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财务工作由潜式风险变为显式风险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事业单位风险类型
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风险属非经营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财务工作由潜式风险变为显式风险。本文论述的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筹资风险。筹资主要分为主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主权筹资所筹集的资金为永久性资金,不用归还及支付使用成本,主要有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等;债务性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主要是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负债大多用于中长期项目投资,投资数额大且期限长,存在着债务性筹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性上调利率,仅偿还贷款利息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
(二)投资风险。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对外投资能力不足。在对内投资方面,事业单位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进行了了较大投资,超过了正常资金承受能力,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三)支付风险。事业单位面对商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传播方式没有正确的辨识,以至于对商务信息的合法性、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缺乏正确的判断,导致货款已付,而货物未收到现象,就是支付风险。
(四)核算风险。事业单位核算风险表现在,一是会计操作风险,主要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意外事故引起;二是账务处理、账户核对、事后监督方面的风险;三是结算工作中的支付凭证风险、资金清算风险、凭证印章密押和压数机管理风险。
(五)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即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进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对财务预算人员而言,道德风险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非法牟利。
二、事业单位风险传导
事业单位通过资金运动将整个单位联系为一个经济系统,一旦网络中某个财务关系产生财务风险,将通过特定载体发生传导、延伸、波及等现象。广义的财务风险传导指通过某些载体经由特定的路径传导到其财务关系。狭义的财务风险传导指某一理财环节财务风险通过某些载体经由特定路径传导到另一个理财环节。
(一)风险传导路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包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风险传导、通过与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传导、通过具有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传导。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主要是资金、信息以及理财人员。资本运动过程实质是理财过程,这一以资金为载体的循环过程处处存在财务风
险,而且可能将由某个财务运动节点产生的风险传导到另一个节点,产生以资金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的“多为诺骨牌效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速度较慢、影响结果迟缓,容易防范。影响程度包括严重财务风险传导、中度财务风险传导和轻度财务风险传导。
(二)风险传导控制目标。控制事业单位风险传导有三个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工作程序上应做到规范有序。财务信息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完整性的质量要求。合规合法性目标即财务活动不能只考虑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必须遵循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的预警管理
(一)风险传导预警指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是对事业单位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测预报,为单位宏观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其中主要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主要反映事业单位偿债能力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1;累计借款占总资产比率,该指标越小越好,当该指标大幅度升高时,则应发出预警警报,引起管理者重视;累计借款占总经费收入比率,该指标反映事业单位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款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已获利息倍数,该指标等于1说明事业单位正常所产生的
利息,该指标小于1说明现金净流量不能贷款所产生的利息。(二)风险传导预警。创新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为预警系统克服传统方式的不足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bp网络应用较广泛,可利用bp网络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风险预警,通过建立bp网络学习规则,取流动比率、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后勤资产负债率、现实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事业单位偿债率、事业单位借入款的期限结构(中长期)、事业单位债务率等财务指标作为网络输入,确定网络结构,利用样本数据通过一定的学习规则进行训练,提高网络的适应能力,从输出结果判断风险等级。bp人工神经网络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具有较强的信用度,实用价值较大。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中止对策
(一)培训财务人员风险传导意识。财务风险贯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始终,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让会计人员熟练掌握新的会计知识和经济法律法规,领会法规制度各项内容的实质。对事业单位专业性强的会计业务,必须实行有重点、专题性的培训。
(二)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传导,针对单位事业收入季节性形成的现金流入量不均衡的特点,财务预算管理要借助现金流量平衡规律,编制现金预算,解决财务收支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平衡,财务保障能力和资金
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积累机制及积累比例,建立负债偿还基金,以期在贷款到期日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金。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正确计算潜亏总额,规划扭转潜亏时间表,控制好单位的基本收入、支出及分配政策,以收定支,做好单位运作资金的“节流”工作;实行盈余预算,弥补事业基金亏损。
(三)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负债在给事业单位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引入负债,并不是鼓励过度负债,而是要适度负债。适度负债是在垡期内能偿还酬金,支付利息,负债的规模以不影响今后单位正常费用的开支、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发展为宜。适度负债可以更大限度地用活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单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也可避免超负荷债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强化内部审计。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的重要环节,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风险控制关键措施。单位应选择业务精通的相关人员组成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财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相关管理层,以提高财务活动的效果。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动态跟踪监督。加强在资金、资产、支出、岗位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制度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完善的部门财务利息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