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分镜头 拉片

合集下载

电影镜头分析ppt课件

电影镜头分析ppt课件

叙事结构的突破:板块式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 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 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 富人
影片的色彩

黑白颜色的过去式、淡色彩 的将来时、红色。救护车与 电话机的红色隐寓危险,罗 拉的红色头发象征色彩的对 比强烈。 三个段落除了运用绿、红、 金三种颜色的钱袋来划分不 同的段落以及不同的结局, 整体风格上也有较为明显的 区别。 多数人的装束都是黑白色的 使罗拉火焰般的红发格外显 眼。这一色彩的大胆运用不 仅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 象征了一种向上,象征激情 与活力。但同时红色又象征 着危机和不安、 暴躁。符合 整个片子的基调。
蒙太奇手法地运用
一转换蒙太奇 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众多的人 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接下来是几个 快镜头,镜头的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 械地涌动。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 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等等。镜头 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 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 的进行。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 开始。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 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 制作的时空隧道。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 景。
罗拉开始快跑!罗拉快跑……为自己 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
叙事角度:游戏化的结构
《罗拉快跑》就像一部罗拉闯关的电 脑游戏,正如片头所说:“地球是圆 的。游戏只有九十分钟。
电影中不时出现巨大的表盘,显示离 规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或者三分钟, 一次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从起点重 新来过,玩出不同的结果。输赢不是 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把游戏玩到最后, 是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坚强意志 和竭尽全力。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摘要题】环球视域【正文】影片《罗拉快跑》讲述了罗拉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波的故事,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表现上,表面上消解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否定爱情和死亡的价值,而在深层次上却歌颂人的奋力拼搏、永不放弃和“有所作为”。

是一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创新和深度,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镜头与段落1.镜头: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在电脑游戏中,玩家同时具备两种身份:首先,是游戏发展方向的选择者。

玩家可以在游戏告一段落时,从若干选项中决定游戏未来的情节,从而模拟角色遭遇不同的情景。

同时,玩家可以俯瞰角色所处的地理位置、敌友状态和出入路线等——这时的玩家自然如同“全知的上帝”控制着整场游戏。

其次,是参与游戏并发展情节的“主人公”。

玩家在游戏中处于角色模拟状态,行走跑跳、砍杀围歼都由玩家“身临其境”来完成。

甚至玩家在某些规定性情节里会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情感波澜和生死存亡的命运。

玩家和角色合二为一,从而“进入”游戏,具有面对、经历、体验与思索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视点。

同样,在《罗拉快跑》中也存在着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

片头处,罗拉紧张而力求冷静地在脑海里搜索可以求助的对象。

镜头围绕着罗拉进行360度旋拍和俯拍。

同时快速切入她或迫使自己冷静、或几近崩溃、或沮丧绝望的若干表情的近景,既满足了观众对罗拉全方位的观察兴趣,又烘托出紧张得令人晕眩的气氛。

有“全面报道”又有“焦点访问”,使得节奏有缓有急,生动、活泼、丰富。

接下来是罗拉的面部特写与她脑海中所想到的亲朋好友的近景互切。

在此处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节奏感。

首先,罗拉与亲朋好友之间:罗拉处于固定镜头前,每隔四秒左右会出现在画面上,而亲朋好友的近景如流水般在画面上快速切换一次性闪过,呈现出罗拉意识的运动感。

赏析电影《罗拉快跑》

赏析电影《罗拉快跑》

对电影《罗拉快跑》的赏析《罗拉快跑》是德国导演汤-蒂克的一部成功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它是一部视听感极强的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

本文从跑谈起,以美学、结构、技术等视角对影片进行浅析。

影片结构新颖,开篇精彩,色彩鲜明,强调主观真实。

很多人初次看了这个电影之后都会感觉比较过瘾,有些人会发出“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的感叹。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 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

这个电影情节也许并不能让人耐人询味地去深刻地思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内容却让人感到它的真实性。

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

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 罗拉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故事圆满结束。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是简单易懂的,但是其中的艺术手法地运用确实神乎其技,让我们对导演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

影片还重视听觉感受, 伴随奔跑的是强烈的声音。

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 即影片主观的音乐贯穿, 影片客观环境真实的音响很少, 这充分地体现了导演对现代音乐的喜爱与迷恋。

