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
从人性化角度解读市场营销
从人性化角度解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市场营销,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销售额,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从而实现持续的发展。
然而,在市场营销中,往往会有一些企业忽略了人性化的角度。
人性化市场营销并不是简单的美好口号,它真正的本质在于把客户视为人而不是商品的买家。
在人性化的市场营销中,企业应该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主动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关注。
因此,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市场营销做出如下几点解读。
一、推销方式要更加温和传统的市场营销往往采用强硬的推销方式,强行向客户推销产品,甚至采取欺诈的手段获取利益。
这样的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果,但其实会在品牌形象和口碑上留下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会失去客户群体,还有可能因违反市场规则而受到惩罚。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人性化的推销方式来获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可以让客户体验产品,根据客户的喜好和需求定制不同的方案。
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客户关怀,在不打扰客户的前提下,向客户提供一些细节服务,例如赠送小礼品、提供售后服务等等。
这种方式可以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从而增强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二、产品品质要更加注重市场营销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企业推销产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如果产品不能达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或者存在质量问题,那么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推销,最终都会失去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企业要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售后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控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通过加强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三、沟通方式要更加多元化市场营销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产品宣传、客户咨询,还是售后服务,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来实现。
然而,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喜好,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特点来进行沟通,那么很有可能会错失大量的商机。
营销的本质,是世道人心
营销的本质,是世道人心,500字
营销的本质是世道人心,它能够深刻地捕捉和理解人类的购买行为,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唤起、影响和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目标。
营销的关键是精准的认识市场,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把客户分析、了解、满足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步骤。
分析用户,把握市场变化及客户发展情况,根据客户需求研究,不断调整并创新产品特性,以满足顾客需求,这是营销的关键之一。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好产品展示给客户,有效推广,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吸引更多客户。
有效的营销,不仅要把握客户需求,还要有效地提供好的营销服务,满足客户的期望,使客户忠诚度提高。
营销的本质,是需要不断强化客户关系,深挖市场需求,结合新兴技术,来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把产品的价值传递给客户,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拓展市场,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人性弱点 = 营销爆点!3500字拆穿人性教你只手遮天
人性弱点= 营销爆点!3500字拆穿人性教你只手遮天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但天算又不及人算,因为人性有黑暗,也有光明。
对于做营销的人而言,看透人性,利用人性的弱点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人性到底有哪些弱点可以用来营销呢?这是一个严肃又值得深究的问题。
在下文中,我们先说暗,再说光,希望给你一点启示。
人性之暗篇人性已如此艰难,让我们愉快地拆穿:人性之暗,莫过于为名、利、情、欲,甚至连灵魂都能出卖。
人性营销,也无非是用名绑架、用利诱惑、用情撩拨、用欲操纵。
用名绑架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乎别人眼里自己的名声。
——叔本华再补一记,在乎的人越多,就越脆弱。
——《权力的游戏》所以就是从六个层级对顾客展开绑架:1、环境绑架让顾客相信他必须为场景买单,否则会被别人认为粗糙哟。
例如,包分春夏秋冬款,民间说法立秋买秋包。
防辐射服孕妇必备,不为自己想你得为宝宝想。
姨妈巾分夏款与冬款,夏天超薄清凉,冬天加厚保暖。
2、行为绑架让顾客相信他必须为行为买单,否则会被别人认为低级哟。
人们从来不消费使用价值本身,人们总是消费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
——《消费社会》例如优衣库、星巴克、宜家贵就贵在给看你晒照的你步入中产阶级的幻觉……这幻觉之强烈,得坐一趟晚高峰的地铁跟一大群和你一样的屌丝挤在一起以无比难受的姿势闻着陌生人的汗臭味回到简陋的出租屋才能缓解。
3、能力绑架让顾客相信他必须为知识买单,否则会被别人认为无知哟。
例如像罗辑思维那样,讲天文不讲怎么等天上掉钱,讲地理不讲怎么从地下捡钱,讲历史不讲怎么在祖坟刨钱,为什么照样被捧上天?因为知识其实是用来彰显『看,我连这个都知道』的。
——为了避免蒙逼,都在强行装逼4、道德绑架让顾客相信他必须为高尚买单,否则会被别人认为缺德哟。
例如素食这事,一定比肉食高尚?素食者们正在吃掉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制造氧气的植物,为拯救地球就该吃掉素食者。
