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舞蹈症文稿演示
以偏侧舞蹈症为临床表现的苍白球区急性脑梗死病案
![以偏侧舞蹈症为临床表现的苍白球区急性脑梗死病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5130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5.png)
降压、营养脑细胞、改善侧支循环等综合治疗.在治疗
基础病的同时,予 以 氯 硝 西 泮 片 以 缓 解 舞 蹈 症. 患 者
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出院后予以卒中二级预防,
继续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针对舞蹈症,予以 γ
G氨
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片松弛肌肉.
生地 黄、赤 芍 育 阴 清 热、潜 阳 息 风,僵 蚕、全 蝎 息 风 活
能 ,其 对 随 意 运 动 的 稳 定 、肌 张 力 的 控 制 、本 体 感 觉
合用,共奏息风化痰,通络止痉之效.
苍白 球 两 部 分. 基 底 神 经 节 有 重 要 的 运 动 调 节 功
络、止颤,桃仁、红 花、川 芎 活 血 行 气、化 瘀 通 络. 诸 药
录 ,其 最 初 被 认 为 是 由 丘 脑 底 核 梗 死 所 引 起 ,既 往 研
究 还 发 现 了 一 些 其 他 病 因 ,如 非 酮 症 性 高 血 糖 、脑 血
管 意 外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感 染 ,以 及 其 他 颅 内 病
变
. 临 床 上 需 注 意 将 本 病 与 亨 廷 顿 病 、肝 豆 状 核
20171021,
100 mg
氢氯 吡 格 雷 片 (
Sano
f
iWi
n
t
h
r
opI
ndu
s
t
r
i
e,国 药 准 字
/片)口 服 ,早 1 片 ;阿 托 伐 他 汀 钙
H20150257,
75 mg
片(
P
f
i
z
e
rPha
临床学习笔记--偏侧舞蹈症
![临床学习笔记--偏侧舞蹈症](https://img.taocdn.com/s3/m/9bf9c2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0.png)
临床学习笔记--偏侧舞蹈症偏侧舞蹈症是一种偏身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症,临床表现以舞蹈样动作:一种不重复、无规律、无目的的急骤运动,如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屈伸、摆手、伸臂等。
偏侧舞蹈症的病因多为继发性,如血管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原因。
从病变部位看,通常由对侧基底核或其联系纤维受损所致,一般认为是由对侧基底节区和丘脑底核病变引起;从病因上看,文献报道老年偏身舞蹈病以非酮症高血糖性最多。
卒中后运动障碍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基底节(44%),其次是丘脑(37%)。
脑梗死致偏侧舞蹈症患者,一般肢体瘫痪较轻,舞蹈样症状存在自限性,预后较好,部分舞蹈样症状可在急性期起病,部分病例潜伏期可延长至2周至4年,偏侧舞蹈症可作为卒中的首发和唯一表现。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是以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头颅MRI T1WI高信号为三联征的一组综合征。
常见鉴别诊断:1)非酮症高血糖致偏身舞蹈症:多见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糖患者,以老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1:1.8,常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快速、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和挤眉弄眼、撅嘴、伸舌等面部异常表情,这种不自主动作多发生于单侧,通常以上肢最严重,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机制不明,但多数学者认为因代谢紊乱、出血性损伤、缺血性损伤、神经退行性变、多巴胺能与雌激素、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等有关。
2)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酮代谢障碍疾病,以肌张力障碍、震颤、精神行为异常、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慢性起病,查体可发现K-F环,合并有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等,头部MRI可发现基底节异常信号。
3)药物或中毒相关舞蹈症:特殊药物、毒物服用史可鉴别。
4)神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为一种罕见遗传病,以口面部不自主运动、肢体舞蹈症及癫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舌咬伤等,多伴有性格改变和精神症状,周围血棘红细胞计数大于3%及血清CK增高。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PPT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426d8280eb6294dd886ca4.png)
DWI
2020/6/9
ADC
T1:左侧基底节区呈明显 短T1信号(高信号) flair:广泛脱髓鞘 T2、DWI,ADC呈等信号
13
1、广泛的脱髓鞘 2、海马萎缩 3、脑萎缩 4、多发腔梗
2、脑动脉硬化 2、右侧大脑中动 脉M3段及大脑后动 脉M1段显影浅淡
15
02
诊断思路
2020/6/9
16
定位定性 诊断
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
糖化血红蛋白很高,9.3% 随机血糖 6.39mmol/L
左侧基底节区
2020/6/9
T1高信号
T2 flair、DWI、 ADC等信号
1、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 2、肝豆状核变性? 3、迟发性运动障碍?
