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分析共41页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a886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d.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旋转齿轮间的啮合来实现液体的吸入、隔离和压缩等功能。
其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寿命长,广泛应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特别是用于高压或高粘度介质的输送。
齿轮泵的主要部件包括齿轮、泵体、撑铁和密封件等。
其中,齿轮是齿轮泵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轮齿啮合而成。
一个齿轮是主动齿轮,另一个齿轮是从动齿轮,它们都被安装在泵体内的定位架上,通过轴承支撑,并由驱动装置(通常是电机)传动主动齿轮进行旋转。
当主动齿轮开始旋转时,从动齿轮也开始跟随旋转,两个齿轮之间的齿槽逐渐变小,从而产生负压,使液体被吸入齿轮泵中。
随着齿轮旋转的进行,齿轮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所以被吸入的液体就被压缩和封闭在齿槽之间,从而形成压力,向泵口排出。
泵体中的密封件起着包裹液体的作用,通过减小泄漏口来维持液压系统的压力。
撑铁可以保证齿轮泵在高速运转时稳定运行。
齿轮泵的型号可以根据齿轮形状、流体性质和使用要求等方面来分类。
例如,在齿轮的类型方面,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在流体性质方面,可以分为一般用途齿轮泵和黏性流体齿轮泵。
在使用要求方面,可以分为低噪音齿轮泵、高流量齿轮泵、高压齿轮泵等。
总之,齿轮泵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液压传动装置,具有压力高、流量大、耐磨损、寿命长等优点。
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ad5450e866fb84ae45c8dbf.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73ec775a26925c52cc5bf8c.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简述齿轮泵工作原理
![简述齿轮泵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95cf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7.png)
简述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旋转来吸入和排出液体。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齿轮组成,一个是驱动齿轮,另一个是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电机或其他动力源的驱动,旋转起来,从动齿轮则随之旋转。
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液体被吸入泵体,然后被压缩并排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吸入、压缩和排出三个阶段。
在吸入阶段,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此时,液体会被吸入泵体中。
在压缩阶段,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形成一个高压区域。
此时,液体被压缩并向出口排出。
在排出阶段,从动齿轮继续旋转,将液体排出泵体。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其性能却非常优秀。
齿轮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效率:齿轮泵的机械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
2. 稳定性好:齿轮泵的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噪音小。
3. 适用范围广:齿轮泵可以输送各种液体,包括高粘度液体和腐蚀性液体。
4. 维护方便:齿轮泵的维护非常方便,只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即可。
5. 成本低廉:齿轮泵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比较实惠。
齿轮泵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简单,性能优越,适用范围广泛。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0754b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7.png)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旋转来吸入和排出液体。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齿轮组成,一个是驱动齿轮,另一个是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电机或其他动力源的驱动,使从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吸入、压缩和排出三个阶段。
在吸入阶段,驱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随之旋转,液体被吸入泵体内部。
在压缩阶段,液体被齿轮挤压,压缩到一定程度后,被推向出口。
在排出阶段,液体被推向出口,同时从动齿轮继续旋转,准备进行下一轮的吸入。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齿轮泵可以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包括水、油、液压油等。
它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还有一些特点。
首先,齿轮泵的流量与齿轮的旋转速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齿轮的旋转速度来控制液体的流量。
其次,齿轮泵的压力与液体的黏度和齿轮的间隙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齿轮泵。
最后,齿轮泵的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泄漏,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齿轮泵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简单易懂,应用范围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齿
