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关系论证
传播学视角下如何应对舆论危机的传播风险
传播学视角下如何应对舆论危机的传播风险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舆论危机如同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给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从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到政府的政策决策,从明星的绯闻丑闻到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深入理解舆论危机的传播机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传播风险,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舆论危机的产生往往源于某个事件或问题的曝光,这些事件或问题可能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旦舆论危机爆发,信息便会在各种传播渠道中迅速扩散。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引发无数人的关注和评论。
而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则进一步加深了舆论的影响力,使得舆论危机的传播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
在舆论危机的传播过程中,公众的情绪和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公众对某个事件或问题感到愤怒、不满或担忧时,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舆论的传播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这种情绪的传播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发更多人的共鸣和参与,从而进一步加剧舆论危机的传播风险。
那么,在传播学视角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舆论危机的传播风险呢?首先,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了解舆论的动态和趋势,掌握公众的情绪和态度,是应对舆论危机的前提。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传播渠道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舆论危机。
同时,建立专业的舆情分析团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判断舆论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保持透明和及时的信息发布是关键。
在舆论危机爆发后,公众往往渴望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进展。
如果信息不透明、不及时,就容易导致谣言和猜测的产生,进一步加剧舆论危机的传播风险。
因此,相关主体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全面的信息,向公众说明事情的真相和采取的措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风险社会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
2015年第8期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一书,1992年,《风险社会》英文版出版。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和理论被更多的西方学者以及公众所接受。
贝克在书中指出:“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未知的和意外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导力量。
①”依据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理论,这里的“风险”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危机事件,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未知的严重后果,并且“风险面前人人平等”。
各种各样的风险潜藏于整个社会,而所有的风险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无疑是健康风险和食品安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无从谈起,健康风险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引起健康风险,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媒体必定争相报道,并迅速在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下传播开来。
因此,在风险社会中,探讨大众媒介是如何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2013年末乙肝疫苗疑致婴儿死亡事件报道为例,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分析大众媒介的危机传播行为,并对该事件的危机传播进行反思。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危机传播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如下几类: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药品质量原因引发的安全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事件;医疗事故、预防接种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件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公共性两个基本特点,其相关新闻具有重要性、显著性和非常规性等特征,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事件的起因、事件的人物、事态发展、事件后果以及卫生部门的态度意见和处置措施,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
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研究辨析
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研究辨析作者:郭小平来源:《媒体时代》2013年第02期一、风险社会的来临与危机事件频发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向以启蒙运动为基础的现代性提出挑战并开启了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们选择了新的、尚未预期的社会与政治形式。
吉登斯说:“现代性降低了某些地区和生活方式内部的总的风险性,但与此同时,它也导入了一些以前的时代基本或完全不知道的新的风险参量。
”其中,科技、决策以及受其影响的生态环境就是吉登斯所言的“新的风险参量”之一,影响并塑造现代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