一直口服抗精神病药物 是否有关?
2020/6/9
19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少见的一组锥体外系疾病,通常由 于对侧脑底部核团病变,尤其是丘脑底核、豆状核及尾状核,或其联系纤维 疾病所致。MRI检查显示纹状体T1呈高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1,2]
典型表现为三联征:
①非酮症性高血糖
②偏侧舞蹈症-- 单侧肢体连续的、不随意的运动
主诉: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月余,加重1天
现病史: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未治疗,2 天后症状自行缓解,之后仍间断性出现右上肢不自主甩动,右下肢 不自主伸曲,生活自理差,10天前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在当地医院 考虑长期口服精神病药物引起,并嘱停服所有药物,右侧肢体不自 主运动症状无缓解,于1天前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加重,伴右侧 口角不自主咀嚼,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时可缓解,伴左侧肢体无 力。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改变等,遂就诊我院, 门诊拟“1、右侧肢体抖动查因:急性脑血管病?药物性异动症?2、 精神分裂症 3、糖尿病?”收入院。自发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差, 夜眠欠佳,饮食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偏身舞蹈症的健康宣教
![偏身舞蹈症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94309e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4.png)
心理支持:心理 咨询、心理治疗 等专业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应对疾病
互助团体:患者 之间的互助和支 持,分享经验和 感受,共同应对 疾病挑战
_
4
偏身舞蹈症的健康 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
D 偏身舞蹈症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生活方式
C
偏身舞蹈症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B
偏身舞蹈症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A
偏身舞蹈症的定义和病因
03
主要症状包括舞蹈样动作、肌张力 0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障碍、面部表情异常等。
心理治疗等,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偏身舞蹈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偏身舞蹈症 的发病,如感染、中毒等
神经递质异常:偏身舞蹈症患者大脑中的神 经递质水平异常,可能导致运动控制障碍
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01
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
和了解增强患者对 治疗的信心
和依从性
04
降低患者的 心理压力和
焦虑水平
谢谢
偏身舞蹈症的 健康宣教
x
目录
01. 偏身舞蹈症的基本知识 02. 偏身舞蹈症的预防和治疗 03. 偏身舞蹈症的心理支持 04. 偏身舞蹈症的健康教育
_
1
偏身舞蹈症的基本 知识
疾病概述
01
偏身舞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02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
因素、感染等有关。
应对策略
03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
0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技术,如催眠、冥
者应对压力和焦虑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课件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6ef3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2.png)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3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一侧肢体远端持续无规律、不 自主、无目的舞蹈样动作, 表现为肢体伸 展、翻转、扭动、耸肩,也可表现为抵舌、 舔唇、舌搅动。上肢较下肢重,精神紧张 和情绪激动可使症状加重,平卧和安静时 可使症状减轻,睡眠后消失。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4
影像学检查
CT证实梗塞多于出血,常见于老年人,特 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病 变多位于额叶、放射冠、尾状核、壳核、 丘脑、丘脑底核及苍白球,以新纹状体多 见。 头部MRI显示丘脑底核或其附近区域有缺血 性病变或头颈部血管64排CT显示相应病变 侧血管有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5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6
正常解剖 基底节
•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 白球)、屏状核及杏仁核簇;尾状核与壳 核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7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8
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2)突然发病,常在发生偏瘫的肢体出现不定时 及发作性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 样动作,以肢体近端为主;头面部表现为突然的 扭颈转头、挤眉弄眼、努嘴吐舌,情绪紧张及劳 累时加重,肌张力增高.安静时减轻,肌张力降 低,入睡后消失;(3)CT或MRI示壳核及尾状核 头部斑点状梗塞灶,脑出血者CT示丘脑高密度 灶;(4)排除一氧化碳、慢性酒精与药物中毒性 及Huntington舞蹈病等。
脑血管病性舞蹈症
9
治疗
