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的心血管系统变化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心电图短PR间期(Short PR 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上P波至R波之间间期缩短,通常小于0.12秒。
在临床上,心电图短PR间期可能与妊娠周数有关。
本文将对心电图短PR 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妊娠期间,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心脏负担增加,心排出量和心脏在妊娠早期会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峰。
孕妇的心脏和血管系统也要忍受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升高带来的影响。
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其中包括心电图短PR间期。
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短PR间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异常心电图,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心电图短PR间期在妊娠期间的发生可能与孕妇身体的生理变化和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
除了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心电图短PR间期在临床上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一些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电图短PR间期。
一些药物和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
在对心电图短PR间期进行研究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只有全面地了解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临床实践中,对心电图短PR间期的诊断必须谨慎。
一旦发现心电图短PR间期,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可能与妊娠周数等因素有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可能与妊娠周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有关这种关系的研究并不充分。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规律,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临床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56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电图分析
检 查均无器质性 心脏病病 史 , 心肺正 常 , 量增 加 , 心肌耗氧量 明显增加 , 引起 心肌 发生 一系 列生 理变 化 , 可使 潜在 的心 律
4 ] 复极 的异常 表现 ; 与 自主神经 功 能紊 失常更加 明显 或 出现新 的 心律 失 常【 。 ② 采 用北 京 世 纪今 科 MI 乱有关 , C— 妊娠后期 激素水平 升高 , 陈代 有 时心 律失 常为潜 在 心脏 病 的表现 , 新 也
I 同步 1 型 2导联 心 电 图机 进行 常 规描 谢 旺盛 , 交感神 经活动增强 , 继发 于心脏 可在妊娠期 间首次发生 。心 电图检查具 记, 取标 准 电压 I V=lm 走 纸 速 度 负荷加 重 , 是心 肌缺 血或损 伤引 起心 有方便 、 m O m, 也 简单 、 快捷 、 易于 动态 观 察 等优
11 对 象 .
选 择产 科住 院待产 分娩 的 失 常。本 文 s T—T改变 2 . % , 4 4 妊娠 晚 心 电轴左偏 , 系子宫 明显增 大及 腹压 , 横
妊娠 晚期心 血管系统和 神经 内分 泌
晚期 孕 妇 4 6例 , 龄 2 5 年 2~3 平 均 期 S 6( T—T改变 可能 与 : 妊 娠 晚期 随着 膈 抬 高 , 脏 向左 移 位 所 致 。 ① 心 2 . ) 。经妊 娠 早期 保 健及 人 院 常规 血容 量增 大 , 66 岁 心脏 负 担 加重 ,使心 输 出 血 尿常规及肝 肾功能检查均正 常。 12 方法 .
( 收稿 :0 00 -8 2 1 -70 )
・
经验交流 ・
4 6例 妊娠 晚期孕 妇 的心 电 图分 析 5
零达 红
【 中图分类号 】 1 4.1 1 04 5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生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生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A2型题 2. B1型题1.妊娠晚期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变化,错误的是A.心率增快而有心悸B.心脏容量增加10%左右C.叩诊心浊音界稍扩大D.心尖部可闻及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E.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心搏量减少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2.宫内妊娠时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峰出现在A.5~7周B.8~10周C.11~13周D.14~16周E.17~19周正确答案:B解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是一种糖蛋白激素。
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持续1-2周后迅速下降,持续至分娩。
约于产周2周内消失。
知识模块:妊娠生理3.妊娠早期羊水的主要来源是A.母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B.胎儿尿液C.胎儿皮肤D.胎儿肺E.胎膜正确答案:A解析: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16-18周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
妊娠11-14周时,胎儿肾脏即有排泄功能,于妊娠14周发现胎儿膀胱内已有尿液,胎儿尿液排至羊膜腔中,使羊水的渗透压逐渐降低。
妊娠足月胎儿通过吞咽羊水使羊水量趋于平衡。
知识模块:妊娠生理4.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开始消失的月龄是A.1~2个月以后B.3~4个月以后C.5~6个月以后D.7~8个月以后E.9~10个月以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5.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消失是在产后A.1天B.2天C.3天D.2周E.1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6.关于胎盘早剥的病因。
以下哪项不多见A.孕妇腹部受撞击B.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慢性高血压C.孕妇长期右侧卧位D.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E.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正确答案:C解析:胎盘早剥主要与孕妇的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因素有关,如A、B、D、E各项;另外如果妊娠晚期孕妇长期仰卧位,可发生仰卧位综合征诱发胎盘早剥。
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血液循环
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血液循环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血液循环对于胚胎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孕早期,胎儿的心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使得血液能够循环输送养分和氧气至胎儿身体各个部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的过程以及血液循环的机制。