5、身份绑架让顾客相信他必须为标签买单,否则会被别人认为落单哟。
人性与市场营销
人性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一门需要深入了解人性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人和组织的行为都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市场营销活动的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销售,而消费者行为则是由人性所驱使的。
因此,理解人性对于成功的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性与市场营销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如何利用对人性的理解来提升市场营销的效果。
一、人性的基本特点人性是复杂而多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特点。
首先,人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人们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对他们有益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人性追求尊重和认同。
人们希望被认同和尊重,他们往往通过购买特定品牌或产品来实现自我认同。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品牌营销的核心是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以吸引消费者对其进行认同。
另外,人性具有社会性。
人们是社会动物,他们需要与他人联系和互动。
社交媒体的流行正是基于人们对于社交需求的满足。
在市场营销中,利用社会性的概念,如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分享,可以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并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人性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人性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涉及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
首先,人性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是基于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促进购买决策的产生。
其次,人性对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通常会与某些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形成对品牌的偏好和忠诚度。
这种品牌忠诚度是在长期的市场营销努力下建立起来的,通过强调品牌的独特性、品质和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契合,可以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度。
此外,人性还影响着市场营销的传播方式。
人们倾向于通过口碑和社交分享获得信息,并从朋友、家人和同事那里得到购买建议。
因此,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应当注重引发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共鸣,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营销,洞察人性是关键
营销,洞察人性是关键作者:何丽银来源:《新营销》2015年第03期洞察人性:人是营销的核心沈琮翰(INNO+设计公司创始人、TEDxTianhe总策划,对话主持人):在营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人”,人才是营销的核心。
四位嘉宾来自不同产业,你们认为下一代消费者有什么特征?李琦(华耐家居集团副总裁):家居建材行业是一个非常重服务的行业,所以不管未来营销怎样变化,这个行业的服务流程依然需要线下一步一步、一公里一公里去完成。
消费者,无论是否90后,都是重服务、重个性化、重情感交流的。
在家居生活、家居服务领域,也一直在慢慢地改变,必须与消费者谈情怀、谈文化、谈服务。
所以我认为下一代家居生活的营销就是服务营销、文化营销和价值营销。
刘浩源(广汽传祺公共关系部长):汽车产业存在100多年了,其实都在为这一代和下一代进行创造,怎么样更好地为下一代营销进行创造?我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一直在最新一代里,它更加突出个性化,更加突出互动性,以及娱乐化营销。
抓住这三个方面,在未来的营销活动中,可以有比较好的产出、收获。
周罕见(星联互动CEO):我在电视台做了15年,去年开始创业做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我们是做内容的,与人密切相关,关键就是三点:一是心系人类,关心人本身发生的变化。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生活在不同的世界,美特斯邦威CMO周龙介绍了《奇葩说》,新新人类是这么说话的,这么看到问题的,原来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作为60后、70后,我们是捏着鼻子看的,从开始带着讶异,到现在慢慢放开,觉得还挺好的。
二是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商业的本质没有变化,但是内容的语态、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是渠道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能接触到内容的渠道很多,而且呈碎片化,要做好下一代营销,必须把人、内容和渠道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更好地传播。
朱嘉华(黑弧奥美中国区副总裁):现在主力消费群的80后,甚至90后,说到新的消费群,我借用一个新词——“新常态”。
营销,需要洞悉人性
营销,需要洞悉人性——龙狮解读人性营销中国有句古训:得人心者得天下。
其实,不仅军事、政治如此,营销的成功,也在于得到“人心”。
所谓人心,其实也就是人性。
人性,从营销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客户需求,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而人性营销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通过客户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充分愉悦体验,提升客户认可度,从而达成企业经营的目的。
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性营销因其更大限度地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而越来越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我们都知道,人性复杂且多变,人性包含恐惧、嫉妒、虚荣、攀比、爱、奉献等等方方面面,而人性营销,就是以人为营销目的,通过种种方式与手段,释放人的潜在心理,让人在消费活动中得到充分、愉悦的心理满足,从而实现品牌认可与购买行为。
