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标准观测点及评分标准
高职院校说专业评分标准
(30分)
3-1教学团队建设(5)
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注重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3-2实践条件建设(5)
能够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
四、今后实施改革的设想
(15分)
4-1实验改革的途径、方案与保障措施(15)
针对目前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还需努力的方向提出改革设想与规划。提出的问题或方向描述准确,切中要害。下一步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
五、主讲教师仪容及教态
(5分)
仪态端庄,自然大方,语言简洁流畅,现场整体效果好,课件制作精良。
3-3数字化资源建设(5)
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努力开展数字化教学。
3-4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5)
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全过程监控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关注顶岗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功能的实现。
3-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等。促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
3-6已取得的主要经验(5)
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的某些方面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能够推广和示范,为其他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带动全院相关专业的建设。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水平考核特色创新定量指标评分办法
附件2特色创新定量指标评分办法序号标志性成果计分办法1 综合类该专业(群)立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级及省级公共实训基地。
省级2分,国家级2倍权重。
该专业(群)牵头或参与职教集团(联盟)、国家行指委(教指委)、省专指委。
省级牵头每个2分,国家级参与2分、牵头5分。
该专业(群)承担全省春季高考技能测试。
省级每项1分。
2 教师教学类该专业(群)获得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
省级特等、一等、二等每项分别计3、2、1分,国家级3倍权重。
该专业(群)有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每项3分。
该专业(群)教师在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大赛获奖。
省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计2、1、0.5分,国家级3倍权重。
该专业(群)牵头或参与开发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培训标准。
省级牵头每项2分、参与0.5分,国家级2倍权重。
该专业(群)牵头开发国家及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省级每门0.2分,国家级每门0.5分。
最高不超过4分。
该专业(群)立项建设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省级课程每门1分,资源库10倍权重,国家级2倍权重。
最高不超过4分。
序号标志性成果计分办法3 科研类该专业(群)教师获国家级及省级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限前三位完成单位)。
省级一等、二等、三等每项分别计3、2、1分,国家级3倍权重。
该专业(群)获批国家及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省级每项2分、国家级2倍权重。
4 竞赛类该专业(群)承办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省级每项1分、国家级每项3分。
该专业(群)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其省赛中获奖,学生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每项省级、国家级的一、二、三等奖分别计0.3、0.2、0.1分,1、0.6、0.3分,最高不超过3分。
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说明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111
关键信息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2—2—2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级指标 2.2质量与建设 二级指标 主要观察点 建设与发展 参考权重 0.5 C 建立了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制订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 (合 相关政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格) 等 级 标 A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并形成教学 准 (优 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效果显著;师资队伍 秀) 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 1、学校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列入学校年度(学年度)工作计划实施。 2、学校有明确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推行聘任制和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 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 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3、学校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前培训和 在职教学能力培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 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新型教师。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 选配和培训。 4、学校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 影响,并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1、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3、教师管理制度 4、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 5、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情况
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说明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1—1—1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察点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2023高职院校评估标准
2023高职院校评估标准一、师资力量1. 教师数量:学院应具备足够数量的教师,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等,以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需要。
2. 教师结构:学院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性。
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应达到一定水平。
3. 教师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满足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要求。
二、教学质量1. 教学计划:学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试考核等方面,以保证教学质量。
2. 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全程监控,并及时反馈和改进。
3. 学生评价:学院应注重学生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三、学术研究水平1. 科研项目:学院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具有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的能力,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2. 学术论文:学院应注重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每年至少应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
3. 科研奖励:学院应注重科研奖励的获得,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奖项的评选活动。
四、学校设施与资源1. 教学设施:学院应具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 实验设备:学院应具备足够的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3. 图书资料:学院应具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包括各类专业书籍、期刊杂志等,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需要。
4. 网络资源:学院应具备完善的网络设施,提供学生和教师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
五、校企合作与就业1. 校企合作:学院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同时开展社会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就业指导:学院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标准(2024年1月19日发布)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标准
(2024年1月19日发布)
