定植物呼吸速率时,表示呼吸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液滴移的体积,其原因是由于植物进行细胞呼吸吸收,释放,二氧化碳被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压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
考点一答案 a 是通过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基粒增大膜面积,从而为光反应提供场所;b 是内膜通过向腔内折叠成嵴结构,增大膜的面积。
2、3、不同,光合作用的是NADPH,呼吸作用的NADH4\是由于C18O2 在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生成糖类时生产H218O ,H218O 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5、(1)O2的产生6、答案 不一定。
该细胞若是蓝藻细胞,则可以发生图示过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7、8、无色或白色,补充红光或蓝紫光9从上到下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宽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由宽窄可以看出他们的含量不同 由位置可以得出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越靠上的溶解度越大 10、植物缺乏镁离子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考点二 1、(1)影响因素①光合作用⎩⎪⎨⎪⎧外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内因:色素及酶的数量等②细胞呼吸⎩⎪⎨⎪⎧外因:温度、O2浓度等内因:酶的数量等2答案 由“CO2吸收量”可知实线部分所描述的是“净量”,由“CO2产生量”可知虚线表示呼吸速率。
3、答案 时间(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室内CO2浓度和CO2吸收速率。
4、答案 总量。
5、答案 前者为14;后者为10。
6、答案(1)M点不动、N点右移、G点左下移。
(2)M点上移、N点左移、G点左下移。
(3)M点不动、N点左移、G点左上移。
(4)M点下移、N点右移、G点右下移。
7、合理密植能够保证绝大多数的太阳光照射到植物叶片上(而不是地上),以利用阳光充分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
考点三【典例】答案(1)叶绿体基质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146(2)①光照强度、温度酶活性下降18(或g) c②df③对照组(或对照实验)④将此装置遮光(或遮光并将缓冲液换成NaOH溶液),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刻度数据1答案AB段有光照,BC段无光照。
叶绿体的基质中。
2答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其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3答案净光合量。
(1 200-220)/30。
4答案可保证容器中二氧化碳量恒定。
温度降低。
温度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影响相关生理过程的。
5答案前者为8时,后者为18时;氧气浓度最低。
6答案向右移动。
先减小后增大。
7答案遮光。
8右移CO2缓冲液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氧气,左移。
9左移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