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_0
高中数学椭圆的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椭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3. 熟练运用椭圆的性质进行问题解答
教学重点:
1. 椭圆的定义及数学性质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3. 椭圆的焦点、长短轴、离心率等性质
教学难点:
1. 椭圆的属性与其他几何图形的比较
2. 椭圆的运用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并引入椭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椭圆与圆的异同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椭圆的定义及性质,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主要属性。
2. 通过示意图讲解椭圆的焦点、长短轴、离心率等概念。
三、练习(20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椭圆的基本算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椭圆相关问题。
四、拓展(10分钟)
探讨椭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卫星轨道、天文测量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复习椭圆相关知识,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来理解椭圆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椭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椭圆的特点。
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设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概念、标准方程的概念,也能够运用标准方程中的a,b,c的关系解决题目,但还不够熟练。
另外对于求轨迹方程、解决直线与椭圆关系的题目,还不能很好地分析、解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椭圆标准方程中a,b,c关系理解,并能运用到解题当中去。
②强化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
③解决直线与椭圆的题目,强化数形结合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习题、例题的练讲结合,达到学生熟练解决椭圆有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部分有难度的题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②③
【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②③
【课前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中数学选修1-1《椭圆的简单⼏何性质》教案课题:椭圆的简单⼏何性质(第⼀课时)⼀、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椭圆的简单⼏何性质,初步学习利⽤⽅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法;(2)掌握椭圆的简单⼏何性质,理解椭圆⽅程与椭圆曲线间互逆推导的逻辑关系及利⽤数形结合思想⽅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法(1)通过椭圆的⽅程研究椭圆的简单⼏何性质,使学⽣经历知识产⽣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理性思维的能⼒。
(2)通过掌握椭圆的简单⼏何性质及应⽤过程,培养学⽣对研究⽅法的思想渗透及运⽤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与形的辩证统⼀,对学⽣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椭圆对称美的感受,激发学⽣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何性质及其探究过程2、教学难点:利⽤曲线⽅程研究曲线⼏何性质的基本⽅法和离⼼率定义的给出过程。
三、教学⽅法: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运⽤演⽰法、讲授法、讨论法、有指导的发现法及练习法等教学⽅法。
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创设问题情境;在椭圆简单⼏何性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有指导的发现问题,然后进⾏讨论、探究、总结、运⽤,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提⾼。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课题多媒体展⽰:模拟“嫦娥⼀号”升空,进⼊轨道运⾏的动画. 解说:2007年10⽉24⽇,随着中国⾃主研制的第⼀个⽉球探测器——嫦娥⼀号卫星飞向太空,⾃强不息的中国航天⼈,⼜将把中华民族的崭新⾼度镌刻在太空中。
绕⽉探测,中国航天的第三个⾥程碑。
它标志着,在实现⼈造地球卫星飞⾏和载⼈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了第⼀步。
“嫦娥⼀号”卫星发射后⾸先将被送⼊⼀个椭圆形地球同步轨道,这⼀轨道离地⾯最近距离为200公⾥,最远为5.1万公⾥,,⽽我们地球的半径R=6371km.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否求出其轨迹⽅程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起来学习“椭圆的简单⼏何性质”。
高中数学椭圆的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
3. 能够应用椭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椭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椭圆参数方程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椭圆的定义和特性;
2. 讲解: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并介绍椭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通过一些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椭圆求解问题;
4. 总结:总结椭圆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学生需要多做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椭圆;
2. 学生可以尝试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运用椭圆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
课后作业:
1. 复习椭圆的相关知识点,并做相关习题;
2. 思考如何运用椭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椭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竞赛作品《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1-1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1.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用于一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没 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反映出情感教育的真正的价值,而不要虚伪 的情感) 2.小组同学自己的互评。(主要用于对场景教育的判断了,判断是基于史实,因而判断的 正确反映出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而史实又是学生能够自己掌握的内容,因而小组之间的互 评,能反映出互帮互助的学习要求。) 3.教师评价。(对于一些理解实质类方面的内容,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二学生 还很难达到这个高度,因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大胆交流、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 述):
课前先让学生复习椭圆概念以及标准方程,从而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 基础相对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像,教师在学 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像的特征,得出椭圆的几何性质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 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养成积极合作、
