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偏见测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外关于品行障碍性别差异研究的综述

国外关于品行障碍性别差异研究的综述

Vol.29No.1Jan.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1期(下)2013年1月1前言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CD)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反复而持久的攻击和反社会行为,该行为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力,并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标准和规范.在国外关于品行障碍的众多研究中,被试大多数为男性,对于女性品行障碍的研究虽未间断,但一直以来也非常的少.在这一领域,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女性品行障碍的研究上.Mof-fitt,etal(2008)通过对3208名青少年样本的访谈和施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DSM-IV的品行障碍诊断标准显示出性别偏见,即现行的品行障碍标准也许并不适用于对品行障碍女孩的诊断测量.Pardini&Fite(2010)指出,当前对于女孩的品行障碍诊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作的一般年龄(ageofonset);最有效的可以作为确诊阈限的症状表现(symptomthreshold);可能作为部分品行障碍定义的其他反社会行为表现和人格维度.新的研究发现和质疑导致很多研究者呼吁修改现有的品行障碍诊断标准,使之更符合对于女孩品行障碍的提早诊断和预防干预.以下从品行障碍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综述和分析这些新的有关女性品行障碍的研究成果.2品行障碍性别差异的表现2.1品行障碍影响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品行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男性品行障碍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生物因素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对17个月到29个月的2940名婴儿的身体攻击行为进行的研究表明,男孩被划分为高水平和中等水平攻击性的概率是女孩的2.6倍.男性激素(尤其是睾丸激素)和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也被广泛研究.Archer(1988)研究证实,睾丸激素会增加多种脊椎动物的攻击性行为,但随后Archer(1991)发现,即使睾丸激素与攻击性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其程度也是相当的低.后来基于人类被试的研究对“男性激素是否会增加攻击性行为”出现了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进行的研究更是如此.尽管如此,也有研究者认为,儿童性别社会化是导致品行障碍表现具有性别差异的因素之一.就品行障碍的具体表现而言,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与童年早期那些没有被习得“要求禁止的”攻击性行为是一致的.只不过对于男孩和女孩而言,在童年早期所习得的“需要被禁止的”行为由于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具有性别差异,故导致品行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也具有了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童年早期的不利经历对于品行障碍男孩女孩具有同样的影响.DaddsandBarrett(1996)研究证实了严重的、长期的家庭功能失调与情感和品行障碍之间的关系,认为严重的、长期的家庭功能失调对于女孩和男孩的危险性是一样的.DaviesandCummings(1994)认为家庭内部冲突干扰了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且导致儿童更易以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做出回应.Bowlby(1988)研究中儿童所报告的内容也表明,这些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因素易导致“不安全的”依恋.Becker&Mccloskey(2002)也证实,童年早期就处于家庭暴力的儿童易发展成为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和品行障碍儿童,对于女孩更是如此.Afifietal(2011)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为样本的研究中,童年虐待与终身的品行障碍症状相关联;所有形式的童年虐待,即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身体忽视、情感忽视都与品行障碍相关联,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社会情境理论则重视社会情景对于人类社会心理活动的影响.根据该理论,品行障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表现是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情境.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睾丸激素更多的与“社会支配”相联系而不是与攻击性相联系,而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攻击性才会与社会支配相联系,也就是说,睾丸激素是通过影响男性“社会支配”意识为中介国外关于品行障碍性别差异研究的综述熊小青,刘启珍(安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长期以来,国外心理学家对于品行障碍的研究一般是以男性为被试,但近十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女性被试品行障碍的研究。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①国外研究综述就业歧视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Gary S. Becker根据1957年的一篇论文发表了《歧视经济学》,提出了歧视的偏好模型,他的歧视理论,是基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这表明有些人可能会支付高昂的费用独自一人享受,也不愿与特定群体的成员约会。

个人偏好歧视理论是贝克尔歧视理论的发展。

该理论将歧视视为歧视者的偏好。

这是指与不同种族或性别的成员相关的个人偏好。

她认为歧视来自个人。

用贝克尔的话来说,包括雇主、雇员和客户,不来自个人品味。

“如果一个人有歧视性的偏好,”他愿意用另一组代替一组,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这些成本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例如放弃部分收入。

