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三

合集下载

新课标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我们做教育工作首先要理解教育。

课程是告诉我们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

教育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的教学看,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最看重的。

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这三种学习方法及其相互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等等。

但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看法。

这个意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为“自觉自动的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国外教育家齐莫曼认为,应该从学习的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和结果等六个维度来加以界定。

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者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者是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的结果作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我们认为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当然,这个程度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判断是否自主学习的标准(这里是就内容而言),主要是看学习内容的拓展。

比如,学生学习了李白的几首诗以后,能够主动去找李白的其他的诗歌进行自我研究,找写诗的背景进行研究。

这就是达到了自主学习。

或者是教师还没有讲授,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概括地说,自主学习要求一是多学,二是超前进行学习。

而目前我们的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法的指导,据世界的统计,只占实际教学的3%(这是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提倡做一个完美的自主学习者,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机动灵活。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在初中的学号很靠前,到了高中则下滑。

原先认为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反而到了前面。

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有关“新课改”的考核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尤其对于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更是活跃在客观题、案例分析题中,那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来讲对应着什么例子,又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呢?学习整理一下关于“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那些知识。

通过掌握区别,进而轻松应对考试。

首先,通过几个关键例子,牢牢掌握不同学习方式的核心重点吧。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点拨: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关键词,“自主”“自觉”,举个例子来理解的话,比如小明能够主动进行背书。

如果我们更深入的来理解的话需要将“自主”拆分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部分来理解。

“自立”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够进行代替,无可替代。

“自为”即学习者自己来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选择,比如自己选取感兴趣的方式学习等。

“自律”即学习者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从中我们能明白,所谓自主学习也不是想学就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对于自主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自主学习有利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缺点:自主学习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精心策划,提供相关资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同时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量使用;此外,教师的指导地位也较难掌握。

2.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点拨:合作学习的关键词为“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分工明确”。

总而言之就是课堂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学习。

通常是以4—6人为一组开展学习。

对于合作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相比,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效果如何呢?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

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

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及转变要求1.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首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习方式及内涵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认识活动显示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 __解放运动。

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表达。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和实践,养成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 习即学 生在学科领 域 或现实生活 的情 境 中,通过 发
现 问题 、 查研 究 、 手操作 、 调 动 猜 想 质疑 、 相互交流 等探 究性活动 , 获 取知识 、技能 和情感 的学 习方 式 和学 习过程 。探究性 学习主要 在 于学生 的学 ,以独立 或小组合
作 的方式 进行探索性 、研究 性学
习活动 , 注重学生 的主动探 索 、 情 感体验 和创新 思维 。开展探 究性 学 习 ,不仅是 为了适应 当前 中学 课 改 中的 研 究 性 课 程 教 学 的 需 要 ,更重要 的是 为了培养学生 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真正实 现 掇 ’彳 伟 ] 0 f 素质教育 的 目标 。探 究性学 习更 加重视学 习的过程 而非结果 。它 强 调尽 可能地让学生 经历一个完 整的知识 的发现 、 形成 、 应用和发 展过 程 , 学生通过 这个过 程 , 理解 生 活 中数 学 问题是 怎 样转化 为数 学模型的 ,一个数学概 念是怎样形成 的 , 一 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 的。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内容可 以 是: 概念 的教学 , 定理 、 法则 的发现 , 题的学 习和拓 展 , 例 问题 中的变化规 律 , 用数 学知识 解决实 际 问题 , 外 应 课 活动等 。 四、 互动学 习过程 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三 习

1 . 明确学习的 目的。 让学生 明 白这 节课学 什么 , 什 为 么要学 , 要掌握 到什 么程度 。 2围绕 目标互动 。 . 以旧知识导 出新 知识 , 或在情境 中 导 出新知识 , 诱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让学生通过看课本 ,
新 课 改 理 念 下 的 学 尝试 练 习 , 疑释疑 , 交流 , 的点拨 等环节 , 质 讨论 教师 真

浅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师中心稿)

浅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师中心稿)

浅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师中心稿)江苏省淮北中学邮编:223900论文摘要:探究性是人类探索未知、征服自然、启迪智慧、求异创新的系列活动。

