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传统的美术教育过重地倾向于美术专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美术兴趣难以长期坚持。
在大力提倡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显然这样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
农村的美术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想提倡的主导方向相协调:(一)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课是将泥用食用纸包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一样的物体放在讲台上,并用布蒙着,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掀开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兴趣。
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戏,都是他们儿时常见的游戏形式。
在学生兴趣的支持下,让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发挥自己的想象。
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美育教育。
(二)模糊美术学科门类界限、综合各科内容在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传授过多的技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玩”,结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故事教学:如“女娲捏土造人”这个神化;结合现在电脑教育,我又设置“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为问题,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查找网上内容,既找到的资源又了解上网的优势,使问题得到延伸;但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美术学科为侧重点,做到能跨学科教学,但又不离美术学科的美育教学工作。
(三)审美教育落实每一细节学者普利汉诺夫说:“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如果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就不能得到审美的快感。
《生动的小泥人》
v
(四)同学作品展示与评比(老师点评、学生互评)
-------总结: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民 间艺术,学习制作泥人的方法并学以致用体会了制作乐趣。相信 同学们对泥塑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 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河南 浚县泥咕咕,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
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 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
黄陂泡桐镇 (今属李集 镇)——中国 的泥塑之乡闻 名于世的汉阳 归元寺五百罗 汉于清道光、 光绪年间两次 塑修,出自黄 陂王氏父子之 手。 中国的泥塑之 乡,曾吸引过 世界的眼球, 今天,这里却 分外萧条,仅 有几家泥塑作 坊, 唯一的一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 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 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 人以美地享受。了解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简单示范制作的图 片过程) (2)方法与过程目标: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 美情趣,感受泥材,尝试各种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喜欢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泥塑的传统背景、历史源流有所了解。 通过自己制作的过程,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 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欣赏启发,表达感受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三)合作实践,共同掌握 (四)同学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与评比
谢谢观看 敬请指导
v
v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教案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在广泛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了解陶器的起源与进展。
附:历史老师提供资料提纲:陶器的发明彩陶的制作彩陶的类型及特点黑陶白陶导入。
由古代陶器引出现代陶艺,观赏现代陶艺图片。
以分组形式进行。
学生展示所收集的民间泥塑作品实物或图片资料,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适当鼓舞,并展示教师收集的民间泥塑作品事物和图片资料。
感受泥性,摸索捏泥人的方法。
我们在做陶中感受不同泥的质地、分量、粘性、张力。
我们在触觉的指引下把泥做成各种各样形状,我们或拉伸、或拍压、或刻划,在泥上留下各种各样的肌理纹样。
我们在同你交流着,有时是我们在征服泥,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顺从泥。
我们在通泥的交流中理解着泥,理解着世间万物,获得成长。
第二节观赏现代雕塑作品,重点学习塑造人物所采取的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
现代艺术家不断打破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观赏者思想、增进了解他们作品的新方式,盼望人们全身心地感受艺术。
运用多种感受来感受思考我们自身与世界万物。
采取个人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性创作。
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那些生动有味的人物形象、或自己喜爱的形象。
第三节〔可省略〕学生作品阴干后用白乳胶通刷【一】二遍。
学生给自己的作品上色。
第四节学生布置泥塑展厅,摆放自己的作品,制作作品卡,制作泥塑展海报。
评价建议:问答方式:是否能感受到泥塑的独特魅力?是否能积极参与泥塑的创造活动?自己的作品是否具备神情生动、造型有特点,运用了哪些雕塑技法?文字表述:写出手捏泥人的感受并交流。
作品展出后把作品带回家里,请父母一同观赏学生作品,并写出对作品的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和大自然有了一次亲热接触,使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
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有个性的充分展示,又有分工合作的集体智慧。
“主题性创作”的作业要求使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得以升华。
例如,“原始部落”是由五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们对原始时期的好奇、向往;“下棋”是由三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他们的作品灵感来自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看;“外星人”那么是杨里淳同学对外星世界的想象;“温馨家园”是四名学生创作的他们心中理想的家园;“走进大自然”从几只憨实可爱的小象走进丛林的场景,表达了同学们心中对大自然的向往,等等……由本课作业完成后举办的“泥土与生命的歌——初一年级泥塑作业展”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同学们有了特别大的成就感。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了解小泥人是什么,以及传统小泥人的制作方法 - 学习用泥巴制作小泥人的基本步骤 - 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制作出生动传神的小泥人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制作出生动传神的小泥人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表现出小泥人的特征,让小泥人更加生动传神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1.教师介绍小泥人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品,并呈现一些小泥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小泥人的历史与发展。
3.提问:“你们制作过小泥人吗?制作小泥人需要些什么?”。
3.2 理论学习1.讲解小泥人的制作流程和使用工具,如:用手捏泥、用木棒压制等。
2.向学生展示一些高水平的小泥人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泥人的特征和细节。
3.3 制作实践1.发放泥土、工具,让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小泥人。
2.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走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慷慨激昂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3.4 总结归纳1.让学生先与同桌分享自己制作过程的经验,再展示自己的成品。
2.分享自己的制作感悟,如: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教师宣布本课的作业。
四、教具准备•小泥人的图片•浅色泥土和制作小工具•小黑板或白板五、课后作业1.收集小泥人的图片,并写出具体的制作方法。
2.制作一个“小小泥人”的视频,说说你在制作中的感受,分享你用工具、技巧表现小泥人特征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监测学生的课堂讨论谈话和自由制作成果。
•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评价建议,以便让他们改善自己的技能并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通过不同形式的考试评价分析和反思教学质量,统计学生的平均分等,并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来改进教学方法。
《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美版)第13册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
使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理解祖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