人性营销的成功,在于洞悉人性并且“对症下药”。
那么,人性究竟有有哪些曲折奥妙,营销活动又该如何运用这些人性呢,且看龙狮营销()为大家解读人性:一、好面子有人说,中国人的特点就在于“死要面子活受罪”,近年来中国人在奢侈品一掷千金、购买成风,很大的原因,不在于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品味,而是攀比和炫耀的心理驱使。
可见,面子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可谓相当深远。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会让消费者觉得特别有面子呢?广州品牌策划公司龙狮认为,牌子响亮、外表引人瞩目、环境的优雅舒适,能彰显消费者“与众不同”的虚荣心理,从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比如,LV比普通女包并不漂亮或者实用到哪里去,有钱人之所以争先抢购LV,往往就因为其名头响亮。
二、情感的需要。
人是感性的,对消费者,一定要有“人情”意识,良好的服务能令消费者产生倍受尊重与礼遇的感觉,从而刺激其消费行为,因此终端销售及售后服务环节的周到服务至关重要。
比如很多星级酒店,当顾客下车时有门童迎宾,用餐时服务员体贴周到,结账时还有收银员双手把找零奉上,这种当“爷”的感觉令许多大款富豪们倍觉受用,因此流连往返乐此不疲就不难解释了。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人性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人性几种不理想的人物性格1、自满型:对现状非常的满意,比较容易满足于现有的格局。
个人的理想和目标较低,因而他们的心态一般也很好,于是不强求,于是随波逐流。
他们的人生高度将停留在某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一旦达到个人的极限或者理想值得时候,将长期保持不动,从此再无野心。
积极心态因为暂时的成功或者受制于现实情况而消失殆尽。
个人来讲,主观性很强。
他们一般不大容易接受别人的激励,更不用说靠自己的奋发图强了。
他们认为先目前的情况只要能够保持下去,便足够了,却忘记了世事不进则退的道理。
人类的所有的不平衡来自于比较。
要想使他们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除了凭借他们自身的优势,整合凝聚在他们周围的资源以外,更要刺激他们心中不服输、不甘心的冲动。
那么比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把他拿来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
别人的条件跟你差不多,别人的资源也和你差不多,那么为什么在很多方面甚至不如你有优势的人们相反的取得了比你大的多的成功?为什么那么多曾经到达过人生巅峰状态和人们最后会销声匿迹?世上本没有长青树,只是因为它在不断的吸取天地间的养分、不断的向上挺拔,故而能够在寒冬之后,又舒展自己的绿叶。
制造相对的落差,让他感觉到只要别人能,那么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激发起斗志,昂扬其精神,消除其心中的顾忌和消极的情绪。
因为在人性的本质中,冲动、激情永远都在,不服输、追求更好的愿望永远不曾磨灭。
2、自信型:他们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决策、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们属于积极的一群。
他们对事业成功在望,信心勃勃,有极强主观性及操作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逻辑性也比较强。
他们对经过仔细分析和考虑到的事情显得踌躇满志,愿意付出实际的行动和努力去拼搏和争取。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过分的主观臆测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或是负面的作用,因此,他们需要有人适时的加以引导。
在前行的路上,可能会有很多的挫折或者暂时的失败,因此他们呢需要鼓励,需要支持;在迷惘和彷徨的时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忠实的朋友。
走近人性化的体验营销——体验经济发展的趋势
走近人性化的体验营销——体验经济发展的趋势人们为何纷纷向星巴克、麦当劳、耐克、宜家等商家慷慨解囊,是因为这里的咖啡与众不同,快餐赛过中华美食,运动用品无与伦比,家具精美绝伦吗?非也。
真正原因是蕴涵在消费过程中,商家所提供的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一种难以忘怀的消费体验。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体验成为潮流,体验营销带给商家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道精致的佳肴。
一、体验营销——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强调: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体验服务取胜。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士·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顾客为中心,创造出能使消费者全面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情绪、体力、心理、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满足,并产生预期或更为美好的感觉。
为满足消费者希望在消费中获得惊奇、震撼、激动的终极体验和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体验营销应运而生。
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体验为主旨,以服务和商品为媒介,通过使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满足而达到吸引、保留顾客,进而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
正如科特勒所言:“体验营销正是通过让顾客体验产品、确认价值、促成信赖后自动贴近该产品,成为忠诚的客户。
”体验营销真正把体验视为有“价值”的商品向顾客销售,这意味着体验能使企业的产品别具一格,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消费忠诚度,推动企业流程重组,当然,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人性化的体验营销体验经济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遵循“以顾客为中心”,“以人性为根本”的原则,由此而生的体验式营销以互动式为连接点,使顾客成为难忘经历的真正主人,从而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改变。
可以说,体验经济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经济,体验营销是每个细节都透露着人性关怀的现代营销。
销售是98%的了解人性2%的产品知识,这9大人性心理你都了解吗?
