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对策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对策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对策研究》课题中期研究小结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利用教育的手段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着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当代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发现寻求减少、排除不良行为习惯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对策,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概念的界定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我们所说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劳动等各方面的习惯。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这些行为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目标1.我校学生中目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

3.通过先进事例宣传、典型事例告诫、家校结合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然后再把它提升到自觉性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行为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常,中学生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不听从教师管理、学习压力大、玩手机、缺乏自律和专注力不佳。

不听从教师管理是中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行为之一。

这种行为表现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破坏教学秩序,甚至侮辱教师。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是学生对教育的态度存在问题所致。

要纠正这种不良行为,教师需要耐心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也需要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配合进行学生的行为矫正。

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过大的学习压力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当下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师和家长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让他们能够放松自己,在学前活动、户外休闲等方面多给予支持。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玩手机是中学生中也很常见的问题行为。

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也具有极大的娱乐功能。

然而,青少年的自制力往往不够,一旦过于沉溺于手机游戏、社交网络等方面,就会对学习带来影响。

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与其共同制定一些使用规则,避免因为手机而产生的不良行为。

缺乏自律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之一。

缺乏自律表现在无计划、无规律的生活方式,不遵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以及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信用。

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律性格,可以通过日常晨检、座右铭、日记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规划自己生活及学习的好习惯,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专注力不佳也是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

大部分中学生缺乏精力,进而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专注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培养阅读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度。

同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从根源上保证学生的专注力。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共4页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共4页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8.10.031初中生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阶段的教育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育。

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结构的特殊性,经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各?N各样的课堂不良行为,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因此,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一、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心理原因,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感、个性等多个方面。

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既有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也有来自同伴的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一)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冲突课堂不良行为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客观的规律性。

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高分数,置学生认知规律于不顾,随意增加学习内容,拓展知识范围,加大学习难度。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执行的理念便是“考的内容反复练,不考的内容全部减”。

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替代学生的自主认知。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课堂不良行为。

(二)情感缺失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旦学习动机水平下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课堂不良行为就随之产生。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同伴,都普遍关注学习效果。

而衡量学习效果的最有说服力也就是考试成绩。

教师往往更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动机逐渐缺失,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出现。

而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对孩子横加指责,一味求全求好;要么对孩子过分娇惯,事事迁就,事事包办。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
上 课 有 睡 觉 现 象 .
经 常 偶 尔 两 项 合 计 发 生 发 生 发 生 频 率 9 1 4 .9 5 . .l 60 52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的 重 要 因素 。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开 展 。这 些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不 仅 妨 碍 了 学 生 自身 的学 习 .而 且 还 干 扰 了 教 师 的 教 学 与 其 他 同