贝克尔进一步指出:“当歧视行为发生时,该人要么直接支付特权,要么放弃部分收入行使特权。

这样看来,他只是触及了偏见和歧视的本质。

Riskin提出的“就业分离理论”而Ruth则基于简单的供求概念,具有有限的歧视范围,假设部分雇主有限制就业的理论。

人们对不同的人群有主观的好恶,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阿尔斯特皇家警察局局长Shaman表示,英国是一个古老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传统观念是雇主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求职者,普通法中不存在就业歧视。

直到1970 年代,英国才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人生来权利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相关的维护运动也越来越多。

支持社会组织的平等权利,英国政府一直承受着通过立法来规范雇主观念的压力,英国是国际条约的签署国和欧盟的成员,即法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欧盟的法规,必须履行其采纳相关法规的义务。

简而言之,成员国有义务反对工作场所的歧视。

英国政府的社会排斥部门表示:“社会排斥是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特定个人或地区遭受失业、缺乏技能、低收入、住房问题、犯罪环境高、健康和家庭损失等情况,它是一个综合问题”(Social Exclusion Unit,2019)。

论国家偏见的总结

论国家偏见的总结

论国家偏见的总结引言国家偏见是指个人或群体对其他国家的偏见和不公正看法。

这种偏见可能是基于历史遗留问题、文化差异、媒体报道等多种原因。

国家偏见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对全球和平与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对国家偏见进行总结,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减少国家偏见的建议。

国家偏见的原因国家偏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偏见的原因: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国家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的战争、殖民统治、领土争端等问题,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留下深深的疙瘩和不信任。

这些历史事件会影响到人们对其他国家的看法,增加了偏见和敌意的可能。

文化差异与误解文化差异也是国家偏见的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风俗,这些差异容易导致误解和偏见。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不了解和疏远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偏见。

媒体报道的偏颇媒体报道在国家偏见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媒体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传播偏颇的信息,片面地报道某个国家的问题,从而造成公众对该国家的偏见。

媒体的报道导向和宣传也会影响到对其他国家的看法。

政府宣传和教育体系政府宣传和教育体系也会对国家偏见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的教育体系可能强调本国的优势和国家主义,忽视了其他国家的多样性和贡献。

政府宣传也可能强调敌对国家的负面形象,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偏见。

国家偏见的影响国家偏见对国际关系和全球和平与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偏见的影响:冲突和战争国家偏见容易导致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当国家之间存在着深深的偏见和敌意时,冲突和战争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升级为暴力冲突和采取敌对行动。

贸易壁垒和经济制裁国家偏见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和经济制裁的实施。

当国家对其他国家持有偏见时,可能会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阻碍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此外,国家偏见也可能导致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进一步恶化国际关系。

失去合作机会国家偏见还可能导致失去合作机会。

当国家过于偏见地看待其他国家时,他们可能会忽视其他国家的潜在合作机会,导致合作的错失和失去机遇。

容貌焦虑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意义

容貌焦虑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意义

容貌焦虑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意义各类媒介出于私利目的不断制造、贩卖容貌焦虑,营造出谈“容貌”必“焦虑”的拟态环境。

为探究青年群体容貌焦虑的媒介感知及其现实影响力,基于个人信息处理基模的框架,经深度访谈发现,媒介通过营销层出不穷的容貌卖点,固化受众的审美,物化受众的身体,不断加深受众的容貌焦虑。

经此形成的信息处理模式,极易引发受众参与狂欢,过度关注容貌和惯性追随潮流。

但同时,受众对容貌的常态性不满,并不必然导致普遍的极端行为,多数受众对容貌焦虑具有消解和抵抗能力。

近年来,“颜值经济”兴起,与之相伴的是盛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容貌焦虑”现象。

