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课堂现状
![大学生课堂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61ab8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b.png)
大学生课堂现状大学生课堂是学生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课堂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课堂存在“逃课”现象。
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老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大学生课堂存在“不专注”现象。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分心玩手机、看小说或者聊天。
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大学生课堂存在“死记硬背”现象。
很多学生只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这不仅让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知识,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课堂现状。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和纪律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大学生课堂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受益于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笔记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策略,特别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录和理解大量的知识。
课堂笔记策略不仅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自我复习。
因此,了解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研究中,普遍发现大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笔记过于简略,有的则过于详细,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做笔记。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忽略了自我思考和总结。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的现状,以便为制定合理的笔记策略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两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500名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现状数据。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_张彩云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_张彩云](https://img.taocdn.com/s3/m/d56eac37dd36a32d737581e2.png)
第35卷(2015年)第28期第56-60页Vol.35(2015)No.28P 56-P 60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作者简介:张彩云(1971-),女,湖北荆州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与教师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阵地。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够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课堂管理的对象十分复杂,其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要求和行为规范,影响到正常的教师教学、课堂秩序以及自身和他人学习,并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消极影响的行为〔1〕。
既有研究发现,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中学教师认为花了过多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17%的教师认为,自己每周至少有4个小时会因为课堂问题行为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3〕。
对于很多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来说,解决学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既是最为棘手的事情之一,也是其职业初期主要的压力来源。
新世纪以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梳理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使学生对教师制定的课堂纪律与规范无条件地接受。
这一取向是在对人性的消极假设的前提下形成的。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强调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适当矫正。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认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研究者开始从教师认知的角度考察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认知(teachercognition)是指教学中不宜观察到的教师认识过程和结构,即教师的所知、所信和所想。
课堂学生调查报告
![课堂学生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3b31c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0.png)
课堂学生调查报告课堂学生调查报告「篇一」此次调查,从学生中获取了不少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说较为成功。
调查对象能够对问题认真思考之后,如实填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调查结果主要反应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学习被动,大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兴趣不高。
(2)大部分同学都不经常做预习、复习功课,对错题错解不太重视,学习习惯、策略有待完善。
(3)学生缺乏质疑精神,不太喜欢动脑,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学生。
(4)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条理清晰,能够与学生互动。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搞好课堂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
对此我们组有以下几点看法:1、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学习“喜爱”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
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①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变量。
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教师在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内容,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
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还需加强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aeb7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9.png)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与预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为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有效管理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类型、成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影响自身或他人学习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注意力分散、课堂扰乱、攻击性行为和退缩性行为等。
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学生个人心理特征等。
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策略、师生关系等。
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如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等也会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04f3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c.png)
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日常大家应该觉得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很难写吧?下文与大家分享《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开头语如何写,能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一起观看一下,你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更多与《关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范文七篇》相关的范例。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0b9a5f76eeaeaad0f33087.png)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王欣刘影一、调查目的1.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现状。
2.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3.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 5月10日到5月25日对象与范围:低中高确定三个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