对于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评分=学校层面建设任务评分*50%+专业群A建设任务评分*25%+专业群B建设任务评分*25%;对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评分=学校层面建设任务评分*30%+专业群建设任务评分*70%。
根据建设单位绩效评价得分形成评价结论,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60(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或出现以下情况为“差”,主要包括:学校违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出现重大问题的;偏离国家“双高计划”总体目标、社会贡献度明显较弱或建设任务完成度不到80%的;资金管理与执行情况问题严重的(学校层面或专业群层面“管理与执行”得分低于18分);报送信息严重失真,影响恶劣的。
学校层面和专业群层面建设。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与产业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升专业质量和水平,建立科学、全面、多维的评价体系。
下面是一个针对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1.培养目标:明确定位,符合行业需求,具备核心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科建设:教学团队规模与质量,教学研究成果,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
二、师资队伍1.教师数量:专业领域教师数量与结构。
2.教师素质:学历、学位、职称、教龄、教学能力等。
3.教师培训:培训计划与实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4.师生比例:合理配置教师与学生数量,保障教学质量。
三、课程建设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要求设置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
2.课程质量:课程开发与,教材选用与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实践教学1.实践基地:实习基地配置与数量,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2.实践指导: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指导与评价体系。
五、学生评价体系1.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与比例,知识与技能评价。
2.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3.学生就业与创业: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以及就业单位满意度。
六、教学与科研创新1.教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与工具。
2.科研创新:创新教学科研成果,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
七、社会服务与社会声誉1.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等。
2.社会声誉:专业声誉,就业率与单位满意度,学术影响力。
总之,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保证高职高专教育质量,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办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
14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5.144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①孔德斌(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高等教育是近代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了人才队伍,尤其在近几十年我国的发展中,优秀人才为国家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先,其人才培养更符合当下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该文将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做详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评估指标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144-02①作者简介:孔德斌(1966—),男,汉族,湖北天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不断涌现,但同时大批人才的出现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力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为国家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21世纪以来,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他教育体系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当中专业设置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需要去完善,以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的进步,但是在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目的在于教育培养方式和培养体系向着更加优良的方向迈进,为国家输送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规范标准观测点及其评分规范标准
附件2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通用基本标准附件3云南省高职教育护理与会计2个专业试点评估标准2) 2016年会计专业试点评估标准附件4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数据表1.本次专业评价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专业信息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 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质性指标材料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上传。
3. 评审专家有权要求参评专业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定性指标支撑材料,被要求提供支撑材料的学校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以扫描件形式提交。
目录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 (19)1.举办学校 (19)2.专业 (19)3.学生 (19)4.教师 (19)第二部分评估指标 (20)1.专业培养目标 (20)1-1 专业简况 (20)1-2 专业培养方案 (20)1-3专业特色 (20)1-4 专业带头人简介(1名) (20)1-5 专业负责人简介(1名) (21)2.学生 (21)2-1招生计划 (21)2-2招生方式 (22)2-3 在校生情况 (22)2-4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22)2-5 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会 (22)2-6 学生学习过程 (22)2-7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2)2-8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23)2-9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 (23)2-10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情况 (23)2-11 毕业生就业质量 (23)2-12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23)3. 专业资源 (24)3-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4)3-2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 (24)3-3校内实践基地情况 (24)3-4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情况 (25)3-5 实验实训教学制度 (25)3-6 图书资料 (25)4. 课程体系 (25)4-1 专业课程 (25)4-2 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 (26)4-3 理论课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 (26)4-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7)4-5 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的支撑关系 (27)4-6 教材建设 (27)4-7优秀核心课程案例(3门课程) (28)4-8专业教学计划 (28)4-9毕业考核要求 (28)5.师资队伍 (28)5-1 教师基本情况 (28)5-2 教师基本信息 (28)5-3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教研论文情况(限20篇) (29)5-4教师获批专利情况 (29)5-5 教师出版专(编、译)著情况 (30)5-6 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情况 (30)5-7 教师获得科研奖励情况 (30)5-8 教师队伍建设 (30)5-9 优秀专业教师简介(两名) (31)5-10 优秀兼职教师简介(两名) (31)6.社会服务 (31)6-1 专业团队技术服务能力 (31)6-2专业社会培训工作情况 (31)6-3 专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 (31)6-4 校企共建情况 (31)6-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32)6-6 顶岗实习运行报告 (32)6-7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2)6-8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2)6-9 社会服务案例 (32)7.学习成果 (32)7-1 在校生综合能力情况 (32)7-2 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情况 (32)7-3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情况 (33)7-4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33)7-5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限报20项) (33)7-6 学生创新创业 (33)7-7 职业能力培养 (33)7-8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34)8. 持续改进 (34)8-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8-2 质量监控 (34)8-3质量改进 (34)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 (35)2016届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 (35)2016届毕业生个人情况 (35)2016届重要专业课 (36)2016届实习实践环节类型 (37)2016届求职服务类型 (38)2016届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38)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1.举办学校注:(1)举办学校分两类:本科院校若干所与高职院校若干所;(2)学校性质分两类:公办与民办;(3)主办方分五种:省地共管、州市政府、行业主管、国企主管、民办;(4)财政投入分四种:省财政拨款、州市财政拨款、国企投入、私企投入。
