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4.创新实践:
-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声学装置,如音调显示器、声音放大器等。
-Hale Waihona Puke 合学校或社区的实际需求,提出一项关于声音环境改善的建议或方案。
5.个性化作业: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布置难易适度的个性化作业,帮助学生提高。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声音特性的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结合课本,系统介绍声音特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物理量。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总结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乐器演奏、人声演唱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美妙。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和生活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进行总结。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2.2节后的练习题,强化对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声音的特性-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概述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以下特性:1.声音的产生要有物体的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2.声音具有传播的方向性,声源越强,传播距离越远。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次之,液体中最慢。
4.声音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衰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声音强度逐渐减弱。
二、教学内容1.声音产生的条件与特性;2.声波的传播;3.声音的音调和音量;4.声音的衰减和共振。
三、教学重点1.理解声音的特性,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2.了解声波的传播规律,掌握相关公式;3.学会测量声音的音调和音量,熟悉使用声音频谱仪;4.认识声音的衰减规律和共振现象,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编排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高低音调,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开展对声音的讨论。
第二步:理论授课通过PPT等多媒体资料,讲授声音的产生条件、声波的传播、声音的音调和音量、声音的衰减和共振等理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特性和相关公式。
第三步: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测量声音的音调和音量,使用声音频谱仪进行记录,并在操作中感受声音的特性和规律。
第四步:实践应用通过分析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衰减、共振等现象,探索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音响、语音通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减少噪音等问题。
第五步:拓展与总结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声音的特性,根据所学知识对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3.组织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关应用场景;4.课后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讲解点拨、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
同时让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学法分析】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全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基本运用。
为学生最终明确物理学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科学。
当然本节课还应该开始让学生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评价设计】通过“模块一、二、三”的学习达成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一、二”、“实践出真知”三个环节的学习达成目标2。
【教具学具】教师:音叉、铁架台、乒乓球、多媒体等。
学生:橡皮筋、钢尺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三、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教学反思】本设计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感受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之美,还能深切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钢尺〔假设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拟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消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上下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展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方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一样,比拟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想想议议][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2.2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钢尺、鼓、锣
【教学过程】。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 》教学设计复备人:复备时间:1.音调引导学生回想有没有听到蝴蝶和蚊子的声音?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师生共同总结:振动快慢不一样,引出音调即声音的高低。
问:音调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改变发声体的音调,观察当物体的音调改变时,物体的振动快慢有没有变化。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老师总结: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为了表示振动快慢,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频率。
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快慢(2)定义: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3)单位:赫兹,用HZ表示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让学生闭住学习课本41页小资料学生实验:利用桌上的器材钢尺,橡皮筋,梳子等,改变发声体的音调。
观察当物体音调改变时,物体的振动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后,小组总结改变发声体音调的方法,并描述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的内容,了解频率范围,并找出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响度情景:老师小声叫一学生名字让学生站起来,可是被叫学生没有反应。
再大声叫,假装质问:“老师刚才让你站起来,你为什么没听见?”学生回答:“声音太小了。
”借而说明声音有大小,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解释振幅:振动的幅度让学生利用器材改变声音的响度,并观察幅度变化发现问题,振动不明显演示课本实验,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介绍物理实验方法:转换法(微小放大)结论: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实际中,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课堂小结:回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声音的其中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刚才的实验用具,改变发声体的响度,同时观察幅度有什么变化?梳理知识【布置作业】。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3.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作业小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声音特性这一章节时,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2.使学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实例、实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理解声音的特性。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魅力。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敲击物体、吹奏乐器等。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隔音措施、选择合适的音响设备等。
4.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声音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如声音识别、声音合成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相关实例,如音乐、语音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doc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 “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更加了解声音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讲解: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先后敲打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声音高低]提问:这两个音叉发出来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2、声音的高低就是指音调。
[板书]音调:声音的局低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引导猜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的不同是否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呢?4、分组实验:将一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到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提问:钢尺振动的快慢与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实验结果: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
5、可见,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那么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频率。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件共16张PPT

动手动脑学物理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出声 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2S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 多高?人类能听到吗?
动手动脑学物理
生活中常用“高”和“低”来 形容声音。“女高音”“男低 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四个词语中,“高”和“低” 描述的分别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结论 振动的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
的响度越大;振动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音色自主篇
1.我们除了利用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区分声音以外, 还可以利用声音的什么特征区分声音? 2.什么是声音的音色呢? 3.声音的音色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音调高的听觉表现为: 声音清脆、尖细
音调低的听觉表现为: 声音粗犷、低沉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实验结论:振动的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的 频率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水瓶琴
1
2
3
4
5
6
7
响度自主篇
1.什么是声音的响度?