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起源胎儿的心血管系统起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胎盘。
在胚胎第三周开始,原心脏细胞在胚胎盘的内层形成心管。
心管延伸并逐渐分化成心腔和心房,随后发育出心室和大血管。
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迁移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心脏结构。
二、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要集中在妊娠前8周。
在这段时间内,心脏的主要结构已经形成,但仍需要进一步成熟和巩固。
一些重要的发育过程包括:动脉导管的形成、动脉导管的闭合和心脏分区。
动脉导管是胎儿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它连接胎儿的主动脉和肺动脉。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脉导管在第三周形成,以确保胎儿体内血液可以绕过肺部。
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动脉导管逐渐收缩,最终在出生后几天内完全闭合。
心脏的分区是指心脏的不同部位发育成特定的心室和心房。
在胚胎第五周,心脏开始向左右两侧分化,并形成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分子信号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在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机制胎儿的血液循环主要通过胎盘实现。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之间的重要器官,起到了营养供应、废物排出和气体交换的作用。
胎盘由胚胎皮层和子宫内膜组成,其中胚胎皮层的血管系统与胎儿的心血管系统相连。
胎儿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循环系统:胎儿动脉循环和胎儿静脉循环。
胎儿动脉血液通过脐动脉进入胎盘,并将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输送至胎儿各个组织和器官。
而胎儿静脉血液则通过脐静脉返回胎盘,废物和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被清除,并向母体的循环系统中输送。
在胎儿血液循环过程中,胎盘还起到了免疫保护的作用。
母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增强其免疫力,提供额外的保护。
妇产科学简答题
简答及论述1.妊娠期循环系统的主要变化:(一)心脏:妊娠后期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尖搏动左移,心浊音界稍扩大(二)心排出量:约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周达高峰,临产后心排出量显著增加。
(三)血压: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在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
(四)静脉压:妊娠对上肢静脉压无影响。
股静脉压于妊娠20周开始,于仰卧位、坐位或站立时均明显升高,侧卧位时能解除子宫的压迫,改善静脉回流。
孕妇容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
孕妇还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2.受精卵着床必备的条件:①透明带必须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④孕妇体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3.羊水的主要来源: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4.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和胎盘生乳素HPL的功能::①HCG作用于月经黄体,使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群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②HCG-β亚基有促卵泡成熟活性、促甲状腺活性及促睾丸间质细胞活性;③HCG有与LH相似的生物活性,与尿促性素(HMG)合用能诱发排卵;④HCG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性,能以激素屏障保护滋养层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
HPL的功能:①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于乳腺腺泡,促进腺泡发育,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白蛋白、乳酪蛋白、乳珠蛋白,为产后泌乳作好准备;②有促胰岛素生成作用,使母血胰岛素值增高,增加蛋白质合成;③通过脂解作用提高游离脂肪酸、甘油浓度,以游离脂肪酸作为能源,抑制对葡萄糖的摄取,使多余葡萄糖运送给胎儿,成为胎儿的主要能源,也成为蛋白合成的能源。
因此,HPL是通过母体促进胎儿发育的重要“代谢调节因子”。
5.胎儿成熟度(fetalmaturity)检查:1.正确推算妊娠周数2.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以估算胎儿大小3.B型超声测胎头双顶径值 4.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
围产期心脏病的名词解释
围产期心脏病的名词解释围产期心脏病是指妊娠时期或分娩后三个月内发生的各种心脏疾病。
由于孕妇心血管系统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多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加上胎儿对母体的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使得孕妇在这一阶段更容易出现心脏病。
围产期心脏病包括孕产妇患有的既往存在的心脏病,以及由于怀孕期间的变化和新发的疾病所引起的心脏问题。
围产期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孕期生理变化:孕妇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胎儿对母体的压力增加,会导致血容量的增加和心脏负荷的增加。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原有的心脏病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脏问题。
2. 既往存在的心脏病:孕妇如果在怀孕前就已经患有心脏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孕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使这些病情恶化或加重。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期间血压增高,伴随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
这种疾病在孕期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引发心脏病。
4. 妊娠期心肌病:妊娠期心肌病是孕妇特有的一种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功能障碍。
这种病在怀孕后期较为常见,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
围产期心脏病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史的孕妇,应该积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
此外,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对心脏病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已经确诊为围产期心脏病的孕妇,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心脏病症状,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病情。
