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印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由机械、工艺原辅材料、工作环境等闲素引起的印刷故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现将在从事凹印工作中积累的实用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

故障一规则性和无规则性线痕(刀线)

1、规则性线痕的原因:

(1)油墨内混有残渣把刮墨刀划伤;

(2) 印版或能被硬物划伤;

(3) 印版滚筒磨损掉铬,铜层裸露。

解决方法:

(1) 用80目的铜网重新过滤油墨,并用600号水砂纸细磨刀刃或更换墨刀。

(2) 用800号水砂纸蘸溶剂细磨划伤处。

(3) 用溶剂洗净印版,用502胶水和铜粉填补划伤,并拿细砂纸轻轻打磨光滑(注:此方法适于短版产品)。

(2)、(3)只针对非图文部分。

2、无规则性线痕原因:

(1) 刮墨刀刀锋利度不够;

(2) 刮墨的倾斜度不够,刮墨刀压力过小;

(3) 刮墨刀安装时平整度差;

(4) 油墨与溶剂的溶解性、流动性不好;

(5) 印版滚筒铬层表面处理不平滑,过于粗糙;

(6) 印刷滚筒印刷时周向跳动大;

(7) 油墨内有墨渣,粘在刀刃背后;

(8) 墨管和位置不理想,油墨流入墨槽过急,造成油墨不匀。

解决方法:

(1) 用600号水砂纸打磨刀刃;

(2) 加大刮墨刀的压力,使其倾斜角度向下,并根据实际情况移动刀架,理想接触角度为50--70度;

(3)上刀片时,尽量做到用碎布夹紧压条与刀片,使力向外侧拉,同时从:㈠间旋紧螺丝,逐个向外,但紧螺丝不可一步到位,不需重复二三遍完成,使刀片受力均匀;

(4)控制好油墨粘度(在不影响印刷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溶解性强,挥发快的深剂,如醋酸乙酯,乙醇,加入少量异丙醇,可增加光泽度;

(5)用800号或600号水砂纸蘸溶剂来回打磨印版滚筒,注意磨至图:艾部分时用力不要过大,如不理想可与制版厂联系重制印版滚筒;

(6) 检查印版滚筒、滚筒轴、轴承及传动齿轮是否形变、磨损,还可能是由机座水平不正、不稳造成;

(7) 墨槽、墨箱洗净,油墨多层过滤;

(8) 移动墨管位置或合理改进墨槽结构。

故障二拖影

原因:

(1) 油墨稀释过滤,粘度下降;

(2) 刮墨刀与印版接触角度不佳,过于上仰或项刀力量过大造成刀刃翘曲;

(3) 调金油与金属粉调配比例不正确;

(4) 刮墨刀片过软,安装时压条与刀口的距离过大,刀片伸出过长;

(5) 压印滚筒压力过大,油墨挤出;

解决方法:

(1) 增大油墨粘度,如情况无明显好转,町重新换墨;

(2) 将刮墨刀的接触角度调节下倾,顶刀力减小;

(3) 适度减小调金油的用量;

(4) 改用弹性高的硬刀片,最好用日本产的,缩小刀片与压条的伸长距离;

(5) 减轻压印滚筒的压力;

(6) 如拖影现象不严重,可适当提高机速来消除。

故障三粘脏

原因:

(1) 烘干箱温度过高或过低;

(2) 冷却循环系统出现故障,水流量过小;

(3) 车间温湿度控制不当;

(4) 油墨粘度太大,干燥速度过慢;

(5) 压印滚筒压力调整不当(过重或过轻)。

解决方法:

(1) 烘干箱温度应根据机速快慢、版面图文情况来决定,大面积印刷,温度为60--80摄氏度,网目调印刷,温度为40-60摄氏度。

(2) 增大冷却辊水流量。特别要注意输纸导辊发烫,易与承印物粘花,需及时降低烘箱温度;

(3) 印刷车间温湿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

(4) 可在油墨中适时加入挥发性快的溶剂,如醋酸乙酯,降低油墨粘度,加速油墨干燥;

(5) 增加印刷压力,使印迹固实。

故障四印迹发虚,露底

原因:

(1) 压印力不足;

(2) 油墨稀释过度,破坏了油墨的流动性和粘着力;

(3) 油墨中白墨含量过多;

(4) 堵版或印版上网点磨损,掉版;

(5) 原墨调制不适当。

解决方法:

(1) 增大印刷压力;

(2) 提高油墨粘度;

(3) 油墨中尽量少加白墨(颗粒多易伤版),可用冲淡墨代替;

(4) 用毛刷蘸上溶剂洗净版孔内残留的油墨,提高转移率;

(5) 根据原墨的组特点,合理调配油墨。

故障五网点,文字印不全

原因:

(1) 油墨粘度过高,印版上墨层厚实,正负离子难以透过约张,静电吸墨作用减小,不易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

(2) 静电胶辊两边有油墨,使其未形成绝缘而产生电流导通偏漏,影响吸附力;

(3) 刮墨刀压力过大;

(4) 油墨挥发过快,转移率降低;

(5) 印版在墨槽内吸墨量过少。

解决方法:

(1) 适当降低油墨粘度;

(2) 静电胶辊两边切削2mm深,宽可根据长期印刷面积来定,防止粘墨;

(3) 刮墨刀接触角度上倾;

(4) 加入慢干溶剂,提高油墨转移性能;

(5) 升高刮墨刀架,缩短转移时间,提高网穴存墨量;

(6) 抬高墨槽,使印版吸墨充分。

故障六斑点

原因:

(1) 压印滚筒胶面有伤或粘有污物:

(2) 油墨未完溶解;

(3) 溶剂使用不当或溶剂稀释过量;

(4) 未有效消除纸张静电。

解决方法:

(1) 更换蔌研磨胶辊,使其平滑;

(2) 更确认是否使用了过期或劣质的油墨,并及时更换;

(3) 提高油墨的粘度;

(4) 消除静电,调节印刷车间的湿度。

故障七墨色浓谈不匀

原因:

(1) 墨槽结构有问题油墨易发生沉淀或产生大量泡沫;

(2) 烘干箱漏风,使油墨内溶剂迅速挥发:

(3) 溶剂与油墨未完全溶解。

解决方法:

(1) 改善油墨循环系统,放墨不能过急,适量加入消泡剂;

(2) 找出烘干箱漏风处,并加以补救;

(3) 选用溶解性强的溶剂。

故障八折皱

解决方法:

(1) 校正压印滚筒两侧,使其压力匀衡;

(2) 更换轴承,加固锁紧导辊;

(3) 查找传动齿轮有无磨损,齿全虽否平稳,版轴是否变形,轴承是否“烧死”,并加以校正

故障九印张上图文前后套印不准

原因:

(1) 印刷车间温湿度不当,烘干箱温度过高,纸张收缩严重;

(2) 印刷色组安排不当,前后压印滚筒胶皮硬度不一;

(3) 传动齿轮与版轴未锁紧,致使印版滚筒发生移位:

(4) 自动张力装置发生故障。

解决方法:

(1) 保持印刷车间恒温恒湿,降低烘干箱温度;

(2) 正确安排工艺流程,统一压印滚筒橡胶硬度:

(3) 画线检查传动齿与印版是否产生滑移,并加以锁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