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68f0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f.png)
《材料的性能》《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五、六单元素养检测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或者外来物种。
2.(东营期末真题)由于一种动植物可能与多种动植物有食物联系,相互交错,就形成了。
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
3.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的与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4.动物、植物之间具有。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一些动物、植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串,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一样。
人们把动物、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叫。
5.栖息地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生物需要适宜生存的栖息地。
6.植物的叶片,大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叶中有。
7.(利津期末真题)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
叶的这种作用叫。
8.由于一种动植物可能与多种动植物有食物联系,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
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9.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10.动、植物之间具有食物关系。
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叫。
11.不易导热的材料,可以减慢热的散失。
空气容易导热。
1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
13.冬天鞋子里垫鞋垫,是因为棉垫导热,可以防止脚部受寒。
(提示:易或不易)14.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差,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了,它不容易导热。
15.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空气,空气也不容易导热。
棉衣穿到身上后,可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的效果。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b71d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材料的性能》单元分析一、落实课标要点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子概念: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2.核心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子概念: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二、内容要求5-6年级第一核心概念对应的内容要求①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等,说出它的主要用途。
第七核心概念对应的内容要求①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资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三、学业要求第一核心概念(子概念)对应的学业要求1.能说明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及其用途。
2.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
3.能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下水中的沉浮现象和导热性等。
4.认识到要基于证据判断物质的特性,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发现材料的广泛用途,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
第七核心概念对应的学业要求1.认识动物能适应环境变化,能列举影响健康的因素。
(了解甲醛的特点、来源及降低其浓度的方法,知道甲醛是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2.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
四、单元主题内容《材料的性能》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塑料、木材、陶瓷等材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材料的性能构建了《材料的导热性》《材料的漂浮能力》《陶瓷材料》《保温技术》《居室甲醛哪里来》5课内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强,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认识自然状态下的漂浮材料,知道生活中人们对于漂浮材料的应用;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陶瓷材料,知道它们的特性;知道保温瓶的工作原理,了解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甲醛的特点、来源及降低其浓度的方法;知道甲醛是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保温技术》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保温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dc003fab069dc512201e9.png)
(3)小结:3分钟后,用棉纱布包住的纸杯里的水温是78.5℃,另一个纸杯里的水温是71℃.实验证明:棉纱布能够保温。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差,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空气,空气也不容易导热。棉衣穿到身上后,可减缓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2、探究保温瓶的保温作用
3、探究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房顶保温、水管保温、蔬菜大棚保温的原理。
三、拓展活动
设计冬暖夏凉的房子。
课堂检测与反馈
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棉衣 保暖 应用
(1)谈话:棉被、手套、毛巾等都是不容易导热的,空气也不容易导热。保温瓶并不是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但保温效果却非常好,保温瓶是怎样保温的呢?
(2)出示课件,了解保温瓶的构造:瓶塞(木头制作,木头不容易导热);瓶胆(镀银);外壳。
(3)交流总结:保温瓶的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瓶胆上镀银或铝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不容易导热,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反射回去。反过来,如果瓶内储存冷的液体,这种保温瓶又可以防止外面的热传递到瓶内,起到保持低温的作用。
一、导入
冬天为了御寒,我们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我们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和手套就会觉得暖和?棉衣、棉帽、手套能够生热吗?
