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学科的研究现状、趋势及其发展策略
![中药药剂学学科的研究现状、趋势及其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8ff0526580216fc700afd9e.png)
平缓 , 从2 4项增 至 2 8 项 。2 0 1 3年 的中标 项 目数 和 金额 又 出现 了一定 程度 的缩减 , 资助项 目数和 经费 分别较 2 0 1 2 年下 降了 1 7 . 9 %和 2 1 . 8 %, 2 0 1 5 年资助 项 目数又增 长至 3 1 项, 资助 总经 费与 2 0 1 3 、 2 0 1 4年 基本 持平 , 但低 于 2 0 1 2年经费 总额 , 这与 国家 自然 基金 委 2 0 1 5年 开 始 实 行 直 接 经 费 与 间接 经 费 分 开
1 国 家 自然 基金 项 目资助 概 况 与 热点 剖 析 中药 药 剂 学 作 为 国家基 金 委 的 重 点 资 助 学 科 之
一
予重 视 的优 先 资助 领域 之一 _ 3 ' 。根 据 2 0 0 6 — 2 0 1 6 年 中药 药剂学学 科基金 中标量 及资助经 费金额 ( 图 1 ) 等数据发 现 , 自2 0 0 6 年起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在 中药 制剂 研究 领 域共 资助项 目 2 3 8 项, 资 助经 费 8 6 3 0万元 , 资助项 目数和资助经 费呈 逐年上升趋 势。
技 术学科 【 1 . 。加 强 中药 药 剂 学 的 理 论 内涵 与 技 术
和介绍。
加 强 中药 药 剂 学 的 基 础 研 究 , 促 进 中药 药 剂 学 的学 科 发展 , 被 国家 基金 委 列 为 “ 十 二 五 ”期 间 应
水平 , 促进 中药药剂学 的学科发展 , 是实现 中药现代 化 的关 键环节 。近 1 0 年来 , 在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科学 技 术部( 以下简称 “ 国家科 技部”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委员会 ( 以下简称 “ 国 家 基 金 委 ”) 等 各 级 主 管 部 门的大力 资助下 , 中药药剂学在制剂理论 、 制剂技术 和制 剂辅 料与设备 等方 面的基础研 究不 断深入 , 制 剂创新 平 台建设不 断完善 , 推 动 中药药剂 学学科 发 展 步 人新 的 台 阶 。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ead9a0058f5f61fb636660b.png)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作为我国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其的发展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中药市场发展的非常突出,中药药剂学已经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理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引言:中医药理论是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基础,其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剂的配置、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学科。
现阶段,我国对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得到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情况(一)建立中药药剂学创新发展平台创新是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前提,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创新发展更是必然。
现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工程为核心的中药药剂学研究工作室,且发展的前景非常乐观,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建立中药药剂学新技术体系中药的配方具有复杂性,国家针对中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了相配套的新技术体系。
例如,现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多组缓释制剂技术。
这种根据中药复方特点,所研究的新技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成要的二次开发针对一些重大疾病的特点,再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优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药新品种的研发工作,经过现代中药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现已研发成功一批疗效稳定、安全性高、药物成分明确的中药制剂,有广泛的市场前景[1]。
二、中药药剂学研究成就(一)完善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研究了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其是针对特定的工艺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总称。
我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例如口腔溃疡就是利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制作的,其比普通的药物更加的均匀,降低了冰片的味道,粒子的设计更加的趋近人性化,且这种粒子设计的稳定性非常的高。
中药药剂论文
![中药药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e93eea102de2bd960588e7.png)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进展前言中药剂型的改革和发展是中药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药剂型有着较多的缺陷,比如体积大、色泽杂乱、无效杂质多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制约着传统剂型的发展,要求药学工作者们研究和发展新的中药剂型,推动中药学的改革和发展。
依据临床应用的要求和中药自身的限制,药学工作者研究出了靶向制剂、纳米制剂、微球制剂等新剂型。
但新剂型虽然日益增加,但毕竟是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不过新剂型体积更小,服用更加方便,更适合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中药剂型研究与进展1.中药传统剂型1.1中药传统剂型的概括在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发现了中(草)药,并且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适当的剂型,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传统的中药剂型相对较少,据后晋代的《甲乙经》序中、始记了汤剂、丸剂、散剂栓剂等几种剂型。
到明代时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剂型达到40余种,但是这样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医学得到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发展,新生了各种新剂型,如冲剂、涂膜剂、粉剂、气雾剂、中药针剂、片剂、冰剂、膜剂以及靶向制剂等,由于对临床需要和使用的需求,药学工作者和中、西医各项专家现对中药剂型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改革。
目前中药剂型的内容更加丰富,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需求和患者的需要,中药新剂型的研发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药传统的经验,并且也吸收了外国医药的精华,对提高和保证疗效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2中药传统剂型的研究1.2.1中药传统剂型对于剂型的研究我国早就已经开始了,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发明出了汤剂,到了宋代重要的剂型已经比较全面和系统化了,但是着其中任有较多的缺点需要改正。
传统剂型比较常见的是丸、散、膏、丹剂四大类型,现从这四个比较具有概括性质的方面对中药传统剂型进行概述。
1.2.1.1丸剂是我祖国医学,中药制剂较早研究和开发出来的剂型,丸剂的剂型有多种,一般按照医疗和制剂的需要分为蜜丸、水丸、糊丸和蜡丸等。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cef88f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e.png)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成分、性质、功效、用药规律及其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目前,中药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药研究的深入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正不断深入。
在中药研究中,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中药质量、深入研究中药成分、开发新型中药制剂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中药的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中药制剂的创新
中药制剂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中药制剂已经从传统的汤剂、丸剂、散剂等传统制剂发展到了新型制剂,如注射剂、口服液、胶囊等,使中药制剂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治疗疾病,也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
三、中药注重临床应用