脑卒中性偏侧舞蹈症的治疗应以尽快减轻症 状为主,同时进行脑血管病的治疗。治疗主 要用氟哌啶醇。氟哌啶醇为多巴胺受体阻滞 剂,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一种药物,但有嗜 睡或昏睡、木僵、运动受限、舌根硬、发音 困难、震赣、假面具、流涎等锥体外系副作 用。使治疗难以持久。其次还可选用异丙礤 、东茛菪碱、安定、氯硝安定、奋乃静等, 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选用。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课件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6711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9.png)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对于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 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研究的方向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该病症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课 件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预防与日常管理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是一种 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非 酮症高血糖和偏侧肢体舞蹈样运动。
症状
患者通常出现单侧肢体或面部的不自 主、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 同时伴有非酮症高血糖症状,如多饮 、多尿、体重下降等。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非酮症高血 糖合并偏身舞蹈症的病因、症 状及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
意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帮 助他们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 心。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护理 ,如病情监测、饮食调整等。
及时就医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出现异常症 状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
日常管理与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较为罕见,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明确。该病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 现、血糖检测结果和脑部影像学检查。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 或双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律、快速、幅度不等的舞蹈样动作 ,同时伴有高血糖。
其他疾病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舞蹈病样动作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舞蹈病样动作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8c1f3f1ee06eff9aef807c8.png)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病因:
氨基酸的多肽,命名为Huntington(亨廷 顿因子, Ht)。在其开放阅读框架的5’端 有一个多态性的 (CAG)n三核苷酸重复序 列。重复拷贝数n的正常值,文献报道不 一,一般认为在 34以下,较多的认为其 幅度为11-34,有说其最小值为5或6,上 限为36±;而在HD病人,此变异基
(六)手足搐搦症低血钙症所引起的手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诊断:
足搐搦,患者常诉说感觉异常甚至肌肉疼 痛。和小舞蹈病的Wamu征不同,“助产土 手”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面 神经叩击试验和束臂加压试验也可帮助诊 断。
(七)抽动秽语综合征为数组肌肉的重 复性快速性抽动症,见于头部和颈部者为 多。虽仅半数吐说秽语,每个患儿皆有喉 部抽动,引致重复性爆发性无意义的单词 怪声。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舞蹈病样动作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身体部位: 四肢。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科室: 外科 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简介:
舞蹈症是肢体及头部迅速的不规则、无节 律、粗大的不能复发随意控制你们的动作, 如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屈伸(挤牛奶 样抓握)、摆手、伸臂等舞蹈样动作,上 肢重,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舞蹈样步态, 重时可出现从一侧向另一侧快速粗大的跳 跃动作(舞蹈样步态),随意运动或情绪激 动时加重信赖,安静时减
内科学症状部分:舞蹈病样动作>>>
简介:
轻,睡眠时消失,面部肌肉可见扮鬼脸动 作,肢体肌张力低等。常见于小舞蹈病、 Huntington舞蹈病及应用神经安定剂等。 偏侧舞蹈症局限于医保身体一侧,常见于 脑卒中、脑肿瘤等。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PPT文档共42页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身舞蹈症PPT文档共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6ef3d9727d3240c8547ef88.png)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偏侧舞蹈症演示文稿
![偏侧舞蹈症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1f0f4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3.png)
第1页,共37页。
优选偏侧舞蹈症
第2页,共37页。
尹玉莲,女,80岁。因“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7天”入院。“糖 尿病”病史2年,未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随机血糖:Hi。
入院后查尿常规:酮体 (-)。经降糖、活血化 瘀、营养脑神经、口服 氟哌啶醇后好转出院。
第3页,共37页。
Nath J, Jambhekar K, Rao C,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emiballism-Hemichorea With Striatal Hyperintensity,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6 Apr;23(4):564-8.
第37页,共37页。
第27页,共37页。
3例非酮症高血糖并偏侧舞蹈症 PET显示低灌注
Hsu JL, Wang HC, Hsu WC.Hyperglycemia-induced unilateral basal ganglion lesions with and without hemichorea. A PET study.J Neurol. 2004 Dec;251(12):1486-90.