而对于严重的心脏病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中止妊娠以保护孕妇的生命安全。
总之,围产期心脏病是孕妇在怀孕和分娩期间容易遇到的心脏问题。
孕妇应该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0年执业医师考试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九章妊娠合并症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1位。
(一)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妊娠期总血容量于妊娠第6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高峰;心排出量至妊娠4~6个月时增加最多;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5~3cm,并可有轻度收缩期杂音。
2.分娩期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每次宫缩时心排血量约增加24%,同时有血压增高、脉压增宽及中心静脉压升高。
第二产程时孕妇需屏气,肺循环压力增加出现发绀。
胎儿胎盘娩出后,回心血量增加。
患心脏病孕妇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3.产褥期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
子宫收缩使一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孕期组织间潴留液体也回到体循环。
心脏病孕妇此时仍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二)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1.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不大。
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症及艾森曼格综合征)多有复杂的心血管畸形,不宜妊娠,若已妊娠也应尽早终止。
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为Ⅰ~Ⅱ级者,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
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不宜妊娠,已妊娠于孕早期终止妊娠。
2.风湿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可以耐受妊娠。
伴肺动脉高压,已妊娠宜早期终止。
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能较好耐受妊娠。
主动脉瓣狭窄严重者应手术矫正后再考虑妊娠。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常能度过妊娠及分娩,产后病因消除,病情会逐渐缓解,多不遗留器质性心脏病变。
(三)对胎儿影响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
心脏病孕妇心功能良好者,胎儿相对安全,剖宫产机会多。
(四)常见并发症1.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
掌握早期心力衰竭特点: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危重孕产妇诊断标准
危重孕产妇诊断标准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产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
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生理和代谢的变化,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应激,使得她们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危重孕产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心血管系统的评估。
孕妇在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会发生很多变化,如心脏负荷增加、血容量增加等。
因此,对于危重孕产妇的诊断,需要评估她们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其次是呼吸系统的评估。
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子宫扩张,导致膈肌上升,使得呼吸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此,对于危重孕产妇的诊断,需要评估她们的呼吸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等。
再次是肾脏功能的评估。
孕妇在妊娠期间,肾脏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等。
因此,对于危重孕产妇的诊断,需要评估她们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尿量、尿液分析、血清肌酐浓度等。
此外,还需要对危重孕产妇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
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血容量增加等因素,使得她们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危重孕产妇的诊断,需要评估她们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意识状态、神经反射、神经影像学等。
最后是危重孕产妇的全身状况评估。
除了上述系统的评估外,还需要对危重孕产妇进行全身状况的评估,包括体温、皮肤黏膜颜色、水肿程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危重孕产妇全身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危重孕产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神经系统以及全身状况的评估。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出危重孕产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麻醉-产科患者的围术期容量管理全
大出血时机体的改变
✓ 微循环灌注不足,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导致酸血症 ✓ 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和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 ✓ 消耗性及稀释性的凝血功能障碍 ✓ 氧离曲线右移,携氧能力下降
大出血休克时导致损害
血容量丢失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产科患者的围术期容量管理
内容
1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的变化
2
普通产科患者的容量管理
3
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容量管理
4
总结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循环血容量增加
血容量增多,血容量逐日增加,至妊娠33周时达最高峰, 平均可增加50%,产后2~6周才恢复正常
心排血量CO增加
10周内心排血量增加,在妊娠20-28周达最高峰,比正 常增加25%-30%
妊娠期与容量相关的变化总结
✓ 循环容量、心输出量增加 ✓ 血管阻力下降 ✓ 高凝 ✓ 稀释性贫血
内容
1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的变化
2
普通产科患者的容量管理
3
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容量管理
4
总结
普通产科患者的特点
✓ 术前禁饮禁食→脱水、低血糖、低血压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 ✓ 椎管内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 胎儿取出,腹腔压力骤减,大量血液聚集于腹腔,回心血量骤减 ✓ 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回心脏,心脏负荷加重
且90%为可避免死亡!
