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特点

浅谈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特点

浅谈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汉语中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亲属称谓语素。

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比较特殊,与其他语言不同,它不仅仅是表示亲属关系,更表达着人们对亲属的态度和尊重程度。

因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是从词性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一般为动词,比较常见的有“娘”、“哥”、“姊”和“弟”等,它们都有特殊的用法。

其中,“娘”、“哥”、“姊”和“弟”等语素,一般用作主动形式,也
可以用作被动形式;而“婆”、“叔”、“舅”和“姨”等这些亲属称谓词素,一般仅用作被动形式,只能用作受谓语,不能用作主谓语。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也有不同的用法以及不同的发音。

比如“娘”,一般都简写成“妈”,读作“mā”,而“哥哥”一般
简写成“哥”,读作“gē”;“姊”一般简写成“姐”,读作“jiě”,而“弟弟”一般简写成“弟”,读作“dì”。

此外,还有一些亲属称谓词素,如“婆”、“叔”、“舅”、“姨”等,一般都是以“pǔ”、“shū”、“ji ù”、“yí”这样的读法发音。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素的特点,它们不仅表达着亲属关系,还表达着人们的态度和尊重。

从而可以看出,亲属称谓词素是汉语社会表达中不可缺少的词素,其特点极具特色。

- 1 -。

家庭礼仪亲属称谓摘抄_作文1100字_家庭作文_

家庭礼仪亲属称谓摘抄_作文1100字_家庭作文_

家庭礼仪亲属称谓摘抄亲属称谓是家属和亲戚之间称呼的名称,从中可以反映出其相互关系。

了解亲属称谓,准确称呼亲属,是交际活动的需要,也是懂礼节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这里仅简要介绍汉族亲属称谓的三个特点:① 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② 在称谓上标明了性别;③ 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属的长幼。

家庭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在称谓上经常使用敬称和谦称。

敬称是用敬语称呼对方或对方的亲属,常用字有“令”、“尊”、“贤”、“仁”等;谦称是用谦语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常用字有“家”、“舍”、“小”、“愚”等。

现将当代常用的亲属称谓分类列表如下。

对父系亲属的称谓:称呼对象称呼自称父亲的祖父父亲的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孙子(孙女)父亲爸爸(爹)儿子(女儿)父亲的后妻续母(妈妈)续子(续女)父亲的哥哥父亲的嫂子伯父伯母(大妈)侄儿(侄女)父亲的弟弟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儿(侄女)父亲的姐妹父亲的姐夫妹夫姑母(姑姑、姑妈)姑父内侄(内侄女)伯,叔父的儿子伯,叔父的女儿堂兄或堂弟堂姐或堂妹堂弟、堂兄或堂妹、堂姐姑母的儿子姑母的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对母系亲属的称谓称呼对象称呼自称母亲的祖父母亲的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的母亲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外孙(外孙女)母亲母亲的后夫母亲(妈妈、娘)继父(爸爸)儿子(女儿)继子(继女)母亲的兄弟媳妇舅舅舅母(舅妈)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妹母亲的姐夫、妹夫姨母(姨妈)姨姨甥(姨甥女)舅、姨的儿子舅、姨的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对丈夫亲属的称谓称呼对象称呼自称丈夫的祖父丈夫的祖母祖翁(祖父、爷爷)祖姑(祖母、奶奶)孙媳妇丈夫的父亲丈夫的母亲公公(父亲、爸爸)婆婆(母亲、妈妈)儿媳丈夫的伯父丈夫的伯母伯父(伯伯)伯母(大妈)侄媳丈夫的叔父丈夫的叔母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媳丈夫的姑父丈夫的姑母姑父姑母(姑姑)内侄媳丈夫的舅舅丈夫的舅母舅舅舅母(舅妈)甥媳丈夫的姨父丈夫的姨母姨父姨母(姨妈)姨甥媳丈夫的哥哥丈夫的嫂子哥哥(兄)嫂子(姐)弟媳(弟妹、妹)丈夫的弟弟丈夫的弟媳弟弟弟妹(妹)嫂子丈夫的姐姐丈夫的姐夫姐姐姐夫弟媳丈夫的妹妹丈夫的妹夫妹妹妹夫嫂子对妻子亲属的称谓称呼对象称呼自称妻子的祖父妻子的祖母岳祖父岳祖母孙婿妻子的父亲妻子的母亲岳父(爸爸)岳母(妈妈)女婿(婿)妻子的伯父妻子的伯母伯父伯母侄女婿(侄婿)妻子的叔父妻子的叔母叔父叔母侄女婿(侄婿)妻子的姑父妻子的姑母内姑父内姑母内侄婿妻子的舅父妻子的舅母内舅父内舅母内甥婿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弟弟内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姐夫妻子的姐姐妻子的妹妹姐姐(姨姐)妹妹(姨妹)妹夫姐夫妻子的姐夫妻子的妹夫襟兄襟弟襟弟襟兄亲属合称称谓祖孙(祖父与孙子女)、父母、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叔侄(叔父与侄儿侄女)、公婆、翁媳(公公与媳妇)、婆媳(婆婆与媳妇)、翁婿(岳父与女婿)、舅甥(舅舅、舅妈与外甥)、兄弟、妯娌(兄妻与弟媳)、连襟(姐妹的丈夫)等等。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一、引论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