二、学习新课
1、探究盖棉被、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带盖纸杯2个、棉纱布、细绳、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把一个纸杯杯身用棉纱布包住,再用细绳系牢;往两个杯子里倒入温度相同(80℃)、数量相同的热水,盖住杯口;3分钟后,用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比较数据的不同。
4、了解保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单元复习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单元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aef21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2.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单元复习指导知识要点汇总第20课《蒸发》一.填空: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4.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加快蒸发的办法是(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通风)。
5.“天气预报器”是运用(水蒸发)的原理来制作的。
6.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二简答:1.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小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温度计的温度下降。
这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2、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说说你的办法。
答:(1)提高水的温度(2)増大蒸发面积。
(3)加快空气流通。
3、水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1)有利方面:晒粮食,晾湿衣服。
(2)不利方面:造成干旱。
4、夏天,酷热难当时,往地上洒些水,感觉是否会好些?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答:夏天,酷热难当时,试着往地上洒些水,感觉会凉快多了。
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
5、洒水的面积、洒水的多少发生变化时,你会感觉到变化吗?答:洒水的面积越大、洒的水越多,会感觉越凉快。
第21课《沸腾》一、填空:1、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加热到100℃时,会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的明显特点是:水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
3、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4、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
5、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是(100)℃。
6、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7、我们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答:加热一会水开始向上冒气泡,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它就开始不停地翻腾起来,说明水开了。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水循环20. 蒸发-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水循环20. 蒸发-章节测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60239c852458fb760b5683.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海水晒盐就是利用了()现象。
A.蒸发B.沸腾C.凝结D.升华【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蒸发的应用。
【解答】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的原理,使溶解在水中的盐析出来,选A.2.【答题】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要()热量。
A.吸收B.放出C.不吸收也不放出【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汽化的能量变化。
【解答】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选A.3.【答题】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
蒸发液化【答案】蒸发【分析】本题考查蒸发的定义。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4.【答题】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______体变成______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______热量。
【答案】液气吸收【分析】本题考查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
【解答】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5.【答题】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答案】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分析】本题考查水蒸发的快慢影响因素。
【解答】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6.【答题】温度越______,表面积越______,风力越______,蒸发的速度越快。
【答案】高大大【分析】本题考查水蒸发的快慢影响因素。
【解答】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的速度越快。
相反,温度越低,表面积越小,风力越小,蒸发的速度越慢。
7.【答题】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分析】本题考查水蒸发的热量变化。
【解答】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
8.【答题】增加水的温度、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表面空气的流动都是______蒸发的方法。
(选填“加快”/“减慢”)【答案】加快【分析】本题考查加快蒸发的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全部教案(共5份)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全部教案(共5份)](https://img.taocdn.com/s3/m/f75736c8caaedd3382c4d379.png)
《蒸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蒸发》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里的第一课时。
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不断丰富。
本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对蒸发现象有了正确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图引导学生将蒸发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
同时提示学生准备课堂研究中用到的基本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本环节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水跑到哪里去了?首先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小镜子上的水不见了,手变干了,衣服变干了,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分析体验,得出科学结论。
最后再做个小实验,探究水蒸发时是否会吸收热,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出运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
活动二: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使水加快蒸发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有更大的空间。
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制作“晴雨计”。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调查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现象,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生分析】水蒸发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它,也很容易忽视它。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名称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蒸发的过程,如水会慢慢减少,变成水蒸气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814c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8.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青岛版)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探索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
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865 千米。
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
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
地震则是由于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需要通过介质,比如空气、水、固体等。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使得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声音,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危害。
比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障等。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无数闪烁的星星。
在秋冬季节,有一些显著的星座。
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一个非常明显的星座,它的形状像一个“W”。
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座之一,它有三颗亮星组成了猎户的腰带。
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7786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青岛版)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精彩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星球。
首先,我们了解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等。
高山耸立,地势险峻;平原广阔,一马平川;丘陵起伏,连绵不断;盆地低洼,四周高中间低;高原地势高亢,开阔坦荡。
地表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球的表面。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它们会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能把高山削低,把低谷填平。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其音量(响度)、音高(音调)和音色也会有所差异。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音高的高低则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音色是由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它使得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此外,声音还具有反射、折射等现象。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当夜幕降临,仰望星空,我们会发现许多美丽的星星。
在秋冬季节,我们能够观测到一些独特的星座。
仙后座是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之一,它的形状像一个“W”或“M”。
猎户座则是冬季星空的著名星座,其中有三颗亮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被称为“猎户的腰带”。
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人们还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并制定了星座图来帮助我们识别和定位星星。
第四单元: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装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材料的漂浮能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材料的漂浮能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ef55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a.png)
谈话:同学们是不是认为易拉罐无论怎么变形都会漂浮在水面上?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老师课下处理好的易拉罐,不要眨眼,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把课前处理好的易拉罐放入水中,易拉罐沉入水底。)
谈话:看来将易拉罐压扁平后,它就不能漂浮在水中了。其他物体任意改变形状后还会漂浮在水中吗?请开始实验吧。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实验完成请将实验材料收集好。
设计意图:科学概念的构建来自于学生对事物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只有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了、实践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不同的材料的检验,发现漂浮的秘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一样吗?
