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半月谈评论1-6期
半月谈半月评论 (3)
半月谈半月评论引言半月谈是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本综合性周刊,其半月评论栏目是该杂志的重要栏目之一。
半月评论以点评时事热点、分析社会问题为主题,通过深入调查、独到观点和理性分析,为读者提供深度见解和思考。
本文将对半月评论栏目进行介绍和评价,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
1. 半月评论的特点半月评论栏目着重点评时事热点,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引发思考。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深入调查半月评论对于所报道的事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追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力求呈现出事件的全貌。
这种深入调查的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资料,也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后。
1.2 独到观点半月评论栏目有着一批独立思考的专栏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为读者呈现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读者拓宽视野,也激发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1.3 理性分析半月评论栏目的文章通常以理性分析为主导,侧重于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
作者不会滥用情感色彩,而是通过合理的论证和数据支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理性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的判断。
2. 半月评论的优点半月评论栏目有许多优点,使得它在读者群体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2.1 提供多元观点半月评论栏目的文章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提供多元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读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这对于提高读者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有益的。
2.2 拥有丰富的领域覆盖半月评论栏目的报道领域广泛,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这使得读者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热点问题,对于跨领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2.3 对社会问题有启发性半月评论栏目的文章通过深入分析社会问题,帮助读者理解问题的背后原因和深层次影响。
这能够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并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2年1-9月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收费站谢幕能否开启“通达时代”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公众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18公里,23年。
上世纪80年代耗时4年修建起的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今年元旦又成为国内首条提前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
23年,比起沪嘉高速原定收费期限缩短了两年。
这条连接上海城区与郊区嘉定的高速公路,原本5元的过路费在上海这座城市并不算高,但竟有开车族特意在不收费的第一时间驶去,只为感受一下收费“0元”的过关快感——“特别爽、特别棒”。
不只是沪嘉高速。
2011年,全国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
新年伊始,不少地方还宣布,取消或降低城市路桥通行费。
比如浙江,61个公路收费站点停止代收杭州、宁波等省内7座大中城市的道路通行费。
比如江苏,省内联网高速公路一类客货车的最低收费标准也即将从15元降为5元。
这些改变,从2011年夏天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就已开始。
目前,虽然还有公众对巨额公路收费的依据和使用情况追问诘责,但清理公路收费,毕竟有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成果。
减免公路收费,要算的绝不只是减少企业负担、降低经济成本的账,它也是一条通达民心的“高速公路”。
对单车单程,减免5元10元的物质收益可能有限,但这种畅通给人带来享有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人感”,是更应珍视、也更为重要的心理感受。
实际上,当沪嘉高速取消收费后出现车流量激增、局部拥堵的“烦恼”时,公众更看重的,依然是“取消”释放的信号。
还路于民、让利于民的努力,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可以让人们燃起更多欣悦与期待。
然而,仅一条沪嘉高速取消收费是不够的。
在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公路的收费管理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经依法批准后,“可收取车辆通行费”。
客观地说,在资金缺口和发展压力的矛盾之下,政府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公路,仍是难以避免的建设“路径”。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2年第一季度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2年第一季度全),准备公考的朋友,觉得有需要的可以抱走~来源:匡思敏的日志目录. 1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纯洁性,让党更加坚强有力. 6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发扬民主贯穿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全过程. 7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思想纯洁,坚守精神家园. 8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队伍纯洁,巩固党的基础. 9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作风纯洁,密切血肉联系. 10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 11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12人民日报评论员:是与非不容含糊. 14人民日报评论员:公与私岂能混淆. 15人民日报评论员:奋力推进创先争优. 16人民日报评论员:真与假衡量政治原则. 17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 18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领导. 19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方式转变. 20人民日报评论员: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 21人民日报评论员:为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扎实依据. 22人民日报评论员:干部之德在为民. 23人民日报评论员:明确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24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 25人民日报评论员:自强中书写“汶川信念”. 