”[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

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描述型。

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

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

[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

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

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1.直称姓名称自己的时候直称姓名,表示谦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不然籍何以至此?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称字、号、谥号为表尊敬一般称对方时以字、号来代,有时也用谥号。

子犯请击之。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3.称官名、爵名如果觉得还不够尊敬,就以其官职来呼。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年龄:老王、小张泛称:同志、师傅、先生、女士谦称与敬称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称呼对方用敬称(尊称)“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嫒等。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称谓礼仪——精选推荐

称谓礼仪——精选推荐

称谓礼仪在中国礼仪⽂化中称谓的词语很多如(“家⼤舍⼩令外⼈”的七字诀:“家”、“⼤”,是⾃称长辈和平辈家⼈的谦称,如“家⽗”、“家母”或“家兄”等等。

“舍”、“⼩” ,则完全是谦卑的⾃称,即当着别⼈称呼⽐⾃⼰辈份⼩或年龄⼩的家⼈,如“舍弟”、“舍妹”等等。

“令”、“外”、“⼈” :令,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的家⼈,⽆论辈份⼤⼩,男⼥⽼少,都冠以“令”字,以⽰尊敬,如称别⼈的⽗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为“令郎”、⼥⼉为“令嫒”等。

) 现在就把其中三个很容易⽤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让⼤家学习: (⼀)乃⽗、乃师——不是他的⽗亲、他的⽼师;⽽是你的。

这个近乎⽂⾔⽂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化⼈揪出来引⽤。

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后跋之中,⼤⼈物要摆摆⽼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联系⼈家的先⽣或者祖宗⼗⼋代:“某某⼈,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之风。

”本想拉些⽼⼈、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防到辱没了⾃家名声。

“乃”,是第⼆⼈称代词,“你”的意思;⽽不是第三⼈称代词。

陆游在《⽰⼉》诗⾥说:“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乃翁,是“你⽗亲”,代指诗⼈⾃⼰。

看来,把第⼆⼈称、第三⼈称颠倒了,意思就⾮常滑稽。

(⼆)夫⼈——不要这样叫⾃⼰的⽼婆;应该留给别⼈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

特别是打领带、坐席⾯的场合,那些和⽼公在⼀起的⼥⼠,常被尊称为“夫⼈”。

这样抬举别⼈的⽼婆,当然可以;偏偏有⼈鹦鹉学⾆,向别⼈介绍⾃⼰的⽼婆,也说:“这是我的夫⼈。

”《辞海》⾥明确标注夫⼈这⼀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的尊称;5,尊称对⽅的妻⼦。

可见,称⼥⼠为夫⼈往往是礼多⼈不怪,在家⾥,跟⾃⼰的⽼婆叫夫⼈也⽆可厚⾮,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场合向别⼈介绍⾃⼰的⽼婆,张⼝闭⼝叫“我的夫⼈”。