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中药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中医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中药学已经从单纯的“药物学”向“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等方向发展,逐渐实现了中西医药的融合。
四、中药学教育的普及
中药学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
随着中药学的不断发展,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药的重要性。
中药学教育的普及对保护和发展中药文化、提高中药学科的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中药学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
![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90edca527d3240c8547ef39.png)
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药剂学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靶向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药物稳定性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剂学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基础研究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现通过分析和探讨我国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对我国药剂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
1.靶向制剂研究靶向给药系统能将药物定向输送到靶器官,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毒副作用[4—6]。
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大类。
1.1被动靶向制剂普通的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1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药物载体。
被动靶向的机理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u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uln)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
1.1.1用NP或IS实现肝脏靶向给药我国肝癌死亡率较高,化疗是主要手段。
使用普通抗癌药后全身分布,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有研究者以新型抗癌药为模型,以聚氰基丙烯酸酯NP为载体,利用被动靶向的机理,研究其作为靶向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5—Fu是目前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
有研究者用不同性质的天然物质作为载体,并掺人对肝亲和力强的物质,将5—Fu制成口服NP,探讨载体的化学性质和肝靶向的相关性,为寻找肝靶向性强,释药时间长的理想载体提供依据。
·乙肝治疗比较困难,原因是药物在肝内达不到有效浓度。
故设想将抗病毒药载人NP,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并使药物不经破坏地进入肝细胞。
除此之外,还可在NP表面交联糖蛋白,由于肝细胞膜存在糖蛋白受体,可进一步提高NP对肝细胞的靶向性。
浅谈药剂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浅谈药剂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69f881e770bf78a642954a4.png)
浅谈药剂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药剂学在药学科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已进入给药系统时代,我国在药物新剂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药剂学基础理论、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的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根据我多年来药剂科的工作经验,讨论一下近年来国际药剂学的发展前沿与方向,以探索我国药剂学今后的发展。
标签:药剂学新剂型研究进展药剂学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任重道远的作用。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德国药师莫尔于1847年出版了第1本药剂学教材《药剂工艺学》,这一教材的问世宣告药剂学正式以一门独立学科现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药理学、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科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所以21世纪的药剂学是药物制剂向系统工程制品发展的DDS新时代。
1对现实状况的研究以1985年至1998年第2季度为例来分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颁发的西药制剂新药证书近1500个,其中属3类新药的复方制剂约90种。
霜剂、洗剂、橡胶贴片、贴片、药棒、冻胶剂、缓冲片、冲剂、控释眼丸、酊剂、口胶剂、植入剂、肠溶片、涂膜剂、酏剂、含漱剂等17种剂型各1份,所占百分率1.2%。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创新剂型少,如缓控释等新型制剂少,植入剂仅1个(辽宁省计生所)避孕药。
还有一些剂型甚至处于空白,如经鼻腔全身给药制剂,胃内漂浮制剂、肌注缓释剂、结肠粘膜制剂、靶向制剂、渗透泵制剂等。
(2)低水平重复的制剂较多,普通片剂、针剂和胶囊剂占67.4%,有的品种,如氧氟沙星申请新药证108份、生产文号148份,其中单是注射液就有40个厂家在生产。
相反,约有2/3的原料药仅有一种剂型,小儿制剂少之又少。
(3)基础研究薄弱,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相应基础研究少;系统性指导释药机制,模型设计研究以及新辅料开发滞后。
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58850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3.png)
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护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药学专业的背景中药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主要研究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别、质量评价、加工制备、药理作用等方面内容,为中医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学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中药药剂学、中草药资源学、中药质量控制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推动传统中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药学专业在国内高校中的设置较为普遍,各级高等学府都设有相关专业或研究机构。
在办学层面上,普通本科专业设置包括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种植等,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则分为中药学、药物分析学、中草药资源学等多个方向。
与此同时,中药学领域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学术团队,他们致力于传统中药学的研究与创新,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中药学专业的发展,也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中药学专业的发展趋势1. 传承与创新并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学专业在传承传统中药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注重创新研究。
传统中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和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2.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药学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地的中医药学界开展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共同研究中药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促进中药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3. 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研究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紧密融合和交叉研究。
中药学专业可以与药学、生物学、化学、中医学等学科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药学领域的发展。
