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概论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1、在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1)形式上,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
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目的或内容上,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以人文、自然、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对象上,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管理上,东方的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西方以私学为主。
2、中世纪至19世纪,高等教育表现为大学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1)形式上,只有大学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
(2)目的或内容上,高等教育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对象上,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
(4)管理上,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扰,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其真理实现的保障。
3、在现代(二战后),高等教育表现为第三级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1)形式上,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目的或内容上,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对象上,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
(4)管理上,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1、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及其标志性事件:a) 培养人才: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剑桥、牛津大学等。
b) 发展科学:洪波创办柏林大学,提出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思想。
c) 服务社会: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之后赠地运动,范海斯提出威斯康星计划。
2、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
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课件
03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学提供
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
05
结论
总结高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方法的演变
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到现代的互动式教学, 再到创新的教育技术应用,高等教育方法经 历了多次变革。
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 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研究法
总结词
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VS
详细描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包括 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这 种方法注重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03
高等教育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 到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高等教育方法概述 • 高等教育的主要方法 • 高等教育方法的运用 • 高等教育方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高等教育方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等教育方法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手段、 策略和技术的总称。
特点
高等教育方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旨 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情况,如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总结词
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 标准。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包 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感受以及同 行评价等。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教学方法的 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学成果的参考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原理、制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它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提供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以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之后,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其本质是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发展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等。
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但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系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在20世纪,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和多样化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制度也呈现出差异。
三、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涉及到高等教育的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等。
各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但都要围绕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生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它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并促进世界各地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
五、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和外部评估机制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保证主要由高校自身实施,包括教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措施;外部评估主要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或政府组织进行,以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六、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尝试。
高等教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学概论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探讨高等教育的理论、制度、政策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之后,通过高校、学院等机构提供的给予学生高等学历或学位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与中等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研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探讨高等教育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
2.高等教育的政策与管理:研究和分析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包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监管等方面的研究。
3.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探讨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评估、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4.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认证:研究和分析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和认证机制,包括学校评估、专业认证、教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5.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比较研究:探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政策和教育。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研究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影响,包括就业问题、社会流动性、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内容,高等教育学概论还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概念和热点问题,比如知识经济、人力资本、大学自主、学术自由等。
此外,还会引入一些经典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案例,如大学之城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它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历史、政策、质量、教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概论,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导语:高等教育是许多人追求知识和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原理、政策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结束后,适龄人口进入的教育阶段。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等教育有一些重要特点:包括专业性、开放性和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等。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职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高等教育还承担延伸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
这些职能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
高等教育的演变是与社会和经济变革相互关联的。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包括普及教育、民主化和国际化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
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大学为主,注重学术自由和学生个人发展。
相比之下,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以教授为中心,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确保教育机构和课程的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认证、评估和评价等模块,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助于提高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提高教育体制的效率、拓宽学科设置、改革教师培养以及发展在线教育等。
创新成果可以推动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等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尽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社会需求和经济变化的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专业适应性不足。
另外,学费上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然而,高等教育也有机遇,如技术进步、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
结语: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等教育学概论(完整)
高等教育概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专门性的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
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修辞学校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哲学学校增加四艺---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形式:❶西周大学❷私学(春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始于唐末的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鹿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❸太学(汉武帝)宋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王安石改革太学考试制度,实行“三舍”法,择优授官。