销售是98%的了解人性2%的产品知识,这9大人性心理你都了解吗?美国的销售大师升道夫博士说:销售是98%的了解人性+2%的产品知识。
所以,想要做好产品营销,或者引爆产品,商家就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消费习惯。
那么商家该如何找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以及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家要想稳妥地俘获目标消费者的芳心,想必首先要了解这9大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原则,从而更利于在每一场营销战中保持稳扎稳打的状态。
激发效应激发效应理解很简单,比如出售两件同类的商品,一件商品加入标志物,另外一件商品不作标志物,结果两件同类的商品销售状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营销战中,很多企业都会善于巧妙利用这一效应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从产品营销角度来看,这一效应可以说就是产品“非凡“与“平凡”两者间的较量。
就比如:同行市场竞争中,各个品牌都会追求自身品牌的独特性,注重产品卖点,区别于其它品牌。
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会将一商品与其它同类品牌商品相比较,哪个品牌更具特色与吸引力,就买哪个。
因此,我们会发现,商场上的很多服装店也会懂得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利用“激发效应”来达到产品销售效果。
比如:同一区域甚至是相同品牌的两家服装店,两家同时为顾客推荐同一款服装,但第一家会在这款服装上粘贴标签:6.8折优惠,很明显,顾客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第一家店,从而快速达成商品交易成果。
可见,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善于利用“激发效应”来突显自身产品的亮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互惠效应互惠效应可以理解为:就是我们总觉得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通俗的说,就是礼尚往来。
在国外有一项研究:如果一个餐厅在就餐结束后送你一片口香糖,那么人们给的小费比例就会上升3.3%。
如果是两片口香糖,小费比例就会上升20%。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商家或者品牌企业会经常利用到这种“互惠效应”。
正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海底捞火锅,毋庸置疑,在火锅界,它的服务是一流的,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去吃海底捞,都会被它的“服务”征服,无论是餐前检查:筷子、杯子、渣盘、纸巾、调料等,还是就餐时:饮料服务、发围裙等等细节服务,这些对顾客来说,从精神上,这就是一种就餐享受,自然心中会有种意识:这里所有的消费都是值得的。
从人性的角度看营销策略的制订
从人性的角度看营销策略的制订一、营销策略的核心营销策略是企业实现商业目标的关键。
策略的成功要素包括市场研究、定位、广告宣传、渠道管理等诸多因素。
但在背后靠谱、可持续的策略都会围绕一个关键要素——人性展开。
二、人性是市场的基础营销是从人性出发的活动。
理解消费者是制定展示目标的基础,而制订这样的目标是企业渗透市场的前提。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这要求企业对其感兴趣、关注的客户进行个性化的研究。
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企业追求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品质的动力。
三、营销的人性化实践(1)剖析消费者心理需求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商品本身的特性,还因为购买商品的意义。
例如,一家名牌高端百货店向消费者提供相较于其它同样高档的百货店赋予了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通常来自于品牌声誉、社交关系等方面。
企业可以从消费者的社交环境、生活经验中挖掘出某种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
(2)挖掘市场细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来进行挖掘和判断。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并将其反馈于自己的营销策略中。
例如,使消费者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价格信息,减少在决定购买时的压力。
(3)重新设计品牌与产品对许多客户而言,他们购买的远比是片面的产品,更多地是品牌、口碑、丰富的社交意义等。
对企业而言,这可以成为营销的新拓展领域。
通过刻意地构建这样一种品牌诉求与赋予产品崭新解释的形式,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新客户。
四、不要忘记道德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企业必须遵循道德标准。
虽然营销策略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如果以欺骗和迷惑消费者的方式进行,虽然可能在短期获得良好的营业额,但是在长期来看却会逐步失去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任。
五、结语在总体上,制定营销策略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尊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方式。
在以人为中心的视觉下,营销策略不再是在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要素,而是在消费者视角下间接主导下的营销模式。
如果企业不能改变自己缺乏这样视角的状态,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引销学:解读人性到底是什么?
只要学习营销的人都知道,营销最终要触摸的只有人性。
对人性解读的深浅,决定了你对营销掌握程度的高低。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描述,最终还是要深入解读,才可能进入实战的层面。
否则,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而已。
“精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所谓的“应用”,是讲行为层面的具体方法。
应用的衡量标准是更简单更有效快速实现目标。
展示引销学对人性的深层解读:
人性有两个属性
一个是自然属性
一个是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在没有形成社会之前形成的先天性。
社会属性是在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形成的后天性。
自然属性往往是天生的,属于潜意识层面。
社会属性往往是后天的,属于有意识层面。
自然属性往往是属于心灵层面。
社会属性往往是属于思维层面。
自然属性往往是先天遗传下来的。
社会属性往往是后天环境造就的。
人性还有两个源起点:
一个是我,
一个是我们,
人性有两种境界(角度):
一个是我,
一个是他,
从DNA的事实来看,我们和动物之间无差异的部分是自然属性。
我们差别于动物的部分是社会属性。
从具体事的层面来看,人类有的特性和动物也有的特性一样,就证明这种特性是属于自然属性的部分。
如果在动物界找不到,说明是社会属性。
从源起点来看,只具有“我”的特征的属于天性,具有“我们”特征的有一些是自然属性,有一些是社会属性。
PS:在引销学网站可以看到更多内容。
洞察人性需求 作个营销赢家
洞察人性需求,做个营销赢家人性者,动机和目的也。
所有的一切的需求都是满足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需求,满足自己本能和后天形成的需求。
看透人性,就看透了人的需求、意图和目的,就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