汉语敬谦词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汉语敬谦词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汉语敬谦词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汉语敬谦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敬意
和谦逊之心。

敬谦词在汉族民间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
值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有着丰富的敬谦词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敬
谦词是尊姓称谓的使用,如称呼长辈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种称谓尊重了长辈的地位,体现了孝敬和尊敬之心。

同样,称呼朋友为“兄弟”、“姐妹”也表达了亲近之情。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也会使用敬谦称谓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比如称呼他人为“先生”、“女士”、“夫人”等,表达了对对方的敬意和礼貌。

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客气。

除了尊称之外,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敬谦方式是用自己的身份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比如传统中国的酒文化中,主人会为客人斟满酒杯,以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和欢迎之情。


接待客人的时候,主人还会主动谦让,让客人尽情享受餐饮和娱乐。

在书写和言语表达中,汉语也有一些特殊的敬谦用语。

比如写信、发邮件时常用的
“敬启者”、“恭候”的开头和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谦恭。

还有一些成语和谚语,如“掩耳盗铃”、“临渊羡鱼”等,表达了人们对自己能力和地位的谦虚和自省。

敬谦词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之道。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言辞,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人际关系的表达方式。

敬谦词的使用
不仅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汉语亲属称谓与文化

汉语亲属称谓与文化

汉语亲属称谓与文化【摘要】亲属称谓不只是一种相互的称呼,在社会文化和家庭急剧演变的今天,对它的研究更有着现实的意义。

综观当今亲属称谓,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其发展和演变是迅速的。

尤其是近几年,变化非常快。

本文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的定义解读、类型分析、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与英文亲属称谓的比较分析,探讨语言对文化的映现作用及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分类;特点;文化一、亲属称谓的定义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同时,亲属称谓是对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因而对于它们的研究也颇显重要。

二、亲属关系的分类1、《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2、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主讲此种分类)3、直系与旁系。

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称为血亲。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4、汉语的亲属称谓,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五种分类法。

第一,从语体来分析,有书面语称谓和口语称谓两大类。

书面语称谓全国一致,口语称谓因方言不同有可能不同。

如父亲,北京话叫“爸爸”,上海话叫“爹爹”(面称)、“爷”(叙称),广州话叫“老豆”。

第二,从听话对象分析,有面称、叙称之分。

“面称”又叫“直称”或“对称”,用于听话人和被称呼人为同一个人时。

“叙称”又叫“背称”或“旁称”,用于被称呼人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个人时。

例如对丈夫的母亲,北京话面称是“妈”叙称是“婆婆”。

在多数情况下,用叙称时,被称呼人不在场。

当要将第三者当面介绍给听话人时,也用叙称。

常用谦敬词语分类及用法概述

常用谦敬词语分类及用法概述

常用谦敬词语概述对人尊敬,对己谦恭,这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礼仪。

敬称,是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以表示敬重;谦称,是对人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以表谦恭。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概括,即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字,如“家父”“家兄”;在别人面前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字,如“舍弟”“舍侄”;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

在谦称中,除“家”“舍”二字外,还常用“愚”“贱”“拙”“敝”“寒”“小”等谦辞。

在敬称中,除“令”字外,还常用“尊”“贵”“贤”“高”“大”“玉”“宝”等敬辞。

在使用谦敬语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对方,二是要注意分寸。

一、常用谦辞1、“家”。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家姐”“家姊”(称哥、姐),家叔(称叔叔)、家累(称自己的眷属)等。

2、“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弟弟)、“舍妹”(妹妹)、“舍侄”(侄儿)、“舍亲”(亲戚)等。

3、“小”。

称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自称)、“小儿”“小顽”“小犬”(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今已不用)、“小可”(自称)、“小店”“小肆”(称自己的店铺)、“小照”(称自己的照片)等。

4、“老”。

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称自己没文化)、“老朽”(老年人自称)、“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自称)等。

5、“敢”。

表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问对方问题)、“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麻烦对方做某事)等。

6、“拙”。

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称自己的妻子,也可称“内人”)等。

汉语敬语中的称谓语

汉语敬语中的称谓语

汉语敬语中的称谓语敬语是汉语礼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称谓语在敬语中占绝大部分,在古代汉语敬语中,称谓语尤其丰富复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的称谓语涉及尊卑,这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