“容貌焦虑”一词所表达的内涵早已有之,也曾被称作“外貌焦虑”。

但在我国较为统一的命名源自2020年上映的为中国女性发声的系列短剧《听见她说》中的《魔镜》。

《魔镜》里的“她”对自身容貌极苛刻地追求,陷入极度焦虑中。

这一行为引起广泛共鸣,由“腾讯视频听见她说”主持的微博话题“你有容貌焦虑吗”获15.6万次讨论,7.6亿次阅读①。

这种容貌焦虑不仅体现在相貌上,也体现在身材上,是对自身外在凝视下产生的极度不满与过度苛求,由此引起的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

自“容貌焦虑”一词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后,因其浅显易懂、极具概括性,在媒介及日常情境中的使用率极高,与其相关的网络热点也频上热搜。

讨论“美”、渴求“美”成了日常议题,出现了不少被裹挟其中无法自拔的年轻男女:“21岁女孩‘自杀式’减肥致脑出血。

”[1]“大连男子为减肥做缩胃手术后死亡。

”[2]“豪门千金赴韩整形身亡。

”[3]“27岁女子整容4天后去世。

”[4]……以节食、整容等手段试图让自己变得更美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的案例,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然而脱离媒介,回归现实,容貌焦虑到底是被媒介建构的“幻象”,还是大多数人真的在为“容貌”而惴惴不安、日夜焦虑,仍然存在着很多疑问。

一、提出问题:容貌焦虑现象及其媒介呈现。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动机与群际关系维度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动机与群际关系维度

作者简介 :陈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专业 ,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现状 :硕士研究生在读 。
4 2社会心理科学来自第 2卷 7总第 13 3期
2 1 年第 4期 总第 4 7页 02 2
・ 用研究 ・ 应
选择权对于在繁衍方面付出更多的那一方来说至 型下半 部描述 了背 叛者 预期 会 遭 到惩罚 后 所 采 取 关重要。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女性产生了警 的策略。在做 出违反刻板印象 的行为后背叛者预 惕性侵犯和外群体男性的心理机制 ,而这正是女 期会遭受惩罚 ,为了避免惩罚他们会掩盖 自己的 R d a, 性 外 群体 偏 见 的动 机 根 源 。 为 了证 明 上述 推 测 , 行 为 ,进 而 保 护 了 个 体 的 自尊 感 ( um n 亦 即侵犯行为对偏见的刺激作用存 在性 别差异 。 20 ) 04 。为 了操 纵 自变量 获得 因果关 系 ,P e n和 hl a u m n在 aka s N vr t 和 M D nl 假设 侵犯行 为与偏见 的最 R d a 实 验 中增 加 了 一 个 与 B cl h相 对 的 aa e re c oa d 强联系存在于那些将支配外群体作为一个长期和 社会赞许效应作为 自变量的另一个水平。实验结 显著 目标的男性群体 ,即高支配性和权威主义人 果发现相对于获得社会支持的被试那些感到 自己 格的男性群体。和那些对侵犯行为具有高易感性 , 会遭到惩罚的被试更有可能隐藏 自己的成就 ,并 即知觉 自己更易受到伤害 ,的女性群体。同时研 拒绝在此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他们对 自己成就 究者认为有理由相信 由于男性通常扮演入侵者的 的认同感也较低。通过实验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 角 色 ,所 以偏 见 投射 的 主要 目标 是 外 群 体男 性 。 模型没有探讨的因素 ,即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 同

国外超验主义研究概览

国外超验主义研究概览

国外超验主义研究概览国外超验主义研究概览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是一种源自美国的哲学思潮,旨在与传统宗教、道德和文化进行解脱和解放,以实现个人与自然的直接、直观联系。

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现代,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国外超验主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

一、超验主义的起源与背景超验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的欧洲启蒙运动,它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康德提出人类可以通过先验的认识获得关于世界的真理,而不是通过经验。

这种思想通过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等美国知名作家的文化发展和推广而在美国迅速传播和发展。

二、超验主义的思想内涵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也就是通过身体直接感知自然而不是通过理性或科学认识自然世界。

超验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对自然的破坏,导致人们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疏远,因而需要回归自然,以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超验主义强调个人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灵魂认识和信仰,反对权威主义和凡俗的常规。

同时,超验主义者认为世界的真正本质只能通过个人的直接感知和体验才能获得,不应该受到传统和社会规范的限制。

三、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影响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了美国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思潮。

