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条例。
第二条本制度条例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护理工作,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工作。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四)严格规范,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三)开展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四)处理护理安全事件;(五)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效果。
第六条护理部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护理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四)建立健全护理安全档案;(五)协调各部门解决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第三章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护理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技能培训,提高急救能力,确保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身份核对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护理和治疗。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护理设备、药品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第四章护理安全事件处理第十五条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立即向护理部报告;(二)保护现场,避免人为破坏;(三)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四)协助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六条护理安全事件调查组应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重点监控、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护理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二章护理安全组织管理第五条护理部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院的护理安全工作。
第六条各护理单元设立护理安全员,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八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章护理安全操作管理第九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当认真查对患者信息,确保操作无误。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第四章护理安全防护管理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当认真进行患者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障自身安全。
第十五条护理部应当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五章护理安全事件管理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安全事件,应当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当及时报告护理部。
第十七条护理部应当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八条护理部应当对安全事件进行记录、通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六章护理安全管理监督第十九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护理部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取得的成绩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
护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保障护理安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概念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并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所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
1.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确定制度的主体部门
–设立制度审查和修订机制
2.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基本操作规范
–传染病防控操作规范
3.人员培训与考核
–护理人员入职培训
–定期培训与考核机制
4.事故应急处理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为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医疗机构需要以下工作:
•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督导机制的建立
•专项检查与评估
五、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是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定期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结语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基础。
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和处理护理事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完善与落实,以实现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等有关的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第四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完善护理工作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防范和控制各种护理安全风险。
第二章护理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护理安全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人为本原则。
护理管理应该贯彻以患者为中心和以护理人员安全和健康为前提的原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科学合理原则。
护理工作应当依据科学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标准进行,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三)全员参与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是全院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共同责任,全员参与,协同合作,共同维护护理工作的安全。
(四)风险控制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应当将风险控制和安全策略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持续改进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水平。
第三章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第六条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应当完善,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二)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的领导小组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支持,依法履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责。
(三)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督促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切实履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职责。
(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协同推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条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目标和政策。
十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制度特制定以下十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二、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各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三、护理安全管理职责1.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定期检查、评估护理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
(4)建立健全护理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2. 护理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
(2)收集、整理、分析护理安全信息,为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
(3)监督、指导各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贯彻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定期检查本科室护理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开展本科室护理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
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操作安全制度(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规范。
(2)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3)使用护理设备时,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2. 护理给药安全制度(1)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等,防止给药错误。
(3)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护理文件管理安全制度(1)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加强护理文件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3)定期检查护理文件,确保文件真实、有效。
4. 护理查房安全制度(1)严格执行查房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查房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查房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
5. 护理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制度(1)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体系、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患者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第二条将安全管理纳入二级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条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第四条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患者应加强护理,预防坠床、跌倒及压疮的发生等。
第五条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第六条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医疗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知识等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七条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和不良事件,将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
第八条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九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剧毒、麻醉药品入保险柜专人保管,每班交班,做好登记。
第十条护理用具、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好“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每班交接。
第十一条落实“五防”(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汛、防医院暴力)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第十二条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疗相关风险。
