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第五章市场观察法和询问法
![第五章市场观察法和询问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a790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第五章市场观察法和询问法第一节市场观察法一、观察调查法的含义搜集各种市场信息资料所使用的技能和办法,称为市场调查的技术方法。
不同的技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对市场信息的回收率、真实性及调查费用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对调查员的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了各种调查技术,才能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市场调查的技术方法分为实地调查法和文案调查法两大类。
其中实地调查法又分为观察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和询问调查法。
观察调查法是调查员凭借自己的感官和各种记录工具,深人调查现场,在被调查者未察觉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查者行为,以收集市场信息的一种方法。
观察调查法简称观察法。
二、观察调查法的特点观察法不直接向被调查者提问,而是从旁观察被调查者的行动、反应和感受。
其主要特点有:1、观察法所观察的内容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门看看天气、到公园观赏风景等个人的兴趣行为,而是观察者根据某种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市场资料、研究市场问题的过程。
2、观察法要求对观察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
在实地观察前,应根据调查目的对观察项目和观察方式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观察误差,防止以偏概全,提高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因此,观察法对观察人员有严格的要求。
3、观察法要求观察人员在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的同时,还要尽量运用科学的观察工具。
人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睛,在实地观察中能获取大量的信息。
而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显微镜、探测器等观察工具,不仅能提高人的观察能力,还能将观察结果记载下来,增加了资料的翔实性。
4、观察法的观察结果是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
市场现象的自然状态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没有人为制造的假象。
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的观察结果,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观察调查法的基本类型观察法有直接观察和测量观察两种基本类型。
直接观察就是观察人员直接到商店、家庭、街道等处进行实地观察。
第五章 观察法
![第五章 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58060676c66137ee0619b0.png)
第三节 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
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 小的行为单位,从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 统。
功能:
1、搜集丰富资料;
2、简化资料; 3、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由代码所产生的数据可消除大量主观误 差,是对所发生事件更客观、更准确的描述; 5、适于计算机处理。
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定和详实的观察资料,其 结果通常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但缺乏弹性, 比较费时。 非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强,而且简便易行。 但观察所获资料较零散,其结果往往只能从定性角 度来描述。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行为 的观察。 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 人们当时的行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 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留 下的各种痕迹。
2、观察法大多数是在自然的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 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观察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观察仪器。
三、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被观察者处于自 然状态,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观察者缺乏主动性,而且观察所获得的资 料可能有偶然性。
四、观察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了解意义 2、情境自然,客观进行 比如,幼儿分玩具的公平性 3、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1)正确无误、如实记录,不凭主观臆断; 2)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 3)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要随便颠倒。
二、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原则
1、要符合研究目的。
需要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具体的观察目标、项
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代码系统。
5 第五章 描述观察法
![5 第五章 描述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b1370181c758f5f71f674a.png)
内容 脉络
第一节
日记描述法的运用与案例分析
一、 日记描述法的含义与分类
(一)日记描述法的含义
日记描述法,又称日记式记录法,是指运用如同写日记的方法,以幼儿为观察对 象,对其行为进行频繁且有规律的记录。
(二)日记描述法的分类
根据观察主题可以将日记描述法分为两类: 主题日记描述法和综合日记描述法。 主题日记描述法是指观察者只对幼儿某一种或几种特定发展领域表现出的新行为 进行观察记录,而其他发展领域即使表现出新行为也不进行记录。 综合日记描述法是指观察者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表现出的新行为都进行观 察记录,即只要所观察的幼儿出现新行为。
二、 轶事记录法的运用
(一)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轶事记录法的观察对象主要是从观察者感兴趣的偶发事件或者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件中选取,这些事件中的幼儿往往能够吸引观察者的注意。把这些事件记录下来, 将会为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供资料。
(二)记录客观事实