超验主义者的思想与行动推动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运动,如反对奴隶制、主张妇女权利、环保等。

超验主义者在创造性写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爱默生的《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等经典作品。

超验主义对美国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它影响了美国诗歌和音乐,如爱默生的朗诵风格和惠特曼的自由诗歌风格。

此外,一些超验主义者成为美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如托马斯·庚斯伯勒(Thomas Cole)和艾什尔·杜兰特(Asher B. Durand)等,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望与之融合的强烈愿望。

医患间信任程度测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医患关系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医患间信任程度测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医患关系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医患间信任程度测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医患关系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医患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认为,医患相互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要素之一[1-4],信任不仅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遵医行为、健康结局、医疗总费用[5],还会影响医者的医疗行为[6]。

研究医患信任的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在这一研究领域,发展测量医患信任的理论和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patient trust、physician-patienttrust、doctor-patient trust、nurse-patient trust、physician trust为关键词在PubMed 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56 篇,其中综述25 篇、研究性论文231 篇,近5 年的文献97 篇( 占37. 9%) 。

以patient trust或physician trust和measure-ment / assessment / evaluation 为关键词,检索到医患间信任程度测量的文献共29 篇。

以患者信任、医患信任为关键词在CNKI 《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39 篇,其中近5 年文献29 篇( 占74. 4%) ,理论性研究文献31 篇,针对医患间信任程度的实证性研究文献8 篇,多采用单一问题或条目来进行评价,其中 3 篇涉及患者信任评价工具的研究。

本文对医患间信任程度测量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医患关系的研究提供帮助。

1 医患信任的概念大多数学者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医患信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医患信任是患者对医生能力和动机的信心,相信医生将从患者最大利益出发而做出符合预期的行为[7-9]。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信任这一术语涉及多个层面或维度,包括认知维度( 基于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判断) 和情感维度( 基于关系和情感契约,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交往、移情和认同而产生的)[10-11]。

文献综述类型(3篇)

文献综述类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 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

3.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 促进家庭和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早,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等。

2.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等。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2. 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家庭教育。

(3)社会支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健康服务。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学习投入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Xie et al.,2020),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Kuh,2009)。

近十年来,学习投入的概念、测量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和重视(Bond et al.,2020)。

首先,学习投入作为一个多元结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情境对学习投入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Fredricks等(2004)从学习活动的视角出发,认为学习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承诺或投入;Bond 等(2020)从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出发,指出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程度,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指标观察测量,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Skinner等(2012)从学习投入的研究层次出发,指出学习投入不仅是多元概念,也是多情境概念,在社会机构、学校、教室和学习活动等不同情境下学习投入概念将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从概念框架来看,Martin(2008)将学习投入界定为包括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的二维框架;Fredricks等(2004)则将其定义为包含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的三维框架,这也是被广泛接受认可的划分维度;随后Fredricks等(2016)在三维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投入,也就是学生与同伴或教师的社会性互动。

可见,由于学习投入本身的复杂性,国际研究者对学习投入的概念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间接导致了该领域研究的多样性。

其次,学习投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时,能够提升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绩效(Carolis et al.,2019)。

近几年,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国外研究者在概念界定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聚焦于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习投入的测评等方面。

研究者们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李新李艳燕——————————————————————————————————————————摘要: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

心理学视角下的偏见和歧视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偏见和歧视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偏见和歧视研究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偏见和歧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偏见和歧视,以及研究的现状和影响。

一、偏见和歧视的定义和特点偏见是指在认识、评价和行为上对于他人或其他群体存在主观和片面的偏向。

而歧视则是指在行为上基于偏见对于其他个体或群体进行不公平对待。

偏见和歧视往往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点。

首先,偏见和歧视一般是不理性的,通常不基于客观的证据和实际经验。

这种不理性的偏见来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观念和经历,并往往被社会和文化因素所影响。

其次,偏见和歧视是固化性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这是因为偏见和歧视扎根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中,成为了个体的一部分,很难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和事实证据来改变。