标签:汉语敬语尊称谦称称谓语汉语敬语是汉语礼貌语中含恭敬、谦逊的基本义或附属义的基本的固定的语素、词和短语。

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汉语为母体、以词汇手段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语言系统。

称谓语是汉语敬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称谓语大国。

吕叔湘曾经指出:“中国旧社会的习惯,社会地位低的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如卑幼对尊长,仆人对主人、平民对官长,穷人对阔人、是不能用普通第一、第二指称词的,得用尊称和谦称。

”这里的尊称、谦称就是敬语范畴内的称谓语。

汉语的称谓语涉及尊卑,这是其显著特点。

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和文化》一文中曾归纳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卑而尊人”的贬己尊人准则和“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称呼准则。

由称谓语可以窥见人们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对亲属或非亲属的相互关系的称呼,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部分,称谓语与敬语关系相交,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敬语中的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以说话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与说话人关系的标志,它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的相互称呼,是由历代婚姻关系构成的双方亲族关系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

它是语言中对他人称呼的最基本的称谓词。

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亲属称谓语是可以传达敬谦色彩的亲属称谓语。

敬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包括对他人的亲属所用的尊称和对自己的亲属所用的谦称。

一般用在说话人和称呼对象属于非亲属关系的语言环境中。

大多含有比较固定的表示敬谦的修饰成分,即表敬表谦语素。

表敬表谦语素就是含恭敬或谦逊色彩的语素,是敬语的显著标志。

常见的有“尊、贤、令”和“家、舍、小”,前者用来称呼他人亲属表达敬意,后者用来称呼自己的亲属表谦逊,以传达对谈话方的敬意。

称谓语

称谓语

一、什么是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小结在交际中,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中国的称呼礼仪

中国的称呼礼仪

中国的称呼礼仪中国的称呼礼仪:尊重、亲切与多样的表达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称呼礼仪自然也是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

称呼不仅代表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讨中国的称呼礼仪,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智慧。

一、尊称与谦称:尊重与谦逊的交织在中国的称呼体系中,尊称与谦称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尊称用于称呼地位、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人,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这些称呼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谦逊。

而谦称则是用于自称,如“在下”、“鄙人”、“晚辈”等,表示自己的谦虚和低调。

二、亲属称呼:亲情的细腻表达在中国,亲属之间的称呼非常讲究,每一种称呼都代表着特定的血缘关系和亲情纽带。

例如,称呼父亲为“爸爸”或“父亲”,母亲为“妈妈”或“母亲”,称呼爷爷为“爷爷”,奶奶为“奶奶”等。

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家族关系的层次,也传递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职业与身份称呼:尊重与专业的象征在职业与身份方面,中国的称呼礼仪同样丰富多彩。

对于医生,我们尊称为“大夫”或“医生”;对于教师,我们尊称为“老师”;对于领导或长辈,我们尊称为“领导”、“老板”或“前辈”等。

这些称呼不仅表示了对对方职业或身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其专业能力和地位的认可。

四、社交场合的称呼:多样与灵活的应用在社交场合,中国的称呼礼仪同样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正式场合,我们通常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而在亲密的社交环境中,我们可能会使用更为亲切、随意的称呼,如“朋友”、“兄弟”、“姐妹”等。

此外,在称呼陌生人时,我们通常使用“先生”、“女士”或“师傅”等,以示尊重和礼貌。

五、称呼礼仪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的称呼礼仪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一方面,传统的称呼礼仪仍然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更为简洁和现代的称呼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亲属敬谦称在近现代的语用差异

亲属敬谦称在近现代的语用差异

亲属敬谦称在近现代的语用差异无论在近代还是现代,亲属敬谦称都是常见的敬谦辞。

但从近代到现代,亲属敬谦称的语用状况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尤以语用搭配和语序两个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这导致了语用差异的产生。

了解这些语用差异,是现代交际中得体运用亲属敬谦称的重要前提。

标签:亲属敬谦称近代现代语用差异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亲属敬谦称都是常见的敬谦辞。

