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歌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集锦大全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最新集锦大全太极拳懂劲指明法歌诀懂劲就是明白力,化力发力力中庸。
首先受力卸人力,学会控制再进攻。
练出结构最佳形,练沉练整练放松。
松化松顺松即变,沉实沉稳沉上擎。
那处挨上那处照,不需强求用七星。
推手多时感觉灵,节节控制皮毛听。
一臂力量总有限,协调全动力难封。
力向对方无腿处,顺人加力效能增。
懂人必须规矩己,避免得机不能攻。
练出杠杆拨撬人,练出虚实再用空。
明白沾粘不丢顶,发挥动能悟静功。
快捷还须名师喂,真懂必须实践经。
经打经验经磨练,各家各劲铭骨中。
尝试一次又一次,反复多遍境界升。
先找力尾化人劲,再找化解在途中。
学会发人微有动,掌握化解同时攻。
初用往往四肢力,渐渐使用腰腿弓。
弯弓曲弓之字弓,周身一家六张弓。
初学用弓要如弓,弯曲四肢肾后撑。
增大幅度练耐力,一切渐回自然中。
化劲都有不同味,发劲人人有特征。
功夫与理要符合,技巧实用相人生有竟学无涯,蹬上高山更见峰。
艺不得法行路远,学而不练空谈兵。
循序渐进适老弱,超强训练宜年青。
学来人家用成己,举一反三四五通。
用功还须用心计,熟知人时心不惊。
心平气舒胸有数,应对总在预料中。
太极拳劲好弹性,太极拳劲整长惊。
太极拳劲较圆活,太极拳劲虚幻空。
太极拳劲静待动,太极拳劲绵中钉。
太极拳劲阴与阳,太极拳劲灵和轻。
太极拳劲沾又粘,太极拳劲化又封。
太极拳劲变不尽,太极拳劲巧妙精。
懂劲就是知规律,懂劲练出明白功。
懂劲一般练有用,套路劲别随意更。
懂到动时再懂静,懂劲反复境界升。
万人千姓一百劲,难能劲劲都适应。
不懂劲时似神秘,真懂也觉很普通。
懂劲自认已明白,清楚背面有陌生。
太极拳练功解歌诀学拳无路练为径,拳劲有道用乃通。
十看百问终糊涂,生欲受用下死功。
死功练出灵活劲,规矩求得拳正宗。
死功就是不退缩,一步一步攀百遍不如千遍熟,千遍巧后万遍精。
年年不如月月练,天天不如时时功。
拳法秘诀一字练,练被练化练进攻。
练松练沉练变易,练气练意练觉听。
练快练慢练定力。
练刚练柔练中庸。
太极推手基本功口诀

太极推手基本功口诀
1、领步趋步、势头高低:先以平均步长前行,脚尖平着地;有意识地把身体放倒,势头要向前抬高。
2、推手转身、推手步法:把身体向左一转,身体转动要协调;然后把右脚向前踏,注意距离要保持。
3、向身抬手、抬手伸拳:把双手抬至肩前,伸拳时要略弯曲;掌心朝上保持平衡,身体呈半圆形状。
4、收手搬腿、腿掌形成:腿膝收至胯前,掌在髋外侧形成;捏手握拳配合勾,腰部收敛自然合。
5、收拳挨腿、拳法有讲:拳向前抬至头上,腿向后挨前面;双手紧握不松懈,有序有节奏才有劲。
6、收拳潜步、步法自然:收回双拳再后腿,一步深蹲两拳对;脚步自然有条理,上体平稳地向前行。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12式: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3式: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4式: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5式: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第16式:肘底看捶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第17式:左右倒撵猴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
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
第18式:斜飞势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
太极拳四十二式口诀