培养学声的动手水平、造型水平和创造水平。
学生基础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动手水平和造型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将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造型水平和创造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1、欣赏民间雕塑理解其悠久的历史。
2、教师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将捏、卷、团、刻、接等方法通过演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泥塑的基本技法。
难点: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针对塑造时如何恰当的使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
确立这样的重点、难点,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
作品大多使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2、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2、培养动手水平与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泥塑材料的乐趣,理解泥塑造型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三、教学过程感受新知——看一看首先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件中国民间泥塑作品,提出问题(你知道他叫什么吗?你理解它的故事吗?)通过可爱的惠山“阿福”形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想一想我使用大屏幕投影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配合以生动有趣的中国历史古典人物,加深学生对泥塑人物的认知,之后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泥塑的起源)让学对中国泥塑在民间的流行以及发展得以初步的理解,并对中国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泥人张”实行欣赏,引导并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国民间泥塑的基本表现方法(夸张、变形),接下来出示图片《击鼓说唱俑》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中国民间泥塑的基本表现方法理解。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泥塑的基本知识:介绍泥塑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2. 泥塑的制作技巧:讲解泥塑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塑造、修整、干燥、烧制等。
3.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生动的小泥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难点:如何创作出生动可爱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作品示例,以及制作泥塑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制作泥塑的工具,如泥刀、泥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技巧,包括选材、塑造、修整、干燥、烧制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生动的小泥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这只是一个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作品质量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绘制一幅关于泥塑的作品,可以是创作过程的插图或完成品的照片。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
八、评价标准: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是否能体现个人独特想法,创意新颖。
2. 作品的艺术性: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
3. 制作过程的认真程度:是否遵循制作流程,态度认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或邀请泥塑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2. 开展泥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通过讲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揉、搓、压、削、切等。
2. 泥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圆、方、三角等形状的塑造。
3. 泥塑的生动表现:表情、动作、服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泥人。
2. 难点:如何塑造出泥塑的生动表情和动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材料:泥巴、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自带一个小盒子,用于存放泥塑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生动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塑造生动的表情和动作。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小泥人,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泥塑制作练习。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模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杯等,结合泥塑作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趣的装置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或邀请泥塑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泥塑制作过程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技巧性和生动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最新10篇)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最新10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民乐喜洋洋的音乐活动过程: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示范《捏泥人》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梁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我捏了一个什么?请小朋友做xx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超人,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师:我们除了捏超人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精选12篇)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精选12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各种黏土。
教学方法体验与讨论相结合,探究式方法。
板书设计生动的小泥人骑鸡娃陕西安寨踏青北京击鼓说唱佣汉(夸张、诙谐)制作要求:大胆、生动、夸张)教学过程一、走进教室看一看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
(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21. 学习用团圆和连接的方法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
2. 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3. 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动准备1. 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每位幼儿人手一份2. 用雪碧瓶等材料围合制作的"泥人娃娃乐园"。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精选5篇)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四、课堂小结:(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
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泥人张读后感篇二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4生动的小泥人
生动的小泥人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号考生刘晓阳,来自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生动的小泥人》,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13)册的第四课,本课是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而设置的,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小泥人的制作,引导学生掌握小泥人的制作的表现形式,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这节课是一节欣赏性、操作性、创造形与一体的美术课。
由于本节课的特殊性,我会提前通知学生,准备泥巴或者橡皮泥相关用具,收集有关资料。
2,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学生,正是同学们美术观念从自发转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时期,总体上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淡化美术技能的学习。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据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阐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3,教法与学法我们都知道美术是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下,展现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采用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美术的独特价值。