创设情景—感知性质
辨析讨论—深化性质 思考问题—猜想结果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1-1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1椭圆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2)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椭圆定义是通过它的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也是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这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实例使学生去探究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顺理成章的可以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以实现重、难点的化解与突破.(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以及“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引、思、探、练”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学法方面,通过利用圆的定义及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从而启发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应用;通过利用椭圆定义探索椭圆方程的过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产生主动运用的意识;通过揭示因椭圆位置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进行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指导.●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按问题要求画出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共同画图,观察、分析画出的图形的特点与满足的要求,引出椭圆定义.⇒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结合定义,引导学生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参数a,b,c的意义.⇒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学会使用定义解决问题.⇒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课标解读1.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2.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坐标法的应用.(难点)椭圆的定义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能在图板上画出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如图)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什么样的一个图形?【提示】椭圆.2.在上述画出椭圆的过程中,你能说出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提示】笔尖(动点)到两定点(绳端点的固定点)的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绳长.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导思】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提示】以椭圆两焦点F1、F2的直线为x(y)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x)轴建系.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1(a>b>0)焦点(-c,0)与(c,0)(0,-c)与(0,c) a,b,c的关系c2=a2-b2(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椭圆定义的理解及简单应用(1)已知F1(-4,0),F2(4,0),则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2)椭圆x 216+y 225=1的两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BF 1的周长为________.【思路探究】 (1)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吗?(2)怎样用椭圆的定义求△ABF 1的周长? 【自主解答】 (1)由于动点到F 1、F 2的距离之和恰巧等于F 1F 2的长度,故此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 1F 2.(2)由椭圆的定义,|AF 1|+|AF 2|=2a ,|BF 1|+|BF 1|=2a , ∴|AF 1|+|BF 1|+|AF 2|+|BF 2|=|AF 1|+|BF 1|+|AB |=4a =20, ∴△ABF 1的周长为20.【答案】 (1)线段F 1F 2 (2)201.定义是判断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的重要依据,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集合P ={M ||MF 1|+|MF 2|=2a },|F 1F 2|=2c ,a >0,c >0,且a 、c 为常数.当a >c 时,集合P 为椭圆上点的集合; 当a =c 时,集合P 为线段上点的集合; 当a <c 时,集合P 为空集.因此,只有|F 1F 2|<2a 时,动点M 的轨迹才是椭圆.2.注意定义的双向运用,即若|PF 1|+|PF 2|=2a (a >|F 1F 2|),则点P 的轨迹为椭圆;反之,椭圆上任意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必为2a .椭圆x 225+y 29=1上的一点M 到左焦点F 1的距离为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等于( )A .2B .4C .8D.32【解析】 如图,F 2为椭圆右焦点,连MF 2,则ON 是△F 1MF 2的中位线,∴|ON |=12|MF 2|,又|MF 1|=2,|MF 1|+|MF 2|=2a =10, ∴|MF 2|=8,∴|ON |=4. 【答案】 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焦点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过点(5,0);(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2,0)和(0,1)两点.【思路探究】 (1)焦点的位置确定了吗?怎样求出标准方程?(2)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该怎么办?有没有简便的求解方法?【自主解答】 (1)∵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2a =(5+4)2+(5-4)2=10,∴a =5.又c =4,∴b 2=a 2-c 2=25-16=9,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2)法一 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4a 2+0b 2=1,0a 2+1b 2=1.则⎩⎪⎨⎪⎧a =2,b =1.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 设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0a 2+4b 2=1,1a 2+0b 2=1.则⎩⎪⎨⎪⎧a =1,b =2.与a >b 矛盾,故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法二 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 ∵椭圆过(2,0)和(0,1)两点, ∴⎩⎪⎨⎪⎧4m =1,n =1,∴⎩⎪⎨⎪⎧m =14,n =1,综上可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4+y 2=1.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常用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先由条件确定焦点位置,设出方程,再设法求出a 2、b 2代入所设方程,也可以简记为:先定位,再定量.2.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n ,m >0,n >0).