26人民日报评论员:为乐学勤学善学提供不竭动力. 27人民日报评论员: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 28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贵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9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雷锋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30人民日报评论员: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 31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乐学勤学善学的社会风尚. 32人民日报评论员:构筑当代中国的精神高地. 33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亿万民众的道德热情. 34人民日报评论员:探索建立公开遴选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35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我们时代的文化力量. 35人民日报评论员: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 37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38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 39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40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4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42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纯洁性,让党更加坚强有力——一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2012年01月12日00:00自身肌体的纯洁,反映了一个政党光明磊落的底气,决定着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力量。
2012年1-6月时事政治
第1期 2012年1-6月时事政治(节选自半月谈)注:1、删去了一些政策性过强的内容,选择题为《半月谈》自带,划线部分和思考题为整理者所做,仅作参考。
2、为加强理解和记忆效果,最好全文通读,不建议只看划线部分和选择题。
3、关于思考题,如果考生有答题反馈,可以进行交流探讨。
QQ:88054044,邮箱:88054044@。
2012年1月上半月1、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促进农业规划国务院总理2011年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2、我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新华社2011年12月24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011年12月23日在上海表示,目前已启动了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今后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探索。
3、2015年基本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国政府网2011年12月27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试运行服务2011年12月27日起,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5、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据朝中社2011年12月31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半月谈》1-7期
党政公选交流QQ群(湖南):192096579 党政公选交流QQ群(全国):2484954542013年《半月谈》第1期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
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
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
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
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
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
《半月谈》2010年第1—5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0年第1—6期【半月评论】《半月谈》2010年第1期【半月评论】拒绝“城市二元化”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
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
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
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
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
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发了紧锣密鼓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
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大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
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
可是,在城市GDP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建制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普及与提高,如何及时跟进?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
政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商务区,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价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
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胡存智认为是一个大问题。
他说,我国国土开发利用中存在集聚不足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得不够集中、不够集约,效益低下。
目前我国土地集聚得比较好的一些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大都市圈,但这3个地区的集聚程度也还不够。
胡存智表示,不应该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用地成本太低。
比如说,南方用地比较节约、北方用地比较宽松,原因就很复杂,其中之一是北方太阳的高度角低,要让阳光照到屋门口,房子间的距离就要大一点。
胡存智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控制用地总量,让大家感受到资源的紧张,才会提升集约节约的水平。
二是利用各种机制、制度,鼓励大家提升利用土地的强度。
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增加楼层的情况,国土部规定不用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是进一步整治和盘活闲置土地。
对以前不合理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就要进行整治、盘活,使土地流动起来。