但从近代到现代,亲属敬谦称的语用状况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在语用搭配和语序两个方面的变化所导致的差异最为明显。

一、语用搭配上的差异在近代,亲属敬谦称前时常附有人称代词、姓名等指代成分,构成“人称代词/姓名等称代成分+亲属敬谦语素+N”的较特别的语用结构。

近代汉语话语中关涉第三方的亲属时,其用法往往要在亲属敬称前加上第三人称指代词或姓名。

例如:(1)他令尊也曾下死苔抽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红楼梦》第二回)(2)高老先生道:“诸位才说的,可就是赣州太守的乃郎?”(《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3)只这申老爹的令郎,就是夏老爹的令婿。

(《儒林外史》第二回)倘若将上例中的指代成分“他”“赣州太守的”“申老爹的”“夏老爹的”去掉,就会被误认为指称的是对方的父亲、儿子、女婿,而非第三方的亲属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指代成分去不得,这不难理解。

其他用例如:“他令夫人”(《红楼梦》第二回)、“施御史的令孙老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令徒”(《歧路灯》第三十七回)等。

而现代汉语中几乎见不到对第三方的亲属用敬语的现象,这类搭配自然就不存在了。

近代汉语话语中敬称对方的亲属或谦称己方的亲属时,在亲属敬谦称前加上人称指代词或姓名,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

例如:(4)雷亨道:“你的令甥拿着朴刀赶来问我取银子。

”(《水浒全传》第十四回)(5)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

(《儒林外史》第五回)(6)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一、引言1.1 称谓语的定义与分类称谓语是日常交流中用以指称他人或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承载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情感态度和文化认同。

在汉语中,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三大类。

亲属称谓语用以指称家庭成员和血缘关系,社交称谓语则涵盖了非亲属关系的社会交往,职业称谓语则是对人们职业身份的一种标识。

亲属称谓语如“爸爸”、“妈妈”、“哥哥”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血缘的重视。

社交称谓语如“先生”、“女士”、“同志”等,既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也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

职业称谓语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是对个人职业技能和身份的认可。

1.2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意义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称谓语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它不仅传递了基本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态度。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社会变迁在语言中的体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差异。

1.3 研究综述的目的与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引言部分对称谓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接下来从分类与特点、使用现状、文化内涵、变迁与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对研究方法与展望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为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二、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分类与特点2.1 称谓语的分类现代汉语称谓语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是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等;社交称谓语则是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职业称谓语则是表示人们职业或职务的称呼,如医生、教授、经理等。

亲属称谓称谓语亲属关系家族关系构形法

亲属称谓称谓语亲属关系家族关系构形法

亲属称谓称谓语亲属关系家族关系构形法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相应地标记这种关系的亲属称谓语也就成为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的成分,基于亲属关系在人类不同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亲属称谓语也就成为了各种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词汇现象,并且属于词汇系统中相当稳固的一类词汇类聚--基本词汇的范畴。

所以亲属称谓语称得上是语言比较研究的极富价值和意义的材料。

这篇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亲属称谓语的概念以及基本特点。

亲属称谓语是指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家庭或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的身份包括辈分、家族地位、性别等而得出来的,反映人们的家族关系的一套名称它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和色彩意义丰富的特点,并且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部分对于汉语、韩语的亲属称谓语的面称、背称系统,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汉韩面称、背称亲属称谓系统在整体构成的相同点包括:第一,类型上具有共性这两个亲属称谓系统从体系构成上来看,没有表现出词汇空缺的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系统都表现出了体系严密而复杂的特点。