l. 近 考 试 。觉 得 不 舒 服 或 3临 紧 张 2 .7 3 . l 5 . 8 04 00 04 其 它 表 二 课 堂 问题 行 为 与教 师 课 堂 管 理 的 关 系 \
老 师 上 课 上 得 不 好 老 师 管 理 不 严 老 师 课 堂 管 理 方 法 不 对
学 的 学 习 .直 接 影 响 了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从 而 影 响 到新 课 程 改 革 的效 果 。 问 题 行 为 是 一 个 全 球 心 理 学 范 畴 的特 殊 概 念 .本 课 题 将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定 义 为 :学 生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发 生 的 、违 反 课 堂 规 则 、程 度 不 等 的 妨 碍 及 干 扰 课 堂 活 动 的 正 常 进 行 或影 响 教 学效 率 的行 为 , 比如 :睡 觉 , 小 动作 多 ,焦 躁 ,与 老 师 顶 撞 ,等 等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课 堂 教 学 行 为 问 题 。一 直 以 来 . 对 于 课 堂 教 学 行 为 问 题 的研 究 .无 论 是 国外 还 是 国 内 的 研 究 . 主要 都 集 中在 课 堂 教 师 行 为 与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行 为 。 目前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的需 要 ,已 经 有 学 者 开 始 关 注 课 堂 中学 生 的 问 题 行 为 ,提 出 “ 堂 问题 行 为 是 指 课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表 现 出 的 与 课 堂 教 学 目标 不 一 致 .影 响 自 己或 干 扰 他 人 学 习 的 行 为 ” 的 观 点 。另 外 , 国 外 研 究 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也 比较 多 。他 们 从 教 育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提 示 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含 义 、表 现 、类 型 、成 因 ,并 提 出 了 相 应 的治 理 对 策 。 但 总 体 说 来 ,这 些 研 究 基 本 上 停 留 在 对 于 现 状 的 调 查 阶 段 ,仍 处 于 起 步 层 次 。 而 真 正 针 对 中学 生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的研 究 并 不 多见 。 我 校 地 处 广 州 市 的城 郊 结 合 部 ,生 源 主 要 来 自长 洲 街 道 的 农 村 子 弟 , 目前初 中教 学 班 为 l O个 。高 中教 学班为 l 2个 。学 生 的 来 源 比较 复 杂 ,除 了 本 岛有 户 口 的 居 民 子弟 外 ,大 概 有 百 分之 三 十 左 右 来 自其 它 地 方 的 岛 外 生 。学 生 整 体 素 质 比较 差 ,没 有 形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因此 中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较 多 。为 此 ,我 们 从 学 校 的 实 际 出发 ,结 合 中学 生 生 理 与 心 理 特 点 , 对 中 学 生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现 状 及 其 心 理 动 因进 行 了研 究 . 以期 提 出 预防 与矫 正 中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为 的策 略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1. 引言1.1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行为。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缺乏沟通、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导致中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学校管理混乱、同学之间关系不和睦等都会诱发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3. 社会环境:社会是中学生生活的大环境,社会的风气、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中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良示范、媒体影响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

4. 自身因素: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也会影响其行为。

部分中学生可能因为自身性格内向、自卑或者受到外界负面影响,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了解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矫正这些问题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2 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视中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旷课、打架、欺凌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问题行为,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矫正和预防这些行为。

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些问题行为往往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管理不到位、社会价值观扭曲等都可能导致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个体,而是应该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犯罪行为的产生。

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危害性,才能更好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重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矫正和预防这些问题行为,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中学生问题行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问题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带来了许多困惑和挑战。

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威胁。

矫正中学生问题行为势在必行。

在此,本文将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的相关问题。

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中学生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方面,一些中学生存在着不愿意上课、不完成作业、成绩较差等问题,这可能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方法错误等因素有关。

在情绪方面,一些中学生可能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问题,这往往是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所致。

在人际关系方面,一些中学生可能存在着孤僻、不合群、攻击性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经验、缺乏自信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矫正。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关注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方式,通过增加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当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当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困境。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社交技巧培训等,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交往能力。

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问题行为,如违纪、违法、上瘾等,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矫正。

在这方面,社会应当加大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增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白犯罪行为的后果,增强违法意识。