一系列风险事件,如宣告人类进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言的“世界风险社会”或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言的“失控社会”。
1986年英国“疯牛病”(BSE)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2003年的SARS、2005年湖北省江夏区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2007年厦门事件、2009年广东番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争议、2011年日本福岛电站的核辐射与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2012年四川什邡事件与江苏启东事件……各种风险议题或危机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给公众敲响了一个又一个警钟。
对风险社会的反思,要理解世界风险社会的文化和政治能力,不能把风险与媒体、文化等分开,因为风险是“人造的混合物”,“包括和结合了政治学、伦理学、数学、大众媒体、技术、文化定义和认识”。
二、风险传播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社会沟通意义上的“风险传播”(即“风险沟通”)研究始于Starr在1969年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引发环境、公共安全和健康问题,引起公众与学界对风险议题的关注。
其后,Slovic、Douglas、Wildavsky等研究者开始考虑将个体的价值观、社会等因素纳入风险研究。
风险议题关涉风险规制、议程设置与媒体沟通。
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风险论述不再被专家与管理者所掌控,风险论述被社会运动、大众传媒与公众所重塑。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公共危机传播研究
二、风险社会中公共危机传播的特征
风 险 社 会 是 一 种 社会 性 的危 机 状 态 ,是 自然 与 社 会 张力 积 蓄 、各 种 社 会 矛 盾 交 织 的 结 果 。 风 险 社会 存 在 是 公共 危 机 产 生 的 重 要 前 提 。 美 国 著 名 学者 罗森 塔 尔 ( o e t a )认 为 ,公 共 危 机 是 “ 一 个 社 会 系 R sn h1 对 统 的基 本 价 值 和 行 为 准 则 构 架 产 生 严 重 威胁 , 并在 时 间压 力 和 不 确 定 性 极 高 的情 况 下 必 须对 其 做 出 关键 决
新闻知识 (09 1 ) 20 .2
・本 刊 特 稿 ・
风险社会语境下 的公共 危机传播研究
周 素珍
在全球化 、现代化和科技化浪潮 的冲击下 ,世界
正 在 发 生 重 大 变化 ,我 们 已进 入 了一 个 风 险 社 会 。公 共 危 机 是 风 险 社会 中现 代 国 家与 公众 经 常 需 要 面 对 的 社 会 现 实 。 近 年 来 , 随着 各 种 公 共 危 机 的 不 断 发 生 , 我 国 目前 已处 在 “ 发 公共 事 件 ” 的 高发 阶 段 。在 这 突 样 的 背 景 下 , 公共 危机 传 播 如何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成 为 新 闻传 播 学 界关 注 的 一个 重 要 课 题 。
策 的事件 ”。 我 国学者认为 ,公共危机是 “ 一个 对 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 会秩序等产生严
重威胁 ,并且在 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 极高的情景下 , 需 要 由 以 政 府 为 核 心 的 公共 管 理 系 统 做 出 决 策 来 加
以解决 的事情 ”。 公共危机… 旦发生 ,它会打破人 们社会生活 的常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财产损 失、 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在一 定范 围内造成社
公共关系学专业中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
公共关系学专业中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概述:公共关系学专业中的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指的是在面临危机时,通过有效的传播管理和风险控制,保护和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声誉与利益。
本文将对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在公共关系学专业中的重要性、策略与方法以及成功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危机,如自然灾害、产品质量问题、恶意谣言等。
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声誉:危机发生后,公众对组织或个人的负面评价往往会对其声誉造成巨大影响。
通过有效的危机传播管理,可以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与批评,降低声誉的损失。
2. 控制舆论:在危机中,舆论的导向往往决定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
通过有效的传播管理,组织或个人可以在舆论场中占据主动,引导公众对危机的看法和态度。
3. 维护利益:危机常常会对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在危机中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策略与方法在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组织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1. 预警与预防:早期发现危机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危机的发生。
例如,建立起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危机演练,提前制定应对方案等。
2. 快速反应:一旦危机发生,需要迅速作出反应,以控制危机的扩散。
及时向公众、员工、利益相关方等发布准确、透明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避免信息真空和不确定性的产生。
3. 建立公信力:在危机传播管理中,公信力是影响公众态度与舆论导向的关键。
组织或个人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誉与口碑,增强公众对其话语的认可度与可信度,从而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4. 合作与沟通:危机传播管理与风险控制需要与各方进行紧密合作与沟通。
与媒体、政府、专家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应对危机,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并有效控制危机的影响。
论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与方法
无 论 是 从 风 险 社 会 的 理 论 描 述
看 ,还 是 从 当 今 世 界 范 围 内 一 些 国家
出现 的社 会风 险 的 实 际 情 形 看 .都 可
以得 出这 样 一 个结 论 .即世 界 正 处 在
一
是 很 典 型 的 例 子
进 行 了更 加 深 入 的研 究 。 他认 为 . 险 风 社 会 实 际上 指 的是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 进
