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构建的原则、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为有效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一、问题的引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但社会需求期望值不会在短期内降低,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是全面系统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及时、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工程。随着高校课程改革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就业指导等课程,以此推动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及其评价体系。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还局限于传统化的指导模式,过于同质化、一致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研究构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所谓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对于“一致化”“单一化”“标准化”“共性”就业指导而言的,它是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可能是特殊个体,也可能是普遍个体)进行的指导(有时是“一对一”或“个别”指导,有时是某一类别指导)。

二、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战略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大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保持正确的就业心态,树立就业自信心,以及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地方高校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改革就业指导措施,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动力源”和“发动机”作用,推进区域科学技术进步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身体力行,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而现实的途径。另一方面,培育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增强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原则。(1)个性化原则。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所学专业、性别、家庭状况、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区别对待,进行专业化指导。(2)有机整合原则。课程应坚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基础性的原则,注重技能的培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系统一致性原则。课程体系建立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确立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充分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在大学四年(专科三年)整个学习过程中,统筹安排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4)发展性原则。以科研项目促使教学改革,以活动课模块的开展,推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课程建设的高标准、科学化和应用性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服务。

2.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结构。课程结构可分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四个部分,64学时。选修课主要包括大学生职场礼仪和大学生就业心理。活动课主要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月(一年级)、大学生创业实践月(二年级)、大学生模拟招聘周(三、四年级)及专业技能拓展周等6个系列30个模块化的活动课程。

3.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生

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设计模式,进行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认知,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期待、制定生涯决策与计划。大学二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重点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了解创业知识及初步形成创业能力。大学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择业指导),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增强就业意识与竞争意识。大学四年级(专科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竞争能力培养)。重点指导学生设计简历、面试及合同签订等策略。

4.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构建大学生就业知识体系和就业能力为核心,以五种不同的教学法为依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各种有利资源,构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的学习模式。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动态平衡”模型。即通过案例教学导入新知,通过理论讲授、名人名家讲座及工作坊的形式来构建就业指导课的知识体系,然后利用6个系列30个模块化的活动课程来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转化为能力,最后经过反馈不断动态调整使之平衡,充分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两种。就业指导课程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课时少、课程内容涵盖较广、学生参与性又

不是很高等特点。针对于此,课程教学手段方面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和ppt来将大量的信息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且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程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5.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的构建。一是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一支就业指导课专职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并拥有在企业实践经历。二是聘请校内外兼职教师,主要开展一定活动课(工作坊)和调研工作,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校内主要是系院书记或辅导员,校外主要是社会知名人士或企业家。

6.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就业指导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有一定相似性又有较大的区别。一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二是系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课程教学如何进行评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近五年的实证研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abc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三部分。依据《就业指导课教师手册》,针对课程,每学期对课程设置、教材、授课质量及工作坊效果进行两次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意见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实施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形成评价结果。开展观摩课或随堂听课的办法,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评价。就业办就每届毕业生社会评价系统来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从而评价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效果。

总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