根据以上确定的内容,我再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探索欣赏、反馈矫正—总结第几个环节一、组织教学 (整顿课堂纪律)二、创造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导入是相当关键的上课后,我会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进行总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想看我收集的资料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泥人教案(3篇)
小泥人教案(3篇)教学目标:了解泥塑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欣赏地方性的小泥人作品,了解泥人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学会运用黄泥等原始材料,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生动的小泥人。
过程:导入新课,欣赏与讨论,探索与归纳,设计与创作,展示与评价方法: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泥人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表现手法,收集一些泥人的参考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泥塑语言、造型和装饰手法创作生动小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地方性优秀泥人作品,体验泥塑这种原始材料制作的乐趣,体会泥人简单质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古老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泥人等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用自制的泥人作品表现情感思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
设计思路:注重欣赏与思考,强调直接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泥人的造型与表现能力。
课题导入一段视频可以吸引许多学生的兴趣,先是从教学中从采用的方法来切合课题。
附加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图,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小泥人的造型理解更加深入。
结合知识与技能和教学目标,在对作品图进行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设计与制作小泥人。
用原始材料制作小泥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在分析与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示范与指导。
学生也可以在制作中观察与讨论,以便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小泥人的造型与表现。
由于黄泥等原始材料的稀稠程度不容易控制;因此为了教室整洁,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准备好稀稠适中的泥;同时学生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方便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
制作完成后,可让同学根据每组的作品展开交流、讨论与评价,在评价中,着重在于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观察和理解各种民间泥塑的造型风格与表现形式,掌握制作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时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造型与表现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10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
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
(动作大)(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
(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
(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七年级美术《生动小泥人》教案
七年级美术《生动小泥人》教案七年级美术《生动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听辨妈妈的声音,增强与母亲交往的体验,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3.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叫醒小熊。
教学准备:1.根据故事内容自制PPT课件。
2.小熊、熊妈妈、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图片和头饰。
3.故事背景图。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熊跳舞》。
5.部分幼儿的妈妈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导入活动(播放小熊打呼噜的声音)师:嘘!小朋友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呀!现在都上课了,是谁在打呼噜?噢,原来是小熊在打呼噜呢!(在背景图上贴上小熊睡觉图片)那我们放个音乐把它吵醒吧!2.播放《熊跳舞》音乐,是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师:哎呀,这么大的声音也没把小熊吵醒,到底谁能把小熊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1.欣赏故事第一段。
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至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
提问:(1)小熊睡觉时谁来了?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模范小动物声音及动作。
(2)小熊醒了吗?猜猜谁能把小熊叫醒呢?2.欣赏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间的情感。
播放课件,幼儿听后提问:(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2)小熊说了什么?(3)表演对话: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小熊,用合适的声调、动作模仿它们之间的对话。
3.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让幼儿完整欣赏感受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4.角色表演。
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亲子活动:宝贝醒来吧!请妈妈们入场,幼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头枕在胳膊上闭眼睡觉,听到自己的妈妈说"宝贝醒来吧"就伸个懒腰起来说:"噢,妈妈!我睡得好香呀!"跑过去拥抱妈妈。
初中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
初中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生动的小泥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泥人的起源和历史;2.学习小泥人的基本造型方法及表现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通过制作小泥人,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5.获得美的体验,促进美术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小泥人的起源和历史教师简单介绍小泥人的起源和历史,并与学生们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们了解小泥人的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小泥人的意义。
2. 讲解小泥人的基本造型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小泥人的基本形状,简单讲解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说明制作小泥人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根据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小泥人。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学生的操作方法,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制作小泥人的具体步骤:1.准备工具材料:黏土、刀、铲子、水、桌布等;2.将黏土揉好,拍扁成扁长形状;3.利用刀具和铲子,把黏土塑造成形状诸多的小泥人,可以按照自己想象或者参考教材中的小泥人图案进行造型;4.在小泥人造型完成后,可以用刀工雕刻细节,更好地表现小泥人的特点和表情;5.用刷子和水,涂上一层薄薄的水泥,使小泥人表面更光滑,也可以过一会儿再涂两遍,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4. 评价和总结让学生们在完成小泥人后,相互评价、交流经验。
教师要对学生们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教师要讲授小泥人的造型方法及材料和工具的使用;2.学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动手实践,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小泥人的形状和细节的表现;2.个别学生态度不认真,对小泥人的制作缺少耐心。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本节课采用“引导式讲解+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授课形式,教师在讲解部分可以采用PPT、图片等现代化媒介和工具。
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要与学生们同台操作,辅导学生缺陷,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个别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在互动交流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小泥人作品,并给学生提供施工意见和建议。
[一年级其他课程]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出示自探提示:
(1)捏制的小泥人形象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技法?