轮泵,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齿轮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4674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0.png)
齿轮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齿轮泵,作为一种重要的液压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工业和冶金设备等领域。
其在液压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提供了高效的流体传动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关键组件。
1. 齿轮泵的基本结构齿轮泵的基本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1. 齿轮齿轮泵通常包括一对或多对齿轮。
这些齿轮的轴线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形成了泵的外壳。
这些齿轮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由驱动源(通常是电动机或发动机)驱动,而从动齿轮则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传递动力。
1.2. 泵壳泵壳是齿轮泵的外部壳体,用于包裹和保护齿轮。
泵壳通常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其中吸入口用于引入液体,排出口用于将液体推送到液压系统中。
泵壳还包括用于密封和保持齿轮定位的端盖。
1.3. 凸轮和轴齿轮泵通常具有一个驱动轴,它与驱动齿轮相连,将动力传递到齿轮。
凸轮通常用于控制从动齿轮的位置,以确保它们的正确啮合。
这种结构有助于确保齿轮泵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传动。
2.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理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对于了解其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2.1. 吸入阶段1.当齿轮泵启动时,驱动齿轮开始旋转。
这会导致从动齿轮也开始旋转,因为它们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与驱动齿轮相连。
2.在初始阶段,吸入口打开,液体开始进入泵壳。
3.随着从动齿轮的旋转,液体被吸引并填充齿轮之间的空隙。
2.2. 排出阶段1.随着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旋转,液体在齿轮之间被困住并被排到排出口。
2.从动齿轮的旋转会导致液体被挤压,从而增加了压力。
3.随着液体被排出,它将被输送到液压系统中,提供所需的动力和压力。
2.3. 关键要点•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非常依赖于齿轮之间的啮合,以及驱动齿轮的旋转。
•齿轮泵的效率高,因为它可以提供一致的流体输送。
•吸入和排出阶段的循环不断重复,以保持稳定的流体输送。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b646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e.png)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系统设备,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机械设备的齿轮系统中,以提供必要的润滑和冷却。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泵的内部结构:齿轮油泵主要由泵体、驱动轴和齿轮组成。
泵体内设有两个齿轮,分别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由驱动轴带动旋转,而从动齿轮则通过咬合与驱动齿轮一起转动。
2. 工作原理:当泵体与润滑系统连通后,润滑油从润滑系统进入泵体中。
当驱动轴转动时,驱动齿轮也开始旋转。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咬合,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被带动一同旋转。
3. 润滑油吸入:当齿轮组转动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会逐渐与泵体内的吸油腔相连。
吸油腔与进油通道相连,从而使润滑油从进油通道被吸入吸油腔。
4. 润滑油排出:同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也会逐渐与与出油通道相连,使润滑油从泵体的出油通道被排出。
5. 循环输送:润滑油被泵送出去后,会进入润滑系统,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润滑和冷却的齿轮系统。
在齿轮系统中,润滑油起到了润滑、冷却、减少磨损和摩擦等作用。
总结: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组的咬合和转动,使润
滑油被吸入泵体并排出,从而实现对齿轮系统的润滑和冷却。
这种工作原理确保了齿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c1f6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6.png)
大的冲击载荷,使泵剧烈振动,这时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中挤出,造成功率损失,使油液发热等。
当封闭容积增大时,由于没有油液补充,因此形成局部真空,使原来溶解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出来,形成了气泡,油液中产生气泡后,会引起噪声、气蚀等一系列恶果。
以上情况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这种困油现象极为严重地影响着泵的工作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图3-5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为了消除困油现象,在CB—B型齿轮泵的泵盖上铣出两个困油卸荷凹槽,其几何关系如图3-6所示。
卸荷槽的位置应该使困油腔由大变小时,能通过卸荷槽与压油腔相通,而当困油腔由小变大时,能通过另一卸荷槽与吸油腔相通。
两卸荷槽之间的距离为a,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压油腔和吸油腔互通。
按上述对称开的卸荷槽,当困油封闭腔由大变至最小时(图3-6),由于油液不易从即将关闭的缝隙中挤出,故封闭油压仍将高于压油腔压力;齿轮继续转动,当封闭腔和吸油腔相通的瞬间,高压油又突然和吸油腔的低压油相接触,会引起冲击和噪声。
于是CB—B型齿轮泵将卸荷槽的位置整个向吸油腔侧平移了一个距离。
这时封闭腔只有在由小变至最大时才和压油腔断开,油压没有突变,封闭腔和吸油腔接通时,封闭腔不会出现真空也没有压力冲击,这样改进后,使齿轮泵的振动和噪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图3-6 齿轮泵的困油卸荷槽图图3-7 齿轮泵的径向不平衡力 2、径向不平衡力 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