2.什么是振动的振幅? 3.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声音的特性
音调自主篇
1.什么叫频率?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______简称: ______符号:______ 3.什么是声音的音调? 4. 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是什么? 5.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6.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你学的怎么样答案
1、A 2、C 3、A 4、B 6、响度 音色和音调 7、响度 音色 音调 音调 8、振幅 距离 9、音色、响度 10、音色 5、C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二.响度
(1)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五.练习导学案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频率
教学
资源
伴你学 导学案 ppt
教法与学法简述
以合作教学为主展开教学,学生探索发现法,归纳总结。
通案内容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听并分析音调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
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其余同学辨别是谁说的。
音调的高低比较抽象,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音调高就是指声音尖锐、清脆。
通过轻、重敲音叉听声音大小,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板书
设计
1.3 声音的特征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教师找几名同学分别说“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不同乐器、不同人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也各有特色,叫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学生回答
仔细听,并说出两次声音的区别:快滑梳子声音尖锐,慢滑声音低沉;重敲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回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征。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介绍频率和振幅的定义及单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提问: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响度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1)

3.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内容,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发声频率范围与人的差异。并扩展介绍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广泛的应用,有些情况下也存在危害。
1.学生听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学生音乐课具备这样的常识)
获得对音调高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探究
(1)思考,进行猜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平时自己对声现象的观察,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管学生的看法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鼓励,倡导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2.2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实录一、新课引入教师为学生放一段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
师:(音乐结束时)你从刚才的录音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流水的哗哗声青蛙的叫声生:听到刚才的声音,仿佛处于森林中、刚才的音乐是在一个小溪旁……(说明:利用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和吸引人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声音的学习环境。
)师: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了解到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在听到刚才的美妙声音之后,你还想要了解有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生:为什么鸟的叫声与青蛙的叫声不同?(笑声)生:为什么笛子的声音非常的清脆,音调非常的高,而萨克斯的声音就非常的低沉?生:为什么小鸟的叫声有时高,有时低?生:为什么刚才音乐的声音那么好听,而汽车喇叭声就非常的噪人?生:为什么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我们听不到?……师:“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说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的第一步。
由学生的问题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二、新课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振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就可以解释声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
那么,请问:振动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生:(讨论)振动有大小之分,振动有快慢之分。
(说明:利用形体语言来讲授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
)师:很好,振动有快慢和大小之分。
而振动的大小物理学中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
(板书)板书:一、相关概念:1.物理学里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 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 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 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
因此通过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物体的发音。
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音叉
钢琴
长笛
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其波形疏密 程度是相同的(频率相同),只是波的形状 不同(音色不同)。
声音的特性
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特性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 的声音,却能听到蜜蜂翅膀发 出的声音?
声音的特性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次 声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超 声
质
____、_____ 的依据。
挑战自我: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 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响度 ) (3()2电)锯李发宁出唱的歌声的音声很音尖真,好很听音刺(色耳(音调) )
挑战自我:
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 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
20Hz
20 000Hz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声音的特性
小资料
20Hz
人
20 000Hz
15Hz
狗
60Hz
猫
50 000Hz 65 000Hz
1000Hz 蝙蝠 120 000Hz
150Hz
海豚
150 000Hz
声音的特性
在本章开始时“大象 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 ‘声音’进行交流”?
这是因为,大象的语言对 人类来说是一种次声波。
声音的特性
火
台
山
风
喷
发 次声波
地海Βιβλιοθήκη 震啸二、 响度
1. 概念: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强弱。
2.物理学中用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同一声音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活动三 听声辨乐器
三、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
4. 在听熟人打来的电话时,容易听出对方是谁,其原
因是不同的人讲话时声音的( )C
A.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B. 频率不同 D. 响度不同
学以致用 你知道水瓶琴是怎么回事吗?
谢谢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男同学声音要粗、音调低。 女同学声音要细、音调高。
声音的特性
为什么声音会有不 同的音调?
大家一块做个小实验……
探究活动一
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 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使其一端伸出桌边。
(注意手按住的位置)
②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③改变钢尺_伸__出__桌__边__的__长__度_,再次拨动钢尺。 2.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快__慢_和声音的音调。 3.操作过程中注意_使__钢__尺__两__次__的__振__动__幅__度__大__致__相__同 (控制变量法)
声音的特性
现象分析
物体振动的越 快,发出声音的音 调越高,振动的越 慢,发出声音音调 越低。
发声体振动的快 慢决定着音调的
高低。
声音的特性
频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 理量
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振动的次数叫 做频率
3.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 为Hz。 例如:物体在1s钟振动50次,则我们 称,物体振动的频率为50Hz。
梳理知识
声音的 特性
音调
含义
声音的 ____
决定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
相关问题
频率:______ 单位:_______ 听觉频率:_____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 ____
发声体振动的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______
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有 关,还与_________有关。
音色 声音的品 发声体本身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挑战自我:
3.下列四个句子: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 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C )
c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