4.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药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中药学专业应该注重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学术研究、教学和科普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传播与普及。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e9b07e90066f5335b81210c.png)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摘要】中医药剂学是在中医理论以及中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中药的配置、生产、质控以及临床价值等的学科,中医药剂学涉及的范围很广,目前也是中医学科着重研究的一门学科。
随着高新的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中药药剂学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上的中药煎制,它在中药药材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在市面上能够经常见到的中药药剂有中药注射剂、中药粉成分的配置等。
我们通过剖析近年来中药药剂的发展情况,对于中药药剂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以后中药药剂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中医药剂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发展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中药作为中医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是现在我国中医药剂发展的基础之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我国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更加深度的了解,中药药剂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我国国内,更成为了我国中医事业的代表。
我国的中药药材药草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如何能更加有效有价值的将这些材料运用于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以及在中医药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中医药剂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参考近年来对于我国中医药剂学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将我国中医药剂研究当前主要的进展以及后期的发展做出了系统的总结于分析,报告如下。
1.我国中医药剂学的研究进展现在的中医药剂学已经不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了,现在的发展模式称作中药现代化,即以传统的中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制药器械与手段,以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为衡量标准,对不同成分的中药药材进行繁琐的加工处理,最后生产为我们所需要的药物材料或者药物,比如由于新科技的发展以及中药制剂的应用范围的扩大,中医辅料的出现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大的欢迎。
下面我们对于中医药剂目前研究的新的技术进行总结,1)超微粉碎技术:这一技术是将中药药材进行超微粉碎,使得药材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更有效的被溶解提取出来,实现了对于药材的高效利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中药药材的使用量,提高了药材的应用价值。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_0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_0](https://img.taocdn.com/s3/m/cbf7b3b4ddccda38366bafac.png)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我国中药药剂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对于中药药剂学的研究也成为了整个中药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本文就是从药剂学的现今的发展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研究进展中的主要成果,最后则是对药剂学未来的发展给与了一定的展望,以期为后续关于中药学以及中药药剂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通常来讲在中医研究领域中药剂学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对于中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在传统的药剂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配置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发展进而使药剂学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进而在现代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药剂学的发展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整个中药学的良好发展,可以说药剂学功不可没。
1初探药剂学现今发展状况1.1藥剂学创新体系规模建设从药剂学的现今发展来看首先其建立了创新体系,国家也对药剂学的建设创新体系给与较高的关注以及投入,同时还建立了相关的药剂学中心以及技术创新中心,可以说这些创新体系基本上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具体来讲国家对于药剂学的研究以及创新的发展给与了较大的支持,批准建设了6个研究中心以及10个药剂实验室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3个相关药剂研究室,而这些重点研究中心以及重点研究实验室则是主要围绕了中药药剂成分研制以及药剂生产和质量提高等方面。
1.2药剂学技术体系的构建在关于药剂学的技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了中药复方的成分以及作用来实际建设的,通产来讲中药复方在其成分上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在其作用上针对不同的病症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因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技术体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中药学的发展。
具体来讲在技术上进行了新型的药品特性研发,同时还在传统的药剂研制中加入了”多组缓释”、”纳米固化”以及”靶向经皮给药”等技术,可以说这些新型的技术使得我国的药剂学技术体系得以初步构建成功。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b6f1dca650e52ea54189801.png)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药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较好,很多临床治疗中都应用到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
本文探讨的主要观点是我国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的思路。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探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控制与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
目前,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理论上以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1建立了中药药剂学的创新平台。
创新是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的科学精神,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也需要创新。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国家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实验室,并且发展前景相当的乐观。
1.2构建了中药特性的新技术体系,根据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新的释药技术,例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经皮给药技术等。
把这种复方制剂的中药运用在临床上的现象很多,而且临床效果不错。
1.3中药制剂成型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制成剂的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制成剂的水平大有提高,像中药注射剂、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等都是现代中药制成剂中的关键技术。
中药成分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制作成药剂的难度就更加困难,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生产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和在线监测的控制技术,对这些技术都要加大使用力度,提高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效果。
1.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针对临床上的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已经重点开展在临床上效果不错的技术生产;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一批疗效高、药效好的中药制剂[1]。