因为它包括焦点在x 轴上(m <n )和焦点在y 轴上(m >n )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本例(2)若改为“经过(-23,1)和(3,-2)两点”,其他条件不变,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mx 2+ny 2=1 (m >0,n >0,m ≠n ),将点(-23,1),(3,-2)代入上述方程得⎩⎪⎨⎪⎧12m +n =1,3m +4n =1,解得⎩⎨⎧m =115,n =15,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5+y 25=1.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已知圆x 2+y 2=9,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垂足为P ′,点M 在PP ′上,并且PM →=2MP →,求点M 的轨迹.【思路探究】设动点M (x ,y ),P (x 0,y 0)→找M ,P 的关系→用点M 坐标表示点P 坐标→代入圆方程→得点M 轨迹【自主解答】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点P 的坐标为(x 0,y 0),则x 0=x ,y 0=3y . ∵P (x 0,y 0)在圆x 2+y 2=9上,∴x 20+y 20=9.将x 0=x ,y 0=3y 代入得x 2+9y 2=9,即x 29+y 2=1. ∴点M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x 29+y 2=1.1.转代法(即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有些问题中的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只要把所求动点坐标“转移”到另一个动点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中去,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称作“转代法”.2.用转代法求轨迹方程大致步骤是:(1)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 (x ,y ),再设具有某种运动规律f (x ,y )=0上的动点Q (x ′,y ′);(2)找出P 、Q 之间坐标的关系,并表示为⎩⎪⎨⎪⎧x ′=φ1(x ,y ),y ′=φ2(x ,y );(3)将x ′,y ′代入f (x ,y )=0,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设A 、B 是椭圆x 225+y 216=1与x 轴的左、右两个交点,P 是椭圆上一个动点,试求AP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 设P (x 0,y 0),AP 的中点M (x ,y ),则⎩⎪⎨⎪⎧x =x 0-52,y =y 02,即⎩⎪⎨⎪⎧x 0=2x +5,y 0=2y ,代入椭圆方程x 225+y 216=1,得(2x +5)225+y 24=1,所以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2x +5)225+y 24=1.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BC |=8,且△ABC 的周长为18,求这个三角形顶点A 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 (1)解答本题时如何建系更简单?(2)由△ABC 的周长为18能否得到A 到B 、C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这满足椭圆的定义吗?【自主解答】 以过B ,C 两点的直线为x 轴,线段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BC |=8,可知点B (-4,0),C (4,0). 由|AB |+|BC |+|AC |=18, 得|AB |+|AC |=10>|BC |=8.因此,点A 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a =10,即a =5,且点A 不能在x 轴上.由a =5,c =4,得b 2=9.所以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225+y 29=1(y ≠0).1.本题紧扣椭圆的定义求得了顶点A 的轨迹方程,解答时不要漏掉y ≠0这一条件. 2.用定义法求椭圆方程的思路是:先观察、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则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已知A (-12,0),B 是圆F :(x -12)2+y 2=4(F 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F 于P 点,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如图,依题意知|PA |=|PB |,所以|PA |+|PF |=|PB |+|PF |=|BF |=2,所以点P 的轨迹为以A (-12,0),F (12,0)为焦点的椭圆,其方程可设为x 2+y 2b 2=1,又因为c =12,a=1,所以b 2=a 2-c 2=34,从而所求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43y 2=1.【答案】 x 2+43y 2=1(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忽略椭圆标准方程中a >b >0的条件致误方程x 2m 2+y 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错解】 方程x 2m 2+y 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2<(m -1)2,解得m <12,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错因分析】 错解只注意了焦点在y 轴上,而没有考虑m 2>0且(m -1)2>0,这是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解题时要注意.【防范措施】 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焦点在y 轴上时,其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条件a >b >0,否则极易将焦点位置弄错.【正解】方程x 2m 2+y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2>0,(m -1)2>0,(m -1)2>m 2,解得⎩⎪⎨⎪⎧m ≠0,m ≠1,m <12.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0,12).1.熟悉椭圆定义、标准方程,熟练掌握常用基本方法的同时,要注意揣摩解题过程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但切忌只想不算,形成解题思路后,一定要动手计算,没有形成结论就不应该停手.2.在运用椭圆的定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条件a>c.3.注意焦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对应的椭圆方程的区别和联系.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1.设P是椭圆x225+y216=1上的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1|+|PF2|等于() A.10B.8C.5D.4【解析】由椭圆的定义知|PF1|+|PF2|=2a=2×5=10.【答案】 A2.椭圆x216+y225=1的焦点坐标是()A.(±4,0) B.(0,±4)C.(±3,0) D.(0,±3)【解析】∵a2=25,b2=16且焦点在y轴上,∴c=3,焦点坐标为F1(0,-3),F2(0,3).【答案】 D3.一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0,-8),F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x 2100+y 236=1 B.y 2400+x 2336=1 C.y 2100+x 236=1 D.y 220+x 212=1 【解析】 由题意c =8,a =10且焦点在y 轴上,∴b 2=a 2-c 2=100-64=36,∴方程为y 2100+x 236=1. 【答案】 C4.已知一椭圆标准方程中b =3,c =4,求此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b 2=9,c 2=16,∴a 2=b 2+c 2=25.∵此椭圆的焦点不确定,∴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或y 225+x 29=1.。
高中数学教师竞赛作品《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1-1
(3)提出如何解决精确性问题,学生发表见解,引出问题。
3、(1)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用描点法画出椭圆图形;
(2)教师提出问题,由图形你能观察出椭圆有哪些几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
(3)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4、(1)教师提出由图形观察出的几何性质,能否由方程得到 ?
