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试说明》的一篇研究

合集下载

2017考试说明

2017考试说明

2017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在不同科目中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

在语文科目中,要求考生能够阅读《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这6部名著,并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和分析,以及感悟和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数学科目中,首次提出了数学文化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

在思想品德科目中,考试要求以学生为本,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价值和良好道德行为养成导向,促进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展开,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整体把握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试说明中还明确了考试的方式、时间以及试卷结构等信息。

这些考试说明都是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二_散文阅读_4-2-7_含答案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二_散文阅读_4-2-7_含答案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垂钓的遗憾杨晓敏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

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

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

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

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

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

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

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

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

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

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

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

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

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

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

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

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

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

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

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一个结实的钓竿。

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

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

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1、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包括:语文、汉语文、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共11个学科,其中汉语文和蒙语文由汉语文授课的蒙古族考生使用。

2、各学科考试说明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编写,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各学科试卷总分和考试时间如下:
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数学: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英语: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理科综合:试卷总分180分(物理:90分;化学:70分;生物: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文科综合:试卷总分150分(历史:65分;思想品德:65分;地理: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汉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蒙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从《考试说明》公布之日起,未经市教育局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再说明和解释,不得发布与命题有关的任何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编撰有关考试命题改革的意向和动态的资料。

对违反此项规定的人员,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4、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相关学校,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做好与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_中考说明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_中考说明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_中考说明一、考试范围和内容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理解并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强调积累,注重考查运用能力;阅读注重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写作不设审题、文体障碍,但强调文体意识,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考试范围,体现基础与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语文能力。

默写背诵篇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全部篇目,包括教材后推荐的篇目。

古诗词鉴赏选自课本,文言文材料适当拓展到课外(考点在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题型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含文言文断句题)、填充题、简答题(含古诗词鉴赏题、文言文翻译题等)、写作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Ⅰ卷选择题20分,共10个小题,每题2分,考查基础知识(含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Ⅱ卷非选择题100分,共11个小题,内容包括2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四)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三、题型示例以2016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

(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B.《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2)概括、分析小说情节(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2)概括、分析小说情节(含答案)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4分)格桑梅朵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时候,正是一个凛冽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一片纯白.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前途.可军人出生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人.我知道有这样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在母亲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道班.这里并没有想象中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公路就格外热闹.纤细娇艳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草场……公路上最热闹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时候.这段28公里长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一生.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动作再自然不过了.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身后躲.一个月后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屋顶上看远处盛开格桑花,一个部队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士兵,对正在修路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意思,梅朵是花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花.”以后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罐头盒.渐渐,娇艳格桑花开满了我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藏族小兵,而是他战友.我问他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车就翻下了悬崖……”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我头脑中一片空白.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川藏线上这样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格桑梅朵,在暖暖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格桑梅朵.(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最恰当一项是()(4分)A.小说第一段描写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恶劣,表现了“我”进藏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B.小说中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面描写手法,表现出他强势和无私奉献精神.C.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繁忙和我懒惰与任性.D.“我”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及藏族士兵牺牲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对改变以后人生充满希望.解析B项“以正面描写手法”错,应为“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C项没有表现“我懒惰”.D项“给藏族老阿妈治病”对“我”没什么触动,“我”仍然“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屋顶上”.答案: A★2.为什么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热闹景象?(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热闹景象,川藏公路线繁忙,从内容上分析是表现了藏区美丽与和谐生活;从情节方面分析,为故事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上分析,表现了养路工人勤劳和无私付出.从结构上分析,照应了后文.答案:①表现了藏区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且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生病及士兵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勤劳和无私付出.3.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川藏线养路工人,还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你认为小说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探究主人公意义,从小说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分析.如果小说主人公是“我”,小说主要情节描写了“我”与周围人关系和情感及思想转变过程,从而突出主题;小说中“格桑梅朵”成为我思想转变媒介.如果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川藏线养路工人,可以理解为小说主要情节是从“我”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川藏线养路工人献身事迹,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小说主题;小说中“格桑梅朵”象征了幸福生活.如果小说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可以理解为小说主要情节是“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活跃在川藏线上,从而突出了小说主题——人物群体为了藏区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精神;“格桑梅朵”含义是吉祥幸福. 答案:(示例一)小说主人公是“我”.①小说主要情节描写了“我”情感及思想转变过程.②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生命感动.③表现了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藏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④小说中“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媒介物.(答出3点即可)(示例二)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川藏线养路工人.①小说从“我”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川藏线养路工人献身事迹.②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养路工人工作意义:给藏区人民带来吉祥幸福生活.③讴歌养路工人无私奉献精神.④小说中“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生活.(答出3点即可)(示例三)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①“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②小说明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故事,暗写父亲、李大姐等养路工人.③“格桑梅朵”含义是吉祥幸福,小说中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等人都在为藏区人民幸福生活而贡献着自己力量,甚至献出生命.④小说表现这一组人物群体为了藏区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精神.(答出3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心与手[美]欧·亨利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BM公司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看经验旅行者才会携带豪华物品.在新上车旅客中走未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位子是唯一空着,而且正对着那住迷人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笑容,圆润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邢戴着灰色手套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住爱好交谈人.她说道:“噢,埃新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年轻英俊那住听到她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手.“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手镯”正把他右手腕和同伴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恐惧.脸颊上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样子使他发荚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表情.“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态,如果您让他在判罪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嗅,”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差事,当个警长.”“亲爱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好去处,所以——”姑娘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往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日子过了.”“我喜欢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那住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漫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这两住系在一起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微笑.“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另外两个坐在一旁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如此年轻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年轻!”第一个人犬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警官吗?”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具体身份,目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B.这篇小说讲述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魅力.C.欧·亨利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道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人D.欧·亨利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设置曲折有致,具有戏剧性.E.本文结尾显示了欧·亨利小说独特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解析B项,“情节曲折离奇”,“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魅力”有误.C项,对文章主旨解读错误.答案:BC★5.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人才是真正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人神情.这位脸色阴沉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 6.小说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①小说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手紧密相关.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人——真正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②小说表面上写是“被铐在一起手”故事,揭示却是“心”问题——心灵深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2)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2)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含答案)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2分)童庆炳:与书为友作家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2015年6月1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0'岁。

