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2.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并能运用准线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准线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求椭圆16x2+9y2=144中x,y的范围,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半焦距的大小、焦点及顶点坐标。
二、课堂新授:
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经过点P(-3,0)、Q(0,-2);
(2) 长轴的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
解:(1)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可知,点P、Q分别是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端点.
于是得a=3,b=2.
又长轴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由已知,2a=20,e=,
a=10,c=6.
b2=102-62=64.
由于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轴上,也可能在y轴上,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例1. 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km,并且F2、A、B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精确到1km).
点评: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
一、随堂练习:P102 练习4,6
二、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P103 习题8.2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