在采用轶事记录法进行观察记录时,首先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观察者进 行记录,这可以为观察者及阅读轶事记录的其他人(如同行、专家、幼儿家长)提 供事件发生的整体背景,也可以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更明确的信息。
二、 日记描述法的运用
(一)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日记描述法的观察对象主要是与观察者长期接触,并且关系较为亲密的幼儿或 者是一些比较特别的幼儿。其中,比较特别的幼儿通常指的是某方面发展相对迟缓 或某方面能力比较欠缺的幼儿,这类幼儿容易引起教师或研究者的关注。
(二)记录客观事实
观察者在采用日记描述法对幼儿的发展变化进行记录之前,首先要对观察次数、 幼儿年龄、观察日期、观察时间、事件发生的地点、观察者等具体信息进行详细记 录,以明确观察背并记录幼儿的轶事后,需要对其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分析是观察者在对 记录的精读基础上,分析幼儿行为表现的含义,从而深入剖析幼儿在这次轶事中的 行为特点。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五章 评定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五章 评定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1f820bb0717fd5370cdc89.png)
• 2、图形量表
• 图形量表是以一条横线来 表示一个行为维度,在横 线上按照行为表现依次由 高至低排列。观察者根据 被观察者的实际情况,在 横线上确定与观察对象的 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 上记号。
图形量表还被发展成另外一种型式,叫作“语意区分 量表”。所谓语意区分,是以两个语意相反的形容词 为两端,中间有七点等级评定(或是五点等级的)。
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
• 通常组织目标行为的逻辑: • a、按照幼儿活动的场地顺序排列; • b、按照活动开始的时间排列; • c、按照行为类别排列。
• 表5-1-1幼儿身心特征检核表的排列逻辑: • 行为能力→日常情绪→日常习惯
是否
开放性 选择性 推断性
行为检核法的特性
行为检核法不记录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原始资料,如背 景、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只记录了行为是否发生, 因而是封闭的方法。
行为检核法需要在观察前对需观察检验的行为项目做 出界定,然后根据这些行为项目去检核被观察者是否 出现了这种行为,因而选择性极高。
1、实际做检核时有时需综合幼儿平时的表现作判断; 2、在编制检核表时需判断哪些行为属于你要观察的 类别。
多于十个物体 6. 能理解下列概念的指示
第一 中间 最后 7. 能理解下列的概念的指示 多于 少于
(四)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记录表
• 左老师的观察目的: • 1、在幼儿进入中班时是否具有这些数学能力; • 2、观察记录该能力出现的时间。
(五)完善记录表
• 完善的行为检核表应包含两部分内容: • 1、静态描述项目 • 姓名、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家庭排行、家庭社会地位
第五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第五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3e8112650e52ea5518988f.png)
(四)编制表格的基本要求
1.表的标题应简明醒目。 2.表的大小必须能容纳所有有关研究主题的调查项 目,便于携带保管。 3.表中各项目排列应有系统,简明清晰。 4.为防止答案有误,宜有相互参证的项目。比如入 学率项,可设"适龄儿童数","入学儿童数"。
(四)编制表格的基本要求
5.表尾应注明调查单位,调查员或填表人 姓名,填表日期。 6.表内数字的上下位置要对齐,如有相同 数字仍须全部写出,不得填"同上"字样。 暂时未获得的数字,栏内用删节号(„„) 表示;如果数字根本不可能获得,则用短 线标明(——);如果数字由推算得出来的, 应在表下注明。
(二)问卷类型及问题型式 结构型,也称为封闭式问卷〈Closed Form Questionnaire〉,是把问题的答 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 的范围内进行挑选。例如,“你购买xx 牌空调的主要原因:(1)质量好,(2) 价格便宜,(3) 保修期长,(4) 售后服 务到位,(5)样式时髦。” 结构型问卷 是固定应答题,对指定答案方式的回答。
(三)调查表的编制
如何编制一套较科学适用的调查表,不仅要掌握编制 表格的基本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以下两个 关键环节,以确保表格的质量。 1.根据研究课题拟定研究的具体问题,从而界定表格 涉及的内容范围。这就是从研究的课题出发,先要 提出一个研究涉及哪些方面问题的基本思路。 2.要对每一基本方面项目的具体内容有准确的把握, 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全貌及蕴含的特性,并便于分析 和对比。要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教育,就要了解表 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主要指标,如工农业总 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基本建设 投资以及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经费 等各年绝对值与增长率。
《聚焦式观察》第5章1
![《聚焦式观察》第5章1](https://img.taocdn.com/s3/m/63811af2d1f34693daef3ec2.png)
第五章怎样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儿童?在学会将观察聚焦于儿童并且能够越来越熟练地把观察记录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之后,教师发现自己能够越来越清晰与经常性地瞧见活动中儿童的发展。
撰写的观察记录与对观察所见进行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与她人就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沟通。
教师能够具体说明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就是多么出色,能够确认儿童发展相对迟缓的领域,能够展示自己与同事就是怎样制订课程计划以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
家长、社会公众与政策制定者都期望瞧到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证据。
利用观察记录获得的儿童发展信息将以一种真实的、对儿童友好的方式为其提供证据。
在通过观察评价儿童时,教师能够在观察到的儿童发展表现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增强对问责的回应,因为教师正在评价、课程与期望达成的目标之间建立有效联结,而这正就是全美幼教协会(2009)在其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立场声明中所倡导的:“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经验与评价就是联结在一起的……两者应该统一于机构期望儿童获得的发展水平或达成的目标上。
如果不清楚每名儿童在达成儿童早期学习标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教师就不能有目的地帮助儿童获得发展。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指向目标的评价被称作基于标准的评价。
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表现(自己瞧见的儿童正在做的与听见的儿童正在说的)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比较,而不就是拿一名儿童与另一名儿童比较。