作为文艺理论界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学生。

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农家。

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

1949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校门。

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

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

1950年一天,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送终钱——四块银圆,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人。

1952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读书生涯。

龙岩师范学校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记忆。

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

1955年,师范毕业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保送大学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机会。

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

1961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

经过两年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论文:《高鹗续〈红楼梦〉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红楼梦研究专刊”。

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注意,他也被调回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 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 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 试卷结构1. 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组成。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分。

试题只涉及但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 科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2.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 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n.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学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 事物、论证和探2017年咼考考试说明地理学科25分。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合等。

获取和解 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7)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7)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含答案)

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4分)父亲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机会,也有了回家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杂草,给自栽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两个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话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少数几棵最大树,却引发了我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树,进入郑重保护禁区.我对父亲一个尤为突出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几块水地,地头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嫩枝竟然比原来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厦屋和承继祖宗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皂荚树,守护着祖宗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椿树,成为一种心灵感应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椿树,以及花清香.(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概括和对艺术特色分析,最恰当一项是() (4分)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很多丧气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情景是一闲笔,其目无非是说明他们之间共同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费用.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概括、分析能力.B项,不是闲笔,从原文看,是要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回忆,与倒数第2段构成照应关系.C项,从原文看,父亲栽树出于爱好,之外还可补贴家用.D项,“悔恨”过重,应是你若没能回老家惋惜之情.答案 A★2.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能力.解答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全文看,“椿树”是本文行文线索,承载着作者情思,具有象征意味.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答案①椿树是全文线索,文章所写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切入点.3.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只是作为平凡父亲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见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能力.第一种观点,回答时应突显“平凡”,由点及面,归结出父亲共性特点;“小事”不小,承载着父亲行为举止.第二种观点,回答时应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三个角度,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答案(示例)(1)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只是作为平凡父亲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父亲确是一个平凡父亲,和千千万万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纯朴.②文章选取事例是生活中平凡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补贴家用.③在这些平凡小事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2)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叙述中表达深沉爱.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幸会,妈妈张春我妈年轻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女孩,穿着黑色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我不到8岁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一个20多岁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要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场:“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我初中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书信开始,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了.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小燕子,总是逗皇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伞都是长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终于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命运是猜不透.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宿舍时,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到一家一家医院去看病.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瘀青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能把你病摘下来放在我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大量往事,讲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感人故事. B.这一对母女历经生活各种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可作者却写得,富有文学性.C.结尾处用了“幸会”一词,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意思,用在这里则表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幽默.D.全文线索不够明晰,一会儿写在家发生几件琐事,一会儿写出门上学得病大事,似乎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显得有点零乱,不够紧凑.E.写真人实事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解析C项,“幸会”表明作者为自己和妈妈今生成为母女感到无比庆幸和荣幸,大词小用而显奇效,与幽默无关;D项,本文组材以时间为序,情感随事件跌宕.选项说法错误.答案CD★5.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有关“走路”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妈妈关于走路这几句话,其实是关于人生领悟,所以要从整体上概括出“人生如行路”这样一个核心意思.然后再注意其中一些关键信息,“把手甩开,专心致志”,即要有一往无前勇气和专心致志态度;“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一脚一脚地走”则突出步步为营、不疾不徐意思.答案人生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需要,步步为营,不疾不徐地走完人生之路.这样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人生.★6.这位妈妈教育子女方式是高超,那么究竟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出妈妈对女儿进行教育内容,然后从中概括并分析.如在女儿小时候教育,采用了女儿易于接受和理解方式;在女儿叛逆期教育,采用了温婉而幽默方式;她面对不幸时态度和表现,又给女儿以良好引领.答案①她在不同时期能结合女儿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易于接受方式引导教育女儿.②她能用民主、平等方式,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问题,如用温婉而幽默方式让叛逆期女儿学会体谅他人.③她注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面对各种不幸,她坚强、执着,永不气馁,在精神上给予女儿以强大支撑和积极引领.。