好中差选定120名学生、6名教师、120名家长。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个案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访谈法:师生座谈会三、调查结果:(一)行为习惯(1)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主动问好被动低头走过90% 9% 1%(2)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偶然使用从不使用 80% 16% 4%(3)每次吃饭前洗手:每次都洗手有时洗手太脏了就洗手 87% 10% 3%(4)教学楼内发现脏物:主动捡起赶快捡起来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80% 17% 3%(5)主动帮有困难的人:主动帮助有时帮助从不帮助76% 21% 3%(6)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主动谦让:能谦让和同学理论动手打架71% 25% 4%(7)做错事时主动承认: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73% 22% 5%(8)捡到东西交给老师:交给老师交给家长自己留着90% 9% 1%(二)学习习惯(1)上课前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具:所有相关准备部分准备没有准备67% 31%2%(2)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偶然预习不预习 68% 26% 6%(3)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经常复习偶然复习不复习55% 39% 5%(4)小组讨论大胆发表意见:大胆发表听别人发表不参与讨论80% 17% 3%(5)对于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78% 20% 2%(6)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70% 27% 3%(7)对于写字姿势能做到:三个一被提醒时才能做到从不注意写字姿势55% 32% 13%(8)对于课外读物经常阅读:经常阅读偶然阅读不阅读 61% 32% 7%四、问题分析与思考:(一)总体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我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举措。
高年级小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高年级小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dabbb2551810a6f4248628.png)
高年级小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高年级小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研究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高年级小学生的课堂行为越来越多样化,加上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现象增加,调查小学生课堂行为的任务是当务之急。
本次调查希望能总结现在小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和个人性质、课程设置、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
发现小学生课堂行为存在的普遍问题,解决问题,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
[关键字]:高年级小学生课堂行为教师家庭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针对北甸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所有班级中一共选取100名学生,每班20份,男生和女生各一半。
并采取当场回收的形式,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三、调查结果1.你觉得自己是调皮的学生吗?2.你是什么性格的学生?3.在课堂上(正课,不包括自习课)你或者同学做过下面选项中的哪些事?(多选)6.在谁的课上你不会做这些事情?7.在课堂上老师发现你在做以上事情后会怎么对你?8.你觉得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做这些事情的学生?9.在家里或学校犯了错误一般是谁惩罚你?10.犯了错误爸妈会怎么对你?四、调查分析本次的调查问卷采取了多个维度:个人性质、行为、语言、课程设置、家庭环境第一题:设置的目的在于让被试者给自己一个宏观上的评价,这样如果被试给自己定义为调皮的学生,那么在稍后的问题中有很多的问题行为就便于解释该被试问题行为多的原因。
第二题:五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设置的答案是安静和活泼,这与第一题的目的是相同的,给自己的性格定义后,方便之后问题成因的分析。
第三题:之所以设置为多选题,一是现今高年级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很多,一次性将出现的所有行为列出来便于被试者选择,保持选择答案的连贯性;二是若将每个选项设置为一道题会使问卷题目过多,显得拖沓,这样控制问卷题目的数目,提高小学生答卷的积极性;三是集中所有的问题行为,被试者不会不好意思选择多项问题行为,保持问卷的真实性。
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48d8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b.png)
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
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此,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有效教学巳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师、学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学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20xx年五月开始申报“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在课题酝酿而成之后,着手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学生课堂现状调查。
现将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
课题研究者旨在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差异使进行有效的教学。
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调查对象:我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四年级60人,五年级37人,六年级39人。
调查内容:首先是调查和研究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教师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就要深入调查学生主动参与度、学习方法、知识现状等学习水平,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7ae5df28ea81c759f5780d.png)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姓名:袁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
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
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
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f70b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4.png)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课堂参与等方面;而在国外,研究更注重个体差异、文化因素和技术支持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课堂学习行为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内容涵盖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
未来,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的分析和技术支持在学习中的应用。
研究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跨文化研究和多层次分析,研究总结指出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研究启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技术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促进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趋势、研究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课堂学习行为研究是对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随之而变化。
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国内外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内,课堂学习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领域,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国外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教育技术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更深层次的学习理念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课堂学习行为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1413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e.png)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探讨预防和干预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教师在应对课堂问题行为中的角色扮演和方法运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研究结论的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贡献力量。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包括言语和肢体上的干扰,还涵盖了注意力不集中、消极参与等多种形式,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成因,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识别和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促进其个体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
家校合作的深化:研究结果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发展。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本研究可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和法规,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分析报告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62f3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分析报告一、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对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数据收集。
样本量为全体一年级学生,共计 200 人。
三、数据分析1. 课堂行为习惯在观察期间,我们发现约60% 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
然而,有 40% 的学生在课堂中存在走神、交头接耳、玩耍等不良行为。
2. 作业行为习惯约 70% 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且作业质量较高。
但仍有30% 的学生存在拖延、马虎完成作业的现象。
3. 与人相处的行为习惯在对学生访谈和观察中,我们发现约 55% 的学生能够友善待人,尊重他人。
但也有45% 的学生在与人相处中存在自私、任性、霸凌等不良行为。
4. 自我管理能力在问卷调查中,约 65% 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自我管理意识。
然而,仍有 35% 的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时间管理能力差、缺乏自律等。