第十三条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开展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控与管理,鼓励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根因分析,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完善投诉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ppt课件(完整版)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ppt课件(完整版)一、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护理安全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有序、高效、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技能,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安全知识。
2. 护理安全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3. 护理安全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护理操作规范,明确护理人员在各个环节中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护理操作安全、规范。
4. 护理安全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安全。
5. 护理安全事故处理:建立护理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护理安全事故,减少事故对患者的伤害。
三、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改进1. 加强领导重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将护理安全纳入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中,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科学、合理、实用。
3.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确保护理安全。
5. 加强护理安全科研与交流:积极开展护理安全科研工作,借鉴国内外先进护理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水平。
四、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五、护理安全管理的未来展望1.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化、智能化等,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国际化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护理安全经验,提高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水平。
3.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三、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照护理级别巡视就诊者,对于危重、老年、儿童、异常心理状况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危就诊者加强监护及交接班,确保就诊者安全。
四、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做到标识准确清晰、专柜放置、专人管理,每班交接并登记。
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
五、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听似、看似、一品多规的药品有醒目的标识。
六、各种抢救器械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七、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八、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九、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就诊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用电安全。
十、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就诊者抢
救护理预案。
护理安全制度及措施(3篇)

护理安全制度及措施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护理质量的环节控制。
3、护理部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纠正出现的问题,控制护理缺陷。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差错事故分析报告制度,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按时巡视病房,对小儿、躁动、昏迷、老年患者,严防坠床、烫伤、跌伤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7、加强病人管理,严格执行陪伴探视制度,病人一律不准在外留宿。
8、深入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对有精神症状和自伤念头的患者须留陪护人员,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避免发生意外。
9、加强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避免影响抢救。
对毒、麻、限药品专人管理,每天交接班、清点核对,专柜保管并加锁。
10、对易燃、易爆、易损、贵重物品,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做到防火、防爆、防盗。
11、值班人员要注意病区门、窗、水、电的安全。
12、电源、水源、防火设备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以确保安全。
二、病房安全制度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患者行动安全。
2、病房内禁止吸烟与饮酒,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3、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
4、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内。
5、病房晚九点应及时清理病房内探视人员离开病区,并督促病人休息。
6、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处。
7、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8、按要求畅通防火通道,不堆、堵杂物。
9、消防设施完好、齐全,上无杂物。
三、病室药品管理制度1、病房内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它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病房内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
3、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总则1.1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护理人员,包括临床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及辅助人员。
1.3 护理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原则,确保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安全无忧。
二、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2.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3 护理部、各临床科室应设立兼职护理安全员,负责本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内容3.1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3.1.1 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心理状态等因素,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3.1.2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事故的发生。
3.1.3 定期对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再评估,确保护理措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2 护理操作规范3.2.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3.2.2 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降低操作风险。
3.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护理差错。
3.3 药物安全管理3.3.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安全。
3.3.2 定期检查药物质量,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使用。
3.3.3 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如麻醉药品、高危药品等,实行专人专柜保管。
3.4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3.4.1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3.4.2 使用腕带标识患者身份,提高识别准确性。
3.4.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4.1 应急预案制定与培训4.1.1 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包括患者跌倒、坠床、药物不良反应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4.1.2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应急预案,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职责

一、总则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护理工作。
二、职责1. 护理部职责(1)负责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定期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3)组织护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4)协调各部门,确保护理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 护理管理人员职责(1)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3)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护理部。
(4)参与护理差错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协助护理部提出整改措施。
3. 护理人员职责(1)遵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2)认真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3)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4)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并处理。
(5)配合护理部、管理人员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 医师职责(1)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3)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保障患者的安全。
(4)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提高护理质量。
(5)参与护理差错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整改意见。
5. 医疗设备、药品管理职责(1)严格执行医疗设备、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设备、药品的安全使用。
(2)定期对医疗设备、药品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对医疗设备、药品的领用、保管、报废进行严格管理。
(4)参与护理差错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整改措施。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3.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4. 做好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护理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

一、引言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进行规定。
二、护理安全制度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3)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素养。
2. 加强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
(2)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定期对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3. 完善护理操作规范(1)制定护理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和风险点。
(2)加强护理操作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和并发症。
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
(2)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 加强护理文书管理(1)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确保护理文书真实、准确、完整。
(2)加强护理文书审核,确保护理文书符合规范要求。
(3)建立健全护理文书归档制度,方便查阅和追溯。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1)加强护理人员的入职培训,确保新入职护理人员具备基本护理技能和风险意识。
(2)定期开展护理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2. 优化护理资源配置(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力量充足。
