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名称管理筑牢“互联网+ 政务”的基础

合集下载

互联网 政务实施方案

互联网 政务实施方案

互联网政务实施方案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务领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互联网政务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方式来完成政务工作。

具体方案包括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政务数据云平台建设、在线办事大厅建设等。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政务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政务工作的现代化。

1. 引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政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政务工作的一种方式,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众服务的质量。

为了实现互联网政务的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互联网政务实施方案。

2. 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是实现互联网政务的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政务平台,政府机构可以向公众提供在线服务,例如在线咨询、在线办事等。

政府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现有的互联网政务平台进行搭建,也可以开发自己的专属平台。

互联网政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注册与登录:用户可以注册个人账号,并通过登录进行身份验证。

•在线办事:用户可以在线提交办事申请,政府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办理相关事务。

•在线咨询: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方便公众进行政务咨询。

•办事进度查询: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查询自己的办事进度。

•信息发布:政府机构可以发布相关政务信息,包括通知、公告等。

在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注重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采取合适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

3. 政务数据云平台建设政务数据云平台是将政府机构的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平台,具备大容量、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政务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对于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政务数据云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政府机构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并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数据共享与开放:政府机构可以将部分数据对外开放,供公众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

•数据安全与权限控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并进行权限控制。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范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范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范文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公务和宣传工作。

其中,网上名称的规范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在网络空间的形象和声誉,制定并执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使用和管理网上名称。

三、原则和要求1.唯一性原则:每个事业单位在互联网平台上只能注册使用一个统一的网上名称,不得存在重名的情况。

2.真实性原则:事业单位在注册、使用和管理网上名称时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信息,不得冒用他人或虚构单位进行注册。

3.合法性原则:事业单位在选择网上名称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不得含有违法、不良信息和有害内容。

4.规范性原则:事业单位在网上名称的起名和描述中必须遵循语言规范和文明礼仪,不得使用粗俗、低级或具有歧视性的词汇。

同时,涉及敏感内容的事业单位应特别慎重。

5.审慎性原则:事业单位在注册、使用和管理网上名称时应审慎考虑可能引发的争议和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四、具体规定1.注册和修改网上名称事业单位需在规定的网上平台上进行注册和修改网上名称的申请。

注册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有效身份证明,确保网上名称的真实性。

2.网上名称的保护和更新事业单位应定期对网上名称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其与事业单位的名称相符合,并防止他人冒用或恶意攻击。

一旦发现有冒用或恶意攻击的情况,事业单位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侵权行为的处理事业单位发现其他单位或个人对其网上名称进行侵权行为时,应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寻求法律保护。

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规范宣传和推广事业单位在网上宣传和推广时,应确保网上名称的统一性,并遵守相关宣传法规和契约精神。

不得使用夸大、虚假的宣传手法,以免误导公众和损害自身形象。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如下:
1. 独立命名原则: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自主命名网上名称,不得与其他单位重名,不得使用违法、违规、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名称。

2. 名称审批程序:事业单位网上名称需报经所在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并依法办理网上名称备案手续。

事业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表格,并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审批程序和规定。

3. 网上名称保护: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享有与单位名称相同的法律保护,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其命名权利。

如发现有侵权行为,事业单位可以向相关机关投诉或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名称变更和注销:事业单位如需变更网上名称,应当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变更。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注销前,应当通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结合单位的注销手续一并办理。

5. 公告和公示: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审批、变更、注销等工作应当通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官方网站予以公告和公示,确保相关信息透明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部门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和具体实施规定,事业单位在进行网上名称管理时,应当参考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和指导意见。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政务环境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政务环境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政务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性为目标的一种改革创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性。

传统的政务服务需要群众亲自到政府机关办理,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可以通过在线申请、在线办理等方式,实现不需移动的政务办理。

公民可以通过政务服务网站申请证件、查询政策等,企业可以通过网上办税平台实现在线报税等,从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升了办事效率。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提升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可以将政务信息公开化,实现政务服务的透明化。