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1/10万)和顺位
第1位 第2位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0年
城市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是血液泵送的中心,还承担着调节体内循环系统的重要功能。
心电图(简称ECG)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心脏病、心律不齐等心脏疾病。
在心电图中,PR间期是指P波起点到R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反映了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除极传导的整个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正常范围是0.12-0.20秒,而短PR间期则是指PR间期缩短至小于0.12秒。
而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心脏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心电图的表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
一、妊娠对心脏的影响妊娠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孕妇的整个身体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血容量、心输出量、心率、血压等指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孕妇自身的生理需要。
在心脏方面,孕妇的心率会逐渐增加,心脏的负荷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二、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心电图短PR间期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房肌病、药物影响等。
短PR间期表现为P波起点到R波起点的时间间隔缩短,这意味着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除极传导的时间减少,可能会引起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从而导致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心电图短PR间期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心脏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心电图的表现,尤其是PR间期的表现。
有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间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妊娠期间心脏功能的变化有关。
孕妇在妊娠早期,心率和心输出量逐渐增加,心脏的负荷也在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到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从而导致心电图短PR间期的出现。
妊娠合并心脏病
(一)妊娠期• 血容量增加:6周开始,32~34W达高峰。增
加30~45%。平均增加1450ml以后维持该水平至 分娩。
加30%~50%(80ml)。心排量受体位的影响, 左侧卧位可增加30%。5%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 合症”。 加平均10次/分。
• 心排出量增加:妊10w出现,妊32w达高峰。增
• 心率增加:妊中晚期出现,分娩前1~2M心率增
• 心脏:向左上移位,心尖搏动左移2.5~3.0cm ,
心肌轻度肥大,心尖部第一心音和肺动脉瓣第二心 音增强,有轻度的收缩期杂音
(二)分娩期
• 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 血容量进一步增加:每次宫缩约有250ml~500ml 血液被挤进体循环。子宫血流减少。胎儿胎盘娩出 后约有500ml血液进入体循环 • 心排出量进一步增加:每次宫缩时增加24%。 • 血压增高、脉压增大、中心静脉压升高。 • 第二产程孕妇屏气,肺循环压力增加。 • 胎儿胎盘娩出后,腹腔内压骤减,大量血液向内脏 灌注。
• • • • • • • 法洛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 一般未行手术矫治活不到生育年龄 耐受力差 自然流产率高80% 母体和胎儿死亡率高30%~50% 不宜妊娠 经手术治疗,心功1~2级,严密观察后继 续妊娠。
3、无分流型
• 肺动脉狭窄:轻度可渡过妊娠分娩期 ,重 度宜手术矫治后再妊娠 • 主动脉狭窄:男性多见,常合并其它心血管 畸形,预后较差。妊娠时母体死亡率高 3.5%~9%。胎儿死亡率10%~20%。围 生儿预后差。轻度可在严密观察下妊娠。中 重度者避孕或早孕终止。 • Marfan综合征:为结缔组织遗传性缺陷导 致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常累及升主动脉、 主A、降主A。妊娠死亡率高,主A瘤破裂。
观点
• 对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来说应首选阴道分娩,经阴道 分娩的优点是:失血少,感染、肺水肿和血栓形成 发生率少,产后恢复快,仅在有产科指征或心脏无 法耐受情况下行剖宫产。 • 初次分娩采用剖宫产可避免每次宫缩增加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担,与阴道分娩相比风险更小,但是其 对再次妊娠增加更多的风险,如不明原因妊娠约34 周胎儿死亡,胎盘异常着床(如前置胎盘、植人胎 盘、子宫疤痕部妊娠等),子宫破裂及疤痕裂开。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生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生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关于妊娠期血液系统的改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妊娠6周开始,血容量增加,32~34周达到高峰B.妊娠期血液稀释,血红蛋白稍低,白细胞偏高C.血小板增加D.红细胞沉降率加快E.纤维蛋白原增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2.氧分压最高的血液存在于以下哪种血管中A.胎儿主动脉B.绒毛间隙C.脐动脉D.动脉导管E.脐静脉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3.胎盘完全形成在下列哪个时间A.妊娠1个月末B.妊娠2个月末C.妊娠3个月末D.妊娠4个月末E.妊娠5个月末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4.妊娠期子宫变化,以下哪项正确A.子宫增大增重是由肌纤维增多所致B.子宫颈部鳞、柱上皮交界向内移行,宫颈变光滑C.子宫峡部在规律宫缩后形成子宫下段D.妊娠12~14周子宫出现无痛性不规则收缩E.子宫颈部肌纤维含量最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5.妊娠期母体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以下哪项恰当A.孕妇心搏量对活动的反应与非孕期相同B.孕期心脏听诊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诊断心脏异常C.心脏向左下方移位D.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稍偏低E.