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 带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1.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A.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 霜叶红于二月花2.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C. “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
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 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3.下面是对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章结尾点明本文中心论点,这种写法叫卒章显志。
4.下面是对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此句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共2题;共2分)5.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________”的论断。
三、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121分)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原卷版)
专题08第22课《孟子》三章第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基础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管夷吾举于士.(3)行拂.乱其所为(4)人恒.过,然后能改(5)衡于虑,而后作.(6)发于声,而后喻.(7)入.则无法家拂士2.默写。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D.所以动心忍性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舜/发于/畎亩之中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提升练习(一)课内阅读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3)发.于声(___________)(4)衡.于虑(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文中列举六个名人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2000多年之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么的共鸣?(二)对比阅读一(2021年辽宁九年级三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2005年吉林省文言文与阅读(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家的经典之一。
(1分)10.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答:_ﻫ11.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12.《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答: ﻫ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么道理。
(4分)1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什么样的共鸣?(4分)文言文阅读(12分)9.儒(1分)10.“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1分)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分)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4分)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4分)2005年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区)(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
(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ﻫ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举: (2)任:12ﻫ.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14ﻫ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答: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答:ﻫ2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D.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24.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C.人恒过国恒亡D.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习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习题一13.孟子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认为是千古的至理名言。
但是现在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安乐之中,不愁吃不愁穿。
那么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就不能成才吗?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共同成长合作共赢在班级组织一次辩论会。
正方观点:逆境出人才反方观点:顺境更易出人才要求:(1)在班中组织若干支参赛队,每队设教练一人,辩手四人。
(2)另设主席一人,评判团若干人。
方法与步骤:(1)主席开场,介绍对垒人物。
(2)正方第一位队员先发言,接着由反方第一位队员发言,然后是正方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队员轮流发言,发言时间各3分钟。
(3)自由辨论,每队各有4分钟,队员的发言顺序、时间和次数不受限制,但整队的发言时间为不早不超过4分钟。
(4)正方第四位队员总结陈词,反方第四位队员总结陈词。
双方各有4分钟。
(5)主席宣布评判团评决。
(6)主席宣布最佳辩手和优胜队。
读书做人长在岩石间的树,总是物别苍劲;沙漠里的种子,遇到一点儿水分就能快速萌发;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干燥寒讼依然存活。
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国家的灭亡也随之来临。
一个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
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走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
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生活在优越安乐中的你,怎样才能把自己高楼大厦成锋芒的宝剑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习题二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1-2022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2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五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3题。
(1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 甲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 ...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 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 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 也。
”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 危 耳。
”(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通“倘” ,倘若。
1 .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喻( )(3)四夷 俱服( )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 出 B.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国恒亡 河曲智叟 亡以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B. 所以/动心D. 臣/不以为 ) (2 )发于声而后(4 )诚自古所 希 D. 故(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病虽愈,犹宜将护。
5.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 )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 ”的道理。
(2 )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
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
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
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
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 学部》)【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①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②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______②内侍请上易衣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卿能如此,朕复何忧?〔3〕乙文中的______〔原文〕与甲文中的主旨句异曲同工。
乙文中的“上”是一个______的人。
【答案】同“弼”,辅佐;换;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知错能改【解析】〔1〕此题考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才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拂:通假字,同“弼”,辅佐。
②句意为:内侍请皇上换衣服。
易:换。
〔2〕此题考察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展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通假字,同“增”,增加。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存审戒子》《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共8分)【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存审戒子《资治通鉴》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丙】范仲淹传《宋史》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镞(zú),箭头。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意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尔曹生于膏粱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虞我诈C.生于忧患舜发于畎亩之中李存审出于寒微D.苦其心志仲淹刻苦自励何苦而不平16.下列选项中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国内如果没有凭借法家思想来辅佐国君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会永远灭亡。