2 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成就2.1中药药剂学的新理论首先是对中药粒子的设计研究成果。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1f069db90c69ec3d4bb7529.png)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摘要: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中药药剂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剂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学科进展;发展思路;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and Future Developing ThinkingAbstract: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is a key research area of modern TCM research. With emerging of combined TCM varieties,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main problems ahead,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for research directions.Keyword: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Disciplinary progress; Development thought;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给中药药剂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势头。
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9ab964227916888486d7c4.png)
现代中药制剂应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 小)、“五方便”(方便贮存、方便运输、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生产)等特点。
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新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已由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成以颗粒剂、片剂、胶 囊剂、口服液、注射液、贴剂等为主的剂型,还出现粉针剂、滴丸、软胶囊、脂质体、纳米粒、缓释片等 现代中药剂型,如丹参粉针、双黄连粉针、复方丹参滴丸、苏冰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雷公藤多甙缓释 片等。199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第一次收载了止喘灵注射剂,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又收载了双 黄连粉针,这些剂型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中药制药行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国外先进的制药行业相 比较,我国中药剂型研究、生产、应用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现代中药制剂相对于传统中药制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验证, 用最新的药剂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中药传统剂型经过改进或创制新剂型,使其成为安全、 有效、稳定、可控的新一代药物制剂。
一.传统中药制剂作用特点与发展趋势
传统中药制剂剂型选 择原则与制备理论
以临床疗效和药物性质 作为选择剂型的原则
我国中药的研制开发将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国对中医药发展一直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在宪法中规定“发 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把中药纳入国家法规管理的国家。 ❖1992年9月卫生部发布了《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 ❖1999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包括中药在内的《新药审批办法》,随后 又对药材的GAP、实验室的GLP、药厂的GMP管理以及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等 做了严格的要求; ❖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我国起草“国际植物药质量标准” ; ❖在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日趋明显、药源性反应频繁出现的今天,传统药、天然药、 植物药作为治疗药品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美国也于近年颁发了《植物药新药研 究指南》。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3ba9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f.png)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药效和使用方式的深入研究,中药药剂的新剂型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旨在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中药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药注射剂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快速吸收。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涉及提取、纯化和制剂工艺等多个环节。
当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纯度、改善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将传统的中药注射剂通过纳米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稳定、更易于保存和输送。
其次是中药胶囊的研究。
中药胶囊相比于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服用方便、不易变质等优点。
中药胶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药效和改善溶解度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胶囊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大大提高中药胶囊的药效和溶解度,并且减少胶囊与胃酸的反应。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在患者的身体部位,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给药。
中药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贴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以及提高药效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中药贴剂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提高贴剂的透皮性和药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中药微细粉剂、中药水剂等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微细粉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以便患者直接服用。
中药微细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颗粒大小和提高溶解度等方面。
中药水剂是将中药加工成液体剂型,以便更方便地服用。
中药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通过改变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成分,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些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
![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facc1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c.png)
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中医中药技术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不再停留于原始用药方法(汤剂、膏药、丸剂等),也推出了片剂、胶囊、缓释剂、颗粒剂等多种现代药品。
同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也在逐渐加快,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加入西医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医中药疗法的效果,同时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使得中药产品能够适应现代患者的需求。