学校和家庭也应当引导和关爱这些问题学生,帮助他们走出问题,重返正轨。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治教经纬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广州市第84中学龚志雄赖祥荣长期以来.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与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问题行为是一个全球心理学范畴的特殊概念.本课题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的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比如:睡觉,小动作多,焦躁,与老师顶撞,等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本质上是一个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一直以来.对于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课堂教师行为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目前,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提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的观点.另外,国外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也比较多.他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提示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表现,类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但总体说来,这些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于现状的调查阶段,仍处于起步层次.而真正针对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我校地处广州市的城郊结合部,生源主要来自长洲街道的农村子弟,目前初中教学班为lO个.高中教学班为l2个.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除了本岛有户口的居民子弟外,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来自其它地方的岛外生.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多.为此,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心理动因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预防与矫正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二,研究的方法与数据统计(一)调查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及查阅教师的课堂记录.广东教育?教研20O8年第5期表一我校学生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出现的频率出现频数,频率经常偶尔两项合计主要问题行为发生发生发生频率1.上课有睡觉现象9.1l46.0955.22.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12.4354.2366.663.很怕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18.2234.8353.054.课堂上有时会走神,想入非非14.4746.360.775.老师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同学,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15.9725.2941.266.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不能独立完成9.7541.0550.87.上课时不做笔记9.8630.9840.848.老师堂上讲得多.课堂闷引起睡觉捣乱违反纪律等10.1831.6241.89.老师经常责怪学生学习不努力挫伤学习的积极性l8.o028.346.3l0.与某科老师关系不融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14.4723.7938.26l1.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学习所以上课得过且过10.7222.1932.9112.老师上课管理不严.引起15.3327.9743.3学生上课不认真l3.临近考试.觉得不舒服或紧张20.4730.0l50.48其它表二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的关系\频率是不是—,频率(%)频率(%)老师上课上得不好25.6442.31老师管理不严20.5162.82老师课堂管理方法不对19.2365_38老师丧失威信,没有吸引力19.2342-3l2.问卷法:自行设计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对学校所有年级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了解我校学生主要的课堂问题行为.3.个别访谈:通过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座谈会.走访重点对象,了解当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成因.4.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采用相17治教经纬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行动研究中探索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5.文献法:根据研究目的,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检索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相关最新理论.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二)调查对象1.我们对全校初一至高三年级的所有同学发放990份调查问卷,收回933份问卷,回收率94.2%,问卷有效率100%.目的了解我校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出现的频率.2.我们选取高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95位学生(其中男生5O人,女生45人)进行个别访谈,主要了解我校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真正原因.3.我们选取了高二年级的两个生物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关系. (三)调查的数据与统计通过调查,我校学生主要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13种情况.调查情况见表.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和长期观察所得.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单一的一种原因,而是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1.学生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很多,而其中大多数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我校学生主要的课堂问题行为归纳起来大概有l3种, 如表一所示.很怕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经常责怪学生学习不努力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同学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发生的频数最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上课听不明白.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己虽然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总是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做起课堂作业来一塌糊涂.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问题行为就暴露出来.对某些科目没兴趣.研究发现,初中学生中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共7科.而高中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X科,综合科共5科.因此一些中考或高考不考的学科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学与不学都一个样,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听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浓厚,使某些学科的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学习动机不足.没目标.如表一第ll项”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学习所以上课得过且过”回答”是”的学生占10.72%.这一类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毫无目的,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有些18学生甚至说家长逼他过来读书的,能不能考上大学无所谓.因此整天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马虎虎或连作业都不交,学习成绩很差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活与作息习惯.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较好的生活条件,人均居住面积不足,往往几个人住一间宿舍或集体宿舍.晚上迟迟不能人睡.也有些学生居住的环境较差,周围环境比较吵,影响了睡眠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学习的压力过大,课外作业偏多,几乎每天都要在晚上l1点才能完成作业.从而导致睡眠不足.上课时打瞌睡.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又如早上没吃早餐.精力不能集中.学生的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2.教师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表二的调查得知,教师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方法不当.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整堂课都是”满堂灌”,没有练习,没有活动,没有讨论,课堂枯燥无味.管理方法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广东教育?教研2008年第5期治教经纬长的责骂.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率.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丧失威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上课没有激情;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缺乏爱心,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刚愎自用,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带有偏见,处事不公.3.环境因素.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归纳起来有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近些年来,由于高考的扩招.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没有工作分配.一旦毕业就等于失业.因此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产生了读书没什么用的想法,我们在调查当中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说过,”我的小孩来你们学校读书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 读个大学毕业还不是每个月挣几百块钱”.在父母不和或离异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学校环境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多,越来越刺激.通过调查发现.少数同学沉迷网络游戏,白天经常到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打游戏,甚至晚上睡觉时逃到外面打游戏.上课时显得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两眼通红.身tl,疲惫,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也是造成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同样要引起重视.四,课堂教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对于学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应以预防为主,弓广东教育?教研2008年第5期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课堂环境, 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或知识水平,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提高其自信11, 和自尊tl,.(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每引入一个新的问题时,必须交代清楚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紧张.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指导应包括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得帮助,以及完成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指定时间完成时怎么办等,这样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信息.给予学生指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除了言语以外,还可以用黑板,放投影或用纸写指导语.教师积极地回答学生的问题非常重要. 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安全,支持的气氛.而采取冷淡, 训斥学生的态度只能引起一种消极的气氛.(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应该在愉快,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处在平静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教学结构. (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使学生明确矫正的目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识,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良好的心理辅导取决于师生间的认知距离和情感距离的缩短.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热情.以诚感人.给学生必要的支持.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不良行为.(6)协调伙伴关系.为问题行为的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能在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积极作用,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同时,还要制止学生中对他们的伤害行为.(7)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共同教育.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共同配合.同学生家长一起教育好孩子.要帮助孩子提高自身抵制诱惑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和正当有益的特长爱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发展责任编辑龙建刷19。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身心上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一些问题行为也随之而来。