下肢静脉压无明显变化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6.孕期含多量花生四烯酸的磷脂部位是A.叶状绒毛膜B.合体滋养细胞C.细胞滋养细胞D.胎膜E.脐带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7.关于脐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妊娠足月(40周末)脐带长度一般为50cmB.脐带有两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C.脐带表面由羊膜包围D.脐静脉的氧分压低于脐动脉E.脐带杂音的速率与胎心音率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8.羊水的pH约为下列哪项A.8.0B.7.0C.6.5D.7.2E.9.0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9.卵子受精是在输卵管的下列哪个部位A.伞部B.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C.峡部与间质部连接处D.间质部内E.内侧1/3处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0.正常妊娠的生理改变是A.促性腺激素增加B.醛固酮降低C.血浆白蛋白降低D.皮质醇降低E.甲状腺素降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1.胎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之一是A.有两条脐静脉B.脐静脉汇入肝脏C.右心的血有1/3通过肺脏D.脐动脉内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E.入右心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2.关于受精卵发育与植入,正确的描述是A.精子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顶体外膜破裂释出顶体酶,称为精子获能B.获能的精子穿透初级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为受精的开始C.孕卵植入后蜕膜产生“早孕因子”,抑制母体淋巴细胞活性D.妊娠期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E.囊胚与子宫肌层间的蜕膜为真蜕膜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3.脐血S/D在妊娠晚期的正常值为下列哪项A.>2B.<2C.<3D.>3E.<4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4.孕妇过度通气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A.横膈升高,膈肌上下活动度增加B.由腹式呼吸转变为胸式呼吸C.孕激素对呼吸中枢的刺激D.母体血内二氧化碳分压增高E.孕中期耗氧量增加30%~40%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5.关于妊娠期母体凝血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50%B.血小板数增加2倍C.纤溶活性增加D.凝血因子Ⅺ、Ⅻ增加E.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6.关于受精卵的发育、运行及着床,正确的是A.卵子受精发生于输卵管的峡部B.精子获能是精子通过女性生殖道时接触子宫内膜白细胞,而解除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C.受精后第5天受精卵分裂成为实心细胞团的桑葚胚D.受精后的第8天进入宫腔,第10天开始植入E.受精卵着床时透明带尚未消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7.卵子受精后第几天分裂成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团块称为桑葚胚,于第几天早期囊胚进入子宫腔,在受精后第几天囊胚开始着床A.2,3,4~5B.3,4,6~7C.4,5,7~8D.5:6,8~9E.6,7,8~9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8.关于妊娠期母体循环系统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容量至妊娠末期增加30%~40%B.心率从孕早期至末期每分钟增加10~15次C.心搏出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D.妊娠后期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E.第二产程期间,心搏出量略减少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19.妊娠早期羊水的主要来源是下列哪项A.母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B.胎儿尿液C.胎儿皮肤D.胎儿肺E.胎膜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20.无并发症的妊娠足月孕妇的体重约增加A.8.5kgB.10.5kgC.12.5kgD.14.5kgE.16.5kg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妊娠生理21.下列关于胎盘内物质交换,描述正确的是A.胎盘内物质交换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B.母体与胎儿之间,氧气及二氧化碳以易化扩散方式进行交换C.母体与胎儿之间,葡萄糖是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D.钾、钠和镁及脂溶性维生素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E.氨基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正确答案:A解析: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
妊娠合并心脏病
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性负链RNA病毒,需 同时有乙肝病毒感染。母婴传播 较少见。
戊型肝炎病毒(HEV)
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类似甲肝, 但孕妇易感性强,易为重症, 死亡率较高。
存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病毒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诊
断
1.病史 2.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甲型肝炎为2~7周(平均30日); 乙型肝炎为1.5~5个月(平均60日); 丙型肝炎为2~26周(平均7.4周); 丁型肝炎为4~20周; 戊型肝炎为2~8周(平均6周)。
第一产程
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心率。
预防心衰
预防感染。
第二产程
避免屏气加腹压,行会阴后-斜 切开、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术, 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 腹部放置砂袋。 * 防止产后出血,可静注或肌注缩 宫素10-20U。 * 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