我们应该注意到导演似乎不相信我们人类器官所听到看到的世界的真实性, 更相信他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主观真实,他用主观声音努力表现这种主观的更高层次的真实。

伴随罗拉的奔跑影片用快节奏的音乐贯穿, 这种音乐既渲染了气氛, 同时又加快了节奏, 这种音乐是时下流行的新潮音乐, 新潮音乐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与刺激。

《罗拉快跑》分镜头 拉片

《罗拉快跑》分镜头 拉片
6.【打电话】0’33’’(5’33’’~6’06’’) 6-1 (近景)曼尼,正脸打电话右手拿电话,看画面
下方 6-2 (特写)罗拉侧脸打电话 6-3 (近景)曼尼手拿电话在画面右侧哭腔
6-4 (特写)罗拉脸向下看 6-5 (特写)曼尼脸哭腔向下看
6-6 (特写)罗拉闭眼嘘声 6-7 (特写)曼尼捂眼睛左手拿着电话擦眼泪哭腔 6-8 (近景)罗拉侧脸闭眼 6-9 (近景)曼尼左手拿电话,眼睛看画面下面,从

声音
10-34 (近景)曼尼向后看电话亭的外面
10-35 (近景)从外面拍曼尼在里面打电话,对焦到对 面的超市
10-36 (特写)罗拉侧脸劝说曼尼等自己 10-37 (全景)从电话亭里的玻璃向外看到超市全景 10-38 (仰拍)曼尼打电话 10-39 (特写)罗拉正脸劝说曼尼等自己 10-40 (仰拍)曼尼打电话 10-41 曼尼从后面掏出一把枪 10-42 (俯拍)曼尼把枪拿到眼前看 10-43 (仰拍)曼尼打电话,抬头看前方 10-44 (近景)罗拉劝说曼尼 10-45 (仰拍)曼尼打电话,抬头低头看地 10-46 (特写)罗拉侧脸劝说曼尼 10-47 (仰拍)曼尼打电话,激动,暴躁,用枪指了一
前滑过
7-12 曼尼左顾右盼,然后向画面里面走,手里反钩着 衣服
7-13 (近景+仰拍+特写)曼尼坐在地铁座位上,眼睛
向画面右侧看,向上看流浪汉的脸,流浪汉左顾 有风铃声夹
右盼,跌倒
杂其中
7-14 (全景)曼尼起身扶流浪汉
7-15 (近景)两个警察上车,第一个双手拿着本子放 在胸前警察朝向镜头
7-16 (仰拍)曼尼扶起流浪汗,眼睛向前看,流浪汉 眼睛向后看
电话亭外拍,哭腔
7.【回忆—曼尼】(6’06’’~8’11’’) 7-1 (中景+拉镜头)曼尼在右侧指挥停车,黑白画面 7-2 保镖站画面左侧,白车里的人在中间,曼尼在于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一、举例理解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特征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来。

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喜欢的例子:1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用各种运动的长镜头形成的不同节奏来强调叙事的主观;2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较完整地运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实现了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这部影片不仅启示了人们考虑到大景深能为场面调度提供空间,更激起了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关注;3《火车进站》用的就是一个长镜头。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落后,只能采取固定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个是最初的长镜头的出现,所以被冠名为“原始长镜头”。

蒙太奇: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蒙太奇举例:平行蒙太奇——根据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想左走,向右走》使用平行蒙太奇讲述了心灵交汇的一对情人的美丽故事;交叉蒙太奇——《生死速递》第一段落实从电梯中营救乘客,一方面表现电梯即将下落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警察营救乘客的紧张状态,两者快速交替,产出惊心动魄的效果;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二、二者在叙事和表现上的异同(1)叙事方法的异同蒙太奇叙事方法的主要特色是时空的跳跃性。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描述同时同地的故事,而不能象蒙太奇镜头那样实现时空的跳跃。

但是,正因为它的镜头没有中断,则使观众不得不相信镜头所描绘的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手法一般在纪录片里经常使用。

有时蒙太奇所表现出的优势是长镜头永远无法企及的,比如交叉蒙太奇,这是永远无法用“同时同地”的长镜头表达的。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结课论文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浅谈《罗拉快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元素学生:子萌学号:2015710056系别: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名称:新闻专业班级:新闻1502指导老师: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摘要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的《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后现代电影需要的元素。

