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古风卡通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3张PPT)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3张PPT)

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
面,展现悠了闲 的农家生活,表
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
乡村爱生好活的 赞美 和
之情。
板书设计
·
茅檐 低小
清 平
环境 溪上 青青草 乡村之美 无 生
乐 翁媪—相媚好 村 大儿—锄豆 居 中儿—织鸡笼
忧活 无之 人情之美 虑 趣
小儿—卧剥莲蓬
互动课堂
上阙中“茅檐低小,溪上青 青草”描画了哪些景物?有什 么特点?试着想象词人描画的 画面吧!
诗意解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代指茅屋
叠词,更有韵味
诗意解读
想象画面:这是怎样的小溪?小溪的两边பைடு நூலகம்是什 么样子的?
清澈的小溪映着 两岸的青草,好像草 长在“溪水”上。
诗意解读
读上阕的三四句,思 考:“白发翁媪”给了你 怎样的感受?

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子在
你能夸一夸大儿子和二儿子吗? 做什么呢?
诗意解读
最喜/小儿亡赖, 同“无
赖”,这
溪头/卧剥莲蓬。 里指顽皮、
淘气。 夏季莲蓬成熟
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诗意解读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解读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调皮的孩子怎么 “卧”剥莲蓬呢? 想象“卧”的画面。
诗意解读
老两口小酒微醉
陶醉 吴地方言 白
醉里/吴音/相媚好, 相亲相爱 发

白发/谁家/翁媪? 老翁和老妇
媪 恩

诗意解读
想象:恩爱的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会聊些什么呢?
诗意解读
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 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26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26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想象一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会 用吴音愉快地、亲热地聊些什么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勤劳能干)的大儿
(心灵手巧)的中儿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躺、睡……
他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 )地卧剥 聚精会神 自由自在 目不转睛 满心欢喜
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一家人 的生活?
是词牌名,“村居”是

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家作:1.根据词的下片,用一段话写出你眼前浮现的情景。 2.阅读下面这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 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鸣蝉:蝉叫声。⑤旧时:往日。⑥茅店:茅草 盖的乡村客店。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 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景物 人物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课堂练习: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lè yuè)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2.比一比组词。
茅( ) 赖( ) 剥( )
柔( ) 懒( ) 绿( )
3. 《清平乐•村居》中,
檐:本义是屋檐,房顶向外伸出 去的边沿。
带湖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 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你们了解辛弃疾吗?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辛弃疾抱 憾病逝,年六十八。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
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 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 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 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 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词也叫“长短句”。 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 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 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语文五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村居 高鼎
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 我们将要了解一位白发苍苍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 老人——辛弃疾, 他的一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
儿童散学归来早, 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 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别再罗嗦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 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8张PPT)

为什么要描写老公公、 老婆婆闲聊之景?
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 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顺、有趣, 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 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品·景之特色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注解—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iX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 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对大儿子和二儿子农忙 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是为了 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活泼的形
象埋下伏笔。
品·景之特色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本词中指顽皮淘气
iX
最有趣的是小儿子,他是那 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 莲蓬吃。
词人是如何描画小儿子的?
“卧”字的用得极妙。
它把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 顽皮可爱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 纸上。
本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 题目。
观·词中景象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上片
村中人(老夫妇):醉里吴音相媚好 iX
大儿:锄豆草 下片 中儿: 织鸡笼 (动作)小儿:卧剥莲蓬
品·景之特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注解—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iX 屋,紧靠 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 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词人为什么喜欢小儿子?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 可以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 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 使它顿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究·绘景知情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 的田园景物,描画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 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农 村和平XXX生活的爱好。

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8张PPT)

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8张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产生!
辛弃疾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范开《稼轩词序》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 檐 低 小,溪 上 青 青 草。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白 发 谁 家 翁 媪?
guān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fèn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
辛弃疾生平资料( 1140-1207)
诞生时,故乡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 安定民生,训练军队,嘉奖耕战。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 论》与 九议》,提出富国强兵的谋略,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然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用, 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 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晚年时一度被免职,不久病卒。
大 儿 锄 豆 溪 东,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亡 赖,溪 头 卧 剥 莲 蓬。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大 儿 锄 豆 溪 东,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亡 赖,溪 头 卧 剥 莲 蓬。

清新古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辛弃疾《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新古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辛弃疾《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
古诗三首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走进作者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
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拓展提升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 ➢ 一、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
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 ➢ 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 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 ➢ 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 ➢ 五、风格一斤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我会认
chú
锄豆

锄头 锄强扶弱

剥开

剥皮 生吞活剥
理解词语
【清平乐】 【村居】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词题。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 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 这里读wú。 指相互逗趣,取乐。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 中受到美的熏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 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 是否通顺。
品读释疑