《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椭圆的概念及标准方程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后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椭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问题设计
问题: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2、椭圆的几何范围?
3、椭圆的对称性?
4、椭圆的顶点?
5、椭圆的离心率?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养成积极合作、大胆交流、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法;
练习
(1)求椭圆 的长轴长,短轴长,焦点及顶点坐标。
(2)求椭圆 的长轴长,短轴长,焦点和顶点坐标及范围。
教师板书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问题,使学生不感到突然,并且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产生认知冲突。
通过多媒体画出令学生信服的椭圆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总结性质,自由 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霞浦第一中学郑德松一、概述1.课名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版)2.1.1中的内容。
2.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讲解运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题,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第三课时讲解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思路。
本节是第一课时.3.主要学习内容是运用多媒体形象地给出椭圆,通过让学生自已动手作图,“定性”地画出椭圆,再通过坐标法“定量”地描述椭圆,使之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形式概念,推出方程。
4.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归纳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2)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3)学生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学习,达到提高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概括能力,同时能养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坐标法,并学会处理比较复杂根式化简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椭圆的学习,感受数学的对称、简洁、和谐美;(2)通过查找“神舟7号”有关材料,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通过主动探究,讨论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学过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但掌握不够,2.从研究圆到研究椭圆,跨度较大,学生思维上存在障碍.3.在求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而这些在目前初中代数中都没有详细介绍,初中代数不能完全满足学习本节的需要。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学习目标:1.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及准线的几何 意义,进一步理解离心率e 的几何意义.2.进一步全面地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加深对两种定义的等价性的理解. 一、巩固练习:1、回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求满足下列椭圆的标准方程: (1)32,8==e c ; (2)过点36),0,3(=e二、自学课本112110-P ,记下重点,并积极思考。
三、自我检测: 1、课本103P 7。
2、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1)13610022=+y x ; (2)8222=+y x 。
四、提问答疑:五、例题分析:1、椭圆192522=+y x 上有一点P ,它到左准线的距离等于25,那么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 。
2、已知椭圆12222=+by a x (a >b >0)上一点P 的横坐标为0x ,两焦点为1F 、2F ,离心率为e ,求||1PF ,||2PF 的长。
六、课外作业:1、椭圆1162522=+y x 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3,求它到相应准线的距离。
2、点P 与定点)0,2(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的比是2:1,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3、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是长半轴长km a 81050.1⨯=,离心率0192.0=e 的椭圆,且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求地球到太阳的最大和最短距离。
4、点P 与椭圆112132222=+y x 的左焦点和右焦点的距离之比为3:2,求点P 的轨迹方程。
5、在椭圆192522=+y x 上有一点P ,它到左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右焦点距离的3倍,则P 的坐标为 。
★6、方程|2|)1()1(222++=-+-y x y x 的曲线是( ) A.椭圆 B.线段 C.抛物线 D.无法确定★7、设)3,2(-P ,F 为椭圆1162522=+y x 的右焦点,点M 在椭圆上运动,当||35||MF PM +取得最小值时,求M 点的坐标。
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教案
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教案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教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下面和一起看看有关高中数学知识点《椭圆》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2.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3.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并能运用准线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及其运用.教学难点:椭圆的准线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求椭圆16x2+9y2=144中x,y的范围,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半焦距的大小、焦点及顶点坐标。
二、课堂新授: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3,0)、Q(0,-2);(2)长轴的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解:(1)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可知,点P、Q分别是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端点.于是得a=3,b=2.又长轴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由已知,2a=20,e=,a=10,c=6.b2=102-62=64.由于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轴上,也可能在y轴上,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1.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
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km,并且F2、A、B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精确到1km).点评: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一、随堂练习:P102练习4,6二、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P103 习题8.24,5,6,7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相关推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问题:XX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六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运行轨道图片。