最后,偏见和歧视是广泛存在的,无论是种族、性别、年龄还是地域,都可能形成偏见和歧视。

这说明偏见和歧视是人类心理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和社会归属的机制。

二、偏见和歧视的影响和后果偏见和歧视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个体受到偏见和歧视的影响,会感到受伤、失落、自卑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

而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凝聚力下降等问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偏见和歧视对被歧视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受到歧视的个体往往容易出现身份认同危机、自杀倾向、抑郁症等问题。

这些都给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三、心理学对于偏见和歧视的研究心理学对于偏见和歧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社会认知理论。

研究者发现,人类具有一种默认的认知机制,倾向于将信息储存在已有的分类和模式中,并对于与之不符的信息产生偏见。

随后,心理学研究者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群体间的偏见和歧视往往是源于认知方式的差异、身份认同的固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压力等多种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国外偏见测量研究综述

国外偏见测量研究综述

向于采用有别于其他群体 的信息加工方式来对待 度 。 其他测量偏见的方式还有 : T h u r s t o n e 的相等时
这个特定群体 的成员。其次 , 偏见作为一种态度 , 间间隔量 表 ( 1 9 2 7 ) , G u t t ma n的 ( 心 理狈 4 验) 图 会使怀有偏见的人对他们不喜欢 的群体里的成员 ( 1 9 5 0 ) , 以及 O s g o o d , S u e i和 T a n n e n b a u m 的
2 . 2外显 测量 阶段
水平 。广泛 应用 的 内隐的偏 见测量 方 法有 :
1 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反对偏见态度的社会压
( 1 ) 类属包含任务 ( c a t e g o y r i n c l u s i o n t a s k ) : 启
力开始增加 。 在样的情形下 , 对现有的测量方式的 动刺激是阈上呈现 ( 2 , 0 0 0 m s , S O A = 2 , 5 0 0 m s ) 的 解释变得麻烦。 虽然偏见有可能是在衰落 , 但它也 类别( “ 白人” “ 黑人” 和“ 房子” ) , 目标刺激是描述 可能是 以一种更加微妙和更加隐蔽 的形式表现出 人 的积极形容词或消极形容词 ,或者是描述房子 来, 这样 , 现有 的评估方法就不能很好的测量出偏 的形容词 ;被试的任务是判断 目标形容词是否与 见。 这些考虑促进了第二代偏见量表 的产生 , 这些 启动类别相一致 ;以被试在与偏见不相一致的试 量表 旨在测量更加隐蔽的偏见一即现代种族主义 验 ( “ 白人 一 消极 ” / “ 黑 人一 积 极 ” ) 和 与偏 见相 一
依然相 同, 但测量技术 已经改变 了很多。概括来
1 . 偏见 的定 义及 其特征 、 机能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

国内外量感研究综述1. 引言量感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温度等特征的感知和感受。

随着感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量感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对于量感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不同角度探讨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量感的定义和概念量感是人们对物体属性的主观感受,它既受到客观实际属性的影响,也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量感的定义和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研究将其理解为人们对物体尺寸、形状和重量等属性的感知和评估,而有的研究则将其视为人们对物体特征的主观判断和心理感受。

无论是哪种定义,量感都是一个涵盖多个属性的心理体验。

3. 影响量感的因素量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体属性、个体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研究量感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对于量感的形成和感知起到了重要作用:3.1 物体属性物体属性是影响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属性会对量感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大的物体通常会给人以压迫感,而小的物体则会给人以轻盈感。

物体的形状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量感,比如圆形的物体会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而方形的物体则会给人以稳定感。

3.2 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也会对量感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物体的感知和感受是主观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个体的经验、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对量感产生影响。

有些人可能对于大型物体会感到害怕或不舒服,而有些人则更喜欢大型物体给予的安全感。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物体的感知和感受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相同大小的物体会让人感到更加局促,而在一个宽敞的空间中,相同大小的物体则会给人以宽松的感觉。

4. 量感的实际应用研究量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上的好奇心,它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偏见研究的进展