2017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科学-word版)

2017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科学-word版)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科学本《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考试范围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内容涉及“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领域,并适当删去一些难度较高、与学生后续学习相关性不大的内容,以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考试要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等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分类,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1)知识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水平(用a表示)、理解水平(用b表示)和应用水平(用C表示)。

了解水平(a): 能说出知识的要点或事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们(知道、描述、说出、指认、辨认、识别、举例、列举等)。

理解水平(b): 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简单计算,能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测等(概述、解释、说明、理解、比较、区别、对比、表述、认识、懂得等)。

应用水平(C): 能将知识运用在新情境中,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分析有关现象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辨析、应用理论解释,应用模型分析,应用理论说明、分类、推导、应用等)。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满分作文范文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满分作文范文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满分作文范文2018年的考生们了解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满分作文做到心中有数,对高考的作文有进一步的了解,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题目解析: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高考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名家解析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

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考试说明分析

考试说明分析
注:(选考题要求)中删减“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选题目的题号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2016年考试内容
2018年考试内容
内容
要求
说明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实验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6年考试内容
2017年考试内容
内容
要求
说明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小时、分、升、电子伏特

实验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小时、分、升、电子伏特

实验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6年考试内容
2017年考试内容
内容
要求
说明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小时、分、升、电子伏特

2017江苏高考作文分析解读

2017江苏高考作文分析解读

2017江苏高考作文分析解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7江苏高考作文分析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XX。

2017年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第一时间发布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敬请关注!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当穆老师看到作文的第一瞬间,突然闪现的不是宝马、奥迪、奔驰,也不是婴儿车、自行车,摩托车,更是不是挖掘机、火车和高铁,而是2009年江西卷张炜的那篇散文《木车的激情》,文章结尾是这样写道: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木车的激情》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在《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将“富有时代气息”,改为“弘扬传统文化”,可见江苏命题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赏识。

诚然范文TOP100,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车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也促进了人们出行的便捷,但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呢?或许变得更加复杂,我们的气温呢?变得更加反复无常,我们对学识的挚爱呢?却少了一点“激情”,少的就是“木车的激情”。

还是那句话,命题人通过车的不断变化,来让我们反思以“木车”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以“轿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有利也有弊,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车”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木车、手推车、马车象征着传统、质朴的农耕文明时代,而自行车、汽车、火车则象征着现代文明,就像穆老师之前预测的那样,势必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一次大探讨。

考生在作文时,只要能抓住典型的“车”去代表那个特有时代去行文即可。

今年继续考查“新材料作文”乃是意料之事,江苏自2004年开始独立命题之后,各届命题人还是比较谨慎与求稳的,1999年—2003年皆为“话题作文”,2004年,思想汇报专题江苏接过自主命题大旗后,依旧持续2年“话题作文”。

2017年江苏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2017年江苏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目详细解读:名著考查改为9篇,新增江苏卷2016部分真题说明:1.默写篇目与名著目录进行微调。