自古很多天才能看透人性,能看透人性的善恶美丑。
在三国时期,我最喜欢的人为贾诩,我觉得他对人性的把握简直是算无遗策,在三国演义中,没有看到他失误过,四易其主,而最后可以终老而死,他人很难做到。
他总是能很清楚的看透别人的心理活动,别人到底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别人的性格的弱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能够很清晰的分析清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
营销的本质是满足需求,需求却是人的一种心理的感觉,它既有理性的特点,也有感性的特点,但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的感受和状态。
我们所谓神机妙算不过是看透人性而已,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去做的,所以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当你看透人性的时候,一切事情也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
这些计策为什么可以成功的骗过对手,就是韩信清楚的认识了对手的心理变化,对手是如何思考的,对手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看透人性的缘故。
在刘邦白登被围的困境下,陈平利用冒顿的妻子的嫉妒之心,画了一张画,就让冒顿退兵。
看透人性而已。
人,皆凡人也。
没有人没有缺点,嫉妒之心、懒惰、恐惧、自卑、面子、尊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
缠绕着你。
让你的理性让位与本能。
看透人性,就可以利用人的本能。
做快销品,你是否能看透你的经销商的需求,他的每一个小诡计。
你是否能看透消费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你是否能够看透公司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能够看透领导的性格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透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营销是不确定行为,营销是一种艺术,他艺术性就体现在人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如果你把人看成理性的,那么你的决策有可能不成功,如果你把人看成纯感性的,也可能不成功。
这就是不确定性,这就是营销的艺术性所在,这就是营销的魅力所在。
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
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作者:段永朝来源:《销售与管理》2014年第12期现在移动营销领域开始流行讲RTB(Real Time Bidding)。
其实RTB是类似碎片化的广告通路及效果追踪,聚合起来给广告主一个投放策略组合,然后根据每一个消费者的“数字脚印”,进行更加精准的行为刻画,进而实现更加精细的单点计费或者单点评价。
很多4A广告公司都很看重这种做法。
不过我觉得,RTB或许能为拯救4A公司提供一点有限的想像空间,透过精细化广告投放、个性化推荐来延缓广告业这个行当存续的寿命,长远看未必是一个核心点。
那么未来营销的内涵是什么?无论是学院派的营销学,还是营销实战,都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以及对人的基本假设上,这个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资本、劳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透过价格杠杆作用下的市场机制,达到资源配置的某种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其中隐含的人性假设就是“自利的经济人”。
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合理成分,但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今天我们要把经济学放在一个新的框架下来看,大的背景就是互联网。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要和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相结合。
市场营销理论也要放在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角度下重新审视。
营销为什么会存在?营销未来的存在价值和理由是什么?简单说,美国的营销学热潮始自20世纪60年代,各类营销学说、方法竞相登场,但根本上来说,并未有重大的突破。
我们可以看看2013年7月,美国营销协会给“市场营销”下的一个最新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这个定义我认为了无新意。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它依然将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割裂开来,这是今天营销学、营销实战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
假设人是“自利的经济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是透过市场行为进行价值交换的。
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看到的是营销通道和媒体的利益勾连,看到的是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描绘的“符号消费的意义代替实物消费的意义”。
未来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回归人性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101想要解决公司的问题,首先要确定你的核心能力,到底在哪里。
是产品,还是营销,还是渠道?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我们在产品、营销、渠道这三个环节,分别可以抓住哪些红利,来提高势能、增加动能呢?一、产品:创新红利在产品环节,我们要抓住创新红利。
一说起产品创新,很多人就会想到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用户体验,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
产品创新红利,包括三种:流程效率创新、用户体验创新、工程技术创新。
互联网之所以对传统企业形成剧烈冲击,主要是因为传统企业传递价值的效率极其低下,而互联网大大缩减了传递价值环节。
同样品质的商品,因为传递成本下降,大家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这就是流程效率创新的典型方式。
用户体验创新,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这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尤其是面对消费者的、创造价值的企业,可以大力改进的一个方面。
比如,餐厅卖的是食物吗?是服务吗?不。
餐厅的灯光、音乐、屋外景色,都是餐厅的产品本身。
产品不是实物,产品是实物给你带来的体验。
工程技术创新,是流程效率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的基础。
比如,支付前端的核心是身份识别,每次识别技术的进步,都将倒逼整个支付体系的革新。
生物识别的时代正在到来,刷脸支付只是个开始。
在这些真正的工程技术创新面前,用户体验创新和流程效率创新也会被迁移到全新的技术平台上。
二、营销:社交红利在营销环节,我们要抓住社交红利。
具体来说,社交红利有三种:引爆圈层、零距交互、新媒崛起。
引爆圈层,就是让那些可能连你产品都没用过的,你用户的朋友们,一传十十传百,继续帮你传播。
作为企业,你一定要像重视产品一样重视内容。
引爆圈层是传播方法,而获得传播之后的交互,就是第二种社交红利,我们称之为“零距交互”。
如果说微信朋友圈、微博,是天然获得“传播”的地方,那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就是重要的“零距离”交互场所。
零距交互让用户与你有了交互,你们就有了接下来产生新生意的可能。
弈波:营销是对人性的洞察!
