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
尊师的故事
尊师的故事引言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故事中常常出现了许多关于尊师的感人故事。
在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中,人们一直强调尊敬和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尊师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将带给我们一些关于尊师的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的三千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有三千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是鲁国的颜回、曾子和子贡。
在孔子的教育观念中,他一直强调尊师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他的学生们不仅懂得恪守默默听讲的学习态度,而且对孔子深表敬意。
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颜回率领其他学生迎接他。
当孔子下马时,颜回立即赶过去,帮助孔子擦拭衣袍,然后才自己收拾马匹。
孔子对颜回的尊敬深感敬佩,并称赞他是“天下提倡尊师之人”,并给予了他更多的教导和关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和尊重老师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智慧和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老师的更多关注和提高。
故事二:儿子向老师请教在另一个故事中,一个学生非常尊重他的老师。
一天,他的父亲生了一场严重的病,病情变得日益不稳定。
学生非常担心他的父亲,于是匆匆忙忙找到了他的老师。
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医生,他一直被学生敬重和尊敬。
学生赶到老师的诊所,希望他可以给父亲看病。
老师意识到学生的父亲病情确实危急,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学生的家中。
老师精心地给学生的父亲诊断了病情,并开出了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师每天都亲自来学生家探望,关心他的父亲的病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学生的父亲逐渐康复。
学生非常感激自己的老师,他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老师不仅是自己的恩师,还是他人生中重要的指引。
从此以后,学生更加尊敬和尊重学习中的老师,并将老师的教诲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师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老师教诲的尊重。
学生应该珍惜老师的教诲,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故事三:国外游子的感恩在一个国外留学的游子的故事中,他向我们诉说了他对中国的尊师文化的感激之情。
这位留学生来自一个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并结识了一位老师,他非常敬佩和尊重这位老师。
尊师重教的故事典故
尊师重教的故事典故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将老师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这种尊师重教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典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第一则典故是关于老子的。
据传,老子在当时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老师。
有一次,他在教授弟子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不太赞同他的教导,便冷笑道:“你好像很少进城吧?”这句话让老子比较尴尬,但他没有动怒,而是微笑着说:“我知道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评价我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更应具备耐心、包容、谦虚等品质,不要轻易被学生的言语所动摇。
第二则典故是关于孔子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极其重视教育,曾经有一次,他的学生曾子不小心打破了他的玉杯。
孔子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告诉他这些道理:“玉破于器,音绝于乐,失之者叹,得之者欢。
人生寄于忧患,胜败交困之时,莫亦乐乎?”孔子用这种方式引导曾子,让他明白什么是更加重要的东西,告诉他人生需要包容与理解,需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
第三则典故是关于秦始皇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极度重视教育。
有一次,他听说当时非常出色的教师白起在为他国培养人才,便发出了请白起回来任职的命令。
但是白起却拒绝了,对秦始皇说:“臣已经在楚国立下汗马功劳,这是我的责任,现在我在这里也有份责任。
”在白起眼中,教育并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一份责任和荣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教育者必须要以责任心为重,勇于承担自己教育之责任。
可以说,上述这三个典故,都蕴含着尊师重教的深刻内涵。
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而教育者也应当为人们的成长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尊敬老师、重视知识、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尊师重道的故事
尊师重道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今,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故事一,孔子拜师求学。
孔子年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对知识的渴求却是无比强烈的。
于是,他决定去拜师求学。
他先后拜师学习礼仪、音乐、射箭等各种学问,虽然路途艰辛,但他始终怀着一颗尊师重道的心,虚心向师长请教,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张良拜师投效。
张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时曾在山野间偶遇一位老者,老者教他读书识字,传授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后来,张良拜入名将韩信门下,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张良不仅尊师重道,更是在师长有难时,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展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故事三,班门弄斧。
古时候,有一位叫做许由的人,他在去见老师的路上,遇到了一群人在讲述一个人班门弄斧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木匠面前吹嘘自己的斧头有多么锋利,结果却被木匠的斧头比了下去。
许由听罢,深有感触,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他在老师面前虚心求教,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质。
在师生关系中,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只有尊师重道,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好地成长。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尊师重道,虚心向老师请教,努力学习,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悉心教育学生,成就更多的人才。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牢记在心的行为准则。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尊师重道的美德,让这种美德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得到体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尊师的故事20个