(2)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加强护理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加强护理工作监管(1)加强护理工作监督检查,确保护理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护理工作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护理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护理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并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第二章护理安全组织管理第五条护理部应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机构的护理安全工作。
第六条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条护理部应建立护理安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护理安全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护理风险。
第八条护理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护理安全工作。
第三章护理安全操作管理第九条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三及时”(及时观察、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药物正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安全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及效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第四章护理安全环境管理第十三条护理部应确保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安全,设施齐全,物品摆放有序。
第十四条护理部应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五条护理部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禁止患者及家属私拉乱接电源,禁止使用电热毯等易燃物品。
第五章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第十六条护理部应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护理安全。
第十七条护理部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篇)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医院在组织管理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落实全员参与、综合管理、风险防控、持续改进的要求。
第四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促进医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应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涵盖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与评估、护理质量监控、护理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护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学习和心理素质提升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第八条护理培训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施,由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和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第九条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自己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院应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伦理意识培养,保证护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三章护理质量监控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明确监控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十三条护理质量监控包括对护理过程的规范评估、护理效果的跟踪评估和护理问题的报告和分析等。
第十四条护理质量监控应由专职机构负责,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反馈。
第十五条医院应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对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选5篇)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和执行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进行护理管理制度培训需常抓不懈,特制订其计划如下:一、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培训组织护理管理制度培训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分管教学)负责,制定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下设护理管理制度培训小组,负责各项基础护理管理制度及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各科护士长和病区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的总体培训计划和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年度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制度培训及考核护理部每年举办两次护理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包括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人员准入、安全管理、药品管理、病房管理等相关制度及临床工作中如何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安排见护理部“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培训后当场进行考核,了解培训效果及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制度的掌握情况,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三、加强科室培训及考核1、护士长每月定期组织科内学习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追踪培训工作改进情况。
2、科护士长每月组织业务督查一次,检查、指导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培训工作。
3、护理部每季组织业务督查一次,检查、指导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落实情况,使科室培训工作不断规范、有效。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1)临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1)护理部根据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临床护理文书质量评价内容修改和完善本医院的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随时检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2)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要重视护士的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重视护理文书书写过程质量控制。
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权限下放到组长。
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护士长要及时审查和修改下级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
3)护士应熟悉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等各类护理文书的使用范围﹑使用护士层级(权限)、书写内容和方法。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四防

一、引言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本制度特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四防,以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患者安全。
二、四防内容1. 防差错(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在执行医嘱、给药、输血等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等,确保无误。
(2)加强护理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3)完善护理质量控制: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差错。
2. 防感染(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液。
(2)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受感染。
(3)定期消毒灭菌:对病房、器械、物品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减少感染风险。
3. 防坠床(1)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应设专人看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改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地面平整、无障碍物,便于患者行走。
(3)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患者坠床风险的警惕性。
4. 防压疮(1)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定期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压疮隐患。
(2)合理调整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皮肤状况,适时调整患者体位,减轻局部压力。
(3)使用减压设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减压枕等设备,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三、四防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 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覆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3. 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建立考核机制:将护理安全纳入护士绩效考核,激励护士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5. 强化监督考核:定期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护士长为科室护理质量安全负责人,负责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督促科内人员及时发现、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及违规违章行为,并及时上报主管职能部门。
2、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4、对意识不清或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患者,加强安全保护,严防摔伤、烫伤、压伤等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患儿玩具应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橡胶或塑料制品、禁止玩弄刀、剪、玻璃易破损的物品,任何针头、刀剪、玻璃等锐器在操作完毕后必须清点检查,不能遗留在病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服上不要使用大头针或别针,以免刺伤患儿。
5、保持病区各种设施设备及环境安全,如:电器、门窗、平车、床架等应定期检查,若有损伤,及时维修。
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开水房及库房的门应随时上锁;危险物品及药品妥善保管;抢救用物和抢救药品固定放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6、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消防通道通畅,任何人、任何时间内不能阻塞消防通路。
7、护士长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召开一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分析本月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整改与防范措施并及时落实。
8、护士长每月进行安全自查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进行汇总,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9、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应积极组织抢救,防止损害扩大,同时妥善保管好各种证据,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并根据事情轻重,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与防范措施。
10、加强安全知识宣教,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细则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细则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一、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
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护理管理安全制度及措施

