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绪论(新)
最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振宇 第一章 绪论

三、个体的心理发展
(1)胎内期,从受孕到出生,生命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历时9个月, 快速演变为人类胎儿;
(2)新生儿期,从出生至1个月(医学上定为28天); (3)婴儿期,从出生后1个月至1岁; (4)幼儿早期,1-3岁; (5)幼儿期,3-6或7岁; (6)童年期(学龄初期),6或7岁至10岁或11岁。 (7)少年期(学龄后期),11或12岁至14或15岁。 (8)青年初期(学龄后期),14或15岁至16或17岁。 从(1)到(5)统称学前期。 在儿童心理学的领域中,如何认识个体心理发展,形成了许多理论派别。
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组成了桥式测 量电路,Rm为温度补偿电阻,e为激励电压,V为 输出电压。
总电路图
双臂电桥接两个电阻应变片,双差动全桥接了四个电阻 应变片,且按它们的受力方向接成差动形式。接入电阻 应变片数目越多,其灵敏度越大。
五.系统的构成特点
电子秤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体化 的电子称量装置,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快速、准确、连 续、自动"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 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求。
•
• 电子衡器产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从通用的各种规 格的电子秤到大型的电子称重系统,从单纯的称重、计价 到生产过程检测系统的一个测量控制单元,其应用领域在 不断地扩大。
三.选择测量参数
•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
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 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精]](https://img.taocdn.com/s3/m/6468382133687e21af45a98b.png)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理论
问题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之争
机械模型
把儿童看成被动的、完全 由外力推动的机器
机体模型
儿童是一个整体,不能还 原成对零碎环境刺激被动
自然观察法 实验法
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 在生物基础上强调行为模式,但适度的环境
刺激必不可少
主被动 兼有
不明确
社会 生态 学派
生态系 统理论、 社会文 化理论
自然观察法 跨文化研究法
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 儿童的特征和他人对儿童的反应相互影响
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 成熟以及与经验丰富的社会成员的交往共
TED: 谈论积极心理学 /sQU4N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理论
Buss David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 系教授。在人类择偶策略的科学研究领 域,享有很高的声望,是进化心理学领 域的集大成者。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理论
案例分析:
【
在幼儿园装扮游戏的区角,孩子们在扮演“医院”中的角色,
发展过程受潜意识中性本能的推动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生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出现一个主要危机
行为主义学派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
环境塑造行为 刺激(S)— 反应(R) 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理论
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儿童个性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期。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观察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动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变量,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和情境,了解儿童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问卷调查则可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书面访谈的形式进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儿童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可以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促进家庭教育。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是促进学校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社会保护。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学前教育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需求,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他们逐渐掌握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并开始培养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人格形成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性格发展等方面。
儿童的生理发展涉及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成熟,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分类、组织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从简单的感觉发展到复杂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言发展是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言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对情感的感受、表达和管理能力的逐渐成熟,包括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怀。
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包括幼儿园生活适应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性格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儿童性格形成过程的反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测量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儿童对其中一种刺激或任务的反应,来推测他们的特定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
访谈法是通过与儿童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态度。
测量法是通过量表或测试工具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于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潮州师范分院
(三)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 •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1913
