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2)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地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多的地区,地表径流丰富,容易侵蚀地表,形成沟谷、峡谷等地貌;降水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多形成风蚀地貌。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阻挡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会影响气温,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气温影响河流的结冰期。
水文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湖泊、水库等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物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4、气候与土壤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较低。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4.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地理素养。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4、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三、学习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气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也会反过来影响气候。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比如,一个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气候变得干燥,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增加等。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得中游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还会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四)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对地形的影响气候的干湿状况影响外力作用的形式,从而影响地形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多形成河谷、冲积平原等地形;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形成沙丘、戈壁等地形。
(2)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例如,降水丰富的地区,河流的流量大;气温低的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3)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例如,热带地区生物种类繁多,寒带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4)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的性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而水体的蒸发又补充到大气中,形成了大气与水之间的循环。
例如,海陆间的水循环,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补充陆地水体。
2、大气与岩石大气的风化作用会对岩石产生影响。
例如,风的侵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气候的干湿变化会影响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大气成分。
4、水与岩石水对岩石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峡谷,沉积作用会形成冲积平原。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的循环。
例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和养分来源。
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性质。
例如,生物在岩石表面的生长会加速岩石的风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森林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同时,我还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此外,我还将邀请一位在青藏高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专家,为学生讲解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通过探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地球一份子,有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学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
2.通过对拓展探究案例的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并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建议。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课前预习案】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大尺度范围,_______是小尺度范围。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_________、生物循环和_________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_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___________、修复___________和改善_______,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丘陵城市。
那里空气湿润,四季如春,属温带季风气候。
全市有三大山系,北部大泽山,东南崂山,南部大珠山、小珠山等。
大沽河、南胶莱河等河流四季波涛汹涌,奔向大泽山。
肥沃的土壤上生长着脆嫩的马家沟芹菜。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重点与考点: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自主学习主干知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各自然地理要素、、、、等,通过循环、循环和循环等过程,进行着迁移和交换,形成了一个和的整体。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改变了成分;改善了陆地的状况;加速了岩石的,促进了的形成;使_________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生物循环(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 过程:(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功能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
2、平衡功能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以贯穿。
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
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
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以祖山天女木兰导入,秦皇岛市想以天女木兰作为市花,经过多次改良培养都没有试种成功,主要原因是:天女木兰喜凉爽、湿润的环境和深厚、肥沃的土壤。
适生于阴坡和湿润山谷。
畏高温、干旱和碱性土壤。
生于海拔700-1800m的阴坡和山谷林中。
没有试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秦皇岛市区海拔低,其海拔约为4米,(河北最低的城市)。
土壤、气候条件不适合。
这些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
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基础要素:气候、地形。
表现因素:土壤、生物。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
主因是距离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这种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河流(板书)结论1: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案例)《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其含义和表现。
(2)学生能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和水文等。
(3)学生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观察地理图像、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2)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表现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学生对整体性原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案例或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山水相依的画面,提问学生:“这幅图片中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2)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讲授新课(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和水文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3)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2)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表现和原理,使学生对整体性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整体性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河流、山脉等)同学们,大家看这幅图片,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雄伟的山脉,构成了一个美丽而和谐的自然环境。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自然要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讲授新课(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七课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⑪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⑫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⑬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的⑭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对⑮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⑲__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二者的关系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材料】教材图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c.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长江流域洪涝灾害a.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b.探讨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2)案例分析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b.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6.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生活中的应用;(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河流穿过山脉,山上的植被影响了河流的水量。
师:很好,这说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气候会影响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各要素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能够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河流、山脉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讲授新课1、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简单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即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如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水循环为例,讲解水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循环对气候、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的影响。
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降水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生物、土壤等要素的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说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土壤。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展示黄土高原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的森林草原到如今的沟壑纵横,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变化,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是统一的。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热带雨林的破坏为例,讲解森林减少对气候、土壤、生物等要素的连锁影响,强调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由哪些要素组成?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能力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讨论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2)课堂练习出具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解答案,巩固知识点4.课堂小结(2)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四、课后作业1.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理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下周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是否深刻?3.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制作人:赵忠丽 审核人:胡良善 适用范围:高一文科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案】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整体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由 _、 、 __、 _ 、 _、 等地理要素组成。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_和 _交换,形成一个相互 __、相互 __和相互 ____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案例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
2、改造了大气圈: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现今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氮也有一部分来自 作用。
3、改造了水圈:改变了陆地水的 ,改善了陆地的 状况。
4、改造了岩石圈:参与一些 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 ,促成了 的形成。
总之,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针对训练1】教材86页活动题,总结一下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是自然环境的 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二)、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和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 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针对训练2】
教材P86下面的“活动”,结合材料,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的内容(上升、下降、增加、减少)
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数量与______有关,当环境改善后,藏羚羊的数量增加;而当环境恶化时,藏羚羊的数量减少,这样藏羚羊的数量就可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图中体现出的本质,即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整体性的具体表现之三】
(一)、统一的演化过程具体含义之一: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的,一个
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
它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____,是自然地理环境 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为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请将下面选项中数字填入关系图的空格中:①土壤肥力下降,②地表沟壑纵横,③河道泥沙淤积,④植被稀少
【针对训练3】
阅读教材P88“活动”内容,利用我们刚才所掌握的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请填写右表。
(三)、统一的演化过程具体含义之二: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及
__________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_________要素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拢而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________也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干拢的自然地理要素,而____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五)、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产生影响】
1、东北地区的主要林型:、。
2、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①平衡大气成分,②净化空气,③补给土壤有机质,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大规模采伐森林带来的影响
【针对训练4】
读教材P90“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图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随堂习题】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句反映了()
A. 能量交换
B. 岩石圈物质循环
C. 生物循环
D. 大气循环
3. “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 生产功能
B. 消费功能
C. 平衡功能
D. 分解功能
4.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A. 氧
B. 碳
C. 氮
D. 氢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植被的变化 D.地形的变化
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经度地带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7.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
由图可知( )
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
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
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
8.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9.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A.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10.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 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
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 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
11. 自然界中其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少, 会引
起该地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该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际变化增大, ②羊八井的地热温度升高,
③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④山地针叶林海拨高度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196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
由于无天敌,环境好,
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后调查发现只剩下42只。
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下图中A是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4.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调节空气成分
15.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