如图3-7所示,泵的右侧为吸油腔,左侧为压油腔。
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受到的径向不平衡力。
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造成齿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
为了解决径向力不平衡问题,在有些齿轮泵上,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但这将使泄漏增大,容积效率降低等。
CB—B型齿轮泵则采用缩小压油腔,以减少液压力对齿顶部分的作用面积来减小径向不平衡力,所以泵的压油口孔径比吸油口孔径要小。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b220ff18583d04964594e.png)
排除(设法在封闭V变小时使之和排出腔沟通,而在增大时和吸入腔沟通)
2-2-2 困油现象的危害和排除(1)
不对称卸荷槽
两个卸荷槽同时向吸入侧移过适当距离 延长了Va和排出腔相通的时间 推迟了Vb和吸入腔相通的时间
Vb中可能出现局部真空,但不十分严重
这种卸荷槽能更好地解决困油问题 能多回收一部分高压液体 泵不允许反转使用
2-1-4 影响齿轮泵ηv的主要因素
1. 密封间隙 (内漏)
齿轮端面和盖板间的轴向间隙 齿顶和泵体内侧的径向间隙 轮齿的啮合线 这些漏泄量约占总漏泄量的70%~80%, 漏泄量的大小是与间隙值的立方成正比,故密封间隙 特别是轴向间隙对泵的ηv影响甚大。 漏泄量与间隙两端的压差成正比。 内漏较多,在排P升高时,Q的下降要比往复泵大 吸入真空度增加时,气体析出量增加, ηv亦将降低。
当n<200~300 r/min, ηv将降到不能容许的地步
n过高又会造成吸入困难,也使ηv降低。
6. 外齿轮泵的ηv =0.7~0.9,用间隙自动补偿装置 时, ηv可达0.8~0.96。
2-1-4 齿轮泵的特点
1.有一定的自吸能力
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泵可装得比滑油液面高。 排送气体时密封性差,故自吸能力不如往复泵 应注意:
齿 轮 泵
2-1-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简单构造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 (The teeth meshed) 主动轮由原动机带动回转,齿顶和端面被泵体和前后端盖包围 由于相啮合齿的分隔,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 图示方向回转时,齿C退出啮合,其齿间V增大,P降低,液体 在吸入液面P作用下,经吸入口流入 随齿轮回转,吸满液体的齿间转过吸入腔,沿壳壁转到排出腔 当重新进入啮合时,齿间的液体即被轮齿挤出 泵如果反转,吸排方向相反 啮合紧密,齿顶和端面间隙都小,液体不会大量漏回吸入腔 磨擦面较多,只用来排送有润滑性的油液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4e2bbfc7c1cfad6195fa711.png)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由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泵称为齿轮泵。
它是依靠齿轮的轮齿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属于回转泵,也可以认为属于容积泵。
齿轮泵的种类较多。
按啮合方式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按轮齿的齿形可分为正齿轮泵、斜齿轮泵和人字齿轮泵等。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下图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两个泵盖和泵体,泵体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主动轮随电动机一起旋转并带动从动轮跟着旋转。
当吸入室一侧的啮合齿逐渐分开时,吸入室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便将吸入管中的液体吸入泵内;吸入液体分两路在齿槽内被齿轮推送到排出室。
液体进入排出室后,由于两个齿轮的轮齿不断啮合,便液体受挤压而从排出室进入排出管中。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不停地旋转,泵就能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泵体上装有安全阀,当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输送液体可以自动顶开安全阀,使高压液
体返回吸入管。
齿轮泵结构:主要有主要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泵体、轴承套、调节螺母、泵盖和安全阀等组成。
如下图所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4dcf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d.png)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体输送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对齿轮在泵体内旋转,将液体吸入泵腔并推送到出口。
齿轮泵通常由驱动轴、从动轴、泵壳和齿轮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驱动轴带动从动轴和齿轮旋转。
2. 当齿轮与泵壳内的液体接触时,液体会被吸入齿间的空隙中。
3. 随着齿轮旋转,液体被推送到泵腔的出口。
4. 液体从出口流出,完成液体输送过程。
2. 应用齿轮泵由于其简单可靠的工作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特别是在以下领域:2.1 工业应用齿轮泵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用于以下方面: - 润滑油输送:齿轮泵可以输送各种润滑油,用于润滑各种设备,例如发动机、齿轮箱等。
- 冷却剂循环:齿轮泵可用于工业设备的冷却系统,将冷却液体循环输送,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 石油和化工:齿轮泵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常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原油、化学品等。
2.2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齿轮泵广泛用于润滑系统和转向系统: - 润滑系统:齿轮泵用于输送发动机的润滑油,保持发动机正常运行。
- 转向系统:齿轮泵用于转向液的输送,为转向系统提供所需的压力。
2.3 农业应用齿轮泵在农业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 农田灌溉:齿轮泵可用于输送水源,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
- 农业机械:齿轮泵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液压系统,例如拖拉机、收割机等。
