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伤仲永》教学反思15篇
《伤仲永》教学反思15篇《伤仲永》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教学反思1通过近期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这一大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怎样是课堂收放自如,还需在每一步的实践中找经验。
诵读与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
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注重“说”的训练,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
我觉得这些做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伤仲永》教学反思2……)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大家纷纷发言,如称象的曹冲、砸缸的司马光、让梨的孔融、《鹅》的作者骆宾王……)这些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同学们都惘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板书:伤仲永)二、介绍作者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
(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最后总结: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进士,世称荆公,死后谥号文,故后人又称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生字词。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中的故事3、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师适当指导,指出并出示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之” “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体会揣摩语言的简洁、洗炼。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展示:读神童故事,谈感受一、名言导入1、名言导入: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2、作者作品: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a、师范读课文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未尝I识书具,忽I啼求之。
%1借旁近I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其诗I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I皆有可观者。
%1父I利其然也,日扳仲永I环谒于邑人。
%1余闻之也I久C、师生齐读课文d、指生朗读课文,大家评判2、译一译:%1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1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A、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谒:谒:扳:称:B、对文中的“之” “于”进行归类。
之:%1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 指仲永,代词。
%1余闻之也久:这事。
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1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语文伤仲永教学反思8篇
语文伤仲永教学反思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伤仲永教学反思8篇语文伤仲永教学反思1怀着亦喜亦忧的心情查资料、备课,准备去参加县上的赛课活动。
《伤仲永》教学案例(共5篇).docx
《伤仲永》教学案例(共5篇)《伤仲永》教学案例课文出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麻江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蒙兴平这次中考语文复习,在第一轮复习,过教材即课本关时,再次接触《伤仲永》这一课,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七年级教学这篇文言文的情景,重拾旧事,与大家共勉。
学前先知:《伤仲永》这篇文言文重在一个“伤”字。
通读文章后,对于这一学习内容,学生容易掌握。
而它的深层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
帮助学生这个问题,是学习本文的任务之一。
“伤”字深层含义是伤什么呢?要让学生思考。
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借仲永的结局而延伸到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目的是警醒。
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劝学之语,婉转切至。
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
聪明弟子,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即受之天与受于人对一个人学习成才作用,才是一大收获。
课堂镜头:给仲永下评语师:说说对仲永的评价。
生:仲永是个很聪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个毫无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个可怜的牺牲品。
师:仲永的故事的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同学们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你们的评价没有综合性,问题没有整合好。
现在,让我们来做仲永的老师,根据他的表现,给他下一段评语,怎么样?师:下评语要结合仲永的实际情况,观点要明确,内容要有意义,语言要准确,要简要。
可结合模仿之前班主任给大家写的评语,好!同学们拿出笔来,先把评语写在纸上,看谁写得最棒。
学生成果展示:生:仲永,你五岁“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很聪明,是个神童。
可是,你不该年纪轻轻就把学习抛在脑后啊!你最终成了“泯然众人”,原因就是你放弃了学习。
人非生而知之,不学习就没有真正的知识。
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
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格言吧,请记住,人的聪明来自学习。
师:下得好!生: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仲永,希望你牢记这条真理。
虽然你落后了,别灰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授课时间:两课时设计项目:一、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相应篇目的文言文,只是对文言文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通过预习都只有少数基础好的同学能够领会课文内容,把我课文大意;因此能够顺畅的理解课文,讲述文章故事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另外,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受教育的条件和程度与城区相比要相对低,因此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二、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古文单元,包括四篇古代散文,六首古代诗歌。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短小生动的故事,学生应该比较爱读。
本篇文章蕴含深刻道理,特别是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内容后,联系自身,联系社会,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能讲述这个故事。
(重点)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索要感腕惜隶:附属 未尝:从来没有 求: 异:认为 奇异 书:写 一:全 秀才:读书人 环谒:四处拜访 扳:通假字,通“攀”,牵、拉 然: 的样子的看法。