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题 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 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 的诞生,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 的开始。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 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 • 基本理论观点 :环境决定论。
潮州师范分院
华生的主要理论观点及研究
6/12/2020
潮州师范分院
(三)学前儿童的概念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7岁
学前儿童:0~6、7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开始到上小学之 前的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6/12/2020
潮州师范分院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P5
• 影响因素 • 年龄特征 • 发生和发展规律 • 个别差异
(条件反射)
食物——无条件刺激物 铃声——条件刺激物
潮州师范分院
视频
潮州师范分院
(三)行为主义学说
3、斯金纳 • 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 操作条件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操作性条件反射
潮州师范分院
(1)斯金纳的实验
视频
(2)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过有机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 条件反射。
车到站了,你终于见到了你的家人,你感到一阵激动,流出了热泪。 情感
你想将来一定努力学习,有所成就,为家乡人争光。 意志
6/12/2020
潮州师范分院
罗夏墨迹测验
“请你看它像什么” “请你看这里有什么” “什么东西使你想起了这
些”
6/12/2020
“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后期的研究者 霍尔:复演学说 华生: ……
(三)心理发展关注的问题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发展的机械论与机体论
发展连续性与阶பைடு நூலகம்性
发展普遍性与差异性
发展的普遍性指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 程,任何个体都会受遗传与环境的影响,这个客 观的过程不可以按人的主观意愿去解释和任意塑 造,心理学需要揭示这些客观规律。发展的阶段 性就是客观规律。领域的特殊性也是客观规律。 这是理性的认识发展的框架,不是每个儿童心理 发展的目标与标准。 发展的差异性强调个体的发展有自己的速率,特 点,风格等,差异性也来自遗传,环境与个体自 身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研究的对象
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 儿童的执著,表现着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 儿童的烂漫,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 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 在儿童清澈的明眸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 情和哲学家的简洁 我想,所谓成熟,不过是重新体验儿时游戏的认真态度和 重新审视儿时积累的早期经验。 只有了解儿童,才会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 ——转引王振宇 《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 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 程的理解。 观察法,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 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案例-幼儿好奇心的表现
(1)行为产生的环境:“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包括 幼儿、幼儿的活动:使用材料,收集与解释信息,老师、 同伴及其相互交流等 ) 如区角游戏环境,材料有——,出 现的方式——,老师与儿童的介入方式等,是支持、容许、 阻止幼儿的行为 ( 2 )参与者:环境中的有哪些人,他们的角色及其相互关 系等 (3)活动内容与形式 ( 4 )行为出现的频率及其持续时间:如接近(或者观察、 提问、操作等)的次数与时间。 ( 5 )老师或者其他人以及幼儿的语言及其幼儿的动作表情 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1)家庭的自然结构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2)家庭经济条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
家庭教育方式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个课堂,也是终身课堂。 小知识
定义: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
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用: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
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小知识
: 2~3个月:头可随视、听自由转向,抬起 4个月:用肘支撑抬胸,并能从仰卧位翻向 侧卧位 5个月:能从仰卧位翻向俯卧位,抓握悬挂 的玩具 6个月:可以坐,并可以抓成人的手由坐到 站,由成人挟腋下做跳跃 7个月:可独立翻身取玩具,并独自坐稳 8~9个月:会爬,并独自扶杆站立 10个月:能独自站立,自己坐下 11~12个月:在成人搀扶下学走路 1~2周岁:可以跳、攀、投,上下台阶 2~3周岁:可以灵活跑、跳及其他平衡动作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过遗 传将祖先长期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 征传递给下一代。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1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2020/5/4
1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5/4
12
(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 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 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 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20/5/4
1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复习、机动
4学时 4学时 1学时 3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3学时 4学时 2学时 8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3学时
2020/5/4
4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人生永恒的主题
本章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
“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
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研究设计
• 在数据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就要对数据进 行分析,探讨事件与行为的关系 • (一)相关设计:
• 例如:研究看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 研究设计:测量儿童收看暴力电视节目的量及对 同伴进行攻击的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 特点:不改变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只是通过观 察等自然的方式去研究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 缺点:无法判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观看暴力电视节目 攻击性行为 ?