2.4 其他领域此外,齿轮泵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如船舶、建筑和采矿等。
在船舶领域,齿轮泵用于燃油和船舶润滑系统;在建筑领域,齿轮泵用于混凝土搅拌车、压力机等设备;在采矿领域,齿轮泵用于输送矿石浆液等。
总之,齿轮泵因其简单可靠的工作原理,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齿轮泵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提升,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fa05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按工作原理分可分为:容积式泵、转子泵、增压式泵三种。
齿轮泵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流量和扬程。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出口输出的液体量,一般采纳体积流量,用Q表示,而扬程是单位重量输送液体从泵入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用H表示,每一台泵都有特定的特性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
通常在工厂给出的特性曲线上还标明推举使用的性能区段,称为该泵的工作范围。
齿轮泵是受原动机控制,驱使介质运动,是将原动机输出的能量转换为介质压力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齿轮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齿轮泵工作原理是由两个齿轮互相啮合在一起而构成的。
它是依靠齿轮的轮齿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属于回转泵,也可以认为属于容积泵。
齿轮泵的种类较多。
按啮合方式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按轮齿的齿形可分为正齿轮泵、斜齿轮泵和人字齿轮泵等。
2齿轮泵齿轮硬度高的问题齿轮泵的齿轮怎么处理?硬度高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下齿轮泵硬度是怎样处理的:齿轮泵的齿轮在工做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惫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干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齿轮泵的齿轮淬火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四周即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小,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层高发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
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
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https://img.taocdn.com/s3/m/61cb01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d.png)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离心泵,它通过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泵主要由齿轮、泵壳和进出口管道等部分组成。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进口液体通过进口口进入泵体,将进口流体引向齿轮齿间。
第二步:当齿轮开始转动时,液体通过齿轮间的间隙进入齿轮的外侧。
第三步:随着齿轮的旋转,进口液体在齿轮的作用下逐渐受到压缩。
第四步:压缩后的液体沿着齿轮的外侧壁面流动,并随着齿轮的旋转向出口壁面靠近。
第五步:当液体流动到齿轮的出口壁面时,流体被逐渐排出泵体。
通过以上步骤,齿轮泵能够持续地将进口液体从进口处抽出并推送到出口处,实现液体的输送。
具体来说,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齿轮的转动。
当齿轮开始转动时,液体会随着齿轮的运动而受到一定的压力。
齿轮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液体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当液体进入齿轮之间的间隙后,由于齿轮的旋转,间隙的体积会逐渐减小,从而使液体受到压缩。
压缩后的液体会沿着齿轮的外侧壁面流动,并随着齿轮的旋转向出口处排出。
流体由于受到齿轮的挤压作用而被逐渐推到出口壁面,并最终排出整个泵体。
值得注意的是,齿轮泵的工作需要保证齿轮之间的严密配合,以避免液体在齿轮之间泄漏。
因此,齿轮泵通常在齿轮和泵壳之间设置了密封装置,以确保液体的不泄漏。
此外,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齿轮泵通常需要在润滑剂的作用下进行工作。
总结来说,齿轮泵通过齿轮的转动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液体通过进口进入泵体后,在齿轮的作用下逐渐受到压缩,并沿着齿轮的外侧壁面流动,最终从出口处排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4a180af12d2af90242e6bc.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
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
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
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
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
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
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介齿轮泵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即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
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
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