中学生问题行为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困扰。

及时对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和矫正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1. 叛逆行为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个性逐渐形成,对外部世界开始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因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叛逆行为。

他们可能会对学校、老师、家长提出异议,甚至做出一些逆反的举动。

2. 逃避学习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考试竞争,有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避学习。

他们可能不愿意完成作业、不愿上课,甚至逃课。

3. 不良社交一些中学生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开始参与一些不良社交活动,比如吸烟、酗酒、早恋等。

这种行为不仅对自身成长不利,也可能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

4. 暴力行为在一些情况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暴力倾向,例如故意捣乱、欺凌同学等行为。

二、矫正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措施:1. 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是中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需要积极合作,共同关注中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校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表现,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

2. 言传身教对于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除了及时进行纠正外,更要进行言传身教。

老师和家长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3. 心理疏导中学生问题行为可能与其心理状态有关,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专家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解决心理困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4. 规范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对于一些轻微的问题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批评教育等方式。

对于严重的问题行为,学校应当严肃处理,以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5. 社会实践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规范。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对策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种类课堂问题行为包括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本文所指的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国内外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颇多。

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我国心理学家邵瑞珍将其定义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简单地说,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对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美国的威克曼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扰乱性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奎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我国有学者把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的攻击行为,如心理抵触、侵犯别人、顶嘴、做小动作、多动、走神、发呆、插嘴,恶作剧等;二是内向性的退缩行为,如缺乏耐心、追求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轻视他人、不做作业、放弃学习、胆怯退缩、盲目跟从等。

外向性的攻击行为教师一般都能观察得到,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内向性的退缩行为虽然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可能会影响教师上课,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表现1,不闻不问。

把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当作教学以外的因素,不予处理。

解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解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解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引言:中学生行为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行为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1.1 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严厉管教方式逐渐被温和的教育方式所取代,这导致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宽松,缺乏明确的规矩和纪律。

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学生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1.2 家庭关系的疏离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都存在着双职工现象,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另外,离婚率的增加也导致了一些家庭关系的疏离。

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1.3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卑和失落,从而产生行为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问题2.1 教育方式的单一目前,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表现出行为问题。

2.2 学校环境的压力学校环境的压力也是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业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大、同学关系复杂等因素都会给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

2.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中学生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三、社会影响的因素3.1 媒体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电视、网络等媒体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低俗、不良信息,这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3.2 同伴压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同伴的看法和评价非常重要。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一、概述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研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1. 缺乏自律性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渐趋多变,思想意识日益丰满,因此缺乏自律性是他们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

这种行为体现在上课时容易分心,爱打闹、说话,不守纪律。

2. 课堂消极态度部分初中生对学习课程、教师的教导表现出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出现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

3. 违纪行为一些初中生可能会在课堂上出现各种违纪行为,比如打闹、抄袭、偷窃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

三、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1. 生理发育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造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多变和情绪上的不稳定。

2. 家庭教育一些初中生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行为得体、克制自己的情绪等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3.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初中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生课堂行为不端。

四、对策研究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初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家校合作学校应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情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提供家长教育和家庭指导。