果 。风 险 社 会 不 仅 仅 表 现 为社 会 中 风
是全球化 , 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 。 就意
味 着 要 面对 更 多 的 、 种 各 样 的 风 险 。 各
风 险 社 会 及 其 特 征 进 行 阐释 ,对 风 险 社 会 理论 对 于 中 国 社会 的 应 用 价 值 进 行 探 讨 ,并将 对 风 险社 会 中 危 机 传 播 的 策 略 与方 法 进 行 论 述 。
“ 蝶效 应 ” 蝴 ,大 西 洋 的 蝴 蝶 一 振 动 翅
“ 风险社 会” k sce 最 初是 s oit  ̄,
由 德 国 社 会 学 家 乌 尔 里 希 ・ 克 贝
( lc ek U r h B c )提 出 来 的 。他 在 18 i 96
年 出版 的 《 险 社 会 》 书 中 , 次 使 风 一 首
风 险并 以 一种 积极 的 方 式来 对 待 风 险 的 能力 ” 囱
“ 险 社 会 ” 论 描 述 和 分 析 了 现 风 理
在全球 化背景下 .风险的冲突点
与 始 发 点 往 往 并 没 有 明显 的 联 系 , 即 使 生 活 在远 离 风 险 源 头 的地 方 ,有 时 也 难 以幸 免 被 风 险 冲 击 ,而不 得 不 承 受 风 险 的考 验 。正 如 传 播 学 中所 说 的
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现代社会,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危机。
,正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而展开的重要领域。
一、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新闻传播领域涉及到的风险和危机种类繁多,包括虚假信息传播、信息失控、舆论风波、声誉危机等。
虚假信息传播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信息失控则可能导致消息不当传播,进而引发负面影响;舆论风波则可能由于传播渠道的广泛性而迅速扩散,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声誉危机是企业、相关部门或公共人物常常面临的问题,一旦声誉受损,将难以挽回。
二、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和危机,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的新闻传播道德规范和制度是防范虚假信息传播的基础。
其次,加强信息监控和管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信息失控。
此外,建立有效的舆论管理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化解舆论风波。
最后,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体系,建立稳固的品牌形象,以减少声誉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新闻传播中出现的风险与危机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成因和应对措施。
例如,某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导致声誉受损,企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应及时回应问题,采取措施改善产品质量,恢复信誉。
又如,某相关部门部门发布的信息失控,引发舆论风波,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形象。
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缓解舆论压力。
四、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研究者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传播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取得更大进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
展望:未来危机传播的趋势与挑战
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危机传播将更加 依赖于这些平台。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的发展 动态,善于利用其优点和特点,提高危机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
全球化与跨国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危机传播将更加具有全球性和 跨国性。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事件 ,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全球受众。
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社 会舆论,能够缓解危机 带来的压力,增强公众 对危机应对措施的理解 和支持。
解决对策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 准确信息,积极回应社 会关切,同时加强与公 众的沟通与互动,增强 社会信任和支持。
05
CATALOGUE
危机传播案例分析
企业危机事件传播案例
案例一
某航空公司危机事件
案例二
某手机公司危机事件
案例三
某金融公司危机事件
政府危机事件传播案例
案例一
某市政府公共危机事件
案例二
某部委重大事故处理事件
案例三
某省级公共危机事件
社会危机事件传播案例
案例一
01 某地区自然灾害危机事件
案例二
02 某城市群体性事件
案例三
03
某国际救援组织危机事件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危机传播的启示与经验教训
媒体关系管理
有效的媒体关系管理能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也有助于引导 公众舆论,缓解危机压力。
解决对策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借助媒 体的力量引导公众舆论。
社会舆论引导
社会舆论
危机事件中,社会舆论 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 杂化的特点,对危机应 对产生重要影响。
媒介化风险社会对危机传播环境的改变
媒 介 化 风 险社 会 对 危 机 传播 环 境 的改 变 *
刘 晓程
( _ 卅 大 学 新 闻与 传 播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0 ;.华 中 科技 大 学 新 闻与 信 息 传 播 学 院 , 1兰 I 甘 3 00 2 湖北 武 汉 40 7 ) 3 0 4
摘 要 : 合 媒 介 化 社 会 与 风 险社 会 的 相关 理 论 , 讨 了 媒 介 化 风 险 社 会 的基 本 内涵 , 出 我 国媒 介 化 风 结 探 指
第 2 5卷 第 1 期
21 O 2年 2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 u n U ni r iy o e hnoog ( ha ve st fT c l y Soca inc i lSce e Edii ton)
Vo1 2 No. .5 1 Fe r a y 201 bur 2
成 本 加 大 , 言 噪 音 与 次生 风 险 严 重 , 机 传 播 从 区 域走 向 全 球 等 六 大 现 实 问题 。 谣 危 关 键 词 : 险 社 会 ; 介 化 社 会 ; 机 传 播 风 媒 危
中 图分 类 号 : 0 文 献 标 识 码 : D : 0 3 6 /.sn 1 7 一 4 7 2 1 . 1 0 0 G2 6 A OI 1 . 9 3 j i . 6 l 6 7 . 0 2 0 . 1 s