三、产褥期处理
妊娠期:前负荷(血容量)增多是主要 因素 分娩期:前后负荷均增加并可出现右向 左分流 产褥期:前负荷(组织间液回流)增多
由此可见,妊娠32~34周及以 后,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是心脏病孕 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最危险时机,
临床上应给予密切监护。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类型
风心发病率下降,先心发病率上 升,各种类型心肌炎后遗症越来越多,
减低心脏负荷: 1、体位 2、供氧---高流量面罩或加压供氧; 3、镇静---吗啡3-5mg肌肉注射或静 脉注射; 4、利尿、降低肺动脉压力;
洋地黄的应用
* 对心瓣膜病、先心、高血压心脏病、阵 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房颤效果好。 * 对高排型心脏病,肺心病,活动性心肌 炎,严重心肌劳损效果不好; * 低排高阻型可在扩血管药基础上应用强 心剂利尿剂,选用快速洋地黄。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二、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易使原有病情加重,某些妊娠并发症使肝炎病
情复杂化。
➢ 孕期代谢、消耗
肝糖元储备
➢ 妊娠早期食欲不振 蛋白 肝脏抗病力
➢ 雌激素
肝脏灭活
肝脏脂肪运转
➢ 胎儿代谢物
解毒
胆汁排泄
药物 3. 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4. 孕期母儿监护:定期产检、胎动计数、
NST、CST、胎盘功能检测、B超等 5. 终止妊娠的时间:
6.终止妊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控制血糖、及时纠正代谢紊乱 ➢ 注意分娩过程中的血糖监测,补液:按每4g
糖加1单位胰岛素的比例 ➢ 阴道分娩应在12小时内结束 ➢ 剖宫产麻醉选择硬膜外麻或局麻,不宜加用肾
关免疫球蛋白。 被单核巨
嗜细胞
血小板 Ig
系统
脾和肝脏
血小板破坏
ITP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 妊娠对ITP的影响: ➢ ITP对妊娠的影响:出血 ➢ ITP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粘膜出血和贫血 治疗:
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脾切除、 输血小板
分娩期:原则阴道分娩为主,放宽剖宫产指征, 产前或术前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血小板
➢ 第二产程: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肺循环压力增高 ➢ 第三产程:回心血量急剧增加,腹压下降
产褥期:回心血量增加,以产后3日内为主, 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
1. 先天性心脏病:约占35-50%
(1)左向右分流型(非紫绀型) 1)房间隔缺损 2)室间隔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
妊娠期心脏健康指南
妊娠期心脏健康指南在妊娠期间,女性的身体经历许多变化,其中包括心脏功能的适应和承受额外的负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对于保护妊娠期女性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妊娠期心脏健康指南,帮助您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心脏健康。
1. 妊娠期的心脏变化在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会经历心脏功能的生理性改变以适应胎儿的发育需求。
这些变化包括血容量的增加、心脏输出量的增加以及心脏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对于妊娠进展至关重要,但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血管系统的风险。
2. 维持健康饮食在妊娠期间,均衡的饮食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心脏健康而言,限制盐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多的盐分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
同时,增加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和亚麻籽油,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3. 适度的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脏肌肉,提高心脏健康。
在怀孕期间,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非常重要,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减轻心脏负担并提高心脏健康。
然而,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咨询,因为每个孕妇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4. 控制体重妊娠期间适当控制体重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过度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与医生合作,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和体重管理方案,确保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5. 管理心理压力妊娠期间,女性可能会面临许多身体和情绪上的挑战,这可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心理压力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定期休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6. 定期产检和专业指导无论何时,在妊娠期间定期进行产检和咨询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将能够评估您的心脏状况,并根据您的个人情况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定期监测心脏健康状况可以尽早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总结:妊娠期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心脏是母婴健康的核心。
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管理心理压力以及定期进行产检和咨询医生,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心脏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的心血管系统变化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居重要位置,仅次于产后出血,占第二位。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最多(60%),先天性心脏病次之(25%)。