完成的小组请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结果。
5.谈话:你知道,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7.谈话:看来小组合作的力量就是大,短短时间内,同学们就知道了哪些物体能漂浮在水中,也知道了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如果任意改变它们的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谈话:由于易拉罐是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任意改变它的形状比较困难。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3.谈话:你们很会思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相信学习这节课后一定能找到答案。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材料的漂浮能力。
【板书】19.材料的漂浮能力
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预设:木材能漂浮在水中。)
设计意图:本部分利用古代的木船的图片,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好了铺垫。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9a16e6529647d26285293.png)
《斜面》教案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斜面。
二、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实验记录;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斜面的作用,了解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2.教学重点: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一块(每组规格不一样)、铁架台、实验用小汽车、测力计。
(2)演示材料:螺丝钉、斧头、劈。
(3)课件──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要把这些桶装油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图片: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师:木板斜搭之后与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就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
斜面里究竟蕴含着哪些科学的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斜面)(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1.搭斜面师:你会搭斜面吗?2. 猜想斜面的作用师:几位身强力壮的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油桶搬上车,小小的斜面轻松地就把油桶装上了车。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师: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师:大家认为他的想法怎么样?3.讨论、设计、汇报、完善实验方案师:用什么方法证明斜面是否的确真的有省力的作用呢?师:咱们现在能不能立即动手做实验?师:为什么?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周全。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课件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a0ffb4195f312b3069a51b.png)
研究小水滴是怎样变化的
雾的形成: 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
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 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受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 珠,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云的形成: 水蒸汽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逐步上升到高
空,由于高空的大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 云。
实验现象: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 这就是露。
研究小水滴是怎样变化的
想办法制造露和霜
实验提示:向杯子里加入半杯冷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测定杯 子内的温度。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再测定杯子内 的温度,观察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杯子的外壁上有一层 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形成霜的 温度:0℃以下)。
实验提示: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把碟子放沸腾 的烧杯口上,观察碟子底部。
实验现象:碟子下面出现水滴, 并不断滴下来,这就是“雨”。
研究小水滴是怎样变化的
研究雾和云的形成
雾和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一说你对它们的认识。
机场有大雾,飞 机要停飞。
雾好大,把头发 都打湿了。
根据云的情况, 可以预测天气。
还会……
小水滴的变化
变幻莫测的小水滴
小水滴的变化
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幻莫测,我们要怎么研究呢?
让我们以专题的形 式进行研究吧!
我们想把霜和雪合成 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因为……
也可以先从雨 开始……
我们来设计研 究方案。
研究小水滴是怎样变化的
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根据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条件,推测一下自然界中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受冷 受冷
研究小水滴是怎样变化的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的漂浮能力》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的漂浮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2ec2949649b6649d74775.png)
教学重难点分析
知道哪些材料是漂浮材料;漂浮物体的漂浮能力是不同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实验、探究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备
易拉罐、木条、石块、铁丝、橡皮泥、相同大小的方形泡沫板和木板、沙子、水槽等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11、10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木船。他们为什么使用木材造船呢?
(2)实验步骤:把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木板和泡沫板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塑料匙分别向木板和泡沫板上放沙子(注意塑料匙所盛的沙子数量要一样)。观察哪块板子先没入水中。
(3)学生实验
(4)小结:当放到5塑料匙沙子的时候,木板开始下沉,而泡沫板仍然漂浮在水面。说明泡沫板的漂浮能力强。实验证明:不同的漂浮材料,它们的漂浮能力不一样。
五年级科学学科备课
第 五 单元 总课时数:6 备课时间:10.29
课题
材料的漂浮能力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哪些材料是漂浮材料。
2、漂浮物体的漂浮能力是不同的。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哪些材料可以漂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同的。
4、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4)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填写记录表。
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
任意改变形状还能漂浮的物体
易拉罐
不能
木板、木条
能
橡皮泥小船
不能
泡沫板
能
(5)小结: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
2、探究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是否一样。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青岛版)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3821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4.png)
7.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 差 ),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空气 ),它 也不容易导热。棉衣穿到身上后,可减缓人体热量的( 散失 ),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
A.玻璃 B.铝合金门框 C.陶瓷杯
4.一根粗如筷子的铁丝和一根细如牙签的木棒,导热较快的是(A )
A.铁丝
B.牙签
C.无法比较
5.保温瓶的内胆是双层的,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主要是因为(C )。
A.双层能让瓶胆更结实耐摔 B.真空可以让瓶中的热水温度升高
C.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二、判断
1.一般来说,材料不同的物体,它们导热的速度也不同 。
陶瓷材料有什么特性
不易燃烧 易碎
耐腐蚀
21
保温技术
保温技术
盖棉被、穿棉衣为什么会 暖和
棉被和棉衣里有大量棉花,棉花导热性很差。 棉衣穿到身上后,阻隔了人体热量的散失。人们
利用棉花的特性制成棉衣进行保暖。
阻断热传导:瓶塞、玻璃瓶体、真空层
保温瓶的哪些设计起到了保温 作用
阻断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瓶塞、真空层
阻断热辐射:瓶胆内外壁镀银
第5单元 材料的性能
目 录
content
18 材料的导热性
19 材料的漂浮能力
20
陶瓷材料
21
保温技术
22 居室甲醛哪里来
18 材料的导热性
材料的 导热性
不同材料的 导热性
1.将材料同时放入热水中。2.感受材料的温度时,要 摸不同材料相同高度的位置。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 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
4.泡沫救生圈是水上救生的重要装备,一般装在船舶上以备危险时使用。泡沫救生圈有耐高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保温技术》课件(2022)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保温技术》课件(2022)](https://img.taocdn.com/s3/m/c04f5cd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1.png)
铺外墙保温板
空心砖
喷涂保温砂浆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设计冬暖夏凉的房子。 1.提出设计要求:设计冬暖夏凉的房子。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3.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设计。
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并 镀银或铝,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 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 能反射回去。反过来,如果瓶内储存冷液体,这种瓶又 可以防止外面的热量辐射到瓶内。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三)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保温盒
温室大棚
1.认识保温瓶的结构
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2.分组交流讨论,保温瓶哪些结构起到保温作用?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2.分组交流讨论,保温瓶哪些结构起到保温作用?
