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合集下载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和理解,影响因素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声音特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音调、响度、音色的实验装置)。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特性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的特性的应用领域,如音乐、影视、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

(2)影响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有哪些?(3)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2. 答案:(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如钢琴、小提琴的琴弦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响度:声音的大小,如敲鼓用力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如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各有特色。

(2)影响因素:音调:频率(振动快慢)响度:振幅(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性质。

音色:物体材料的性质、结构。

(3)现象:敲击不同的乐器,如钢琴、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响度、音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会现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音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个与声音特性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音乐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各种乐器的演奏,引导他们关注乐器的音色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能分辨出视频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吗?它们是如何产生声音的?”激发学生的思考。
3.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导入环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我可以提问:“你们能听出视频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吗?它们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巩固: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同时,我布置了一些与声音特性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3)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3)

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物理初中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

物理初中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

物理初中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质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在初中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特性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声音的特性以及相关实验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物理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1.声音的产生声音通常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会以机械波的方式传播,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是空气、固体或液体。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特性:(1)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2)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弱小。

(3)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4)音速:声音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称为音速。

音速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也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频率的实验实验材料:音叉、张力调节器、线、滑轮、容器。

实验步骤:(1)固定张力调节器,并将音叉悬挂在上面。

(2)用线将容器悬挂在滑轮上,并将其与张力调节器相连。

(3)拉动容器,使其与音叉接触并产生声音。

(4)观察容器的高度对声音的频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当容器的高度变化时,声音的频率也会相应变化。

容器高度越高,声音的频率越低;容器高度越低,声音的频率越高。

2.波长的实验实验材料:声音发生器、水槽、振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

实验步骤:(1)将水槽装满水,并将声音发生器悬挂在槽底。

(2)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

(3)使用振动频率计测量声音的频率,并记录下来。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三章第2节后的习题,重点加强对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
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规范书写解题过程,确保答案正确。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声音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帮助。
5.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究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声音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设计实践活动,让传播条件的掌握
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忽视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设想: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传播速度与介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3.重难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提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尚处于表面,对于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化。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3. 能够区分和应用各个声音特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应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细绳、乒乓球、示波器、音色不同的乐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的?2. 学生回答: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和音质来辨别。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探究音调(15分钟)1. 实验1:让学生用细绳系在音叉上,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同时听音叉发声。

2. 学生观察并回答: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声的音调越高。

3. 教师解释: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探究响度(15分钟)1. 实验2: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同时听声音的大小。

2. 学生观察并回答: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 教师解释:响度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探究音色(15分钟)1. 实验3:让学生分别演奏音色不同的乐器,听它们的演奏声音。

2. 学生回答: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出它们的声音。

3. 教师解释: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辨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声音特性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音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学生总结: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波形决定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2.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声音特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小组所选的声音特性。这种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音特性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小组所选的声音特性。
3.鼓励小组之间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总结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声音特性的重要性,如在音乐、通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使学生认识到声音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强调声音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撰写观察日记。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声音特性,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敏感度。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目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乐器之间的声音差异,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参与度。

3.2《声音的特性》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声音的特性》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声音的特性》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我设计这节《声音的特性》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从而达到理解声音特性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区分它们;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一、导入: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远远地就能听到某个声音,但走近了却发现声音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

二、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个特性的不同。

三、实践活动:我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音叉,用纸和尺子,观察和记录音叉的振动情况,并尝试改变音叉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观察声音的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四、实验探究:我让学生用鼓和鼓槌,敲击鼓面,观察和记录鼓面的振动情况,并尝试改变敲击的力度和频率,观察声音的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将其设定为:1.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情况;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3.2 声音的特性(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声音的特性(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做“决定响度的因素”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鼓、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的高低、强弱和发声体各不相同。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有哪些特征吧。

知识点一音调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特性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做出猜想。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动手做P75图3.2-2实验。

2.教师提出问题,并巡回指导:(1)尺子伸出的长短跟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2)振动快慢和声音的高低有何关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回答:(1)尺面伸出得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尺面伸出得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音调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

发声体的振动快慢用频率表示,并介绍频率单位——赫兹(Hz)。

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对应部分内容及表3.2-1,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音调、响度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3. 能够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音色的辨别。

2. 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 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

3. 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 多媒体显示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声音源,如窗户、电风扇、讲台等,让学生注意到声音的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实验一:调整钢尺的振动频率,观察音调的变化。