• (二)实验设计
• 在实验室控制的环境下,操纵自变量,从而观察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研究目的:找出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性行为 之间的关系 • 研究假设:观看暴力节目是儿童高攻击性的原因 • 自变量:观看暴力节目 • 因变量:攻击性行为 • 实验设计:研究者让实验组1的儿童看有大量暴力 行为的节目,实验组2看少数暴力行为的节目,最 后比较两组儿童在观看后攻击性行为的变化
遗传和环境之争
华生:“请给我十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 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的世界中教育,那么,我可 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 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成为一个医生或 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 可以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 发展出延迟模仿
2、前运算期(2-7岁)
什么是“运算"? 特点:自我中心、思维片面性、泛灵论、直观形象思维、不可逆性、 不能守恒等 游戏的重要性: 自我治疗、自我教育、获得自我效能感 3、具体运算期(7-11岁) 借助实物进行思维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摆脱实际物体
• 纵向研究
• 又叫追踪研究,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 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同一个体心 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 验的心理活动。
喜、怒、哀、乐、爱、憎、 惧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 目的活动中自觉地调 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
调控
情感过程
动力
意志过程
一、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积极性的个性倾向性。
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洛克和华生
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 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 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其意义在儿童教 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等认为,个体 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 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关系。 ⑤小脑: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 ⑥大脑: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着 大脑皮层。皮层表面凹凸不平,约由150亿个 脑细胞分六层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 凹陷部分称为沟或裂,隆起部分 称为回。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额 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 脑 皮 层 ——高级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表现在: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 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
2. 人的心理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动地反作用于
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 种需要。
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改造世界.例如:三峡大坝的 修建、旅游景点的建设,还有为了得到玩具的小朋友吃自己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谈话法 例如,某班老师想了解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在提问时应该特别注
意孩子的表情,尽可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内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避免伤 害、吓唬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作品进行分
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是 对儿童的日记、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作品进行 分析。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思考: 你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
究意义有哪些?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儿童观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本课重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意义 4.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发展心理学
是基础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案例分析】
受虐女童笔下的《幸福的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特殊性原则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
(一)横断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混合研究设计
例如:瑞文测验
学前儿童心理学(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心理学及学前儿童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 主要内容,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和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 【重点难点】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 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五、其它
• 调查法 • 作品分析法
16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概述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再次复习巩固人的心理的实质,
了解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等相关理论;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0
(二)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2.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尚未发生 3.注意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1.总体特点: 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形成并发展; 注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稳定性增强、分
配和转移能力形成并初步发展。 2.注意发展的年龄特点
14
三、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 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 基本要求: –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
• 优点: –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 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15
四、个案法(case method)
• 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 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 方法。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周 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导航
26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 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 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 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0.35
6.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7.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50
8.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60
9.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大者
0.75
10.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88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周:对T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
导航 15
• (二)社会因素 • 案例分析 • 1.双生子家庭变故 • 2.印度狼孩的例子
社会环境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变为现实。 第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第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导航 16
•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1.遗传决定论 • 2.环境决定论 • 3.二因素论 • 4.相互作用论 • 5.科学的观点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5-3=2
右 左
右
左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一章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绪论(新)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年龄 0-1岁 成功品质 希望 不成功品质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4. 勤奋对自卑
1-3岁
3-6岁 6-12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方向和具有目的 能力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 亲密对孤独 7. 繁殖对停滞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J·B·Watson)。这种理论 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 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 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 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 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 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 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 族……。”这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 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左 5-3=2 右
右
左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殖期(11-13岁开始)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
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 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 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以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 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也叫追踪研究。
二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整体研究:把学前儿童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探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个面貌,也称为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
入的研究,也称为专题研究。
三
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
⒋平衡作用: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
经验和社会互动,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试的状态。
2、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 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 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 、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
(二)生理的发展 (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当你安排幼儿园活动时,不知道给孩子安排何种活动强度。 “户外活动我才带他们跑了1000米,怎么就跑不动了呢? ”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四)心理过程的发展
学 前 儿 童 发 展 心 理 学
不知道怎样引起幼儿的兴趣,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里想的是 什么? “啊!!!他们就像是小魔鬼……”
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案例3:恋母(父)情结
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 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 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 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 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 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 。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 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 罪行。俄底浦斯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四、社会文化理论 五、信息加工理论 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人物:一、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压抑 情结 童年的阴影 催眠 联想 2、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3、梦的解析 新精神分析、荣格 集体无意识理论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 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周:对T进行每天10 分钟的爬楼梯训练, 连续6周。 • 53周:对C开始训练, 连续2周 • 55周:T与C能在10秒 内爬完这5层楼梯
脱离人类环境的实例
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 “狼孩”阿玛拉(8岁), 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 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 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 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 舌头舔食生水和流汁,吃 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 到17岁。在辛格夫妇的精 心训练下,2年后,阿玛 拉能直立,6年后能直立 岁儿童的水平行走,7年 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 当于4岁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殖期(11-13岁开始)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0-1岁)
口唇期(0-1岁) • 婴儿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 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 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 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A、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B、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C、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靠感知和动作(口 尝、手抓)等去认 识周围世界的,经 由感觉与动作,婴 儿认识到自己与别 人(特别是母亲)、 自己与物体是分别 存在的。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经典行为主义理论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前运算阶段:2-6、7岁
•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 恒的。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a、心理过程都包括那些?