湖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方案
湖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以及对外的竞争力,特制定本专业评估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评估内容和要求1.评估内容:(1)专业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
(2)师资队伍:包括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师资培养等。
(3)教学质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
(4)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等。
(5)学生培养质量:包括学生就业率、学生综合素质等。
2.评估要求:(1)全面性:评估要包括专业各方面的情况,既要注重实证研究,也要注重对比分析。
(2)客观性:评估要客观、公正,秉持科学原则,杜绝主观性和偏见。
(3)针对性:评估要紧密结合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和问题进行评估。
三、评估方法和步骤1.评估方法:(1)文件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如教学计划、教材、课程方案等,对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2)调查问卷调研:向学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专业教学情况的评价和建议。
(3)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实验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
(4)专家评议:组织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对评估结果进行评议和辅导。
2.评估步骤:(1)制定评估计划:根据评估内容和要求制定具体的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收集文件资料:收集相关的文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档和整理。
(3)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评估要求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
(4)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安排评估人员实地考察和观察学校的教学实践情况和设施条件。
高职专业评估方案及方法
高职专业评估方案及方法一、引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专业评估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高职专业评估的方案和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为高职专业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高职专业评估方案高职专业评估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目标和指标设定评估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与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指标应该量化、可衡量,能够反映出专业的教学质量、就业率、学生满意度等重要方面。
2. 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方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档案、教师评价、毕业生跟踪等方式进行。
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便全面了解专业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3. 评估方法选择评估方案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专家评审、学生评价、校企合作评估等。
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和指标,可以结合使用多种评估方法,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评估结果反馈评估方案应该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人员。
评估结果可以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
同时,应该组织相关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促进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三、高职专业评估方法在高职专业评估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学生、教师和企业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可以涵盖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实习实训等方面,以全面了解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 学生档案分析法通过对学生档案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态、就业状况等信息。
可以通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获奖情况、实习单位评价等来评估专业的培养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评价法教师是专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对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教师的自评和同行评价,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专业的改进提供参考。
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及内涵
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及内涵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及内涵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标准定位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评价标准的确立,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这些标准旨在评价高职专业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质量指标,从而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输出。
三、评价等级标准1.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部规定,评价高职专业的教学效果时,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评估学生在校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并对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衡量。
2.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撑。
教育部要求评价高职专业的师资力量时,需要考察教师的学位等级背景、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同时也需要评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评价等情况。
3.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
教育部规定,评价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时,需要考察学校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评估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内涵解读1.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的内涵,强调评价标准需要科学合理,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
这意味着评价标准不仅要具备科学的依据和评价方法,还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 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的内涵,强调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
这意味着评价标准需要具有鲜明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 促进行业学院协同发展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质量评价等级标准的内涵,强调评价标准需要促进高职学院与行业的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标准观测点及评分标准
附件2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通用基本标准附件3云南省高职教育护理与会计2个专业试点评估标准1) 2016年护理专业试点评估标准2) 2016年会计专业试点评估标准附件4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数据表1.本次专业评价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专业信息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 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质性指标材料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上传。
