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哲人名言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读材料,谈感想。从命题形式上看,属于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对题供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恰当利用。多数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体,那么,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据此,命题者制订的评分标准中规定:“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我想,这样评判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
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哪是重心所在?要作具体分析。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句意强调的是“向后看”“向前看”的重要性和效用。审题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立意时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向后看”“向前看”这个重心。如果重心把握失误,大谈“生活”的哲学或“懂得生活”的方法途径,不单将语言理解能力薄弱之弊暴露无遗,而且大有被判为“偏离题意”的危险。
第三,应该落实“感想”二字,对“这句话”有个人的感悟与理解,而不应该停留在原句上,仅对“这句话”作简单印证唯唯应和。写作本文,如果仅仅是各举大量实例印证哲人说法,显然是不够的;考生必须根据“这句话”,形成“我”的某个认识或某些认识,这样才能切合“你有何感想”的题意。考生应该不满足于哲人的观点,而应该尽可能地“登高处看”或“往深处掘”,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阐析“向后看”“向后看”的辩证关系,或说明“向后看”“向后看”的前提条件,或指出“向后看”“向后看”都必须立足现实服务生活,或论述“向后看”“向后看”都应该由我主宰为我所需利我进步……总之,不能仅仅作哲人的“应声虫”,而应该有“感想”有主见有拓展。要
做到这些,自然有难度;但不这样做,却属不切题。写作本题,做到“符合题意”不太难,要做到“切合题意”,非得落实“感想”二字、写出独到体会不可。
审题,是考场议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一定要充分研读题供材料,全面分析命题要求,准确把握题目关键,善于体察命题原意,切不可掉以轻心和随心所欲。不少考生在审题方面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说明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审题能力万分必要。
二、构思指导
1、透视法: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将苦难留在过往;向前看才能生活,因为希望守候在前方。”“冷眼看人生,让苦难留在身后;温情驻心间,让生活望向前方。”这方法不难,就是在原句上各加一句话,深挖一下就行。前面那个观点有点浅,除去一个外壳其实啥都没有,但有这么个外壳就已经比很多考生强了,可以让你得个二类上吧;后面那个真是思考所得,比较有深度,其他部分都正常发挥的话,那肯定是一类。
2、俯视法:
“寻找独立的生活姿态,将苦难与希望熔炼在心中。”用“独立的生活姿态”统摄题目中的两句话,也就是把前方和后方归总在一个新的理念下,这是关系型题目常用的办法,但你所给出的新概念要稍微有点高度,是思考所得,不是拿一些俗套关键词凑上去的。所谓独
立的生活姿态,就是说别人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的判断,对于过往的苦难可以看轻看淡,对于未来的生活可以看开看破。当人汲汲于功利,一遇挫折便垂头丧气,独立的心态、冷静的思考便可以使他笃守自我,脱离阴霾,“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当人对未来充满迷茫,前途未卜,去路无踪,独立的人生姿态也可以使他冲破牢笼,迎接曙光。心灵与理智是上天赋予人最丰厚的礼物,它具有伟大的力量,不仅把人带出泥泞,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也可为人驱散阴雨,唤醒春光。
3、缩视法:
“有些人最能够懂得向后看与向前看的道理,因为他们经历过人生中最不平凡的过程,这过程充满了堕落与反省、悔恨与重生,他们正当花季雨季,花当怒放,雨正朦胧,却身陷囹圄,长守铁窗。我们要关注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少年劳改犯。对于他们来说,向后看,忘记伤痛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向前看,重拾信心才能找回生活的方向。”这是“一例终始”的模式,把题目缩小到少年劳改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当然也可以是网瘾少年、吸毒人员等。说得生活化一点,还可以是那些刚刚毕业苦于求职却四处碰壁的当代大学生。来点国际视野的话,还可以是那些在战争或灾难中饱受饥寒的难民,可以是伊拉克,可以是阿富汗,可以是索马里,可以是利比亚,爱是哪儿是哪儿,反正世界上贫穷混乱的地方多了去了。总之就是在世界的各个角
落、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的各个向度寻找那些“倒霉蛋”,谁惨我写谁,这样的话苦难这一层自然就说通了,接下来就硬说他们可以寻找希望,不论他们自己是不是真这么想,你就帮他这么想,这样第二层也就说通了。这种方法需要你经常看一些通讯稿,或者是《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要么就是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新颖材料,临场才能用得出来。记住,这种材料要么写一堆那算你材料丰富,要么就写一个那算你角度独特,怕的就是不多不少正好三个,不偏不倚每个一段,最后给我玩儿一“三段式”,那样的话就是二类文!
三、佳作欣赏
1.苦楚在往,梦想在望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向后看苦楚,能体味生活的辛酸,而翘首梦想,即是为生活保驾护航奥尔柯德曾说:“心因饱经磨难而愈温厚,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当曾经的生活如同老电影镜头在脑海中播映时,也牵出了那一丝丝泛黄的记忆。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片段时,过去的生活就如同杯杯浓郁的咖啡,即使只剩下杯底的残渣,那温馨的香气依旧使人回味无穷。记忆的咖啡滑过咽喉,越是苦涩,流下的香气就越是浓郁长久。我们能懂其中的滋味,因为那时的分分秒秒都是自己亲自酝酿。即使下一秒的收获,也懂得它的珍贵,受用多时;即使一秒钟的失去,也懂得它的遗憾,铭记在心。
回望岁月,若经不住岁月的侵蚀,生命便在如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