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案(1)课标要求: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认识缓慢氧化。

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5、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6、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7、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8、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本单元知识网络:(3)本单元化学用语扫描: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红磷的燃烧:2、木炭的燃烧:3、硫的燃烧:4、铁丝的燃烧: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4)考点过关及练习:【考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1、右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时,燃烧匙里红磷要,目的是。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4)该实验中是否能用木炭、硫或者铁丝来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填“是”或“否”),理由是:(5)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6)上述实验同时证明了空气中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2012山东烟台)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2】空气的污染和防护知识点1: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主要是气体增多引起的;酸雨主要是和排放过多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排放增多引起的。

全面总复习: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教案

全面总复习: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全面总复习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并对其构成及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能够熟练掌握溶解度、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的方式,深入了解气体溶解和固体溶解特点的差异,并能够正确设计和操作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溶解度、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其中溶解度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掌握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对于气体溶解和固体溶解这两种不同的溶解方式,同学们需要注意其特点和差异。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交流、习题训练等。

课堂讲解主要是对知识点的简要讲解和解释,以便同学们能够对知识点有个初步了解和认识。

实验操作则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溶解的特点和性质。

讨论交流是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大家分享,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习题训练则是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水平。

四、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稳定的体系。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指溶解物质的介质。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质量和数量决定的。

2. 溶解度、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溶解度是指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其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溶质及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其中,摩尔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摩尔数的多少,是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重要参数。

3. 气体溶解和固体溶解的特点和差异气体溶解与固体溶解有很大的差异。

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常随着温度、压力、气体种类和溶剂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则常常与温度、溶剂种类和混合强度等因素有关。

在进行气体溶解或固体溶解时,需要注意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一、知识结构1、物质的两种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特征;一变多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二、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 体氧气(O2)21% 积稀有气体:0.94% 分二氧化碳(CO2):0.03% 数其它杂质:0.03%三、空气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四、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点燃C+O2CO2二、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装置•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实验室制氧气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三要把仪器固定好;试管口部略向下导管伸入稍露头。

四再点燃酒精灯先均后固用外焰缓慢加热向管底五用排水集气法连续气泡再入瓶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概要
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周期性定律
3. 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原子组成,分子由不同原子共同连接而成
4. 化学式和化合价:原子用符号表示,根据价电子确定原子化合价
5.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6.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原子反应
二、重点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3.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根据化学式和化合价求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建议
1. 建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建议教师利用实验、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3. 建议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 复习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4. 带领学生做相关练习题,强化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要求学生总结并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七、自主学习
1.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中应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后应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溶液复习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溶液复习  教案

溶液【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的特征、组成;2、会判断溶液、溶质、溶剂;3、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用途;4、从实验中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2、能正确判断溶质、溶剂。

【难点】1、溶液概念的理解;2、溶质、溶剂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雪碧、矿泉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无色的澄清石灰水这些都是常见的液体,它们都属于混合物,也都属于——溶液【板书】溶液二、新课学习【学生实验一】蔗糖、食盐溶于水步骤一:将水分别倒进两只杯子中,振荡,观察现象;步骤二:静置一会儿后,观察两杯溶液是否发生了分层;步骤三:喝下两口糖水,感受两口甜度;步骤四:将糖水和盐水混合后振荡,观察是否分层现象:蔗糖、食盐慢慢“消失”,液体不会分层且各部分甜度相同。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微课展示】【过渡】像以上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为溶液。

【板书】一、概念1、内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概念中可以找出溶液的特征【板书】2、特征:(1)均一性:各部分完全相同(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中各物质不会分离(3)是混合物【思考与交流一】1、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3、溶液一定是液体吗?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一种溶液中只能溶解一种物质()(2)一份浓度为20%的食盐水,分成两等份后,每份浓度为10%()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A 糖水B 汽水C 食盐水D 蒸馏水3.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微课展示实验,提高学生兴趣】【过渡】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食盐溶液中有食盐、水。

其中,被溶解的是食盐,称为溶质,能溶解食盐的是水,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组成了溶液。

【板书】二、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思考与交流二】1、只有固体才能做溶质吗?2、只有水才能做溶剂吗?3、不同物质的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相同吗?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相同吗?实验二:将酒精与水混合,碘分别与酒精、水混合,观察是否能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程中都抓住了催化剂特点,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不同小组的代表相互评价【回忆旧知】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都不变化的物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真实情景引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回顾催化剂的概念。