群众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政府信息、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特点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提高政务服务的公正性和执行力。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可以实时了解民意、反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升治理能力。

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为政府提供大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大数据,政府可以更精确地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部分地区的网络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受到限制。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政府需要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是社会认知和接受度的问题。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才能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推行。

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普及。

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这一模式通过深度融合信息科技与政务服务,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还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务服务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

传统政务服务往往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群众办事需要面临排队长、流程繁、效率低等问题。

如今,借助网络平台,许多服务事项可以在线办理,从电子社保卡的申领到营业执照的登记,从税务申报到公共资源交易,均可通过网络完成。

这种无缝连接的信息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腐败滋生的空间,同时也节约了群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了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被逐步打破,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户籍信息、社会保险、信用记录等数据的互通互查,从而简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质量。

这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进行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实现精准施策和精细化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政务服务逐渐向移动端拓展,使得服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无论是城乡差异还是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移动互联网都能够提供更加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更是让政务服务在智能化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如智能审批、智能问答、智能监管等创新应用正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健康发展的基础。

政府部门需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数据共享、拓宽服务渠道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更加智慧和响应式的政府治理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3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3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保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名称不受侵犯,依据《____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和《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管理和使用网上名称,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网上名称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互联网络中使用的中英文域名和网站名称等。

域名是指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与该计算机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

网站名称是指用于网站识别的字符标识。

第三条____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规范,并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网上名称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根据互联网络及相关技术发展对网上名称的管理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做好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并对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网上名称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____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工作,省级通信管理机关对互联网络域名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互联网站进行备案管理。

____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设立专门的网上名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负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的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委托网上名称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开展网上名称注册服务工作,并指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按照____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域名注册和网站备案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名称实行注册管理,不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依法注册、使用网上名称。

民族自治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站名称,依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规定,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同时,还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多种语言文字。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解读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解读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4.06.21•【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解读2024年5月15日,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公布《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出台《规定》旨在提高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和促进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

一、《规定》的适用范围?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简称机关事业单位)建设运行互联网政务应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中的机关,是指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部分群团机关。

本《规定》中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政务应用,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设立的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含小程序)、公众账号等,以及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

列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门户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公众账号,以及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有关内容执行。

二、为什么一个党政机关最多开设一个门户网站?一个党政机关网站原则上只注册一个中文域名和一个英文域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原则上一个单位最多开设一个网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要求,一个政府网站原则上只注册一个中文域名和一个英文域名,如已有多个符合要求的域名,应明确主域名。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账号奠定依法治网基础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账号奠定依法治网基础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账号奠定依法治网基础背景链接2015年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该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上的“十大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社会公害,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广大网民深恶痛绝,整治账号乱象迫在眉睫。

深度解析[综合分析]当前无奇不有的网络账号名称传递出大量负面信息,已成一大公害。

人们随便进入一些热门网站或者论坛,首先跃然于眼前的往往都是那些极其夸张、“任性”的用户名。

在一些网络论战中,用户名本身的风头甚至压过了网络言论,过于激进的姿态时常对网络法治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有一些用户名直接与犯罪活动相勾连,本质上已经属于违法行为。

早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初期,让普通的浏览者成为注册用户就是网站和新媒体提升流量、增强用户粘性、获取盈利机会的主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网站或者新媒体的注册用户数量越大,其商业价格越高,成长空间越大。

正因为如此,网络经营者为了吸引注册用户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对用户名称则完全是置若罔闻。

互联网账号乱象与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无论是“高富帅”还是“白富美”,“矮矬穷”还是“土肥圆”,互联网账户名称类似于网络身份标签,其过度畸形繁荣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媒介受众追求符号化虚拟身份时的自我迷失。

这种自我迷失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可能通过破坏真实世界的既定规则、触碰法律底线,去重新定位自我寻找存在感,这是媒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对策措施]一是依法治网、实现网络空间法治化,必须如同现实社会一样,要求符合“权利义务对等”这一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二是企业要落实互联网账号名称管理中的主体责任,配备与其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对于规范网络账号,互联网企业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账号奠定依法治网基础.doc [全文共758字] 编号:6009248。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政府治理创新和服务优化的重要手段。