3. 评审专家有权要求参评专业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定性指标支撑材料,被要求提供支撑材料的学校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以扫描件形式提交。
目录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 (36)1.举办学校 (36)2.专业 (36)3.学生 (36)4.教师 (37)第二部分评估指标 (38)1.专业培养目标 (38)1-1 专业简况 (38)1-2 专业培养方案 (38)1-3专业特色 (39)1-5 专业负责人简介(1名) (40)2.学生 (41)2-1招生计划 (41)2-2招生方式 (41)2-3 在校生情况 (42)2-4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43)2-5 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会 (43)2-6 学生学习过程 (43)2-7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43)2-8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43)2-9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 (44)2-10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情况 (44)2-11 毕业生就业质量 (45)2-12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45)3. 专业资源 (45)3-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45)3-2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 (46)3-3校内实践基地情况 (47)3-4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情况 (47)3-5 实验实训教学制度 (48)3-6 图书资料 (48)4. 课程体系 (49)4-2 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 (49)4-3 理论课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 (50)4-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51)4-5 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的支撑关系 (51)4-6 教材建设 (52)4-7优秀核心课程案例(3门课程) (52)4-8专业教学计划 (53)4-9毕业考核要求 (53)5.师资队伍 (53)5-1 教师基本情况 (53)5-2 教师基本信息 (54)5-3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教研论文情况(限20篇) (55)5-4教师获批专利情况 (56)5-5 教师出版专(编、译)著情况 (56)5-6 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情况 (57)5-7 教师获得科研奖励情况 (57)5-8 教师队伍建设 (57)5-9 优秀专业教师简介(两名) (57)5-10 优秀兼职教师简介(两名) (58)6.社会服务 (58)6-1 专业团队技术服务能力 (58)6-2专业社会培训工作情况 (59)6-3 专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 (59)6-4 校企共建情况 (59)6-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59)6-6 顶岗实习运行报告 (60)6-7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60)6-8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60)6-9 社会服务案例 (60)7.学习成果 (60)7-1 在校生综合能力情况 (60)7-2 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情况 (61)7-3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情况 (61)7-4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61)7-5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限报20项) (62)7-6 学生创新创业 (62)7-7 职业能力培养 (62)7-8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63)8. 持续改进 (63)8-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3)8-2 质量监控 (63)8-3质量改进 (63)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 (64)2016届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 (64)2016届毕业生个人情况 (65)2016届重要专业课 (66)2016届实习实践环节类型 (67)2016届求职服务类型 (69)2016届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70)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1.举办学校注:(1)举办学校分两类:本科院校若干所与高职院校若干所;(2)学校性质分两类:公办与民办;(3)主办方分五种:省地共管、州市政府、行业主管、国企主管、民办;(4)财政投入分四种:省财政拨款、州市财政拨款、国企投入、私企投入。
高职院校 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标准(一)高校教育评价标准同质化的内涵“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衡量、评判人物或事物价值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当“评价”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就形成了“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泰勒(R.W.Tyler)在其“八年研究”报告中提出并正式使用,他特别强调评价要以基于目标的测量作为其方法论指导,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以及优化教育管理。
在规范性评价中,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赖以进行的逻辑前提。
评价标准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评价的质量和成败,评价标准是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核心所在。
评价标准是应用于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集中体现了评价所遵循的价值准则。
“同质化”一词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引用,主要是指某些本质特征不同的事物在社会规则、规范、技术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事物之间内部结构及特征方面日益相似或相同,不易分辨和区别。
“同质化”现象的盛行,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学观点来看,是某种社会需求的表面幻象,同时也是抹杀个性化发展的毒瘤。
高校教育评价标准同质化可以理解为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用类似或同一价值主体的需要对评价客体进行衡量。
“同质化”教育评价标准过分强调高校综合办学效益的考评指标,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多寡优劣的一种评判。
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导致高校按照“统一规定要求”形成“千人一面”的办学局面,使不同专业、不同特色的大学面貌过于趋同,个性化和特色丧失,高等学校陷入一种低效率、重复性的无序竞争状态。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核心组织,是追求高深知识与探索学术的场所。
高校作为一个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组织,也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判,不断反思,适时调整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高校教育评价的使命是激发学校的教育潜力和活力,构建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溯源在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评价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学术自由”,促进教育的“人性”复归,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服务和促进社会发展等特殊职能。
广西优质专业评估指标
4
≥12
≥8
≥6
≥4
4.教学效果()27分
4.1生源
近两年本专业录取新生报到率
6
≥80%
≥75%
≥65%
≥55%
各种科技和技能竞赛活动包括:“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含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写作比赛、全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区大学生写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及全区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行业组织的全国性专业技能竞赛等。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或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全部参加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
6
A.有区级精品课程
B.有校级精品课程
C.有校级重点课程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每门加2分
精品课程教学计划内的课程
优先使用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3
≥60%
≥50%
30%
20%
主编(或第一作者)教材获国家一等奖每项加2分,获二等奖每项加1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的每项加1分,二等奖每项加0.5分;多媒体课件获国家一等奖每项加2分,获二等奖每项加1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的每项加1分,二等奖每项加0.5分