这 一领 域 的相关 研究 有所 助益 。
更 多 的不确 定性 。贝克 曾从 四个 方 面概括 现代 风 险的特 征 : 是 内生性 。现代 风 险更 多 表 现 为 ]一 种“ 人祸 ” 具 有 内在性 和人 为性 , , 是人类 自身发
一
、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扩散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扩散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失控,导致经济体系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
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和风险扩散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原因,以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扩散影响。
一、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原因1.1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已经高度相互关联。
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资产依存性增加,一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国家。
1.2 信息传导机制的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增加。
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机构以及媒体的广泛参与,导致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广泛。
一国金融市场的危机消息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引发进一步的恐慌情绪,并可能导致其金融市场出现连锁反应。
1.3 金融机构的相关性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结越来越紧密。
大型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市场、股权市场等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当一个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时,其相关机构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扩散影响2.1 股票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往往会引发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这不仅在危机所在国家造成恐慌和投资者逃离,也会引发全球范围的抛售压力。
股票市场的下跌会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出售持有的股票,从而加剧市场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2.2 债券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会导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加大,投资者对债券的信心下降,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这会引发更多的市场恐慌和抛售行为,并造成其他国家债券市场的风险扩散。
2.3 外汇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往往引起投资者对一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该国货币汇率急剧下跌。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外汇市场的风险扩散可以通过一国货币贬值而影响其他国家的汇率,进而影响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
2.4 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播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这会通过信贷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传播到其他金融机构,并最终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传播机制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传播机制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金融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相互关联的事件。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以揭示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向其他市场、其他国家传播的现象。
这种传播效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机制实现。
其中之一是市场关联性的增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与信息的流动更加频繁。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其它国家和地区很可能受到牵连,因为全球投资者对风险有着相似的反应。
另外,金融机构也是传播危机的重要渠道。
跨国银行和跨国企业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播更加迅速,一个机构的危机可能很快蔓延到其他机构,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
其次,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播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套利、信息传递和行为效应。
市场套利是指投资者通过买入低估资产和卖出高估资产,从而利用危机给出的投资机会。
这种套利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从而传播危机。
信息传递是指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对危机的反应不一致,而那些对危机反应强烈的投资者会通过交易和传播信息,引导其他投资者的行为。
行为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采取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效应会放大市场的震荡,进一步加剧危机的传播。
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金融危机的扩散链条。
这一链条的形成,往往以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某一事件为起点,如次贷危机。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其风险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
首先,爆发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受到冲击,不良资产急剧增加,银行不得不大量减持资产,这进一步压低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