这一模式的推行,不仅改变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方式,也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政务服务从传统的线下窗口搬到线上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通过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民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无需再为办事而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过去,民众办理政务事项往往需要亲自前往政府部门,提交大量的纸质材料,经历繁琐的审批流程。

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材料丢失等问题。

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痛点。

以办理营业执照为例,以前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在线申请、电子材料提交和自动化审批,很多地区可以在几天内完成办理,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开办的时间,为创业者提供了便利。

这种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上,还在于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符合民众实际需求的服务。

比如,对于就业服务,系统可以根据个人的技能、经验和求职意向,精准推送适合的岗位信息;对于税务服务,能够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

此外,“互联网+政务服务”还有助于增强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在线平台上,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办理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民众可以实时了解自己所办事项的进展情况,减少了人为干预和权力寻租的空间,保障了公平公正。

然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字鸿沟问题。

尽管互联网已经普及,但仍有部分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偏远地区的民众无法熟练使用网络,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因此,政府需要在推广线上服务的同时,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渠道,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帮助。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2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2篇)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根据《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和相关文件,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管理规定如下:1. 注册名称:事业单位在网上注册时,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企业名称注册管理办法》等,不得使用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名称。

2. 审核制度:事业单位在网上注册名称时,应提交相应的材料和申请,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予以批准。

3. 网站命名规范:事业单位在网上使用的域名、网站名称等,应符合互联网国际通行规则,不能包含违法、淫秽、恶意诋毁他人等内容。

4. 转授权规定: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不得转让、转授权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使用。

5. 监管和处罚:对于违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的事业单位,相关主管部门有权采取监管措施,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并可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可能因地区、部门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请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详细了解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规定(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使用,加强名称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宣传效果和网上形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名称的使用范围第二条事业单位网上名称,是指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能够标识事业单位身份、宣传事业单位形象和业务特色的文字和标识。

第三章名称的管理原则第三条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坚持以下原则:(一)统一管理原则。

所有事业单位在网上名称的使用上要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二)准确性原则。

事业单位网上名称应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身份,不能混淆和误导公众。

(三)规范化原则。

在网上名称的使用中,事业单位应遵循统一规范,不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文字和符号。

第四章名称的审核和审批第四条事业单位在网上名称的使用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申请名称时,事业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一)单位基本情况介绍;(二)网上名称的设计方案和意义;(三)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材料。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网上名称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网上名称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网上名称为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保护机关及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严肃性,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6月8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规范保护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注册使用通用网址、中文域名(中文.CN)要求的具体措施。

发布会上,宣布开通了专门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网上名称注册服务的网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域名注册网()” ,首批国家机关率先启用了规范的通用网址和中文CN域名。

随着新的互联网寻址技术不断完善,使用单位名称作为互联网上的地址名称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由于国家对网上名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网上名称使用的不规范。

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保护意识不够,造成的互联网域名被抢注的现象屡有发生。

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和部门的相关意识不强,在网上随意使用单位名称,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政府网上形象的混乱。

为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文件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是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合法名称,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单位名称注册通用网址时,必须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相一致。

政府规范网上名称树标杆我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主要通过积极注册CN域名来建立我国政府在网络领域中的中国标识。

政府网站通过全面规范地注册启用带有的CN域名,并加以宣传,使广大群众形成了“=中国政府类网站”的概念。

随着中文上网时代的来临,以及通用网址和中文域名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政府利用母语中文来建立网络标识也成为趋势。

全国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名称是政府职能、机构以及编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政府效能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为面向公众窗口的政府网站,由于其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其权威形象一旦被恶意利用,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要严格规范政府的网上名称,杜绝一切损害政府形象、扰乱人民群众视听的事情发生。

关于转发中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

关于转发中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

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浙江省民政厅浙编办发[2009]10号转发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编委办、民政局:现将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4号)转发给你们,为保证我省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注册使用“政务”和“公益”专用域名工作,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中文域名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权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公众、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中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也是中央编办今年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各级机构编制和民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动员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积极申报互联网中文域名注册工作。