教师需要根据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或教育目标来追踪每名儿童的发展变化轨迹。
这样,教师会对每名儿童的能力有所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课程计划。
评价儿童并不意味着测查儿童。
儿童教育专家把评价定义为这样一个“两步走”的过程:首先,通过观察收集有关儿童的信息,收集儿童的作品或照片、家长的观点与一些测验的结果。
其次,利用上述信息对儿童的发展特点做出判断,就如何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学与保育做出决策( NAEYC & NAECS/SDE,2003;NAEYC,2009)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五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02c752e5581b6bd97e19ea1f.png)
第五章如何进行观察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是A.田野笔记B.日记描述C.轶事记录D.样本描述【解析】:A2.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察类型是A.现场观察B.控制观察C.参与性观察D.定量观察【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的内涵。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也称现场观察,是指在现场的自然情境中不加以控制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察,能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发展变化,获得相对比较客观的资料。
3.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观察研究中,日记描述、轶事记录和样本描述等叙述形式在本质上都属于A.图式记录B.田野笔记C.项目清单D.等级记录【解析】:B二、多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定量观察记录样式的是A.叙述体系B.事件取样记录表C.项目清单D.等级量表E.图式记录【解析】: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的样式。
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方式要有时间取样记录表、事件取样记录表、项目清单和等级量表四种形式。
A、E两项属于定性观察记录的样式。
5.在学前教育观察研究中,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可通过建立观察者信度来完成,具体包括A.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B.观察者偏见信度C.观察者内部信度D.观察者间的信度E.观察者倾向信度【解析】:A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确定观察者意见一致的方法。
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需要通过建立以下观察者信度来完成:(1)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指受过训练的观察者的分数与专业观察者的分数达到一致的程度;(2)观察者内部信度指观察者在其观察编码中保持一致性的程度;(3)观察者间的信度,指观察者彼此间在实际数据收集中的一致性程度。
6.根据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的不同,学前教育观察可分为A.现场观察B.控制观察C.非参与性观察D.定性观察E.定量观察【解析】:DE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
按照不同分析角度,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包括:(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也称现场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又称控制观察与条件观察);(2)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3)接照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第五章.观察法
![第五章.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296a1bceb19e8b8f6ba49.png)
• • • •
作用: 1、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科学始于观察) 2、检验理论 3、获得比较充实、表客观的事实材料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 • • • • • 1、目的性 2、客观性 3、能动性 4、直接性 5、情感性 6、重复性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 • • • • • • 1、优点 (1)在教育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2)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比较高 (3)教育观察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4)可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收集资料 (5)能避免其他研究方法在被研究者自陈时的误差 (6)花费少,方便易行
凭借自己的感官考察, 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
间接观察 : 是指以某 一种东西为中介而获 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资 料信息的方法。
的有关资料的一种方
法。
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分为参与 观察和非参于观察 • 1.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 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观察,故又被称为局内观察。 • 2.非参于观察:指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任 何活动,完全一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故又称局外观察。
缺点
• • • • • 1、无法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只适用于研究外在行为,无法直接了解人的内心活动 3、观察本身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 4、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5、难以用数量表示
四、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严密的组织计划:时间、顺序、过程、对象、 工具、记录方法、设计表格(目的:提高准确 性、可靠性) 记录次数与观察的全面性——排除偶然情况 下的反应 观察同伴交往中爱哭的孩子 2、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对观察的问题有清楚的认 识,否则观察者视而不见,见怪不怪
第五章调研方法(2)——定性研究方法_市场调研
![第五章调研方法(2)——定性研究方法_市场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aeeb39f8866fb84ae55c8d8b.png)
②内在状态分析 愉快的感情群:幸福、满足、爱情、亲情等; 不快的感情群:愤怒、悲伤、焦躁、不安等; 评价的感情群:优美、憧憬、自信、欣赏等; 压力分析(社会的压力):人际的压力,支配、控制和 压迫感,性的压迫感等; 环境的压力:灾害、不幸、交通事故、流浪、破产等。 ③自我内心的压力:罪恶感、羞耻感、死亡恐惧感等