其次,众多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和债券,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最后,金融危机传染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
这一连串的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使得金融危机不再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地区,而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广泛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在金融市场中,风险传染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旦某个金融机构或市场面临危机,其风险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其他机构和市场,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原因、机制以及可能的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一方面,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金融机构、投资者、企业等之间通过资金流动、债务关系等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金融网络。
当其中一个节点受到影响或崩溃时,其影响将通过网络传播,导致其他节点受到波及。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对风险传染产生影响。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他们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心理预期和羊群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当市场中的一个机构面临风险时,其他机构可能由于恐慌心理而采取类似的行动,导致风险快速传播。
其次,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传染机制,即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贷款、担保、交易和投资等方式相互关联,一旦其中一个机构发生问题,其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可能受到波及。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出现问题后,其债务持有者和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受到了影响。
另一个是间接传染机制,即金融市场中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股票市场的波动可以影响到债券市场和商品市场,而债券市场的动荡又可能对汇率和利率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种关联性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更加复杂和全面。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不仅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或国家,还可能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人员和信息可以自由流动。
因此,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金融危机时,其风险可能通过全球金融网络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
风险传染效应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传染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风险沟通与危机传播
险通 常会 引 起 研 究 者 的注 意 ,并 成 为 学 术 和 政 策 研 究 的重 要 课 题 ,而 关 于 风 险 沟 通 的 研 究 离 不 开 与 “ 险 ” 的结合 。 风 风 险 沟通 并 不 局 限 于 学 术 研 究 ,决 策 者 从 一 开始就 视 其 为 具 有 战 略 高 度 的 方 法 。美 国环 境 保 护局 的负责 人就 曾指 出 : “ 要在 国家 层 面上 将 风险 沟通整 合 到事物 的管 理 和决 策 中来 ”2。在 公共 卫 _ J
数量虽略有下 降,但研 究者对风 险沟通仍保持着
高 度重 视 … 。究 其 原 因 是 社 会 变 革 中 新 产 生 的 风
【 作者单位】 中国健康教育 中心 (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北京
1 0 l 0 Ol
这一阶段 ,风险沟通 仍未得到重视 。虽然科学 的 评价是客观的 ,而公众 的认知却是 主观 的,依靠 科学途径的风险评估 和风险管理在很多时候达不
至 20 0 6年 心 理 学 和 医学 论 著 数 据 库 的 检 索 表 明 , 19 90年 至 19 98年 期 间 的 风 险 沟 通 论 著 数 量 总计 26篇 ,而 19 9 99年 的论 文 数 多达 7 4篇 ,之 后 文 章
还不 够 。于 是 专 家 决 定 模 型 逐 渐 被 抉 择 主 义模 型 ( eioi d1 取 代 ,这 一 模 型 将 社 会 、经 D c i s Moe) sn t 济 、文化 等非 专 业 因 素 添 加 进 来 ,组 成 了决 策 中 的 “ 风险 管理 ” 部分 ;专业 解 释则 以 “ 风险评 估 ” 的角 色 与 “ 险管 理 ” 并 驾 齐驱 J 风 ,遗憾 的是 在
1 风 险沟 通 的提 出与在 风 险决策 中 的发展 过程
危机传播管理(第四章)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风险与危机的转化
循此思路,规避、控制风险向危机的转化,一项必需的努力是加强风险状态下与利益 相关者的沟通,如是沟通不唯事、知识和技能至上,尚应化解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风险想 象和图景。组织的努力自然是重要的,而利益相关者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更加重要,他们必 须在风险之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XXXXXXXXXXXXXXXXXX
?
第三节 危机预警系统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节 危机预警系统
一、危机监测子系统
危机监测子系统的主要职能有三项:一是对信息的监测,即接续风险管理 的任务,深度分析风险信息,监测危机发展动态;二是对人的监测,了解利益 相关者对危机的反映和反应;三是收集,加工危机管理的相关历史资料、案例 资料、参考文献,以及应对本次危机所需的各种素材和文件,做好危机管理前 的知识管理。 这三项职能详述如次:
案例4-3 安然公司的风险与灾难 ☞评价: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 教材:风险既至,决策者未能从善如流,终遭覆 灭之灾。 安然的教训说明,如果无视风险或在风险面 前毫无作为,真正的危机迟早爆发。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风险与危机的转化
在大坐标系OYX中, X轴表示随着时间推进的 风险与危机的转化过程, Y轴表示风险与危机对组 织的影响程度。
?