二、中文域名注册的范围和收费标准。

注册的范围为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现有网站;收费标准,每个单位注册一个政务或公益中文域名,每年收取维护管理费200元。

收款单位名称: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国展支行,账号:0200253009000019602)。

三、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程序和办法。

“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工作分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两部分。

中文域名管理工作由各级编委办统一组织申报、汇总;其中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由各级民政部门协助当地编委办组织申报。

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启动阶段。

7月25日前为启动阶段。

各市编委办会同民政部门要尽快召开各县(市、区)中文域名注册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部署域名注册工作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下发有关材料。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4.05.15•【文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机关工作正文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2024年2月19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制定2024年5月15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简称机关事业单位)建设运行互联网政务应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政务应用,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设立的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含小程序)、公众账号等,以及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

第三条建设运行互联网政务应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落实网络安全与互联网政务应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原则,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内容篡改、攻击致瘫、数据窃取等风险,保障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第二章开办和建设第四条机关事业单位开办网站应当按程序完成开办审核和备案工作。

一个党政机关最多开设一个门户网站。

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国务院电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填报材料,缩短开办周期。

机关事业单位开办网站,应当将运维和安全保障经费纳入预算。

第五条一个党政机关网站原则上只注册一个中文域名和一个英文域名,域名应当以“”或“.政务”为后缀。

非党政机关网站不得注册使用“”或“.政务”的域名。

事业单位网站的域名应当以“.cn”或“.公益”为后缀。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政务领域,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府服务的改进,并针对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将政府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

相比传统的政务服务方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时间和空间的解放: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公民不再需要亲自前往政府机关或相关部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各种类型的政务服务,涵盖了各个方面的需求,例如办理证件、查询信息、在线申报等。

3. 信息公开和透明: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府可以将相关信息公开,实现政务信息的透明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践案例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案例:1.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是各级政府搭建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公民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证照办理、缴费等各类政务事项。

例如,深圳市的“一网通办”平台,将市民在政务办理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不同部门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便利性。

2. 移动APP应用:政府可以开发移动APP应用,将各种政务服务集成到手机上,方便公民随时查询和办理。

例如,北京市的“北京政务服务网”APP,提供了各类政务办事指南、资讯查询和在线办事等功能。

3. 在线咨询和投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咨询和投诉功能,公民可以通过平台向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政府也可以及时回复和处理。

例如,上海市的“12345热线”平台,提供了在线咨询和投诉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方便公民进行反馈。

三、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为了保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稳定运行,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和带宽。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政务的推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服务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

加强信息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网络覆盖不到位、速度不够快、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推动互联网覆盖到更广阔的地区,实现全民上网。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网络设备和技术,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政务信息公开互联网政务的核心是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政府部门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政务信息公开应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包括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等方面,确保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提供在线申请、查询和下载政务信息的功能,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息。

三、电子政务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还要推进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政务服务转变为电子化、在线化的形式,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政务事务。

电子政务服务应包括在线办事、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通过电子化的方式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让人们享受到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电子政务服务方面,可以建设政务服务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总结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和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等措施,可以实现政府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便民化。

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进互联网政务的发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一、引言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各个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政务服务领域也不例外。

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手段,在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联系、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定义、主要实施措施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定义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将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变,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实现政府与市民的互动、信息分享和服务提供。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实施措施1.政务网站建设与优化政府建设和优化官方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办事、政策解读、信息发布等服务。

通过合理规划网站结构、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和用户体验度,提高政务网站的服务能力。

2.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开发政务移动应用程序(APP),通过手机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政务办理。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完成诸如申请办理证件、查询政府政策、提出意见建议等操作。

3.大数据应用于政务服务政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民的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

4.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和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政务协同。

该平台不仅可提供便捷的政务办理服务,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成果展示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在许多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1.山东省“阳光政务”平台山东省政府建设了“阳光政务”平台,提供了在线办事、文件下载、政务查询等一系列服务。