太极拳四十二式口诀第一段〈一〉起势1、垂手立正2、向左开步3、两手平提4、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1、右转撇脚2、丁步右抱3、弓步左掤4、向左旋腰5、丁步左抱6、右转开步7、弓步右掤8、左抱右拈9、后坐左捋10、弓步前挤11、后坐反掤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1、(勾手)转体开步2、弓步左推〈四〉提手1、后坐扣脚2、右转平摆3、换重提腿4、翘脚合掌〈五〉白鹤亮翅1、左转下捋2、撤步抱球3、右转提手4、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二式)1、右落左拨2、丁步反提3、弯肘开步4、搂膝推掌6、丁步反提7、弯肘开步8、搂膝推掌〈七〉撇身捶1、(东北)后坐撇脚2、丁步握拳3、上步提拳4、弓步撇拳〈八〉捋挤势(二式)1、后坐扣脚2、弓步平抹3、丁步左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6、后坐扣脚7、弓步平抹8、丁步右捋9、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1、后坐撇脚2、左转伸掌3、丁步抱拳4、摆步搬拳5、拦掌上步6、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1、穿手翻掌2、后坐脱手3、跟步前按第二段〈十一〉开合手1、右转开手2、左坐合手〈十二〉单鞭1、右侧翻手2、开手重右〈十三〉肘底捶1、换重扣脚3、丁步右抱4、摆步左分5、跟步右摆6、翘脚穿掌〈十四〉转身推掌(二式)1、撤步反提2、左转弯肘3、跟步推掌(北)4、转体反提5、弯肘上步6、跟步推掌(南)〈十五〉玉女穿梭(二式)1、撤步伸掌2、丁步左捋3、出步搭手4、弓步右掤5、跟步反掤6、换重出步7、右架左推9、弓步平抹10、丁步右捋11、出步搭手12、弓步左掤13、跟步反掤14、换重出步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1、后坐扣脚2、弓步绞臂3、丁步叉抱4、提膝反掌5、开掌蹬脚6、收腿抱掌7、落步穿掌8、弓步绞臂9、丁步叉抱10、丁步叉抱11、丁步叉抱〈十七〉掩手肱捶1、丁步合臂2、铲步压掌3、马步开掌4、右坐握拳5、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二式)1、左转捋掌2、右转搭臂3、弓步横列4、后坐摆掌5、提膝托掌6、弓步穿掌7、后坐撇脚8、提膝托掌9、弓步穿掌第三段〈十九〉云手(三式)1、后坐扣脚2、左转摆掌3、右坐云转4、左云换重5、反掌并步6、右云换重7、反掌开步8、左云换重9、反掌并步10、右云换重11、反掌开步12、左云换重13、反掌并步〈二十〉独立打虎1、撤步探掌2、左转下捋(扣脚)3、独立贯拳〈二十一〉右分脚1、右转叉抱2、开掌分脚〈二十二〉双峰贯耳1、收腿并掌2、落步垂手3、弓步贯拳〈二十三〉左分脚1、后坐开掌2、丁步叉抱3、提膝反掌4、开掌分脚〈二十四〉转身拍脚1、点步沉肘2、右转叉抱3、踢腿拍脚〈二十五〉进步栽捶1、落步左拨2、出步握拳3、弓步栽捶〈二十六〉斜飞势1、后坐撇脚2、丁步交臂3、右转开步4、裆步斜靠〈二十七〉单鞭下势1、换重右碾2、摆掌勾手3、仆步穿掌〈二十八〉金鸡独立(二式)1、(弓步)撩掌勾手2、提膝挑掌3、退后落步4、提膝挑掌〈二十九〉退步穿掌1、退步穿掌第四段〈三十〉虚步压掌1、后坐扣脚2、左拨右搂3、虚步压掌〈三十一〉独立托掌1、提膝托掌〈三十二〉马步靠1、摆步左拨3、出步搭臂4、半马步靠〈三十三〉转身大捋1、后坐旋掌2、并步平托3、左转平捋4、撤步左捋5、裆步压肘〈三十四〉歇步擒打1、换重右转2、右掤左穿3、左转撇脚4、歇步擒打〈三十五〉穿掌下势1、收脚提掌2、撤步摆掌3、仆步穿掌〈三十六〉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三十七〉退步跨虎1、撤步右搂2、左落右格3、提膝挑掌〈三十八〉转身摆莲1、扣脚落步2、转身穿掌3、虚步伸掌4、摆腿拍脚〈三十九〉弯弓射虎1、独立摆掌2、落步按捋3、弯肘对拳〈四十十〉左揽雀尾1、后坐撇脚2、右转伸掌3、丁步右抱4、弓步左掤5、右抱左拈6、后坐右捋捋7、弓步前挤8、后坐拖掌9、弓步前按〈四十一〉十字手1、后坐扣脚2、右转开掌3、左坐沉肘4、叉抱并步〈四十二〉收势1、反掌下按2、立正还原名称口诀:起势揽雀单鞭挥、二组开合单鞭挥、三组云手独立虎、压掌托掌马步靠。
太极打手歌逐句分析

太极打手歌逐句分析《打手歌》: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首句:“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强调要求学者要端正态度,明白重点。
绝不能忽视“搠捋挤按”四大基础劲。
要在这四大劲别上下功夫。
同时,告诫学者成功之诀在于上下相随。
要认真研究四大劲别的各自技击特点。
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四大劲别之问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而研究上下肢的相互配合。
棚劲是母劲。
推手时要处处有拥劲。
棚劲居其他劲别之首。
求掤在于练好下腿的扎根,无根就无拥的道理已经证实。
