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档案
今年8月20日,是第五个“唐山档案馆日”。市、县两级档案馆通过宣传档案法规、举办档案展览、体验档案数字化查询、举行档案知识讲座、组织家庭建档知识研讨等活动,展示了近年来档案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强化了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工作职能,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到档案是与国家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许多群众对建立家庭档案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为增进广大群众对家庭档案知识的了解,掌握建立和管理家庭档案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再谈一些个人意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立家庭档案是记录家庭发展变化和家庭成员人生经历、社会活动、工作实践、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是促进家庭和睦、传承家庭美德的珍贵史料,是维护家庭及其成员权益的法律书证,是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也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家庭档案在管理家政事务,从事社会活动,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建档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什么是家庭档案呢?家庭档案是家庭及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时利用价值和历史查考价值的可归个人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票证、声像及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
怎样收集和整理家庭档案呢?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资料,如家谱、家史、自传、回忆录、生卒日期、遗嘱、履历等;证件与凭据资料,如各种资质证书、户口簿、结(离)婚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党团证、任命书、荣誉证书、奖状及各种契约、合同等;书信往来资料,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之间的重要来往
信件等;声像资料,如反映家庭成员活动的照片、录像、录音等;学习参考资料,如日记、业务学习笔记、摘抄或剪辑的各种资料等;原创资料,如家庭成员创作的各种文论著述的文稿、图样、声像资料等;经济收支资料,如各种收支记录、购物凭证、存折、股票、债券和保险单等;家产资料,如房产证、土地证、物业管理证、重要家用电器设备购物凭证及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维修记录等;卫生保健资料,如家庭各成员的体检记录、病情记录、就诊记录、用药记录、烹调技术、营养知识等;兴趣爱好档案,如读书笔记、旅游日记、收藏品等。
做好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工作之后,应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建立家庭档案。包括档案整理装订、立卷、编号、装袋装盒、登记目录等。专业档案因管理和检索要求有严格的立卷、保管标准和规范,分为全宗、目录、卷三级管理。一般的家庭不必如此繁琐,可根据个人习惯、喜好,按照便于保管、查找的原则建立和管理家庭档案,采取以卷为单位、以盒为分类的管理模式即可。对于因时间久远而褪色、褶皱、破损的档案应进行装裱、平整、修补等整理工作。纸质档案立卷可以用线装订成卷,将一定时间段同类内容的档案装订为一卷,拟定卷号、卷名,标注页码,以便根据页码注明本卷目录。零散的票据可分类以时间为序粘贴在空白纸上装订立卷,因纸张规格大小不一很难装订整齐,或重要的纸质档案为避免损伤原件,也可以装袋立卷。同类多卷为一大类装入档案盒,拟定盒号、类名,注明目录。证件、声像、实物等档案也可以分类以时间为序,直接装入档案盒。照片档案的整理可以分类以时间为序装册,将像册内照片的内容和拍摄时间写在像册封面或脊背上。应为像册内的照片制作小标签或在照片背面编号,写明拍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家庭档案的装具要求不像档案馆(室)那么严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装具。无论用什么装具,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便于统一管理利用;二是有利于妥善保存档案原件,注意防压、防潮、防蛀、防霉、防光、防磁等。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正在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目前市、县两级
国家级档案馆基本实现了档案数字化检索利用,开通了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提供在线服务利用。现在一般家庭都有计算机,可以将编制好的家庭档案检索目录或者重要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形成电子档案。甚至可以尝试利用扫描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声像设备将家庭档案以图片和音像的形式保存,将电子目录和声像档案衔接,实现家庭档案数字化管理。同时为防止计算机病毒或计算机损坏等意外,造成档案数据丢失,应及时将家庭档案备份保存到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需要建档的家庭可以到社区或档案部门进一步学习、了解家庭档案建档和管理知识,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体会。各级档案部门也应该研究制定家庭档案发展规划,加大推广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唐山市档案馆)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