而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浅析《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动画插入的叙事意义;上帝视角的碎片叙事来解读与浅析《罗拉快跑》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罗拉快跑》1影片《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也一直被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奉为圭臬。

影片甫一开始,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新锐形格——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抽象鲜明的动画片头,MTV风格的画面……无处不体现着上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的骚动和反思。

《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红发叛逆少女为了帮助自己的男友而在20分钟之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

作为德国电影中最卖座的实验电影,有人称《罗拉快跑》具有一种“充满力的叙事艺术”1这样的叙事艺术正是《罗拉快跑》之中最具有后现代风骨的电影元素。

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从结构,动画,碎片叙事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

一、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罗拉的三次人生游戏《罗拉快跑》与传统电影叙事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般电影的模式往往是预设一个理性的架构,按照逻辑或者时间的秩序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

后现代语境中,线性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时间里任意的转换与拼贴,再多繁复的结构都能在这种转换之中融合。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昆汀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然而是《罗拉快跑》彻底解构了这种传统结构,“颠覆了由所谓的中心本源扩散开来的等级秩序,而让1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电影文学》2008-01-052一切都显得零乱、模糊、不确定。

科创学院罗拉快跑影评与视听分析

科创学院罗拉快跑影评与视听分析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罗拉快跑》整部影片的画面风格都非常鲜艳、饱满,暗喻这部影片的风格,搞笑、活跃。

开场狮子与伙伴们回忆小时候的情景,音乐让人振奋,激动人心。

截图镜头描述小全景,仰拍。

声音一片黑暗中出现一个神秘的时钟,充满吸引力~转场,全景,跟移,仰拍。

罗拉在充满锯齿的通道里不断向前奔跑,紧张,神秘,切,全景,仰拍高高抛起的电话,使剧情急迫,紧张。

更是后续反复奔跑的切入点。

切,全景,侧面正拍汽车撞破玻璃,瞬间打破快节奏的剧情,让人得以短暂喘息、切,全景,仰拍,跟移体现卢拉急切的心情、定格,近景,正拍剪接在一起的相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事件。

表达两个人相互期盼见面的急切心情。

跟移,全景,仰拍高抛起的钱袋,一切是结束,还是开始,切,全景,正俯拍看到男友被撞,俯拍的角度,看不到罗拉的表情,使得气氛沉重悲伤、转场,远景,正拍罗拉抢到钱被警察围中,失落,绝望,却是紧张剧情中的轻松c插曲~跟移,特写,平拍,镜头紧跟罗拉男友向超市前景,让观众同时产生希望他不要进去,希望罗拉快点来的迫切心情定,近景,正拍表现罗拉想向自己父亲求助跟移,特写,侧面平拍奔跑中的罗拉,在绝望中,走投无路中,紧闭双眼,请求上帝给予希望,睁眼后会看到什么,切,特写,俯拍球慢慢落到20号,观众的心与罗拉一起揪在一起了。

切,全景,正拍众人看着罗拉提着一袋钱走出赌场,幽默,诙谐~旋转,近景,仰拍两个人相遇,一个即将失去,,一个即将得到,,镜头旋转,表现的生动完美。

切,全景,俯拍罗拉下了车,空旷的街道,要找到人不见,失落,绝望。

切,近景,跟拍最后,罗拉追赶到了男友,一切就像没有发生,故事完美结局、。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进入时空隧‎道: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

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

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时空隧道内‎: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银行警卫: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