拥劲是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常比喻为“外似棉花内似铁”。
推手应以搠促形,拥要遵循不丢顶的原则一上下肢巧妙配合,合理利用空间,旋转腰胯,要用心做好三根九防线动作,通过舍已从人,随屈就伸,求达懂劲功夫。
捋劲是一种向心力。
顺手牵羊的招法就是捋法的巧用。
捋劲能破坏掤按法,它是借彼力向自身左右方引化,下肢做到前腿蹬,后腿弓,拧腰转胯,抓手不要松。
高来捋拥腾空起,中来捋捌彼肘疼,下来捋采彼栽葱,左右顺手能牵羊,随机顺水推舟劲力合。
挤劲,也是离心力。
是进攻的手法。
它能克制捋手,它基于拥劲,乘虚而入。
上下肢巧妙配合,前腿弓,后腿蹬,拧腰转胯运丹田功,两腿扎根裆撑圆,盘根落稳上肢活。
两臂相搭内撑圆,彼捋我挤紧贴胸,我捋彼抽我挤送,取彼中线劲猛攻。
按劲是单手或双手下按,并向己身后方牵引的劲。
按在腰攻。
其动作为由前往后之立圆,手足相应,顺步顺势,使对方有双足离地之感,此时即向横斜方引劲,我须顶悬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裆要合住,拧腰扣裆,劲起脚跟,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掌根微微着力,气沉丹田,劲往前发,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下肢的功能,一助上,二进攻,巧走五行步,劲贯脚心中。
劲势助发力,静势扎牢根,研究胯关节,松紧应辩证,进攻远蹬踢,近用膝盖顶,横踹正面蹬,落脚踏踩攻,外撇里扣套管封,提脚旋腰一扫平,外拨里钩杠杆用。
六首太极拳古歌诀

六首太极拳古歌诀六首太极拳古歌诀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气把裆撑;胸背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拿住丹田练内功。
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极柔极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侍机而动如猫行。
掤捋挤按四方正①,采挒肘靠斜角②成;乾坤震兑③乃八卦,进退顾盼④定五行。
行拳如行墨,一套拳如一幅画,点线相嵌配,运势布局,有明应,有暗合,出入无方,盈虚有相,协调配合,和谐之美。
太极拳的艺术美,太极拳是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的心境,是一种美德享受,揽雀尾四个动作,用毛笔来写,就是个太字,棚是横,劲力浑厚,捋是撇,婉转自如,挤是捺,随曲就伸,按则是点,刚中寓柔,提按和谐。
已故杨氏太极拳大师赵斌习练太极拳的口诀(推荐给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爱好者)2009-03-27 02:22:11| 分类:太极拳名家谈太极 |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练太极拳,若能姿势正确,心静体松,长期坚持,自会有中正安舒,轻灵稳健,心旷神怡,欲罢不能之感,正如赵斌老师所描述的: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另外赵斌老师还长期运用下面的顺口溜,来帮助学员记忆和掌握要领:姿势正确意集中,进退转换虚实明。
动作协调体放松,前后连贯上下应。
速度均匀像抽丝,举止轻灵似猫行。
呼吸一任顺自然,养生保健太极功。
评论这张《张三丰太极拳论》诀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
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
迨入后天,即成太极。
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陈氏太极拳歌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要诀1. 预备起式立身中正,凝气定神,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立身中正“三才也”。
立天一曰阴与阳,立地一曰柔与刚,立人一曰人与义。
2. 金刚捣碓金刚捣碓钦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常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身,浑身上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3. 揽札衣世人不识揽札衣,左屈右伸抖精神。
