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变质核杂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变形分解作用的识别
辉长岩变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
辉长岩变形分解为绿片岩(中条山)
百度文库
2.4.矿源层:基性岩席和岩墙(2#矿体) 成矿空间:剥离断层及其褶皱
3.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与金矿
被拉出地表,并造成一大套地壳柱的被切失。
也就是说:以糜棱岩类岩石为代表的核部岩
石作为是深部岩石的标志;在浅表岩石的上盘 中零星出露了代表中、下地壳的岩石;沿大规 模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或剥离断层)使相 当多的沉积盖层被切去。
变 质 核 杂 岩 形 成 模 式
二、我国的一些变质核杂岩的特点
变质核杂岩构造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Cordilleran变质核杂岩
《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Crittenden,1980)
‘Cordilleran 变质核杂岩是一群由异常 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穹形或拱形 的孤立的隆起,其上为构造滑脱和扩张的 不变质的盖层。’ ( Coney,1980)
压,石英塑性变形--10~15km
地壳的强度剖面:不同岩石的韧-脆性过 渡的深度
2 同构造岩浆作用对形成糜棱 岩深度的影响
周口店的岩浆-热动力构造 云蒙山的岩浆-热动力构造
(二)关于地壳柱的切失
1.是构造切失还是沉积缺失
2。构造切失的多少
是中、下地壳被拉出到表层,还是多层 次的分层剪切。
G.A.Davis等,变质核杂岩的定义、类型及其构 造背景,地质通报,2002,4~5:185~192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高应变伸展环境中发 育的一套构造和独特岩石单位的组合。 包括三个必要的构造要素:
1. 主拆离断层—大规模位移(几十km), 低角度正断层
2.下盘:与断层相关的糜棱岩类岩石 3.上盘;含多世代正断层的上地壳基底和
(三)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机制 和岩浆核杂岩
同构造岩浆岩普遍存在于变质核杂岩的 核部。
如何解释变质核杂岩的穹状隆升? 重力均衡能否使核部杂岩上升出露地表?
爱 琴 海 中 的
一 个 变 质 核 杂 岩
伸展——地壳变薄——均衡作用——地 幔隆升——地表下降——成盆作用 地壳增热——热隆和岩浆上侵——成山
北京云蒙山、房山、内蒙亚干、呼和浩 特、山西中条山、湖南幕阜山、河北阜 平、赞皇、辽宁医巫闾山、江西武功山、 四川扬子西缘江浪和丹巴等。
形成时代有:元古代,中生代,第三纪。


核 杂 岩 带
克 拉 通 西



云 蒙 山 变 质 核 杂 岩
房 山 变 质 核 杂 岩 简 图
较老变质核杂岩的一些特点
3.沿基底剥离断层常有同构造岩浆岩的侵 入,形成席状岩体,指示断层的活动时 代。