(2)怎样让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
(3)怎样美化捏制的小泥人?
1、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更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
(四)运用拓展:
1、运用所学知识试着捏制小泥人,并加以美化。
2、作品展示欣赏
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获得动手操作的成就感。
1、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利用课件中的图片等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顺利导入本节课,并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得出本节课的自探提示,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自探活动。
(二)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观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理解泥人的制作特点和常用的捏制手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在美术课堂中正确的们基本上掌握了泥人的捏制和美化方法,解决了本节课的主要问题,那么,关于本节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新的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示范制作小泥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1、泥人形象特点:造型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
2、技法技巧:捏、卷、贴、刻、接等。(边讲边演示)
3、捏制的泥人的动作:根据自己的设计,注意立体效果,照顾形象的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
生动的小泥人1
生动的小泥人
课时
1
课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造型表现
目
的
要
求
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小泥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来了解民间艺术,俩人合作完成本课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重点
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塑造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关键
了解粘土的特点及整体感的强化。
教具
课件,黏土,雕塑刀、牙签等。
板
书
设
计
题目:生动的小泥人
1、泥塑造型的文化
2、泥塑的制作手法
3、泥塑的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目标
时间分配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的准备情况
教
学
后
记
二、导入
1、欣赏图片:皮影、刺绣、风筝、剪纸、泥塑
2、提问:这些民间美术表现了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教师小结: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纯真、热烈的感情,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人民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新授
1、体验:学习用黏土随意地捏一个小泥人,
感受泥性,自己摸索捏泥人时用了哪些方法?
了解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特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
学生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对泥塑文化的概括了解
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1-09-05T15:36:08.4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段必荣[导读] 四川地区的汉代陶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段必荣摘要:本文以《生动的小泥人》为教学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到教学过程,展现出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活力课堂。
关键词:学习兴趣;想象力;个性化;乐趣作者简介:段必荣,任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一、教学目标1.弘扬本土文化四川地区的汉代陶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再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说唱俑更是其中的传神佳作,有很高的艺术及文史研究价值。
通过欣赏分析、观察创作,让孩子们感受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代说唱俑,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思想情感。
2.了解基本捏塑技法“玩泥巴”是孩子很感兴趣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泥为创作载体,感知本土文化的魅力。
在欣赏归纳说唱俑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构思,运用团、搓、压、拍、挖、贴、刻等泥塑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黏土、木刀、开孔器、手转台、泥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汉代说唱俑,了解汉代的文化生活背景,并归纳其艺术特色。
难点:尝试用黏土捏塑具有个性特色的说唱俑形象。
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课前先听一段音乐轻松一下,顺便聊聊天。
(播放周杰伦演唱的《双截棍》视频资料)大家知道这是谁演唱的什么歌曲?你还听过他哪些歌曲?你还喜欢哪些流行歌手?周杰伦在演绎这首歌时采用了“说唱”的艺术形式,一边说一边唱,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歌词听起来不是很清晰,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喜欢和崇拜。
除了他,现在还有许多歌手表演时都是这样又说又唱,看来真是说唱流行的时代呀!很多同学都以会唱这种形式的歌曲而觉得自己很前卫,咱们对“流行”紧紧地追逐着,而把传统的“老古董”抛之脑后,觉得那些东西过时了,认为他们“土得很”。
国外的、港台地区的才最时尚。
可我听说,这一风靡世界的说唱形式,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流行。
可别以为我在吹牛,这可是有证据的。
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一起去考证一下。
评析: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比,营造乡土文化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赏析图片四川出土了不少汉代陶俑。
以肚皮为鼓,双手轻快拍击的说唱俑;还有出土于成都天回山崖墓的击鼓说唱俑;成都马家山出土的说唱俑;汉代击锣说唱俑;东汉吹奏俑等等。
这些陶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评析:图片赏析给学生视觉带来冲击,同时也变抽为形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陶俑。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陶俑的特征(1)面部表情特征:笑容可掬、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得意忘形、夸张富有感染力。
表现出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2)服饰特征:上身赤裸、下身大管裤。
表演者多为农民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3)乐器特征:多以小鼓击节伴奏。