3.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营造积极、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强化纪律管理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对于出现违纪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相关处理,保障课堂秩序和学习环境。

五、总结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姓名:袁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

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

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

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应对策略之叙事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应对策略之叙事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应对策略之叙事研究内容提要: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也常常出现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它涉及的学生比较广泛,具有普遍性。

究其原因,初中生受其心理性格、生理特征、品德习惯、同伴不良行为、不良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失策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通过个案研究,教师可从先行预防、行为干预、心理疏导三个阶段进行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策略,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和耐心,把学生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行为的再继续。

关键词: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归因;策略一、引言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班级教学管理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班主任也经常要协助和配合任课老师处理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尤其是初中班主任在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总会感觉精疲力竭,偶尔还会“气急败坏”,收效甚微,就如物理学所说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是一对方向相反的力,其合力为零,即使拼搏一万年也只是原地不动。

对于初中学生,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并给予特殊的关爱。

通过个案研究,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矫正。

绝大部分初中生有其自身的长处,他们也想表现给老师看,只不过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班主任如果能够善于发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把这股力量的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减少许多阻力,如若能把它变成与自己相同方向的力,那就更能成为有效的教育力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多发现学生的长处,给他们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机会,使之为我所用,既能有效化解对立冲突,拉近师生距离,又能发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转化,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归因(一)界定: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背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课堂效率的行为。

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策略的实践研究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不少初中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拖延学习、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不复习等,这些习惯会阻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针对初中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矫正策略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很多初中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外界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投资,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教育他们要积极面对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下去。

第二,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拖延学习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他们总是把学习安排到最后的时间才开始,导致效率低下,并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育他们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避免在嘈杂的环境或者床上学习。

第四,鼓励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估和调整。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估和调整。

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否有所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更多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与引导。

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采取上述的矫正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全面发展。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一、问题行为的类型初中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纪律、搅乱秩序、缺乏自制力、与师生关系紧张等多种形式,具体表现为:1.违反纪律违反纪律是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种常见类型,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服从规定等。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校园秩序。

2.搅乱秩序初中生中的一些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制造噪音、聊天、互相扰乱等,使得课堂氛围受到了影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缺乏自制力一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缺乏自制力的问题行为,如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大等,这种行为也会给课堂秩序带来影响。

4.与师生关系紧张有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与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行为,如态度不端正、对老师不尊重等,这不仅影响了师生关系,也影响了学习氛围。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 个体因素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尚不够清晰,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初中生的重要成长环境,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氛围不和谐等问题都会导致初中生出现问题行为。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

三、管理策略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管理策略进行干预和解决。

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行为的隐患。

2.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3.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倡守时守纪、礼貌待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初中生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说上课走神、打闹、说闲话、缺席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周围同学和老师的教学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问题行为分析1. 上课走神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对较差。

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走神,不专心听讲,这样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导致教师的讲课效果减弱。

2. 打闹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活力很旺盛,因此在课堂上可能会打闹、捉闹,这会分散课堂的注意力,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3. 说闲话初中生之间的交流频繁,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说闲话,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4. 缺席初中生出现缺席情况可能是由于个人原因、学业压力等,但是过多的缺席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管理策略研究针对初中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可以采取以下管理策略:1. 增加课堂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说,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实验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班级协作、学习小组等方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课堂管理规范建立课堂管理规范,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比如说,禁止打闹、说闲话等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4. 及时沟通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应该及时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具体原因和心理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6. 个别关怀对于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给予个别关怀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实施效果评估在实施管理策略后,应该对效果进行评估。

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策略(3)

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策略(3)

课堂问题⾏为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策略(3)(三)运⽤⾏为矫正策略,促进问题⾏为的有效转变课堂问题⾏为矫正,是指利⽤多种知识与⽅法,帮助学⽣认识和改正问题⾏为,养成良好⾏为的过程。

科学的课堂问题⾏为的矫正⽅式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积极关注课堂问题⾏为的矫正⽅式、⽅法与策略。