b、什么是个性?它又包括那些内容?
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 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 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WWW” 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 心 理 发 展 过 程 的 共 同 特 征 与 模 式 ; when (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 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 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 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3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可能性
假设演绎思维
A
B
C
D
客体永久性实验
获得守恒概念实验
• A ······ •B · · · · · ·
潜伏期(6—11岁)
• 孩子逐渐得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 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 为榜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 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 滞的或退化的现象。潜伏期是一 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 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和 对父母的感情转向外部的环境,转向学习 和游戏,更多地与同性同伴相处。 • 这是一个社会化时期,儿童在家庭外部发 展与他人的关系。
• 口唇期婴儿欲望主要通过口唇的吮吸、 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满足。 • 口唇性格 :贪吃、抽烟、酗酒,过于依 赖,总希望被照顾(被喂养),以自己的 需要为中心(自恋),强求别人,缺乏耐心, 贪婪,多疑,悲观,对建立亲密关系困 难和恐惧。
肛门期(1-3岁)
• 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 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婴儿 开始被训练用厕所。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的动力;
发展的历程;
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基本理论问题
一、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是谁起决定作用”
(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 人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强调 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以遗 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他认为遗 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 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 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 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 Hall)有一句 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 育”。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年龄 0-1岁 成功品质 希望 不成功品质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4. 勤奋对自卑
1-3岁
3-6岁 6-12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方向和具有目的 能力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 亲密对孤独 7. 繁殖对停滞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 此阶段,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处于潜伏期。
生殖期(11-13岁开始) •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 到来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 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 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 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 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 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第一章 总论
许炯
.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对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 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也就是0-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个体心理的发生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
• Kimling&Jarvik总结了半个世纪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与 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为
关 系 相关系数 0.00 0.20 0.30 0.50 0.35 0.50 0.50 0.60 0.75 0.88
1.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不同环境者 2.无血缘关系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3.养父母与养子女 4.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5.同胞兄弟姐妹在不同的环境长大者 6.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7.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8.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9.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大者 10.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社会学习理论
• A1bert Bandura, (1925~),加拿大 人。斯坦福大学心 理学教授。 • 特点:将学习理论 用于研究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的观察学习
• 班杜拉,强调观察 学习,认为人的行 为的变化既不是由 个人的内在因素, 也不是外在因素决 定的,而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结果。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J·B·Watson)。这种理论 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 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 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 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 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 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 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 族……。”这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 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
•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便训练。 •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肛门扩约 肌的伸缩。 •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习独立,接受 个人的力量,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 和攻击。 • 肛门性格: 过早、过于严格的大小便训练 会使儿童压抑。成年后表现为过于守秩序、 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等。
新行为主义理论
• 代表人物: B. Skinner(19041990) •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 实验分析》(1938) 《教学技术学》(1968) 《言语行为》(1957)
新行为主义理论
• 心理发展的机制:操作条件反射 • 核心概念:积极强化、消极强化;积极惩 罚;消极惩罚; • 其它贡献:机器教学(程序教学);行为 矫治方法 • 评价:提出了新的行为发展机制;忽视了 人的主动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数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大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容积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x3=6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把这些球放到盒子里:
现实性
猜猜看,你第1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第2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前运算阶段:2-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