与去年相比,默写考査篇目有增有删,篇目总量保持不变;名著考查较去年减少1篇。

2.典型题示例适当更新。

删去部分较为陈旧的试题,新增了部分2016年江苏高考试题,题量及试题内容涵盖面与往年保持总体稳定,更好地体现命题导向。

解读:默写篇目与名著目录总体上保持稳定。

与去年相比,默写考查篇目删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新增陶渊明《饮酒》,考查篇目总量保持不变;名著考查改为9篇,较去年减少1篇《女神》,有利于适度减轻学生负担。

典型题示例适当调整,更好体现命题导向。

典型题适度增减,题量及试题内容涵盖面与往年保持总体稳定。

删去部分较陈旧的试题,新增江苏卷2016部分真题,更好体现命题导向。

语言表达略有调整,格式更加统一规范。

个别语言表达进行了微调,表述更加科学合理。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科目详细解读:试题难度与以往保持一致说明:1.在“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部分,强调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重要性。

关于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以及关于“了解”“理解”的描述,参照考试大纲作了适当微调。

2.典型题示例进行调整。

新增近两年江苏高考试题。

引导中学教师和广大考生重视考试说明中的每一个考点,踏踏实实开展教学工作。

解读:考试内容、试题结构、试题难度等方面和以往保持一致,变化如下。

1、对命题指导思想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微调:一是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强调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两处是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以及关于了解、理解的描述。

2、在“典型题示例”部分,增加了2015年和2016年的江苏高考真题。

“典型题例——必做题部分”:在“填空题”内容中,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没有变化,但更新了部分试题。

第1—5,7—10,14题,保持原题不变;第6题替换为2016江苏卷第7题;第11题替换为2016江苏卷第11题;第12题替换为原11题;第13题替换为2016江苏卷第13题。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ɡāo kǎo)考试说明语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嘉祥一中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策略研讨3月24日

嘉祥一中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策略研讨3月24日


2、文化导向积极——体现山东地域文化元素 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 考查语文能力。作为山东卷,与往年一样,也具有 一定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古文阅读材料选自兵书 《六韬》,该书是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校对过的 版本,内容是表现齐国始祖姜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其地域特点和学术前沿性成为试卷的又一亮点。另 外,《论语》的选用和山东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语段 的选入也是山东地域元素的一种表现。整张卷注重 传统文化色彩,显示出在国学热背景下,更加注重 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对学生纯正 语文趣味的考查,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 分。同时又关注历史文化,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
1、全诗风格
专题突破+滚动练习(6个考点组合训练)
病句复习
1、让学生要对六大类型及子类型烂熟于心。 2、重点复习“搭配不当”“ “结构混 乱”“成分残缺或赘余” “表意不明”四类, 其余类型也要兼顾。 3、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做题,不能凭语感。 4、总结学生易错的类型,进行专题训练。 (二)滚动练习 1、每天小页练习,强化前五题、名句默写和 写作审题立意训练。
2、明确辨析方法 (1)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习惯 (2)积累典型错项(研究错项设误类型) 内容曲折类:①偷换概念(张冠李戴);②无中生 有;③误划类别;④指代有误;⑤遗漏信息;⑥答非 所问。 程度差异类:①混淆范围(以偏概全,部分整体, 偶尔往往,个别普遍);②混淆时态(已然未然,可 能必然)。 逻辑错误类:①是非颠倒;②顺序错乱(主客倒 置);③颠倒因果;④强加因果。 (3)比对选项、原文(比对词语、概念,比对逻辑关 系,比对依据、结论)“三比对法”
考点预测及复习对策
(一)语言基础知识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生物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生物

2017年四川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之生物一、考试范围和内容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以生物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关注学生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

生物学科考试范围是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与要求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Ⅱ和Ⅲ标出。