偏见研究的进展
当然, 刻板印象与偏见有本质的不同。刻板印 象是纯认知的, 而偏见作为一种态度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但是, 刻板印象可以作为偏见的一部分。态 度结构的经典理论认为, 态度由认知成分 ( cogni- tion) 、 情 感 成 分 ( affect) 和 行 为 倾 向 ( behavior tendency) 三个部分构成。刻板印象可以充当其中 的认知成分。由于上述列举的原因, 刻板印象经常 是错误的, 这就导致以它作为基本成分之一的态度 也是错误的, 偏见即由此生成。 2.2 内群—外群效应
在测量中, 外显偏见经常采用的测量工具是问 卷以及自我报告的方式。例如现代种族歧视量表 ( modern racism scale) [16]。 对 内 隐 偏 见 进 行 测 量 时, 除了采用测验 ( 如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as- sociation test, IAT; 现 代 种 族 偏 见 量 表 , modern racial prejudice scale) 之外 , [13,17] 最常用的是启动 范式, 把反应潜伏期作为指标。例如, 先呈现一些 不同种族人群面孔的图片 ( 作为启动刺激) , 然后 再让被试对一些目标词进行评价 ( 消极或积极) 。 从反应潜伏期来看对启动刺激的评价是否抑制或促 进了被试对目标词的反应。 3.2 研究现状
偏见存在于人们的知觉、分类、学习、记忆当 中。它影响着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评价, 可以采用 问卷方式进行测量。但是偏见常常是深入的、无理 性的, 它肯定存在着无意识的根源。应用心理动力 学 模 型 的 无 意 识 理 论 , Adorno 等 人 假 定 被 压 抑 的 内在冲突可以投射到无反应的外群体中, 导致了偏 见的产生 [9]。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偏见中可能包含 着内隐成分的假说。另外, 在对偏见的研究中也发 现对同一社会群体可同时存在两种态度: 一种是自 动被激活的, 另一种是有意识地激活的 [10]。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社会认知维度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社会认知维度
的内在认知机制。Pg— ol 通过三个实验 ,分 用具体语言描述行为。这种语言使用上 的偏见与 aeG u d
别证实了①跨种族朋友具备的集体特征也像个人 两个 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 E cd g( noi 编码) n ,
特质那样被接纳进 自我图示②接纳行为积极的影 即面对 同一事件不 同个体从不同侧面对信息进行 响群际交往经验。P eG u 还发现认知容易度 提取并储存 g a — ol d
n r 进一步解 释说 ,儿童在早期 就获得 了他 u 得的社会态度 , 一方面稳定 的储存在长时记忆 中, Wet a
等待儿童具备必要的认知能力时成为那些后来发 们生活 中社会结构方面的知识 ,包括存在什么样 展 出来的个人态度和信念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 的群体、他们怎样被标识以及对这些群体的评价。
对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归属 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 视行 为① ,在儿童认知发展过 程 中出现 的时期 。 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 ,社会心理学界对偏见的研 D v e ei 认为 自动化 的歧视行 为来源于儿童早期个 n
究有了新的取向。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机制及 体广泛 、频繁的歧视行为和对刻板 印象 的使用。

方面是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编码 因素与交
的过程可以沿着某个方 向,比如黑人种族 ,持续 流 目 冲突的情况下 ( 标 比如说要求个体对外种族 进行 ( 一旦交到 了第一个黑人朋友那么其他的黑 成员 的消极行 为进行客观 描述) ,交流 目标会 抑 制 nee他们认为这种干预行为需要 人也有可能成为朋友) 。而持续进行的自我膨胀对 编码效应。Wenkr
个方面。第一 ,与偏见有关 的社会 因素。这些因
素包括 : 群体的社会地位 、所处的社会环境 ,包 括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 。第二 ,与偏见有关的动 机因素 ,这些 因素包括 :对挫折和威 胁的反应 、