(二)启发诱导,推陈出新复习旧知识: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提出新问题: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小组合作,形成概念动画演示椭圆形成过程。
提问:点m运动时,f1、f2移动了吗?点m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下面请同学们在绘图板上作图,思考绘图板上提出的问题: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得出这样三个结论:椭圆线段不存在并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高中数学椭圆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相关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椭圆的学习,引导学生培养自律、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椭圆的定义和特性;
2.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一个关于椭圆的趣味故事或者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椭圆的定义和特性(15分钟)
1. 介绍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相关技巧。
三、椭圆的应用(20分钟)
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椭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2. 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椭圆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四、德育渗透(15分钟)
1. 引导学生从椭圆的定义和性质中体会品德;
2. 讨论椭圆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对于人们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一个椭圆相关的思考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椭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能感受到椭圆
的稳定和坚韧性对于人的启示。
在数学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薛翠萍一、教学内容解析椭圆的定义是一种发生性定义,教学内容属概念性知识,是通过描述椭圆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理应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今后研究椭圆性质的根本依据,自然成为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表现)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但由于学生比较了解圆的性质,从“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看,学生并未真正有所感受所以,椭圆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联系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不仅在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数学的基础教科书以椭圆为学习圆锥曲线的开始和重点,并以之来介绍求圆锥曲线方程和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可见本节内容所处的重要地位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一般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为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学习过程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2)学生能推导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体会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椭圆形成的情境感知椭圆的定义并亲自参与归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的能力.(2)学生类比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尝试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获得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并感受数学美的熏陶.(2)通过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运算能力和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三、学生学情分析1.能力分析①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②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2.认知分析①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②学生已经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直线和圆的基本方法.3.情感分析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四、教学策略分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总结概括——启发引导——探究完善——实际应用” 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发现法:用课件演示动点的轨迹,启发学生归纳、概括椭圆定义.2.探索讨论法:由学生通过联想、归纳把原有的求轨迹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其创造性.这两种方法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与公平性.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动感及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一说你对生活中椭圆的认识.伴随图片展示使同学们感到椭圆就在我们身边.意图:(1)、从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2)、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2.手工操作演示椭圆的形成: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同一定点,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圆.再将这一条定长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两定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随后动画呈现.意图:(1)通过画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二)讲解新课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定义.1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练习1:已知两个定点坐标分别是(-4,0)、(4,0),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则P点的轨迹是练习2:已知两个定点坐标分别是(-4,0)、(4,0),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则P点的轨迹是通过两个练习思考:椭圆定义需要注意什么(2a大于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突破了重点.(1)、当2a|F1F2|时,是椭圆;(2)、当2a=|F1F2|时,是线段;(3)、当2a)2.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要求(1)学生在画板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根据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同时引导学生类比圆回顾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特点及求轨迹方程步骤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建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简洁美”为“发现简洁美”.