本文就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浅谈探究性的问题。

关键词:浅谈新课程学习方式探究性是人类探索未知、征服自然、启迪智慧、求异创新的系列活动。

在这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旧课程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生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障碍。

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如何能指望他成为高素质的人?他能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吗?转变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意味着什么?传统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守旧性、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日渐消退。

以语文为例:义务教育学了九年,二千七百多节语文课,语文学的一知半解。

死记硬背,导致知识的系统性的破坏。

新课程的改革重在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变守旧为创新,客体为主体,受动为能动,依赖为主动。

这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压迫控制力量而是发自内心自觉行为。

基如此,新教材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创新性、主体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维,学会发现,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或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VIP专享]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VIP专享]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1.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定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余文森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但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新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所以重要的不是列举和强调各种新的学习方式, 而是首先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一、主动性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为此,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 使儿童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 便成为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习责任是指学习者充分认识学习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体验, 它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

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 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

二、独立性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 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解析新课标提倡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解析新课标提倡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时的分析能力。

幼儿识字是一切语文教学的开始,首先我们的教学必须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他们爱玩的天性,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综合运用识字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辅助功能,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发识字资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细细品读这句话,我们可以以此为教学指导,归纳出数学教学中适宜采用的四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师生动传授、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合作探索、学生合作交流。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方法科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略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改变单向教师传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学,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偏小,知识、经验的储备不足,学生的学习尚不能完全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所以接受式学习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我们要努力让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乐于接受。

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注重让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依然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多媒体课件以其音画并举、声形并茂的方式,可将许多难于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或是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使学生于具体情境中去学习抽象的数学道理。

如:在学习“秒”这一抽象概念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奥运开幕式场景中倒计时的画面;然后再展示新闻联播前读秒的镜头,让学生于生活中的熟悉的画面中去理解和认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者偏爱的方式,也是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者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

2、稳定而独特是学习方式的本质属性(本质特征)。

稳定是学习方式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独特指学习方式在学习者生理结构及其机能的基础上,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

3、学习方式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许多方面:有的学生比较冲动,有的学生较为慎重;有的不管同伴怎样想,自己作出决定;有的则依赖老师或伙伴的指导;有的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在小组中学习;有的善于通过听来学习,有的喜好通过做或者读来学习。

典型的学习方式包括:整体型与系列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沉思型与冲动型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学生学习策略不同: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的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的倾向于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有的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如:有的人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学习;有的喜欢在音乐陪伴下学习;有的在嘈杂的环境中还能有效的学习;有的为获取家长或者教师的奖励而学习;有的能够从学习过程本身感受到快乐;有的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的人偏爱合作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我国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

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

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作者:徐永红转贴自:网上转载点击数:983 文章录入:jygl]目前,虽然由教师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多见,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这种唯理式和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与专制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使得学生重书本知识轻动手实践,重机械练习轻研究探索,重埋头苦学轻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改变“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提倡多元多样的研究性学习。

“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学生变成一群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

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

因为研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书本知识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

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图表》时,就尝试让学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首先选择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设计研究内容,教师不规定学生研究的子课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1)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周围事物设计研究专题;(2)针对当前焦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3)针对深圳市的特殊现象制定研究内容等等,然后由各个研究小组拟定研究计划。

结果显示,学生的选题可谓丰富多彩:他们有的研究深圳市小学生上网情况,有的研究家庭购车情况,有的研究早餐浪费情况,有的研究家庭理财情况,有的研究红荔路行人和车辆违章情况……这些研究素材无一不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且都是他们很想了解的事物。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

倡行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近期有关研究,就上述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广大基层教育者有所启示。

一、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董奇、周勇,1994)。

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等等。

但是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界定问题上存在分歧,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两个方面。

例如,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独立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自我定向。

因此要让不同的研究者在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

要想给自主学习下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必须分析、综合、吸收已有的自主学习定义中的合理成分。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的说明。