锥体系
椎体外系
第10页,共37页。
发病机理: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 的最直接路径,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 意运动。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 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碍或瘫痪 ,如肌张力增高(硬瘫)、肌张力降 低(软瘫)、巴氏征等
第11页,共37页。
发病机理:
椎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 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如走路时双臂自 然协调地摆动)。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相互依 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椎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 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一切精准的随意运动。如写字 、刺绣等,而椎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锥体系 是运动的发起者,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锥体系发起的,然 后才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下,如骑车、游泳等。
卒中性偏侧舞蹈症2例治疗经验
![卒中性偏侧舞蹈症2例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79f7a1c1fc4ffe473268ab7f.png)
卒中性偏侧舞蹈症2例治疗经验卒中性偏侧舞蹈症是指患者卒中后,主要表现以偏侧肢体不自主活动为特征的病变,本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近年以中医育阴熄风方药为主施治2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病例一:宫某,男76岁,2005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于2 d前因右侧肢体活动稍不利,并右上肢轻微不自主活动1 d入院,CT检查示老年脑萎缩,腔隙性梗死待排,即予以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等对症处理。
第2天患者右上肢不自主活动突然加重,呈大幅度划圈样运动,因难以控制,家属将其右上肢用绷带固定于病床上,急邀会诊。
查视患者,神清,言语清晰,右上肢被用绷带固定于床栏,解开后,右上肢即呈大幅度划圈样运动,自己难以控制,头晕略痛,烦燥不安,饮食二便正常,舌红少苔,脉弦,血压120/70 mm Hg,双侧肌力未见明显减弱,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MRI检查示:双侧大脑深部脑白质缺血性改变,双基底节丘脑区腔隙性梗死,轻度脑萎缩。
结合病史体征,诊断:①卒中性偏侧舞蹈症;②腔隙性脑梗。
处治经过,中医辨证:阴液亏虚,虚风内动,血络瘀阻。
治法:育阴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①天麻钩藤饮加减,鳖甲15 g(先煎)、龟板15 g(先煎)、玄参18 g、生地18 g、白芍15 g、天麻20 g、钩藤20 g(后下)、石决明40 g(先煎)、菊花10 g、地龙18 g、丹参30 g、川芎15 g、竹茹10 g、甘草6 g、1剂/d,水煎服;②消栓通络胶囊(本院制剂,主要药有蜈蚣、全蝎、水蛭等),4粒/次,3次/d,口服;③安宫牛黄丸半粒/次,2次/d,用鲜竹沥水30 ml送服;④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脑蛋白水解物20 ml分别加入液体中滴注。
经上治疗,患者右上肢不自主活动症于2 d后逐漸减轻,1周后完全消失,仅感头略昏,右侧肢体稍乏力,继以养阴平肝,活血通络方药进治月余,病情基本痊愈出院。
病例2:周某,男82岁2008年7月7日初诊。
研究生例会:偏身舞蹈症的诊治思路
![研究生例会:偏身舞蹈症的诊治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2f2639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a.png)
研究生例会:偏身舞蹈症的诊治思路作者:谢健吴迪该患者存在双侧基底节、齿状核的钙化,可能会造成患者运动异常,造成多种临床表现如帕金森病、舞蹈病、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异常、局部无力、言语障碍等,临床也有其出现HBHC报道,但病程持续时间超过1年1,而本例患者治疗后迅速缓解也支持糖尿病性HBHC诊断。
该患者影像学未见到经典的HBHC临床表现,从MRI影像判断其基底节区钙化范围较大,可能掩盖了其壳核和/或苍白球的异常;或者在Fahr病中,基底节区轻度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即可诱发HBHC,有病例报道提示Fahr病患者在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时也可出现HBHC,包括其经典的影像表现 2。
对于广义HBHC治疗,除治疗如血糖异常、感染、占位等病因外,还要考虑如严重症状的控制。
抗多巴胺能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等药物的使用。