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节 风险与危机的转化
☞图示解析:
第一,在OAA’O’范围内,组织处于常态发 展之中,从外部来看风平浪静,但各种矛盾要素错综 复杂,风险曲线波动不已.在此状态之下风险管理应 成为组织日常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二,当风险突破OAA’O’范围的临界, 特别是在特定突发事件触发燃点后,便转化为组 织的危机。 第三,D点到M点表示危机爆发,影响范围 迅速扩大,危害程度不断提升。 第四,M点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其所延展 的时空情境下,组织又置身于一个新的坐标系中。 第五,E’之后,由于管理力量的介入和时 间的推移,危机渐渐趋缓。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风险防控与危机应对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风险防控与危机应对【引言】动物检验检疫服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但其中的风险和危机也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防止动物疫病扩散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
本文将探讨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以及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风险源】1. 动物疫病的传播:动物携带的传染病可能会通过运输、交易等途径传播,在动物检验检疫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
此外,部分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难以完全防控。
2. 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完善:动物检验检疫服务所用的设备和技术对于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技术不充分或设备老化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风险控制上带来隐患。
3. 人为原因导致的失误:在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人为失误可能导致疫情的忽视或错误处理,进而引发危机。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风险防控措施】1. 强化监管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的职责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监管和组织。
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指导和评估各级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确保工作流程和标准符合要求。
2. 完善检疫设备及技术水平:投入资金,优化检验检疫设备设施,更新技术装备,提高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3.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与农业、卫生、畜牧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病原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交流信息和疫情报道,共同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播。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中的危机应对策略】1.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方案。
预案应包括疫情防控、隔离措施、紧急疫苗研发和供应等内容,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进行演练和评估。
2. 加强危机沟通和社会关系管理:建立与媒体的密切沟通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
食品安全风险传播与舆情危机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传播与舆情危机管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发,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与舆情危机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风险传播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舆情危机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食品安全风险传播的原因食品安全风险传播的原因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节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源于食品生产环节的不合规和违法行为。
例如,生产者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兽药或添加剂,违法使用劣质原料等,导致食品产生安全隐患。
2. 供应链管理问题:不规范的供应链管理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问题,如存储、物流、销售等,一旦出现环节失控,食品可能被污染、变质或掺杂。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的不足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存在的漏洞、不作为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屡禁不止。
二、食品安全风险传播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公众休闲感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会降低公众对于食品的信任感,造成恐慌和焦虑情绪。
公众会因此对食品的选择和消费行为产生变化,对食品行业的信心受到负面影响。
2. 经济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对相关企业和产业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旦食品安全问题发生舆情危机,相关企业的市值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导致倒闭。
3. 社会稳定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对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抗议和示威活动可能会对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三、舆情危机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舆情危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确保监管工作到位。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信息公开透明: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公众披露食品安全问题和处理进展,消除公众的猜测和恐慌情绪,增加公众信任度。
危机管理中的风险传播趋同效应分析
第 4期
辽 宁大 学学报 ( 学社会 科 学版 ) 哲
Jun lo i n g U i r t(hl oh n oi c ne ) ora fLa i nv syP isp ya dS c S i cs on ei o l a e
Vo. 0 N . 14 o 4
意 因为 附加 的潜在 收益 而承受这些 风 险。