表1 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自主过程1为什么学动机选择参与内在的或自我自我目标、自我效能激发的价值观、归因等2如何学方法选择方法有计划的或自动化的策略使用、放松等3何时学时间控制时限定时而有效时间计划和管理4学什么学习结果控制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的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自我意识行为控制、意志等5在哪里学环境控制物质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选择、组织学习环境和随机应变6与谁一起学社会性控制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的敏感选择榜样、寻求帮助和随机应变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题,以理解过程为主体;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必将会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个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生:老师,我学习了这个课,懂得了一些相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可我觉得理解得太少,我还想问问:航天飞机除了课文上说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吗?生:(齐答)想!师:那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明天大家一起交流。

好不好?生:好!(全班欢呼雀跃)第二天,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报道,有的在课外书里寻找航天飞机的一些资料,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手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在更深刻理解航天领域知识的同时,增强各自的爱国情谊。

又例如:在即将学习完《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生:我欣赏小猴子的做法,因为小猴子很聪明,能将一袋麦子变成一堆麦子。

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答: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你认为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对策,一. 新课程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和对策(一). 新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有 1:自主变自流问题 2:自主怕“讲授” 3:自主变他主4:对自主学习的茫然与抵触(二). 新课程自主学习问题的解决对策:对策1: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

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要清楚自主学习的价值。

只有明确了意义和价值,才会坚定地积极地实行自主学习方式。

认识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作为体现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3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觉性的发展4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5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发展对策 2:领会自主学习要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策 3:掌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就是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自主学习的指导要做到明确目标、整合资源、“解放”学生、要求具体、巧妙提示。

对策 4:耐心坚持,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要有耐心。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着重在课堂中重点培养以下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例如,我们本课教学《面积》一课中的操作体验环节,先让孩子独立猜想,哪张纸的面积大,再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的。

接着再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看哪个小组方法验证的方法多?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主动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热爱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的源泉,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

这种内在的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的责任,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命成长、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因此,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具有内部动机,所以说这种主动性需要培养。

二、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探究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深层次的问题,而是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问题、现象。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果,它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的挫折与失败,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知学与认知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探究,这种探究是要有针对性的,而且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价值,课堂上没有价值的探究是没有意义的。

三、合作合作并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合作形式,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

合作有多种方式,合作手段也有很多,但是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合作的意义而存在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技巧,偏离了这一点合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合作与独立是一种辩证存在的关系。

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合作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合作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那么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合作的基础是独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简单把合作与独立对立起来,合作学习应体现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

热点聚焦新课程NEW CURRICULUM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过渡语:这种刺激是什么呢?Q4:苗尖端是否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如果是某种物质,就能通过琼脂块传递。

提供纸盒、刀片、生活的幼苗、琼脂块,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Q5:幼苗弯曲生长是否因该物质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提供纸盒、刀片、幼苗、放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块,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分别展示波森和詹森、温特的实验示意图及结论。

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实验,提出对向光性较为完整的解释。

课堂上教师通过调整教学双方的活动,选择恰当的课堂互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无法完成。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展开讨论。

同时,为学生提供表达不同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在理念上,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和构建创新素质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让问题成为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自主地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问题时注意层次性,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智力探险”,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因此,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问题是探索知识的起点,教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上。

当学生遇到并能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他们才真正地学到了知识。

参考文献:[1]张树虎.“情境问题合作评价”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3(9).[2]王洪奎.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14(1).[3]杨文源,刘恩山.为了理解的教学设计:从指向核心概念的问题开始[J]生物学通报,2014(1).•编辑郭晓云新的课程改革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

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就能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暇想未来,由此
可体验到人生的自由境界,这是何等美妙而快乐。

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新课程从顺应时代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
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而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

它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新课程倡导建立哪些新的学习方式
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是建构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对每一个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益,要让所有的儿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适应大众教育课程理念
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学习就必然要建立新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

众多心理学家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有那些规律?学习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所形成的
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

更是一个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

它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6.交互性,7.生成性。

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
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
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
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
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二、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
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
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
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教师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
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

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教师教学模式
和教学行为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一些优秀教师及学者在推进素质教育过
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

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性的、刺激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
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
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
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

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
节作用。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
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特
别在学生采用自己习惯、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
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会使评价更加客观
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