阻断热传导的——瓶塞、玻璃瓶体、真空层。 阻断热对流的——瓶塞、真空层。 阻断热辐射的——瓶子内外壁镀银。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3.师生分析,总结提升
穿上“棉衣”的水杯 不穿“棉衣”的水杯
(单位:℃)
(单位:℃)
我的发现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12分钟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3.总结提升
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差,而且 棉花的缝隙里充满了空气,空气也不容易导热。棉 衣穿到身上后,可减缓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 保暖的作用。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二)保温瓶的哪些设计起到了保温作用?
21.保温技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
1.盖棉被、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 2.棉衣、棉被、泡沫能不能产生热量?
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一)盖棉被、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
精品解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材科的性能测试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材科的性能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32a7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9.png)
第五单元材科的性能复习题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下列物品中导热最快的是()。
A.银筷子B.铜电缆C.铁丝D.蜡烛【答案】A【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在银筷子、铜电缆、铁丝中,银的导热性最快。
2.下列关于锅的几个部分,导热最快的部分是()oA.锅把B.锅身C.锅盖抓手【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锅身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最快;锅把和锅盖抓手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较慢。
3.北方房屋的暖气片一般选用金属合金材料制作,主要是因为()<,A.金属合金价格便宜B.金属合金导热性能好C.金属合金更加美观D.金属合金材料安装更方便【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由于金属合金是热的良导体,热性能好所以北方房屋的暖气片一般选用金属合金材料制作。
4.羊毛、棉花、棉布等材料导热性能差是因为在它们的空隙中,有不易传导热的()。
A纤维 B.灰尘 C.空气【答案】C【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所以羊毛、棉花、棉布等材料导热性能差是因为在它们的空隙中,有不易传导热的空气。
5.将三种大小、形状和厚度都相同材料缠在不锈钢杯子外壁上,高度相同,杯子中倒入热水1分钟后,这些材料外层的温度各为75℃、60℃>40℃o这说明()。
A.温度为40℃的材料导热性能好B.温度为75°C的材料导热性能好C.这三种材料导热性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20.蒸发知识点: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4.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加快蒸发的办法是(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通风)。
一、我来填一填:1.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液体在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使温度降低。
3.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4.对于发高烧的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体温迅速降下来,除了吃药打针外,我想还可以采取用酒精擦身体的降温措施,这是因为酒精的蒸发速度快,能迅速降温。
6.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7.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通风条件有关。
二、当好小法官:1.江河湖海等处的水,在有阳光照射后才开始蒸发。
(×)2.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3.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三、科学探究:1.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小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夏天,酷热难当时,试着往地上洒些水,感觉会凉快多了。
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2、水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1)有利方面:晒粮食,晾湿衣服。
(2)不利方面:造成干旱。
3.洒水的面积、洒水的多少发生变化时,你会感觉到变化吗?答:洒水的面积越大、洒的水越多,会感觉越凉快。
4.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小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温度计的温度下降。
这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5、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说说你的办法。
答:(1)提高水的温度(2)増大蒸发面积。
(3)加快空气流通。
21.沸腾知识点:1、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水加热到100℃时,会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的明显特点是:水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
一、我来填一填:2.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水沸腾了。
3.我知道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不再继续升高。
4.水加热到沸腾时,移开热源,为什么温度并没有立刻改变?我猜想:因为水沸腾后,有一部分水被气化液体,当把热源移开时,这一部分水液化,而液化放热。
故不会改变。
5、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6、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是100 ℃。
7、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过一些液体和水一样能沸腾,比如水银、醋、花生油、酒精、钢水等。
(答案不唯一)二、当好小法官:1.水蒸发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
(√)3.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所以使用时要按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
(√)4.通过水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可以看出,水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变化。
(√)三、观察实验。
1、下面是给水加热沸腾的实验,在箭头上填出仪器的名称。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答:温度计的读数不变。
3、此时,如果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答:温度计读数暂时不变,停止加热时间越长,温度下降越大。
四、简答1、把一壶凉水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水壶里就发出了一种唱歌似的声音,等水壶不唱歌了,水就要开了。
水壶里的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水壶里的歌声来自水泡的破裂。
22.凝结知识点: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医药上可以利用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变化制取(蒸馏水)。
3、在装有热水的两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热玻璃片,在(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
一、我来填一填: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下雨前,水缸或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小水珠凝成。
我知道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3.水在凝结过程中,放出热量。
二、当好小法官:1.太阳出来后,空气里才有水蒸气。
(×)2.露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3.浴室房顶上的水珠、水杯盖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