近年来,由于风湿热的发病率下降,其它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情况相对增多。
心力衰竭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预防和控制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一、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效应人体在妊娠期各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心血管系统改变最为明显,并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 妊娠期(1)血容量变化:孕妇的总循环血量比正常人多,一般于妊娠 6 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平均增加40%〜50%,以后不增加或略增加,产后2〜6周左右恢复正常。
血容量增加与胎儿成正相关。
因此,经产妇或多胎妊娠时血容量增加更为明显,增加的血量中,以血浆的增加较多,可达50〜60%,红细胞增加约10〜20 %,故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降低,呈妊娠期生理性贫血,血粘度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速。
妊娠期血浆增多是由于肾小管钠再吸收增加和水潴留。
母体和胎儿肾上腺生成的雌激素,促进肝内肾素生成,子宫也是肾素的来源之一。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使醛固酮增多,从而引起水钠潴留。
其它激素(如催乳素、黄体酮)则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量。
水钠潴留间接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但由此引起的周围性水肿并非由于心功能不全的结果。
(2)心脏改变:妊娠时由于心搏量加大,心脏工作量多,故心肌可有轻度肥大。
妊娠后期横膈被抬高,心脏被向上向左推移,心浊音界的左缘比正常略大。
第一心音增强并分裂,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妊娠后期90%在心尖区可听到第三心音,10〜15%可听到第四心音。
由于心搏加强,血流加速,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尖区也可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1〜 3 级),多数在收缩早、中期而较短。
有时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舒张期杂音,是由妊娠期肺动脉的生理性扩张所引起,产后即消失。
偶尔在三尖瓣区也可听到舒张期杂音,由血流加速引起。
心音改变和杂音在妊娠早期即出现,多数在妊娠12 周前后开始听到,产后即消失。
在妊娠后期还可在胸壁听到乳房杂音,此种杂音位于胸骨旁,可为连续性,收缩期较响,常为高调,仰卧位较明显,杂音起源于肋间动脉与乳房内动脉的吻合支由乳房血流增加所引起,在杂音附近肋间加压,杂音可以消失,X线检查见心脏呈横位,心影可能轻度扩大,肺血管影也增多。
心电图检查在妊娠后期有电轴左偏,但足月时电轴左偏不明显,说明心脏沿其长轴旋转;有些孕妇第三导联上可有Q波,T波倒置,Q波在深吸气后可以减小,T波在深吸气后倒置减轻或转为正立,以上改变在产后均消失。
正常妊娠时心电图上无心室肥大征象,上述心电图变化反映妊娠时心脏位置改变的影响,并非心肌的病变,妊娠期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以早搏为多见。
2. 分娩期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能量及氧消耗增加,加重了心肌负担。
第一产程中,每次子宫收缩约为500ml 血液挤入体循环,回心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心排血量暂时增加20%左右,与产前相比,约增加40%。
每次子宫收缩也使右心房压力增高,使平均动脉压增加10%左右,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
临产时的疼痛、紧张引起心搏量和心排血量的增加,此作用可在麻醉后消除。
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及骨骼肌均参加活动,使周围循环阻力加大,且产妇屏气用力使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腹压增加,使内脏血管区域血液涌向心脏。
所以此期的心脏负担最重。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有自左向右的分流,因右心室压力增高,转为由右向左的分流而出现紫绀。
第三产程中,胎儿娩出后,子宫缩小,腹内压力骤减,血液回流到内脏血管床。
产后子宫收缩,血液从子宫窦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血容量又有增加。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能量和氧消耗多,心排血量亦随之增加,心率在子宫收缩时加速。
临产过程时间虽短,但此时间内对循环负荷特别重,对心脏病孕妇极为重要,约2/3 的危险发生在此期。
3. 产褥期在产褥期,妊娠期的一系列心血管变化尚不能立即恢复到孕前状态。
产后 2 周内心排血量仍较正常为多。
产后1〜2周内,虽有分娩时失血,但组织内先潴留的水分进入血循环,加上宫缩挤入循环中的血液,全身循环血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加大,也易引起心力衰竭。
待多余的水分经肾排出以后,心脏的负担才得以逐渐减轻。
血容量恢复孕前水平约需4〜6周。
从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来看,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天内,心脏负担最重,是患有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处理时应备加注意,掌握好时机甚为重要。
二、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从妊娠10 周左右心排血量开始增加,到妊娠20 周左右达高峰,以后略少,心排血量最多比正常增加40%左右。
由于妊娠时母体通过弥散而使氧运输至胎盘及胎儿,胎儿动脉氧分压不会超过母体胎盘静脉氧分压。
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故母体胎盘血流量必须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使氧能通过较窄的母体胎盘动静脉含氧差而输送至胎儿。
为满足上述需要,母体心排血量增加多发生在子宫血流量增加之前。
妊娠对氧耗量增加,其中80%为胎儿所需,但氧耗增加与心排血量相比,心排血量相对增加较多。
妊娠时动静脉含氧差减小,此可能部分由于周围组织摄氧不同,但主要是由于周围血液的重新分布,即肾、皮肤、子宫血流量增加所致。
此种周围循环的重新分布在妊娠各阶段可有不同。
子宫血流量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增加,肾和皮肤则在早期增加达高峰,以后维持于此水平或略减少,妊娠期心排血量的增加取决于心率及心搏出量。
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心率加快,从妊娠8〜10周开始逐渐加快,到34〜36周达高峰,以后渐下降。
孕妇心率每分钟约增加10〜15 次。
单胎妊娠心率最多可增加21%,双胎妊娠增加40%。
妊娠期心率加速的机理尚不明了,可能由于窦房结内生节律加速,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或肾上腺素能张力增强所致。
心排血量增加的另一机制是每搏心排血量增加。
妊娠期每搏心排血量渐增多,到13〜23周达高峰,平均增多约30%,以侧卧位最明显。