尊师的故事尊师的故事(一):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尊师的故事(二):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尊师的故事(三):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飘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望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之后,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但是来,转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关于尊师重教的历史故事
关于尊师重教的历史故事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也有很多重要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尊师重教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尊师重教的历史故事。
1. 孔子尊师重教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都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价值观。
他认为,身为学者,就应该尊重老师。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尊师重教难以忽视。
孔子常常用自己的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精神,他经常强调“敬老尊贤,礼饮而已”。
孔子在一次授课时,他把自己的一把老旧的琴送给了他的学生颜回,当颜回将琴的带弦部分拆开时,发现带弦已经破了,但触动了弦一下,仍然发出了一种美妙的声音,似乎已经注入了孔子心中的教育精神。
2. 传奇的张衡爱护老师张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发明家。
他相信尊师重教的价值,尤其是他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尊重。
在史书中记载着,张衡的老师曾经不小心用茶壶打破了一座属于皇室的金刚塔,当时其余的同学都担心他们将会因此受到惩罚,只有张衡拿起他瞭望星球所用的铜管,开始去磨光被磨蚀的部分,使得这个塔变得更完美。
最后,他成功地修复了这个塔,他的老师也因此将他当成自己的养子。
张衡在他的一生中始终记得他的老师,感念他对他的指引与帮助。
3. 纪晓岚孝敬老师纪晓岚是中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教师徐大椿先生是一位严厉而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他为了给学生举办一次比赛,可能会因为工作上的问题而节约餐饮预算,但他从不吝啬他学生在品尝菜肴鲜嫩可口后的一点点回馈。
纪晓岚作为一个学生,对他的老师十分尊重和孝顺,为了感谢他的老师,除了在学生们聚餐筹备中提供精美的书法和画作外,他还特意做了许多鱼肉来满足老师的胃口。
4. 优秀青年人德尊敬老师德尊是中国古代山东著名的文学家,他非常尊重他的老师,他的后代也一直传承他尊师重教的精神。
据传说,德尊有一个老师叫做李尚书,他从年轻时就来到李尚书面前开始学习文化,从此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
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9个
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9个范文1:题目:名人故事中尊师的案例分析介绍:尊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名人的故事中看到这一点。
以下介绍了9个名人故事中的尊师案例。
一、孔子尊师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待老师十分尊重。
据史书记载,孔子曾经在他的老师面前表演舞蹈,以及长时间守夜练习礼仪。
孔子的尊师精神也很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学生。
二、李白尊师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尊重老师,尤其是李阳冰,一位著名的古文家和诗人。
他在学习作诗的时候,深受李阳冰的影响,受益匪浅。
三、范仲淹尊师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
他在学习文学的时候,深受张问陶、王安石等老师的影响。
他十分尊重这些老师,甚至在他的葬礼上,他的棺材上刻着“张王之门徒”。
四、周恩来尊师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在年轻时就深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们张志新的影响。
他认为张志新的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五、毛泽东尊师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他深受陈独秀的影响,陈独秀的抗日主义和进步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六、鲁迅尊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尊重老师,受紫阳先生的传授,对他在文学方面的影响非常深刻,这种影响在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方面也可以看到。
七、徐志摩尊师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深深地受到翁同龢和夏志清先生的影响。
八、冰心尊师冰心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散文家。
她曾经师从于梁启超先生和胡适先生,也是这些老师的精神启迪,让她成为后来的杰出作家、诗人。
九、韩愈尊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尊重老师,他曾向颜公谦和陈什恭学习,成为后来的诗人、文学家。
分析:这篇作文主要讲述了9个名人故事中对尊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在写作时,我主要注意故事的来源和故事的要点。
写作重点也是在这个方面,以便说明这些人如何尊重老师,以及老师对他们的价值。
尊师重教小故事
尊师重教小故事1. 颜渊尊师如父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也可能是最好的学生。
他尊师如父的举动一直被传为佳话。
颜渊尊师如父的举动正是他秉持孔子教诲,修养仁德的结果。
在颜渊的心里,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他要努力学习的楷模。
从孔子的言行中,他学到了“仁”的精髓,并因此成为孔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2.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宇居吃了一顿便饭。
席间,毛泽东敬酒时说:“到我的老师那里去做客,我心中无适当言表,于是,只有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提笔问候老师:‘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3. 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妇女。
接着,她又是第一个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妇女,原籍是波兰的著名科学家。
这天,她穿着整洁的长裙,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
坐在前排的老教授首先站起来向她表示祝贺。
居里夫人连忙从讲台上走下来,拉着教授的手请他坐下。
她说:“我永远是您的学生,现在我还是您的学生。
我有幸站在讲台上已经多年了,但您主持的讲座我永远是听众。
”4.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华罗庚在念初中时,数学老师王维克很器重他,给了他特别的照料和培养。
十几年后,他成为了解放后的第一流数学家。
成名之后,他不忘师恩情意。
在一次出国访问时,他向接待方说:“我来中国访问的最大收获就是又遇到了一位当年的老教师。
”他还多次把王维克老师请到北京家中做客。
华罗庚还常常慷慨解囊,寄钱寄物给身在困难之中的老师。
王老师得了老年痴呆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的时候,在北京治病需要大量的医药费用,华罗庚正好在外地作学术报告便托人给王维克老师寄去200元钱以表自己的心意。