1.2学历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
5
≥35%
≥25%
≥15%
≥8%
1.3生师比
学生与专业教师比例
一般专业
7
≤20:1
≤25:1
≤30:1
≤35:1
特殊专业
≤15:1
≤20:1
≤25:1
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一、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结构评估等级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A B C D 1 .1教育思想改革 1 .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改革1 .2产学研结合※※2 .1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2 .2人才培养方案※2 .3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2 .4职业技能、能力培训与考核※※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 .5职业素质教育※3 .1教师队伍建设※3 .2实训基地建设※ 3 .3教材建设 3 .专业建设3 .4学风建设※4 .1管理组织、队伍与制度4 .2就业服务与指导 4 .质量管理4 .3质量控制※5 .1知识、能力、素质※ 5 .人才质量 5 .2社会声誉※※6 .特色或创新说明:1.二级指标名称后面标有“※※”的为特控项目,共3个;标有“※”的为控制指标,共9个;其余4个指标为检测指标。
2.评估等级共分4级:A 级为优秀,C 级为合格,界于A 级和C 级之间的为B 级(良好),达不到C 级标准的为D 级(不合格)。
二、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内涵与等级标准等级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 测点参考权重A(优秀)C(合格)内涵说明1.1 教育思想改革相关人员高职教育思想学习研究与改革成果 1.0经常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实践,效果显著注意开展教育思想学习与研究,初步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能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实践相关人员指学校领导、校系教学、学生管理干部、在本专业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1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改革1.2 产学研结合※※1.产学研结合实施与机制形成状态 2.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状态 0.6 0.41.形成了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经社会需求调研开发和设置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质量考核与控制、毕业资格审定、就业服务指导到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办学全过程都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在合作单位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并能持续选用毕业生,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和就业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参与率≥60%,既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又提高了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 1.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途径在办学中得到体现,有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育参与专业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工作,校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训组织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等方面有实际成效2.参与率≥30%,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1.观测的核心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机制的形成状态2.主要指专任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和培训的工作状态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1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1.专业设置与调整2.培养目标定位与毕业生质量标准0.40.6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都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和预期职业岗位要求调查,社会行业需求量大,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增强复合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使专业充满活力2.定位准备;质量标准要求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1.社会行业背景比较清楚,人才市场有一定需求,注意调整优化专业内涵2.定位基本准确:有质量标准,但在某些方面尚须改革1.指专业设置的社会行业背景、有效需求和依据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内涵的工作状态2.定位主要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定位;质量标准指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基本学制(学分或学年)、双证书制建立情况及其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2.2 人才培养方案※ 1.方案设计2.方案状态3.课程体系0.10.60.31.思路清晰,有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社会调研和方案论证充分,审批程序严密2.内容全面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教化和养成并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从培养计划上落实了质量标准,实行双证书制度,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培养模式创新,特色鲜明3.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经过整合的主要课程5门以上,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分解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之间边界与接口清楚,教学文件齐全规范;学生实际选修课≥5门且≥150学时(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门),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扩大就业机会1.思路比较清楚,能进行社会调研,有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和审批程序2.基本落实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有可能实现培养目标,实行双证书制度3.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力度,能打破学科体系束缚,抓课程整合,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分解基本衔接,并注意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教学文件基本齐全;学生实际选修课≥2门(有跨专业类课程)1.方案设计包括社会调研、企业参与、方案论证和审批程序,力求设计无缺陷2.培养方案状态着重观测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质量标准、实践训练比例大和双证书制度在方案上的落实状态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3.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文件指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和计划、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3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2.专业课教师职业素质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4.考试模式改革0.30.20.30.21.改革力度大,课程目标(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要求适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系列2.由双师素质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80%3.改革力度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20%;教学效果好,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4.考试模式改革力度大,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学促教、信息反馈、质量检测控制与鉴定功能1.改革有一定力度,课程目标(标准)基本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加强现代技术2.≥50%3.有一定力度,部分教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革除单向灌输弊端;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10%4.考试模式改革有一定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4 职业技能能力培训与考核※ 1.培训2.考核0.60.41.在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的学校企业两个实训基地内,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能工巧匠两支教师队伍精心指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顶岗实践体验,教学做结合,产学研结合,实效性好,能高效率地达到培养方案设计的职业技能、能力目标,实现了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模式创新2.