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混合痔)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要点如下:(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体征: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

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师宗县中医医院外科2012年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病名中医病名:庤 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内痔围手术期的中医干预诊疗方案

内痔围手术期的中医干预诊疗方案

内痔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术前)2011年一病名中医病名:痔西医病名:内痔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二诊断1、临床表现: 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4、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4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检查。

本院不采用。

5、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2)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痔术前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汤剂或中成药适用于I度、II度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使用时需辩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剂:槐角丸合三仁汤加减。

基处方:槐角20g,炒枳壳15g,防风10g,薏苡仁30g,滑石20g,通草10g,竹叶10g,栀子15g,黄芩20g,地榆炭15g,甘草6g。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g;便血加槐花12g,仙鹤草15g;腹胀甚加元胡、川楝子。

常用中成药:便血者,地榆槐角丸(9g×10丸),每次服1丸,一日两次。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2012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2012

2012年重点优势病种痔(混合痔)优化诊疗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男女老幼皆可为患。

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

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

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 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

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

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

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不适坠胀感,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 3、 7、 11 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 1 )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U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川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W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〇一八年目录肛肠科 (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肛裂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泌尿外科 (11)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1)癃闭病(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5)水疝(睾丸鞘膜积液)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9)普外科 (22)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3)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结(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9)骨伤一科 (34)骨折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5)骨折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9)骨折病(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2)骨伤二科 (45)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45)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8)膝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3)心脑血管外科 (56)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7)筋瘤(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1)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4)妇产科 (67)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7)堕胎(流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2)癥瘕(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5)介入科 (78)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9)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2)耳鼻喉科 (87)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8)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2)眼科 (96)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7)绿风内障病(急性闭角性型青光眼)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0)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3)。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西医诊疗方案一、混合痔中医属“痔”,共分四个证型:1.风伤肠络证:证侯: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15g 当归15g 地榆15g 槐角15g黄连6g 天花粉6g 生甘草6g 升麻6g赤芍12g 枳壳12g 黄芩10g 荆芥10g2. 湿热下注证:证侯: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

舌脉: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当归3克生地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车前子9克3.气滞血瘀证:证侯: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

舌脉: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4.脾虚气陷证:证侯: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g 人参15g 炙甘草6g 当归12g橘皮12g 升麻10g 柴胡10g 白术15g二、术前处理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传染病8项、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乙状结肠镜等,60岁以上心脏超声检查。

2.术前应完善系统性评估,如对患者的内科情况,请内科会诊。

术前评估应有医生、护士和麻醉师共同参与,内容包括排除手术禁忌症,预防并发症和术后随访康复计划。

患者教育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应重点介绍手术的意义和术后康复程序。

3.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

4.术前口服泻药肠道准备,术晨灌肠。

5.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手术方式1.痔外剥内扎术(1)适应症:外痔内痔混合痔。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 year.March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o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 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岀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1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西医诊疗方案
一、混合痔中医属“痔”,共分四个证型:
1.风伤肠络证:
证侯: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15g 当归15g 地榆15g 槐角15g
黄连6g 天花粉6g 生甘草6g 升麻6g
赤芍12g 枳壳12g 黄芩10g 荆芥10g
2. 湿热下注证:
证侯: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

舌脉: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
木通6克当归3克生地9克柴胡6克
生甘草6克车前子9克
3.气滞血瘀证:
证侯: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

舌脉: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桃仁9克红花6克
4.脾虚气陷证:
证侯: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g 人参15g 炙甘草6g 当归12g
橘皮12g 升麻10g 柴胡10g 白术15g
二、术前处理
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传染病8项、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乙状结肠镜等,60岁以上心脏超声检查。

2.术前应完善系统性评估,如对患者的内科情况,请内科会诊。

术前评估应有医生、护士和麻醉师共同参与,内容包括排除手术禁忌症,预防并发症和术后随访康复计划。

患者教育是临床工作的重
要内容,应重点介绍手术的意义和术后康复程序。

3.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

4.术前口服泻药肠道准备,术晨灌肠。

5.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手术方式
1.痔外剥内扎术
(1)适应症:外痔内痔混合痔。

(2)手术方法:A. 骶麻或全麻。

B. 侧卧位或截石位。

C .操作方法: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指诊检查肛门情况;外剥内扎≥3组者行肛门括约肌检括术,外痔皮缘行梭形切口,剥离外痔至齿线处,内痔结扎。

油纱条纳肛,加压包扎固定。

2. PPH术(痔上黏膜环切术)
(1)适应症:内痔II-IV期,混合痔。

(2)手术方法:A. 骶麻或全麻。

B. 侧卧位或截石位。

C .操作方法: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指诊检查肛门情况。

置入圆形肛管扩张器(CAD33)并固定,于齿状线上方约3-4cm处(痔上极1cm处)行直肠黏膜下荷包缝合;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将直肠黏膜牵拉拖入吻合器钉仓,击发吻合器切除、吻合;撤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情况、止血;检查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放置止血海绵、肛管,包扎固定。

四、术后常规:
(1)麻醉后常规处理。

(2)普食。

(3)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活动出血应及时处理。

(4)观察排尿情况,排尿困难者选用:热敷;听流水声;盐酸特拉唑嗪1mg po;耳穴疗法;毫针疗法;尿潴留者导尿。

(5)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常规镇痛药物。

五、术后中医药干预
(1)选用润肠通便药物:A.芪蓉润肠口服液: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

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便秘。

B. 厚朴排气合剂:行气消胀,宽中除满。

用于术后早期肠麻痹,症见腹部胀满,胀痛不适,腹部膨隆,无排气排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腻。

C. 容积性泻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

D. 术后72小时未排便或排便困难者,予以灌肠治疗。

(2)中药熏洗(选用)
A. 中药协定处方肛洗一号:水煎后坐浴,2次/日。

常用于术后首次排便之后,用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主的中药坐浴熏洗,利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水肿、疼痛。

地丁3.75g 败酱草7.5g 马齿苋7.5g 净蝉蜕3.75g
白芷3.75g 大黄3.75g
B. 肛洗二号(自拟方):水煎后坐浴,2次/日。

常用于术后首次排便之后,用以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为主的中药坐浴熏洗,利于预防术后肛周皮炎、湿疹。

大黄10g 地肤子10g 蛇床子10g 川椒10g
白帆10g
(3)塞药或灌肠(选用):
根据病情选用具有清热祛湿、理气止痛等功效的中成药,如消炎栓(院内自制剂)、复方丁卡因膏(院内自制剂)、复方白芨灌肠液(院内自制剂)、康复新液等。

(4)物理疗法(选用)
半导体激光照射或红光照射。

(5)中药外治
紫草油膏(自制剂可选)
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作用,自制紫草油膏纱条用于创面换药,促进感染控制,创面愈合。

2014年1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