这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胡存智说,要使上述措施很好地落实,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就是逐步建立起用地效率的评价和考核制度。
现在国土资源部已制定了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行。
这将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更大保障。
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涵。
当前我国不少大城市迅速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突出,而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又处于衰退萎缩之中。
对于这种现象,胡存智认为是各方面的制度和条件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集聚,并不能简单地靠抬高土地门槛、提高居住成本就能解决。
胡存智说,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应孤立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是要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拿京津冀地区来说,这里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但大家不一定都要往大城市挤,非要挤在一起,肯定就有各种“城市病”。
2012时评
人民网评:“邹恒甫事件”叩问微博举报底线知名教授邹恒甫,在实名认证微博上爆料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奸淫餐厅服务员等诸事,近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直到8月29日下午,邹才在微博透露“我和北大纪委监察室已经通了电话。
我让他们知道了一些信息,并且已经发给他们一些材料。
他们都收到了。
”北大回应举报证据不是针对“梦桃源事件”。
邹则在微博承认自己对于所说的淫乱问题是“太夸大了”。
此前一周,作为爆料者的邹恒甫一直在现实中隐身,仅在微博上隔空喊话。
把北大,把公众,把真相都晾在一边。
事实到底真相如何,自有澄清之日,双方被绑上“微博举报”的战车,又有庞大的社会公众群体见证,必有一方脱不了干系。
但单就“邹恒甫事件”本身而言,邹恒甫的爆料,已经突破了微博举报的底线,给社会的基本伦理撕裂了一个前景堪忧的口子。
这一底线的突破,首先就体现在举报信息的高度模糊性。
院长、教授和系主任,北大多了去了,不确指即是打击一大片。
即使公众根据其工作过的北大具体单位进行推测,也仍然存在相关信息的模糊不清。
这种模糊举报,本身并不符合举报的基本规范,却被许多人所忽略。
如果我们允许甚至纵容这种举报范式的存在,只怕每个人将来都可能陷入被猜测怀疑的泥淖中。
“模糊信息”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就好像大门紧闭,人们视若无睹地走过,但如果半开半掩,人们多半会往里张望。
而当这种猜测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求证澄清之后,人们就会产生失望和不予信任的情绪。
邹恒甫如此长时间不就关键性问题进行回应,无异于摆了原本信赖他的公众一道,必失信于公众。
如果我们允许甚至纵容这种开一个头就没影的举报,只怕微博将来就会成为含沙射影、相互攻讦的工具。
如果说北大最初“绝无此事”的回应,显得过于匆忙和急躁的话,那么此后北大的多方应对,从调查举报所涉事地点人物,到与邹恒甫多方联系请其提供线索,再到严肃查处的表态,则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上,纠正了公众对北大最初回应所形成的偏见。
用百姓的话说,球现在踢到邹恒甫这一边。
2012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申论考试)第20期豪情满怀迎盛会
半月谈2012年第21期半月评论:豪情满怀迎盛会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盛会,世界的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3亿中国人民必将豪情满怀地迎来国运昌盛、人民幸福的新起点,迎来发展中国、惠及世界的新机遇,迎来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把国家的综合实力推向了新的高点,把全面小康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治国理政的决策推到了新的水平。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就和变化,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的执政基础,也成为中国人民豪情满怀走向未来的巨大支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过去10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跨越艰难险阻、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
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还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党始终立足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科学、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行为。
虽然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人民群众从我们党的执政实践中看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魅力,坚定了科学发展的决心,感受到了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审时度势、戒骄戒躁、勇往直前、以人民为师。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的国情以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党都看得真切,想得明白。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困扰,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地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定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12人民时评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2。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9%,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望。
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
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
半月谈2012.1-12期时事政治小测试
《半月谈》2012第1——12期时事政治小测试《半月谈》2012年第1期1.国务院最近通过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一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_ B __以内。
A.3% B.5%C.6%2.2011年12月27日起,我国__ C __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
A.灯塔B.泰山C.北斗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__ C __张。
A.20 B.25C.30《半月谈》2012年第2期1.1月5日美国公布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___ B _军事存在。
A.中东B.亚太C.西亚北非2.国务院近期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__ A __平均水平。
A.全国B.中部地区C.东部地区3.相关部门日前批复了北京市大兴区等___ C _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探索新路。