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政治思想中分化出来。
■2.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①★欧洲中世纪大学:❶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❷早期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科法学医学神学❸高等教育近代化教育活动的制度分层化,世俗化,国家化❹德国洪堡的两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❺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意味着研究型大学这一体系初步建立②★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并通过“莫里尔法案”。
、“增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威斯康辛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它标志着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确立。
具体为:❶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❷进行科学研究,发展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1901年清政府的壬寅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的鍨卯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导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区别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1.教育。
(1)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
简言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学研究的问题。
主要包括:(1)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2)“德智体美”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教师的职责、任务;(4)学校的组织与条件,领导与管理等。
6.教育的分类。
教育是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可从不同的视域对其分类。
(1)按社会职能分,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按智育程度分,有幼儿、初等、中等、高等四类学校教育;(3)按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性质分,有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两种。
7.教育学的分类。
(1)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8.教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又形成许多新的边缘性教育科学,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力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以及各学科教育学等。
二、高等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1.高等教育的定义。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术、专业、技术、艺术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等)。
(2)《高教法》的定义:“在完成高级中学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指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2)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2)一.判断题(40)1.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正式的学校制度有助于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2.教育按社会职能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类。
×3.高等教育是传授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
×4.汉代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的专科学校。
√5.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6.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公平与平等相统一原则。
√7.到18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综合型人才。
×9.美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具有分权制的特征。
√10.我国初步形成“一主多元”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11.大学博士生导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要求是教授。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
×13.我国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14.大学生大脑发育还未成熟,尚不能承受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
×15.在我国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里,没有必要用主导性价值观来教育学生。
×16.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7.讲授法是注入式教学。
×18.心理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不包括交际能力。
×19.仰恩大学是第一所具备独立办法本科学历文凭资格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
√20.1984年3月,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名北京城市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首家民办高校。
√21.《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
√22.德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纯理论的研究,并主张学问的自由,研究生教育一般不与产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
×23.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高等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概论第一章一、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看,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科学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来说,古代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来说,在东方高等教育由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的时期,私学才会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和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问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
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生,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保证其优越的素质。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扰,尤其是来自政治和宗教的影响或束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和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看,传统的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和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高等教育概论(专题一)
英语国家最古老大学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 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 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 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 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 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 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 12世纪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 长。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 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书600万册。 牛津出版社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 20卷《牛津英语词典》,享誉全球。
4
人类最长寿的机构
大学是最长寿的文化机构,据统计:西方世界在1520 年以前建立的大约75个公共机构仍旧以可辨认的形式 存在,有着类似的功能和未中断的历史,其中61个是 大学 。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 ——[ 克拉克•克尔: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
5
高等教育是什么
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本 质特征。 质特征。 在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 中世纪至19世 在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 19 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中学后教育 纪表现为“大学教育” 20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 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 或第三级教育” 或第三级教育”。 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方法,我们以历史为轴线, 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方法,我们以历史为轴线, 从形式、目的及内容、对象、 从形式、目的及内容、对象、管理四个维度来理解高等教育的本 质涵义。 质涵义。
高等教育学概论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时代性
化
的
特
独特性
先导性
征
高 育人功能 导向功能 校
校
园 辐射功能 调节功能
文
化 的 激励功能 凝聚功能
功
能
整合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
主要内容:校园美化、绿化、净化 要求:总体规划、分区建设、分步实施
◎ 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
主要内容:
行政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制度
研究生教育的形式与模式 学位制度
一、外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简史
洪堡理念与柏林大学;“学问的教育” 分级的高等教育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霍普金斯大学,“科研至上” 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始
芝加哥大学,“服务于社会”
康萨斯大学,“产学研合作” 开创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先河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初步形成三级学位授予制度; 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目的; 步子慢、规模小
解放初期——采用苏联模式;以培养科学专门人 才和高校师资为目的;计划性强; 没有建立学位制度
改革开放后 的大发展期——正式建立研究生学位
制度,并进入大发展期
P229
一、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共同特点
它是本科教育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学术研究与产业开发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一、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层 次 目 标
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
二、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形 式
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
(中国)
(英美苏)
高教大众化、
终身教育、服务社会
三、研 究 生 教 育 的 模 式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知识点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温床,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是一门专注于探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这门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如何更好地组织和传授知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将介绍几个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教与学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创造者。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而学生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
只有紧密结合教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
第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强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但现代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能力。