本文即是对中药制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国内外中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探讨了未来我国中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中药是我国中医的主要代表,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药材和中成药两种,其最早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根据典籍中记载是由神农氏传下,神农氏尝百草了解每一种中药的药性,并将其传给了华夏子民。
中药分为几大类型,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昆虫类、介壳类以及矿物类等,其中大部分中药产自我国,少部分产自国外(例如高丽参、西洋参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1]。
一、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学发展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界的支柱产业之一。
提出这方面发展理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医学中大部分研究的均为西方医疗技术,而我国的中医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相关专家就提出了利用西方优势技术完善中医中药理念的提案,借助于传统中药的相关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完善,提高生产、种植、饲养以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满足现代患者对于中医中药的需求。
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中药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现代化。
而其中的中药制药现代化主要就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和药材种植、养殖的现代化。
虽然中药药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的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环境污染情况的逐渐严重,我国中药药材的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药剂学的新进展
![药剂学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5bc1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5.png)
药剂学的新进展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制备制剂、药物控释、药物应用及药物安全的基础学科。
其主要强调药物配制在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毒理学、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现代药物研发体系,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保证药物临床安全性的学科。
在科技的推动下,药剂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纳米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材料、分子进行精确的设计和控制,将尺度缩小至纳米级其所表现出的物性、相互作用等特性与传统材料迥然不同,纳米技术在药剂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纳米药物能够在体内到达需要治疗位置,同时缩短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其疗效时间,提高药物效果。
而且,纳米药物制剂对生物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现在,纳米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逐步深化,提高了药物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二、多糖药物及其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多糖药物指的是一类基于多糖结构的新型药物。
多糖结构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以其天然的保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多糖药物在药剂学中比传统小分子药物拥有更丰富的生物活性,例如亲和性、靶向性、抗肿瘤和免疫增强等效应。
此外,多糖药物具有可控释性和稳定性,药效持久,可以降低用药频次和剂量。
近年来,多糖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药物控释技术的发展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逐渐释放药物,使之达到最佳的治疗浓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强药物的使用效果,从而减少用药次数。
药物控释技术在药剂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药物控释技术包括酸碱度控制、时间控制、温度控制、包裹技术、渗透控制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吸收、释放、生物降解和药物分布等关键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日益深入,药物控释技术也更加成熟和精确,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仿盐水型新型药物仿盐水型新型药物是指在原有药物剂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实现了药剂学配方和生产工艺、药品性能和性质的逐步优化,达到与盐水配合使用时相同,或者更为适用的医疗治疗效果的药物剂型。
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探索
![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c276f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b.png)
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探索中药制剂的研发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药剂学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和药品配方的科学,旨在将药物通过合适的剂型转化为易于患者服用的药物产品。
本文将探讨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一、传统中药煎煮法的现代改进传统中药制剂研发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煎煮法,即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然后浸出有用成分。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煎煮时间长、损失活性成分以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在药剂学的帮助下,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和提取剂浓度等参数,改进了传统煎煮法,提高了药物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二、制备中药微球的技术创新中药微球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球体中, 通过药物在体内的缓慢释放来增强疗效的药物制剂。
药剂学为制备中药微球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如,通过乳化法、凝胶化法和共沉淀法等制备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多种中药微球,并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和疗效。
三、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也在中药制剂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药剂学凭借其对纳米颗粒制备和表征的专业知识,推动了中药纳米制剂的发展。
例如,通过纳米粒子载药技术,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采用化学改性方法提升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中药制剂存在稳定性差、贮存期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药剂学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酯化、醚化、酰化等化学反应,增加了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贮存期。
当然,药剂学也要考虑化学改性可能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问题。
五、中药制剂口服给药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的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用药途径之一,也是药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药剂学家通过制备多种口服给药剂型,如胶囊、片剂和颗粒剂等,解决了中药口服给药的不便和剂量控制的问题,提高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性。
综上所述,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发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药剂学为中药制剂的提取技术、制备方法和给药途径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2da9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c.png)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和认可,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药药物制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优化用药方案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进与优化中药药物制剂的关键是中药的提取工艺,提取工艺的改进与优化能够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浓度和纯度,从而提高制剂的疗效。