多巴胺清除剂丁苯那嗪可以获得相仿的临床效果,降低迟发性运动障碍和急性失张力发作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优先选择,其已被FDA批准用于亨廷顿舞蹈症的临床治疗,可以从12.5mg TID逐渐滴定至每天150-200mg。
如果选择氟哌啶醇可以考虑0.5-1mg BID起始治疗,逐渐滴定加量。
急诊症状时可以考虑1mg i.m.,必要时可以4h后再次给予2mg i.m.。
一般多巴胺拮抗剂的有效率可达90%。
其他药物如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及利血平等也可有效。
其他也有氯硝西泮、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加巴喷丁、苯海索、阿米替林的有效治疗报道。
1. el Maghraoui A, Birouk N, Zaim A, Slassi I, Yahyaoui M, Chkili T. Fahr syndrome and dysparathyroidism. 3 cases. Presse Med. 1995;24(28):1301-1304. /pubmed/7501622.2. Paraskevas GP, Vlachos GS, Vassilopoulou S, Anagnostou E, Spengos K, Zis V. Hypoglycemia-induced hemichorea in a patient with Fahr’s syndrome. Neurol Sci. 2012;33(6):1397-1399. doi:10.1007/s10072-012-1096-8。
偏侧舞蹈症
![偏侧舞蹈症](https://img.taocdn.com/s3/m/2490fe0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2.png)
偏侧舞蹈症楼主踏青放牛 2016-08-04 06:20:00 病例 139 岁女性患者,既往史无特殊,突发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
神经系统查体示构音障碍,右侧肢体基本连续的舞蹈样动作,以右上肢明显,姿势性动作时症状加重。
偶尔出现右侧肢体弹道移动(即快速地前往某特定目标的大幅动作)及肌张力障碍性异常姿势。
患者还存在持续性口周与舌不自主运动,双上肢共济失调,步态及躯干性共济失调,右侧腱反射活跃。
感觉与肌力查体正常。
头 MRI 提示左侧大脑脚可见 T2/FLAIR 高信号、T1 低信号、有强化的脱髓鞘性病灶,病灶稍肿胀,扩展至黑质与丘脑下核(图A~C)。
同时在大脑半球、脑室周围深部白质、脑干与小脑半球还发现了多发T2/FLAIR 高信号、T1 低信号、不强化的脱髓鞘性病灶。
所有的血清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等电聚焦电泳显示9 条脑脊液寡克隆带(OCBs)。
图 1 患者的 MRI 图像。
患者 1(A~C)。
轴位 FLAIR 像(A)显示在左侧丘脑下区(红圈)存在脱髓鞘性病灶(红色箭头),同时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多发脱髓鞘病灶。
冠状位FLAIR 像(B)显示在左侧大脑脚存在同样异常病灶(红色箭头),并扩展至黑质与丘脑底核(红圈),双侧脑室周围白质亦见脱髓鞘病灶。
B 图同样解剖部位的冠状位 T1 加权增强 MRI(C)显示丘脑底核病灶明显强化(红圈)诊断为多发性硬化,予以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病例 218 岁男性,既往史无特殊,突发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言语笨拙,精神迟滞。
头 MRI 提示右侧丘脑底区可见 T2/FLAIR 高信号、T1 低信号、有强化的脱髓鞘性病灶,病灶扩展至同侧大脑脚(图D~F)。
脑桥中脑交界的左侧、同侧小脑上脚及胼胝体可见多发T2/FLAIR 高信号、T1 低信号、不强化的脱髓鞘性病灶。
所有的血清学及尿液检查均正常,包括铜蓝蛋白及铜水平。
等电聚焦电泳显示 5 条脑脊液寡克隆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诊断:DM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本病的定位与最初舞蹈的症状相关。比如:
左侧基底节的病变表现为右侧的舞蹈,双 侧病变表现为双侧的舞蹈。其连续的影像 学表现与其病程密切相关,但是影像恢复 晚于临床过程。
典型病例1、患者,男,72岁。因右侧
肢体不自主舞动2个月于2009年8月17日入 院。既往:糖尿病史8年,间断口服二甲双 胍,血糖控制不稳定。右侧肢体不自主舞 动,呈持续性,睡眠后消失。入院查体: 神志清,颅神经正常,颈软,右侧肢体不 自主舞动,呈持续性,表现为右肩、肘、 腕、髋、膝、踝关节伸曲、扭转,紧张时 加重,不受意识控制。右侧肢体肌张力略 低,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空腹血
50岁非裔女性,非酮症高血糖并偏侧舞蹈症,病理切片显示 右侧基底节区针样及线样微出血
Nath J, Jambhekar K, Rao C,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emiballismHemichorea With Striatal Hyperintensity,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6 Apr;23(4):5体:尾状核、壳 旧纹状体:苍白球
非酮症高血糖并偏侧舞蹈症
1 9 6 0年Bedwell首次报道,见于血糖控 制不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女性多见, 文献报道以亚洲人多见
发病机制?