《清平乐 村居》经典版PPT课件

《清平乐 村居》经典版PPT课件

温馨的村居 和谐的村居 美好的村居 令人向往的村居
2021/10/14
富有诗意的村居 充满亲情的村居 清新秀丽的村居 无忧无虑的村居 和睦的村居……
62
通过刚才的学习, 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021/10/14
63
词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 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 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
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021/10/14
10
我们一起去看看诗词大会的老师对作者的评价。
2021/10/14
11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
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
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
清平乐
2021/10/14
6
清平乐
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 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 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 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2021/10/14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牌名 很多,也很美,比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 、“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
诗人用了哪个词?
亡赖
同“无赖”,指小孩 顽皮、淘气。
45
你有调皮的时候吗?
父母可能会这样说:调皮鬼,你 怎么不听话?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2021/10/14
46
在翁媪的三个儿子中,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谁?为什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课件(共23张PPT).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课件(共23张PPT).ppt

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 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 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 方作上记号。
古诗诵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宁静
乡村美景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喜爱、赞美
诗词解析
茅檐翁赖剥
茅屋 屋檐 老翁 无赖 剥皮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描绘了哪 些景物?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茅舍、小溪、青草等农村景物, 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富有田园特色。
诗中人
翁媪
大儿
相 亲
中儿

小儿

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 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不 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可以 看出来。
翁媪对话图
温馨、幸福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诗文解读
1、请你用词形容一下三个儿子。
清平乐·村居
古诗唱读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提问:“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说的是“翁媪(老翁、老妇)”醉。他
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和谐幸福而醉; ③因为美丽景色而醉; ④因为小儿天真淘气而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25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25张)

(甲骨文)
(金文)
居 (楷书)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拓展练习
1、46个字,却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 体,实在是文学创作之佳作呀!请你想象这 首词所描画的景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提醒:按照一定顺序,风景描写生动, 事件描写关注人物表现(表情、语言等), 文末用一两句话写出词人真实感受。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乡景图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相媚图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劳作图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无赖图 溪头卧剥莲蓬。
请你仔细视察,发挥想象,注意人物的表情、动 作、语言等,将图中的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相 媚 图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乡 景 图
2、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说说感受。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ຫໍສະໝຸດ 蓬。=+美好
(女)
劳 作 图
无 赖 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精讲
你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题目?
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 用做词牌,是词牌名,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 “农村闲居的人家”。
课文精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
我会写
lài
无赖 赖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贝
组词:依赖 百无聊赖
造句:小强是我们村有名的地皮 无赖。
书写指导:束字要窄、口字要 扁、居中、下边撇长点要小, 贝字的撇行笔要轻点有力。
我会写
bāo
剥开 剥
结构:左右
音序:B 部首:刂
书写指导:扁框上边两横要短、
组词:剥花生 生吞活剥
下横要长,下边与水字不同、
我会写
锄豆
chú

锄头 锄强扶弱
剥开

剥 剥皮 生吞活剥
我会写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bō (生吞活剥) 剥
bāo(剥皮)
读一读:我们吃栗子的时候要先剥. (bāo)皮,不要生 吞活剥. (bō)。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清平乐】 【村居】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课文小结
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 爱、羡慕与向往。
课文小结
清平乐·村居茅檐 环境 Nhomakorabea溪上低小 青青草
翁媪 人物
大儿、中儿、小儿
美 怡然自乐
和谐 向往
课文主旨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 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 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结构:上下 音序:W 部首:羽
组词:富翁 塞翁失马
造句:小河边,一个老翁正在悠 闲地钓鱼。
书写指导:公字要扁、撇和捺 分开,羽字稍宽、右边习字的 折竖稍长、行笔有力。
我会写
chú
锄豆 锄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钅
组词:锄草 锄禾
造句:烈日下,爷爷正在田里挥 汗如雨地锄豆。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窄、要 紧凑,钅旁的撇要长、三横都 短,力字的撇要长。
课文总结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 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 感受到诗人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
课外拓展
《四时田园杂兴(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思考: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题。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 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 里读wú。
指相互逗趣,取乐。
【亡赖】
老翁、老妇。
我会写
máo
茅檐 茅
结构:上下 音序:M 部首:艹
组词:茅舍 名列前茅
造句:大风过后,这座草屋的茅 檐被吹坏了。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 3 .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 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样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和 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课文拓展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 的区别。
一、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 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二、题目方面: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 乐性。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五、 风格一斤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 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 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 活的愉快。
课文精讲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的 好不好,为什么?
书写指导:矛字上边横撇要扁 小、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 长,竖钩的竖稍有弧度。
我会写
yán
茅檐 檐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木
组词:房檐 飞檐走壁
造句:大雨来得太突然了,我急 忙躲到茅檐下避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詹字要 紧凑,厂字竖撇要长、下边的 八字要小,言字上横最长。
我会写
wēng
老翁 翁
造句:妈妈把桔子剥开皮给我吃。 竖钩左右四笔要紧凑。
课文精讲
清平乐·村居
【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课文精讲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
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 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 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 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感谢您的聆听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