目前,随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引入,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提取等,中药提取工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还能保护活性成分的完整性,使制剂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制剂剂型的创新与研发制剂剂型的创新与研发是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的关键方向之一。
制剂剂型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吸收性和稳定性等性质。
传统上,中药的制剂剂型主要为丸剂、散剂、汤剂等,这些剂型存在着服用困难、稳定性差、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制剂剂型,如口腔溶解片、注射剂、贴剂等。
这些新的制剂剂型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服用方便性和吸收性,还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制剂药效学的研究制剂药效学的研究是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制剂药效学主要研究制剂的药物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以及制剂的药效学特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中药药物制剂的药物浓度,进一步揭示其药效学特性。
这为制剂的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制剂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药物制剂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制剂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药物毒性、致畸致癌性、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制剂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可以为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结起来,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关于中药药剂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药药剂现代化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93eb04d6529647d272852f9.png)
关于中药药剂现代化发展的思考【摘要】目的:提升中药药剂的整个质量控制水平,对于中药药剂技术的未来,应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方法:国家对中药药剂技术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提高中药药剂技术的标准,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企业推荐中药药剂技术现代化。
结果:中药药剂技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中药;药剂;化学药品;中医1引言中药药剂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药剂日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尤其在国际化竞争的时代,相对于已被西方国家抛开了一段距离的我国化学药品产业,中药药剂无疑被医药界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中药药剂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在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项目。
中药药剂是当代最重要、最常用的剂型之一,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剂型,中药药剂作为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利用中药治疗急重症的特长,为其他剂型望尘莫及,具备药剂共有的优点,又于一定程度保留中医药特色。
为提炼各种中药药剂,其提炼方法与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中药药剂为中药研究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中药救治危重病人和提高中药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
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肌肉或血液,发挥药效较快,便于临床应用,尤其是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更为有利。
2国家对推动中药药剂技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2.1国家对中药药剂技术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和社会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
纵观医史可以看出每一次医学理论与方药的发展、更新都伴随着那个时代对医疗的重视。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中医药给予高度评价,并多次批示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把中医药方针政策首次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探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探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a8f161d3ba1aa8114531d901.png)
探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方法:对现阶段的中药药剂学的剂型、调剂技术以及加工技术等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仔细地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理论、制剂技术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结论: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应该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向;探究;Developing direction exploration of TCM medicine pharmacy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CM medicine pharmacy. Methods: Formulation, concoction and process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in TCM medicine pharmacy were analyzed carefully.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TCM medicine pharmacy need to b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Conclusion: Modernization was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CM medicine pharmacy. It coul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of TCM industry.Keyword:TCM medicine pharmacy; Development direction; Exploration;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药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较好,很多临床治疗中都应用到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
本文探讨的主要观点是我国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的思路。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控制与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
目前,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理论上以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1建立了中药药剂学的创新平台。
创新是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的科学精神,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也需要创新。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国家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实验室,并且发展前景相当的乐观。
1.2构建了中药特性的新技术体系,根据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新的释药技术,例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经皮给药技术等。