一个高档的男服制造公司打算利用本身的品牌形象, 开发泳装系列产品市场 但管理层并不熟悉这个市场,因此希望了解泳装产品 市场的总趋势,比如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购买习惯、 颜色的含义等情况 由于对市场了解不多,他们组织了几个年龄组别的小 组座谈会,以便发现一些好的想法,为下一步进行定 量研究提供思路。 采用小组座谈法是否合适?
40
个案研究
案研究是指系统地研究个人、团体、组织或事 件,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它是研究者 了解或解释某个现象时经常运用的方法,特别 是在医学、人类学、临床心理学、管理科学和 历史学中被广泛使用。 如: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作的关于 病人的个案研究报告,经济学家为KII(联邦通 讯委员会)所作的有线电视业的个案研究等均 属此类。
6
表1-1-2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
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
研究结论 结果的解释 理论假设 理论来源 理论类型
概括性、普适性 文化客位、主客体对立 在研究之前产生 自上而下 大理论,普遍性规范理论
独特性、地域性 文化主位,互为主题 在研究之后产生 自下而上 扎根理论、解释性理论、观点、看法
成文方式 作品评价 效度 信度 推广度
10
二、焦点小组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 (focus group interview)是最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座谈形式收集有关 消费者对有关产品和企业的知识、态度 和偏好等方面的资料,所收集的资料通 常以座谈记录的形式储存。 例:手持电脑用户的专题组座谈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课件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74a484be1e650e53ea993e.png)
有些相似而已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在不同的参照对象下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来自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2眼睛 (4)伦理 (“非礼勿视”)
遵从被试的意愿、不挖人隐私、不八卦 尊重学校、教师、学生等的权益。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你能否进行切换?
顺时针—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 功能
逆时针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序:我的经验谈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法 二、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三、观察法的作用 第二节 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记叙法 二、取样观察法 三、等级评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
是什么? 怎么用?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你的职业倾向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观察法
你适合什么职业?
终点选
A适合警察、教练、作家; B适合漫画家、会计、导演、设计师 C适合领导、律师、指挥 D适合医生、教师、歌手、记者、工人 E适合演员、司机、商人、基层管理人员
你看到了什么?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课件第五章观察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课件第五章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87832c011ca300a6c390ff.png)
当研究需要获得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 料时,或需掌握某一事态产生、变化过程的原因时,或研 究者对于研究现象所知有限时,或研究现象并不是日常生 活中的寻常现象时,观察法是获得资料的最合适手段。
当通过操纵一个或几个自变量来检验它们对行为的影 响,并进行比较时,或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事件来研究有 机体的反应限度时,或设置条件,对先前发生的重要事件 进行控制,观察随后出现的行为时可采用观察法。
第二节 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设计方案的制定
观察设计方案是组织进行观察的依据。
1
目的和任务
设计
2
内容
3
观察对象 观察内容与方法
4
观察指标(或规格)
5 观察方法(时间、方式和位置等)
(一)目的和任务
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是制订观察计划的基础。它 决定着所要选择的观察对象、观察指标、观察方法以及 观察的组织等。观察目的分类:一是通过观察,收集客 观材料,提出新问题;二是通过观察,发现新问题,提 出研究方向。因此,应明确观察问题的中心,范围不能 太广,否则观察工作不能深入,影响观察效果。
作业
1.举例说明观察法在研究问题、观察计划、观察提 纲至少应回答的内容。
2.观察法应用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3.试述参与观察法在体育教学领域使用的情景。
4.从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找出2~3篇专项比赛技 术统计论文,讨论起观察指标及体系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修正。
观察法
讲解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观察法的概念及特点
观察法不仅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 也是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社 会科学的重要工具。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s)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 感官以及借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 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并进行系统地考 察和描述,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 究方的现象进行描述的一种形 式,要想从观察记录中找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还 必须对观察记录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五章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五章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714b102f524ccbff12184b4.png)
二、录音
❖ (一)录音准备工作 ❖ (二)开始录音 ❖ (三)录音善后处理工作 ❖ (四)录音转换成文字记录时注意事项
三、摄像