5. 包玉刚不忘师恩船王包玉刚在香港曾捐资建立了包兆龙图书馆和包玉刚图书馆。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中国有许多尊师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尊师典故:1. 孔子论语中的尊师敬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崇尚知识,尊重老师。
他的学生中,最得他器重的是曾参。
曾参母亲去世后,曾参泣不成声,孔子安慰他说:“哭泣的时候,时刻说‘她好’。
”曾参虔诚地遵照着孔子的指示,用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母亲,这体现了尊师敬道的精神。
2. 孟子悼亡篇中的谦虚尊师:《孟子·悼亡篇》中,孟子谦虚地向长辈请教,他曾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他认为,对待老师,应该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教诲。
3. 曹操尊师令曹丕作《典论》:曹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曹操。
曹丕在继承父业之前,曾拜刘备手下的文学家诸葛亮为师。
后来曹操看到曹丕作的《典论》非常赞赏,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曹操尊重师长的精神。
4. 王羲之草书蘭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蘭亭序》中写下“苍颉造字,志在书画,追寻圣迹,欢于激荡,得见卓然人物,若观临绝世也。
”这表达了他对前辈书法家的崇敬之情。
5. 韩愈表白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刘琨墓表》中表白了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之情。
他说:“吾从尚父之宴,讳言杂剧曹刘事。
”这体现了韩愈对陶渊明的崇敬和对学识的敬畏。
6. 司马光尊师尊儒精神: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资治通鉴》中赞扬道:“吾尝瞻礼乐,念增益之文,三代之治,各贡其器,而之我者,齐景公也。
”他以对齐景公的学术造诣进行赞美,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和教育的推崇。
7. 纪晓岚师父: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师父是明代的画家谢恩,纪晓岚十分尊重他的师父,曾说:“吾师之言,必尽吾所能敢行之。
”表达了他对师父的感恩和尊敬。
8. 张衡疏通洪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并疏通洪水。
尊师重教的故事典故
尊师重教的故事典故
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和典故。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孔子的教诲:相传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生有很多成为了后来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非常看重自己的老师,他认为只有通过尊敬老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孔子听说自己的老师颜回去世了,便极度悲痛,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以示对老师的尊敬和追思。
2.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述了宋代大儒杨时拜见老师程颐的故事。
当时杨时年龄较小,但他非常敬重程颐,因此在程颐门前等待了很久,直到程颐同意他进入书房交谈。
在交谈中,杨时非常恭敬地站在雪地中,直到太阳落山,程颐深受感动,称赞他为真正的学者。
3. 闻鸡起舞: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晋名将祖逖与老师刘琨的故事。
祖逖和刘琨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常常一起探讨学问,互相激励。
有一天,祖逖听到鸡鸣,便想起了老师的教导,于是起床舞剑,励志要为国家报仇雪耻。
后来,他成为了东晋的名将,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为人师表:这个故事讲述了唐代大儒韩愈的故事。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他自称为“师表”。
他曾经写过一篇《师说》,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呼吁学生要尊重老师。
这些故事和典故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尊师重教的重视,也
反映了人们对于知识和教育的珍视和追求。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
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
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学,便站在门外,静静的等待。
当时正是冬天,在杨时在门外站立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
但是杨时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
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
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二、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三、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
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自己对师道的敬重和感恩之心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
下面将通过几个经典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些名人尊师重道的事例。
一、孔子尊重陶朱公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对师道的敬重可以从他与陶朱公的故事中得到体现。
孔子曾向陶朱公学习音乐,陶朱公是当时乐府的负责人,拥有丰富的音乐造诣。
在学习期间,孔子非常尊敬陶朱公,对他言听计从。
一次,孔子因敬仰之心,急忙追随陶朱公赴宴,结果孔子受伤,陶朱公深感愧疚。
孔子则表示:“我自己情愿如此,请勿内疚。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师道的尊重和坚持。
二、欧阳修师礼家风欧阳修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文学才华以及治理才能享誉一时。
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令人钦佩。
在家庭教育方面,欧阳修非常尊重父亲,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立即向父亲叩头行礼。
父亲因曾经帮助欧阳修写了一篇作文而病重,快要去世时他还问欧阳修:“到此为止,你能独立写作文了吗?”欧阳修坚决回答:“还没有。
”这放下了父亲的心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欧阳修尊重父亲作为老师的品质。
三、爱因斯坦与老师的情谊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佩服,但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敬重和感激的。
在他读书期间,爱因斯坦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赖希。
爱因斯坦对他的敬意溢于言表,一度将他视为导师并尊称为“老大师”。
在写给老师的信中,爱因斯坦表示:“我非常感谢您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也能够保持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四、杨振宁的“三尺讲台”杨振宁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最后的陀螺、发现宇宙左右手性的真相的人”。
他一直将敬师敬道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
在杨振宁的演讲中,他说到:“我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师,老师就是上帝派来的最好的礼物。