标杆人物弈波:营销是对人性的洞察!豪华车在华销量继续增速,但不是每个经销商都能分享到厂商的盛宴。
5月27日,湖南娄底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骏和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轰然倒下。
由于看到豪车需求爆长,去年开始,骏和集团在娄底这样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万元的地方,依靠向银行举债,通过土地购置、支付给汽车厂家巨额保证金,迅速扩张到拥有10个品牌代理和20家4S门店的大型汽车经销商,但是骏和集团的扩张却远远超出了当地实际需求,最后导致灾难发生。
作为同行,捷成洋行(Jebsen& Co.,Ltd;以下简称捷成)汽车部董事总经理弈波(Joachim Eberlein)无意谈论骏和集团是非,但他却表示,作为成熟的汽车经销商,不能盲目迷信规模化,应该注重价值营销。
捷成汽车部的主业是经销德国豪车保时捷,目前是保时捷授权在华的最大经销商。
弈波是德国人,他告诉《经理人》,保时捷对于德国人来说是骄傲。
此前在德系的其他汽车企业干了近20年的弈波,于2013年如愿以偿地加盟捷成。
在中国如何经营保时捷,弈波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部分富裕的中国人早就过了追求身份象征的阶段,他们对购买一辆豪车的想法和动机,和全球富豪没有区别,他们会向汽车销售员索要一份体面的服务,而不仅仅扔钱要车。
因此,弈波告诉捷成汽车部的同僚和下属:从现在起,捷成汽车要变,方向是,从销售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
倒逼出“客户导向”“从销售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
”听起来不新鲜,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说,激进点的,还会说要加入互联网思维。
那么,弈波在具体策略上,有什么亮点?先谈谈弈波的想法,他说人是自由的,人有自由选择权。
别以为弈波是萨特(Jean-Paul Sartre,存在主义思想家)的“忠粉”,他要告诉捷成汽车部门的所有人:我们要尊重消费者的权力,消费者是自私的,消费者永远关心的是,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商家洞悉,然后得到满足。
捷成汽车要重点关注需求背后存在着动因。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品牌商保时捷方面宣布,从捷成手里收回在华的总代理权,这意味着捷成,变成了一家普通的经销商,它将参与和其他经销商一起的竞争。
未来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回归人性
人性化营销需要思维转换当我们考虑到整个市场的快速变化,考虑到企业新的增长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真正地挖掘用户的深层次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到用户的触点,同时和客户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和对于营销手段合理的应用。
我的理解是人性化的数字化营销首先要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第一个转换,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角色。
第二个转换,需要从管控变为赋能。
之前企业更多是管控模式,这样的传统方式已经逐步落伍了,需要持续地给到自己的经销商、批发商、终端零售商,持续的赋能,这才是未来持续增长的地方。
第三,转变观念。
像大型的分销企业,都会面临终端的分销网络特别分散的问题,我们在终端可能接近两百万家的终端网点,怎么样管理员工、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这需要通过人性化的营销方式,对他们进行重新的定位和鼓励,让他们转变他们的角色,从员工的角色,变成一个有决策力的角色。
第四,需要更好地提升我们供应链的交付能力。
这个是基于客户导向的思考,原来我们可能更多是在渠道上做产品的推荐,回头看,如果是传统的产品,它只是作为一个媒介,真正能匹配用户的深度的需求、真正能够拉动用户流量的,可能还是我们对用户终端需求的挖掘。
构建私域流量找到真正的生意点怎么样做终端的定制化需求?流量和产品之间它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对于流量有认知,找到合适的渠道然后再匹配合适的产品,如果只是单纯地说以产品驱动的话,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很难从终端实现有效增长。
技术赋能,原来我们只需要考虑卖到我们的各级代理、经销商就可以了,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需要知道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消费者是谁,知道身份,然后做精准的营销,做权益的赋能,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
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产品本身是不是真正能够匹配用户的场景。
做设计的时候要去想,怎么样让用户有被认可甚至是参与的感觉,让顾客有很好的参与感,在场景中他能够去参与到其中。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两个核心的点,一个就是关于从公有流量到私域流量的创建,第二个是怎么样做一些实际的活动设计,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来源:亦锐营销策划现在移动营销领域开始流行讲RTB(Real Time Bidding)。
其实RTB是类似碎片化的广告通路及效果追踪,聚合起来给广告主一个投放策略组合,然后根据每一个消费者的“数字脚印”,进行更加精准的行为刻画,进而实现更加精细的单点计费或者单点评价。
很多4A广告公司都很看重这种做法。
不过我觉得,RTB或许能为拯救4A公司提供一点有限的想像空间,透过精细化广告投放、个性化推荐来延缓广告业这个行当存续的寿命,长远看未必是一个核心点。
那么未来营销的内涵是什么?无论是学院派的营销学,还是营销实战,都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以及对人的基本假设上,这个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资本、劳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透过价格杠杆作用下的市场机制,达到资源配置的某种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其中隐含的人性假设就是“自利的经济人”。