Ⅰ、Ⅱ和Ⅲ的含义如下:Ⅰ: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Ⅱ: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Ⅲ: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知识内容与要求表主题知识内容要求生物和生物圈1-1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Ⅰ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Ⅰ1-2了解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Ⅱ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Ⅱ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使用显微镜Ⅰ植物细胞Ⅱ动物细胞Ⅱ细胞的生活Ⅱ2-2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Ⅰ单细胞生物Ⅱ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3-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Ⅱ种子植物Ⅱ3-2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Ⅰ植物的生长Ⅰ开花和结果Ⅱ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Ⅰ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Ⅱ3-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Ⅱ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Ⅱ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Ⅰ生物圈中的人4-1人的由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Ⅰ人的生殖Ⅱ青春期Ⅰ4-2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Ⅰ消化和吸收Ⅱ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Ⅱ4-3人体的呼吸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Ⅱ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流动的组织——血液Ⅰ血流的管道——血管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Ⅱ输血与血型Ⅱ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Ⅱ4-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Ⅱ神经系统的组成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Ⅱ激素调节Ⅱ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Ⅲ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Ⅲ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5-1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Ⅱ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Ⅱ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Ⅱ鱼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Ⅱ鸟Ⅱ哺乳动物Ⅱ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Ⅱ社会行为Ⅰ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Ⅰ5-4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Ⅰ细菌Ⅰ真菌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Ⅰ5-5病毒Ⅰ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6-1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Ⅰ从种到界Ⅱ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Ⅰ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7-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Ⅰ鸟的生殖和发育Ⅰ7-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Ⅱ基因的显性和隐性Ⅱ人的性别遗传Ⅱ生物的变异Ⅰ7-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地球上生命的起源Ⅰ生物进化的历程Ⅱ生物进化的原因Ⅱ健康地生活8-1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及其预防Ⅱ免疫与计划免疫Ⅰ8-2用药与急救Ⅱ8-3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Ⅲ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Ⅱ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探秘文/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梁圣东语文高考的全部秘密,隐藏在当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考试说明》题例中。

多年来,语文科《考试说明》的体例结构保持了一致性,变动并不大。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整体发展需求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选拨性考试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去年10月中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新的考试大纲,取消了现代文阅读中的选考题,选考题改为必考题,并透露2017年将对试题的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众望已久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近日正式发布,笔者对这份《考试说明》进行了探究,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考试说明》的最主要目的,是展示题型,对《考试大纲》制订的考点进行具体的阐述,阐明“怎么考”的问题。

对比去年的《考试说明》,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了结构,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放到最前面,首先让备考师生明确新的试卷结构;二是单列“考核目标与要求”,在“考核目标”里增加了13道具体的题例,明确了考核目标在试卷里的呈现方式;三是在“题型示例”里面增加了若干篇目,对部分原试题进行了适当的改造。

本文主要分析题型示例。

一、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理解“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往从属于“考试内容”,今年单列为《考试说明》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只是简单提出“考核目标”的概念,后面有一句“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今年把这句话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13道典型试题,照应在概念后面的具体要求。

用试题来说话,的确可以更为具体地解释概念。

这与后面的“考试范围”中的考点能力层级是互为对应的。

每个考核目标下面有两道题,其中“B. 理解”下面有三道:A.识记例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3年课标卷乙卷)例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5年课标卷甲卷)B.理解例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3年大纲卷)例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14年课标卷乙卷)例5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乙卷)C.分析综合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乙卷)例7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乙卷)D.鉴赏评价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乙卷)例9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甲卷)E.表达应用例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4年课标卷乙卷)例11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2014年课标卷乙卷)F. 探究例12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试题。

(2014年课标卷甲卷)例13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试题。

(2008年课标卷)这13道题里面,有7道源自2014年课标卷乙卷,2道源自2014年课标卷甲卷,而2015年课标卷甲卷、2013年课标卷乙卷、2013年大纲卷、2008年课标卷则各有1道。

从这里面看,2014年当年命制的课标卷试题,是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高度肯定的。

通过例题可知各能力层级的要求,而且知道材料可以出题考查学生的哪些语文素养。

即“A. 识记”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B. 理解”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可以落实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论述类文本的理解;“C. 分析综合”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均可体现;“D. 鉴赏评价”指在阅读方面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可体现;“E. 表达应用”指在表达方面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的考查中;“F. 探究”指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通过试题明确了是在阅读方面需要探究能力。

二、对“题型示例”的理解“题型示例”这部分,相对于去年的《考试说明》来说,几乎没有删改题型,只是增加了篇幅。

增加的篇幅主要在“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在“语言文字应用”(此前的提法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了一道成语题例。