剥 离 断 层 简 图
山 变 质 核 杂



房山变质核杂岩基底剥离断层综合剖面
房山变质核杂岩基底 剥离断层
三、变质核杂岩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糜棱岩的形成深度 1. Sibson 提出大断层的双层模式 弹性摩擦区 脆性断裂带 碎裂岩系列 半塑性区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系列 脆-韧性过渡的条件:正常地温梯度,挤
1. 在核杂岩周围介于基底剥离断层和以 脆性断裂为特征的盖层之间,存在一个 通常是浅变质的层状岩系,受到强烈的 近水平剪切所引起的韧性非共轴流变的 中间层。使得剥离断层代表了分开不同 变形相的滑脱面。
伸展构造的三层结构模式
2. 可以有多期的剥离断层和逆冲断层的 交替,形成一个多期变形的复杂的中间 层,中条山变质核杂岩有五个剥离断层 系,早期的剥离断层可形成同斜褶皱和 逆冲断层。
2.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的构造控制
2.1.是沉积层控还是构造控制? 1)构造置换的识别:层理还是片理?
微细的水平层理还是片理?细脉浸染状马 尾丝状矿石的成因(沉积层理还是糜棱 面理)? 2)剥离断层的识别
大理岩中片理对层理的置换,中条山
2.2.控矿构造: 剥离断层,褶皱 的剥离断层系;
岩性条件含矿岩 系与遮挡层。
上壳的脆性伸展方向、剥离断层的滑动 方向及下盘糜棱岩的剪切方向通常在运 动学上具一致性,反映了统一的运动方 式。
Cordilleran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代为早- 中第三纪(55~15Ma)
4. Davis 和郑亚东等(2002)提出了伸展变质 核杂岩的三个基本特征。其关键的一点是:认 为它们是地壳深部(≥10~15km)中、下地壳 的物质,因伸展作用而沿大型低角度拆离断层
2. 从破裂和伸展的上地壳岩石下被拉出来的、 位于大规模缓倾正断层之下的、中或下地壳岩 石组成的地质体。(Lister and Davis,1989)。
变 质 核 杂 岩 模 式 化 立 体 图
3. Cordilleran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
在空间上呈穹状或长垣状大型背斜的外貌。 地貌上常为区内的高山。
3.热液系统:下盘基底中的韧性剪切带,形成 网络状韧性剪切带,变质水和岩浆水形成还原 条件下的热液循环系统,淬取了围岩中的成矿 元素并使其沿剪切带迁移
上盘高角度正断层系和脆性破裂体系为地下水的深 循环提供了通道,异常的地热梯度为流体循环提 供了热能,形成一个与大气降水体系相连的氧化 环境下的水热循环系统。
两套热水循环系统在剥离断层附近交汇,形成很好 的氧化/还原带,成为矿质沉淀的地球化学有利地 段。
4.容矿系统:沿剥离断层的正向拆离,下盘糜棱 岩进入脆性变形域,围压降低,岩石碎裂和扩
容,形成低压的张性空间成为矿液的沉淀场所,
表现为大量的角砾状、网脉状和脉状矿石沿剥 离断层分布。
5.递进成矿模式
地壳伸展、地幔上隆、 下盘岩石接近地表, 氧化/还原界面下降 的同步,形成叠加矿 化和矿床及矿点的集 中。
二、实例分析
1.幕阜山变质核杂岩对湖南桃林铅锌矿的 构造控制
变质核:晚元古界冷家溪板岩和燕山晚期 二长花岗岩,
剪切带:花岗岩质糜棱岩和绢云或绢云片 岩绿泥石
盖层:K-E红砂岩
矿体沿剥离断层分布
矿化类型:角砾状-网脉状-浸染状 成矿的遮挡层:断层泥或碎粉岩
成矿物质来源:绢云绿泥片岩中的Pb、 Zn、Cu和原岩的比为0.18、0.15、0.08。 糜棱岩/花岗岩为0.75、0.76、0.90。 含矿热液:据氧同位素为大气水和变质 水的混合
核部由中、下地壳的中、深变质岩组成, 常有晚期同构造的中酸性岩体侵入。
核部杂岩顶部为一个以糜棱岩类岩石为特 征的缓倾剪切带。
糜棱岩顶部被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所切削, 使糜棱岩成绿泥石化、赤铁矿化碎裂岩类。 这一基底剥离断层分开了脆性变形的上壳 岩和曾受韧性剪切的内壳岩。
上盘以不变质的显生宙岩层为主,发育 多世代的不同类型的正断层,反映水平 伸展下的脆性变形。
异常地热梯度在变质核杂岩形 成中的作用: 对糜棱岩的形成深度的影响 同构造岩浆作用 热隆作用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核杂岩 扬子西缘变质核杂岩带
第二节 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
一、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1.矿源: 核部通常为太古宙结晶岩系(如
小秦岭的太华群的Au);幔源的基性岩 墙或岩席(如中条山的Cu,Au) 2.热源:高地热梯度和核部同构造中酸性 侵入活动
/或表壳岩层。
(一) 构造部位:北美西部被动陆缘,东为 Cordilleran前陆褶皱冲断带,西为Nevada 岩基带,相当于腹陆(hinterland)带
(二) Cordilleran 变质核杂岩的基本
特征 1. Coney(1980)具双层结构特征:通常是不
均一的老的变质岩-侵入岩基底,具缓倾面理 和线理的糜棱的和片麻状的组构;其上为不变 质的盖层,以变薄和被许多近水平的新盖于老 的断层切成薄片为特征;其间为滑脱带或陡的 变质梯度带,常具角砾岩化,并指示向下的滑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