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具有较大的差别 , 高效 的风险传播能消除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 , 而低效 的 风险传播也会造成危机事件 。因为风险传播是以将来发生的事件或者结果为导向的, 因为风险是可能发
收 稿 1期 :0 2 0 — 8 5 2 1— 4 1 t
播在本质上是 互动 的危机传播 形式, 受危机 事件 影响的所有相 关者能够参与有关风 险事宜的商谈 , 个过程 才 这
是最优的。根据商谈过程 中利益相 关者的特征 , 出现 以对话为 中心和以技术 为中心的二分法。以对话为 中心的 理念的缺 陷直接抵触 以技术为 中心的优 点。风险传播的相互交叉影响导致二分法的趋 同效应 , 利益相关者通过
苏 达州 红湖 中学 , 开枪 打死 保 安后 , 他 冲进 教室 , 胡乱 向同学开 枪射 击 。 打死 了五 名学 生 、 共 一名 教 师和一
交互式争论 , 会形成危机事件新 的理解。西方学者 引入知情选择 作为风险传播 趋 同效应显现的基础 , 利益相关
者 可 以倾 听 各 种观 点并 理 解 各 种观 点 的本 源 。
关 键 词 : 险传 播 ; 分 法 ; 突 ; 同效 应 风 二 冲 趋
中图 分类 号 : 9 — 3 C 3 5
第4 期
喻国明 , : 等 危机管理 中的风险传播趋同效应分析
危机管理中的风险传播趋同效应分析
危机管理中的风险传播趋同效应分析喻国明1王威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2.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1601)摘要:高效的风险传播能消除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而低效的风险传播也会造成危机事件。
风险传播在本质上是互动的危机传播形式,受危机事件影响的所有相关者能够参与有关风险事宜的商谈,这个过程才是最优的。
根据商谈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出现以对话为中心和以技术为中心的二分法。
以对话为中心的理念的缺陷直接抵触以技术为中心的优点。
风险传播的相互交叉影响导致二分法的趋同效应,利益相关者通过交互式争论,会形成危机事件新的理解。
西方学者引入知情选择作为风险传播趋同效应显现的基础,利益相关者可以倾听各种观点并理解各种观点的本源。
关键词:风险传播;二分法;冲突;趋同效应中图分类号:C93-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2)04-0090-05一、高效的风险传播能消除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风险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风险传播是指对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应对和应对结果的报道。
狭义的风险传播是指在风险还没有变成现实的灾难之前对风险争议的呈现、发起及风险沟通,其目的在于达到风险信息与意义的传播与分享。
西方社会科学界关于风险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NRC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出版社)1989年把风险传播定义为:“信息和观点在个体、群体、机构之间相互影响的交换过程”。
相互影响是风险传播定义的关键词。
NRC 提倡风险传播是面临风险的群体和有能力控制或降低风险的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对话。
也就是说,在建造工厂的时候,建造工厂的组织就有责任和义务与周围的居民相互沟通,以帮助他们理解由工厂引发的各种可能潜在风险,如大气、水等排放物。
如果建造工厂的组织仅向市民简单宣布工厂是安全的环保的,建造工厂的组织并没有达到NRC 出版物所定义的那种相互影响的预期。
“智媒”时代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特征与风险探析
新闻传播News Dissemination“智媒”时代: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特征与风险探析陈律言(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州510080)【摘要}新冠肺炎的暴发,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大考,同时也是对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智媒时代,技术赋能为信息传播提供加速度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与潜在风险,如恐慌性传播的泛化、愚人船效应的出 现以及反刍传播频发等,这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智媒”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智媒;公共危机;愚人船效应;反刍传播、匚_年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乂丄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驱动传媒业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在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新图景的同时也 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大考,而“智媒”时代的到来,也让突发的 公共危机事件将面临更复杂的舆论环境。
2019年12月,在我国暴发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 肺炎”)疫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 在此次疫情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也渗透到防疫的各领域各环节,基于 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文化生态,危机的突发性、威胁性、 动态性与社会性等,获得新的内涵,信息传播呈现出恐慌性传播、“愚人船”效应、反刍传播和逆火效应等新特 征。
一、突发性特征与恐慌性传播"恐慌性传播作为一种非常规的传播现象,是指在非 预期事件中媒体或个人因为恐慌心理而产生的传播。
”由 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造成了受众信息需求与常规传播之间的时间差,从而生成了恐慌性传播。
恐慌性传 播作为一种心理效应,其传播内容具有不可确认性,传播过程则具有不可控性。
互联网技术不仅带来了时空边界的消融,同时,其"可复制性(replicability )"和"可及性(reach )"的特征,使得“数字话语不仅传播得很快,还传播得很 广……敲击一次键盘,就可以把一条信息发给千万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关系论证作者:曾来海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自从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从国外引入我国以来,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相关研究在国内传播学界逐渐盛行,然而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国内传播学界在实际研究中存在把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两者等同或完全割裂的误区。
本文主要从定义、范畴、时态、研究的学科视角来深入分析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一、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区别
1、从定义上看,风险传播的本质是对风险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而危机传播的本质则是对危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其中学术界关于风险传播(RiskCo-mmunication)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美国国家科学院(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风险信息传播角度的定义,认为风险沟通是个体、群体以及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看法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侧面的风险性质及其相关信息,它不仅直接传递与风险有关的信息,也包括表达对风险事件的关注、意见以及相应的反应,或者发布国家或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措施等。