罗拉快跑 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 镜头分析
—— 2012级 灯光设计 张涛
在电影中,把现实时间顺序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打乱,用来丰富镜头语言,同时实现倒叙和前叙的运用,而且这些具有“闪动”性的镜头也能表达出与情节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罗拉快跑》中有充分的体现。
纵观这部电影的结构,罗拉在电影中共跑了三次,前两次奔跑情节中镜头的节奏明显比较快,而电影中第54分钟时,也就是罗拉开始第三次奔跑时,镜头的节奏变慢很多。从家里面跑到大街上的这三分钟镜头与前面两次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电影的第57分钟,那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在一个快餐窗前与捡到钱袋的流浪汉相遇时,从这开始,电影的镜头内容和镜头切换的节奏明显减慢,这与电影开始时的快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这种节奏快慢的对比能给观众一些感官上和心里上的刺激。另外,舞台灯光设计也非常讲究对灯光节奏变化的把握,尽管灯光的变化节奏往往会附着于剧情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剧情的剧本时,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就在考验灯光设计师了,所以我们也要对节奏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认为电影《罗拉快跑》中对节奏变化特点的把握值得灯光设计师去研究些许。
电影中还用了大量的长焦镜头拍摄在画面中横向奔跑的罗拉,同时还用短焦镜头拍摄罗拉纵深方向的奔跑,在视觉上显得罗拉的奔跑更为速度,在心理上使情景节奏变得更快。用这样特点的运动镜头和剪辑方法就是让观众感到紧迫的节奏感,之后运用在不同情节中节奏上快与慢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一些感官的刺激,这种对节奏的把握技巧,让《罗拉快跑》在二十世纪末的德国电影作品中鹤立鸡群。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是一个主要的工具,它由摄像师根据推、拉、摇、移、跟、甩等技巧操纵着,拍摄出不同景别的静态镜头和运动镜头。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占电影镜头的大多数,因为它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方便简单的表现一些故事情节。而且运动镜头的运用,能够产生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节奏,形成属于镜头本身的动感。镜头节奏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和舞台灯光表现的氛围要和戏剧情节氛围保持一致是相同道理的。下面我就用电影《罗拉快跑》做一下镜头节奏的具体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在介绍影片的拍摄技巧之前,我们先简略的了解下它的内容。

电影《罗拉快跑》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

罗拉快跑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

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

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

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

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探索电影,在影片的开头便有下面的字幕:“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游戏之后也就是游戏之前。

从这段字幕中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导演汤姆提克威是按照电脑游戏的进行方式拍摄该电影的,罗拉的三次奔跑,分别代表着三次游戏的进行,但因为游戏过程中各种事件的触发,从而导致游戏的结局都不尽相同,这种特性恰好符合了游戏的随机性和互异性。

在另一方面,与同时期其他德国或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罗拉快跑》的影片节奏非常快,根本没给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任何放松神经的机会。

《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大量全新电影手法的运用,让人目不暇接,影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让观众感到异常的新鲜和兴奋。

下面,让我们从上面三点深入了解《罗拉快跑》的拍摄手法。

一.影片的快节奏《罗拉快跑》有着三段式的剧情结构,前两段剧情,罗拉执行任务均告失败,在第三段剧情中,罗拉终于完成了任务。

三段剧情,罗拉的三次奔跑被紧密充实的压缩在全片有限的时间内,其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在加上全片是以跑为核心主题,因此,全片71分钟的运动镜头就像是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一直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不会有丝毫打哈欠的机会。

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必定包含以下几个导致剧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转折点:用动画表现的罗拉下楼式和流氓及其宠物狗对视的场景,在大街和推着婴儿车夫人的擦肩的场景,和银行门口的修女队伍及开出车库的车和在银行里发生的事件。

导致每次奔跑的结果不同的原因都是因为罗拉到这些事件点并触发的时间不同,三次奔跑中,这些事件点都悉数登场,一个不落,但都有那么一点的不同,各种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成为支持观众继续观影的重要动力之一。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有限的事件内表达的事物如此之多,导致影片的节奏大大加快。

艺术是生活的表现形式,《罗拉快跑》的快节奏恰好迎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影视分镜头设计与应用(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大学

影视分镜头设计与应用(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大学

第一章测试1.剧本是“一剧之本”,主要由场景、人物对话和舞台备注组成。

舞台备注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A:对B:错答案:A2.分镜头剧本亦称分镜头台本,是将影视剧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蓝本,也是导演台本,蓝本中一般包含镜头号、景别、角度、内容、转场方式等等多种信息。

A:对B:错答案:A3.剧本是一剧之本,我们可将文学剧本转化为影视剧本,那么合格的影视剧本,可包括下列哪些特点来体现?A:充分运用声画关系。

B:可视性强,用画面叙事。

C: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转场处理。

D:画面力求具体,避免过于笼统。

答案:ABCD4.分镜头是把文字剧本的内容转换成了可以拍摄的镜头,在影片中每个镜头的景别、角度、机位、画面造型都是被设定过的。

A:错B:对答案:B5.动画片创作过程中,前期往往需要有画面分镜设计,这里的画面分镜既可以是静态画面分镜也可以是动态故事板。

A:对B:错答案:A6.分镜头原则是“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原则也是我们现代影视分镜头的基础。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景别的画面,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