1、课堂问题⾏为矫正的⽅式课堂问题⾏为矫正是⼀个复杂的过程,课堂问题⾏为的产⽣是由多⽅⾯因索引起的,因此。

课堂问题⾏为的矫正就不能仅仅只考虑课堂内部因素,还要同家庭因素、⼤众媒体因京等联系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协调有关⼈员,按统⼀⽬标⾏动,保持⼀致性,以避免各⾃为战,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的不利倾向。

因此,教师对学⽣的课堂问题⾏为的矫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式来提⾼课堂问题⾏为的矫正效果,⼀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策略:(1)奖励多于惩罚。

奖励和惩罚是矫正学⽣问题⾏为最常⽤的⽅法,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的问题⾏为,往往⾸先想到利⽤惩罚⼿段,把惩罚作为优选⽅法,这是不恰当的。

实践证明,奖励的矫正作⽤远远⼤于惩罚,多奖少惩对于矫正课堂问题⾏为能起到更有效的作⽤。

动辄惩罚反⽽会对错误⾏为起强化作⽤,⽆意中助长了问题⾏为,⽽且还会导致学⽣为逃避惩罚⽽产⽣新的问题⾏为。

再者,过度惩罚,会使学⽣变得粗暴和具有破坏性,产⽣对抗性严重的问题⾏为。

(2)与⼼理辅导相结合。

课堂问题⾏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的外部⾏为表现,形成新的⾏为模式,⽽且要把良好的⾏为模式内化为学⽣的⾃觉意识与⾏动。

这就要求在矫正过程中做好学⽣的⼼理辅导⼯作,以调整学⽣的⾃我意识,排除⾃我潜能发挥的⼼理障碍,以及帮助学⽣正确认识与评价⾃⼰,从⽽真正转变问题⾏为。

尤其是⽐较复杂的问题⾏为,更需要进⾏⼼理辅导。

把⾏为矫正与⼼理辅导结合起来,⽆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有效的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和效益的基本⾏为要求或准则。

课堂规则赋予课堂⾏为以⼀定的意义,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为的效⼒,从⽽使课堂成员明了⾏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阶段,面临着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挑战,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这种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指导,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相应的矫正方法进行浅谈。

中学生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逆反行为:逆反行为是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表现为对权威的抗拒和对规则的不遵守。

逆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不强,自尊心过强,对权威的不信任等原因所致。

2. 学习问题行为:学习问题行为包括逃避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兴趣不对等原因导致的。

3. 沉迷游戏: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中学生沉迷的主要问题之一。

沉迷游戏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4. 不良社交行为:中学生在与同学或者老师的交往中,可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冷漠、攻击性、欺负他人等不良社交行为。

以上只是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年龄、环境、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针对这些问题行为,矫正的方法也需要因材施教。

对于逆反行为的矫正,学校和家长需要一致配合。

学校可以采取进行心理辅导、集体谈话、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提高对规则的遵守意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使孩子能够愿意倾听和接受家长的指导。

对于学习问题行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中学生沉迷游戏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游戏沉迷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

有效应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应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应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引言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常见挑战。

这些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打闹、缺席、迟到、懒散等,它们可能干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对教师和其他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应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并开展相应的教学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不良行为及其原因分析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和它们的根源。

1.打闹和嬉笑:通常是出于寻求注意、无聊或厌倦等情绪;2.缺席和迟到:可能与家庭背景、不喜欢某门课程或缺乏自律等因素有关;3.懒散和消极态度:可能是因为缺乏动力或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

教学策略研究针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提出的以下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管理和应对: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创建一个积极、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认可,并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积极互动和合作,培养同学之间的友善关系。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向学生清楚明确地传达你对他们的期望,并制定可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规则。

•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并与学生讨论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3. 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参与度。

•考虑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采用多样化教材和资源以满足他们各自需求。

4. 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发现那些需要额外支持或挑战的学生,并提供额外辅导。

•及时提供正向反馈并指出不良行为的后果,以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5. 建立家校合作•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在需要时,邀请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支持。

结论通过研究有效应对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一挑战时更好地处理。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设定明确的规则、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以及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是实施这些策略的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姓名:袁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