”他对于师道的敬重始终根深蒂固,他的言行也是对学术界的引领。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尊师重教的小故事,欢迎参考!尊师重教的小故事一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应是《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说明,尊师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会使人重视学习,重视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开创了我国育人之先河,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创立了第一所学校,后来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世称"孔圣人".清康熙皇帝曾亲临曲阜,拜谒孔圣人,并题赠"万世师表"金匾.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干出了一番事业,他对自己的老师也始终很尊重.当时的鲁国,有人抬高子贡,贬低孔子.他听后十分气愤,在许多场合纠正这种流言,并形象地说:"老师是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我自己不过是肩高围墙,一眼能望尽."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采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了六年才离去.尊师重教的小故事二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也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而且,他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迎老师.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毕恭毕敬,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因此,"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汉武帝刘彻,一生对他的老师都很敬重.他听说自己的老师桓荣病逝,简直是悲痛欲绝.顾不得大臣们的反对,他脱下龙袍,穿着他指定要求做的孝衣,亲自到老师家里吊丧送葬.尊师重教,古人早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尊师重教小故事
尊师重教故事一: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尊师重教故事二: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尊师重教故事三: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尊师重教故事四:朱德给老师敬礼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尊师重教故事五: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尊师重教故事六: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尊师重教故事七:居里夫人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着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尊师重教故事八: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巴尔扎克是法国着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先生;”“那一定是亲戚”“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程门立雪:宋代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学者,他去拜访老师程颐,当时程颐正在睡觉,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就站在门外等候。
程颐醒来后,发现杨时已经在门外等候多时,身上已经落满了雪。
程颐非常感动,从此更加用心地教导杨时。
2. 孔子向老子请教: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学习和尊敬师长。
有一次,他专门去拜访老子,向老子请教关于道德和人生的问题。
老子非常欣赏孔子的谦虚和求知精神,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解答。
3. 子贡尊师: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
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立刻去找那个大夫理论,要求他收回自己的话并向孔子道歉。
子贡的行为得到了孔子的赞赏,他也因此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
4. 张良拜师:张良是汉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让他捡起自己故意扔在地上的鞋子,并要求他穿上。
张良虽然感到委屈,但还是照做了。
老人后来又让他五天后再来,结果张良迟到了。
老人再次让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早早地就到了。
老人最终认可了张良的诚意和耐心,并传授给他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张良后来成为了刘邦的重要谋士,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强调了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虚心学习,老师也应该用心教导学生。
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推崇和传承。
有关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
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欢迎阅读。
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关于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孔夫子的误会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教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教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教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教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教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5、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教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教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教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教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教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大家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关于尊师的历史故事5篇]。
尊师重教的故事10个
尊师重教的故事尊师重教的故事(一):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个性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
这个故事是讲杨时在四十多岁的一件事。
杨时呀,他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zuo,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老师家请教。
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最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构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尊师重教的故事(二):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向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尊师重教的故事(三):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齐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就应就应!”尊师重教的故事(四):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尊师重教历史典故