(4)体态特征:表演投入而激动得手舞足蹈。
(5)表现手法:夸张、简练、传神。
4.互动游戏:《演唱会开始了!》东汉艺人知道现在说唱这么流行,决定开一个世界巡回演唱会。
听说他们现在可不只是用小鼓击节伴唱,乐器丰富了不少。
有的用二胡伴唱,有的用笛子伴唱,有的用唢呐伴唱,还有的用小提琴等伴奏。
现在一起来做明星梦,假如我们就是东汉著名的说唱表演艺人进行表演。
下面坐着的都是忠实的“粉丝”,演出开始,大家尽情地演绎吧!刚才我们体验了当艺人的感受,现在开始创作!评析:讨论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制作陶俑中来,而且加深学生对陶俑的认识,也便于他们的制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5.讲解创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1)在整块的泥中分出头和身体部分。
(2)粘贴手、脚并调整动态。
(3)用水滴形状做鼻子,压出鼻孔,调整鼻翼。
(4)压眼窝后,粘贴眼球及眼睑。
(5)用木刀刮出嘴形,粘贴泥条压出嘴唇的形状。
(6)根据人物的需要刻画皱纹,添加颧骨,调整五官,创作有个性特点的人物表情。
(7)着装的添加及装饰。
(8)乐器的创作。
(9)细节刻画及整体调整。
评析:教师耐心讲解小泥人的不同动作及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跑、跳、仰、蹲、躺、坐、跪等等,并让学生尝试学做其中的某些动作,体验不同人物的动态造型的乐趣,其中配以欢快音乐。
以游戏寓于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这种做“小泥人”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泥团“变”人的过程,形成初步的形态造型意识。
6.师生“合做泥人”(1)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制作。
(2)分组制作,合作完成小泥人的制作。
评析: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
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在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7.师生互评(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
(2)指名介绍、自评、互评、小组评价作品。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
(3)教师小结下课。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演唱会吧。
看来说唱这种既传统又前卫,既真实又缥缈,既乡土又国际的艺术形式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远古而来的文化血脉在我们心中沸腾。
让我们为东汉艺术喝彩,更为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喝彩!评析:在变化中寻求美的造型,在审美中搜索与体验美的艺术形象,最后在欣赏与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
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
8.课堂延伸(1)作品阴干后可在泥坯上着色,可以做成有青铜质感的效果或彩绘。
(2)我国丰富的艺术宝库里还珍藏着秦代陶俑、唐代陶俑等等,都有着绚丽的艺术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赏析。
(3)自编、自导、自演一个泥偶剧,也可合作完成。
评析:提升学生泥人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所有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9.课后反思《生动的小泥人》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下,完善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回味儿童时代经常三五成群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
也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很高,每位学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也会出现各种方法、手段。
由于采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轻松、热烈。
尤其在学生进行揉泥巴的时候,有学生高兴地说:“好像在揉面粉,要做汤圆了,真好玩”。
从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在本堂课中体会到了玩泥巴的乐趣。
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畅所欲言作品的优缺点,也可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有互相辩论的场面,笔者认为学生学得轻松又有所得。
10.教学点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这一课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法变新了,学法变活了,变幻地采用合作学习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
另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在玩中探究,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得到培养。
该课重点突出三点:(1)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开课先用音乐营造一个乡土文化的氛围,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渴求课堂能够满足其强烈的创作欲望,在课中采用了教与玩、玩与戏、戏与学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洽和情趣上的共鸣,将“主人”地位归还给每个学生。
很多孩子都自觉地掌握了团圆、压扁、搓长等技能,捏出的小泥人形态各异,有的细脚伶仃,有的粗胳膊粗腿,有的脖子比身体还长……但一幅幅都呈现出有趣的童真世界,老师都被他们感染了。
(3)培养创新,发挥想象,突出主体,重视个性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课教学中常常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并非都能理解独创性的含义,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清一色的一种样式,这往往需要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独立、自由、参与的空间,才能发展学生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新潜能。
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在游戏中实践、认知,在活动中发现、了解,在评价中升华、提高。
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个性化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并引导学生运用合作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活、个性彰显的小泥人,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1]马泰田.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J].林区教学,2009(4).[2]朱砚.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邮政编码:678200Teaching Design for Sheng Dong de Xiao Ni RenDUAN BirongAbstract: Taking teaching design for Sheng Dong de Xiao Ni Ren for example, this paper displays art classroom teaching full of vitality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rom teaching objective, teaching preparation,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learning interest; imagination; personality;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