理解:这句话从治国理政的层面强调了逆境中得生、顺境中灭亡的道理,体现了奋发有为、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
B.原文: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翻译: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们,命令他们把箭头收藏起来。
理解:李存审认为这支箭头可谓当年经历的缩影,收藏是为了让后辈铭记现在优裕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困苦”?A. 忧患B. 安乐C. 劳其筋骨D. 空乏其身2. 文中提到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其中“畎亩”指的是什么?A. 田野B. 山林C. 河流D. 宫殿3. 以下哪个句子表示“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成长”?A. 人恒过,然后能改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想表达什么?A. 人们在忧患中出生,安乐中死亡B. 人们在忧患中成长,安乐中衰亡C. 人们在忧患中生活,安乐中度过一生D. 人们在忧患中奋斗,安乐中享受成果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忧患2. 劳其筋骨3. 恒过4. 拂士5. 安乐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舜发于________之中,傅说举于________之间,胶鬲举于________之中,管夷吾举于________,孙叔敖举于________,百里奚举于________。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人恒过,________;困于心,________,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而后喻。
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简要概括文中主要内容,并阐述作者的观点。
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详解及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详解及练习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详解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二、字词解释:1.发:起,指被任用。
2.举:推举,推荐3.举于.版筑之间.从中间,期间4.士:狱官5.市:集市,市场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将要给这7.苦:使……痛苦 8. 劳:使……劳累 9.空乏:穷、绝 10.拂乱:拂逆、使…颠倒错乱11.所为.作为 12.所以:用这些来动.心忍.性:使……震撼使……坚韧13.曾:同“增”,增加。
14.益:增加 15.恒:常常 16.过:犯过错17.衡:通“横”,梗塞 18.作:奋发 19.征:验20.色:脸色发.于声:表现,显露21.喻:知晓 22.入:在国内 23. 则:假若、若果24.拂:通“弼”,辅佐。
25.出:在国外 26.生:使……生存:使……死亡三、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将下重大责任任给这个人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里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阅读练习及拓展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阅读练习及拓展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2)困于心,衡于虑(衡:)(3)必先苦其心志(使:)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分)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5.下列加横线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人恒过;持之以恒。
B.行拂乱其所为;春风拂面。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世瞩目。
6.翻译句子。
(4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这样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做具体分析。
(从排比或句式任何一个角度分析即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加线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畎亩之中()2、法家拂士()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百里奚()....二、解释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百里奚举于市...4于是人也 5、苦其心志..6、劳其筋骨7、饿其体肤8、空乏其身....9、行拂乱其所为 10、动心忍性 11、曾益其所....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译: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4、行拂乱其所为译: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五.填空题: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观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士:士卒 B饿.其体肤饿:使……饥饿C.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D.因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B.孟子的说理散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C.孟子认为,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土,外部没有实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类推到统治者治国上。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C.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强”,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错误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B.人恒过,然.后能改烨然.若神人C.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则.无法家拂士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首段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首段阐明了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D.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最终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C.所以动心忍性.性:性格D.征.于色,发于声征:征验、表现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楚王问其故.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言和而.色夷D.人则.无法家拂士得之则.生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中考文言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中考文言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题目]
阅读回答问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故:_________(2) 曾益:_______
2. 翻译。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____
(2) 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有____(多选)
A. 担当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 这种磨练既有生理物质方面的,又有心理精神方面的。
C. 磨练可以使人做到自己原来不能做到的事。
D. 学习知识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的。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1)因此(所以) (2)增加(增长)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1)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人。
(2)使他的内心经受痛苦。
第3题。
考查内容理解辨正。
答案: A、B、C。
【初中语文练习】《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一、课内阅读:(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D. 管夷吾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
苦其心志_________ 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入则元法家拂士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标出两处即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二、文中第1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一个事例。
答:*三、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一些格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来纨绔少伟男。
(写出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得梅花扑鼻香。
(写出上句)宝剑锋自磨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句)*四.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给下列画横线字注音并释义。
(1)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_(2)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__(3)食不给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__2.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选一个角度,谈谈对范仲淹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
乱:干扰,错乱。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读bi,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2009年《孟子》两章中考题一网打尽(6题)24北京市(09)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5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答:二、(16分)(一)9.(1)明白(了解、知道) (2)如果(假若) (3)这样10.(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能。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益”字翻译正确即可)11.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26衡阳市(09湖南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2分)19.B20.B21.D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7济宁市(09山东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28辽阳市(09辽宁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
(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