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突出鉴定性测试;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专业,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全部参加鉴定,一次通过率>50%,通过强化校内外的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的龙头作用,促进了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1.重视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方法改革,有一定成效2.重视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专业,学校设有培训点,多数学生参加鉴定考试,一次通过率占参考人数之比≥30%1.培训主要观测培训运行工作状态、创新情况和培训的实效性,核心是能否实现培养方案设计的职业技能、能力目标2.考核包括学校考核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两类,社会鉴定还包括学校鉴定站或培训点设置情况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5职业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2.文化素质培养3.身体心理素质培养0.50.20.31.任课教师为人师表,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好;“两课”教师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三进”要求的实效性不断改善;日常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好;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2.开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并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品位高3.改革体育课教学方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群体活动,实施效果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成效明显1.多数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素质教育;“两课”教师能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三进”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实效性有所改善;能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开展日常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有效果2.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率≥70%3.体育课教学和学生课外群体活动效果较好,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能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3专业建设 3.1教师队伍建设※1.规划实施2.队伍结构3.师德和投入0.20.50.31.实现了预期目标,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专业教师队伍数量适当,整体素质高2.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3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0%,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4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满足教学要求,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学术与教学骨干为核心的教学梯队3.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熟悉教改方案,积极投身改革,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强,工作效果好,学生满意率高;教师教研及科研的参与率≥50%,有获奖成果;参加实践进修的专业课教师≥60%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初步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和政策,有一定成效2.高级职称(含高级讲师)比例≥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50%,兼职教师比例≥15%,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含在读)的比例≥2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基本满足教学要求3.重视师德建设,大多数教师师德高尚,了解改革方案,能投身改革,有一不定教研科研能力,工作有一定效果队伍结构主要观测:1.试点专业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教学梯队的形成情况2.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本专业专任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的比例3.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满足实训需要的程度4.合格标准在总量上应满足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各不少于2人的规定3.2 实训基地建设※ 1.规划实施2.校内实践基地3.校外实践基地0.20.50.31.实现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2.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具有示范带头作用3.具稳定的能满足全体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协议、有计划、有合作教育组织,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数量、素质、结构、责任感满足实训要求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有一定成效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3.有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指导人员基本能满足实训要求3.3 教材建设 1.规划实施2.教材选用0.30.71.实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2.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或规划教材,全部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80%,鼓励自编教材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有一定成效2.80%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40%,鼓励自编教材3专业建设3.4 学风建设※ 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0 坚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成功的支撑条件和前提来抓,能根据新生素质调研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进步幅度大,遵守校规、校纪好,杜绝了考试作弊行为重视学风建设,工作有计划,多数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高,遵守校规、校纪好4.1 管理组织、队伍与制度 1.管理组织与队伍2..管理制度0.50.51.组织体系健全,队伍的数量和结构适当,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工作绩效好2.健全、规范,执行情况好,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1.管理组织基本健全,管理队伍数量结构基本适当,工作有一定成效2.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能贯彻执行管理组织与队伍包括校、系两级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服务三个方面4.2就业服务与指导 1.就业服务2.就业指导0.50.51.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并不断扩大了就业信息网,推荐工作好2.全学程抓就业指导,促进了学生择业观念转变,扩大了就业门路1.注意开拓就业市场,初步建立了就业信息网2.注意转变学生择业观念4质量管理4.3质量控制※ 1.学校领导投入2.质量控制0.30.71.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及时有效;对教学改革试点的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奖励及时兑现,激励强度大,效果好2.建立了质量管理的目标系统、决策控制系统、运行管理实施系统、教学督导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实现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强化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1.学校领导重视试点工作;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度有一定力度,取得一定成效2.有督导组织和教学评估系统,能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1.投入包括领导精力、财力、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及其效果2.信息反馈系统既包括校内教学信息系统,还包括每年进行的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的建立与实施5.1 知识、能力、素质 ※ 1.知识2.能力3.素质0.20.60.21.近三年学生学业考试效度、信度较高,成绩呈正态分布,现场抽测结果优良率≥60%,综合判断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2.现场抽测职业技能与能力优良率≥60%,毕业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综合判断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3.学生能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判断学生职业素质符合设定的培养目标要求1.现场抽测优良率≥40%,合格率≥90%。
高职示范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参照辽宁省高职示范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指 标 主要观测点
评
选标准
1.专 业设 置与培养 规格 ( 8 分)