偏见理论综述

偏见理论综述

2 文献综述
2.1 偏见的定义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 面的甚至错误的看法。 对一个团体持有偏见的人倾向于忽视该团体成员个人的品 质,而在对该团体的负面评价的基础上对他们做出预先判断。1越来越多的研究 者认为,即使在对其毫无知觉的基础之上我们也会产生偏见。 (Brendl et al.2001;Dovidio, 2001)因此,偏见可以分为外显偏见和内隐偏见,外显偏见 是有意识持有的偏见,内隐偏见是无意识持有的偏见。 偏见和态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但又不同于态度,偏见是一种负面的态度。态度包含三个成 分: 认知, 情感和行为倾向。 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Sterotype), 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持有的共有信念, 指的是对人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 式,不考虑任何个体的变异。刻板印象有可能是由正面特征组成,但是当对一些 社会团体的刻板印象是比较消极的特征时, 这些刻板印象可能会成为偏见及歧视 的基础。 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 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从这一点来看,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行为成分
2.2.1.1 团队冲突的起因
分配资源:组织在分配资源时,总是按照各个团队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 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组织目标等因素分配资金、人力、设备、时间等资源,不会 绝对公平。各类团队在成员数量、权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会为了组织内有限的 预算、空间、人力资源、辅助服务等资源而展开竞争,产生冲突。例如,企业里 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冲突;大学里院与院、系与系之间为争取经费、设备、奖 励名额等发生冲突。另外,团队之间可能会共用一些组织资源,但是在具体使用 过程中会出现谁先谁后、谁多谁少的矛盾。 团体目标: 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 而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 标,因此,每个团队都需要其他团队的协作。比如,市场营销部门要实现营销目 标,就必须得到生产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研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但现 实情况是,各个团队的目标经常发生冲突。例如,营销部门的目标是吸引客户, 培养客户忠诚, 这就要求生产部门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而生产部门的目标是 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商品,而这就不能保证 商品质量。因此,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就可能发生目标冲突。 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性包括团队之间在前后相继、上下相连的环节上,一 方的工作不当会造成另一方工作的不便、延滞,或者一方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另一 方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组织内的团队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不存在完全独立的团 队。相互依赖的团队之间在目标、优先性、人力资源方面越是多样化,越容易产 生冲突。例如,生产部门希望采购部门尽可能增加存货,以便在生产需要时能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国外研究述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国外研究述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双组织承诺 风险管理 银行竞争 金融中介 适宜技术 述评 资本结构 资产证券化 认知视角 认知心理学 行为金融学 自主研发 股票价格 股市崩盘 经济全球化 精细加工理论 管制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空间效应 私募发行新股 社会性管制 理性视角 测量 测度方法 泰勒原理 法律保护 民族认同 民族偏见 标志 服务型政府 新新贸易理论 文化适应 教材设计模式 效率 政治逻辑 政府再造 掠夺性行为 报业垄断 报业危机 折价率 投资者类别 技术引进 成本收益分析 心理健康 异质性 就业与收入分配 学习视角 奥林匹克 城市权力结构
推荐指数 6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操作步骤与价值阐述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操作步骤与价值阐述

系统性⽂献综述的操作步骤与价值阐述⽂献蕴涵着丰富的意义,不愧为知识的主要载体。

对⽂献进⾏综述成为所有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数据时代,当传统的⽂献综述(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因为主观性和难以避免的偏见在国内饱受诟病时,国际上具有普适性的系统性⽂献综述法(Systematic Review Methodology)却已崭露头⾓。

系统性⽂献综述是⼈们借助互联⽹,利⽤不同的数据库和多种检索与分析技术,全⾯⽽准确地掌握某⼀专题研究进展,并得出和检验研究结论的标准化⽂献研究⽅法。

那么,教育研究领域如何规范地开发系统性⽂献综述法?系统性⽂献综述法的价值何在?对此,本⽂拟就教育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献综述进⾏案例分析、步骤介绍和价值阐释,以就教于⽅家。

⼀、系统性⽂献综述法的案例分析在教育研究领域选取三篇公开发表的⽂献综述,使⽤评价系统性⽂献综述的基本指标对其进⾏⽅法学分析,能够明确传统⽂献综述和系统性⽂献综述的区别,深⼊挖掘出系统性⽂献综述法的⽅法特征。

(⼀)案例选取2001年,⽅法学家佩蒂葛诺(Pettigrew,M.)把⽂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献综述”(Narrative Reviews)和“系统性⽂献综述”。