A.20 B.23C.24《半月谈》2012年第3期小测验1、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_ B ___。
A、8.4%B、9.2%C、9.4%2、今年我国将稳步扩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抓紧研究启动税务、海关、__ C __等系统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试点。
A、文化B、银监C、证监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__ B __个中央一号文件。
A、8B、9C、10《半月谈》2012年第4期小测验1、联合[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理会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__ B __和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
新华网“新华网评”2012年六月第一期—— 一周精彩《新华网评》
新华网“新华网评”2012年六月第一期——一周精彩《新华网评》目录第一追问:“开房收钱”算哪门子“身不由己”?新华网评:种子公司已吊销,“财政饭”为何照吃?[第一追问]:"真气运行学"是不是又一个"张悟本"?新华网评:洋奶粉奇贵,国产奶粉要争口气新华网评:一位高中老师之死给予我们的警示新华网评:政府网站怎能成“睡眠模式”?新华网评:“三公”公开不能止于“数字公开”新华网评:130万元“超生罚款”暴露了啥?新华网评:“六一”给孩子送什么礼物最受欢迎?新华网评:“按潜规则我该发大财”,啥逻辑!第一追问:“开房收钱”算哪门子“身不由己”?5月24日,备受关注的“湖南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涉案的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因涉嫌违法已移送司法机关。
据其同事透露,高校职称评委收钱不是什么秘密,也并非个别现象。
刘一兵一入这个“圈子”,可能身不由己。
(5月25日《北京晨报》)涉嫌“开房收钱”的教授被移送司法机关,意味着该案件将进入司法程序,这也算是对心怀不满的公众有了一个初步的交代。
然而,在犯罪嫌疑人即将接受法律审判的时候,一些教师不是从中吸取教训,而是滥施同情心,以“身不由己”为这位犯案教授开脱。
按照其同事的说法,高校职称评委收钱不是什么秘密,也并非个别现象,所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12 页以刘一兵入了这个“圈子”,并最终犯事,是一种身不由己。
这种观点,完全是一种无稽之谈。
身为高校职称评委,明明知道收钱是违反规定、触犯法律、破坏公平和正义的,却毫不避讳地大肆收钱,这到底是财迷心窍,利令智昏,还是“身不由己”?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身不由己”有一种被动、被迫的意味,然而这位教授,主动把自己的酒店房号告诉需要参与评审的教师,主动发短信提示教师前来送钱,如此积极主动的姿态,何来被动,被迫的意味?这已经是明目张胆地伸手要钱,赤裸裸地索贿了。
2012国考公务员申论精华+新华时评+人民时评+半月评论
第一编新华时评更多公务员考试学习资料尽在:鲤鱼网/成功在于执着!●公开真相会引发恐慌?荒唐!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周芙蓉)近日,“钴60将爆炸”的谣言在河南杞县流传,造成部分群众恐慌,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
网上谣言源于一个多月前杞县利民辐照厂发生的卡源故障。
6月7日,该厂在完成辐照辣椒粉作业后,因被辐照的货物倒塌,造成放射源护源架倾斜,致使放射源未能降入源井内,发生了卡源故障。
卡源故障会不会造成辐射和污染、会不会影响群众生命健康,是群众最急切想知道的。
然而故障发生后一个多月内,当地政府始终没有公开发布信息。
直到7月13日,开封市政府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而正是在这一个多月里,“钴60将爆炸”的谣言借助互联网在当地传播,部分群众逃离家乡“避难”。
迟到的政府新闻发布会,面对已经四处蔓延的谣言,显得软弱无力。
17日,“杞县发生核泄漏”“杞县核泄漏造成多人死亡”等谣言仍在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流传。
当天下午,一些群众乘坐出租车、三轮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从多个方向离开杞县。
为什么事发一个多月,政府不公开发布信息辟谣?开封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一方面是因为情况不严重,没有辐射和污染;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引起恐慌。
对这样的解释,人们恐怕只能报以荒唐可笑的评价。
谣言止于公开真相,这是极其浅显的道理。
杞县利民辐照厂卡源故障是否属于“核泄漏”、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否危及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政府最有条件了解事情真相,最有责任及时、详细地公布事情真相。
只要及时公布真相,群众自然会作出正确反应。
即便真的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及时公布真相也有利于及时疏散群众、保护群众。
反之,掩盖问题、回避矛盾,只能使谣言满天飞,社会秩序混乱。
杞县部分群众选择相信谣言,不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当地政府,而是当地政府不相信群众、不尊重群众的知情权。
在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今天,当地政府的这种行为令人痛心。
●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要是‘老保’真的能跟着人走,那以后我们农民工再也不用‘退保’了,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2009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一位人民网网友在留言中表达了对这两个文件的美好期待。
2012半月谈最新热点小结
民企债务危机倒逼金融体制创新 (1)草根慈善何以感动国务院 (1)触摸中国经济的温度 (1)民企债务危机倒逼金融体制创新来源:zyjyzky | 作者:中宜教育 | 发布时间:2011-10-31 | 栏目:半月谈 |我要评论(0)分享到|内容导读:今年以来,流动性收紧、融资渠道不畅,大批中小企业深感债务压力,而近期发生在浙江温州的民企债务危机,更是暴露出现行金融市场“双轨运行”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已成为当务今年以来,流动性收紧、融资渠道不畅,大批中小企业深感债务压力,而近期发生在浙江温州的民企债务危机,更是暴露出现行金融市场“双轨运行”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大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正不断创新金融手段,助力小企业“突出重围”。
(《半月谈》2011年第20期)大银行推出服务新举措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
对此,商业银行不仅做出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的承诺,还通过创新金融手段,在降低自身经营成本的同时,减少小企业经营压力。
交通银行承诺,对已有风险的小企业,在生产运营正常的情况下维持存量信贷业务的审批和投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继续对小企业执行利率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困难企业尽量不上浮、少上浮。
农业银行也表示,四季度对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原则上不上浮或少上浮,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民间借贷对于银行冲击日渐加大,不少银行感受到竞争压力,开始“弯下腰”服务小企业,一方面批量经营控制成本,一方面看轻抵押物注重信用。
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一般会有产生高人工成本、高不良贷款率的顾虑,但仍有不少银行大胆迈出探索的步伐,创新了“信贷工厂”“网络银行”等模式。