尊师重教历史典故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它强调对师长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
这一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和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尊师重教有关的历史典故。
第一个历史典故是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因为孟子的教诲而感到疲倦和不满,决定离开孟子。
但孟子并没有生气,而是亲自送他们出门,并告诉他们:“老师的门随时为你们敞开,如果你们有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回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不仅是学生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关心,而学生也应该对老师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二个历史典故是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和观点。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问他:“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如果老师做了错事,学生应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但如果老师做了错事,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并不意味着盲从和绝对服从,学生也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必要时批评和纠正老师的错误。
第三个历史典故是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教育,并提出了“教育以德为先”的观点。
有一次,苏轼的学生们因为他们的老师苏轼而感到自豪和自信,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苏轼听说后,非常高兴,他对学生们说:“你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骄傲,但你们的成绩不仅是因为我的教育,更多的是因为你们自己的努力和才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更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激励。
教育应该是双向的,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努力。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尊师重教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尊师重教 故事
“尊师重教”的故事故事1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故事2 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非常气愤。
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故事3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孔子的学生们跟随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弘道,当有人诽谤孔子时,他们站出来为老师辩护,扞卫老师的高尚人格,如子贡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随、保卫老师忠心耿耿,他们对老师的崇敬正如曾参所说:“老师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象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
”曾参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
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
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导读: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篇一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篇二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
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
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
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篇三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
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
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
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
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
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
尊师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文明和国家强盛,而人的素质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
古往今来,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广泛流传。
程门立雪宋朝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注: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
毛泽东:老师应上座徐特立是毛泽东学生时代的一位老师。
当徐老60华诞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信上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是我3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初,徐特立应毛泽东邀请从南方来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专做了湘笋和青椒等湖南家乡菜为老师洗尘。
毛泽东说:没有好菜吃。
徐特立表示人意好,水也甜。
上桌时,毛泽东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
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更应该坐上席。
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
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呢大衣给老师,作送别礼。
--------------------朱德不仅自己尊师,还教育子女也要做到尊师重道。
他有个外孙因为贪玩和粗心,一次算术考试只得了59分。
老师要他留下来谈话,他却悄悄溜走了。
老师给朱德写了封信,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检讨自己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有负革命前辈。
尊师朱德看到信后,严厉地批评了小外孙,教育他说:一定要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的。
文革中,朱德看到学生造反、学校停课,心情十分沉重:怎能把老师不当亲人当仇人,不当恩人当敌人!哪里还有点师道尊严?他对红卫兵揪斗老师、践踏民族美德的行为极为痛心。
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萧克将军曾说:朱德的高尚品德,正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具体体现。
他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接受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所称颂的学习榜样。
朱德之德令人敬仰。
朱德之德,就包含他传扬了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堪称表率,值得人们思考、学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