A:特写B:近景D:中景答案:C2.景别划分按照成年人身体标准来划分的,( ) 景别将主要体现人物的全身范围。

A:中景B:近景C:全景D:远景答案:C3.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是哪种景别。

()A:近景B:全景C:中景D:特写答案:D4.在摄影摄像中,对焦的虚实可以创设不同的效果,若有一束平行光投到镜头时,在光轴上会同时汇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透镜光心到光聚集点的距离为焦距.A:主体B:焦点C:焦距D:景深答案:B5.“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是不同景别给观众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再比如说,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特别适合表现人物交流,近景适合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和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和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和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在镜头和镜头的切换上,显著的特点在于"闪动"手法的成功运用。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摘要:电影中的场面调度,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影片《罗拉快跑》中,多种场面调度方式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影片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场面调度《罗拉快跑》角色调度镜头调度一、场面调度的涵义和内容场面调度这个词,源自于法文的“mise-en-scen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起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作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环境氛围、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由于影视创作和戏剧创作在艺术处理上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运用到影视创作中。

在电影创作中,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银幕空间内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织和安排。

影视中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

演员调度主要指导演对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所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互相交流时所发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和调整;镜头调度即摄像机的调度,它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的移动或角度、焦距的变化,如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等不同运动方式或长短焦距的变化,来获得不同景别和构图的画面,以展示人物的运动,渲染环境氛围,或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展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演员在镜头中出于情绪需要处在固定位置,而导演又想表现出演员内心不平静的心情,此时就必须借助于镜头调度来完成创作。

二、影片《罗拉快跑》中的场面调度分析影片《罗拉快跑》1988年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一部著名的优秀作品,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引发了诸多探讨和研究。

整部影片被分成三个段落,分别展现了罗拉为了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下面我们从场面调度的角度来对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进行读解。

相信看过《罗拉快跑》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罗拉在片中奋力奔跑的样子。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是一个主要的工具,它由摄像师根据推、拉、摇、移、跟、甩等技巧操纵着,拍摄出不同景别的静态镜头和运动镜头。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占电影镜头的大多数,因为它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方便简单的表现一些故事情节。

而且运动镜头的运用,能够产生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节奏,形成属于镜头本身的动感。

镜头节奏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和舞台灯光表现的氛围要和戏剧情节氛围保持一致是相同道理的。

下面我就用电影《罗拉快跑》做一下镜头节奏的具体分析。

在电影中,把现实时间顺序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打乱,用来丰富镜头语言,同时实现倒叙和前叙的运用,而且这些具有“闪动”性的镜头也能表达出与情节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罗拉快跑》中有充分的体现。

纵观这部电影的结构,罗拉在电影中共跑了三次,前两次奔跑情节中镜头的节奏明显比较快,而电影中第54分钟时,也就是罗拉开始第三次奔跑时,镜头的节奏变慢很多。

从家里面跑到大街上的这三分钟镜头与前面两次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电影的第57分钟,那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在一个快餐窗口前与捡到钱袋的流浪汉相遇时,从这开始,电影的镜头内容和镜头切换的节奏明显减慢,这与电影开始时的快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这种节奏快慢的对比能给观众一些感官上和心里上的刺激。

另外,舞台灯光设计也非常讲究对灯光节奏变化的把握,尽管灯光的变化节奏往往会附着于剧情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剧情的剧本时,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就在考验灯光设计师了,所以我们也要对节奏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认为电影《罗拉快跑》中对节奏变化特点的把握值得灯光设计师去研究些许。

在《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和频繁的镜头切换来表现罗拉救男友的急迫感,电影在第12分钟、第35分钟和第55分钟,罗拉从家里跑近小区大门时,镜头由俯拍向下移动镜头到近拍,然后运用前跟和后跟镜头,再由近拍到远拍,表现了罗拉奔跑的速度感和画面的空间感,在街道上又运用一些全景的景别,让瘦小的罗拉与高耸的建筑物相比,显示出罗拉在城市中显得很渺小,用镜头表现出了罗拉无助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