伸中寓屈谁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崎如剑阁,头上中峰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4. 六封四闭六封四闭履采变,顺势左履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5. 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须寻脊背骨节中。
6. 金刚捣碓第二金刚面朝西,周身辗转手足齐。
虚实分明君须记,莫教纷纷乱麻题。
前已言过金刚势,今复重行得母衣。
彼则脸面端向北,此则后脊转向东。
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势白鹅格外雄。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7. 白鹤亮翅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
两手引来楼风势,系殊秋水出太河。
元气何从识太和,两手犹如弄丝罗。
沿络缠绵神机足,亮翅由来见白鹤。
8. 斜行两手平分再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
中间只要身法正,何怕周围一齐摆。
眼神视看中指尖,四面八方任敌来。
9. 搂膝搂膝转圈自然好,未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又觉小。
越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神奇妙。
人言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
练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现。
10. 初收拗步浑身猬王负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徐徐引进人莫晓,渐渐停留意自深。
右实左虚藏戈击,上提下打寓纵擒。
果能识得其中理,妙手空空冠当今。
初收转圈自然好,提补棚法进为要。
初收原为老势名,唯有两手圈转小。
一收能使精神聚,拗步向前人不晓。
一放拗步何天矫,右掌向前指朝天。
左手后采近乱边,半虚半实谁能料。
扑鼠试看小灵猫,扑鼠先将身一缩。
聚全精神功夫到。
陈氏太极拳推手八字诀

陈氏太极拳推手八字诀---朱天才陈氏太极拳推手八字诀朱天才一、听:“听”在太极拳技击中称为听劲,是双方在肌肤接触时,利用肌肤的敏感性来感受彼此用力的大小、方向、快慢、软硬的技巧。
先知道了对方力的方向,再结合自己功力来引化对方,使对方失去平衡,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
听劲是通过长期太极拳练习,身上有了气感后,能够全身放松、不丢不顶、头脑清醒、灵活敏捷,再从推手实践中体会,才可以准确地通过听劲掌握对方的来龙去脉。
切记,如果对方的劲力过大自己根本无法招架时,决不可硬力去顶,应检讨是自己内力足不足、身法灵不灵活,功力是否够,能退则退,否则硬顶永远不会进步。
二、松:“松”是练习太极拳所要求的最高标准。
不管是练套路推手还是为了健身防身,接触太极拳首先就要放松,全身上下、处处节节都要放松。
“松”何等重要!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很难,真正收到效果更难。
练太极拳要求身体放松、思想放松、精神也放松。
思想放松,要求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神精安逸、空灵一片。
我们在练套路的时候,通过招势的前进、后退、左运、右转、前推、后捋,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反复练习、直至套路熟练、节节松沉。
此时千回万转始有松沉圆活之效果。
怎样掌握“松”的尺度呢?松不下来就会僵,就会顶。
超过松的原则就会软,就会丢。
拳论讲:太极拳或收或放,忽驰忽张,不丢不顶、圆转自如。
什么是不丢不顶?放松就是不丢不顶。
怎样才能掌握不丢不顶呢?这就必须通过长期的练功、盘架子。
等到套路熟练架子定型,准确而不走样。
自己能体会到节节松而舒展、内气足而不滞时,再进一步以推手实践,双方肌肤接触,越是松而柔活肌肤的听劲就准,就越练越有趣味。
所以不丢不顶,取之于中,就是“松”。
功夫越深,效果越显,放松的尺度就掌握得越准确。