市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政务办理的全程线上化,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2.上海市“一网通办”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政务办理的线上一站式服务。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务服务也逐渐向网上平台转移。

网上政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政府效能、优化政务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网上政务平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政务平台的正常运行,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权益。

二、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的概念和作用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为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网上政务平台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政务平台的正常运行,维护政务平台的数据安全性和用户权益,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政务平台的正常运行。

通过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保证政务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政务服务的顺畅进行。

2. 维护政务平台的数据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保障政务平台中的数据安全,防范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3. 保障用户权益。

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和服务监督机制,保障用户在政务平台上的合法权益。

4. 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督导和评估,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三、网上政务平台管理制度的内容1. 网上政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机构(1)建设机构:负责政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2)管理机构:负责政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包括内容审核、服务监督、用户管理等。

2.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的基本要求(1)规范操作: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政务平台时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能随意更改数据或滥用权限。

(2)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防火墙设置、加密技术等,保障政务平台中的数据安全。

(3)用户权益保护: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和服务监督机制,保障用户在政务平台上的合法权益。

(4)效能评估:建立政务平台的效能评估机制,定期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网上政务平台管理的基本流程(1)政务平台的建设流程。

名称管理筑牢“互联网+政务”基础

名称管理筑牢“互联网+政务”基础

名称管理筑牢“互联网+政务”基础
李秦峰
【期刊名称】《网络传播》
【年(卷),期】2015(000)V00
【摘要】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的安全,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的身份可确认、发声可辨别、信息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特别是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党政机关网站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开政务信息的重要窗口,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李秦峰
【作者单位】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加强企业预案备案管理筑牢环境应急管理基础 [J], 资讯
2.以分级管理牢筑“食品安全”基础——记承德市滦平县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文臣 [J], 李冬宝
3.移动宽带提速筑牢四川“互联网+”产业基础 [J], 姚晓敏;黄粟
4.推行基层管理“大部门制”筑牢应急管理基础 [J], 邱霈恩
5.坚持改革创新着力风险防控筑牢管理基础努力提升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J], 广东省粤电集团公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为基础

以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为基础

以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为基础
张理敬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界》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网络基础平台的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和优化管理十分重要.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从2006年开始探讨在国家规定的两个网络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政务专网,从而构筑了以"三网"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即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本文主要从青岛市网络现状、体系架构、安全部署、做法与体会等方面,阐述青岛市在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网络建设方案,实现网络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并切实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张理敬
【作者单位】青岛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夯实政务专网建设基础构筑青岛市信息高速路 [J], 张理敬
2.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广西林业专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彭杰伟;韦维;蒙芳
3.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市政务专网基础办公系统启用工作的通知 [J], ;
4.协同发展国家政务外网与业务专网 [J], 邵国安[1,2];李荔[1,2];袁艺匀[1,2]
5.电子政务外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实践 [J], 罗海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名称管理筑牢“互联网+ 政务”的基础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5年第20期
文/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李秦峰安伟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特别是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作
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开政务信息的重要窗口,成为各级党政机关
和事业单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民办事、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和接受群众监督的重
要平台。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法对党政机关和
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党政机关网站“名实相符,名称规范,安
全运行,健康发展”,进而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站安全。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安全的内涵
在现实世界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专属的办公场所,经过我国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审定,才能挂牌,对外公示,为公众提供办事服务,所以其身份被公众所熟知的,是安全可靠的。

但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近年来,冒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不法分子开办假网站的现象屡
屡出现,这给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权威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也给公众的利益造成了损失。

所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的身份安全亟需得到保障,这样公众才能辨识的清楚,不会被假冒网站欺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能够通过网络实时在线地获取政府信息、与政府交流;政府也可
以通过网络同步的、即时的、跨地域、跨时空的与公众联系,第一时间反馈公众对政府的诉求,有效地涵养、维护、培育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如今在互联网上,大量冠
以政府名义的消息被发布和转载,公众分不清楚这些消息的真假,有的是谣言惑众,甚至造成
了群体事件,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更直接损害了政府的诚信和权威。