其中,叙述性⽂献综述⼜分为两种类型:⼀是对⽂献进⾏描述的描述式综述;⼆是在描述的基础上对⽂献有所批判的批判性描述式综述。

2011年,杰森(Jesson, J. K.)指出,叙述性⽂献综述就是传统⽂献综述。

2016年,奥马尔(Omar, S. A. R.)提出了传统叙述性⽂献综述(Traditional Narrative Reviews)的说法。

[4]综合三位⽅法学家对⽂献综述的区分,可以将⽂献综述分为传统⽂献综述(包括描述式综述与批判性描述式综述)和系统性⽂献综述。

检索综述式论⽂并根据三位⽅法学家的⽂献综述分类法进⾏筛选,发现教育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献综述案例主要出现在国外。

国内外研究差距调查报告

国内外研究差距调查报告

国内外研究差距调查报告研究差距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或机构在科研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之间的差异。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外研究差距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差距进行调查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国内研究与外国研究的差距1.1 学术论文数量与质量在学术研究领域,国内论文数量庞大,但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发表数量和影响力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比之下,国外研究机构更加注重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从而更容易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1.2 科研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研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高端科研设备的引进和使用、科学家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思维国外研究机构在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方面更具优势。

他们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前沿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这也是他们在一些领域领先的原因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差距存在的原因2.1 体制机制差异国内外科研体制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研究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同。

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在项目管理、人才选拔和激励措施上更加灵活和自由。

2.2 投入与支持不足国内科研投入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人才、经费、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下,国外研究机构在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上具备更强的实力。

2.3 教育体系与科研氛围国内外教育体系和科研氛围的不同也是导致研究差距存在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国外更加推崇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我国在科研评价机制和学术规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国内外研究差距的影响3.1 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研究差距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

如果长期存在研究差距,将导致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逐渐下降,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2 人才流失和科研团队建设研究差距也会导致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流失,同时我国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弥补国内外研究差距,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撰写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概述选题领域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选题领域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和研究进展。

2.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包括主要的研究成果、观点和理论。

同时,指出研究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
探讨的问题。

3.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差异: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异同点,探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这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制度背景下研究的差异和特点,为
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包括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和潜在的突破口。

具体展开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同时,要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总结
外显认知:有意识 需要付出努力的 有目的的 需要认知资源
内隐认知:无意识 不需付出努力的 无目的的 不需认知资源
数学教学心理学
THANKS
对偏见对象采 取消极的倾向
01
二、偏见的测量
例:Bogardus的社会距离量表 Thurstone的相等时间间隔量表 Guttman的心理测量图 Osgood,Suci的Tannenbaum的语义分化量表
起始阶段表产生,这些量表 在测量更加隐蔽的偏见——即现代种 族主义或象征性种族主义。 这些量表因其项目和反应方式掩 盖了量表的真实目的故而不易做出倾 向性反应 例子
数学教育心理学
国外偏见测量 研究综述
总述
01 · 偏见的定义及其特征、技能 02 ·偏见的测量 03 · 总结
一、偏见的定义及其特征、机能
偏见会使怀有 偏见的人对他 们不喜欢的群 体里的成员抱 有否定感觉和 情绪
偏见通常以图 示来起作用
偏见指仅仅单独 根据某些社会群 体的成员身份而 对其成员形成的 一种态度(通常 是负面的)
现代种族主义量表 亲黑人——反黑人量表 细微偏见量表 现代性别主义量表 矛盾的性别主义量表
要求
03
①描绘外群体特征的刺激通常在阈下呈现 给被试 ②在控制了刺激呈现对后继加工的影响后 呈现 ③要测量出预先呈现目标群体的象征性表 征对判断与目标群体无关的刺激的影响
内隐测量阶段 (自动认知过程)
03
类属包含 任务 类属包含任务
自动应用 任务
Stroop任 务
形容词评 价任务
常见广泛应用的内 隐的偏见测量方法 词汇决定 任务 形容词分 类任务 Your text here 单词发音 内隐联想 任务 测验
Having begun in one line, resolve to fight it out on that line, to lead in it, adopt every improv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