第二,数量上具有共性称谓总量比较多,共名比较少,共名代表的亲属一般不太多。

第三,格局上的共性父方亲属关系有多少称谓,母方亲属关系相应地就有多少称谓,整个亲属称谓体系呈现出二元对称的格局。

不同点包括:第一,韩语更加重视区分性别因素。

第二,韩语更加重视区分长幼。

第三,韩语重男轻女的倾向更加明显韩语中以父系为中心、重男轻女的倾向较之汉语更甚,这在夫妻之间的称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汉韩亲属称谓系统在敬称和谦称上的共同之处有很多,比如敬称系统中都有用词素“令”、“尊”构成的词,而谦称系统中也都有用“家”、“舍”、“愚”、“小”等词素构成的词,这是因为韩语大量吸收了汉语词,并且还仿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利用汉字自造了许多韩语汉字词,比如“令息”、“椿府丈”等等,这些词无论在造词方式、结构规律,还是在词素选择上,与汉语词都有一脉相承之处,再加上韩语吸收了大量未经改造的汉语词,这就使得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敬、谦系统中存在不少的共性特征但是汉语、韩语又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具体的构词结果上,又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即使用相同构词手段和词素材料制造的词也会有不同,比如汉语独有的“令亲”、“尊翁”、“家姐”、“舍妹”、“愚兄”韩语独有的“令息”、“令抱”、“家婿”、“舍伯”、“愚妻”等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敬辞谦辞的特点及一览表

敬辞谦辞的特点及一览表

敬辞谦辞的特点及一览表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

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

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

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

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

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

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

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

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

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

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

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

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

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

“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

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

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

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

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谦称和敬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使用谦称和敬称,以示尊重和礼貌。

谦称和敬称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礼仪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谦称和敬称的定义、使用场合、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谦称和敬称分别指的是在称呼他人时所使用的谦虚的称呼和尊敬的称呼。

谦称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高或者年龄大的称呼,以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在称呼长辈或者上级领导时使用“老师”、“阿姨”、“叔叔”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谦卑的谦称。

而敬称则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低或者年龄小的称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称呼晚辈或者下属时使用“先生”、“小姐”、“同学”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敬称。

其次,谦称和敬称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场合。

在家庭中,长辈和晚辈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彰显家庭中的尊重和礼貌。

在工作场合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和服务人员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维护工作中的秩序和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此外,谦称和敬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而谦称和敬称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使用谦称和敬称,人们能够传递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时,谦称和敬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价值观念,即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谦称和敬称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对于传统的谦称和敬称并不那么看重,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分讲究这些礼节已经过时。

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来进行称呼,认为这样更加自然和亲近。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人教版)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人教版)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人教版)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

好名字,谁给你起的?”“家父所赐。

”“令尊是……”“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

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

“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

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

“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 father”或“my 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

现代汉语敬谦辞

现代汉语敬谦辞

现代汉语敬谦辞摘要:敬谦辞是汉语词汇中极富表现力的一个词群。

现代汉语敬谦辞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

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敬谦辞,是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条门径。

关键词:敬谦辞界定分类语用分析一、敬谦辞的界定敬谦辞,顾名思义,含恭凡是敬或谦逊的基本意义或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都是敬谦辞。

由其基本定义可将其分为敬辞和谦辞两类,其中“敬”和“谦”是一种对立的感情和态度,而“敬人”和“谦己”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敬谦辞是在一定前提下从礼貌词语中分离出来并加以专门研究,因此,敬谦辞是礼貌词语的一部分。

敬辞大致可分为四种界说。

一是“恭敬”说。

它着眼于“恭敬”、“尊敬”、“敬意”。

二是“礼貌”说,它着眼于“礼貌”,例如:“指用于语言交际中用于礼貌的套语”(王宗炎主编《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

三是“敬谦礼”说,即兼顾恭敬(尊敬、敬意等)和礼貌的说法。

例如:“表示恭敬和礼貌的用语,如‘请’、‘对不起’等(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

”四是“社会地位”说,认为敬辞的运用受人们所居的社会地位的支配。

由敬谦辞的定义我们把是否含敬谦意义或色彩作为评判敬谦辞的标准,坚持以下几条鉴别标准。

一是语素准则,根据敬谦语素判断,如“贵”、“贱”、“尊”等,但并非所有由敬谦语素组成的词都是敬谦辞。

如“尊容”多含厌恶意,讽刺意味,不被看做敬谦辞。

二是义素准则,如一个不含敬谦语素的词语,其义位中含有敬谦义素,则此词是敬谦辞。

如[遗体]:所尊敬的人(义素一)的尸体(义素二)(《现代汉语》),它的两个语素都不表敬义,不是敬语素。

义位中含有两个义素,第一个表敬义,由此可判断“遗体”是敬谦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的义位中的每一义素都不含明显谦敬义,但所有义素组合起来表谦敬义,这类词也属谦敬辞。