一、前言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我院特制定以下护理管理安全制度及措施。
二、护理管理安全制度1. 组织领导制度(1)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
2. 安全教育制度(1)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3)开展护理安全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3.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护理风险等级及应对措施。
(2)对高风险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定期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4. 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加强药品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防止药品滥用、过期、失效。
(3)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确保药品数量准确。
5. 感染控制制度(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3)对病房、手术室等特殊区域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6.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1)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信息安全。
(2)加强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患者权益。
7. 应急预案制度(1)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士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三、护理管理安全措施1.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1)提高护士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关注护士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 优化工作流程(1)优化病房、手术室等科室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工作衔接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三十三、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将安全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查病房,全面了解病情,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
5、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按要求正确使用腕带标识,防止辨识错误的发生。
6、加强对患者各类管道的护理,建立管道标识制度,严格执行管道安全护理措施,防范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
7、对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躁动患者正确使用约束,有自杀倾向实施24小时监护,加强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防范患者压疮、坠床、跌倒、自杀事件发生。
8、严格遵守毒麻、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用药措施。
9、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材设备管理,做到“五固定三无二及时”,以确保急救措施的实施。
10、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
12、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建立安全护理月报表,科室每月组织安全护理会议,对护理事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13、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和家属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参与安全活动。
三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确保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实施正确的治疗,杜绝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凡对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1、门诊患者辨识(1)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家庭地址。
(2)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2、住院患者辨识(1)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核对程序为首先主动询问患者的姓名,然后核对腕带或床头卡上的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确认正确,才可操作执行。
(2)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如无法回答须有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3)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作为实施操作、用药前、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ICU重症患者、急诊抢救室患者、手术、输血、新生儿、意识不清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4)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5)完善关键科室间(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转接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正确识别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三十五、腕带标识制度及身份识别程序1、凡急诊抢救、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并告知病人腕带使用目的、勿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信息,至少包括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配戴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
保证佩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4、在进行与患者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进行有效核对。
附:有效识别患者的程序: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操作物包括: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抽血单、验检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等。
三十六、一般患者转运制度1、患者转运由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通过轮椅、平车或病床从原来科室转运到其他科室。
2、患者转运前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3、如患者能行走或能用轮椅进行转运,由责任护士安排好人员,如患者需用平车或病床运送,则必须安排二人帮助一起转运。
4、如病情需要责任护士陪同时,护士长应安排好人员负责该护士分管的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安全。
三十七、危重患者转运制度1、转运下列患者时要按本规定进行转运:ICU所有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抽搐、气管内插管、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的患者。
2、医生应先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转运: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者严禁转运。
3、必须转运的患者按需要做好下列准备:(1)氧气枕(袋);(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3)心电监护仪;(4)充电微泵,以保证血管活性药物连续给药;(5)简易人工呼吸器;(6)必要的急救药品;4、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医护人员一起转运;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7、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与转入科室做好交接并记录。
三十八、手术病人交接制度(一)术前交接:1、病房护士核对病人身份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前给药,核对“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并签名。
2、病房护士将病人、病历和手术用药等送至手术室,急诊、危重病人应由主管医生和护士一起将病人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包括病人姓名、床号、病历号、手术用药、术前准备情况等。
(二)术后交接: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单及各项记录是否完整并放入病历。
2、全麻病人入复苏室继续监护。
3、复苏室护士遵医嘱送病人回病房,并电话通知相关病房护士作好准备。
4、复苏室护士与工人一起将病人护送至病房,病房护士评估病人后,与复苏室护士核对“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并签名。
危重病人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与工人一起护送病人至ICU,ICU医生与护士分别评估病人后与麻醉医生进行交接。
三十九、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制度(护士手册37页)1、各护理单元根据病种和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备用药品。
根据药剂科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的结果,及时处理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2、按药品存放要求进行存放,并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类定位放置,并应保证标志明显。
相同颜色的同类口服药和不同剂量的同类针剂药品不得混放。
3、每班清点备用药品,数量有增加或减少时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如发现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应及时清理,不得再使用。
增加或减少药物品种或备用基数有改变时作好记录说明。
4、专设药品效期管理登记本,由专人负责效期管理。
要求每月清点一次,对近3月内到期的药物做好记录并标识,效期内未使用者在备注中记录说明。
5、患者个人的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患者的贵重药品,应写明床号、姓名,加锁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药房。
6、普通病区内不存放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患者需要使用时由医生开专用处方后从药房领回,并做好登记。
患者使用应记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及残余液量、废弃方法,双签名。
麻醉药品注射后之残余液,须二人监督销毁,保留空安瓿并记录。
7、高危药品做好标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浓度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物,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8、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确的警示。
9、冰箱内药品放置整齐,冰箱温度保持在2—8℃,每班检查有记录。
四十、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护士手册37页)1、加强护理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执行医嘱前需打印(或书写)好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2)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
规范检查溶液的流程如下:软包装溶液检查流程:(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
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报告护士长,上报药剂科处理。
瓶装溶液检查流程(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四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3)准确张贴输液卡:张贴输液卡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输液卡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4)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5)输液: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实施正确的操作。
(6)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
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患者体内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
4、输液反应观察(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丘疹、有痒感,并有心慌、气短或见患者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测血压有下降趋势,须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则要分秒必争全力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