(√)4.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三、科学探究:1、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视线,你能用什么办法防止它的出现?答:车内安装空调或打开暖风。
2、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冷?答: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3、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答:盐粒、烟粒、露水、霜、窗花等。
4.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答:不是。
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液滴。
5.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6、对着镜子或门窗上的玻璃哈气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玻璃上的会出现一层雾气(即小水滴)。
这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缘故。
23.水的三态变化一、我来填一填:1.水在(0℃)开始结冰。
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2.当物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能够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3.冰变成水或水蒸气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4.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冰是固态的水。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二、当好小法官:1.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但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3.把一块冰放在那里,只要它不变成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4.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以下时就能结冰。
(√)5.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下面是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请你在箭头的旁边注明变化条件。
四、科学探究:1、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哪些事?答: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
(答案不唯一)2.寒冷的冬季,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
这是怎么回事?答:冰从周围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3.冬天,结了冰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状态的变化?答:衣服里的水经历了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变化。
4.说说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答:温度(吸热或放热)5.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怎样?答:(1)有利影响:冷冻物品,晒盐、粮食,人工降雨、雪浇灌农作物。
(2)负面影响:冻坏农作物,冻裂水缸、水管。
6.目前地球气温逐渐升高,使南北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答:引发洪水,陆地毁灭。
7.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揭示其中的奥秘。
答:雪化时,雪变成水蒸气或水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温度会降低24.小水滴的旅行知识点: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2、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4、水结冰时的温度(0℃)就是水的冰点。
5、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可以凝结成水。
6、雨: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7、雪: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聚集落下形成雪。
8、露是水蒸气受冷(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
9、霜是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的小冰晶。
10、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小水滴漂浮在低空,形成了雾。
11、云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小水滴漂浮在高空形成云12.(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随风飘动,变成(雨)、(雪)等落下,降落在地面后,有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渗入地里成为(地下水),部分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到江、河、湖中,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地面)、(海洋)和(空中)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一、我来填一填1.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
2.在水的各个循环环节中,海洋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蒸发。
3.在夏季和秋季晴朗的早晨,我们常在草叶上或者其他物体上看到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做露水。
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
4.冬季的早晨,有时在草木、地面上会看到一些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二、当好小法官:1.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上)变成的。
(√)2.气温低的清晨一定有露。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下)变成的。
(√)4.霜冻是一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春季的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三、科学探究:1.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答:(1)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2)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聚集落下形成雪。
2.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的?答: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层,遇冷变为水滴、冰晶等落回地面,然后又进入一个相同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这就是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3.冬季门窗玻璃上的冰花,草木、地面上的霜是从哪里来的?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的小冰晶。
4.简述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答:地表的水一部分流到海洋,一部分蒸发到空中。
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到空中,空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云,云层加厚,又变成雨、雪等降落到地表。
水就是这样在地表、海洋、空中循环运动,永不停止。
5.用什么方法制造露和霜?(写出简单实验过程)答:(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一会儿离烧杯口5厘米左右的瓷盘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制造的露。
(2)用一小塑料桶装上冰块,再倒一杯热水并靠近塑料桶放一会,会看到桶外壁上有一层小冰晶,这就是制造的霜。
6.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出现?答:温度变化(受热或受冷)。
7.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会变成什么?答: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会变成露、霜、雾、云、雨、雪等。
8.怎样制造雾?(写出实验过程)。
答: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沸腾,这时从烧瓶中的玻璃管口冒出“白气”,这白气就是制造的雾。
9.模拟降雨,写出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