建行行长张建国介绍,“信贷工厂”模式通过对小企业贷款的申报、审批、发放等业务按照“流水线”方式,能将过去20天至30天才能完成的贷款程序缩短至5天,而另一款专门为网络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产品“e保通”,则可在线将应收账款转让,2分钟内就能获得预付款。
公务员考试文件
半月谈2012年第13期半月评论:多为民生谋创新时间:2012-07-23 11:11:19半月谈2012年第13期半月评论:多为民生谋创新总是不断地有一些民生话题在社会舆论中激起层层波澜。
譬如时下由保鲜蔬菜、药袋苹果引发的食品安全,便令国人满腹忧虑,火上心头。
或批评政府监管失灵,或指责商家丧尽天良,或埋怨农户祸起源头。
何不拓宽一下思路,尝试从科技创新的视角去寻根求解?多从民生需求开发课题,多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自主创新,让社会的科技进步成果更多地造福大众,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
这是我们应当坚守的科技伦理和发展价值。
科教兴国,早已成为国家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日益坚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战略基点。
在当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波波冲击中,世界各国倾心竭虑,在轮番推出紧缩与刺激治理新政的同时,把希望寄予未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再造,纷纷出台新增长战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声已经隐约可闻。
中国发展也正穿越重重风险急速迈入崭新的转型时代,从“中国制造”力推“中国创造”,把自主创新的重心转向更具引领性、更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标志性重点工程。
这是国家发展大计,自应戮力以赴。
但是,我们亦应清醒,国计与民生,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既要集中力量办攸关国计的大事,也当全心全意办造福民生的实事,坚持创新为民,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就以倍受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为例。
水系污染、土壤毒化,已经极大地侵蚀了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根基,如何去加快实施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大量剧毒农药,盲目过量施用,给食品安全留下无穷隐患,如何加快研发、推广可以降低残留、提高作物品质的生物防治?今天的城市消费者菜篮子越拎越俏,追求品相,口感第一,于是,“甲醛白菜”“药袋苹果”趁隙而生,有禁难止,如何为菜农果农生产出安全、廉价的保鲜药液和无害、有效的生态套袋?民生科技,牵涉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产安全、生命健康、生态环保和生活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月谈2012年第1期半月评论:心态也是一种力量作者/苏北我们经历了“更复杂”的2011,又迎来了“更严峻”的2012。
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清醒的定力,还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弃浮躁焦虑而理性把握形势,弃投机泡沫而回归实体兴业,弃路径依赖而强力推进转型。
这应是我们的正确抉择。
毋庸置疑,经济增速正呈明显的放缓之势。
这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们是否已经告别两位数的增长时代?社会争议着,怀疑着,甚至悲观着、背后,有一种浮躁和焦虑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跨越发展,习惯了一枝独秀。
现左怎么看这放缓之势?增长是硬指标,发展是硬道理。
所以,2012年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
只是,我们应当清醒,市场自有其规则,经济自有其周期,我们可以去利用规则,去调控周期,但不能去扭曲、篡改规则,无法去熨平、消灭周期。
当出口面临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金融市场风险增多,保护主义倾向突出,国际贸易增速回落,我们不能抱有奢望;当投资规模一再扩大,所占GDP比重超过50%,我们实难重复4万亿带动18万亿的投资故事。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成长的大趋势中,一厢情愿地寄望于政府干预和拉抬速度,只会导致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加重,通胀压力升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更加严重,从而收获倍加苦涩的发展主义之果。
其实,经济增长的放缓也是宏观调控取向中的适度调整,也是发展方式转型中的自然回落。
把通货膨胀降下来,把资产泡沫挤出去,恰恰是为更健康的成长清除隐患,开辟道路。
而且,我们有信心,“稳中求进”的增长,9%或8%的速度,放在国际背景中去看,仍然是一个很可观的成绩。
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紧的,是保障和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创造和尊重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积蓄和催生发展方式转换的推力。
比稳定出口稳定投资更要紧的,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消费,这是中国经济的战略基点。
这就需要我们把发展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收入分配改革,聚焦于社会民生建设。
我们还当看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向资本家靠拢,逃离实业投机暴富扭曲着创业兴业的社会心态。
实体经济的健康和繁荣,始终是国民财富和国家强盛的根基。
我们不是不要发展虚拟经济,但是,首先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必须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应当紧紧围绕壮大实体经济来发展虚拟经济。
看一看楼市: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契合中,房价被一再推高,终于积聚起风险重重的市场泡沫。
看一看股市:上市公司圈钱无度,不知回报股民,恶化股市生态,挑战监管制度,导致市场炒作风气盛行;创业板时闻高管纷纷闪电辞职疯狂套现,演绎转瞬间千万富翁的“造富”神话。
看一看钱市:击鼓传花的炒作游戏和食利人群的急剧膨胀,先后衍生出一个个民间借贷的危机。
不知何时,我们的心底都多了一个气泡,都想把它尽快吹大,不惧吹暴。
财富路径的扭曲,加剧贫富分化,污染社会风气,戕害创业精神,将使得经济和社会变得愈益脆弱起来。
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市场和政策、改革和调控更多地向中小企业着力,向民营经济着力,向新兴产业着力,真正为实体经济拓展发展环境、未来市场和利润空间,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专注于实业,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吸纳就业,造福社会,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更广阔的前途还在于创新,在于转型。
可是,历经30多年发展,路径依赖已经成了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的心理定势,经济形势越是严峻,这一心态越是强烈。
资源约束愈来愈紧,不少地方恨不得一个早上把它全部开发成一个个闪着金光的数字。