四、问题与改进措施1. 课堂行为习惯问题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同时,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 作业行为习惯问题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此外,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3. 与人相处的行为习惯问题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同时,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此外,可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总结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小学低年级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cb82c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6.png)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应的固定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潜意识作用,在生活中会成为他在行动时的当然首要选择。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自动地表现出来的全部行为方式的总和。查•艾霍尔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二)学校因素
(三)家庭因素
(四)社会因素
四、小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提前预防
(二)加强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控制
(三)实施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阅读参考文献
[1]张彩云.学生行为问题与教育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应该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培养途径方面,要注意身体力行,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应善于把说理和训练相结合,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孩子的幼儿期就应进行相关的道德训练,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孩子们逐渐理解道德准则,这样他们在做事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郭淑芹的《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中提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策略有:(1)家校共育,纠正学生,引导家长。(2)营造积极正能量的学习气氛。(3)防微杜渐,教师与家长都要有耐心和细心,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4)教师在于学生的相处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用爱心感化、培养他们。
3、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策略的研究
如张玉平在其《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一文中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提出:(1)学校管理措施,班主任的管理措施,学科教师教书育人;(2)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要对策,加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家庭成员教育思想、态度要一致,家庭教育讲究方式方法;(3)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4)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多篇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7c7a8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8.png)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多篇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调查报告1一、调研的目的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及学习压力的陡然加大,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很不适应,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家长朋友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应该说学生成人比成材更显重要。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是大势所趋。
为此,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为关键。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我们以初一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分析1、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的习惯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
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
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
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
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
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
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
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
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
课堂调研报告
![课堂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f15a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课堂调研报告
《课堂调研报告》
在这次的课堂调研中,我们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我们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满意,认为老师的讲解清晰且生动有趣。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希望老师能够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辅导。
其次,我们对学生们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进行了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氛围活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希望老师能够增加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让课堂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最后,我们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和实际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加强跟踪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的来说,这次的课堂调研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数据,对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老师和学生们能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打造更加高效和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调查报告
![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0154c7b7360b4c2f3f64c8.png)
关于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情况的调查报告王庄镇北尚小学语文教研组概要:通过对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情况的调查,探究了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课题研究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调查目的课堂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
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我校中的一些学生分还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培养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一)调查方法问卷法:学生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检查学生作业本。
访谈法:师生座谈会。
定量、定性分析。
(二)调查时间、对象与围1、时间: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2、对象与围:本校7个班级作为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对象;本校6个班级作为作业情况调查的对象;选取4个班级135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三年级33人,四年级37人,五年级30人六年级35人)。
三、调查结果(一)课堂学习态度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有四道题目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1、上课时你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吗?在135份调查问卷中,有38%的学生是积极参加的,有60%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2%的学生不参加。
2、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现怎样?(A积极发表意见;B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C不参与)3、课堂上你会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解吗?(A会;B有时会;C不会)从以上的两道(2、3题)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但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
以上的三个方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思修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2e23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a.png)