❖(一)摄像工具准备 ❖(二)摄像机使用和存放的注意事项 ❖(三)幼儿行为观察的摄像要点 ❖(四)摄像记录的整理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行为观察 记录的意义。二是幼儿行为观察质的观察记录方式和量的观 察记录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手段记录方式。幼儿行为质的观 察记录方式主要有日记记录方式、轶事记录方式、实况详录 方式、样本取样记录方式、事件记录方式。幼儿行为量的观 察记录方式主要有时间记录方式、事件记录方式、行为检核 方式、等级评定方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记录主要有摄 影、录音、摄像等记录方式。所有的记录方式既可以单独运 用,也可以与其他记录方式结合运用。任何一种记录方式都 必须遵循客观描述幼儿有意义的行为表现的原则。
要 (五)轶事记录注意事项 (六)轶事记录表格设计范例
三、实况详录法记录 ❖ (一)实况详录特点 ❖ (二)实况详录运用注意事项 四、样本描述法记录 五、事件取样法记录
第三节 幼儿行为量的观察记录运用
一、取样方法的记录
(一)事件取样记录 ❖ 1.事件取样记录的符号系统记录方式 ❖ 2.事件取样法符号记录注意事项 (二)时间取样记录 ❖ 1.时间取样的记录方式类型 ❖ 2.时间取样记录范例
意蒙台梭利全书目录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概述第二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第三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第四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第六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第七章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九章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十章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第一节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概述一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意义一记录的资料是考察幼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二记录可以帮助观察者理解幼儿的行为改进活动计划三记录为个案追踪研究和幼儿发展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本和数据源泉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讲课稿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76589e49649b6649d74747.png)
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划分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现场观察是指在现场的自然情境中不加以控制的 观察,观察者一般不做任何努力去操纵变量或控 制个体的行为而只是观察与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 与行为。
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划分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能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发展变化,能获得相对比较 客观的资料。弱点在于需要花费较多的事件与精 力,观察所得的资料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外在行为 与相关的现象,往往不能确定行为或现象之间内 在因果关系。同时,这种观察比较难以克服观察 者的主观倾向性,观察现象的细节容易被忽略。
观察提纲在遵循观察目标与观察计划的 基本要求下,应该包括: 观察对象 行为表现 时间要素 地点环境 观察方式
三、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
选择合适观察方法考虑的因素:
➢ 观察研究目的 ➢ 观察对象活动特点 ➢ 观察者已具备的观察条件
(一)观察研究的目的
• 观察研究目的是观察研究活动的统帅,直接影响 对观察方法的选择。如果观察研究需要了解的是 程度、好坏的水平等,就需要运用定量观察方法, 而观察研究还需要了解行为或事件是怎样发生、 为什么发生时,一般可以采用定性观察方法或者 参与性观察。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观察研究中, 有时可以根据观察研究的目的选择两种或者两种 以上的观察方法对观察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 可以使获得的资料更为全面、客观。
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 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 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 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 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
日常观察 VS 科学观察
日常观察 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 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 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a33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a.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学成像有一定的认识。
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吗?它是如何成像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体育科研方法》第五章 观察法
![《体育科研方法》第五章 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03952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2.png)
第五章 观察法
一、观察法概述 二、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三、观察法的应用
第五章 观察法
是认识的开端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感觉 知觉
观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行为,但科学的观察却需要 在精确界定的条件下,以系统的、客观的方式进行。
一、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及借助仪器, 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并进行系统 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当研究需要获得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时,或需要了解某一 事态产生、变化过程的原因时,或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所知有限时,或研究 现象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现象时
运动员赛前训练及赛前准备活动的情况观察;民间体育组织行为的观察