阅读部分增加的内容,全在每个版块的最前面,增加的题例全部是今年试题变动的部分,通过改造真实考题来使师生明确阅读文本选择题的考法。

下面首先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题例:一、现代文阅读材料:摘编自金开诚《诗经》(2011年课标卷)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材料1:明史·韩文传(2014年课标卷甲卷)材料2:新唐书·韦凑传(2014年大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材料1:唐诗,修睦《落叶》(2012年大纲卷)材料2:唐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2011年课标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材料类型1:依据提供的上下文,进行默写(每小题分隔填写一句,共两句)(2011年课标卷)材料类型2:依据句意提示,进行默写(每小题填入连续的两或三句)(2014年大纲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1:贾平凹《玻璃》(2016年课标卷丙卷)材料2:任林举《岳桦》(2009年全国卷Ⅱ)材料3:[美]迈尔尼《战争》(2016年课标卷甲卷)材料4:水浒传·林冲见差拨(2007年课标卷)材料5:铁凝·孕妇和牛(2009年课标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1:柯琳娟·吴文俊的数学世界(2016年课标卷甲卷)材料2:叶圣陶在四川(2007年课标卷)材料3:下笔不觉师造化(2011年课标卷)材料4:关于读书调查的三则新闻材料(2015、2016年《考试说明》)五、语言文字应用1.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四个成语分列在四个句子中)(2009年课标卷)2.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四个成语分列在四个句子中)(2008年课标卷)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四个选项分列四个句子)(2009年课标卷)4.语句衔接:镶嵌连续排序(将句子序号填入横线中)(2007年课标卷)5.语句衔接:镶嵌连续排序(选出排列好的正确选项)(2009年课标卷)6.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提供五个选项,分列五个句子)(改编自2009年全国卷Ⅰ、2012年大纲卷)(2017年新题型)7.按照给出的一个句子进行语句扩展,要求使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少于65个字)(2007年新课标调研题B卷)8.把题为“如果”的诗补充完整,根据给出上下文的句式补写空缺的句子9.根据情境要求(班委组织高中毕业晚会)完成各题:(1)设计晚会主题词,要求简洁、形象(2)写节目间的串台词(3)为校报“青春寄语”栏目以“青春是……”为开头写一篇短文激励即将毕业的同学(4)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高二同学关于高三紧要关头举行毕业晚会的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10.为一段文字加上一些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使表达效果更好(2008年课标卷)11.指出并改正文稿(一则通告)中表达不妥的五处地方(2009年课标卷)六、写作“中国的崛起”(2011年课标卷,新材料作文)题例主要采用2007-2016年全国历年课标卷及大纲卷的试题,而且主要是2007、2009、2011、2014和2016年的考题。

对照去年的题型示例,有三处地方是完全没有改动的,一是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名篇名句默写。

“语言文字应用”部分虽然增加了一道成语题例,由“四选一”变成“五选二”,只是考查形式上的变化,但是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因为第1、2、6题词语题主要都是考查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情况。

这里主要探讨一下今年阅读题改动的情况。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修睦《落叶》(2012年大纲卷)。

这道题改造了原题目,将原来的第1题主观题改为五选二的客观题,要求针对这首诗的赏析,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修改前的题目是“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修改后的题目可发现,A、B、C三项为对前三联特别是对“落叶”写法的分析,而D、E项是全诗主题及写法的综合分析,是从表达技巧和意象选择的角度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保留的小题(“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则是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把握好暗含在诗歌意象背后的情感。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贾平凹《玻璃》(2016年课标卷丙卷)。

相对于原题,这里删去原6分的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保留了试题原来的2、4小题(第2小题为“‘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第4小题为“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编排为第2、3小题(原命题时分别设置为6分和8分)。

第2小题保留,是希望考生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查了考生对小说文本的“探究”能力,因而保留。

这里还对原5分的第1小题五选二的多选题改为四选一的单选题(直接删除了原来的C选项内容),只是,题干的设问方式是没有改变的,即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重新设置的这道题,选D项为3分,C项为1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任林举《岳桦》(2009年全国卷Ⅱ)。

相对于原题,删去了原6分的第4小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保留了试题原来的1、3小题(第1小题为“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3小题为“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编排为第2、3小题(原命题时分别设置为4分和6分)。

之所以保留这两小题,大抵是继续考查考生把握小说情节设置与结构安排方面的分析鉴赏能力,和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这里的第1小题为四选一的单选题,是属于考试中心重新命制的题目,侧重于对写法的探讨以及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也部分包含原第4小题的内容。

这样的设置,大抵是选择题考查更为灵活,选择的角度更为多样的缘故。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美]迈尔尼《战争》(2016年课标卷甲卷)。

该题是外国小说文本,全文1300多字。

相对于原题,这里删去原6分的第3小题(“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保留了试题原来的2、4小题(第2小题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第4小题为“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编排为第2、3小题(原命题时分别设置为6分和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