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本次思修社会实践旨在深入调查大学生课堂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大学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师生互动不足、课堂纪律松散、教学内容陈旧等。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课堂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大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通过在线和纸质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访谈则主要针对教师和课堂管理人员,以获取他们对课堂情况的看法和建议;课堂观察则通过实地观察课堂教学过程,记录师生的互动情况、课堂氛围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堂存在以下问题:师生互动不足: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缺乏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习兴趣下降。
课堂纪律松散:部分课堂存在学生迟到、早退、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陈旧: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长期未更新,无法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课堂管理机制不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严格课堂纪律:学校应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规范,并严格执行,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应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dbf3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e.png)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预防和干预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为教育者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提出预防和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具体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的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课堂行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符合教学要求、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学生问题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会对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教学造成干扰。
对小学高年级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侧重于问题行为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
例如,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多种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方法,如外显型问题行为(如扰乱课堂秩序、攻击他人等)和内隐型问题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等)。
同时,研究还发现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如性格特质、学习动机等)、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以及学校环境因素(如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改编自广州大学硕士何秋菊[19]关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上海某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的问卷数量为100份,回收完整的数量也为100份,因而回收率100%。问卷设计的题目第一大题所含的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基本情况、第二大题是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第三大题是学生产生行为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以及教师的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学生的优秀学习习惯就是在该阶段养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在意志力品质等方面发还没有发展完善,所以自制力方面未能够达到稳定状态,进而不能够按照课堂的要求对自我进行适当的控制。通过研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原因,并且研究解决的策略。在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有效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使得每个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化,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方面提高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使得课堂教学进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使其大大地提高。
2.2.3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学者是从预防、干预、调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何能够降低将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比如:周润智则认为并不是只有教师才可以预防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预防和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15]。陈时见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终止和转变,分别提出运用先行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行为矫正策略[16]。
2.2国内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现状
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当前,我国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2.2.1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区分的。刘丽群则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从“质”的层面来看,以是否违反校纪班规、是否破坏课堂秩序作为标准;从“量”的层面来看,要考虑维度、强度、频率和时间[7]。
2文献综述
2.1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现状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国外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人员沙韦斯特归纳出三类导致问题行为的教师表现:(1)课前准备不足、(2)对待学生不公平、(3)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语言攻击[4]。而Eysenck等学者认为遗传、环境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都会对课堂行为产生造成影响。国外注重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行为支持,指利用教育的方法来提高个体的行为技能,试图重新构建个体的生活环境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减少问题行为[5]。
1.2概念界定
1.2.1 关于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有关与“问题行为”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看法,定义的方式也各异。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1]”。
1.2.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2.2.2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目前,我国的学者是从学生、教师、环境等原因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学生自己本身的因素来分析产生原因的有:方双虎认为学生的生理障碍是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8]。教师角度分析问题行为产生因素有:马晓春认为教师的教学要求、讲授不当、组织和威信过低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的原因[10];从环境因素来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洪天阳、侯志阳认为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造成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原因[12]。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上海市宝山区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该小学师资力量较优。这个学校四、五年级共有4个班,每个班各有35人。在五年级各个班中进行调查,并与五年级3名教师(语数英三门学科各1名教师)进行访谈。
3.2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会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工具,也会采用访谈法,与教师面对面的进行访谈,能够获得更加详细、准确、真实的研究资料。在访谈过程中,出于交流更加深入,事先会跟被访谈者申明会保护所他们的隐私,研究结果中会除去一切关于教师和学生的真实姓名。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情况
表1小学生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性别调查结果分布图
性别 随便和周围同学讲话 与同学、老师发生口角 小动作多 吃东西 写其他科目作业 传纸条、递东西 害怕老师提问 注意力不集中
男 23% 20% 19% 12% 14% 13% 9% 14%
女 20% 12% 15% 16% 17% 17% 17% 10%
3.2.2访谈法
本研究的提纲引用于山东师范大学研究者尹逊霞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访谈提纲,加以改编形成了教师访谈提纲[20]。该提纲选择了所实习的学校的3名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语数英老师各1名,这3名老师依次编码为A、B、C、。提纲设计共有10道题目,主要包括上课纪律状况(1、2题),课上出现的问题行为的原因(3题)以及教师如何处理问题行为的方式和处理效果(4至10题)这三个维度来展开访谈老师的。本研究希望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法,站在教师的角度可以更加彻底、详细地去了解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加上跟教师的访谈可以了解教师在实践中是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因此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出,对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是:小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准则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影响教师教学、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行为[4] 。在本研究中所要表达说明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到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