可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又靠什么来发展呢?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当年的“宁可毒死,不可穷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权益的扩大,这样的口号还能再喊下去吗?招工难度愈来愈大,为了保住劳动力廉价优势,一些地方政府想尽办法限制职校生外地就业,组织实习生无偿打工,甚至直接补贴企业主用工成本……释放比较优势,依靠要素驱动,这条路子已经越走越窄。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城市已铿锵明志:壮士断腕,义无返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回望改革之初,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没有事先的蓝图设定,我们正是凭借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才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
如今,积累更丰富了,实力更雄厚了,一些地方怎么反倒背起了包袱,束手束脚,患得患失,有意无意地回避着风险?打破路径依赖,需要直面深层矛盾,承受转型阵痛。
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得契杌,这“机会之窗”不可能永远向着我们敞开。
我们错过了,耽误了,流失了,那就是危险降临的时刻。
心态紊乱失衡的深层,是制度激励的倾斜,是社会价值的误导,是利益关系的纠结。
如何在改革的勇敢前行中,在文化的整合创新中,在社会的公正追求中,保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一份定力,一份锐气,一份智慧,是在更严峻的2012年里一道更沉实的日常课题。
半月谈2012年第2期半月评论深化改革: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余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强调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看出,要应对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领域改革的实质性推进至关重要。
深化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接近10%,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成就的取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始终能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坚持渐次深入的改革,不断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大幅度滑坡的压力。
国家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另一方面积极参和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在经过了1998年至2001年的调整后迅速回升,新世纪的头10年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正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此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前,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阶段,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一系列重大调整。
就其战略重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简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就是要建设消费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经济。
建设消费型经济,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有效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建设服务型经济,需要在文化、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领域加快改革,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面临的“玻璃墙”“弹簧门”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需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为中小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创新型经济,需要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其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深化改革;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需要深化改革。
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改革信心,凝聚多方共识,破除各种阻力,建立新的改革推进机制。
深化改革,既要强调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既要遵循试点、总结、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原则,又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半月谈2012年第3期半月评论:留住消费力来源:《半月谈》2012年第3期展望全球欲振乏力、水波不兴的市场,正有一种力量在聚集,一种消费在涌动,它就是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热。
媒体多有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高达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世界奢侈品协会又有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产能过剩更见严峻之际,在中国经济增幅明显回落、扩大内需亟待升温之时,中国人向市场传达的信息,无疑,是一个灼人的亮点,是一缕耀眼的希望。
只是,我们如何引导这消费力、留住这消费力呢?长期以比较优势形成的出口依赖,以政府强势主导的投资驱动,都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
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启动新型消费力量,实现以消费为主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这是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再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
改革30多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等收入群体崭露头角,广大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另一番情景:一是先富者投资转移,二是奢侈品消费转移。
出境采购火热一时,给众多国外商家带来一片惊叹和欢呼,纷纷兴起针对庞大中国游客消费群的特别服务。
这两个转移,两头在外,无可厚非,自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正常现象。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思考,它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转型和社会融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如何留住民间消费力,社会已有各种各样的求解: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增开免税商店,减少流通环节,强化政府调控,加大市场监管,等等。
应当有效,但也有限。
全球化,地球村,这样的市场启蒙已有多年。
人员流动,疆界已经突破,出国旅游购物,已是寻常百姓之事;网上交易,也已畅通无阻,城市白领中青睐海外网站购物的“海淘族”已越来越多;文化辐射,更是无远弗届,各种消费时尚、消费新潮,正以令人艳羡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被推销到世界各地。
刚刚从温饱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眼界大开,正带着热望放开脚步争相搭上消费时尚的特快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