实验二:改变橡皮筋的振幅,观察响度的变化。

实验三: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调,观察音色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2.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提问:声音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举例说明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影、通信等。

4. 拓展学习:邀请音乐老师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演奏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特性的决定因素。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塑料尺、音叉、闹钟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听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学生分享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钢尺和塑料尺的振动情况,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响度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教师讲解音色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差异。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2.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3.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它们的决定因素。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近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

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

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习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平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习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习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

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2】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特性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方面。

2.掌握测量声音的响度的方法。

3.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条件。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PPT或黑板、粉笔。

2.示波器、音叉、弦线、木棍等实验装置。

3.实验器材: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测量音调的仪器。

4.课堂小实验:视听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3.2.1 声音的响度1.提问引入:什么是声音的响度?为什么会有强弱之分?2.通过观察实验,用示波器测量不同声音的振幅,解释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制作不同长度的音叉,用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测量不同长度音叉的声音响度,总结音叉长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

4.总结归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而振幅与声音源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2.2 声音的音调1.提问引入:什么是声音的音调?为什么会有高低之分?2.通过观察实验,使用不同长度的弦线和不同材质的木棍,用测量音调的仪器测量不同实验材料发出的声音音调,解释声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制作不同长度的弦线,用测量音调的仪器测量不同长度弦线的声音音调,总结弦线长度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4.总结归纳: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3.2.3 声音的音色1.提问引入:什么是声音的音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色?2.通过观察实验,使用不同材质的弦线和不同材质的木棍,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的差异。

3.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制作不同材质的弦线,用测量音调的仪器测量不同材质弦线发出的声音音调,总结材质与声音音色的关系。

4.总结归纳:声音的音色与声波的谐波成分有关,不同的谐波成分使得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3.2.4 声音的传播1.提问引入: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2.通过示意图和讲解,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条件,介质的选择和介质的密度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本资料源自--智源教育网声音的特性.教案12是:智源教育网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欢迎下载。

智源教育网希望能对家教、网上学习、培训、培优、补习提供方便。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本页内容为原文件的部分预览内容,完整内容预览,请电击下方红色的“资料预览”,请点击下方红色的“立即下载”下载声音的特性.教案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

(2)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采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听录音,引导学
生逐步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发音齿轮、钢尺、鼓、锣、吉他、音叉、示波器、学生电源、小纸团、驱蚊器、美声唱法磁带、瓷碗。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
(1)人怎样才能听到声音?
(2)听自己的讲话声与录音一样吗?
2.课前热身
听一段录音(事先录制好),体验蚊子与老牛的叫声有何区别?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幅度。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教学互动
互动1:区别声音的高低。

明确通过比较男女生声音、鼓声与锣声、拨动吉他六根弦的声音等活动,体验声音有高有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一般情况下男生音调低于女生。

前面录音中蚊子叫声的音调就高于牛叫声的音调。

互动2:观察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明确观察发音齿轮、钢尺发音实验,归纳出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互动3:你知道无污染驱蚊器吗?
明确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

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

互动4:观察音调不同声音的波形。

明确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不同,频率越大,波形越密.女生声音波形比男生密一些,说明了女生声音的音调比男声高。

互动5:观察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明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观察鼓面上小纸团振动情况:用力越大,声音越响,纸团振得越高.说明了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上面录音中牛的声音响度比蚊子大。

互动6:闻其声而知其人,为什么?
明确让同学做听声音猜姓名的游戏,也可以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体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电子乐器能模仿许多乐器的声音,就是因为它能发出与所模仿乐器声音的音色差不多的声音。

互动7:观察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

明确通过观察音又、钢琴、长笛的声音波形归纳,主要振动频率是相同的,但是小的附加振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互动8:为什么听自己的录音觉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明确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

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

3.达标反馈
(1)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手,则女高音歌手音调高,男低音歌手响度大。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C)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3)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此时人类不能(填能、不能)听到。

(4)在音乐会上,长笛和二胡协奏同一首曲子,但仍能明显区别开两者的声音,主要是由于(D)
A.音调不同
B.振动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方法总结: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

(三)布置作业
1.(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
(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2.利用八只相同的茶杯(或瓷碗)、水,自制编钟。

(四)板书设计
1.3声音的特征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超声波、次声波。

二、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响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发声体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