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d733c3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c.png)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就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得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与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得工作原理与结构?齿轮泵得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就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就是指泵盖4,8与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与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得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与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得齿顶与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与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得主动轴12与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得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得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得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得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得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得旋转,吸入齿间得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得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得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与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得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得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得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就是齿轮泵得工作原理.泵得前后盖与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与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顶与泵体内表面间得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得剪切流动又与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得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得问题就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得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与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内外齿轮泵的原理
![内外齿轮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121a66011ca300a6c3902b.png)
缺点:
齿轮泵的应用范围
外齿轮泵 采矿设备,冶金设备,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农林机械。
内齿轮泵
输送石油、化工、涂料、染料、食品、油脂、医药等行业中的牛 顿液体或非牛顿液体,输送液体的种类可由轻质、挥发性液体, 直至重质、粘稠,甚至半固态液体。
结果
A
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径向不平衡力
在齿轮泵中,油液作用在轮外缘的压力是不均匀的,从低压腔到高压腔, 压力沿齿轮旋转的方向逐齿递增,因此,齿轮和轴受到径向不平衡力的作用,工 作压力越高,径向不平衡力越大,径向不平衡力很大时,能使泵轴弯曲,导致齿 顶压向定子的低压端,使定子偏磨,同时也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轴承使用寿命。
齿轮泵的优缺点
优点: 内齿轮泵
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相对滑动速度小、摩擦轻微、 使用寿命长、流量脉动远比外啮合齿轮泵小,因而压力脉动 和噪声比较小。 存在径向液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工艺复杂。
缺点
优点: 外齿轮泵
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自吸能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 感。 承受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轴承磨损严重,工作压力的提高 受到限制;流量脉动大,导致系统压力脉动大,噪声高。
• 外齿轮泵工作原理:
从动齿轮2和3与两端盖及泵 体一起构成密封工作容积,齿轮 的啮合点将左、右两腔隔开,形 成了吸、压油腔,当齿轮按图示 方向旋转时,左侧 吸油腔内 的轮齿脱离啮合,密封工作腔容 积不断增大,形成部分 真空, 油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从油箱经 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并被旋转的 轮齿带入左侧的压油腔。右侧 压油腔内的轮齿不断进入啮合, 使密封工作腔容积减小,油液受 到 挤压 被排往系统,这就 是齿轮泵的吸油和压油过程。
真 空
挤 压
齿轮泵工作原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
![齿轮泵工作原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dd151dc7f1922791688e8d5.png)
-
齿轮泵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两个齿轮参数相同,在一个泵体内做旋转运动。
在这个壳体内部形成类似一个“8”字形的工作区,齿轮的外径和两侧都与壳体紧密配合,传送介质从进油口进入,随着齿轮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从出油口排出,最后将介质的压力转化成机械能进行做功。
以下是四张齿轮泵工作原理图:
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
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
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