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

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

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为此,要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应及时加以矫正。

2、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观,确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其次,要强化师德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加爱生感:再次,要改进教学技能,以生动有趣、活泼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最后,要变革课堂管理,摒弃过去那种角色与角色之间关系的课掌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堂管理模式。

3、优化育人环境。

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强化社会教育。

4、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归因分析:策略研究improperclassmanagements,punishmentSatr锄dom锄dmoodalienation,allofwhichcanlead’t0classroommisbehaviorSdirectly0rindirectly.3.InViomments,includingschoolandsocialenviro姗ent4.Family;changesandfhnctiondeficiency、Offamilystructurehavegreatef!I’cctOnclassroommisbehaViors.Onthebaseofthepresentsituation,re勰0nsofclassr00mmisbehaviors卸ddrawingontheexperiencesofcorrectingdaSsr00mmisbehaviorsabroad,thefollowingstrate舀esc觚beadoptedt0co盯ectclassr00mmisbehaviors:1.1’0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竺星: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4—时7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垂曼指导教师签名:日期:Dg.二日期:一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己I吉J-目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师生在课堂中通过交互影响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地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

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91.5%的中学生有程度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高中生有课堂问题行为的比例达97.2%)。

其中,经常有的占21.7%,有时有的占69.8%。

比例之大,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研究和探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几年的实践观察,综合考察和分析了中学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在追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以求为搞好课堂教学和进行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人的行为呢?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曾用公式B=f(P”E)表示人的行为的产生。

B(Behavior)表示行为,P(Personal)表示个人的内部的特性,E(Environment)表示环境,f表示函数。

其含义说明,人的行为乃是人的内部特性与外部环境的函数。

Ⅲ因而心理学家把人的行为解释为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

本文中所指的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受一定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交互活动,它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是社会化的产物,而课堂问题行为则是和课堂正常行为相比较而言的。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社会学家就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

仅以概念作审视对象,与之相近的概念有:反社会行为、行为失常、不当行为、不良适应、破坏行为、偏差行为、违纪行为、异常行为等:而从称呼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角度则有:差生、后进生、落后生、补偿生、问题学生、行为偏差儿童、行为不良儿童、难教学生等等。

对这一概念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它的界定也就有所不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川孙因此,他将“对教师和其他权威人士长期的对抗’’、“极端的羞怯”、“过度的白日梦”、“旷课”、“长期的不愉快和抑郁”等症状都看作是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

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3’邵瑞珍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5’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的行为”。

旧上述界定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我们从研究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简言之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

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教师与学校的对抗态度(如骂人、发脾气),破坏课堂纪律(如2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意走动、干扰别人、惹事生非),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上课不专心、懒散、做小动作),以及课堂退缩行为(如畏畏缩缩或虚怯胆小)等等。

在判定课堂问题行为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普遍性——这种行为是否是该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发生的问题行为。

(2)时间——-在课堂上发生的时间。

某个学生的某个课堂问题行为在一节课的什么时候发生,是课一开始就发生,还是在中途发生或是在快下课时才发生?(3)延续性——这种行为是否每次都会延续很长时间,能不能自行消失?(4)频率——这种行为在某一节课上是否经常发生?(5)针对性——这种行为是否只针对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比如,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常表现出问题行为,而在语文课或其他的课上很少表现或不表现问题行为。

(6)指向性——该问题行为是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其他同学,或者正在上课的教师?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水平、认识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在分析学生的行为时,应将学生所表现的行为与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发展趋势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行为的合理要求联系起来。

(2)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犯罪行为是从法律意义上对扰乱和违反社会准则行为的判定,行为的严重性及稳定性的程度较高,在一般的教育条件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变态行为多半起源于心理失常所造成的行为异常:而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包括那些影响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的惹麻烦行为,如小动作、不遵守纪律,以及那些由于情绪上和社交上在成熟方面所引起的忸怩、缺乏信心等行为,这些行为将随着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成熟和心理水平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行为控制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