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合理成分,但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今天我们要把经济学放在一个新的框架下来看,大的背景就是互联网。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要和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相结合。
市场营销理论也要放在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角度下重新审视。
营销为什么会存在?营销未来的存在价值和理由是什么?简单说,美国的营销学热潮始自20世纪60年代,各类营销学说、方法竞相登场,但根本上来说,并未有重大的突破。
我们可以看看2013年7月,美国营销协会给“市场营销”下的一个最新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这个定义我认为了无新意。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它依然将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割裂开来,这是今天营销学也好、营销实战也好,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
假设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是透过市场行为进行价值交换的,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看到的是营销通道和媒体的利益勾连,看到的是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描绘的“符号消费的意义代替实物消费的意义”。
如此来看,营销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个很大的问题,即营销学的本质就是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性的弱点,就是让人在商品消费过程中产生不可自拔地迷恋和愉悦感,让人流连忘返。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后工业时代”的批判,詹明信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分析,以及海德格尔、鲍德里亚、麦克卢汉、内尔.波兹曼等学者,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不同角度的批判,都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点:工业时代对人和人性的研究,依然很不充分。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过度营销导致过度消费,并带来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巨大扭曲,并产生惊人的资源浪费,并由此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严重扭曲。
美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曾在《消费、工作和新穷人》一书中描述了他所认为的穷人和资本主义社会。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可分为生产型社会和消费型社会。
生产型社会中的穷人是属于没钱,消费能力不足的群体。
在消费社会逐渐兴起的过程中,尤其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电视文化大行其道。
在这个消费社会里面,人们已经不再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不去消费,而是厌倦消费,缺乏消费意愿。
在这个社会,人们只需用3-5%的钱就可满足一般的衣食住行,其余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认同感,为了满足某种文化的需要。
美国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一种叫做bobo族(布尔乔亚-波西米亚)的群体。
他们有消费能力,但倡导返朴归真,比如手工打造项链,手工缝制皮革。
bobo族在八十年代的崛起,其实就意味着社会的消费趣味发生了变化。
日本2005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下流社会》(作者三蒲展)的书。
这里的“下流社会”是指沉迷于电子游戏、手机的年轻人,嘻哈族,他们对上流社会是不屑一顾的。
100年前,人们对上流社会充满向往和敬仰,最典型的像英国狄根斯《远大的前程》里描述一个乡下男孩如何来到城里,面对现代社会文明心潮澎湃,并立志要跻身这个行列。
现在的bobo族、嘻哈族、下流社会对上流社会的作派厌恶至极,他们根本不以上流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方向,他们完全有自己的生活风格。
从这个大背景下,你可以看到互联网真正带来的是什么?是契合波波族、厌消费主义者、嘻哈族真实心愿的新的可能。
样式、风格、品味,乃至价值观,都不能事先像生产啤酒一样“罐装成型”,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不再被牵着鼻子走,他们拥有了可以创造生活、分享乐趣、点赞他人的强力工具,这就是互联网、社交网络。
相比之下,传统营销学致力于制造大批量没有思想,没有情感,只是乐此不疲、沉溺其中的消费者。
传统营销理论与实践,其目的都在于让你产生当下的消费快感,让你产生当下不可遏制的购买冲动,但是买完就后悔的情况比比皆是。
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到现在,反消费主义、厌消费主义、返朴归真,这种潮流一直在暗流涌动,虽然从未成为主流。
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未来这个历史洪流会延续吗?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学会出现重大逆转吗?还是出现一个双方博弈的中间状态?我想这就是未来10年营销学的课题,这就是营销学的未来!新生意模式未来到底什么是“生意”?做生意是为了什么,消费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目前很难回答。