[绵薄]:自己薄弱的能力。

三是语用准则。

有些词语素、义素都不含敬谦成分,但人们习惯上唱吧它们用作敬谦辞,如“滥竽”(自谦)、“见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

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

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

“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

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

“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father”或“my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

使用不同的称谓显示说话者的感情好恶和尊恭谦卑,这是汉语敬谦称中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

再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和英语中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myfather
家母、家慈、家堂、家夫人mymother
家兄、愚兄、小兄myelderbrother
贱房、贱荆、贱内、贱妻、贱累、贱室mywife
小儿、小犬、小豚、贱息、贱子、犬子myson
小女、拙女mydaughter
……
尊慈、尊堂、尊母、尊萱yourmother
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yourfather
令兄、令兄大人、尊兄、贤兄yourelderbrother
令阁、令妻、令攸、令室、令阃、令正yourwife
令郎、令公子、令嗣、令子、贤子、贤息、贤郎yourson
令爱、令媛、令闺爱、令千金、令淑yourdaughter
……
三、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

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深受礼教束缚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

国家之中,君君臣臣界限不可僭越,而在家庭之中,尊卑长幼之序严格有别,敬谦称谓随之产生,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谓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伴随而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许多敬谦称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举例说来,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男人往往三妻四妾,“尊宠”、“令宠”都是对他人姬妾的敬称,而“贱妾”、“小妾”是对自己姬妾的谦称,而这些敬谦称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复存在了。

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位的,而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那些体现男尊女卑思想的敬谦称也不能在现代汉语中存在。

在封建社会中,“小婢子”是对女儿的谦称,而“箕帚之使”是对妻子的谦称,这些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1)“姬妾是扬州土产,小弟替年兄觅个尊宠何如?”(清·李渔《怜香伴·斋访》)
(2)“只见他令宠把奉承他的一套本事,多使出来奉承那番兵。

”(《续金瓶梅》第十一回)
(3)“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步……小哥子抱得来?’曰:‘又一小婢子。

’”(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
(4)“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已有箕帚之使,愿入记之。

’”(《韩诗外传》卷九)
在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对别人家的子女,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往往尊称为“少爷”、“公子”“小姐”、“千金”,对富贵人家的儿媳称作“少奶奶”,在现代汉语中,“少爷”、“公子”、“千金”还在使用,“少奶奶”已基本不用了,而“小姐”的含义变得复杂了,也基本不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1)“李先生的少爷病得很重,李太太催李先生赶快回去。

”(曹禺《日出》第四幕)
(2)“她的公子,这一会烧得更重了,我没敢多问话。

”(曹禺《蜕变》第四幕)
(3)“你应该先去看看你的千金小姐,她吃亏了!”(茅盾《子夜》八)
(4)“要是太太还在,看见你们长大了,该多喜欢!还有我们少奶奶,公馆里哪个不喜欢她?”(巴金《家》十四)
现代家庭关系的变化导致现代亲属称谓的简化,许多古代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得已不多,大致局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孙侄等,现今用得较多的有:
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姊、家兄、尊府、尊堂、令尊、令堂、令慈、令郎、令嫒、令爱、令孙、贤侄、贤婿、小女、小犬、犬子、小侄、舍弟、舍妹等。

四、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很强的书面性。

现代汉语敬谦称主要源于古汉语,所以这些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一般不用于口语,而更多地使用在书面语,尤其是雅体书信、文人书札中。

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敬谦称时,要注意一定的选择性,要特别注意使这些敬谦称与随意的口语保持协调。

正确使用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现代文明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但是在使用时,不能为了使用而滥用,一定要注意这些敬谦称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注意对方的身份。

如果向一个小孩子问起“令尊”,由于知识的局限,小孩子可能会不理解,反而没有问“你的爸爸”来得通俗易懂。

<p align=right>追忆</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