三、随:“随”为跟随、相随之意。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要求内外合一,上下相随。
推手不但身体上下相随,内外一致,最重要应随对方之意,听对方之劲,随对方进、退、转、捋、按等缠绕方向来体会双方肌肤接触时的那种听劲,不与对方僵持拼力,应顺水推舟,决不背道而驰。
太极拳推手八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太极拳推手八法太极拳推手动作主要有八种: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太极拳推手八法一、掤: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掤。
如果用之得法,可将对方掀起,广义解释即无论做任何动作、任何手法都含有向上向外及各方向的弹性劲,所以有“出手含掤似围墙”的说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二、捋:与对方搭手时,凡对方向我掤或挤时,我则向后下方顺势捋,如果用之得法,可引使对方向前倾倒。
太极拳推手八法三、挤:搭手时,以手或臂等部位挤贴对方,使之无法动弹,然后将对方挤出去。
太极拳推手八法四、按:在搭手过程中,凡遇对方挤我时,我即用手下按,以破前挤之势。
另外尚有向前按的手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五、採:以手执对方手腕或肘关节往下沉採、抓拽。
在搭手时,凡能制着对方,借其身向前倾,乘机更使其前仆。
善于用探者,不管对方的力怎样攻来,均可探而化解,然后择其弱点而攻之。
太极拳推手八法六、挒:就是扭转的意思,当搭手时,凡是转移化解对方之力而攻其身者,都叫做挒。
在力学上来讲,使对方之力分解(分力),再由侧方攻之,则能以小力取胜。
太极拳推手八法七、肘:在拳术中用肘力进攻对方即称为肘。
太极拳推手八法八、靠:凡以肩、背部位用抖、弹、撞、击等方法进攻对方即为靠。
靠必须在接近对方身体,且于最适合的机会时用之。
前人对此八法解说不甚统一,今选歌诀一首,介绍如下,供参考。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身力大,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心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顺序速记歌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顺序速记歌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顺序速记歌
起碓扎六单碓鹅,斜搂拗斜搂拗掩。
碓六青龙推肘倒,鹅斜闪掩六单手。
探马左右擦左跟,趟吉踢护旋右跟。
掩擒抱六单二招,野马六单玉女扎。
六单手摆鸡倒鹅,斜闪掩六单手探。
十字指裆猿单雀,上下转炮捣碓收。
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顺序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8斜行9搂膝10拗步11斜行12搂膝13拗步
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六封四闭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捶34踢二起35护心拳
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行
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捶66猿猴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
太极拳打手歌

太极拳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打手歌》是推手的理论基础。
太极拳推手运动是介于拳架与散手之间的一种以锻炼手上功夫为主,兼以锻炼身腰灵活和全身之听劲、懂劲、化劲、发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推手不等于散手,散手是拳功实用的最终目的,推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和方式,推手不但能使人健身、修性和娱乐,演练起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且可同时提高技击水平的发放功力,还可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地步,在训练或竞技中也不会出现伤害事故(蓄意伤害除外)。