(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每次考试之后我都在问,大家看看自己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所收获没有,而此时我就在反复强调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逆水中行船,不抓紧撑篙用力向前,就只能一退千 里,对于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若不终身学习,不加强学习,我们 只能倒退。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翁方仲永,就是这样 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补充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三)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啼 邑人 扳 环谒 乞 焉 泯然(四)理解文句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明确重点字词,学生翻译,教师作补充)称:相当,符合泯:消失众人:普通人 学生自主翻译,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文章大体内容。
伤仲永教案3篇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伤仲永教案及反思
伤仲永教案及反思《伤仲永》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以及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观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本文题目中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三、析读课文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学生一人一句轮译要讲清重点词语;教师适当点拨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
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伤仲永的教学反思篇1教规律和教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语文阅读海阔天空、漫无边际。
如何让学生以课文为例子,达到举一反三,“老师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规律、教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围绕教学目标,我引领学生总结了教学规律。
朗读时读准字音部分,要注意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句中停顿部分,要注意保持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意思;无实在意义的词在句首时,常常要停顿;句中表停顿的词后面也要停顿;三个字的句子不要再划分停顿。
翻译课文时,一要注意积累文言词汇,二要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
三要注意会运用“六字法”直译课文。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掌握了阅读规律和阅读方法,善于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就能为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紧扣目标,进行知识反馈。
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又强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通过此环节地学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达到了学习地高效率。
伤仲永的教学反思篇2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我们做教师工作的亘古不变的探究话题。
在课改教学过程中,我校创建的“三高”课堂分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它减负增效充满生机、充满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下面结合自己在“三高”课堂汇报课的活动中做的《伤仲永》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三高”课堂分步教学法的几大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三高”课堂首要环节就是要公布教学目标,体现课堂的重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朗读和翻译。
朗读的重点是读准字音和掌握句中停顿,其中掌握句中停顿又是难点。
翻译的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其中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又是翻译的难点。
这样做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第二,实施分步教学,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
每节课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如何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分步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伤仲永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⑴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⑴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⑵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简洁、洗炼、精当的语言。
⑷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3、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1、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1、补充课文注释:隶:属于。
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自:自己。
为:动词,题上。
自:从。
是:这。
就:完成。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有的人。
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伤仲永》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关注,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伤仲永》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因误会而伤害了好友仲永,深感愧疚和痛苦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课文背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刻哲理。
3.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5.3 教学成长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6.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6.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伤仲永》教学案例
《伤仲永》(教学案例)授课年级7、1:7、2.学科语文主题伤仲永任课教师周雪梅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 2 授课日期3月27—3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一词多义现象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4、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流利地背诵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鼓励自主探究学习,增强文言文学习兴趣。
3、领悟课文蕴涵的道理,并做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重要作用,即使是神童,如果得不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无法发展,还会遭到泯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关键问题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文章,理解文章之意。
教学方法1、多读直至背下来2、小组合作交流3、自己领会文意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2、导读单3、训练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创设思考情境《伤仲永》这篇课文叙写方中永从小天资过人,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
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的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深思。