假说:
1.高血糖及高血液粘滞度破坏大脑自身调节功 能,导致基底节区低灌注,三羧酸循环被抑。
偏侧舞蹈症文稿演示
优选偏侧舞蹈症
尹玉莲,女,80岁。因“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7天”入院。“糖 尿病”病史2年,未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随机血糖:Hi。
入院后查尿常规:酮体 (-)。经降糖、活血化 瘀、营养脑神经、口服 氟哌啶醇后好转出院。
张树理,男,65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甩动3天”入院。“糖尿病” 病史20余年,近1年来未应用降糖药物且不控制饮食。随机血糖:Hi。
碍, 左上肢 舞蹈动 作4天,
高血糖
男性,94岁 右侧肢体舞 蹈样动作4天 入院,血糖 33.1mmol/L
肢体舞蹈样 动作随血糖 波动程度改 变
CT高密度目前尚未有合理解释
部分病例治疗后随访发现CT高密度及T1WI高 信号消失
马爱军 张本恕 任华,等。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中国神经 精神疾病杂志,2007(33):700-701.
2.非酮症高血糖患者脑细胞以γ-氨基丁酸为能量 来源,γ-氨基丁酸很快被耗竭,导致基节正 常活动受到损害而出现症状。
特征性影像表现:
病变多位于单侧纹状体,双侧发生也有报道, 以壳核与尾状核头多见
1.CT平扫高密度,无占位效应,病灶周围无 水肿 2.MRI呈短T1信号
女性, 61岁, 突发左 侧肢体 活动障
发病机理:
椎体外系是多神经元构成的功能复杂的环路,其中最重要的结 构是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这些部位损伤后,使苍白 球作用释放,增强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 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且不能接受经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径路的冲 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症。
也有人认为脑血管病发生偏侧舞蹈症的机制与纹状体内多巴胺 能神经元占优势有关。正常情况下,大脑中抑制性的氨基酸递质--氨基丁酸与兴奋性的氨基酸递质---多巴胺处于平衡状态。当纹状体 系统受到供血障碍或其他病变时,使氨基丁酸减少,而接受多巴胺 能神经元较多的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脱抑 制而过度活跃,造成动作增多和肌张力减低,从而发生偏侧舞蹈症。
8-5
8-7
孙秀英,女,83岁。因“四肢不自主运动10+天”入院。 左侧为著。随机血糖:24.4mmol/l。否认糖尿病病史。
入院后查尿常规:酮体()。经降糖、活血化瘀、 营养脑神经、口服氟哌啶 醇后好转。
偏侧舞蹈症:
一组少见的锥体外系疾病,通常由于 对侧脑底部核团病变,尤其是丘脑底 核、豆状核及尾状核,或其联系纤维 疾病所致
77岁,男性,发病后随访6年MRI显示壳核T1WI高信号逐渐降低
Takao H, Norinao H, Hiroyuki Y,et al.Persistent hemiballism with striatal hyperintensity on T1-weighted MRI in a diabetic patient: a 6-year follow-up study.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165 (1999) 178–181.
临床表现:
偏侧肢体及或面部、颈部突发不规则、 无目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如以大关节为轴,伸肢举臂,内收外 旋,身体屈伸扭转
做鬼脸、眨眼、挤眉、噘嘴、口角抽 动、扭头耸肩、下颌摇动
病因:
颅内肿瘤 脑血管病 基底节钙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 铜中毒 糖尿病 外伤 变应性疾病 丘脑手术后等
病因:
颅内肿瘤 脑血管病 基底节钙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 铜中毒 糖尿病 外伤 变应性疾病 丘脑手术后等
3例非酮症高血糖并偏侧舞蹈症 PET显示低灌注
Hsu JL, Wang HC, Hsu WC.Hyperglycemia-induced unilateral basal ganglion lesions with and without hemichorea. A PET study.J Neurol. 2004 Dec;251(12):1486-90.
脑梗死、非酮症高血糖是最常见原因
发病机理:
锥体系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
椎体外系
发病机理: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 动的最直接路径,主要管理骨骼肌 的随意运动。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 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 碍或瘫痪,如肌张力增高(硬瘫)、 肌张力降低(软瘫)、巴氏征等
发病机理:
椎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 有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 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如 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 运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 椎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 完成一切精准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而椎体 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锥体系是运动的发 起者,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锥体系发起的,然后才 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下,如骑车、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