①专业设置与调 整( 3 分)
②培养规格与毕 业生质量标准( 5 分)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每年开展一次人才需求和毕业 生跟踪调研;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 力;
①试 点方案执行与 修订情况(2 分)
能够按照试点方案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试点方案有关 内容;
10.试点方 案实施与 落实 ( 8 分)
②教改规划落实 情况( 3 分)
③教改措施落实 情况( 3 分)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改目标; 按照教改规划进行了师资队伍、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显著; 成立了有效组织,保障教改专业试点的良性运行;
4.职业能 力训练与 考核※ ( 10 分)
①职业能力训练 ( 5 分)
②职业技能鉴定 ( 2 分)
训练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并根据 技术发展及时更新;
训练时间满足职业能力标准要求; 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或兼职教师在具有真实或 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进行。
设有国家职业能力(技能)鉴定站。
5.教材建 设与教学 方法手段 改革 ( 8 分)
②教师参与企业 科研状态 ( 5 分)
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或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 定的科技成果或获奖成果;
有地市级以上鉴
能够将最新的技术、科研成果等引入教学,有效促进教学内 容改革;
③机制与保障 ( 4 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组织,形成了长效机制;
指 标 主要观测点
评
选标准
分)
产学研结合机制有保障措施,并付诸实施;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标准观测点及评分标准
附件2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通用基本标准附件3云南省高职教育护理与会计2个专业试点评估标准2) 2016年会计专业试点评估标准附件4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数据表1.本次专业评价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专业信息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 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质性指标材料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上传。
3. 评审专家有权要求参评专业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定性指标支撑材料,被要求提供支撑材料的学校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以扫描件形式提交。
目录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举办学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专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学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示范校专科专业评价指标(校企共评)
专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内涵与评价标准C A1.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20分)1.1专业设置与调整(10分)①专业定位(4分)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定位基本符合学校定位。
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专业定位符合学校定位。
②专业建设规划(2分)有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目标比较明确,措施基本可行。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论证充分,措施可行。
③专业优化(2分)坚持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调研;能够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
坚持每年进行行业和地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内涵。
④相关专业支撑(2分)有相关、相近专业做支撑。
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相近专业相互支撑,在学校专业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
1.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5分)①结构的科学性(3分)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了分解,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较科学。
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概念把握准确,分解清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科学。
②结构的合理性(2分)能够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能够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的要求,结构比较合理。
较好地体现了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能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的要求,结构合理。
1.3人才培养规格与毕业生质量标准(5分)①人才培养规格(2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基本符合社会需要、国家规定及本专业内涵。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符合本专业内涵。
②毕业生质量标准(3分)毕业生质量标准比较具体、明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毕业生质量标准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明确,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2016年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通用基本标准附件3省高职教育护理与会计2个专业试点评估标准1) 2016年护理专业试点评估标准2) 2016年会计专业试点评估标准附件42016年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数据表1.本次专业评价通过省高职院校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专业信息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 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质性指标材料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上传。
3. 评审专家有权要求参评专业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定性指标支撑材料,被要求提供支撑材料的学校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以扫描件形式提交。
目录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 (20)1.举办学校 (20)2.专业 (20)3.学生 (20)4.教师 (20)第二部分评估指标 (21)1.专业培养目标 (21)1-1 专业简况 (21)1-2 专业培养案 (21)1-3专业特色 (21)1-4 专业带头人简介(1名) (21)1-5 专业负责人简介(1名) (22)2.学生 (22)2-1招生计划 (22)2-2招生式 (23)2-3 在校生情况 (23)2-4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23)2-5 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会 (23)2-6 学生学习过程 (23)2-7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4)2-8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24)2-9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 (24)2-10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情况 (24)2-11 毕业生就业质量 (25)2-12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25)3. 专业资源 (25)3-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5)3-2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 (25)3-3校实践基地情况 (26)3-4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情况 (26)3-5 实验实训教学制度 (26)3-6 图书资料 (27)4. 课程体系 (27)4-1 专业课程 (27)4-2 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 (27)4-3 理论课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 (28)4-4教学法和手段的改革 (28)4-5 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的支撑关系 (29)4-6 教材建设 (29)4-7优秀核心课程案例(3门课程) (29)4-8专业教学计划 (29)4-9毕业考核要求 (29)5.师资队伍 (30)5-1 教师基本情况 (30)5-2 教师基本信息 (30)5-3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教研论文情况(限20篇) (31)5-4教师获批专利情况 (31)5-5 教师出版专(编、译)著情况 (31)5-6 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情况 (32)5-7 教师获得科研奖励情况 (32)5-8 教师队伍建设 (32)5-9 优秀专业教师简介(两名) (32)5-10 优秀兼职教师简介(两名) (32)6.