二、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走入文本三、学生朗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四、全班交流,提升问题课堂小结3分钟30分钟10分钟1分钟创设朗读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展示情境教师正确读文,并明示要求1、请同学们自己读文,把文章读流利正确2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巡回指导,给予正确评价3、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把文意疏通了,谁能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旁白]仲永五岁能诗,为什么20岁却“泯然众人”?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
伤仲永教案5篇
伤仲永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5篇伤仲永教案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⑴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⑵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伤仲永》教案及反思
《伤仲永》课文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课文教案: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
借-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泯扳称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伤仲永》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教学《伤仲永》第一课时,我先把教学重点放在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准确翻译课文方面。
接下来,应该如何让学生在掌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课文中心呢?我想借用小组探讨的形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2、主题:教师提问: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先小组讨论,然后再请小组代表结合组员意见发言。
3、细节:当我抛出问题后,全班10个4人小组立即行动起来,加入到热烈的讨论中。
小组长还拿出纸笔煞有介事地做好记录。
我原以为他们会流于形式,没想到他们的参与热情会这么高。
4、结果:接下来,小组代表们纷纷展示了他们讨论结果:生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教育、学习。
从客观上讲,发现人才是重要的,但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生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但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奋。
生3:我们应该为天才的成长营造怎样的环境?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那些小小年纪就走上歌坛大赛、或是做着“天桥梦”的少男少女们,或许他们真的在某些方面很有天赋,但在年华正好的求学时期就要去走这样的一条路吗?是什么让他们静不下心来学习呢?生4: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勤出智慧,勤能补拙。
白痴天才舟舟、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鲜明的例子。
孩子们的发言令我吃惊,原来他们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呢。
我当即作出点评: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很精彩,从你们的分析中,老师感觉到你们能够深入把握文意,明确课文中心,在刚才的小组探讨中,我看到大家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希望你们能够坚持这样的学习方式。
6、教学反思:《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案例、感悟及评析马维英一、自主、探究真正有效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课标,我校从2013年进行课程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形式,三步五环节为课堂模式,因而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准和学习经验,循循善诱,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目标指向明确,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同时也决不偏离语文,在设计导学案时,就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整理有关“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既拓展了课堂空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附一]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生(主动上台,老师带头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故事略)生:老师同学们好,我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生:大家好,我给大家说一个郭沫若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略)师:是啊,刚才上台的三位同学都讲得很好,这三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议论)一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明,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生:很危险。
(大家笑)师笑着问:为什么啊?生: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明,大家对他的期望就会很高,但他如果长大后不认真学习,就会不学无术,大家就会看他的笑话,那当然就很危险了。
(同学鼓掌表示认同)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生齐答:不会。
师:谁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生: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师:谁说的?生:爱因斯坦。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师:回答得很好。
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o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构建和谐平等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木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个平等对话,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还有生生之间,还有师、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一节语文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设计,但语文课的精彩却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在自己熟悉文本, 并且引导学生认真解读文本之后,才能可能真正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语文课的精彩也就有可能不期而遇。
比如在作者介绍时,学生突然冒出一句“王安石当了宰相,就去变法了,好像还和司马光有仇”,引发同学们大笑,老师也因势利导, 笑着问:有什么仇呢?可学生却回答不出来,眼看就要冷场了,老师即刻接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也可以去请教历史老师。
”这样就把一个巳经“死”掉的问题变成了课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延续对本问题的思考。
由于整节课老师都能注意到引导、鼓励与交流,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放纵”,到了原本感觉有可能“冷场”的“复述故事,分析课文”环节, 也精彩连连,笑声不断,学生的脸上的表情始终轻松而愉悦。
[附二〕五、复述故事,分析课文师:那好。
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给复述一篇。
谁?生上台复述(内容略)师:你们说他复述得怎么样?生:很流利,声音也比较大。
生:能有自己的创造,比如讲方仲永写诗很快,他用了“卿刷嘲",很形象生动。
生:还很有表情,讲少年方仲永写诗快的时候,他的脸上还露出一种得意的样子, 看了很想笑。
生:条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都讲得很清楚。
师:复述的同学复述得很好,同学们的点评也很到位。
你刚才讲到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那到底经历了几个阶段呢?你能概括吗?其他同学也都认真想想。