人们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也就是说,商业文明的内核是赚钱。
你也可以说是“增长”、“持续增长”、“创造价值”等等,但都离“赚钱”这件事相差不远。
这时候你会看到社会责任、文化交流,快感共鸣等等就显得没有根基,因为商业社会一切都奠定在赚钱的基础上。
可是现在你会发现,这个根基已经发生了一些松动。
举个例子来说,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美剧字幕组,很多很好看的国外文章都是由志愿者们免费翻译过来,先不论其中的商业模式,至少在今天,我们对在互联网世界免费获得这些东西习以为常,可传统经济学对此无法解释:在全世界那么多人中,怎么会涌现出一大批志愿者乐此不疲地贡献自己的东西?用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有时候很难解释人的某些活动是心甘情愿的,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
看了一集美剧,我们不会感谢字幕组,甚至字幕组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看,这些贡献者和消费者是隔绝的,也没有一个网站试图把这两部分人撮合在一起。
大家都不关心这个。
其实C2B以及大规模定制、分享经济,这些模式里就有大量分享快乐的影子。
我们必须敢于想象,未来的商业立足之本,可能不再是围绕赚钱,或者赚钱要稍微靠边站一点。
未来的商业可能会出让一部分地基给分享经济和维基经济。
如果是这个格局,新的生意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今“营销”变得无处不在,且处处充满人性关怀,但深刻挖掘其内涵,必须是对传统营销学的理论、假设有清醒的认识。
今天人们依然没有感受到营销学可能面临的冲击,传统营销学可能会崩盘,而我们需要学会未雨绸缪、见微知著。
营销的核心问题不一定是技术细节,而是对人性的体察和未来人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的基本假设。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目前面临的挑战看似是移动支付,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支付宝真正面临的挑战是“传统支付的颠覆”。
支付,将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中介职能,支付将是把交易关系纳入社会交往网络的最佳纽带。
它将是关系、信任、亲密性、愉悦感的度量。
现在paypal已经准备接受比特币,这至少说明他们没有对虚拟货币视而不见,支付跟虚拟货币一定会共有。
其次,支付承载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交易中介,但狭义的“买卖”这个事情是无法承载分享经济的。
分享经济倡导的是赠与和分享,买卖则是等价交换。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一个词:prosumer,生产者亦是消费者。
这种生产者、消费者、运输者等角色的划分标准都源于工业时代,而今天都变成一个社会节点,每一个社会节点都一定是双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合一状态。
例如,美国有家电商公司quirky,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提交自己的创意,每周做一次创意评选,评选出10个最多点赞的创意,然后交到工厂里生产。
提交创意是免费的,当你提交创意的时候你是创新者,提交之后你可以根据你的专长做设计者。
当你提交创意参与生产,你就是生产者,当这个产品做出来卖掉,甚至你自己也用,那你就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你会发现大家的生产、消费在不停地卷入这个过程。
这就意味着企业角色在未来将发生变化,职业和日常生活也将发生变化。
可见,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如果动摇的话,会对人的消费行为、社会的运转状态、企业的组织形态、工作形式产生一系列的冲击和变化。
社区经济商业化社区经济、自媒体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商业化呢?当前的环境是,我们的下半身在旧社会,上半身已经到了新社会。
如何在旧社会里商业化,那只能是利用时间差。
例如,91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开放,当时赚钱的商机不在股票交易,因为没有几支交易股票,当时的赚钱市场就在很多股票培训班,高管训练营,股票分析师学习班,即教育培训经济。
95年之后到96—98年,一波行情出来,上市公司随之增加,这个时候出商情、各种交易信息及信息汇总最赚钱,所以说社区经济如何赚钱,一个思路就是要贴地气。
要围绕当下热点问题、围绕大家的痛点做文章。
另外就是想法要略微超前一些,一定要看到我们现在这个商业环境依然是过渡期,一旦熬过去可能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前景。
如果熬不过去,那这个商业模式就行不通。
今天行不通不代表明天行不通。
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有一个叫自组织的商业模式。
所谓的自组织商业模式也就是指新的投资关系、雇佣关系、生产关系、供应链整合关系等等,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都需要因时因地、根据市场波动、客户需求快速聚合。
我曾经说过,未来一定有一类新型的“快聚快散”的企业,他们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几个月。
一旦市场有需求,资源立刻聚集起来,组织设计、生产和营销,消费者也卷入其中,乐享成果。
一旦任务完成,资源各自归位,各行其事。
自组织的一个体现,就是众包、众筹。
今年中秋节前夕,“罗辑实验”玩了一把“做月饼”,我觉得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快聚快散”的自组织商业实践。
互联网下的企业组织,它一定会有一种资源聚拢、资源分散、资源不停流动中的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就特别契合今天的社区经济。
社区经济没做好,是资源的流动性没有一个好平台,或者说资源流动的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