社会服务 (33)6-1 专业团队技术服务能力 (33)6-2专业社会培训工作情况 (33)6-3 专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 (33)6-4 校企共建情况 (33)6-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33)6-6 顶岗实习运行报告 (33)6-7专业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3)6-8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4)6-9 社会服务案例 (34)7.学习成果 (34)7-1 在校生综合能力情况 (34)7-2 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情况 (34)7-3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情况 (34)7-4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35)7-5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限报20项) (35)7-6 学生创新创业 (35)7-7 职业能力培养 (35)7-8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 (35)8. 持续改进 (36)8-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6)8-2 质量监控 (36)8-3质量改进 (36)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 (37)2016届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 (37)2016届毕业生个人情况 (38)2016届重要专业课 (38)2016届实习实践环节类型 (39)2016届求职服务类型 (40)2016届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40)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1.举办学校注:(1)举办学校分两类:本科院校若干所与高职院校若干所;(2)学校性质分两类:公办与民办;(3)主办分五种:省地共管、州市政府、行业主管、国企主管、民办;(4)财政投入分四种:省财政拨款、州市财政拨款、国企投入、私企投入。
2.专业注:(1)专业举办选项分两项:曾停办、未停办3.学生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2)学生来源分三类:高中起点、中职起点、其他;(3)贫困生依据本地(校)贫困生、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填写。
4.教师注:(1)教师总数=校专任教师总数+(校兼课教师课时总数+校外兼职教师课时总数+校外兼课教师课时总数)/160;(2)专业教师是指编制在专业系部并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教师性质分四类:校专任、校兼课、校外兼职、校外兼课(人数及比例)。
其中,1)校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2)校兼课教师是指学校非专任教师岗位的,有教学能力、能承担教学任务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辅导员等;3)校外兼职教师专指聘请承担学校实践教学或实习实训指导,来自行业企业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4)校外兼课教师是指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聘期2年或以上,在近2学年承担实际教学任务,其所在单位是学校;(3)专业生师比=折合专业在校生数/专兼任教师总和。
第二部分评估指标1.专业培养目标1-1 专业简况(2)招生类型指四种:普通高中生、“三校生”、“3+2”、五年制高职;(3)专业教师指从事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含实验教师);(4)学生数指本专业在籍学生总数;(5)专业简介应该包括专业历史及现状,培养定位及目标、师资力量、专业优势、专业特色等基本情况。
1-2 专业培养案1-3专业特色提交在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的专业特色与效果报告(8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
特色可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容、实验实训、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面体现,包括“运行管理、效果声誉”两面。
1-4 专业带头人简介(1名)(2)学历(单一选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专科/专科以下;(3)学位(单一选项):博士/硕士/学士;(4)专业技术职务是指教师获得的人事部门认定的职称,包括教师系列职称、工程系列职称、研究员系列职称等;(5)代表性科研成果(最高):是指个人获得的最高奖项科研成果或最能代表个人专业水平的成果;(6)获奖等级(单一选项):级/省级/地市级/校级;(7)合作情况(单一选项):独立完成/合作完成。
2)专业带头人简介(5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1-5 专业负责人简介(1名)2)专业负责人简介(5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2.学生2-1招生计划(2)学生信息须和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学籍备案的数据一致;(6)首次填写近3个学年度的情况,即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下同)。
2-2招生式2-3 在校生情况注:(1)在校学生数指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数;(2)国外及港澳台留学生指学校接收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及港、澳、台籍本专业本科学生;(3)转专业人数指本学年度转入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转出本专业的学生人数。
2-4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报告一份(8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包括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学习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学生心理辅导情况。
2-5 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会提供本专业学生操行评定案执行情况、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教育年度分析报告(8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2-6 学生学习过程提供相应的认定过程以及制度性文档索引(以PDF文件上传)2-7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2-8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注:(1)就业学生总数指初次就业人数,指除本表所列情况外,还包括已经领取就业报到证、定向委培回原单位、师类院校回来源地、自主创业等毕业学生的总人数;统计时间截止到每个学年度的8月31日;(2)灵活就业: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3)其他: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自营职业及不隶属于任组织或单位、从事独立工作的毕业学生人数;(4)以上类别不重复统计,声明不就业的毕业生属于未就业,不计入就业总数中。
2-9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2-10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情况提供学生能力达成跟踪评价报告(8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
评价目标可以按照社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分类,主要描述基本评价机制和法,评价容主要指评价基于的数据容及来源,并说明如确认这些式及其结果能反映毕业要求。
2-11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学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PDF文件上传)2-12 优秀在校生案例(3名)3. 专业资源3-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提供“按用途统计的教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200字以,以PDF文件上传)3-2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2)专业对设备的使用比例是指一个设备被多个专业共享时,该设备用于本专业教学的比例,该比例即为本专业所占该设备费的比例。
3-4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情况注:(1)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指有协议的实习实践基地;(2)建立时间指签订协议并正式接收学生的时间;(3)1人次指1名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完整实习环节。
3-5 实验实训教学制度提供顶岗实习教学制度,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教材、实习考核等(以PDF文件上传)3-6 图书资料注:(1)图书资料(含学校与院、系)是指供本专业教学、科研使用的图书、资料;(2)电子图书指以CD、VCD、DVD光盘等介质数字化存储的本专业的图文、音像资料;(3)电子图书资料源(含学校与院、系)是指供本专业教学、科研使用的,由资源提供完成更新的,可全文下载的电子图书资源平台。
4. 课程体系4-1 专业课程注:(1)课程指本专业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不含实践教学环节;(2)课程类别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课程性质指必修、选修;(4)专业主干课程指本专业培养案中指定的主干课程,主要专业课指各专业指定的除专业主干课程之外的主要课程,主要专业课程限8门以(以下同);(5)精品开放课程指、省、校三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2 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提供校外实践课程明细报告一份(800字)。
4-3 理论课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4-4教学法和手段的改革4-5 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的支撑关系一门课程对哪些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如果某课程支持某个(些)能力的培养,则在表中相应单元格处用 标记;(2)表中能力(斜体)为示例,请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能力要求自行填写能力类型;(3)该表以PDF文件整体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