一、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当通过操纵一个或几个自变量来检验它们对行为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时,或 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事件来研究有机体的反应限度时,或设置条件,对先前 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控制,观察随后出现的行为时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制定观察设计方案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取得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 了解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统一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时使用工具的校对工作
观察实施
观察记录
整理观察材料
尽量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 要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紧要的因素; 要善于分清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要注意在观察范围内各种活动引起的原因; 借助仪器使观察更精确;较复杂的观察任务分组进行 要保持观察对象的常态
二、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观察设计方案的制订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选择观察对象 ✓确定观察内容 ✓选择观察指标(或规格) 客观性(可重复性)、合理性、观察指标的灵敏 性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确定观察方法及其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二、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分类依据: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的活动
观察
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幼儿教师最主要的还是采用参与性观察。 观察者的身份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 蔽的
优缺点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观察 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或者旁观者的身份 进行的观察。
特点
三、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叙述体系
2、定量观察记录
(1)时间取样记录: .定义:时间取样记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 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方式。 .编制记录表格要考虑的内容:确定观察的时间单位;确定所需要资料的种类 和记录方式;保持观察记录的行为类型、观察时间单位、观察人数三者之间 的平衡性;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编码。 .时间取样的优缺点P117. (2)事件取样记录:事件取样记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 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 录这一行为全貌的观察手段。 .事件取样记录与时间取样记录的区别。 .事件取样记录需明确的要求七点P118。 .事件取样的优缺点P119。
(3)项目清单: .定义:项目清单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可能发生的行为或其他项目,观 察者在每一种观察的行为或相关项目发生时做记号,它的作用在于核查所要观察 的行为或项目有无发生。 .项目清单优缺点P120。 (4)等级记录: .定义:等级记录指观察者带着某种目的,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观察,然后用某种 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要研究的特性加以评定的观察记录手段。 .等级记录中经常运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 等。 .等级记录的优缺点P121。 .等级记录在记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四点P121。
二、制定合适的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优点:详细的观察计划可以帮助研究有序开展,按照研究要求收集系 统、客观的资料,并得到科学研究结论。
.内容:观察研究计划的制订一般应考虑研究问题特征、观察对象活动 特点与要求、观察者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力求在科学设计的 基础上,保证观察研究计划的切实可行。
例如:我想测大家的身高,用卷尺测出身高,这就是效度高。但是,我用 体重计测大家的身高,这就是效度低、没效度。
五、获准进入现场
研究者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向观察对象所在 的单位(如幼儿园、家庭等)详细解释观察的目的,争取相关人员的支持 和配合,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力争为观察研究创造有利的氛同。 另一方面,研究者要切实了解与熟悉观察对象的生活与活动规律、幼儿园 一日生活的安排、家庭的作息习惯等, 尽可能将研究与实际的情况联系起来,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
四、培训观察者
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需要通过建立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指受过训练的观察者的 分数与专业观察者的分数达到一致的程度)、观察者内部信度(指观察者在其观察编码 中保持一致性的程度)、观察者间的信度(指观察者彼此间在实际数据收集中的一致性 程度)来完成。 观察者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降低这种影响的方法之一是观察者事先来访多次,以 使幼儿教师与儿童将这种“侵扰”视为正常,从而表现自然j。
分类依据:按照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不同
观察
定量观察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室事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 记录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也称结构性观察, 指标体系明确具体。
特点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简要的观察提纲, 在观察现场对被是进行最详细的、多方面的 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 性的补充与完善的一种观察
(2)观察者个人偏见。观察者个人偏见指观察者的某种特征与观念可能会左右他们所 “看到”的东西,与其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观察者期望。
(3)观察者污染。当观察者对某一课题特定数据的理解影响到他记录其他变量的数据 时,会产生观寨者污染。使观察者远离污染性信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
(4)观察者遗漏。观察者遗漏是指没能记录与观察提纲中某个类目相符的行为。 (5)观察者倾向。观察者倾向是指观察者逐渐重新定义观察变量的倾向。