第三,评价与反馈。
评价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小组项目等形式。
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评价和反馈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四,技术与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要求教育工作者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工具的使用,例如电子教学平台、网络资源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
同时,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学习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结起来,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关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评价与反馈以及技术与教育等知识点。
这门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a
高等教育学概论模拟题 a卷一、判断题1、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将来不要国家承担高等教育投资经费,而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入、社会捐集资、学费收入等渠道负担。
2、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教育性的特点。
4、高等学校教师都有根据需要指导研究生的职责。
5、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由潘懋元教授主编,于1985年出版。
6、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7、依法治教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
8、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德国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
9、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先导性的特点。
10、现代大学的专业设置直接指向社会的某一个具体的行业。
11、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
12、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等可以归入社会科学。
13、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知识财富。
14、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职业的可替代性就越小,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1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不是政府的附属物。
16、高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18、国务院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法规。
19、古希腊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僧侣。
20、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因此高等教育要远离市场,保持象牙塔的纯洁性。
21、《高教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2、内分泌是散布在人体内各部的一些特殊腺体。
23、大学生从17岁到25岁之间体质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24、从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专业划分的依据有越来越向职业分类标准靠拢的趋势。
25、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7、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28、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国有化、计划性、集权性。
高等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各类高等学校作为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2、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理论、提高教书育入水平、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专业化发展。
一、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1概念: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主要是指全旧制的大学教育,同时也包括非全目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育2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3特征: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层次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对社会发展形成一定文化影响力,对引领和带动社会先进文化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1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清末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先后兴起,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开始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戊戌变法期间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新式大学,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摘要:一、引言1.介绍高等教育的重要性2.阐述学习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必要性二、文本概述1.介绍《高等教育学概论》2.介绍《心理学概论》3.介绍《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三、内容解析1.分析高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2.探讨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3.阐述高等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四、实例分析1.案例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2.案例二: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3.案例三:高等教育方法改进与实践五、结论1.总结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与高等教育方法的关系2.呼吁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研究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以期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它涉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诸多方面。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概论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了解和运用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再者,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关注的是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有效教学。
该书从方法论、教学策略、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习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高等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领域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中,我们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学的规律,关注心理学原理,探索适合当前教育环境的教学方法。
此外,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二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二[单选题]1.建国后首次明确以校长(或院长(江南博哥))负责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是()。
A.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1956年)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1956年)首次明确以校长(或院长)负责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单选题]2.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体制是()。
A.高等教育领导体制B.高等教育投资体制C.高等教育教学体制D.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体制。
[单选题]3.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国际愦例是()。
A.单位自评B.国家评价C.同行专家评价D.领导评价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国际愦例是同行专家评价。
[单选题]4.1919年成立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下属机构,1919年成立,当时隶属于财政部,1963年转属教育和科学部。
[单选题]5.()是指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
A.学历结构B.职务结构C.专业结构D.学缘结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学缘结构是指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
[单选题]6.下列各顼,不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的是()。
A.开放性B.教育性C.独特性D.稳定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开放性、教育性、时代性、独特性和先导性。
[单选题]7.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尊奉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发展目标等,体现的是()。
A.校园的物质文化B.校园的制度文化C.校园的精神文化D.校园的思想文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尊奉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发展目标等,体现的是校园的精神文化。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一、概述课程也称教学科目,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如政治课、外语课、高等数学课等。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课程curriculum”,指学生的学习路线、学习进程。
我国南宋朱熹所着《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提到课程,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
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系统。
二、课程的类型(一)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按课程基础性分类)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通常简称为公共课,一般是所有大学里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
目前我国规定的公共课程有三类: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
公共课具有普及性的特点。
公共课的教学对象群体较大,一般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
由于公共课涉及不同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差异。
2.基础课程基础课程通常是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它所提供的思想、方法、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工具。
3.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亦称“三基”)。
4.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根据国家对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业务素质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课程集中体现了具体专业的特点,实践性较强,在课堂讲授之外,可适当地辅以案例教学及实验课等较生动的教学方法。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类,这种分类与学分制紧密联系)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一般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免费下载】高等教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学概论》总复习一、是非题,在题后的括号上划上“√”或“×” 1. 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资格包括四个方面的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
(√) 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你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4.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性、技术应用性、依赖性和实践性(√) 5.一般认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了中世纪的欧洲国家(√) 6.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7.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