“掤捋挤按须认真”,此话指出,太极拳推手是以掤、捋、挤、按四法为基础的,必须认真练习和体会每一法的用法和用劲法。
在练习推手之初,首先应该将掤、捋、挤、按弄明白,能够正确认真地操练,只有熟练之后,才能逐渐领悟到推手中对方是如何来劲的。
这首歌诀的后五句均在解释掤、捋、挤、按四法的神奇功效,这就是要求“认真”的原因。
现用四正推手法对歌诀予以解释。
一、掤:掤者捧而上承之意,令力不得下落之谓也。
双方搭手(注:为了说明方便,设推手双方一方为甲,另一方为乙,双方都进右步并采取顺步搭手),手肘相沾接,各舍掤劲。
搠手劲力向外,而意欲黏回。
因此,非抗非扁,最忌僵滞。
僵是不知自己的运动,滞是不知对方的虚实。
抗是以力御人,用力过大则会失去敏感,是滞的根源;扁是力柔为人所进,手臂不能保持弧度而贴近胸前,不利于运化,是僵的原因。
与此相对,拥手应如胶着,又能灵活转动,在沾的基础上取黏字,同时又寓意于走,走是化除对方的劲力。
所以,臂要顺应敌势而滚动,犹如滑轴;腰要进退旋转,犹如车轴。
二、捋:捋者散其力,使敌人力散而不能复聚之意。
甲退乙进,在捋劲中顺其势而翻滚右腕,以手指沾取乙腕,左掌心黏着乙肘,同时屈后腿,收胯转腰,即成捋式。
乙受甲捋而不知运化,在沾黏之中不了解甲的劲力,则势必向一侧倾倒。
乙必须运用挤或靠以对。
三、挤:挤者以手或肩背挤住敌身使其不得力而复推掷之之意。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武术教学,特别是太极拳教学,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
要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方法。
口诀口令的运用,就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基本口诀太极拳的基本口诀(一)、秘授歌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是唐人李道子所传,反映了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所能印证的八种功夫境界。
修炼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西,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
“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太极拳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内功修炼法、太极松腰、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炼,其目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被意气滋润,练至似乎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即无象无象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象的内外之气沁润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形成“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
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应物自然”是对有功夫之人的一种描述。
内功修炼有素的人,神意清净虚灵,无所挂碍,从不分辩,无私无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晓。
如此之人,自己练太极-拳8,1-既能知晓自身之神意气和大自然之花草树的互动信息,又能感觉内外混元时自身所形成的鼓荡和裹携状态;推手时,对方神意刚刚萌生、形体还未及起动,则自身已随感而应、随机而动,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有此功夫的人对万事万物都能做到不贪、不执、不欲,只有这样才能应事接物不迷凡、不动心,情绪不起伏,自己的心性不仅能清静无为,而且能凝神聚气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西山悬磬”者,西山比喻清静世界、神意发轫之所在;“悬磬”即空悬,要虚其心。
虚到什么程度?像庙里的磬,一碰即口向。
38个太极拳动作歌诀(附视频),只发一次,记得收藏!