把这种复方制剂的中药运用在临床上的现象很多,而且临床效果不错。
1.3中药制剂成型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制成剂的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制成剂的水平大有提高,像中药注射剂、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等都是现代中药制成剂中的关键技术。
中药成分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制作成药剂的难度就更加困难,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生产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和在线监测的控制技术,对这些技术都要加大使用力度,提高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效果。
1.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针对临床上的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已经重点开展在临床上效果不错的技术生产;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一批疗效高、药效好的中药制剂[1]。
2 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成就
2.1中药药剂学的新理论首先是对中药粒子的设计研究成果。
中药粒子的设计理念是”药辅合一”,是对特定工艺设计相关技术的总称。
目前,在临床主要运用的是采用粒子的设计,制成了口腔溃疡散,这种药物与普通的制成剂相比,颜色更加的均匀,酸味降低,粒子表面的设计更加的人性化,减少了冰片的味道;
而且这种制成剂的稳定性更高。
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制备工艺可以通过改变散剂微观结构形态,影响散剂的粉体学的性质。
2.2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理论研究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系统是建立在对中药的发展和继承的理论上,遵循的还是古人制药的思想和原则,把中医疗法作为治疗的核心体系。
根据中药特性的不同,对各种药进行组合,利用现代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多种不同释药的单元。
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系统研究思想充分发挥了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特点,对中药新型释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可能性,推动了中药制剂的技术发展。
2.3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系列释药技术①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②靶向载体制剂技术;③中药微粒给药技术;④中药纳米固化制剂技术;⑤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
这些新的释药技术,给中药制成剂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支持,推动了我国中药制剂临床实验的发展。
3 中药特性的评价技术
3.1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体内外相关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的方法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用数学模型来对物体外释放特性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关系进行描述,体内作用特征主要途径是利用体外释放的曲线来进行预测的。
通过这种评价的方式,对处方的设计进行指导和优化,对制剂的相关工艺进行加工,加快产品发展的速度。
3.2多维谱效关系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的方法是利用各类化学特征的光谱的原理进行相关理论上的优势互补,根据中药的相关特性,尽可能多的选择与疗效相关的各种药效,把这种药效的活性作为评价的指标;最后再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把复方的指纹图谱与多种药效指标结合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彼此间的谱效关系,建立内在的关于疗效评价的标准。
3.3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建立在微渗析采样的同步在线以及非同步在线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偏光显微镜的观测技术针对中药制剂的乳膏颜色进行评价,检测中药的成分与乳膏的基质之间是否互相相溶,这种评价技术能够促进形成稳定的体系微观结构,是制约中药乳膏制剂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
并且利用好这一评价的理论方法,掌握中药乳膏制剂的关键技术,对提升中药制剂的技术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中药药剂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4.1中药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在中药制剂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是中药制剂的药学理论与现代制剂理论并不能有效结合在一起。
中医药学的理论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哲学上的宏观、整体以及发展变化。
根据中医药学的这一特点,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用辩证的思想来分析药物的特性,从药物特性的整体上来分析中药的疗效。
总之,需要对中药药剂学进行宏观整体上的指导,从整体上把握中药药剂学的研
究方向。
4.2对中药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在对中药药剂研发上不能依靠一种技术,需要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知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药制剂的研究还停留在最简单的研究中,生物利用度不够高效长效的制剂非常少。
4.3中药发展的水平不高目前,在我国中药的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很多药物在研发的过程中受条件的限制,对临床药物定位太过广泛,而且也不没有明确的目标,优势发挥的不明显,与国际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药品研发的质量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等问题。
总之,我国中药制剂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5 我国中药药剂学科的发展对策
5.1加大中药制药的研究力度在我国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中医学理论,针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具体方向来应用具体的中药制剂的相关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疗效。
需要继续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设计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合理利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中药制剂的实践,提高中药制剂的水平。
药剂改性技术是从其它学科领域中引进来,在实践的操作中需要把该技术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相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价改性效果,需要每一位研究人员参与进来,大力研究中药粉体改性技术,促进我国制剂设备研究的科学化与规范性,建立完善的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
5.2对制药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在对中药制剂生产的过程中,对制药的关键技术要重视起来,加大对关键技术的使用力度,对颗粒、丸剂、外用制剂成型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系统的原理,需要对关键的技术进行应用,提高这些药品的生产水平,提高临床应用的疗效。
5.3加强中药制药装备技术的开发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工序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提取、浓缩、干燥、成型以及包装的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做到高效、节能减排和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解决制药设备中的关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完善中药制药装备的创新体系,完善中药产业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服务体系,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2]。
参考文献:
[1]刘红宁,王玉蓉,陈丽华,等.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03:305-309+314.
[2]杨明.中药药剂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J].中药与临床,2011,04:1-7.
[3]徐国良,汤喜兰,单义民,等.以药效动力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的缓释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7(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