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化简无理方程为难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正确推导过程如下:解:取过焦点设则,又设M与距离之和等于()(常数)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是().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化简,得由定义义)令代入,得,,(学生通过自己画图建系的过程找到的几何意,两边同除得此即为椭圆的一个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程学生思考:若坐标系的选取不同,可得到椭圆的不同的方程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选取方式不同,调换轴)焦点则变成,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只要将方程中的调换,即可得,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学生观察归纳两个方程的特征,从而区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方程;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对称美教学.理解:所谓椭圆标准方程,一定指的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在个轴上即看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分母的大小的要求,因而焦点在哪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突破重难点:(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上椭圆,若是,求出的值① ;②;③;④意图:学生感悟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点.(2)椭圆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A.5B.6 C.4D.10意图:学生理解椭圆定义与标准方程关系.(3)椭圆的焦点坐标是()A.(±5,0)B.(0,±5) C.(0,±12)意图:学生感悟椭圆标准方程中焦点位置以及a,b,c的关系.(4)化简方程: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0) (D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应用。
《椭圆》的教案
【跟踪训练】求椭圆 25x2+y2=25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及焦点和顶点坐标.
第1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 2020 级高二数学一体化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例 2、分别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2 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2 倍; (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y 轴上,其离心率为12,焦距为 8; (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e=23,短轴长为 8 5.
)
(2)已知点 F1(-1,0),F2(1,0),动点 P 满足 PF1+PF2=2,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 (
)
(3)已知点 F1(0,-1),F2(0,1),动点 P 满足 PF1+PF2=1,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 (
)
(4)椭圆1x22 +y82=1 的焦点坐标是(±2,0). (
)
2.设 F1,F2 是椭圆1x629+2y52 =1 的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则△PF1F2 的周长为________.
(0,± a2-b2)
|F1F2|=2 a2-b2 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e=ac∈(0,1)(其中 c= a2-b2)
2.离心率 (1)定义:焦距与长轴长的比ac叫作椭圆的离心率. (2)范围:e=ac∈(0,1).
三.例题探究: 例 1、已知椭圆 C1:1x020+6y42 =1,设椭圆 C2 与椭圆 C1 的长轴长、短轴长分别相等,且椭圆 C2 的焦点在 y
ax22+by22=1(a>b>0)
ay22+bx22=1(a>b>0)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DOC
欢迎阅读课题:§鹿城中学田光海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4.二.思考,实践,从而发现规律、突破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2. 学法分析从知识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椭圆以数学描述? 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3.4.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教学方法5.教学准备通过百度搜索与椭圆有关的图片资料,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
三、教学过程::(1)圆是怎么画出来的?)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的?1、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义是什么?3、椭圆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焦点为的椭圆上任一点若轨迹是线段;若六、板书设计学的情感体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思想方法运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课堂进行中通过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欢迎阅读欢迎阅读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建立﹑心理品质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知识拓展较深,运算较困难,因此本节课不能按预计完成,剩余问题下节课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2.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并能运用准线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准线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求椭圆16x2+9y2=144中x,y的范围,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半焦距的大小、焦点及顶点坐标。
二、课堂新授:
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经过点P(-3,0)、Q(0,-2);
(2) 长轴的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
解:(1)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可知,点P、Q分别是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端点.
于是得a=3,b=2.
又长轴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由已知,2a=20,e=,
a=10,c=6.
b2=102-62=64.
由于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轴上,也可能在y轴上,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例1. 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
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km,并且F2、A、B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精确到1km).
点评: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
一、随堂练习:P102 练习4,6
二、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P103 习题8.2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