目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站已经成为政策发布和政民互动重要的平台,同时由于公
众上网办事也成为公众个人信息的载体。

互联网从逻辑上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是基础层,包括
带宽、IDC机房、移动互联的基站等;第二层是基础资源层,包括域名、IP 等;第三层是应用层,包括邮件、网站、应用系统等。

其中,以域名为代表的第二层是信息安全隐患的要害。


果把互联网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话,第二层就相当于公路上的指示牌、摄像头等,如果我国互联
网这条高速路被国外的机构所管控,被国外的摄像头监控,那么安全肯定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如果我国政府网站使用商业域名,每次的解析数据都会反映在此域名的根服务器上,被国外所
掌握,那么网站存在安全隐患,公众的个人信息将无法保障,这直接威胁到我国网络信息安全。

总之,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的安全,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就要求党政机关网站的身份可确认、发声可辨别、信息可保障。

如何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站安全
网上名称管理工作是指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机构组织)的网上名称使用和网
上身份识别为核心,以域名注册、网站审核、网站挂标和年度报告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四位一体
综合性管理工作。

通过实现机构组织网上身份的监测、检索、识别与保护,同时广泛应用于微
博、微信、浏览器等各类平台,最终使网上身份更明确,使网络环境更清朗,使网上办事更放心。

(一)域名注册
根据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6 号文),机构组织必须注册和使用规范的“. 政务”或“. 公益”专用中文域名。

由于这两个中文域名在技术上的唯一性、形式上的高度可识别性和由机构编制部门严格管理等特性,使其具备作为机构组织“网上身份证”的条件,也使中文域名成为开展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核心。

(二)网站审核和网站挂标
2014 年5 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1 号文),其中明确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对党政机关进行网站开办审核与资格复核,并负责设计、制定党政机关网站标识使用规范。

网站挂标工作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站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在其网站底部显著位置放置统一的网站标识。

点击该标识将显示单位基本信息和网上名称等信息,以方便公众辨别网站真假。

(三)年度报告
根据6 号文,以及中央编办、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党政机关网站开办审核、资格复核和网站标识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69号文),网上名称和网站标识实行定期报告制度,网站开办主体应当定期向机构编制部门在线报告开办主体资格变动、网上名称和网站标识使用等情况。

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为什么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
机构编制部门掌握着最为准确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身份与名称信息,由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能够有效确保机构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名实相符、名称规范”。

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08 年就明确规定,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管理。

2014 年,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1 号文中进一步规定,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党政机关网站开办审核与资格复核,并设计制定党政机关网站标识使用规范等工作。

(二)为什么要注册和使用规范的中文域名?
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符合国人的语言与文化习惯,能够清楚体现机构名称和职能,类似于机构组织的“网上身份证”。

比如,中央编办的中文域名是“中央编办. 政务”,与其英文域名“”相比,中文域名一目了然,既体现机构组织的权威身份,又便于公众识别记忆,是网民安全上网、放心办事的基本保障。

建立以中文域名为核心的“网上身份证”
认证和保护应用体系的意义
一是维护权威身份。

通过规范网上名称,加挂网站标识等手段,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披
上“防伪衣”,是维护它们在网络空间权威身份的重要手段。

二是使上网办事更安全。

在互联
网上标明机构组织身份信息,使网民轻松辨别真假机构网站,能够提升办事效率,方便上网办事。

三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我国核心政治资源,它们在互联网上的信
息安全尤为重要。

加强对其网上身份的认证与保护,更能有效保障国家核心信息的安全。

四是
使机构编制管理更科学。

通过网站标识这个“数据探针”,收集和分析机构组织网站基本信息,全面了解网上履职情况,可以为机构履职评估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我们通过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及其网站“挂标”认证工作,维护其网站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护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站安全,为公众建立一条快速、准确访问政
务部门和公益机构网站的绿色通道,以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推动我国政务公开和电子
政务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