将概念内化,并非死记硬背。

环节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

教师活动2我们知道了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红砖粉末也可以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新课中我们还提到硫酸铜溶液也可以,由此看来同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那这些物质的催化效果都是一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某同学的探究过程。

一、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锰是色固体,其在反应中起作用。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MnO2、CuO(氧化铜)外,Fe2O3(氧化铁)也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获得相关数据(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学生活动2在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采用的催化剂是,化学方程式是。

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编号KC1O3质量/g 加入物质加入物质质量/g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实验15——171实验25Fe2O30.558实验35MnO20.549实验45KCl0.5154请据此分析:(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实验中,小马是通过测量收集50毫升氧气来比较3种物质的催化效果。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选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4)用实验1继续收集50毫升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秒,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加快了反应。

(5)通过表格可得,对于KClO3的分解,催化效果最好的药品为。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复习课
专题一、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专题二、氧气的性质
专题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四、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升华
课题
第二单元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空气的成分;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3、掌握氧气的性质以及有关反应;
4、注重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6、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质。
教学
难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核心问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教学
方法
归纳总结法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探究引路】课件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气体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去集气瓶中,最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专题二 氧气的性质
【探究引路】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有火焰,固体燃烧时一般会发光,生成物为液体时产生雾,生成物为固体时产生烟,在氧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总复习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总复习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溶液总复习教案溶液总复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和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概念图;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解读中考说明对本章节的要求,并按说明进行复习。

【关键知识点拨】考点1 溶液的组成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考点2 溶解现象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放热现象。

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时,会同时发生以下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又称吸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2.水合过程:(又称放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例题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浓硫酸、火碱(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蔗糖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考点3 乳化现象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

肥皂、洗涤剂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九上化学第2单元复习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九上化学第2单元复习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系统研究物质的开始,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台阶。

本单元从回顾空气、氧气入手,围绕物质的组成、用途、制法、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学习。

本单元复习分三部分:空气、氧气、制取气体,其主要内容有: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物质的分类、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等知识点,这些内容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要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整合旧知识,在实验探究中提炼新知识。

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学生首次系统的认识物质、在新课学习中因知识点零碎、学习不够深入、感觉较难。

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复习很有必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进行归类,运用归纳、对比等方法。

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变化及变化规律;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的性质。

认识物质的分类,能区分常见的物质。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和改进,了解空气组成。

2、通过回顾氧气的性质,学会观察、正确记录化学实验现象、体会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空气的危害,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单元复习导教案【知识目标】1、记着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能说出氮气和罕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2、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联合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焚烧的现象,记着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3、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详细操作步骤;4、能对两种基本反响种类:化合反响、分解反响进行判断5、认识氧化反响的观点,并能对一些典型的氧化反响进行分类【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应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知识概括】一、空气的构成:( 1)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假如由构成的结论,此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以下图为实验室丈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察看并达成以下各题。

①实验原理:。

②现象:③反响的文字表达式:④结论:⑤实验成功的几个重点要素:a、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⑥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进水量少于集气瓶整体积的b、红磷的量1/5 的原由剖析:; c、A、; b、; c、( 3) . 空气的成分及构成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罕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余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4)混淆物和纯净物①混淆物:②纯净物:;如:海水、食盐、;如:氮气、氧气、水、等等③ 二者的差别:( 4)氮气:①性质:往常化学性质,一般状况下不可以焚烧,也不支持焚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②用途:作灯泡,作食品包装袋里的,用于等。

5罕有气体:①性质:往常化学性质,被称为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③气还可用于填补气球等。

二、空气的污染及防治⑴污染物:当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⑵危害:可形成酸雨;⑶防治举措:三、 .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1)、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响物在氧气中焚烧的反响现象。

、、、可致使“温室效应” 。

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等。

木炭比在空气中焚烧更,发出,放出,生成的气体硫发出光亮的火焰,生成有的气体,放出大批的热铁强烈,火星四射,放出,生成色固体( 2)氧气性质及用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采集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化学性质供应呼吸炼钢、切割金属等四、两种基本反响种类及氧化反响( 1)两种基本反响种类:①化合反响:;简单记忆为:变②分解反响:;简单记忆为:变( 2)氧化反响①观点:物质与发生的反响②分类: a、强烈氧化:如、;b、迟缓氧化:进行的迟缓,不易觉察。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单元复课复目标】1.能够回忆并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知识网络结构图,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补充、复和巩固。

