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从应用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地提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能力结构,针对传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58-02
一、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市场体制不断发育成熟的情况下,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互动的。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
由于传统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与社会需要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来进行调适,没有找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的结合点, 导致了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的偏离,产生了社会需求与外贸人才供给的供需矛盾。
正是由于我国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产生了“人才剩余”的假象,一方面很多人才就业困难,学非所用,另一方面又有很多领域的岗位存在“人才空缺”。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能
力为本位”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要体现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其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着素质
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可能会在人才定位上有
所不同,但是其办学目标都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即以较高外语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国际商务洽谈能力、电子商务系统应用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报关、单证、报检、货代、跟单、外贸业务员等业务工作的高等直接应用型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职业面向,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拟订了如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结构分解表(附文后),并且同时提供培养这些技能和能力的课程保障和实训保障。
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一)国际贸易的一项业务活动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见一笔完整的贸易。
(二)由于涉外贸易业务量大,有时只是组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所有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调,时间利用率低。
(三)国际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实习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弥补实习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曾一度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增加案例分析,但也不能较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目的。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各专业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组织实践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中,学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中;二是由于学时的限制,课程中给出的案例条件简单、涉及面小,与涉外贸易错综复杂的客观条件相差太远,不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鉴于此,我们在教改过程中,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强调学生分项能力培养,包括: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外贸英语函电主要是强调英语在外贸中的运用能力培养。
该课程通过
介绍外贸实务中各种英文业务函件、电传和传真,以及其他方式的写作格式,商业、术语和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并通过介绍对外贸易各环节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熟练掌握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及表达技能,培养和提高外贸业务工作能力。
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分别是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类课程。
国际商务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贸易各环节中的操作技能。
由于贸易活动的各环节无一不是通过各种单据凭证来体现,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外贸业务工作者特别是单证员所必备的基本功。
报关员和货代员的工作主要完成的是贸易活动中的报关和运输两重
要环节,熟练掌握报关技能和国际货运代理的操作技能是报关和货代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第二类为注重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包括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国际贸易模拟运作等。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该课程主要以国际贸易岗位设置为基础,以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提炼教学内容,以外贸业务流程训练为主线,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
根据国际贸易不同的岗位技能要求将同学们已经学过的得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综合应用到不同的业务环节中,使所学知识内化为一种专业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市场开拓能力、业务磋商能力、业务执行能力,初步形成学生的一种零距离的上岗能力。
国际贸易模拟运作是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后续课程,本课程是一门操作课程。
主要是运
用贸易平台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使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业务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直至最后的交单结汇善后的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该课程的实践要求是解决学生从会到熟练的过程。
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主要通过实际情景模拟方式进行教学。
(二)课外实践
课外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
体的各类技能比赛、社团活动、考证考级等项目,是课内实践教学在课堂外的进一步延伸,为学生在课堂掌握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如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单证技能的培养,课内实践教学目的只能是使学生掌握能力或技能的会的过程,但要达到熟练程度,光靠课堂的教学时数是不够的,在课堂外通过设计国际贸易操作能力比赛或单证技能比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实践要求,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或分项能力。
(三)校外实践
校外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内容浅层次的形式可以是由专业教师
组织、指导和负责,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或外贸型生产企业观摩、见习,了解我国的外贸形势,熟悉主要进出口产品及外贸的整个运作流程;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外贸单证,学会外贸资料档案管理;
了解从业人员素质、技能、能力要求。
深层次形式可以是组织分散的顶岗实习或以产学合作教学形式的集中顶岗实习,是培养和锻炼岗位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结合岗位实际进行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联动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订立合同的基本技巧,合同的履行、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全方位、多方面、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的实践能力。
为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业务与管理人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田金江.也谈外贸实践教学[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2,(3).
[2]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
坛,2004,(24).
[3]曹纯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宁波城市学院学报,2006,(1).
[4]张保均.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1).
[5]韩华英,董本云.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研究[j].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