以后渐减少。
妊娠时心搏量增多,但动脉压并不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则降低。
妊娠期子宫和胎盘区域动脉和静脉之间的交通几乎是直接的,形成短路,这是周围血管阻力降低的一个原因,其他还包括妊娠期内分泌的改变,发育中胎儿产热等。
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使孕妇对血流急剧改变的防卫能力降低这也是孕妇容易发生昏厥或肺水肿的部分原因。
妊娠期回流入下腔静脉的血液增多,加以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下肢的静脉压增高,是引起踝部水肿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
仰卧时这种压迫更为明显,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及晕厥,即“妊娠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改为侧卧位后症状即解除。
此症以妊娠后期多见。
约1/4的孕妇在妊娠期25〜30周右心室舒张末期压略有增高。
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而肺动脉压不高,说明肺血管阻力降低。
血循环时间在妊娠期缩短。
三、妊娠期心血管系统检查的意义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可以了解正常妊娠时孕妇的心脏功能情况。
对未知患心脏病的孕妇可及早发现其所患心脏病变及心脏功能状态。
对已知患心脏病的孕妇可了解其心脏病病变的程度,掌握其心脏功能状态,以决定其是否继续妊娠。
据报道,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死亡率占同期孕妇死亡的40.7 %,而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
未经产前检查的心脏病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产妇死亡率较有产前检查者高10倍左右,所以对孕妇初诊时,应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并对其心血管系统进行较全面的检查,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系统疾患,指导妊娠。
并对有心脏病患者妊娠的耐受力做出正确的估计。
1.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正常妊娠时可有轻度心悸、气短、浮肿、心动过速等症状,心尖搏动向左上移位,心浊音界轻度扩大,肺动脉瓣区与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这些症状和体征,增加了妊娠期心脏病诊断的困难。
有时可能将妊娠时引起的心血管功能改变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
因此,判断妊娠期妇女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时要特别慎重,不宜乱下结论。
下列几点可有助于诊断:(1)未孕前有心悸、气急、或心力衰竭史,或体检、X 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异常而曾经被误诊为心脏病。
(2)有舒张期杂音或有川级及川级以上的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时限较长,尤其有震颤并存者。
(3)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舒张期奔马律等。
至于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发生,妊娠期间也可出现,不一定表示有器质性心脏病。
(4)叩诊或X 线显示有明显的心界扩大,个别心室或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心脏瓣膜运动异常、心内结构畸形。
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等。
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也可以使心脏病的表现有所改变。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妊娠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脏杂音可减轻或不易听到,因而影响诊断。
另外妊娠期血流量的增加又可使轻度二尖瓣狭窄或三尖瓣的杂音增强,以致对病变的严重程度估计过高。
所以,在估计妊娠期心脏病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在内,以求较正确的判断。
2.心脏病代偿功能的分级:按其所负担的劳动程度分为 4 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无症状)U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出现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
川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制(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休息后无不适,或过去有心力衰竭者。
W级不能进行任何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
3.心脏病患者妊娠耐受力估计:心脏病妇女能否妊娠可从心脏病种类、病变程度、心脏病代偿功能分级标准的级别及具体医疗条件等因素,分析和估计心脏病患者能否承受妊娠、分娩、产褥期的各种负担,来判断心脏病患者可否妊娠。
(1)适宜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级及U级患者,妊娠后经适当治疗,估计能承受妊娠和分娩的负担,一般很少发生心力衰竭,但也须加强孕产期保健,注意监护。
(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川级或川级以上者,或有心力衰竭史者不宜妊娠。
年龄在36 岁以上,心脏病病程较长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较多;过去有心力衰竭史者有70%左右可再发生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慢性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活动性风湿热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先天性心脏病有明显紫绀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心脏有活动性炎症者;心脏病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如肾炎、肺结核等,因在孕产期易发生心力衰竭或休克,皆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则应在妊娠早期人工终止,以防孕产期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随着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人获得手术治疗者越来越多,若术后无紫绀和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在I级至U级者可以妊娠;有紫绀、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在川级以上者不宜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