复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复难点】空气的成分和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本节课对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复。

2.明确复目标,解读目标。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空气1.知识结构:原理→ 现象→ 空气→ 结论→ 污染→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2.基本概念: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知识模块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2.基本概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知识模块三: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法: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①过氧化氢→水+氧气②氯酸钾→氧化钾+氧气③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 验证方法(鉴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4) 验满方向: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复燃则已集满(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排水法)。

5) 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基本概念: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一变多):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新授课]第周授课人:课题1 空气(第5课题)情境导入:1、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2、学生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合作探究:1、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归纳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变式训练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归纳总结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进一步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的概念。

2学情分析
新课刚结束,这是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

氧气空气这一部分内容,学生相对而言是学得比较好。

这一届学生,基础知识不太好,氧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还不是很准确,易书写不完整,氧气支持燃烧的一系列物质燃烧的现象老师混淆。

3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谜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活动2【活动】依据提纲系统复习
依据课本第二单元,完成《总复习》的P9-11必考知识整合的考点
1-3,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复习。

活动3【活动】想一想。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氧【教学目的】1.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辨证关系。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

【过程】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体积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意两点:1、红磷要过量 2、点燃后,要迅速插入钟罩内。

实验现象:1.有大量白烟生成;2.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3.水面上升至罩内体积约1/5时燃烧停止。

结论: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

2.污染空气的因素:粉尘、有害气体(CO、NO2、SO2酸雨)两大类。

说明:1)一般来说空气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淡薄等因素,造成大量有害气体及粉尘排放到空气中,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危害。

2)有害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

讨论:1)为改进长沙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2)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污染空气吗?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

它不易溶于水,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约-1830C(90K)时变为淡蓝色,在约-2180C(55K)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三、氧气的制法1.反应原理: 2KMnO4= K2MnO4 + MnO2 + O22KClO3 = 2KCl +3 O22.实验仪器装置:仪器: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管、橡皮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本文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污染及防治、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指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以支持燃烧;氮气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其次,介绍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和结果。

通过燃烧可燃物,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得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的结论。

同时,还探究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替代试剂的可行性。

然后,介绍了空气污染及防治的相关知识。

指出了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加强监测、改善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处理废气、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保护环境。

最后,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物质的反应。

同时,还介绍了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室制氧气
制取氧气的原理如下:
2H2O2 + MnO2 →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3O2↑
2KClO3 → 2KCl + 3O2↑
在制取氧气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

对于气体制取,可以选择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装置,考虑因素包括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对于气体收集,需要根据物质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考虑是否与水反应。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如下:
步骤为连、查、装、定、点、收、移、撤。

注意点包括: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以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以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需伸到集气瓶底部。

氧气的验满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或者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进行检验。

催化剂(触媒)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包括:
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和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包括: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是指燃烧,缓慢氧化是指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这两种氧化反应都会放热。

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B)氮气;
2、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
科学家是(A)拉瓦锡;
3、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C)稀有气体。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七个步骤:首先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物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连接仪器装置,接着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再将试管固定在铁夹台上。

接下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气管移出水面,最后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顺序是 C.②③④①⑤⑦⑥。

二.填空题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也是一种氧
化反应。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氧化反应,做该实验时,盛
氧气的集气瓶底部要放置水或汞,目的是防止氧气泄漏。

4.白磷可以模拟原子弹爆炸实验,也可以用于制烟幕弹,
原因是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镁粉可以制作照明弹,原因是镁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强烈的白光。

5.化学方程式:
一种黑色固体燃烧,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 → CO2↑
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体:
S + O2 → SO2↑
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实验题
1.
⑴、制取氧气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目的是防止装置漏氧气。

⑵、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试管破裂时碎片飞出。

⑶、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停止时,再开始收集氧气。

⑷、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放在实验桌上,避免氧气泄漏。

2.
⑴、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白色烟雾,并放出大量热能。

⑵、该实验中,红磷过量是为了保证反应完全。

⑶、若红磷换成木炭粉,实验仍能成功,因为木炭粉同样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可作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XXX依据资料,提出猜想:过氧化钙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2)XXX可以进行实验验证,将过氧化钙加热至300℃,观察是否能产生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