生:我认为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写他小时候写诗的天才?师:你用了“天才” 一词?为什么?生:因为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书写工具,就能写诗。
师: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的才能,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呢?生:“书”其他同学反对:应该是“即”师:为什么?生:“即”说明他写得很快,连想都不要想。
师:文中还有类似的表达,找出来。
生:“指物作诗立就”的“立”。
师:对。
从这两个字,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小时候的仲永是一个天才。
接下去。
生:第二个阶段是写他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师: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一句话?生:“不能称前时之闻”师:好。
那第三个阶段呢?生:第三个阶段是他二十岁时,已经和平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师:证据?生:“泯然众人矣”师:“泯”是什么意思?生:消失。
师:这里指什么消失?生:才能消失。
天才消失。
师:方仲永少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他成年时竞然“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生齐答:“不使学”师:为什么“不使学”生:“父利其然也”师:这说明另林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个很愚昧的人。
师: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生:“口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师:对。
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会替他感到……生:惋惜。
生:哀伤。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时间在1分钟左右。
谁带一个头?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
(大家笑)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
(大家笑)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
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
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补充,写到练笔本上。
让学生愉快地学生语文,感受语文的内涵,体验语文的魅力,或许就是我终身所追求的真正语文吧。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
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中,引导同学们去积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事例;在“介绍作者”这个环节中,又与大家一起重温了王安石的名篇名句;在“字词积累”环节,当学生在解释“宾客” 一词时,提到了:这和“不耻下问”的“耻”是同一种用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附三]师(带头鼓掌):很好,我们读书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学会积累,要学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按孔子的话来讲叫做……(学生齐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化成自己的能力。
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类似的用法,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多又准。
学生讨论,查找。
生:我们认为还有“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父利其然也” 的“利”都是属于这一种用法。
师:好。
你们小组一口气就说出了三个,其它同学就没有机会了。
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些内容抄到积累本中,牢牢记住。
还有问题吗?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合作交流又总结出了“之”字的几种基本用法,真正地将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
[附四〕生:我们对文中出现的几个“之”理解得不是很准确,想听听老师的看法。
师(笑):你们把问题直接抛给了我,是对其他同学的不信任吧。
其实我已经给同学们概括了“之”的四种基本用法,你能想出来吗?生:(尴尬地摇头)师:有谁能帮助他们吗?生:一种是代词;一种是助词,翻译成“的”;还有一种是动词,译成“到,往”;如果都不是上面三种的,就不翻译。
师:“之”的用法很复杂,但上面的四种用法己经足够解决这篇文章遇到的问题。
不信,你再看看?生:老师,我懂了。
“忽啼求之”的“之”是代词,代替书写工具……师:对。
读书就要善于动脑筋,要学会积累,学会分类记忆。
只要同学们能做学习的有心人,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大家看看字词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但通过这节课的分析,也让我明白了:首先,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不能“用浮躁的活跃让学生习惯肤浅”,而是“用思维与精神的历险使学生走向博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要尽可能地相信学生,依赖学生,鼓励学生,只有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担当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而不能越俎代庖。
第三,语文教师还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而这仅靠教学用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多读古今优秀诗文。
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识理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语文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教后反思: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和文章对话。
学习文言文究竞让学生学什么?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知识呢,还是让学生学习、吸取思想精华和优秀文化呢?我认为,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
众所周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然而,多少年来,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
究其原因,是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极端,一个是学生用主要精力做习题的极端。
教师大都喜欢上文言文,因为上文言文可以大讲特讲。
一处不讲,学生便一处不懂,教师岂能放心?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讲字、词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这种口传耳受,学生只有听的份。
那些零碎的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文章里的一点一滴,却不能使学生感知文章里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学生心动神摇。
学生喜欢做习题,是为求得分数,不是为求得“营养”。
所以,他们全不管文章的筋肉血脉。
上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主要是受了考试的负面影响,即圈划ABCDo学生在做刃题的时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对了,得了分,也是亳无意义的。
这种只取文章“骨骼”,抛弃文章“血肉" 的做法,只能使语文变成而目可憎的骷髅。
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极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强对话。
诵读其实是古人早就指出来的一条正确道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里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都需要反复诵读,牢记在心的。
只要学生反复诵读了,他们总会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
但是,诵读之后,还需要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