.项目:完整的观察研究计划应该包括观察内容、观察世间、观察对象 选择、观察地点、观察方式与手段、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观察者之间 的分工以及观察报告撰写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观察提纲内容: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时间要素、地点环境、观察 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1、观察研究的目的 观察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研究活动的统帅,直接影响对观察方法的选择。 2、观察对象活动的特点 观察对象活动的特点是指观察对象的活动在时间上的规律性和在生活空间 上的分散与集中,以及活功中行为与事件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快慢等。 3、观察者已具备的观察条件 不同的观察条件会直接影响到观察者对观察方法的选择,观察者应考虑自 身具备的观察条件来选择观察方法。这里所指的观察条件包括观察者能用 的时间、观察设备(录音与录像器材等)、参与观察研究的经验、观察者 与被试之间的关系等。 在观察设备方面,观察研究者拥有必要的而且能够正确使用的单向玻璃、 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设备,可以保证观察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 间接观察也才能得以开展。
第三节 观察实施 一、进入观察现场
研究人员进入实际环境进行观察时,一方面研究人员要尽可能注意 不干预被试的活动。另一方面研究者要讲究观察记录的方式、方法。
二、观察记录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描述体系 叙述体系 图式记录
时间取样 事件取样 项目清单 等级记录
1、定性观察记录
.定义:定性观察记录是以非量化如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用书面 语言、用录音与摄像设备记录口头语言、行为等。 (1)描述体系:描述体系是在一定分类框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 种描述,既属于分类体系,又属于开放定性的体系。 (2)叙述体系:叙述体系与描述体系的区别在于不是预先设置的分类,而是 事先抽取一个事件的片段,在观察的同时对相关事件与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 字记录,必要时还可以加入观察者的一些主观评价。 种类:田野笔记、日记描述、轶事记录、样本描述。 (3)图式记录:图式记录就是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的方式。
生的某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拓展: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科学观察
1、结构化(科学)对 象。 2、有预定计划有目的。 3、有选择对象有重点 要作严格详细的记录。
日常观察
1、日常生活现象; 2、自发性、无目的; 3、偶然性、无重点; 4、不要求严格的记 录;
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案例分析题(本题l3分) 以下案例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对中班幼儿某次游戏活动中同伴冲突行为的观察记录 表。
(注:h表示“打”,P表示“推”,k表示“踢”,hd表示“违背对方意愿抱对方”, t表示“拿走其他幼儿的玩具”)
请分析观察者所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及其特点,并结合表格记录,说明本次游 戏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特点。
知识拓展:
.信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指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个对象进行重 复测量,所得结果与之前测量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测试方法不受随机误差干 扰的程度。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和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 测出的数据必须稳定、可靠,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让人信服。否 则就不可信。通俗讲,信度就是一次测量很可靠,再测一次,再测10次,结果 都是差不多的。
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分类依据: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
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也称现场观察,是 指在现场的自然情境中不加以控制的观察, 观察者一般不做任何努力去操纵变量或控 制个体的行为而只是观察与记录自然发生 的事件与行为。
实验室中的观察又称控制观察与条件 观察,是指在实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 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境,规定刺激的性 质,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的行为。
特点
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方式四种:时间取样记录表、事件取样记录表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常见的定性观察记录方式有:叙述体系、图式记录与仪器记录。
第二节 观察前的准备 一、确定观察的问题
观察问题有效的反映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 一方面研究者应该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确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另一方面研究者应该按照一定标准将罗列的行为与事件形成一个体系,可以 使得观察问题更加明确,以帮助研究 者按类别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研究的 效果与效率。
幼儿园教师观察什么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观察前的准备
观察的实施
确定观察的问题 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培训观察者 获准进入现场
进入观察现场
观察记录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观察什么
拓展: .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察法:是指研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教师、学
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讲授:鄢老师
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学习目标
01
识记学前教育观察类型、观察前的准备工作的内容、定量观 察与定性观察的概念、时间取样记录与事件取样记录的概念
02
领会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区别、非参与性观察、定量观察、 学前教育观察的准备
03
应用学前教育观察的实施
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答:本案例的观察记录表采用的是时间取样记录的方法9(1分) 时间取样的定义(3分):时间取样记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察记录 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方式。 时间取样的优缺点(4分) 本案例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具有以下特点5分) (1)冲突主要发生在游戏活动的前15分钟。 (2)随着游戏活动的进行,冲突次数逐渐减少。 (3)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类型是“打”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