还有CovelloVT,Pe-tersRG,WojteckiJG,HydeRC.环境或健康角度的定义,“关于健康或环境的信息,在利益团体间任何有目的的交换。
更明确地说,风险传播是在利益团体之间,传播(convey)或传送健康或环境风险的程度、风险的重要性或意义,或管理、控制风险的决定、行为、政策的行动。
”①最后还有被Katz与Miller评价为有强调风险信息沟通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参与式民主”的②Waddell民主参与互动角
度的定义,认为“风险传播中,价值、信仰和情感不只来自公众,技术信息也不只来自专家。
相反地,这是一个信息的互动交换,在此所有的参与者均沟通、诉求、参与价值信仰和情感。
通过这个过程,公众政策决定被社会建构出来”。
③从以上三种定义中可以看出,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界定,风险传播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确,就是围绕风险信息而展开的,所以其本质就是有关利益的各方之间的风险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而关于危机传播(Crisisdissemination或者CrisisCommunication)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美国学者费姆•邦茨(KathleenFeambanks)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④台湾学者吴宜蓁通过对危机传播与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概念的比较,认为,危机传播偏向于“对人”,并接受Heath,R.L.、Ray,S.J.与Sturges,D.L.的观点,认为是指为影响大众对组织的形象与认知所作的努力,目的在于传播与形象维护。
⑤国内学者廖为建等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在传播学者看来,危机传播(或危机管理)仅是人类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其研究重点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
⑥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无论怎样界定,危机传播的指向性也非常明确,就是围绕危机信息而展开的,所以其本质就是有关利益的各方之间的危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从时态上看,风险传播属于将来时,危机传播则属于现在时除了从概念上来区别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外,还可以从事物发展的时态来区分。
一般认为,风险是危机的前兆,是潜在的和可能的危机。
如有学者认为风险是未来的,风险的传播,尤其是风险中危险的传播,则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之虚拟的传播;而危机是现实的,危机的传播就是基于现实危险的传播。
⑦所以,习惯上看,风险传播的使命主要是“趋势预防”或事前管理,而危机传播的使命主要是“事后控制”或事后处理。
3、从研究的学科视角来看,风险传播主要源于社会学,危机传播主要源于管理学风险传播主要源于社会学,尤其受到德国德社会学者乌里希尔•贝克(UlrichBeck)“风险社会”的影响,而危机传播主要源于管理学,尤其是组织、企业管理。
根据贝克对风险的解释,认为风险的概念直接与反思现代化的概念有关。
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风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后果。
⑧所以,风险传播更关注社会的宏观、重大、潜在的问题,从议题选择上看,风险传播研究更多关注公众健康、环境和安全等涉及社会公共的议题,尤其偏重于科技引发的危机,如传染病、核能泄漏、水污染等。
⑨美国危机管理学家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认为“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或传播,笔者注)是最重要的工具”。
⑩而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认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
”⑾所以危机传播更关注企业、组织的危机处理或危机管理,从议题上看,危机传播更关注企业、组织危机(or-ganizationcrisis)方面,如企业、政党、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
⑾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风险传播与危机传
播的传播模式有很大差异,如IsabelleStevens认为“互动性”是风险传播和危机传播的最大差异所在。
⑾也就是说风险传播的传播模式是双向的互动的,而危机传播的传播模式还是单向的线性的。
二、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联系
1、从时态上看,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是可以转化的根据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的时态关联,一般认为,风险是危机的前兆,是潜在的和可能的危机。
一旦风险进入公共空间,社会多元主体卷入对风险的感知和表达,并因此采取行动,风险就转化为危机了。
如有学者认为:“风险”不同于“危机”,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风险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危机。
⑾也有学者更为直接地指出:“危机”是“风险”的实践性后果,“公共危机”则是“风险社会”的实践性后果。
⑾因此可以说,随着风险向危机的转化或发展,预警的风险传播也就随之转化为现实的危机传播了。
2、从外延上看,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的隶属关系难以区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危机传播是风险传播的一个环节或一种类型。
多数学者认为,从最广义的角度来讲,风险是指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威胁、危险和危机。
如Lundgren和Mc-Makin就将风险沟通分为保护沟通(carecommunication),共识沟通(consensuscom-munication)和危机沟通(crisiscommunica-tion)三种类型。
⑾而Seeger认为风险沟通的范围涵盖了危机的三个阶段:危机前(告知风险的相关知识)、危机时期(紧急告知风险损害的回避)以及危机后(新的风险认知形成),但是重点主要放在危机前的预防工作上。
⑾另一
种观点则相反,认为风险传播包含于危机传播。
其中美国危机管理学家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的“危机”就涵盖了“风险”、“威胁”与“危险”。
⑾而全球第一位首席风险官詹姆斯•林(JamesLam)也认为:唯一能取代风险管理的是危机管理,但一旦进入危机管理,情形就变得相当的尴尬。
同理,风险传播管理不能替换危机或危机传播管理。
⑾事实上,危机传播也不能局限于研究危机的“事后控制”,更要进行有效“趋势预防”,否则对实际危机的处理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这样一来,危机传播包含了风险传播。
综合看来,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随着风险与危机的发展以及各自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更新,研究内容的拓宽,两者之间更是有相互交融之势,难以划分各自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