38个太极拳动作歌诀(附视频),只发一次,记得收藏!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9式: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0式: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1式: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2式: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第13式:肘底看捶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第14式:左右倒撵猴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
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
第15式:斜飞势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赵斌、赵幼斌和路迪民大师的《杨氏太极拳真传》第二章第三节“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中,每式的动作歌诀,细读后不但可以加深对每个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而且妙趣无穷,现抄录如下(不含重复式),与同道共享。
错误之处,以原文为准。
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12式: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3式: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4式: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5式: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底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推手中五重要的姿势。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两人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对挽连绵不断。
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牵动。
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
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
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
第二种姿势叫挤。
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两手捋住甲的右胳膊往左引,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将甲的来劲滑空,用两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劲,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步。
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
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
甲棚住乙的两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进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
推成之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
这样推成功后的特点表现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第三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将甲滑空,。
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
可以推得很长时间,什么时侯没有力气,什么时候停下来,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
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一个棚,没有捋和挤。
推得长久时特点表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
第四种方法叫捋。
就是甲乙两个人把棚捋挤按四种方法套在一起,手法与第三种的推法一样,与第三种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都要铺地,在地上盘旋,使裆内都有弹簧力,这个推法完全是叫下盘稳固腿上有力,也就是陈氏一代太极大师陈长兴所说: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是为论。
《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掤、履、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
太极推手歌和太极拳缠丝法诗

太极推手歌和太极拳缠丝法诗
太极推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黏连随不丢顶。
太极拳缠丝法诗〈四首〉其一〈七言四句〉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其二〈七言四句〉
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
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其三〈七言四句〉
一阵清来一阵迷,连环阖辟赖撕提。
理经三昧方才亮,灵境一片是玻璃。
其四〈五言十八句〉
理境原无尽,端由结蚁诚。
三年不窥园,壹志并神凝。
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
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
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
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
有时引入胜,工欲罢不能。
时习加黾勉,日上自蒸蒸。
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太空。
【太极歌诀】太极拳推手歌

【太极歌诀】太极拳推手歌
任人巨力来打我, 风吹杨柳随风摆。
化解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
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
分力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
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
八法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
环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
成败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
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
任督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
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
进退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
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
为什么练太极拳?
太极拳是现在生活中最佳的体育运动。
特点大汗淋淋而气不长喘、面不更色。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导引吐纳、意、气、形、神结合及螺旋缠丝导引血液周流,而快慢相间、虚实分明、内外相合、动中求静、从四肢百骸到五脏六腑,让你很有节奏的调节身体运动规律符合人体生理保健,能够调节神意和心情上的平静、做到神舒体轻,使大脑身心完全沉入运动中、消除头脑紧张、忧虑、摆脱病态心里。
太极拳无论从养生还是实战技击都是高雅运动,一套无与伦比的内家拳术。
系统有序的长期练习太极拳使身体强健、气色红润、精力充沛、使病者练好、弱者练强使人体减少疾病、身心舒畅、延长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陈式太极拳内功桩法
一、滚球桩
二、开合桩
三、捣碓桩
四、熊形桩
五、气沉丹田法
六、平圆推磨法
七、二龙戏珠桩
太极十三式:
功架名称如下:
一仙人放剑 二乾坤盘球
三美人照镜 四顺水推舟
五金鸡独立 六单鞭救主
七倒骑玉龙 八双风贯耳
九顺风摆柳 十叶底看桃
十一活步走宫 十二怀抱双月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任督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
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
进退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
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陈氏太极大架二路: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单鞭 4.雀地龙 5.上步捣叉 6.左右三法 7.裹鞭炮 8.兽头势 9.劈手翻捶 10.掩手肱拳 11.十字手 12.伏虎势 13.立门肘 14.单腿展翅 15.转腰穿掌 16.迎面斩身炮 17.弹腿当门炮 18.扫荡腿 19.上步推掌 20.收势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任人巨力来打我,风吹杨柳随风摆。
化解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
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
分力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
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
八法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
环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
成败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
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
平行步(45——50周岁者)
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随心所欲,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十三真气炼丹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第十一式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第五式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说明
以上用鼻一吸一叹,各一次为一炼气。
老年人(五炼气)
少年人(八炼气)
年轻力壮者(十三炼气)
八法:
一、气——气随势换
练习太极十三势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方法,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目向前平视,两臂由前向上徐徐平举,掌心向上,至与肩部持平时为吸气,用意念使空气渐渐送入腹部,使小腹随吸气缓缓外突;两肺部将空气吸满后,两掌心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下,两臂双肘下垂,两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时使肺部空气缓缓呼出,小腹随呼气自然内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循环连续呼吸,要逐步练习成深、慢、柔、匀。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练习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套路熟练以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落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来。从以上的讲解,就不难理解“气随势换”的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