(×)8.19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 ) 9.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
(√ ) 10.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书院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
(√)1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12.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13.卢梭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的物,离开了社会,个人是无意义的。
(×)14.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
(√)15.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大学理念是传授知识。
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理想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
(√)16.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 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7.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
学习化社会最早是196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提出。
(√)18.“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的。
(√)19.洪堡认为科学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概论第一章一、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看,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科学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来说,古代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来说,在东方高等教育由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的时期,私学才会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和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问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
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生,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保证其优越的素质。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扰,尤其是来自政治和宗教的影响或束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和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1.从形式来看,传统的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和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四、高等学校的职能:1.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2.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中心;3.作为服务社会的服务中心;五、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依据高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
六、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七、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八、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即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第二章一、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关系: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一般意义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个性化,同时又是从文化角度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认知和诠释。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包括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元素。
三、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密切相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2.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3.大学理念基于大学精神;三、大学校训、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关系?大学校训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历史的演变下,形成了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及大学精神。
校训的两个误区:1.形式化;2.雷同化四、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1.发展性2.兼容性3.整合性4.个性五、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1.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2.大学应具有针对性3.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4.大学既应有大师,也应有大楼5.大学应是国际化的第三章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和科研2.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二、学术职业的诱惑及偏差1.学术失范2.学术漂移3.低效教学学术失范:1.学术目标的庸俗化倾向2.学术行为失范3.学术贿赂4.学术腐败学术漂移:指学术生活的价值基础及制度安排的权重分配发生了偏移。
低效教学表现:1.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2.不能维持课堂纪律3.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4.不能有效的传授学科知识 5.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6.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不能采纳他人关于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三、高校教师发展:强调立足于教师的主体性,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主动追求达成某种或某些发展目标。
阶段:1.新教师发展:适应项目2.职业中期教师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3.终身职后的教师发展:参与一般教师发展项目4.职业晚期教师发展:指导年轻教师5.未来教师准备项目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1.形成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2.形成专门的群体繁衍机构3.形成建制化的专业组织4.提出专业的服务承诺5.形成专业伦理规范6.专业价值的合法化7.获得专业自治特权五、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1.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为什么而教”2.高校教学必须“知道该教什么”3.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如何教”4. 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何时教”5. 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何地教”六、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模式:1.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2.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七、学术晋升:在学术职业阶梯体系中,从低级向高级的移动与上升。
第四章一、大学组织的要素:1.教师2.学生3.管理人员4.学科教师的特点:1.复杂性2.专业性3.创造性学生的角色:1.作为学习者的学生2.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学生3.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管理人员特点:1.对大学非常忠诚的人员2.与教师存在天然冲突的人员3.越来越专业化的人员二、大学组织的特性:1.目标多样性和模糊性2.松散结合系统3.生命周期长4.组织系统的稳定性三、现代大学制度:1.现代大学制度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2.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国际性和本土性 3.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改革发展的时弊提出来的 4.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制度,即用于规范和协调组织的各种行为,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大学制度的基本内容:1.外部制度(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2.内部制度五、专业培养方案:是预先制定的,关于本专业学生培养的总体构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大学教学管理运行机制:1.学分运行(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运行制度)2.认识改革3.课程竞争4.绩效评估七、大学科研管理遵循原则:1.公平性原则2.重点性原则3.协调下原则4.自主性原则第五章一、高校课程:学习方案或具体的学习科目。
二、高校课程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专业性2.内容具有前沿性3.更注重科学方法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高校课程的类型: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及跨学科课程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三、高校课程变革:1.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2.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3.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4.注重人文,实施“全人教育”5.面向未来,课程设置国际化与信息化四、课程编制:如何安排课程或对课程做出计划五、高校课程编制主体:1.院系的领导者2.学科专家与课程专家3.教师4.学生5.其他参与者六、高校课程编制内容:1.培养方案2.课程标准3.教材七、高校课程的评价过程:1.课程评价的准备阶段2.课程评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阶段3.解释评价结论阶段4.撰写评价报告阶段第六章一、教学:教学是在学校环境中,以课题为主渠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二、高校教学的特点:1.教学本质的专业性2.教学内容高深性3.教学对象的差异性4.教学过程的探究性5.教学要素的复杂性三、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道德品质四、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科学设计教学系统的策略和活动,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五、教学设计的程序:1.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分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教学对象分析—明确学生是“什么状态”3.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述—确认“学到什么程度”4.教学策略的设计—用“什么方法”教学 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如何选择和利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实施的结果如何六、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七、高校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2.研讨法3.实验法八、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师生的条件与特点4.依据教学方法的功能与类型4.根据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
九、现代教学方法的共性与特质:1.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4.重视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试验)紧密结合第七章一、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不仅是其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的生理成熟过程,而且是其认识和能力、意向和态度不断变化的心理发展过程。
包括:1.终生教育理念2.终生学习理念3.素质教育理念二、学生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2.社会实践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三、学生管理:1.日常事务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管理、资困助学管理、奖励与处分管理)2.危机管理四、学生服务:1.入学服务2.学业服务3.就业服务五、学生发展与教育:1.适应性发展与教育2.调节性发展与教育3.自主性发展与教育第八章一、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1.经费问题2.结构调整3.质量问题4.就业问题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改革:1.管理体制改革2.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 4.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